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21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1古诗二首:登鹳雀楼|语文S版共26张PPT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1古诗二首:登鹳雀楼|语文S版共26张PPT

21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欲 :想要
dào
稻谷
quē
欠缺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tiè
读帖
结构偏旁, 宽窄适当;
鹳雀
zhuī

隹:短尾巴的鸟。
zhuī
隹diāoyànzhì雕雁 雉
舒展
自主学习要求
1、自己拼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雀、楼 、依、入、欲、穷、目、更”这8个生字要 多拼读几遍,一定要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不会拼读的主动请教其他同学。
2、把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和诗句依次写在学案 第4题的空白处,主动与其他同学讨论交流 ,尽量弄懂。
登鹳雀楼
学习目标
1、学会拼读课文,能读准字音,还能读出古 诗的节拍和语气,进而达到声情并茂地背 诵课文。
2、能认识和正确书写8个生字。 3、通过学习,初步懂得“登高才能望远”的
道理。 4、在本课的学习中,培养观察、想象、自学
、合作、朗读、书写的能力。
huàn
王之涣(唐朝)
quèè
ɡuàn què

合在一起, 互相谦让。

左右等宽
谷欠
结构偏旁, 宽窄适当;
tiè
读帖
欲 丶 左右等宽
合在一起, 互相谦让。
比照

左窄右宽
木娄

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 古诗二首(夜雪、梅花)练习题 语文

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 古诗二首(夜雪、梅花)练习题 语文

21 古诗二首
一、根据拼音,填空组词。

chuāng hu shùmǎhēi àn dān dú

二、阅读《太阳花》,完成练习。

你见过太阳花吗?这是一种很美丽的小花,小小的花瓣,粉红的,鲜艳极了,叶子呢?也是细细的,像含着一包绿汁,很嫩。

早晨,太阳一露出笑脸,太阳花就兴冲冲地开放了.太阳越晒花越红。

它仰着脸蛋,好像在跟太阳说:“太阳,谢谢你把我照得这样漂亮。

”傍晚,太阳下山了,太阳花就慢慢合拢花瓣,安安静静地睡觉了。

太阳花还有黄的、蓝的、紫的……五颜六色的太阳花开起来,那才好看呢!
1、短文共有段话,用序号标出来。

2、太阳花是一种很的小花,的花瓣,的,鲜艳极了.
、太阳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用“"画出来。

三、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雪和梅花的诗句,和同伴交流交流吧!
参考答案
一、窗户数暗单独
二、1.三 2.美丽小小粉红3。

早晨,太阳一露出笑脸,太阳花就兴冲冲地开放了.
三、示例: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攀上山峰,见识险峰,你的人生中,也许你就会有苍松不惧风吹和不惧雨打的大无畏精神,也许就会有腊梅的凌寒独自开的气魄,也许就会有春天的百花争艳的画卷,也许就会有钢铁般的意志。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1古诗二首:登鹳雀楼|语文S版共18张PPT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1古诗二首:登鹳雀楼|语文S版共18张PPT

