中医治疗腰椎管狭窄

合集下载

毛书歌教授通督汤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经验总结

毛书歌教授通督汤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经验总结
2 0 1 5年 3 月 ・ 下 半 月 刊
◎ C H I N E S E 呻 M E D C I 虐 I N E M 为 O D E R 现 D I S T A 代 N C E E { ) 远 L I C A 程 I 1 O N O 教 F C S l 育 r  ̄ ,
t r e a t me n t o f n e c k ,s ho u l d e r a n d wa i s t p a i n d i s e a s e s .Ba se d o n hi s f a t he r Ma o Ti a nd o ng wh o i s a n a t i o n l a f a mo u s do c t o r o f t r a di t i o na l
Pr o f e s s o r Ma o Sh u g e ,wh o h a s b e e n a c l i ni c a l d o c t o r f o r mo r e t h a n 4 0 y e a r s ,e n g a g e d i n n o n — o pe r a t i o n o f c o mp r e he ns i v e t h e r a py i n t he
2 G r de a 2 o 1 3 G r a d at u e , H e n a n U n i v e r  ̄ t y o fT r a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 Z h e n g z h o u 4 5 0 0 0 8 , C h i n a ; 3 Ma o q -  ̄ n d o n g I n h e n ' t a n c e S t u d i o , L u o y a n g O r t h o p e d i c H o s p i t a l H e n a n P r o v i n c e , L u o y a n g 4 7 1 0 0 2 , C h i n a )

腰痹病(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痹病(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痹病(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12年发布的《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1]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

(1)有下腰痛病史,多见于老年人。

(2)腰腿痠楚、重着、疼痛,下肢麻木不仁、痿软无力,二便失调。

风寒痹阻者痛重着,时轻时重;气虚血瘀者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肝肾亏虚者腰腿酸痛,无力,形羸气短,肌肉瘦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2009年发布的《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3]。

(1)有反复下腰痛病史,多见于中老年人。

(2)可有持续的下腰痛、骶部疼痛、下肢痛,症状的轻重常与体位有关。

(3)间歇性跛行是本病最典型临床特征,90%以上患者有此症状。

直立或行走数十米至数百米后即出现腿痛无力等症状,弓腰或蹲坐后可缓解,被迫采取休息、下蹲后症状很快缓解,可继续行走,至出现同样症状时再休息。

(4)本病的症状与体征常常不一致,一般主观症状重,客观体征较轻。

主要体征:脊柱侧弯,病变节段压痛,腰椎后伸受限,腰椎后伸试验阳性。

病变节段神经支配区出现感觉减弱或消失,踇趾背伸或跖屈肌力减弱,下肢肌肉萎缩,膝腱反射、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马尾神经受压则可出现鞍区麻木、肛门括约肌松弛,提睾反射及肛门反射减弱。

