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主义者与现实主义者的根本区别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

何谓"国家利益",其概念是在欧洲最早的民族国家形成之后才出现的。
十六世纪,随着教皇权威的下降以及神圣罗马帝国的衰落,欧洲统一的观念受到了挑战。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法国的黎塞留主教首先提出了"国家至上"的理论,再经过"国家至上""王朝利益""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利益"三个阶段后,才逐渐形成了现在国家利益的概念。
国家利益是指国家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维护本国和民族免受外来侵害的一切基本原则,它是国家制定对外目标的重要依据和决定因素,同时国家利益也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
"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是研究国际关系中的两种重要方式,以下就二者的主要基本理论加以概述。
理想主义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内容:一.人性可以改造。
理想主义关于人类的思想主要来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类完美主义。
一派认为人类的本性是不确定的,既可恶也可善,而根本的决定因素在于人所处的环境;另一派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但是人性可以通过教育得到改造。
但两派理想主义者都认为人可以通过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都相信人类总是在不断进步和向好的方向发展的。
二.战争可以避免。
理想主义者认为战争的出现与人类的本性无关,而与他们所处的环境有关。
人类可以通过教育和改造而逃脱追求权利的欲望,世界各国之间虽有矛盾冲突,但是它们并不是来自人类的本性,因此战争是可以避免的。
三.国家间的利益是可以调和的。
理想主义者强调,在人类社会和各国家之间不存在重大的利益冲突,并否定国家利益在国际政治中的重要性,相信国家利益在国际关系中是可以互相和谐一致的。
四.建立国际机构。
国际联盟是理想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具体表现,他们认为只有建立这样一个跨国家的机构,世界和平才能维系和实现。
五.国际法和国际公约可以保证和平。
理想主义者相信国际法可以规范国家的行为,同时国际道德在国际关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理想与现实的差异

理想与现实的差异理想与现实的差异-散文随笔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很多人都知道这对矛盾词语。
是的,人的一生就生活在这对矛盾中,也就在这对矛盾中互相交替度完一生。
富有者有很多烦恼,贫穷者也有数不尽的快乐。
而理想与现实造就了不同的人生与相似的生活方式,各不相同,而大同。
数年的空间网络也造就了一种语言交流的生活方式,不同角度反应自己的一点心迹,一吐为快,是与非,对与错,皆为每一人的心事。
网络空间,也同样造就了交朋结友的一种生活方式,不同的人们便结识不同的朋友,心迹略同,同吐心事,谈生活,谈理想,谈现实,就这样在生活中相互点缀,有安慰,有愤怒,有同情,有关怀,有遗忘,有刻骨铭心,也同样有犯罪。
文字交流参与梦幻网络造成了一种心灵上的补偿,也给予了现实生活中相反的答案。
所以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真的有点这样的意思。
离开网络,走入街道,除了夜晚的梦幻灯光很美之外,一切真得会还原于骨感的现实当中。
富有与贫穷者一对比,都差不多,没有特殊,只是穿着与长相而已,其它的应有的都有。
人与人之间,也就是人一生中交往直至生命结束的过客而已,一个先去,一个后来。
其实,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同,皆与现实与理想有关,这同样造成了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都是与物质有关,没有了物质,生活原本就失去了意义。
短短一生,懒散与活力;智慧与呆板;在人的一生中获取的物质成正比,结束了,也就完成了每个人来到人世间的任务。
理想是一个人生活的方向或目标,与现实相差甚远。
我发现虽然每个人生活方式不一样,但为了物质的获取是一样的,当然包括,苦力获取,智力获取,讨要获取,亦然是犯罪获取,都是为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作为条件。
每一个处在理想和现实中的人们,短短一生,皆与拚搏有关,也就成了大自然中最脆弱的动物,生与死和富有与贫穷无关。
