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齿圈和传感器的应用与研究_罗雍惠

合集下载

汽车后桥_ABS_装配质量在线检测系统的应用研究

汽车后桥_ABS_装配质量在线检测系统的应用研究

汽车后桥ABS装配质量在线检测系统的应用研究韩立星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广西柳州,545000摘要:为监测和评估汽车后桥ABS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传感器和数据处理技术的ABS装配质量在线自动检测系统。

建立了设备方案整机结构,分析了设备的分装顺序流程,并进一步完成了以PLC为核心的后桥ABS齿轮完整度信号检测设备控制系统硬件结构及其软件实现,控制系统以光电传感器、霍尔传感器检测输入信号,完成了伺服驱动器参数设计及程序调试。

关键词:轮速传感器;汽车后桥ABS;在线装配检测;PLC;故障诊断中图分类号:U472.9收稿日期:2023-08-22DOI:10 19999/j cnki 1004-0226 2023 10 0281前言汽车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对于保障汽车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汽车在制动过程中,当制动器制动力大于轮胎-道路附着力时,车轮就会抱死滑移。

只有汽车制动器具有足够的制动力,同时地面又能提供较大的附着力时,汽车才能获得良好的制动效果。

ABS系统中的ECU不断地收到来自4个车轮转速传感器的转速信号,通过对每个车轮转速和减速度进行运算,以估算车速。

当踩下制动踏板时,各个盘式制动分泵内的液压开始升高,车轮转速开始降低。

如果有任何一个车轮将要抱死,ECU就降低这个车轮盘式制动分泵内的液压。

达到防止车轮抱死及打滑的危险。

轮速传感器作为ABS的重要组成元件,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对左右前轮传感器输出的脉冲差(左右前轮的行驶距离差)的测定,计算出汽车是否已转向及方向的变化量。

磁电式轮速传感器和霍尔式轮速传感器是两种常见的轮速传感器。

本系统采用霍尔轮速传感器,具有如下优点:其输出信号电压幅值不受转速的影响;频率响应高,其响应频率高达20kHz,相当于车速为1000km/h 时所检测的信号频率;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1]。

霍尔式车轮转速传感器根据霍尔效应原理产生与车轮转速相对应的电压脉冲信号。

霍尔车轮转速传感器也是由传感头和齿圈组成。

汽车ABS检测与维修毕业论文

汽车ABS检测与维修毕业论文

目录前言 (1)1.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概述…………………………………………………1.1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功用……………………………………………………1.2防抱死制动系统的组成及类型……………………………………………1.2.1 ABS的组成…………………………………………………………1.2.2 ABS的分类………………………………………………………………1.3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1.3.1常规制动阶段………………………………………………………………1.3.2制动压力保持阶段…………………………………………………1.3.3制动压力减小阶段………………………………………………1.3.4制动压力增大阶段………………………………………………2.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使用与维修……………………………………………2.1 防抱死制动系统的使用与检修中的注意事项……………………2.2故障诊断和检查的方法和步骤………………………………………3. ABS在轿车上的使用…………………………………………………………3.1丰田雷克萨斯(LEXUS)LS400型轿车的ABS……………3.2长丰猎豹越野车的ABS……………………………………………………3.3神龙富康轿车的ABS……………………………………………………4.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故障案例分析………………………………………4.1凯越ABS报警灯故障排除……………………………………………………4.2车轮抱死故障排除……………………………………………………4.3捷达轿车ABS故障灯偶尔亮……………………………………………………5.总结…………………………………………………………………………参考文献……………………………………………………………………致…………………………………………………………………………汽车ABS系统的检测与维修前言随着世界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安全性日益成为人们选购汽车的重要依据。

