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
第二章 第一次论战——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

(2)、建立国际机构,加强国际合作。
(3)、健全国际法和国际公约。
(4)、通过道义和精神教育来唤醒人类良知,依靠公众舆论维护和平。
(1)、维持国际和平的最好方法是依靠“权力均势”。
5、对社会和世界的看法 (1)、强调研究社会和世界“应该如何”(should be)。
理想主义(威尔逊学派) 现实主义
一、
产生
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国际关系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人类如何认识战争、如何维持世界和平等题。
不少学者把目光转向当时已成为哲学社会主导思潮的乌托邦主义(或称理想主义)。 理想主义的理论没有能抵挡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德国极权政治和法西斯主义的威胁,席卷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总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了理想主义理论的破产。
第二章 第一次论战——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
第一次论战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密切相关。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20年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构成的又一次“三十年战争”的产物。
此次论战中,现实主义在理论上较理想主义占上风。
一、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比较
现实主义包括三个基本哲学要素:(1)历史是有一连串的原因和结果构成的,它的过程可以分析和理解,但不可想象。
(2)、理论不可能产生实践,但是实践可以产生理论。
(3)、政治不是道德的功能,而道德是政治的功能。
三、观点分歧 1、人性 (1)、人性本善。
(2)、可以改造。 (1)、人性本恶。
(2)、权欲难改。
2、战争
根源 (1)、战争与人性无关,战争是因国内、国际体制不完善引起的。
(3)、战争可以避免。 (1)、人的私欲和生存意志在政治上表现为权力意志;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参考资料)

理想主义理想主义,通俗点讲是基于信仰的一种追求。
理想主义一定是以精神层面为核心的,但它并不排斥物质。
这个词并不时尚。
理想主义跟信仰紧紧联系在一起,有信仰的地方,理想主义才会形成,没有信仰的地方,理想主义很少。
有信仰、有追求的人,我们一般称之为理想主义者。
空想、不切实际之类的词都可以跟理想主义相提并论,其实这是不对的。
原本人类的追求分为两种,一种是精神追求,一种是物质追求。
精神的追求通过精神的产品来满足,而物质的追求通过物质的产品来满足。
但是现代社会,往往没有给人们树立起一种精神的追求,人们往往变相的、曲线的通过物质追求来满足精神方面的追求。
脱离了精神层面的理想主义,人们也就失去了信仰,迷失了自己。
这反映着社会信仰的不健康,这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理想对应着现实,理想主义是现实主义的对手。
理想主义是高于现实并能调校现实的一种思想倾向,碰到适合的环境,它也可能转化为一场社会运动。
和实践的结合对理想主义而言是必须的,为人类设计的蓝图只有在社会全体的试验田里开花结果,才能证明理想的价值。
改造世界既是理想主义的目标,也是它的首要意义理想主义选择和制作英雄的活动只存在于每一段伟大历史的开端。
理想创造神话,现实消解神话,尤其是民主社会的现实,更令理想主义尴尬万分。
我们的时代是理性主义的,理性奉行的是现实标准,当今的英雄没有几个敢于构想亚历山大的事业,中产阶级也不再是拥有资本主义精神的新教徒。
理想主义逐渐受到制约而被边缘化了,人们对“社会乌托邦”的灾难性后果感到恐惧,而不再对最美好生活的实现有所欲求。
布尔乔亚的生活方式就是身边的伊甸园,人们宁愿躺在平稳而消遣的小资生活上睡大觉,也懒得去操心社会完美与否,哪些价值还值得追求。
只要今天不是历史的终结,就总会有人能够看到这个社会的不完美,也就能发觉改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只要还有这种可能性存在,理想主义就总还有它的生命力。
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从根本上释放了人性的全部欲望,而且在一个平面上将追逐不同欲望的行为等量齐观。
浅谈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作文

浅谈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作文咱今儿就来聊聊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这俩家伙可是在咱们生活里经常露脸,有时候还会争个高下呢!先来说说理想主义。
这理想主义啊,就像是天空中那颗最亮的星星,闪闪发光,让人忍不住抬头仰望,心里充满了憧憬和向往。
理想主义者们总是怀揣着大大的梦想,他们的脑袋里装满了各种奇妙的想法,什么要改变世界啦,要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奇迹啦。
