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变化的量》同步练习3
2017-2018年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变化的量》同步练习3(精品试卷)

《变化的量》同步练习3
1、连一连,把相互变化的量连起来。
路程正方形周长
边长购买数量
总价行驶时间
2、说一说,一个量怎样随另一个量变化。
(1)一种故事书每本3元,买书的总价与书的本数。
(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3平方厘米,长方形的长与宽。
3、小明的哥哥是一名大学生,他利用暑假去一家公司打工,报酬按16元/时计算。
设小明的哥哥这个月工作的时间为t时,应得报酬为m元,填写下表:
4、下图是某水库的库容曲线图,其中x表示水库的平均水深(米),v表示水库的库容(万立方米)。
依图象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个图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当平均水深取5米到25米之间的一个确定的值时,相应的库
容v确定吗?
(3)求当x =20时的V的值,并说明它的实际意义。
平均水深x(米)
5、小明到商店买练习簿,每本单价2元,
购买的总数x(本)与总金额y(元)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
答案:
1. 路程正方形周长
边长购买数量
总价行驶时间2.(1)总价÷书的本数=3元(2)长×宽=23平方厘米
3. 16 80 160 240 320 16t
4.(1)正比例(2)确定(3)平均水深为20米,库容V为150万立方米。
5. y =2x 其中y随x的变化而变化。
(完整word版)(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变化的量》课时测评

第 1 课时变化的量1.看图回答问题。
下图是宠物狗豆豆的体重变化情况。
(1)上图有哪些变化的量?(2)说一说豆豆在这15个月中体重是如何随时间变化的?(3)豆豆在哪段时间里体重增长最快?(4)豆豆在哪段时间里体重没有变化?(5)豆豆从3月到9月体重增长了多少千克?2.根据表格回答问题。
光明造纸厂的生产情况如下表:时间/天1234567……产量/吨70140210280350420490……(1)表中有哪两种量?(2)这两种量是怎样变化的?(3)写出这两种量中几组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求出比值,并比较比值的大小。
(4)说一说这个比值表示的意义。
3.下面是某种汽车行驶的路程(千米)和耗油量(升)的关系图。
第 1 页(1)根据上图找出变化的量。
(2)依据上图找出下列所行的路程与耗油量的对应值。
15千米: 30千米:6升:10升:4.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上升1千米,气温就下降0.6 ℃,如果海平面的气温为20 ℃,用h表示海拔高度,t表示气温,试着写出气温与海拔的关系式。
答案1.(1)时间和宠物狗的体重。
(2)缓慢增长。
(3)5月至6月体重增长最快。
(4)8月至10月体重没有变化。
(5)增长1.1千克。
2.(1)时间和产量。
(2)产量随着时间变化。
(3)70∶1=70 140∶2=70(答案不唯一)70=70 (4)每天的产量。
3.(1)路程和耗油量。
(2)2升 4升 45千米 75千米4.t=20-0.6h第 2 页下载后请自行编辑修改为我所用。
谢谢大家!!。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变化的量》

汇报展示:
观察、思考。
年龄出生时2周岁4周岁6周岁
体重/kg 3.5 14.0 18.0 21.0
出示问题:
A表中有几个量?它们是怎样的量?