轮胎内置加速度传感器的汽车制动特性传感方法

轮胎内置加速度传感器的汽车制动特性传感方法
set
图6径向加速度实测信号波形
Fig.6
Waveform
of
signal of radial acceleration lneasured
(2)信号平滑滤波去噪
中央控制微处理器单
元对已存储的数据逐段进行动态平滑是为了进行斜 率比较以监测制动操作的起始时刻.具体方法是依 次以数据段内每一个数据点n为中心,取其前后各 m个数据点的数值之和,求这2m+1个数据点的平 均值,用以代替该中心点n的数值d。,m应以自适 应方式取值,实验中取m=160,平滑去噪后的数据 放到第二部分存储器的相应小段中,平滑关系式为:
该装置的工作原理是:汽车行驶中的制动操作 是随机发生的,需要连续进行数据采集.对采样并经 数字化后的轮胎径向加速度信号进行动态逐段标记 和存储,对已存储的信号逐段进行平均值平滑去噪 滤波,并在段内求取信号间隔点的变化斜率,比较各 斜率之间的差值,判定差值到达预置阈值的信号点, 作为制动发生的时刻点,把其后续径向加速度作为 制动时段的数据向外发射输出对轮胎径向加速度 进行信号变换运算是在外部接收系统中实现,以提 高轮胎内置传感系统的处理效率和节约轮胎内置供 电电池的能耗.
5 cm的位置,从静止状态开始转动,经
2轮胎的加速度信号传感装置
安装在汽车轮胎内轮毂上的加速度信号传感装 置由加速度传感器单元、采样模/数(A/D)变换单 元、中央控制微处理器单元、随机存取存储器单元和 无线发射单元组成(如图5所示).其中随机存取存 储器地址划分成容量均等的两部分,每部分内部再 划分成容量均等的小段,第一部分存放采集到的数 据,第二部分存放平滑去噪后的数据;平滑处理过程 在第一部分中第一小段数据的采集和存储完成后开 始进行,两者需有一小段时延.
3制动传感信号的处理

OSEKturbo及其在汽车ABS开发中的应用

OSEKturbo及其在汽车ABS开发中的应用
启 动 操 作 系 统 。OS Eub 中无需 专 门定 义 相 应 的 任 务 在 系统 K tro 启 动 后 运 行 。 作 系统 在完 全 启 动 后 , 执 行 优 先 级 最 高 的 就绪 操 会 任 务 , 果没 有 就 绪 任 务 , 进 入操 作 系 统 的 空循 环 。 使用 操 作 如 就
任 务 , 时 在其 平 台上 开 发 的 控 制 软 件 更 加 可 靠 和 稳 定 , 是 在 同 于 汽 车控 制 上 面 得 到 更 多更 广 的应 用 。本 文正 是考 虑 到嵌 入 式 实 时操 作 系统 OS K ub E tr o的一 系 列 优 点 , 利用 其 高 效 的运 行 机 制 和 丰 富 的 资 源 ,结 合 硬 件 平 台 MC S 2 P 5 9 l D 2 6开 发 了 自 己 的 AB S控 制 器 , 验 证 明 A S控 制效 果 理 想 。 试 B
是 一 款 符合 汽 车 电子 工 业 标 准 的 实 时嵌 入 式 操 作 系统 。在 分 析 OS K u b 内核 结 构 和运 行 机 制 的基 础 上 , 绍 运 用 OS E tro 介 —
E ud r K B i e 软件 进 行 系统 配置 的方 法 , 用 MC S 2 2 6单 片机 , 计 开 发 了 A S 系统 的 E l 利 9 l DP 5 设 B CU, 合 一 种 AB 结 S控 制 方 法 , 计 了 A S的控 制程 序 , 设 B 然后 在 自行 开 发 的 汽 车 A S仿 真 平 台上 进 行 试 验 , 得 了较好 的试 验 结 果 。 B 取
sm ult . i ai on
K y rsOSE troa t lc rk y tm( S ,i lt nMC S 2 P 5 e wod : K ub .ni o k ba e s se AB ) muai , 9 1 D 2 6 — s o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习题解答周真苑惠娟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习题解答周真苑惠娟