比如说,想要发明一种能让人瞬间移动的机器,或者找到一种让所有人都永远快乐的秘诀。
他们的心很大,大到能装下整个宇宙。
可别以为理想主义者只是会做白日梦哦,他们的那份热情和执着,那可是相当有感染力的!他们就像一群勇往直前的战士,不管前方有多少困难,都坚信自己能够冲破障碍,实现心中的那个理想国。
再看看现实主义,这可就是咱们生活中的“实在人”啦。
现实主义者们更注重眼前的实际情况,他们会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
他们会认真地分析每一个问题,权衡利弊,做出最明智的选择。
对于现实主义者来说,梦想固然重要,但面包更重要。
他们会说:“咱先把肚子填饱,再去谈那些远大的理想。
”比如说,要投资一个项目,现实主义者会先把市场调研做得透透的,成本、收益算得清清楚楚,风险评估得仔仔细细,确保这事儿有较大的成功可能性才会出手。
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有时候就像是一对欢喜冤家。
理想主义者会觉得现实主义者太过于保守,缺乏冒险精神;现实主义者则会认为理想主义者太不切实际,整天飘在云端。
但其实啊,这两者谁也离不开谁。
没有理想主义,我们可能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和方向,变得庸庸碌碌;没有现实主义,那理想就可能变成空中楼阁,永远无法落地生根。
所以说,咱得在理想主义的星空下,用现实主义的脚步,一步一步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道路。
这样,既能心怀梦想,又能稳稳当当,岂不快哉?好啦,关于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咱今天就聊到这儿,您觉得我说得在理不?。
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平衡

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平衡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面临着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平衡。
理想主义者往往追求自己内心深处最美好的幻想,而现实主义者则更加注重实际可行的方式和结果。
然而,找到这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并非易事。
本文将试图探讨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之间如何融合,并探索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找到这种平衡。
首先,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是两种相对的思想观念,对待问题的角度存在明显差异。
理想主义者会努力追求完美状态,远超过当前现实的要求。
他们视现实为不断前行的动力,相信人类可以通过不断的努力,将理想变为现实。
而现实主义者则更加注重现实情况的合理性以及可行性。
他们倾向于以目前的情况为基础,谨慎地评估自己的追求,避免过高的期望。
两种思想观念都存在优缺点,只有进行平衡,才能更好地引导人们的行为。
其次,在实践中,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之间的平衡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
理想主义者的追求往往受到现实条件的限制。
例如,在社会改革的过程中,理想主义者通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碍,这时他们就需要借鉴现实主义者的思维方式,考虑如何在可行的范围内实现自己的理想。
同时,现实主义者也需要理想主义者的激励和引领,以激发自己的创造力和追求更高目标的勇气。
理想主义可以为现实主义注入新鲜的思维,带来更高的目标和更广阔的视野。
另外,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在个体生活方面的平衡也是至关重要的。
现实主义倾向于关注眼前的困扰和挑战,渴望尽快解决问题。
然而,如果过于注重眼前,就容易忽略未来的发展和目标。
理想主义者则更容易沉浸在自己的梦想中,忽略了解决当下问题的必要性。
因此,在个体生活中,我们需要把握好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平衡点。
一方面,要理解并接受现实的局限,学会面对挫折与困难;另一方面,则要保持对未来的追求和梦想,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品质。
最后,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在社会层面的平衡至关重要。
社会需要现实主义者来保持秩序和平稳运行,但也需要理想主义者的不断探索和改革。
如果一个社会完全陷入现实主义,可能会变得守旧和缺乏创新力;而过度的理想主义可能导致盲目改革和社会动荡。
关于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思考

我所思考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首先我要说的是,在这里我所探讨的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仅仅是“我眼中的”,和词典,和百度,和某位大师的定义之类都没有关系,纯粹是我坐在这里,一个人,喝着咖啡,空想出来的。