B妙想 6 周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
C体重增长最快的是哪段时间?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回答问题。
教师根据好学生的汇报总结:
A 表中有两个量,它们是变化的量。
B 随年龄增长,体重越来越大。
C 出生时—2周岁:14.0-3.5=10.5(kg)
2周岁—4周岁:18.0-14.0=4.0(kg)
4周岁—6周岁:21.0-18.0=3.0(kg)
体重增长最快的是出生时—2周岁这段时间。
学习想关联的量的概念
随年龄增长,体重越来越大。
像这种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这两个量我们称之为相关联的量。
体重和年龄是一组相关联的量。
但体重的增长是随着人的生长规律而确定的。
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北师大版)4.3画一画(含答案)

4.3 画一画基础过关练一、选择题1.一种钢筋,30米重75千克,现在称得一捆这样的钢筋重130千克,这捆钢筋长()。
A.2.5米B.25米C.62米D.52米2.小明走250米需要的时间是4分。
照这样速度,他从家走到学校用的时间是14分。
小明家离学校有()。
A.875米B.578米C.857米D.758米3.李师傅2.5小时制作了10个零件。
照这样的工作效率,要制作24个零件需要()。
A.5小时B.4小时C.6小时D.3小时4.一个榨油厂,用200千克大豆可榨出28千克油,照这样计算,用4000千克大豆可以榨出油()。
A.5600千克B.1000千克C.10000千克D.560千克5.松树村特菜生产基地,计划平整1.68公顷土地,5天平整了1.2公顷。
照这样的效率,剩下的任务还要()天完成。
A.2B.1C.4D.3二、填空题6.制本车间装订一批练习本,装订50本,要用纸1800页。
如果要多装订650本同样规格的练习本,需要多用( )页纸。
7.在一张小明和妈妈的合照上,量得妈妈在照片上的身高是6.4厘米,小明的身高是4.8厘米。
小明知道自己的实际身高是1.2米,妈妈实际身高是( )米。
8.学校手工社团买了一种彩带,买的长度和总价关系如图:买10米这种彩带要花( )元,200元可以买( )米。
9.作业本上获得10颗小星星就可以换2本连环画,海气用40颗小星星换了x本连环画,请根据信息写出比例( )∶( )=( )∶( ),算一算,淘气换到了( )本连环画。
10.同时同地直立在地面上的物体在阳光下的影长与物体高度成正比例。
笑笑身高1.5米,她量了旁边大楼影长为30米,此时笑笑的影子长度刚好1米。
据此计算出这座大楼高度约是( )米。
三、判断题11.在一定的距离内,车轮的周长和它转动的圈数不成比例。
( )12.正比例图象是一条直线。
( )13.大米的单价一定,购买大米的质量和总价成正比例。
( )14.拖拉机每时耕地的面积一定,耕地的总面积和耕地时间成正比例。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4.1《变化的量》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4.1《变化的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变化的量》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变量的概念,学会用图形和来表示变化中的量,并能够分析其中的规律。
为后续学习函数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于生活中的变化现象有一定的感知和经验。
但是,对于变量的概念和用图形、表示变化中的量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变量的概念,知道变量是随着条件改变而改变的数量。
2.学会用图形和来表示变化中的量。
3.能够分析图形和中的规律。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变量的概念,学会用图形和表示变化中的量。
2.教学难点:分析图形和中的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一节课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引导发现法、实践操作法和小组合作交流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图形和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温度、身高等,引导学生感知变化的现象,并引入变量的概念。
2.讲授新课:讲解变量的定义,用图形和表示变化中的量,并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规律。
3.实践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图形和,表示一些变化现象,并分析其中的规律。
4.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成果和发现,互相学习和交流。
5.总结提高: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变量的概念和用图形、表示变化中的量的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变量概念•定义:随着条件改变而改变的数量•例子:温度、身高2.表示方法•图形:折线图、条形图等•:列表示数、行表示数等3.分析规律•趋势:上升、下降、波动等•变化速度:快、慢等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合作交流情况进行评价。
重点关注学生对变量概念的理解和对图形、表示方法的掌握。
九. 说教学反思在课后,我将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改进的方向。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变化的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变化的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变化的量》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变量概念,并会表示变化中的数量关系。
教材通过引入“小精灵”这一角色,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现实生活中的变化现象,从而引出变量概念。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体会变量在数学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生活中的变化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变量的概念理解较为模糊,难以把握变量之间的关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变量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变量概念,会表示变化中的数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变量概念,会表示变化中的数量关系。
2.难点:把握变量之间的关系,运用变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小精灵”这一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现实生活中的变化现象。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变化过程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交流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变化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变化实例,用于教学演示和练习。