第1章传感器的技术基础1.传感器的定义是什么?答:传感器最早来自于“sensor”一词,就是感觉的意思。

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在工程技术领域中,传感器被认为是生物体的工程模拟物。

而且要求传感器不但要对被测量敏感,还要就有把它对被测量的响应传送出去的功能,也就是说真正实现能“感”到,会“传”到的功能。

传感器是获取信息的一种装置,其定义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定义的传感器是指那些能感受外界信息并按一定规律转换成某种可用信号输出的器件和装置,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记录、显示和控制等要求。

这里的“可用信号”是指便于处理、传输的信号,一般为电信号,如电压、电流、电阻、电容、频率等。

狭义定义的传感器是指将外界信息按一定规律转换成电量的装置才叫传感器。

按照国家标准GB7665—87对传感器下的定义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将传感器定义为:传感器是测量系统中的一种前置部件,它将输入变量转换成可供测量的信号。

美国测量协会又将传感器定义为“对应于特定被测量提供有效电信号输出的器件”。

传感器也称为变换器、换能器或探测器。

如前所述.感受被测量、并将被测量转换为易于测量、传输和处理的信号的装置或器件称为传感器。

2.简述传感器的主要分类方法。

答:(1)据传感器与外界信息和变换效应的工作原理,可分为物理传感器、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三大类。

(2)按输入信息分类。

传感器按输入量分类有力敏传感器、位置传感器、液面传感器、能耗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热敏传感器、振动传感器、湿敏传感器、磁敏传感器、气敏传感器、真空度传感器等。

这种分类对传感器的应用很方便。

(3)按应用范围分类。

根据传感器的应用范围的不同,通常分为工业用、民用、科研用、医用、军用传感器等。

按具体使用场合,还可分为汽车用、舰船用、航空航天用传感器等。

如果根据使用目的的不同,还可分为计测用、监测用、检查用、控制用、分析用传感器等。

WABCO_ABS传感器与齿圈安装技术条件

WABCO_ABS传感器与齿圈安装技术条件
WABCO商用车ABS/ASR齿圈、传Fra bibliotek器安装技术条件
威伯科汽车控制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为保证ABS系统的良好工作性能,ABS传感器与齿圈必须正确安装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的ABS系统安装技术要求适用于WABCO ABS/ASR系统
1,传感器与齿圈的安装:齿圈和传感器配合产生感应电压信号,传输给电子控制单元ECU。ECU控制精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感器信号的优劣,所以,齿圈和传感器的安装和配合是保证ABS正常工作的心脏部位。
齿圈安装后轴向偏差不超过0.2mm,相邻齿的高度偏差不超过0.04mm。
2,ABS传感器安装
2.1ABS传感器的功能:当齿圈随车轮一起旋转时,传感器与齿圈的相对运动,切割磁力线产生与轮速相应的感应电压,通过传感器导线传送到ECU。传感器技术参数见外形图441 032 810 0。传感器阻值为1150 +100/-50 欧姆(室温=+20C时测量)。其应用温度范围为:
1.1齿圈的安装:
1.1.1齿圈的功能:齿圈安装在轮毂上,随着车轮的旋转而转动,在传感器内产生交流电,电子控制器从交流电变化的频率计算出车轮的速度。
1.1.2齿圈齿数的选择:轮胎动态周长/齿数的比值应为27.4-36.8mm/齿。对于100齿的齿圈,其对应轮胎的动态周长范围应是2740-3680mm。选择时应按照轮胎型号或参数,参照WABCO技术条件895 905 000 4选择合适的齿数。
传感器-40C~+150C (1h 180C)
传感器头 -40C~+150C (1h 180C)
传感器导线 -40C~+180C (1h 220C)
插座 -40C~+80
2.2ABS传感器的安装: 传感器通过WABCO夹紧衬套(899 760 510 4),装入夹持体,安装在车桥上。前轴传感器的安装:固定传感器夹紧衬套的安装孔通常位于制动底板或转向节上。后轴的安装:通常情况下,传感器在后轴的安装需要一个特殊的焊在轴上的夹持体,这个夹持体应装在轴的静止部分,并应有足够的刚性以减少振动的影响,这种振动以两种方式影响传感器的性能:轴向振动会影响传感器与齿圈之间的间隙;而径向振动会在齿圈相对传感器的旋转中产生一个扭转的信号。