来到人世间,走一趟,拚一回,也许是每个人为了自己和他人而准备着。
穿越时光遂道,一梦便与沧桑作伴。
短短人生,拚一回,足亦。
爱亦云,恨亦云,皆在理想与现实和时光之间交错。
国际关系理论中的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之争

国际关系理论中的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之争在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中,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是两种基本且对立的思想流派。
两者在国家行为、国际政治、冲突及合作等方面提供了不同的解释和分析框架。
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两种理论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主要观点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国际政治的演变。
现实主义的基本概念现实主义是一种强调国家利益和权力斗争的国际关系理论。
它认为,国际政治主要是一个以权力为中心的竞争场域,各国之间的关系受到自身利益和相对实力的驱动。
现实主义者通常持有以下几个关键观点:人性与国家:现实主义基于对人性的悲观认识,认为人类本性是自私和竞争的,这一特质反映在国家之间的互动中。
国家是主要行为体:在国际体系中,主权国家是最主要的行为体,其利益通常高于其他组织和非国家行为体。
无政府状态:国际关系缺乏中央权威,因而构成一种无政府状态,在这样的环境中,各国必须依靠自身力量确保生存与安全。
军事力量的重要性:国家间冲突和竞争通常表现为军事对抗,因此军事力量与安全政策在现实主义理论中占据中心位置。
理想主义的基本概念与现实主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理想主义。
该理论强调伦理、法律和多边合作的重要性,寻求建立一个基于共同价值观和国际规范的和平世界。
理想主义者认同以下几点:人性的积极面:理想主义者对人性持更为乐观的态度,认为人类有追求和平与合作的潜力。
国际法与组织的重要性:理想主义强调通过国际法、条约及多边组织来解决国家间的争端,促进合作与和平。
价值观驱动政策:各国应当超越单纯的利益考量,以共同的人道价值观指导外交政策,实现全球利益共享。
经济相互依赖:经济上的相互依赖被视为减少战争可能性的重要因素,通过贸易和合作建立相互信任,实现持久和平。
历史背景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在历史上都有深厚的根源。
在古代,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和马基雅维利被视为现实主义思想的重要奠基人,他们强调权力政治和利益驱动。
而理想主义的基础则可以追溯到启蒙时代,尤其是康德在《永久和平论》中提出的人道原则对于理想主义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理想与现实

理想与现实——合作与竞争作为国际关系理论,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就如同黑白两色,处于两个极端且对比鲜明。
理想主义向来认为人性可以改造,战争可以避免,合作可以进行,利益可以调和,国际法和国际公约可以保证和平。
而现实主义强调主权国家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安全而进行权力斗争,战争与冲突不可避免。
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因此,理想主义外交主张世界政治变革,认为外交活动的主要目标是维护正义和促进社会进步。
认为美国的政治制度和民主价值观是世界上最好的,美国有义务把它推广到全世界。
强调公开外交,反对秘密外交。
现实主义外交则强调外交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和平和实现国家利益,为了实现国家利益可以采用包括使用武力在内的一切手段。
把国际关系看成是权力政治,主张运用均势原则指导外交实践。
认为决策者可以以秘密外交等多种形式来实现国家利益。
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受到国家实力,外部环境,政策制定者,民众意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其中国家实力是至为重要的一个因素,通过两次世界大战,美国依仗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新兴国家很少束缚的政治优势,不参与战争却通过出售军备而迅速发家致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主要依靠经济力量和经济手段确立了“自由世界领袖”的地位,通过“马歇尔计划”为其霸权奠定基础。