(5)影像学检查X线正位示左右关节突不对称,关节突肥大,椎体旋转、侧弯。

侧位示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牵张性骨刺,椎体间有前后滑移,椎曲异常。

CT检查可显示椎管骨性结构形态异常改变,椎管狭窄程度。

MRI检查显示病变节段硬脊膜囊及神经根受压程度。

(二)分型诊断[4]1.椎间盘型:多个椎间盘退变,后纵韧带钙化,黄韧带肥厚,引起椎管狭窄。

特点为X线摄片示腰椎椎曲变直或反弓,CT或MRI检查示多个椎间盘膨出或突出,后纵韧带钙化,黄韧带肥厚,关节突关节增生内聚,硬膜囊受压。

2.滑脱型:腰椎峡部裂,腰椎退行性变,关节突关节紊乱,周围韧带松弛,椎间隙不稳,椎体滑移,导致椎管狭窄。

腰椎管狭窄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腰椎管狭窄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 45 0 ·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年第 5 卷第 5 期 World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0,Vol畅5 ,No畅5
· 综述·
腰椎管狭窄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张艳伟1 盛坤2 王遵来2
肌至同侧肩颈部;接着两脚竖放在腰骶部脊柱两旁 行外“八”、内“ 八” 脚法从下往上分推脊柱两旁肌 肉,反复数次; 再 行 蚂 蚁 上 树 脚 法, 以 脚 尖 着 力, 脚 跟提起,两脚尖从下往上“ 爬行”,反复数次; 斜扳 法;摇晃法: 患 者 取 仰 卧 位, 屈 膝 屈 髋, 两 腿 紧 贴 腹 部,术者一手扶着膝部,另一手托住骶尾部,行抱 法;压腿法: 患 者 取 仰 卧 位, 术 者 一 手 扶 膝 部, 另 一 手抓踝部并使下肢伸直内旋,一助手压对侧下肢使 之紧贴按摩床,作被动直腿抬高;抖腰法:患者取仰 卧位,一助手固定上身,术者紧握患者踝部,作对抗 牵引 1 min,然后抖动腰部数次。 结果痊愈 31 例,好 转 5 例,总有效率 100%。
【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中医药疗法;综述
腰椎管狭窄症( 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 又 称腰椎椎管 狭 窄 综 合 征, 是 由 于 腰 椎 退 行 性 病 变, 腰椎间盘突 出, 或 黄 韧 带 肥 厚, 致 腰 椎 中 央 管 腔 及 神经根管等狭窄,使腰神经根或马尾受卡而出现以 腰腿痛为主之证候群。 本病好发于 40 岁以上的中 老年人,起病 缓 慢, 大 多 数 患 者 有 长 期 下 背、 腰、 臀 及大腿后部的疼痛史,随病变加重而逐渐出现间歇 性跛行,可伴有下肢麻痹放射痛、肌力下降、肌肉萎 缩、腱反射减弱及鞍区麻木、 大小便不利等症状。 本病有年轻 化 趋 势, 目 前 尚 无 特 效 疗 法, 在 当 今 崇 尚自然治疗理念下,中医中药在本病的治疗上日益 显露出其优势,本文就近几年有关腰椎管狭窄症的 中医药治疗综述如下。

腰椎管狭窄症的中医治疗进展

腰椎管狭窄症的中医治疗进展
2 4 7 — 2 4 8 .
腰椎管狭 窄症 的 中医治疗进展
唐汉武 柳州市 中医院 5 4 5 0 0 1 柳 州市解放北路3 2 号
指导: 林 一峰
[ 9 ] 孟 建 国, 周红 军 , 马小允 , 等. 针刺 治 疗儿 童多动症 6 O 例[ J ] . 中医儿科 杂
志, 2 0 0 9 , 5 ( 1 ) : 4 l — 4 2 .
[ 1 8 ] 刘丽 , 李文丽. 针刺加耳穴贴压治疗
医治疗方法丰富, 临床常用的治疗 药9 g 等) 加减进行治疗 ; 瘀血型以 : 方法如手法按摩 、 针灸等都 可以使 化瘀 通 络 汤 ( 当归9 g , 赤 芍 药9 g , 治疗直达病所, 能使病情得到较快 川芎9 g , 红花5 g , 川牛膝9 g , 三七 缓解, 且无 明显毒 副作 用 , 患者 乐 末4 g 等) 加减进行治疗。对于缓解 于接 受 。 因而 目前在 国 内各级 医院 期 则分 阳虚 、 阴虚 型进 行 辨 治 , 其
[ 1 O ] 陈世英 , 黄玲. 穴位循经按压 治疗 儿
童 多动症的临床研究 [ J ] . 现代中西 医结 合杂 志 , 2 0 1 2 , 2 1( 2 0 ) : 2 1 6 7 —
2 1 6 9 .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中医治疗 ; 综述
中图分 类号 : R 6 8 1 . 5 + , 7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3 — 0 7 1 9 ( 2 0 1 4 ) 0 1 — 0 0 0 8 — 0 4
乓是 临 床 上 关 于使 用 非 甾体 类 消 为寒湿型 、风 湿型和瘀 血型进 行辨
[ 1 6 .上海针灸杂 志, 2 0 0 5 , 2 4 ( 7 ) : 1 3 — 1 4 .