ABS齿圈和传感器的应用与研究_罗雍惠

ABS齿圈和传感器的应用与研究_罗雍惠

2010年第24期(总第159期)NO.24.2010(CumulativetyNO.159)摘要:文章分析了ABS系统的基本原理,对ABS齿圈和传感器的安装应用与参数匹配作了一定分析,在此基础上对ABS 传感器的具体工作原理作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ABS齿圈;传感器;ABS系统;匹配设计中图分类号:U4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24-0015-02环保、安全、经济是当今汽车工业发展的三大主流趋势。

在汽车普遍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工作、生活工具的今天,汽车的安全性能优良与否不仅与车辆使用者的安全密切相关,也直接影响着其他交通工具使用者乃至行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采用先进的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可以帮助驾驶员避免、纠正一些错误的、甚至危险的操作,或者克服原车辆系统中物理特性所决定的某些性能上的缺陷和减少事故数量和事故造成的损失。

其中,提高、改善汽车的制动性能是提高车辆主动安全性能的最直接途径之一,而在这其中,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作用尤为突出。

随着ABS系统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正确使用该系统是汽车设计人员不可回避的问题。

而ABS系统的相关零部件在整车上的匹配设计对于整车厂的设计人员就显得日益重要,本文对ABS齿圈和传感器的匹配设计进行了总结,为整车厂的设计人员在齿圈和传感器设计时提供参考。

并对ABS轮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作了一定的研究。

1 ABS的基本原理ABS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是在传统制动系统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制动过程中,使其自动调节车轮制动力,防止车轮抱死以取得最佳的制动效能的一种机电一体化设备。

正常情况下,司机在紧急制动时通常会将制动踏板一踩到底,施加上全制动。

采用常规制动系统的车辆在全制动状态下,车轮通常会处于抱死状态,即车轮不再滚动,而是使其在路面上拖滑,这样会导致很多交通事故和危险状况的发生。

对于四轮车辆,如果前轮抱死,会使车辆失去转向控制能力;如果后轮抱死,会使车辆的制动稳定性变差,车辆会出现跑偏、侧滑、甩尾等危险驾驶情况。

浅谈电磁感应式轮速传感器在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中的应用与仿真方法

浅谈电磁感应式轮速传感器在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中的应用与仿真方法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浅谈电磁感应式轮速传感器在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中的应用与仿真方法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学生姓名072512202陈新文072512221 徐炜072512211 钱之豪072512214 沈佳慧专业汽车服务工程(汽车试验与检测技术)年级大三班级汽检122导师叶飞职称讲师论文提交日期2015-06-17浅谈电磁感应式轮速传感器在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中的应用与仿真方法摘要电磁感应式轮速传感器可以对汽车轮速信号进行测量,用于制动、发动机及变速箱等众多系统控制,是汽车最关键的部件之一。

为了对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ABS)及早有效的开发验证,需要对电磁感应式轮速传感器进行仿真模拟。

文章针对最常用的电磁感应式电磁感应式轮速传感器进行测试与分析,通过设计信号调理电路,成功搭建了 ABS 硬件在环仿真平台,既简化了汽车开发阶段的验证与测试,又节省了开发成本。