[1]因此,以二战为分水岭,美国的外交实践可分为以理想主义占统治时期(始于“一战”结束,终于“二战”爆发)和以现实主义占统治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
理想主义外交占统治地位时期(1919—1945)理想主义外交始于“一战”结束,终于“二战”爆发。
代表人物是美国第28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1856—1924)。
理想主义理论认为人性可以改造;战争可以避免;利益可以调和;主张建立国际机构,保卫世界和平;认为国际法和国际公约可以保证世界和平。
第一,威尔逊对理想主义理论的贯彻实施由于威尔逊是理想主义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因而这一学派也被称之为“威尔逊学派”,该理论在美国外交上的体现则被称为“威尔逊主义”。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

欧盟
美国二战后在欧洲的伙伴虽然仍占 世界总产值的五分之一, 世界总产值的五分之一,但却被努 力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和挽救共同 货币的问题困扰。 货币的问题困扰。期待欧盟在国际 舞台上采取自信和一致的政治行动 恐怕并不实际。 恐怕并不实际。
中国
中国从主要由美国一手制造的全球 市场中获得了巨大好处。 市场中获得了巨大好处。它现在对 造就美国民主、 造就美国民主、繁荣及和平的成功 政策提出挑战,却又拿不出能够取 政策提出挑战, 而代之的模式。力求保住出口企业 的优势和不顾政治和经济代价大量 和快速购买资源是中国, 和快速购买资源是中国,而不是世 界各国的战略。 界各国的战略。
5)国际法和国际公约可以保证世界和平 ) 6)公众舆论也可确保世界和平 )
(二)威尔逊理想主义的实践体 系
美国的领导权(前提) 美国的领导权(前提) 民族自决 解构) (解构) 战争与和平 主题) (主题) 集体安全 建构) (建构)
委任统治 公开外交 仲裁 自由贸易 裁军 国联
(三)威尔逊理想主义的发展
第一, 第一,新自由主义和民主和评论 第二,在整个20世纪美国外交中的发展 第二,在整个 世纪美国外交中的发展 罗斯福发展威尔逊的集体安全思想 卡特发展了威尔逊的人权思想 老布什的世界新秩序是对威尔逊世界蓝 图的回归 克林顿的扩展民主是对威尔逊民主目标 的追随
三、评价
进步 美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道义力量 道德和法制优越于强权 民族自决是解构欧洲殖民体系的一 把利剑 国家间可以实现合作
昨天、今天和明天
昨天并不像我们回忆中那般美好。 昨天并不像我们回忆中那般美好。 但如果今天缺乏领导, 但如果今天缺乏领导,明天的危险 性将会大大增加。与此同时, 性将会大大增加。与此同时,我们 正顺流飘浮, 正顺流飘浮,似乎对前方激流的危 险视若无睹。 险视若无睹。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参考资料)

理想主义理想主义,通俗点讲是基于信仰的一种追求。
理想主义一定是以精神层面为核心的,但它并不排斥物质。
这个词并不时尚。
理想主义跟信仰紧紧联系在一起,有信仰的地方,理想主义才会形成,没有信仰的地方,理想主义很少。
有信仰、有追求的人,我们一般称之为理想主义者。
空想、不切实际之类的词都可以跟理想主义相提并论,其实这是不对的。
原本人类的追求分为两种,一种是精神追求,一种是物质追求。
精神的追求通过精神的产品来满足,而物质的追求通过物质的产品来满足。
但是现代社会,往往没有给人们树立起一种精神的追求,人们往往变相的、曲线的通过物质追求来满足精神方面的追求。
脱离了精神层面的理想主义,人们也就失去了信仰,迷失了自己。
这反映着社会信仰的不健康,这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理想对应着现实,理想主义是现实主义的对手。
理想主义是高于现实并能调校现实的一种思想倾向,碰到适合的环境,它也可能转化为一场社会运动。
和实践的结合对理想主义而言是必须的,为人类设计的蓝图只有在社会全体的试验田里开花结果,才能证明理想的价值。
改造世界既是理想主义的目标,也是它的首要意义理想主义选择和制作英雄的活动只存在于每一段伟大历史的开端。
理想创造神话,现实消解神话,尤其是民主社会的现实,更令理想主义尴尬万分。
我们的时代是理性主义的,理性奉行的是现实标准,当今的英雄没有几个敢于构想亚历山大的事业,中产阶级也不再是拥有资本主义精神的新教徒。
理想主义逐渐受到制约而被边缘化了,人们对“社会乌托邦”的灾难性后果感到恐惧,而不再对最美好生活的实现有所欲求。
布尔乔亚的生活方式就是身边的伊甸园,人们宁愿躺在平稳而消遣的小资生活上睡大觉,也懒得去操心社会完美与否,哪些价值还值得追求。
只要今天不是历史的终结,就总会有人能够看到这个社会的不完美,也就能发觉改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只要还有这种可能性存在,理想主义就总还有它的生命力。