中医治疗椎管狭窄的方法

中医治疗椎管狭窄的方法

中医治疗椎管狭窄的方法椎管狭窄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表现为脊柱管内径缩小或狭窄,最终导致神经根受压。

病因包括年龄、退变性改变、椎间盘突出、脊柱畸形等。

中医治疗椎管狭窄具有优越的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医辨证治疗椎管狭窄中医辨证治疗是基于辨证论治的原则,即根据症状表现,分型辨证,针对不同类型进行治疗。

常见的辨证分型有肝肾阴虚、寒湿痹阻、脾虚湿困等。

对于不同的病因病机,采用针灸、推拿、中药配合治疗,达到疏通经络、止痛、缓解症状的目的。

中药如补肾益气丸、钩藤汤等,可以起到益肾阳、温通经络的作用。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其治疗椎管狭窄的效果较为显著。

通过将针灸针插入人体穴位,刺激经络,促进气血的流通,消除局部僵硬与酸痛的症状。

常用的穴位有肺俞、膀胱俞、肾俞等,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免疫能力,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膏方和艾灸中医膏方和艾灸也是治疗椎管狭窄的有效方法之一。

膏方是将不同的药物进行煎煮,炼制成药膏或独立包装,涂搽在病灶部位,起到消炎、减轻症状的作用。

艾灸则是采用熏灸热度的方法,通过局部的热力刺激,调节局部的经络、增加血液循环、舒筋活血。

运动康复中医运动康复也是一个重要的治疗椎管狭窄的手段,运用正确的运动手法可以起到加强肌肉的功能、增强患者的自我疗效功能,调节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病痛的作用。

针对不同的病情采用不同的运动方案,如适当的伸展舒缓慢走、气功按摩等,可以缓解症状,Delay疾病的进展。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椎管狭窄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治疗椎管狭窄的根本病因,达到舒筋活血、行气通脉的目的。

对于预防方面,饮食不要寒凉、荤腥等食品,保持腰部的温暖,勤做运动,也有帮助。

总之,中医治疗椎管狭窄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需要患者认真配合,按时按期进行治疗,才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和预防效果。

中医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有效率96.67%。黄锦军"’介绍推拿配合中药治疗腰椎椎 管狭窄症36例,患者取俯卧位,术者沿脊柱两旁竖脊肌施
以按揉法,在腰、臀腿部施行攘法,并配合被动过伸大腿
活动腰部,术者从两大腿部踩起,两脚一左一右同时带动 大腿向内旋转,自下往上紧旋慢移至臀部,反复3遍,主要 采取以上手法治疗7—30d。结果,治愈3l例,好转5例。 牵引治疗
凡造成腰椎椎管、神经根根管及椎间孑L隧道的变形或 狭窄而引起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受压出现腰腿痛、间歇性跛 行临床症状者称之为腰椎椎管狭窄症。多见于中老年人, 约80%发生于40—60岁,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多见,体力 劳动者多见。其严重影响患者的牛活质毋,中医药治疗腰 椎椎管狭窄症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就近年来中医药 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现状综述如下。 手法治疗 手法治疗可以疏通经络,改善椎管内外血循环,促进 静脉回流,抑制炎性反应,消除局部神经根的炎症及水 肿,松解粘连,从而达到解除病痛之目的。手法治疗还可 使痉挛的软组织松弛,可以调整腰椎关节紊乱,改善腰椎 生物力学的稳定性,从而改善症状,延缓腰椎发生退变的 进程。唐光丽…应用按摩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63例,嘱 患者俯卧,医者在其腰部督脉及膀胱经一线行推、揉、拨、 按、扳等手法。在腰4、5椎处行掌根压颤法,拇指揉、按命 门、阳关、十七椎下、肾俞、腰俞等穴。然后在患侧臀部及 患腿后侧行揉、捏、拨、拍等手法,肘按环跳穴、指压委巾 穴。每日按摩】次,平均治疗2个月。结果,治愈36例, 显效24例,有效3例。房纬等旧’采用推拿配合牵引及中 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俯卧位,医生在腰骶部施掌 根按揉法,沿膀胱经而下,经臀部、大腿后部、胭窝,直至小 腿后部,上下往返2—3次,然后擦腰骶部至透热;患者仰 卧位,医生用掌根按揉法自股前、小腿外侧达足背,上下往