关键词:电磁感应式电磁感应式轮速传感器 ABS 在环仿真On the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Type Wheel Speed Sensors inAutomotive Anti-lock Braking System (ABS) Application andSimulationAbstract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type wheel speed sensors for automotive wheel speed signals are measured for a number of system control brake, engine and transmission, it is one of the most critical components of the car. To automobile anti-lock braking system (ABS) early and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verification, the need for wheel speed sensor simulation. Articles for the most common wheel speed sensor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test and analysis through design signal conditioning circuit, successfully built ABS HIL simulation platform, not only simplifies the validation and testing phase of vehicle development, but also saves the cost of development.Key Words: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type wheel speed sensor; ABS; In the simulation目录1. 前言 (1)2. 电磁感应式轮速传感器概述 (1)2.1电磁感应式轮速传感器的作用 (1)2.2 电磁感应式轮速传感器的安装位置 (1)2.3 电磁感应式轮速传感器的组成 (2)2.4 电磁感应式轮速传感器的原理 (2)2.5 ABS对轮速信号的识别原理 (3)3. 速传感器在ABS 硬件在环仿真平台的仿真方法 (4)3.1 概述 (4)3.2 电磁感应式轮速传感器仿真信号处理 (5)3.3 轮速信号采集方法与精度分析 (6)3.3.1 频率法 (6)3.3.2 图像法 (8)3.4 ABS 硬件在环仿真平台 (9)结语 (10)参考文献 (11)1. 前言:随着人们对汽车安全技术要求的提高,防抱死制动系统 ( ABS) 的存在尤为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第24期(总第159期)NO.24.2010(CumulativetyNO.159)摘要:文章分析了ABS系统的基本原理,对ABS齿圈和传感器的安装应用与参数匹配作了一定分析,在此基础上对ABS 传感器的具体工作原理作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ABS齿圈;传感器;ABS系统;匹配设计中图分类号:U4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24-0015-02环保、安全、经济是当今汽车工业发展的三大主流趋势。

在汽车普遍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工作、生活工具的今天,汽车的安全性能优良与否不仅与车辆使用者的安全密切相关,也直接影响着其他交通工具使用者乃至行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采用先进的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可以帮助驾驶员避免、纠正一些错误的、甚至危险的操作,或者克服原车辆系统中物理特性所决定的某些性能上的缺陷和减少事故数量和事故造成的损失。

其中,提高、改善汽车的制动性能是提高车辆主动安全性能的最直接途径之一,而在这其中,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作用尤为突出。

随着ABS系统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正确使用该系统是汽车设计人员不可回避的问题。

而ABS系统的相关零部件在整车上的匹配设计对于整车厂的设计人员就显得日益重要,本文对ABS齿圈和传感器的匹配设计进行了总结,为整车厂的设计人员在齿圈和传感器设计时提供参考。

并对ABS轮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作了一定的研究。

1 ABS的基本原理ABS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是在传统制动系统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制动过程中,使其自动调节车轮制动力,防止车轮抱死以取得最佳的制动效能的一种机电一体化设备。

正常情况下,司机在紧急制动时通常会将制动踏板一踩到底,施加上全制动。

采用常规制动系统的车辆在全制动状态下,车轮通常会处于抱死状态,即车轮不再滚动,而是使其在路面上拖滑,这样会导致很多交通事故和危险状况的发生。

对于四轮车辆,如果前轮抱死,会使车辆失去转向控制能力;如果后轮抱死,会使车辆的制动稳定性变差,车辆会出现跑偏、侧滑、甩尾等危险驾驶情况。

ABS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引入,使汽车在制动过程中车轮处于非抱死状态,从而能充分利用路面与轮胎之间的最大附着力,不仅可以防止制动过程中后轮抱死而导致车辆甩尾、侧滑,大大提高在制动过程中的方向稳定性,同时还可以防止前轮抱死而丧失转向控制能力,提高汽车躲避车辆前方障碍物的操纵性和弯道制动时的轨迹保持能力,而且一般情况下能缩短制动距离,使制动系统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

2 ABS系统的工作过程ABS系统主要由电子控制单元、传感器和液压调节器(电磁阀)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汽车制动过程中,ABS系统通过传感器采集到的汽车轮速信号来计算、判断车轮的滑移状态,电子控制单元通过相应的控制算法操纵电磁阀的通断来实现对轮缸的减压、增压、保压控制,使滑移率控制在理想范围。