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从根本上释放了人性的全部欲望,而且在一个平面上将追逐不同欲望的行为等量齐观。
国际政治学

一、从国家利益角度评述中美关系为何摇摆不定?二、辨析国家利益的主客观性。
答:国家利益的主观性和客观性是统一的。
国家利益具有客观实在性是不依人的意志转移的,人本的、与其他人相同的物质和精神需要。
国家赖以生存和延续的基本条件就是国家的客观利益。
国家利益的表现形式可以因国家而异,但是所有国家对国家利益的理解和追求都必须以客观国家利益为基础和前提,客观国家利益限定了一个国家的对外行为,国家若忽视其客观利益最终将会失去其国家的属性。
而一个国家要追求什么样的国家国家利益,是“主权高于人权”还是“人权高于主权”,则属于主观认识范畴。
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对国家利益有不同的认识,同一阶级和阶层的人甚至在不同时期对此认识也有差别。
国家利益的客观性是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得以表现和实现的,也与这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有关。
三、如何看待国家行为体在当今全球化时代的地位?全球化使国家的行为方式和国家问关系都受到制约和影响,国家的主要地位和绝对作用正在受到来自全球体系和国内社会两种力量的侵蚀。
民族国家仍然是全球政治舞台上的最重耍角色,但并不是惟一的重要角色,非国家行为体将与国家一样成为全球体系中的重要力量。
非国家主体并非表明国家统治权力的衰弱或者是对国家权力的否定,其作用与国家权力之间也并不是一种对立关系,它只是说明国家在全球政治中所具有的地位与作用正在发生变化。
四、三次论战。
(一)第一次论战:一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
理想主义VS现实主义1、理想主义:①人性可以改造;②战争可以避免;③利益可以调和;④建立国际机构,保卫世界和平;⑤国际法和国际条约可以保证世界和平;⑥重视国际道德和公众舆论。
2、现实主义:①人性本恶;②国家是国际体系的主要行为体,批判理想主义建立国际机构的乌托邦想法;③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④国家利益在国际政治中是分析国家行为的路标;⑤道德和有关的价值观念是相对的;⑥维持国际和平最好的办法是依靠均势。
3、现实主义对理想主义的批判:①批判理想主义不是研究国际关系的现状怎样,而是看国际关系应当怎样,对国际问题的研究完全凭主观意志。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冲突与调和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冲突与调和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各自代表着人们对于人生的不同追求和感悟。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常常出现冲突,这也反映出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巨大悬殊。
但是,虽然两者在某些方面存在明显的对立,但也可以通过适当的调和找到平衡点。
理想主义是指一种追求高尚、纯粹和完美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理想主义者往往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追求社会的进步和人性的完善。
他们相信人们应该为更美好的世界而努力,为社会福利贡献自己的力量。
理想主义者常常具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他们都会坚持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
然而,与理想主义不同,现实主义更加注重实际和实用的价值。
现实主义者往往关注当下的现实环境和条件,倾向于采取实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他们常常以现实为基础,注重真实的情况和可操作性,避免从虚幻的理想世界脱离实际。
现实主义者常常强调在实践中进行合理的目标设定,并运用实际手段来实现这些目标。
尽管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存在冲突,但二者并非完全对立。
一方面,现实主义可以起到理想主义的补充和实现的作用。
现实主义强调实际和可操作性,可以对理想主义者的理想目标进行现实可行性的评估和指导,帮助实现理想主义的愿望。
另一方面,理想主义给予现实主义以远大的目标和动力。
理想主义者的理念和价值观可以为现实生活注入梦想和希望,激励人们不断超越现实的限制,追求更高尚的目标。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面临着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抉择和平衡。