中医药治疗高龄腰椎管狭窄症临床体会

中医药治疗高龄腰椎管狭窄症临床体会
痛 者 加 篇 蓄 1 g瞿 麦 1g 泽 泻 1 g带 下 多 、 臭气 者 加椿 根 皮 0, 0, 0; 有
方 法 2 0例 高 龄 腰 椎 管 狭 窄 症 患 者 根 据 中医 辨 证 分 为寒 0 湿痹阻型 、 滞血瘀型 、 气 肾阳 虚 衰 型 、 肾 阳虚 四型 , 肝 采用 中医 手 法 、 中药 内服 、 用 热敷 治疗 ; 察 治 疗 效 果 。 结 果 外 观
2 结 果
腰 椎 管狭 窄 症是 老年 人 腰 腿 痛 的常 见原 因 ,大 多 同 时 合并 有 腰 椎 间盘 突 出 , 椎 增 生 , 韧 带 肥 厚 ,日久 逐 渐 造 成椎 管狭 腰 黄 窄 , 而压迫神经 , 生腰腿症状 。 从 产 由于 年 龄 较 大 , 般 均不 愿 意 一 接受手术治疗 , 中医 治 疗 因 而 成 为 首 选 。 笔 者 总结 我 院 2 0 年 03 6月 ~2 0 0 5年 6月 采 用 中 医疗 法 治 疗 并 具 有 资 料 记 录 的 高龄 腰
维普资讯
中国中医急症 2 0 0 8年 5月第 1 第 5期 J T M. a .0 8 V 11 N . 7卷 E C M y2 0 , o.7,o 5

69 ・ 5
分 2次温服。里急后重者加 白头 翁 1 g黄柏 9 ; 0, g 尿急 、 尿频 、 尿
(65 % )差 1 例 (. 0 )优 良率 达 9 . 0 。 论 中 3.0 , 1 55% , 45 % 结 医 治疗 的优 点是 简单 、 全 、 效 确切 , 治 疗 风 险 , 安 疗 无 治疗 费 用低 , 者 容 易 接 受 , 合 高龄 腰 椎 管 狭 窄 症 患 者 。 患 适 【 键 词 】 腰 椎 管狭 窄症 关 高 龄 中 医药 治 疗

腰椎管狭窄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屡

腰椎管狭窄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屡
狭 窄症 的 概 况作 一 综 述 。
疗6 0例 , 与常 规 推 拿 手法 治 疗 6 进 行 比较 , 果 踩跷 并 0例 结 法 结合 胸 部 骨盆 牵 引 治疗 疗 效 好 、 程 短 。杨 功 旭 等[ 疗 1采 0 用 以循 经 按摩 、 抱膝 按 压 、 膝 滚 动 为主 的 抱膝 滚 腰 法 治疗 抱 3 例 。结果 : 愈 1 , 效 2 , 效 1 。荣 竞南 [ 8 痊 例 显 2例 有 5例 1 1
不 良和功能失调状态。 但单纯使用针刺 治疗本病报道甚少 , 多与其他方法联合使用 。柴一峰等 。采用针刺、 推拿 、 引 牵
为主 , 合 中 药 内 服 、 用 治 疗 20例 , 愈 9 配 外 8 痊 1例 , 效 有 12例 , 效 7例 , 有 效率 为 9 .% 取 穴 以病 变 部 位相 应 8 无 总 75。 夹脊 穴 为主 穴 , 以秩 边 、 謦 、 门 、 中 、 另 居 殷 委 昆仑 诸 穴 为 一 组 , 次 髅 、 跳 、 陵泉 、 隆 、 山诸 穴 为 一 组 , 替 使 以 环 阳 丰 承 交 用 。手 法 取 平补 平 泻 法 。赵 国政 等 [ 缪 刺 法 加推 拿 治疗 用 3 例 , 愈 1 , 效 9例 , 转 1 , 效 3例 , 有 效 5 治 7例 显 好 例 无 总 率 9.% 主穴: 俞、 脊 、 边 、 跳 、 陵泉 、 中、 14 。 肾 夹 秩 环 阳 委 承 山、 昆仑 等 。 姚立 群 [] 灸 加 中药 ( 阳还 五汤 ) 5用针 补 治疗 4 8 例, 效 1 , 显 9例 良好 1 , 效 1 例 , 6例 有 1 无效 2例 , 有 效 率 总 9 .% 58 。取 穴 以足 阳 明 胃经 、 少 阳 胆 经 、 太 阳膀 胱 经 为 足 足 主 , 用 承 山 、 辅 、 临泣 、 陵泉 、 中 、 常 阳 足 阳 委 环跳 、 大肠 俞 等 , 根 据 病 之 虚 实 缓 急 , 用 迎 随补 泻 和 飞经 走 气 手 法 。杨 洗 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腰椎管狭窄
从中医学角度来看,先天肾气不足、肾气虚衰,以及劳役伤肾为发病的内在因素。

