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轻度二硫化碳中毒案例分析
硫化物中毒案例

硫化物中毒案例
硫化物是一种具有毒性的化合物,广泛存在于生活中的许多物质中。
硫化物中毒是由于人体吸入、摄入或接触到一定浓度的硫化物,从而引起的中毒反应。
硫化物中毒的表现及严重程度不同,可能导致轻微的身体不适到严重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多种系统的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下面是一些关于硫化物中毒案例的参考内容。
1.美国一家餐厅中毒事件
2017年,美国一家中餐馆客人食用了一道使用硫化采制作的
菜肴后出现中毒症状,其中一名客人不幸死亡。
当地卫生部门经过调查发现,这家餐厅使用的硫化采的浓度超过了安全范围。
该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呼吁餐饮企业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2.山东某工业园区硫化钠泄漏事件
2015年,山东某工业园区一家企业硫化钠泄漏,导致数十名
工人中毒,部分工人甚至生命垂危。
当地应急救援部门及时组织抢救,但仍有多名中毒工人后遗症严重。
3.日本硫化氢泄漏事件
2013年,日本岩手县某化工厂发生硫化氢泄漏,导致数名工
人中毒,其中两人死亡。
该事件引起了日本政府的高度关注,对企业进行严格的监管。
4.云南一名工人硫化钠中毒身亡
2016年,云南一名工人在工作中意外吸入了大量硫化钠,导
致严重中毒,最终不幸身亡。
该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对企业加强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上案例表明硫化物中毒无处不在,对于企业、个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防范硫化物中毒十分必要。
企业需要加强安全标准、合理利用化学物质,并进行严格的安全培训;公众需要加强对化学物质的了解,切勿私自使用化学物质,在遇到中毒事件时及时寻求医疗救助。
硫化物中毒案例

硫化物中毒案例1. 硫化物中毒的定义和分类硫化物中毒是指人体吸入或摄入硫化物后引起的中毒反应。
根据中毒的途径和症状,硫化物中毒可以分为吸入性和摄入性两类。
1.1 吸入性硫化物中毒吸入性硫化物中毒是指人体吸入硫化物气体或粉尘后引起的中毒。
常见的硫化物包括氢硫化物(硫化氢)、二硫化碳等。
吸入硫化物会导致呼吸系统症状,如呼吸困难、咳嗽、气促等,并且可引起头痛、恶心、眩晕等全身症状。
1.2 摄入性硫化物中毒摄入性硫化物中毒是指人体通过口腔摄入含有硫化物的物质后引起的中毒。
常见的摄入性硫化物包括硫化氢、硫化亚铁等。
摄入硫化物会引起胃肠道症状,如腹痛、恶心、呕吐等,并且可导致头晕、乏力、意识障碍等症状。
2. 硫化物中毒案例介绍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个真实的硫化物中毒案例来探讨该主题。
2.1 事故经过在某工厂的生产车间中,因为操作不当,发生了一起硫化物中毒事故。
工人小王在密闭环境下长时间接触了大量的硫化氢气体,导致出现了明显的中毒症状,包括头晕、恶心、呕吐等。
2.2 紧急处理一旦发生硫化物中毒事故,紧急处理非常关键。
在该案例中,事故发生后,工人们迅速帮助小王离开了现场,并拨打了紧急救援电话。
在等待救援过程中,工人们为小王提供了新鲜空气,以帮助他呼吸。
同时,他们还将小王的衣物脱掉,以防止硫化物残留在衣物上进一步对他造成伤害。
3. 硫化物中毒的危害和预防方法硫化物中毒对人体健康具有严重的危害,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3.1 危害硫化物中毒会引起一系列的症状,包括呼吸系统症状、胃肠道症状以及全身症状。
如果不及时处理,严重的中毒可导致昏迷、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3.2 预防方法为了预防硫化物中毒,需要采取以下措施:3.2.1 工作场所安全确保工作场所通风良好,避免硫化物气体在空气中积聚。
此外,应定期检查和维护通风设备,以确保其正常运转。
3.2.2 防护装备提供合适的防护装备,如防毒面具、防护手套等,以防止吸入或接触硫化物。
硫化物中毒案例

硫化物中毒案例硫化物中毒是指人体接触或吸入硫化物后引起的中毒反应。
硫化物通常存在于一些工业过程、污染物和化学品中,如二氧化硫、硫化氢、硫酸盐等。
接触或吸入这些物质可能导致眼睛、鼻腔、喉咙、肺部和皮肤等部位受到刺激和损伤,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生命危险。