欲穷千里目, 更上 一层 楼 。

庐山出名的原因除了优美的风光以 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一首诗。 你知道是什么诗吗?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 看 成 岭庐 山 真 面 目, 只 缘 身 在 此 山 中。
作者 朗读 欣赏 练习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 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他的诗、文、书、画都很 专精,是“唐宋八大家” 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 苏辙被合称“三苏”。作 品有《水调歌头· 明月几 时有》 《念奴娇·赤壁怀 古》《东坡七集》 《东坡乐府》。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有一天,唐代的 大诗人___登上了___, 他抬头远望,只见太阳__ _,黄河水___。看着眼 前壮丽的美景,他想:要想 ___,就得___。于是 他吟诵道:___,___。 ___,___。这就是著 名的古诗《___》。
哲理
• 《登鹳雀楼》描写了诗人登高 望远所见的情景,表达了诗人 热爱 大好河山之情,蕴含了 “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的人生哲理。
考考你: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解释。
(1) 题:A.书写,题写。 B.题目。
· 这题真难啊!
(B )
· 《题西林壁》这首诗我会背。
( A)
(2)缘:A.因为。 B.缘分。
· 同在一个集体,我们都是有缘人。 ( B )
· 只缘身在此山中。
( A)
作者 朗读 欣赏 练习
考考你:
3、说一说。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话的意思。 我看不清庐山的真正面目,只因为我置身于庐山之中, 视野太狭窄了。
王之涣
鹳鹳雀雀楼楼
在山西省的永济县。因为经常有一种 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做 鹳雀楼。楼一共三层,在楼上可以望见 雄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是当 地的名胜。唐代有位著名的诗人叫做王 之涣,他登上这座鹳雀楼后感慨万分, 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章:《登鹳雀楼》。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二首之饮湖上初晴后雨ppt课件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二首之饮湖上初晴后雨ppt课件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 闪,十分美丽;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 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要把杭 州比作美女西施,是因为无论怎么打扮,西施 总是美的。也就是说,尽管有时晴有时雨,西 湖的景色总是好的。
六月二十七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liàn yàn
水光潋滟 晴方好, yì
山色空蒙 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zhuānɡ
淡妆浓抹总相宜。
水 光 潋 滟
山 色 空 蒙
晴天西湖
雨天西湖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liàn yàn
水光潋滟 晴方好, yì
山色空蒙 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zhuānɡ
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白天游览,而且连夜里也在游览,甚至通宵达旦。有一
天,他去西湖游宴,刚开始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突然
下起了雨来。西湖美妙的晴姿,雨姿使诗人深深陶醉,
于是诗发,写下了这首精妙绝伦的七言绝句《饮湖上初
晴后雨》。甚至再贬海南后,仍念念不忘西湖。饮湖上
初晴后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苏轼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liàn yàn
水光潋滟 晴方好, yì
山色空蒙 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zhuānɡ
淡妆浓抹总相宜。
故事略知
苏轼喜爱游览杭州西湖。苏东坡到杭州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1古诗二首:古朗月行节选|语文S版共26张PPT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1古诗二首:古朗月行节选|语文S版共26张PPT
古朗月行
(唐) 李白
李白
唐代有名的大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被称为“诗仙”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认一认:
古诗 尽头 登高 镜子
一首 黄河 一层 依赖 无穷无尽
流水 千里 晴朗 认识
摘苹果
识 古
呼盘



疑 青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 时 不识月 , 呼 作 白玉盘。 又 疑 瑶台镜, 飞 在 青云端。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 时 /不识月 , 呼 作 /白玉盘。 又 疑 /瑶台镜, 飞 在 /青云端。
读了这首优美的诗歌,你有什么疑问? 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划下来。
识:认识。 呼作:叫做。 疑:怀疑。 瑶台:神仙居诗人李白看到圆圆的月亮,想到了 _________和__________。
白玉
结构:独体字

组词:玉盘 美玉

shí
结构:左右
偏旁:言字旁
笔画:7笔
shí
我是神枪手


诗 头尽 朗
玉 盘
呼 作
瑶镜 台子
在飞
积累关于月亮的诗句。
月亮呼 呼作 白玉白盘玉盘
又疑 瑶台镜
李白为什么把月亮叫做白玉盘和 瑶台镜呢?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 就把它叫做白色的玉盘。 又觉得月亮像瑶台里的仙镜, 高高的悬挂在夜空的云里。
•圆圆的月亮像白玉盘。 •圆圆的月亮像瑶台镜。 •圆圆的月亮像____________。
把生字宝宝送回家

时 识
玉 玉石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1古诗二首:登鹳雀楼|语文S版共16张PPT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1古诗二首:登鹳雀楼|语文S版共16张PPT
越来越出色,祝他们工作: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练习:找一找。
1、诗中表示动作的词:
依入 目上 尽 流
2、诗中表示颜色的词:
白黄
3、诗中表示数量的词:
千里 一层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拓展:
课后作业: 1、背诵《登鹳雀楼》。 2、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张小
小的书签,送给你最想鼓励的人。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欲穷千里目,欲:要 (目千里)穷:尽头
更上一层楼。更:再、又
如果你想要看得更远一 些,那就请你再上一层 楼吧。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1、学期结束了,我希望好朋友不断努力, 取得更好的成绩,用诗句鼓励他,愿他
学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爷爷奶奶希望爸爸妈妈努力工作,不断进取,
3、根据诗意画一幅画。
古诗二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登鹳雀楼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 济县,楼高三层,前 对中条山,下临黄河。 传说常有鹳雀在此 停留,故有此名。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以善于描写 边塞风光著称。
白登日//鹳依雀山尽楼,听注朗意自要读诗由求:句读:的两停遍顿,
黄河/入海流。和语读读气准通。字诗音句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白日:落日;夕阳
依: 依傍
尽:完全消失
傍晚的太阳靠着青山慢慢落下 去,最后完全消失在山背后了。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傍晚的太阳靠着青山慢慢落下 去,最后完全消失在山背后了。 黄河入海流。 (调整顺序:流入海) 雄壮的黄河波涛汹涌的流 向大海。