如果有什么不确切的地方,那也无可避免,毕竟不是学术上的研究只是随笔而已,只是把我分无数个时间点所思考到的无数个片段累加而已。
大致概括的说,我觉得理想主义是一种崇尚自由的心态。
崇尚理想主义即是更多的听从一个人内心真实的想法,并且以一种乐观的态度去看待这些想法,并尽最大的可能去实践,而不过多的去理会结果。
然而内心的想法往往是不那么现实的。
打一个简单的比方说,人想飞,这是一种想法,或者说欲望。
站在一个1000年以前的人的角度来想。
如果是现实主义,那么认为,这个完全不可能,为这个去努力是没有意义的,那么我不做这个事,我花更多时间去砍柴更有意义。
对于理想主义者就不是这样。
我想飞,那我试着去飞啊,我飞不起来,我制造工具去飞啊。
然而这种制造工具的努力不是为了什么其他的什么,不是为了交通的便利,为人类造福,纯粹是为了想飞,就像体验飞的感觉,就是为了脑子里那一刹那的这么一个想法,这就是我眼中的纯粹的理想主义。
如果真的那么纯粹那么生活是一件很富有浪漫情调的事情,只是人若是永远这样那么肯定是没有办法活下去的。
那么我再说一下极端的现实主义。
我认为就是一切不符合逻辑的事不切实际的事都不去做,做所有事都是由严格的目的性的。
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人的生活条件会好很多,毕竟很少有人在活着的时候能成为被大多数人认可的艺术家,所以理想主义上的成功很多是在死后,但现实主义上的成功必然得在死前,因为死后对于现实主义者是毫无意义的。
如果一个纯粹的现实主义者的目的是挣钱,那么对挣钱没有直接或者间接帮助的事对于他都是没有意义的,这才够现实,他不会没事去打个牌,除非这在他计划之内是放松脑筋的时间,他认为这个放松对他接下来比方说的研究股市有意义,那么他才会去打牌。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参考资料)

理想主义理想主义,通俗点讲是基于信仰的一种追求。
理想主义一定是以精神层面为核心的,但它并不排斥物质。
这个词并不时尚。
理想主义跟信仰紧紧联系在一起,有信仰的地方,理想主义才会形成,没有信仰的地方,理想主义很少。
有信仰、有追求的人,我们一般称之为理想主义者。
空想、不切实际之类的词都可以跟理想主义相提并论,其实这是不对的。
原本人类的追求分为两种,一种是精神追求,一种是物质追求。
精神的追求通过精神的产品来满足,而物质的追求通过物质的产品来满足。
但是现代社会,往往没有给人们树立起一种精神的追求,人们往往变相的、曲线的通过物质追求来满足精神方面的追求。
脱离了精神层面的理想主义,人们也就失去了信仰,迷失了自己。
这反映着社会信仰的不健康,这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理想对应着现实,理想主义是现实主义的对手。
理想主义是高于现实并能调校现实的一种思想倾向,碰到适合的环境,它也可能转化为一场社会运动。
和实践的结合对理想主义而言是必须的,为人类设计的蓝图只有在社会全体的试验田里开花结果,才能证明理想的价值。
改造世界既是理想主义的目标,也是它的首要意义理想主义选择和制作英雄的活动只存在于每一段伟大历史的开端。
理想创造神话,现实消解神话,尤其是民主社会的现实,更令理想主义尴尬万分。
我们的时代是理性主义的,理性奉行的是现实标准,当今的英雄没有几个敢于构想亚历山大的事业,中产阶级也不再是拥有资本主义精神的新教徒。
理想主义逐渐受到制约而被边缘化了,人们对“社会乌托邦”的灾难性后果感到恐惧,而不再对最美好生活的实现有所欲求。
布尔乔亚的生活方式就是身边的伊甸园,人们宁愿躺在平稳而消遣的小资生活上睡大觉,也懒得去操心社会完美与否,哪些价值还值得追求。
只要今天不是历史的终结,就总会有人能够看到这个社会的不完美,也就能发觉改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只要还有这种可能性存在,理想主义就总还有它的生命力。
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从根本上释放了人性的全部欲望,而且在一个平面上将追逐不同欲望的行为等量齐观。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平衡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平衡人生不仅仅是由理想主义或现实主义单独构成的,而是两者相互交织的产物。
理想主义代表了我们内心追寻完美和改善世界的愿望,而现实主义则体现了我们必须面对现实、适应环境的能力。
在现实的社会中,我们需要找到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平衡,以实现我们的目标和追求。
首先,理想主义给我们提供了前进的动力和目标。
它是我们内心深处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激励我们不断追求真理和进步。
无论是对于个人发展还是社会进步,理想主义都能引导我们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
例如,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都是受到理想主义的驱动,不断探索和创新,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科技进步。
然而,单纯的理想主义也容易使人脱离现实,只停留在幻想中。
当我们遇到现实中的困难和挫折时,过度理想主义的人往往会感到沮丧和失望。
因此,现实主义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实主义告诉我们,我们必须面对现实,接受现实的限制和局限性,然后寻找适应和改变的有效方法。
然而,纯粹的现实主义又会使人心灰意冷,失去追求梦想的勇气。