硫化物中毒的症状主要包括呼吸道症状、眼睛和皮肤刺激、神经系统症状和消化道症状等。
具体症状包括:头痛、头晕、喉咙痛、胸闷、咳嗽、呼吸困难、喘息、嗜睡、昏迷、眼睛痛、红肿、刺激、烧灼感、皮肤痒、疼痛、烧伤、腹痛、呕吐、腹泻等。
中毒发生后的紧急处理非常重要,可采取以下措施:1. 迅速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流通处,让患者呼吸新鲜空气,并尽量避免进一步接触硫化物。
2. 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休克等症状,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
3. 如患者失去知觉,应横放于一侧,防止呕吐物阻塞呼吸道。
4. 拨打当地急救电话,将患者迅速送往医院,以便做进一步的治疗和处理。
在医院中,医生将进行相关的救治和处理,包括:给予氧气通气、进行呼吸支持、使用抗炎药物和解毒剂等。
对严重病例可能需要进行插管或进行气管切开等操作。
具体的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病情而定,应由医生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预防硫化物中毒的关键是避免接触和吸入这些有毒物质。
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包括:1. 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面具、防护眼镜、手套、防护服等。
2. 在接触或操作硫化物时,要保持室内通风良好,以减少有毒气体的积聚。
3. 严格遵守使用化学品的安全操作规程,如正确使用和存储危险化学品、注意化学品储存和排放的风险。
此外,及早检查和修复有关设备和设施的故障,使它们能够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尽量少产生硫化物和其他有害气体也是预防中毒的关键。
总之,硫化物中毒是一种严重的中毒情况,需能够及时识别症状并进行紧急处理。
预防硫化物中毒应从源头上进行控制,包括采取适当的个人防护措施和良好的工作环境管理等。
提高对这类中毒的认识是预防和处理的关键,只有了解其危害性和急救处理方法,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硫化碳慢性中毒90例临床及神经传导研究

A research of t he cl inica l manif estat ion s and nerve conduct ionin in 90 pat ient s wit h chr on ic car bon disul phide intoxicat ion
ZHAN G Che ngjie , FON G Suxing , GUAN Qingshan , et al T he A f f ilia te d B r ain H os p it al o f N a n jin g Me d ica l U nivers ity , N an j in g (210029) , J ia n gs u Chin a [ Abstra ct] Objective :Car bon disulphide ( CS2 ) is neurophilic and har mf ul to ne rvous system. A lo ng te rm exposure to low co ncent ration of CS2 may result in lesions in pe riphe ral nerves. The paper is to re2 veal the clinical or p reclinical damage s of t he periphe ral ne rvous system through elect rophysiologicaldetec2 tion. Met hods :DML , dCMA PA , SCV , Snapa , F2CV and F waves were underta ken to detect t he co nduc2 tion of the medean , ulner , commo n pe roneal and posterior tibial nerve s. Results : The a bnor mality rate of conduction in ulner , commo n peroneal , posterior tibial a nd medea n ner ves were 52 % ,48 % ,44 % and 41 % respectively. No significant diff erence wa s f ound between t he lower a nd t he upper limbs. The