鲁教版21.古诗二首(牧童、舟过安仁)ppt

鲁教版21.古诗二首(牧童、舟过安仁)ppt

回忆我们在用什么方法学习古 诗? 学习古诗的方法 1.明缘由 2.知诗意 3.悟诗情
杨万里(1127-1206), 南宋诗人。字廷秀。吉 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绍兴二十四年(1154) 进士。做过官也免过职, 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词。 他自名书室为“诚斋”, 世称“诚斋先生”。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童年生活
牧童骑黄牛,
儿童急走追黄蝶,
路人借问遥招手, 知有儿童挑促织,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1.古诗二首
牧童 舟过安仁
一、明缘由
《牧童》相传是八仙中的“吕洞宾” 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 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其人,他原名叫做 “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 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 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 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 最后得道成了神仙。
棹: 船桨。
怪生: 怪不得。
一叶小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 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 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 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 使风让船前进。
作者对儿童的喜欢之情。
思考今。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舟过 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 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安仁: 县名。在湖南省东南部,宋时设县。 篙: 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 童

三年级上册语文-21 古诗二首(语文S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21 古诗二首(语文S版)
30
拓展延伸
与雪有关的诗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歌送武》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春雪》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 《踏莎行》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 《南秦雪》
31
课后作业 1.熟读并背诵古诗。 2.抄写生字和词语。
32
2.墨 梅
33
作者简介
王冕(1287—1359) 元画家、 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饭牛 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等,诸暨 (今属浙江)人。归隐九里山,卖画为 生。工墨梅,学扬无咎,花密枝繁,生 意盎然,劲健有力;偶用胭脂作没骨 梅。亦擅竹石。传世作品有《墨梅》 《南枝春早》等图。诗作语言质朴, 不拘常格。有《竹斋集》。
孤舟蓑笠翁
一条孤零零的小船上,坐着一个 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渔翁,
寒冷的江面
独钓寒江雪
独自一人冒着漫天飞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
18
译文
所有的山上都看不到飞鸟的影子, 所有的小路上,都没有了人的踪迹。 一条孤零零的小船上,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 戴斗笠的老渔翁, 独自一人冒着漫天飞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
41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 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 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抒发自己
鄙视流俗、贞洁自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高尚情操。
42
结构图解
形 态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
状 物
自 甘






品 不要人夸好颜色 言 纯 格 只留清气满乾坤 志 洁
43
主题概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由背诵。
如:“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雨火/对愁眠。“
四、书写生字
学生认读,认清字形。
仔细观察笔画,交流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
(认真完成并注意姿势)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背诵《山行》
2、说说《山行》这首是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
2、揭示课题:《枫桥夜泊》你会背这首唐诗吗?
3、你知道这首诗写的是哪儿的景色吗?
3、图文对照说说诗意。
(1)这是什么季节?从哪儿看出来?
(2)作者看到的是什么景色?心情会怎样呢?
4、出示寒山寺的图简介。
5、指名试说诗句的意思,对于理解上的偏差与错误及时纠正。
6、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7、停顿、重音的指导,和“拖腔”的运用。
四、书写生字
1“愁”。
预习作业设计
1、把古诗读通、读顺。
2、试着理解诗的意思。
学 程 设 计
导 航 策 略
调整反思
一、复习感知
学生背诗;
深秋时节在山林中看到的景色。
学生试背。
学生畅所欲言。
二、初读古诗
交流诗人的资料
学生自读课文。
逐句朗读课文,在语境中认读词语,纠正字音,把诗句读正确,读通顺。
同桌讨论。
三、体会诗意
四人小组互读课文,讨论交流。
指名说说诗歌大意。
由“月落”、“乌啼”、“霜满天”看出。
深秋夜晚的景色。作者是满腹愁情。这如轻烟的愁思。
月亮渐渐落下去了,栖息在树上的乌鸦又在啼叫,到处弥漫着寒霜,使夜空充满了寒意。江边的枫树黑糊糊的一片,渔船上的灯火在风中摇曳,我与愁思相伴难以入眠。在这充满寒意的夜半,只有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悠扬回荡,传到船上来。
4、指导使用钢笔描红。
作业设计
★抄写《枫桥夜泊》两遍。
背诵《枫桥夜泊》。
★★收集两首描写秋天的古诗,并背诵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3、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执教日期
三维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枫桥夜泊》,背诵《枫桥夜泊》。
2、指导朗读,结合课文插图,引发想象,体会领悟诗句的意思。
3、学习生字,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入境悟情,同时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资源
挂图、生字卡片、小黑板、课文录音
二、初读古诗
1、介绍诗人:张继,唐代诗人
2、读古诗《枫桥夜泊》
⑴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诗句的意思。
⑵检查自读
了解学生自读情况,相机正音。
三、再读古诗,体会诗意
1、出示古诗: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2、读课文,理解诗句。
重点理解:泊:停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