当电子控制单元检测到车轮有抱死的倾向时,电子控制单元通过控制制动系统,减小制动压力;当轮速恢复并且地面摩擦力有减小趋势时,电子控制单元又通过控制制动系统,增加制动压力。

这样使车轮一直处于最佳的滑移率附近,可以最有效地利用地面附着力,得到最佳的制动距离和制动稳定性能,防止车轮抱死。

ABS系统能实时控制作用于车轮上的制动力矩,令滑移率一直保持在最理想的范围内,使车辆得到较大的侧向力和最大制动力,从而保证汽车稳定的制动。

3 ABS齿圈设计参数的匹配方法与安装ABS齿圈安装在汽车轮毂上,随着车轮的旋转而转动,使ABS传感器内产生交流电并传输到电子控制器,电子控制器从交流电变化的频率计算出车轮的速度。

3.1 ABS齿圈材料及尺寸ABS齿圈材料一般使用铁磁性材料,如45号钢、35号钢;ABS齿圈表面保护一般采用镀铬或镀锌;3.2 ABS齿圈齿数ABS齿圈齿数目前主要有三种:80、100和120,根据汽车轮胎周长的不同应用于不同的车型。

80齿主要用于轴荷较小的挂车和轻型载货汽车;100齿主要用于客车、挂车以及中、重型载货汽车;120齿主要用于特殊用途的大轮胎车辆,如露天挖掘车、起重机和自卸车等。

在选择ABS齿圈齿数时,轮胎动态周长/齿数的比值应为27.4~36.8mm/齿。

可按照参数或轮胎型号来确定轮胎的动态周长,然后根据适用范围选择合适的ABS齿圈齿数。

如对于100齿的齿圈,其对应轮胎的动态周长范围应是2740~3680mm,同时根据后桥轮胎滚动周长和前桥轮胎滚动周长的适用范围来确定齿ABS齿圈和传感器的应用与研究罗雍惠(贵州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电子信息实验室,贵州 贵阳 550003)- -15圈齿数是否符合系统要求。

由于车辆的参考速度是由对角线车轮速度决定的,因此,前桥与后桥齿圈与轮胎周长之间的关系应相同或在一定的公差范围内。

在前后轴以及第三轴之间的轮胎的允许的最大偏差为14%。

对100个齿数的齿圈,如果轴间偏差在14%的公差内,轮胎周长在2740~3680mm 范围内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用较小的轮胎,也可以用80个齿的齿圈,但此时允许的轮胎周长范围发生了变化。

如果前轴和后轴有不同的齿圈齿数或轮胎大小,任何一种结合不能超出公差范围。

3.3 齿圈的安装(1)配合公差齿圈装在轮毂上,与轮毂为过盈配合,推荐配合公差为H8/s7。

(2)装配公差齿圈安装后齿顶轴向(径向)跳动偏差不超过0.2mm,相邻齿的高度偏差不超过0.04mm。

(3)安装方法可采用加热装配,将ABS齿圈充分加热到180℃~200℃,保温5~10min,将齿圈与轮毂装配。

装配时不能用金属物体敲击齿圈。

也可以采用压装方法,用专用工装在压床上沿整个环均匀施力,直到齿圈接触到轮毂平台。

为便于压装可对ABS齿圈适当加热。

4 ABS传感器在整车上的匹配设计与安装ABS传感器类似用磁体、铁心和线圈的组成,环绕线圈的磁力线被旋转运动的齿圈切割产生交流电压,频率和车轮速度成比例;即当齿圈随车轮一起旋转时,传感器与齿圈的相对运动,切割磁力线产生与轮速相应的感应电压,通过传感器导线传送到电子控制器。