abnormali2 ty rate of moto r ne rves wa s 31 % , while 24 % in F wa ve a nd 13 % in sensory ne rve s , and less than 7 % were found a bnor mal in 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The nerve co nduction detection showed abnormality rate of 30 % in DML , 9 % in dcMAPA , 13 % in SCV , 13 % in SNAPA , and 10 % in F2CV. The f re que n2 cy of F wave wa s19 % . Conclusion : Severe axonal dama ges are shown mainly in motor nerve s in patients wit h CS2 intoxication , which seem le ss f requent in sensory conduction. The major electrophysiolo gical a bnor malit y appear s in prolonged DML . [ Key wor ds] Ca rbon disulphide (CS2 ) ; Intoxiacation ; Ner ve conductio n
安全经验分享—H2S中毒案例

感觉有难闻气味,怀疑是有害气体中毒,没有贸 然入罐抢救。
立即向分公司汇 报,并向周边作 业队求救。
三、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硫化亚铁
除垢剂的主要成分氨基 磺酸与储液罐内残泥中的硫 化亚铁发生化学反应,产生 硫化氢气体,导致人员中毒。
H++S2-→H2S
H2S
氨 基 磺 酸
10月12日下午,该队接到设计后,由技术员进行技术交 底,副队长组织现场施工:
按设计要求清理储液罐内井下返出物。 将40袋除垢剂搬至罐顶平台上。
副队长带领其 他3名员工站在 平台上向罐内 倒除垢剂。
19时50分,当倒至第24袋(每袋25千克)时,4人突然晕倒, 其中3人掉入罐内,1人倒在平台上,现场人员发现后:
结束语
安全工作做好七个必须: 1、抓安全工作必须提高认识 2、必须落实责任 3、必须以人为本 4、必须防范未然 5、必须立足基层 6、必须务实求效 7、必须持续改进
提醒大家:
会刹车才可以驰骋千里,讲安全方能够幸福一生 安全意识“得过且过”;危险隐患“得寸进尺” 安全意识在我心中,安全生产在我手中 生命最可贵,安全第一位
硫化亚铁产生的原因
经检测分析:
该井含有大量硫酸根离子。 地层水硫酸根离子898毫克/升; 注入水硫酸根离子2402毫克/升。
井含有大量硫酸盐还原菌。 在77小时内,其繁殖量达到25000个/毫升,是SY/T5329-94标准要求“不大于 1000个/毫升”的25倍。
硫酸根离子在大量硫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下,由正6价硫离 子被还原成负2价硫离子,负2价硫离子与亚铁离子发生化学 反应,产生硫化亚铁。硫化亚铁在洗井时返出地面,滞留在 配液罐中,返出物中硫化亚铁含量高达62.4%。
二硫化碳慢性中毒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分析

二硫化碳慢性中毒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分析沈立华;吴小炼【期刊名称】《浙江医学》【年(卷),期】2013(000)006【总页数】2页(P488-489)【作者】沈立华;吴小炼【作者单位】314500 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肌电图室,神经内科;314500 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肌电图室,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二硫化碳(Carbon disulphide,CS2)是一亲神经毒物,广泛用于生产粘胶纤维、玻璃纸、四氯化碳、橡胶硫化、熏蒸以及作为脂肪、树脂、蜡、漆、樟脑、硫、磷、碘的溶剂,因此在这些作业中均有接触CS2的机会[1]。
1856年Delpech[2]首先报道了24例CS2中毒病例。
本文通过对120例慢性CS2中毒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及神经电生理检测,经一步探索CS2中毒的神经损害的客观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并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2009年11月,在我市一家粘胶纤维生产的车间里,有120例患者,发生集体CS2中毒,其中长期接触CS2最长为13年,最短为6个月,平均8.9年。