我们不能一味沉浸于理想主义的幻想中,忽视现实的局限性和现实条件的限制。
同样,我们也不能被现实主义的功利和急功近利所束缚,忽视理想主义的价值和意义。
因此,在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冲突中,寻找平衡和调和是至关重要的。
要实现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调和,我们需要确立明确的目标,并在实际行动中不断追求。
在制定目标时,要既有理想主义的远大目标,又需要考虑现实条件和可操作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天在人人上看到一篇文章“你想我白天变成高富帅还是晚上变成高富帅?”,文章在结尾处写道,那个男的就愿意做屌丝,伊丽莎黄一口老血,丫的不按套路出牌,一语点破,人都为了自己。
从技术层面分析,亲密关系确有这么一说,也可以推理到其他事情上,就是比如这个男的跟你结婚了,他反而觉得活得没以前自在了,他可能会选择离婚,没人会因为别人的喜好改变自己从而使得生活满意度下降。
不过男孩子到底是男孩子,继续从技术层面说,你想和谁好,自己一点不改变,生活水平无缘无故地上升,那是不可能的。
这种情况可以是一时的,可能对方有所退让,但并不是长久的。
李孟潮说,爱情有三个阶段,浪漫幻想,权力争夺,和整合磨合。
三十岁以后的人可能会没有浪漫幻想这一阶段,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那些年龄越大的人越“现实”的缘故。
这不是我今天要讲的主题,我看到有很多朋友不喜欢这个黑小清新的故事,其实里面暗藏玄机。
表面小清新,实质是理想主义,表面黑小清新的,实质是现实主义或是愤世嫉俗。
王尔德曾经写过一篇短文,叫夜莺与玫瑰,里面黑了三种人,代表愤世嫉俗的蜥蜴,代表腐朽知识分子的小男孩,和代表拜金主义的小女孩。
愤世嫉俗和现实主义不完全是一回事,有时候理想主义者遭遇现实的打击,也会在人生某些阶段变得愤世嫉俗。
愤世嫉俗的真正内涵是不信一切,而现实主义的内涵是信现实,也可以叫务实。
理想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的根本区别在于他们对自我的定义,也就是他们的存在感的来源。
真正的,纯粹的现实主义者,特别务实的人,比起自己是什么,更在意自己有什么。
开始我写他们不在乎自己是什么,但在乎自己有什么是错误的,我必须更正一下。
这些人很可能也特别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然而,他们认为自己是什么就等同于自己有什么。
比如,你问他,你是谁?他告诉你,我是
知名律师,有多少多少钱,老婆漂亮,孩子学习好。
而理想主义者更倾向于强调自己是什么,多于自己有什么。
这一点我区分了好久,今天才绞尽脑汁才想明白。
我说说自己以前的困惑吧。
以前我看到有学者这么分析有钱是内在还是外在,他认为是内在。
他给的理由是,人有两个自我,生物我和社会我。
生物我就是长得好身体强壮,社会我有三个层面,政治地位,文化地位和经济地位。
所以有钱和有才是一样的,都是内在的。
对吗?真是这样吗?乍一看像这么回事,但事实并非如此。
比如郭敬明的文化地位很高,有人看到这儿会嗤之以鼻,但不可否认的是他迎合了快餐文化和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的心理状况,名望很高。
韩寒也是,不过韩寒属于伤仲永类型的,少年才气散尽,也有高声望。
那很多人不喜欢他们写的东西,也不会想要成为韩寒郭敬明。
所以,真正希望自己更“有文化”的目的绝非高的或更高的文化地位,而是希望更好的自己。
以前我也困惑这个问题,人努力塑造自己的形象,步入社会的人都想荣华富贵有地位,那自我是存在的,还是泡影?
一个好友,她的名字后缀是eternity,可以说,追求自身,而非仅仅占有的,这种人无疑更倾向理想主义。
他们想追求比占有什么更多的东西,更加趋于永恒的东西,世俗泛称为精神。
精神是自为的,非占有的,人既是精神的生产者又是拥有者,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流,是抛去市场经济的,常常会有所谓的共鸣,也就是分享性质,非独占的。
而现实主义者的存在感来源与他有什么,占有的东西是外来的,非自为的,也没有流动性,是独占的。
理想主义的视角是世界性的,宇宙间的,因为他们总企图找到永生的证据。
从人格上讲,我不同意理想主义自恋,现实主义不自恋的说法。
事实上,理想主义的自恋程度很高无疑,但现实主义的一些人自恋程度也很高。
我不太喜欢经常拿技术层面分析的原因
是,大家可以去测九型人格,实际上人是混合型的动物,只是有倾向上的差别。
我这种程度的分析根本登不上大雅之堂,就像我以前说的痛苦和痛苦不同,快乐与快乐不同,实际上追求完美和追求完美也不同,为什么不呢?因为完美的标准因人而异。
因为我没有什么哲学功底,只能混杂这科学跟你们分析一点我小小的感悟。
希望多捕捉这些细微的例子来理解哲学的分支【现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