4.1 传感器的阻值和适用的温度在选择轮速传感器时,传感器阻值应为1150Ω左右(室温20℃)。

4.2 传感器的安装和固定ABS传感器通过WABCO夹紧衬套装入夹持体,安装在车桥上,夹持体厚度一般在29~38mm之间。

其中夹紧衬套的要求如下:(1)夹紧衬套的功能夹紧衬套包含4个弹簧单元,分别在4个不同的位置,当把传感器、夹紧衬套推进夹持体中后,在传感器和夹持体之间就产生一个力,这个力使传感器在夹持体套中摩擦锁紧。

由于轮子轴承的间隙和其它公差的存在,当出现任何位移,尤其是在车辆转弯时,传感器可以自动地调整。

当齿圈与传感器产生摩擦时,传感器同样可以移动。

(2)尺寸公差和性能参数此夹紧衬套在圆柱衬套中通过规定的摩擦力来夹紧ABS传感器。

夹紧力为120N。

(3)夹紧衬套的安装夹紧衬套是开口型的,安装时用拇指推进,直到与安装平面接触,或用带平面的工具推进去,不能用锤子或简单的工具砸。

衬套在装配前要涂WABCO专用润滑脂。

固定传感器夹紧衬套的安装孔,通常位于制动底板或转向节上。

其中传感器中心线和齿圈外径的距离>3.5;齿圈与夹持体的距离>1,其推荐值为3;传感器的轴向垂直于齿圈的径向最大偏差角度为±2.5°;在安装孔内传感器的径向运动并不关键,也就是说传感器可以在衬套内旋转,以便适应导线的布置方向。

通常情况下,传感器在后轴的安装需要一个特殊的焊在轴上的夹持体,这个夹持体应装在轴的静止部分,并应有足够的刚性以减少振动的影响。

这种振动以两种方式影响传感器的性能:轴向振动会影响传感器与齿圈之间的间隙;而径向振动会在齿圈相对传感器的旋转中产生一个扭转的信号。

尺寸公差要求与前轴传感器相同。

5 ABS传感器工作原理分析车速传感器又称测速雷达,用于检测车辆行驶速度,一般用在以车轮滑移率为控制参数的ABS系统中。

与轮速传感器相同,车速传感器也是一种交流信号发生器,能产生交流电信号,该信号可以是磁电式交流信号,也可以是霍尔式数字信号或是光电式数字信号。

车速传感器将检测到的车速,以交流信号的形式输送到电子控制器内,电子控制器则利用这个输入信号来控制车辆制动力;该信号同时还可控制发动机怠速,自动变速器的变扭器锁止,自动变速器换档等。

车速传感器通常安装在轮盘内侧或前轴上,其信号线通常装在屏蔽的外套内,这是为了消除有高压电火线及车载电话或其它电子设备产生的电磁及射频干扰,用于保证电子通讯不产生中断,防止造成驾驶性能变差或其它问题。

在汽车上磁电式及光电式传感器是应用最多的两种车速传感器。

目前,亚洲地区的各种汽车较广泛地采用磁电式传感器来进行车速、曲轴转角和凸轮轴转角的控制。

磁电式车速传感器通常由带两个接线柱的磁芯及线圈组成。

这两个线圈接线柱是传感器输出的端子,当由铁质材料制成的环状翼轮(有时称为磁阻环)转动经过传感器时,线圈里将产生交流电压信号。

输出信号的振幅与磁阻环的转速成正比,信号频率的大小取决于磁阻环转速的大小。

传感器磁芯与磁阻环间气隙的大小对传感器的输入信号的幅度影响极大,同时磁阻环上齿数的增多或减少,也会引起输出信号频率的改变。

汽车减速度传感器仅用在四轮驱动的控制系统中,它用来检测汽车制动时的减速度,识别是否是冰雪等易滑路面。

参考文献[1] 刘昭度,齐志权,马岳峰,等.液压ABS系统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J].液压与气动,2004,(12).[2] 朱杰,叶兴成,聂文龙.ABS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汽车运用,2005,(4).[3] 李东江.现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4] 麻友良.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