男102例,女18例,年龄22~55岁,平均36.7岁。
120例患者中,主诉有头痛、头晕49例(41%)、失眠40例(33%)、乏力83例(69%)、肢体麻木65例(54%)。
查体:(膝、跟腱)反射降低85例(71%)。
入组病例均无感染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糖尿病等病史,无服用异烟肼、呋喃类等药物史,无正已烷、铅、苯等中毒史。
1.2 仪器和方法采用丹麦Keypoint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进行神经远端传导检测。
检测时用表面皮肤刺激电极和记录电极。
电刺激予以0.2ms矩形方波,刺激频率1Hz,刺激电量10~90mA。
地线置于记录与刺激电极之间。
被检测者均在安静、屏蔽环境中,室温保持在22~25℃,同时确保皮肤温度在28℃以上。
1.3 神经传导检测正中神经腕部刺激,大鱼际肌记录末端运动传导测定,指3至腕段顺向性感觉传导测定;尺神经腕部刺激,小鱼际肌记录进行运动传导测定,指5至腕段顺向性感觉传导测定;胫神经内踝刺激,拇短屈肌进行运动传导测定,外踝至腓骨中段顺向性感觉传导测定;腓总神经足背踝关节刺激,趾短伸肌进行运动传导测定,外踝至腓骨中段顺向性感觉传导测定。
【事故案例及措施】历数化企硫化氢中毒事故,附防治措施

【事故案例及措施】历数化企硫化氢中毒事故,附防治措施近日某石化公司承包商在清洗作业过程中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6人中毒。
因此,相关单位及企业要高度关注,采取措施,完善制度和作业过程,严防硫化氢中毒事故发生。
事故通报2017年11月18日,某石化公司硫磺回收装置再生单元塔系统贫富胺液(甲基二乙醇胺)换热器进行清垢作业时发生一起硫化氢中毒事故,导致3人中毒死亡,6人中毒受伤。
事故的直接原因:承包商清洗人员在清洗换热器管束时,未按照清洗方案中确定的程序和清洗剂进行清洗,违规使用磷酸作为清洗剂。
在清洗过程中,工人直接将磷酸等化学物质倒在换热器的管束上,与换热器壳程中的硫化物发生反应,产生硫化氢气体。
由于未按方案要求配齐防护用品和准备应急物资,导致在临时操作平台上作业的3人中毒倒入清洗罐,6人中毒受伤。
2012年以来因硫化氢中毒导致的较大事故2012年2月16日,甘肃白银乐富化工2012年2月16日,反应釜内加热三混甲酚和五硫化二磷产生的硫化氢气体从反应釜轴头泄漏,引发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
2012年11月11日,内蒙古神华蒙西煤化股份2012年11月11日,内蒙古神华蒙西煤化股份,工人在进入脱色清液罐清理活性炭作业时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导致3人死亡。
2013年4月25日,辽宁沈阳石蜡化工2013年4月25日,辽宁沈阳石蜡化工,气分装置局部施工检修过程中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导致3人死亡。
2014年1月9日,安徽康达化工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1月9日,安徽康达化工有限公司员工在泵作业井中从事甲硫醇钠管道堵塞维修作业,发生硫化氢、甲硫醇中毒事故,造成4人死亡。
2015年4月9日,山东潍坊滨海香荃化工2015年4月9日,山东潍坊滨海香荃化工,工人进入好氧池检查空气管道和喷头故障时,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导致3人死亡。
2015年5月16日,山西晋城阳城瑞兴化工公司2015年5月16日,山西晋城阳城瑞兴化工公司二硫化碳二车间进行冷却池内冷凝管检修作业时,检修人员吸入泄漏的硫化氢致1人中毒死亡,随后因盲目施救又造成7人中毒死亡。
硫化物中毒案例

硫化物中毒案例硫化物中毒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中毒情况,常常发生于工业环境中或者是意外事故中。
下面是相关参考内容,关于硫化物中毒的案例分析和处理方法。
一、案例分析:1. 案例一:某化工厂发生硫化物中毒事故在某化工厂,一名工人因误操作导致硫化氢泄漏,导致一次意外硫化物中毒事故。
事故发生后,工人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咳嗽等症状,并且呈现出潮红的面容。