3.教学卡片:制作一些带有变量的卡片,用于巩固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小精灵”这一角色,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变化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变化实例,如电梯上升、下降,气温变化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变化过程中的数量关系。
2021年北师大版数学六下第四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章节知识点、达标训练附解析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章节复习知识点、达标训练附解析第四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知识点一:变化的量1.相互关联的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列表与画图都可以表示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
分析表格时,要弄清两个变量及相对应的数据;分析图时,要弄清图中横轴、纵轴表示的量的名称,以及图中每一个点所对应的两个量的多少。
3. 一般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有规律的变量的变化规律,应先根据题中的条件写出等量关系式,再将等量关系式用字母表示出来。
知识点二:正比例1.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这两个量的比值一定。
2.如果用x和y表示两个相关联的量,用k(一定)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表示为=k(一定)。
3.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1)首先,要确定这两个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其中一个量是否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2)其次,要根据两个变量之间的数值对应关系,计算出两个变量每一对数值的比值;(3)最后,根据比值是否一定来判断这两个变量是否成正比例。
知识点三:正比例图像1.成正比例的两个量表示的各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即正比例图象的特征是一条直线。
2.从正比例图象中可以得出任意一点所表示的意义。
3. 观察正比例图象时,要先明确横轴、纵轴表示的意义,从图象中可以直观地看出两个量的变化情况,不需要计算,由一个量的值可以直接找到与它对应的另一个量的值。
知识点四:反比例1.成反比例的量的特征: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这两个量的积一定。
2.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个相关联的量,用k(一定)表示它们的乘积,反比例关系可以表示为xy=k(一定)。
3.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的方法(1)首先,要确定这两个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其中一个量是否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2)其次,要根据两个变量之间的数值对应关系,计算出两个变量每一对数值的积;(3)最后,根据积是否一定来判断这两个变量是否成反比例。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时画一画(同步练习)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时画一画(同步练习)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填空。
(共4题;共7分)1. (2分)圆的周长和它的面积成正比例。
()2. (1分)_______一定时,路程和速度成正比例。
3. (3分)已知x,y(均不为o),能满足,那么x,y成_______比例,x:Y的最简整数比是_______:_______。
4. (1分)如果m,n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比值(一定),那么正比例关系为_______。
二、判断。
(共4题;共8分)5. (2分)判断对错一辆汽车的载重量一定,运送货物的总重量和运的次数成正比例.6. (2分)全班人数一定,出勤人数和缺勤人数成反比例.(判断对错)7. (2分)(2015•揭阳)圆的周长与半径成正比例.(判断对错)8. (2分)判断对错.一个人的年龄越大,知识越渊博,所以年龄和知识成正比例.三、选择题。
(共4题;共8分)9. (2分)比例尺一定时,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A . 正比例B . 反比例C . 不确定10. (2分)在x=9y中,x和y()A . 成正比例B . 成反比例C . 不成比例11.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三角形面积一定时,它的底与高成正比例B . 三角形的底一定时,它的面积与高成正比例C . 三角形的高一定时,它的面积与底不成正比例12. (2分)拖拉机每天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与天数()A . 不成比例B . 成正比例四、综合练习 (共2题;共15分)13. (5分)根据一组数量的相依关系,写出两个正比例关系式和一个反比例关系式.例如:单价、数量和总价.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总价=单价×数量圆的周长、直径和p .14. (10分)下面是订阅《儿童漫画》的份数与订书的总钱数的情况.(1)表中有哪两种变化的量?这两种量是怎样变化的?(2)订阅《儿童漫画》的份数与订书的总钱数是否成正比例?为什么?参考答案一、填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变化的量》同步练习3
1、连一连,把相互变化的量连起来。
路程正方形周长
边长购买数量
总价行驶时间
2、说一说,一个量怎样随另一个量变化。
(1)一种故事书每本3元,买书的总价与书的本数。
(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3平方厘米,长方形的长与宽。
3、小明的哥哥是一名大学生,他利用暑假去一家公司打工,报酬按16元/时计算。
设小明的哥哥这个月工作的时间为t时,应得报酬为m元,填写下表:
4、下图是某水库的库容曲线图,其中x表示水库的平均水深(米),v表示水库的库容(万立方米)。
依图象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个图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当平均水深取5米到25米之间的一个确定的值时,相应的库容v确定吗?
(3)求当x =20时的V的值,并说明它的实际意义。
平均水深x(米)
5、小明到商店买练习簿,每本单价2元,
购买的总数x(本)与总金额y(元)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
答案:
1. 路程正方形周长
边长购买数量
总价行驶时间
2.(1)总价÷书的本数=3元
(2)长×宽=23平方厘米
3. 168016024032016t
4.(1)正比例(2)确定(3)平均水深为20米,库容V为150万立方米。
5. y =2x 其中y随x的变化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