如果我们只顾眼前,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我们将无法使自己和社会真正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平衡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从而找到一种能够在现实社会中实现理想的途径。
这一平衡需要我们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保持理智和冷静思考。
我们不能盲目地沉浸在理想主义的幻想中,也不能过于迷信现实主义的束缚。
我们需要理性分析,了解自己和环境的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计划和目标。
同时,我们需要具备改变现状的实际行动能力,不断努力和尝试。
平衡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还需要在及时调整和取舍的过程中谨慎选择。
在面对现实的时候,我们需要有所取舍,知道什么是我们真正关心的,什么是我们可以放弃的。
我们不能追求完美而忽略了现实条件,也不能牺牲理想而完全迎合现实。
我们需要准确判断和权衡,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点。
最重要的是,平衡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
既要有信心和勇气去追求理想,又要有耐心和恒心去面对现实。
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结合的作文

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结合的作文咱来说说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这对“欢喜冤家”。
理想主义啊,就像是那天空中闪闪发光的星星,遥不可及却又美得让人心醉。
它让我们怀揣着大大的梦想,想象着未来的种种美好,仿佛一切皆有可能。
就像我小时候,梦想着成为超级英雄,拯救世界,那叫一个热血沸腾!可现实主义呢,就像我们脚下实实在在的土地,虽然不那么梦幻,却能让我们稳稳地站住脚跟。
它告诉我们,生活不是童话故事,没有那么多的奇迹和魔法。
比如说,找工作的时候,光想着要做自己热爱的、高大上的工作可不行,还得看看自己的能力和市场的需求,这就是现实。
理想主义给我们动力和希望,让我们有勇气去追求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
要是没有理想主义,我们可能就会变得庸庸碌碌,每天只为了柴米油盐而奔波,那多无趣啊!现实主义呢,则给我们提供了实现理想的路径和方法。
它让我们知道,要实现理想,不能光靠空想,得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努力。
比如说,你想成为大作家,光幻想自己拿诺贝尔文学奖可不行,得每天坚持写作,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
所以说啊,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可不是水火不容的,它们得结合起来。
就像炒菜,理想主义是那让人垂涎欲滴的香味,现实主义是实实在在的食材和火候,只有两者搭配好了,才能炒出一道美味佳肴。
要是光有理想主义,没有现实主义,那就像建房子只在脑子里画图,却没有砖头和水泥,最后只能是一场空。
反过来,要是只有现实主义,没有理想主义,那生活就像没放盐的菜,寡淡无味,毫无激情。
咱得在理想主义的指引下,用现实主义的方法去努力,这样才能让梦想照进现实,过上既有诗和远方,又有面包和牛奶的美好生活!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谓"国家利益",其概念是在欧洲最早的民族国家形成之后才出现的。
十六世纪,随着教皇权威的下降以及神圣罗马帝国的衰落,欧洲统一的观念受到了挑战。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法国的黎塞留主教首先提出了"国家至上"的理论,再经过"国家至上""王朝利益""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利益"三个阶段后,才逐渐形成了现在国家利益的概念。
国家利益是指国家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维护本国和民族免受外来侵害的一切基本原则,它是国家制定对外目标的重要依据和决定因素,同时国家利益也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
"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是研究国际关系中的两种重要方式,以下就二者的主要基本理论加以概述。
理想主义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人性可以改造。
理想主义关于人类的思想主要来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类完美主义。
一派认为人类的本性是不确定的,既可恶也可善,而根本的决定因素在于人所处的环境;另一派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但是人性可以通过教育得到改造。
但两派理想主义者都认为人可以通过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都相信人类总是在不断进步和向好的方向发展的。
二.战争可以避免。
理想主义者认为战争的出现与人类的本性无关,而与他们所处的环境有关。