若反复遭受外伤,慢性劳损,以及风寒湿邪的侵袭为其发病的外在因素。

其病理机制是肾虚不固,风寒湿邪阻络,气滞血瘀,营卫不得宣通,以致腰腿痹阻疼痛。

中医辨证论治:
1. 寒湿型:
【治法】散寒祛温,温通经络。

【方药】(1)主方甘姜苓术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味,处方:干姜12克,炙甘草9克,白术15克,茯苓20克,杜仲、独活各12克,狗脊20克,牛膝15克。

水煎服。

(2)二术苡仁汤(刘国普验方) 处方:白术30克,薏苡仁20克,苍术15克。

水煎服。

(3)强腰散(张鉴铭验方) 处方:川乌30克,肉桂30克,干姜30克,白芷20克,胆南星20克,赤芍20克,樟脑30克。

将上药共研为极细粉末,每次30~50克,开水冲调如糊状,摊于纱布,趁热时敷贴于痛处,隔日1换。

(4)独活寄生汤(孙思邈《千金方》):处方:独活6克,防风6克,川芎6克,牛膝6克,桑寄生18克,秦艽12克,杜仲12克,当归12克,茯苓12克,党参12克,熟地黄15克,白芍10克,细辛3克,甘草3克,肉桂2克(煽冲)。

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7剂。

2. 湿热型: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通络。

【方药】(1)主方四妙散(张秉成《成方便读》) 加减,处方:苍术、黄柏各12克,薏苡仁30克,忍冬藤、萆薢各20克,木瓜、防己、海桐皮、牛膝各15克,甘草6克。

水煎服。

(2)补肾活血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当归、赤芍、木瓜、泽泻各10克,生地黄15克,桃仁、红花、川芎、桂枝、蜂房各6克,丹参9克,茯苓12克。

水煎服。

3.肾虚型:
【治法】补肾填精益气。

【方药】(1)主方左归丸(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 处方:熟地黄20克,山药、枸杞子各15克,山茱萸、菟丝子、茯苓、牡丹皮各12克,桑寄生、龟板(先煎)各30克,牛膝15克,牡丹皮、泽泻各lO克。

水煎服。

若肾阳虚者,去牡丹皮、泽泻、龟板,加熟附子12克,杜仲15克,肉桂5克,淫羊藿12克。

(2)温肾止痛丹(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附子12克,淫羊藿、巴戟天、杜仲、桑寄生、黄芪、熟地黄、当归、赤芍、白芍、怀牛膝各15克,川芎9克,鸡血藤30克。

水煎服。

(3) 温肾通络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熟附子18克桂枝9克,淫羊藿18克,巴戟天15克,白芍15克,赤芍15克,丹参15克,牛膝15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忍冬藤15克。

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4)补肾壮腰汤(李振超验方) 处方:熟地黄20克,山茱萸15克,山药15克,杜仲12克,淫羊藿15克,狗脊12克,赤芍15克,丹参15克,桑寄生30克,熟附子10克,鸡血藤20克。

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4.淤血型:
【治法】行气活血、舒筋祛瘀,通络止痛。

佐以补肝益肾。

【方药】(1)主方补肾壮筋汤(钱秀昌《伤科补要》):处方:熟地黄12克,当归12克,牛膝10克,山茱萸12克,茯苓12克,续断12克,杜仲10克,白芍10克,青皮5克,五加皮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

肾阴虚者,加女贞子10克、龟板15克(先煎)。

肾阳虚者,
加巴戟天12克、补骨脂10克、仙茅10克、淫羊藿10克。

急性发作而疼痛较甚者,加乳香5克、钩藤10克、丝瓜络6克。

气血虚弱者,加黄芪15克、何首乌30克。

(2)腰痛验方(鲍相璈《验方新编》):处方:盐水炒杜仲9克,木瓜2.5克,破故纸9克,萆薢3克,续断4.5克,当归3克,金毛狗脊4.5克,炙甘草3克,核桃肉30克,食盐l匙,甜酒l杯。

将核桃肉、盐、酒以一半同药入罐煎,另一半于服药时同药咽下。

(3)活络效灵丹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组成:当归;丹参;生明乳香;生明没药;各15克(五钱)。