紧急救护人员迅速将工人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进行高浓度氧气供应,并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2. 案例二:家庭中发生硫化物中毒事故在家庭中,由于家居内装存在问题,导致进入室内空气中的硫化物浓度超标,家中成员出现头痛、眼痛、喉咙痛、呼吸急促等中毒症状。
家人立即打开门窗通风,迅速转移到新鲜空气中,并拨打急救电话请求医护人员进行救治。
二、处理方法:1. 紧急处置措施当发生硫化物中毒事故时,第一时间迅速将受害者转移到新鲜空气的地方,以避免继续吸入有毒气体。
慎重进行自救、互救和周围环境评估,确保救援人员的安全。
2. 供应高浓度氧气使用氧气面罩或鼻导管等装置,为受害者供应高浓度氧气,以促进有毒气体的解除和新鲜空气的摄入,缓解中毒症状。
3. 及时就医当出现中毒症状时,应迅速就医,接受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医护人员根据中毒症状的严重程度、受害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措施进行处理。
4. 预防措施强调硫化物的安全操作和储存,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对于可能会产生硫化物的工作场所,要建立完善的防护设施和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安全演练和培训。
同时,家庭中应注意室内空气质量,定期对家居装修进行检查和修复,避免硫化物的积累。
总结起来,硫化物中毒是一种常见而又危险的急性中毒情况。
在发生中毒事故时,紧急处置是保证受害者生命安全和减轻中毒程度的关键。
因此,了解硫化物中毒的症状和处理方法对于及时救治和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非常重要。
需要强调的是,本文所提供的是一般性的参考内容,对于具体的中毒病例和事故,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尽量在24小时内就医以获得专业的救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轻度二硫化碳中毒案例分析
众所周知,二硫化碳是损害神经和血管的毒物。
一般认为,接触较高浓度二硫化碳的早期表现主要在神经系统,包括中枢和外周神经的损害。
长期接触低浓度的表现主要在心血管系统。
近年我站收治了慢性轻度二硫化碳中毒精神障碍1例,现报告如下。
病例摘要
杨××,男,41岁,已婚,初中文化,云南人造纤维厂职工,操作工,接触二硫化碳作业14年(1972年6月~1986年8月)。
车间生产条件差,常有跑冒、滴、漏严重事故发生,操作工常佩带防毒面具。
车间空气中二硫化碳年平均浓度为27.75mg/m3。
既往健康,就业前检查血压16/10.67kPa,左右眼视力皆为1.5,听力正常。
现病史:反复发作心悸,头晕,头痛7年,近2年来伴有胸闷,胸痛,失眠,烦燥,多梦,乏力,精神紧张,同时感到双下肢酸痛。
患者有时紧张恐惧,卧在床上不敢动,经多次治疗未见好转。
近年来自觉听力差,易怒,眼前出现方型闪光幻觉,恐惧感加重,甚至有人陪伴也感害怕。
精神科会诊,作心理监测,诊为神经衰弱综合征,疑为职业病转院检查治疗。
检查:一般情况尚可,神清合作,对答切题,定向力正常。
心音纯,律整,未闻及杂音,心率92次/分,双肺呼吸音清,腹平软,肝脾未触及。
血压年内波动在17.33/12~16/12kPa之间。
经神经科会诊检查:颈软,眼睑微颤,伸舌微颤,伸手微颤,双下肢踝以下触觉减退,痛觉存在,肌力,肌张力,健反射,深感觉,复合感觉,共济运动等皆正常,病
理反射未引出,诊断为周围神经炎。
眼科会诊,角膜反射正常,裸眼视力右0.6,左0.2,视野向心性缩小。
裂隙灯检查,双视神经乳头边缘模糊,色稍淡,眼内压正常。
动静脉曲屈怒张,周围的白色渗出,黄斑中心反光暗,左眼玻璃体混浊,诊断为视网膜动脉硬化Ⅱ°。
电听力检查,双耳中度混合性耳聋。
心电图检查为窦性心律不齐,脑电图检查诊为轻度异常脑电图。
根据“职业性慢性二硫化碳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大理州职业病诊断组将上述病例确诊为慢性轻度二硫化碳中毒。
案例分析
经现场调查,该病例70年代初进厂接触二硫化碳为操作工,诊断符合当时的生产条件。
随着生产工艺的改进,车间工作环境有所改善,但二硫化碳的代谢特性及时对神经系统损害长期性要求我们不能忽视对过去长期密切接触者的跟踪监护。
本病例与谢榜德等报道的40例慢性轻度二硫化碳中毒相比,神衰综合征,周围神经及血管损害等一致外,40例慢性轻度二硫化碳中毒患者皆无精神障碍症状。
本例除有精神症状外,尚发生过突发急剧的精神症状,可能与车间空气中二硫化碳浓度及个体耐受性有关,提示长期接触低浓度二硫化碳者,对其神经精神症状亦应密切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