人类可以通过教育和改造而逃脱追求权利的欲望,世界各国之间虽有矛盾冲突,但是它们并不是来自人类的本性,因此战争是可以避免的。
三.国家间的利益是可以调和的。
理想主义者强调,在人类社会和各国家之间不存在重大的利益冲突,并否定国家利益在国际政治中的重要性,相信国家利益在国际关系中是可以互相和谐一致的。
四.建立国际机构。
国际联盟是理想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具体表现,他们认为只有建立这样一个跨国家的机构,世界和平才能维系和实现。
五.国际法和国际公约可以保证和平。
理想主义者相信国际法可以规范国家的行为,同时国际道德在国际关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六.公众舆论也可以确保世界和平。
理想主义者相信依靠国际联盟的力量,凭借提高公众的觉悟和文化素质,以及发挥学者和政治家的积极性,对违反国际联盟的政府进行制裁和国际舆论的谴责,可以使该国的公众醒悟,推翻反动政府,最终避免战争。
现实主义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人性本恶。
现实主义学者从哲学和宗教的角度出发,认为人性是本恶的。
教育和智慧的增长并不能解决人性恶的问题。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冲突的关系,从而决定了冲突和斗争是国际关系中的最基本特征。
国家是国际体系的主要行为者,其它任何国际机构都不能替代它。
现实主义强调国家总是追求自己的国家利益,因此权力关系界定的利益是国家行为的主要尺度。
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
现实主义认为国家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权力的关系,国家自身的实力强弱决定国家利益的大小。
正所谓"弱国无外交"。
道德和有关的价值观念是相对的。
现实主义者反对把道德和公众舆论,国际法等置于外交上的重要地位。
他们认为"强者为王,实力至上"。
维持国际和平的最好办法是依靠均势。
大多数的现实主义者主张通过结盟的方式实现力量均势,均势实现了,国际和平就有保证了。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论战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史上的第一次论战,持续了近半个世纪,影响十分深远,留给人们许多思考,就此我也有一些浅显的认识:
理想主义所强调的维护世界和平要靠人民和公众的力量,道德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等观
点是正确的。
正如中国的古话"水能载舟,亦能复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样,国家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的得失最终取决于人心的向背问题,国家间的战争胜负同样也往往由其战争的正义与否来决定。
美国在越战中的失败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同样的,理想主义强调的国际组织在国际关系中的重大作用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如今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它实质上就是理想主义构想的国际联盟的延伸,建立国际维和部队的设想也是最早由理想主义者提出的。
还有理想主义认为国家之间的利益是可以调的,其求同存异的原则也在今天也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
随着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各国之间的各种利益也在不断的调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工业生产的相互合作,国际贸易中的互惠互利,生态环保方面的共同利益,惩治犯罪和反恐斗争的国际化合作等等都表明国家间利益的调和趋势。
当然二战中法西斯的肆虐横行也曾使理想主义通过国际法和公众舆论来制止侵略战争的幻想彻底破灭,这表明其某些构想确实也脱离了国际政治的实际,而现实主义以其理论的现实性为外交政策提供决策框架,在理论研究和决策实践的结合上优于理想主义。
并且现实主义在研究国际关系时,把国家利益置于核心地位,提倡客观细致分析在前理论结论在后等方面都较理想主义更具有现实意义。
然而,"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任何一种理论思想都不可能持久的居于主流地位。
它必将遭到新的思潮的挑战,这种挑战或胜或败,或被传统主流思想压倒,或与之合流,其结果往往会产生更新的主流思潮。
正如此,国际关系理论史在后来又出现了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之争,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之争等等。
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它们毕竟是西方各国,尤其是欧美的一些强国所构架的理论体系,它们往往只代表各国自己的利益,也有其局限性。
我们通过对西方政治理论的学习有助于把握西方各国的政治状态,认清当前的国际形势,增强自己的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自身学术修养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