上药全研细末,备用,亦可水泛为丸。

用法用量:上四味,作汤服。

若为散剂,一剂分作4次服,温酒送下。

常用的保守治疗有:
(1)手法治疗:手法治疗的目的是活血舒筋,疏散瘀血,松解粘连,使症状得到缓解。

常用手法为按揉法、扌衮法、拿法、搓法、擦法以及下肢屈伸的被动运动。

(2)针灸治疗:可取腰阳关、肾俞、大肠俞、气海俞、命门、环跳、风市、委中、昆仑等穴位,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3) 药物治疗:对神经根的无菌性炎症可采用镇痛消炎药物如扶他林、芬必得等。

中药治宜温通经络、强壮筋骨,可用补肾壮筋汤加减,常用药如熟地、炮姜、杜仲、牛膝、制狗脊、续断等。

气虚血亏者加黄芪、党参、当归、白芍。

腰腿冷痛者加鸡血藤、独活、桂枝、淫羊藿等。

内服药物通过肠胃吸收、消化、分解,最后通过血液循环,才可将药物输入送给局部,整个过程需要通过层层屏障才能到达病灶部位,然药效已所剩无几,因此效果极为缓慢且低效,且临床应用这些方法只能缓解疼痛症状,功能康复是无法逆转的,骨质修复更是无从谈起。

而且口服药对肝、肾、胃肠损伤极大。

因此选择外用的中药贴剂,效果会更好,从外皮渗透,药物渗入骨质,也没有副作用,黄孝多先生祖传秘方—孝多筋骨康贴,是外用中药,对腰椎管狭窄有很好的疗效。

(4)封闭治疗:可用硬膜外封闭,能消除肿胀,松解粘连,缓解症状,常用醋酸强的松龙12.5mg加1%普鲁卡因10ml,每周一次。

(5)医疗体育:可加强背伸肌、腹肌的肌力锻炼,使腰椎的稳定性增加,从而推迟腰椎关节退变演变的速度。

打太极拳对本病有较好的作用。

(6)手术治疗:经上述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按国际分类法分为以下几类:
(1)脊椎退变所致的狭窄:因脊椎受老年改变及劳损的影响,而使椎板增厚,椎体骨赘增生等,使椎管产生容积上的缩小,而致狭窄、小关节肥大以及黄韧带肥厚等。

(2)复合因素所致的狭窄:先天后天畸形同时存在之狭窄,椎间盘突出使椎管容积变小,或椎间盘突出与椎管之轻度狭窄的复合原因之狭窄。

(3)脊椎滑脱症(退化性)与骨溶解病所致狭窄。

(4)医源性狭窄:有术后的骨质增生与髓核溶解素注射所造成的瘢痕增生粘连等。

(5)损伤性狭窄:如压缩骨折与骨折脱位。

(6)其他:畸形性骨炎(Pagets病)有脊椎变形,椎管可缩小;氟中毒也可使增生畸形,造成狭窄。

引起腰椎管狭窄的病因有哪些?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腰椎管狭窄的常见病因有以下几类:
(1)发育性腰椎管狭窄:这种椎管狭窄是由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

(2)退变性腰椎管狭窄:主要是由于脊柱发生退行性病变所引起。

(3)脊柱滑脱性腰椎管狭窄:由于腰椎峡部不连或退变而发生脊椎滑脱时,因上下椎管前后移位,使椎管进一步变窄,同时脊椎滑脱,可促进退行性变,更加重椎管狭窄。

(4)外伤性椎管狭窄:脊柱受外伤时,特别是外伤较重引起脊柱骨折或脱位时常引起椎管狭窄。

(5)医源性椎管狭窄:除因为手术操作失误外,多由于脊柱融合术后引起棘间韧带和黄韧带肥厚或植骨部椎板增厚,尤其是后路椎板减压后再于局部行植骨融合术,其结果使椎管变窄压迫马尾或神经根,引起腰椎管狭窄症。

(6)腰椎部的各种炎症:包括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炎症,椎管内或管壁上的新生物等均可引起椎管狭窄。

各种畸形如老年性驼背、脊柱侧弯、强直性脊柱炎、氟骨症、Paget 氏病及椎节松动均可引起椎管狭窄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