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主题 第18课 国民党反动统治在大陆的覆灭
第18课___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

1.辽沈战役
时间 领导人
参战 部队
战 术
作用 歼敌47万余人。 解放了东北,为 平津战役的胜利 奠定了基础
1948年 9月— 11月
关 门 林彪﹑ 东北解 打 狗 罗荣桓 放军 , 各 个 击 破
2.淮海战役
时间
1948年 11月— 1949年 1月
领导人
刘伯承、 陈 毅、 邓小平、 粟 裕、 谭震林
活动二
竞答, 3 分
• 讲解一:介绍辽沈战役 • 讲解二:介绍淮海战役 • 讲解三:介绍平津战役
要点:起止时间、地理位置、战术 过程\指挥者、作用
• 讲解辽沈战役的过程
温馨提示:
时间、位置、“关门打狗”过程、作用
• 介绍淮海战役
温馨提示:
时间、位置、指挥者、作用
粟裕
邓小平 刘伯承
陈 毅
谭震林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 用小车推出来的。 —— 陈毅
陈毅司令员的话 说明了什么?
• 解战役
温馨提示:
时间、位置、战术过程、作用
• 合作探究: 北平和平解放最重要的意义 是什么呢?
温馨提示:从北平的历史地位、战争的危害性等思考
避免战争破坏, 保护北平古城的文物古迹 ……
平津 战役
歼敌52万余人。 林彪, 罗荣桓 东北解放军, 基本解放了华北 华北解放军 聂荣臻 全境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 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 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 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朱德
四、渡江战役
• 什么是渡江战役? • 精彩视频?
第18课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

战 略 决 战
解放最重要的意 护北平古城的文 大同 义是什么 ? · 物古迹
1949、1、31 北平 塘沽
探究:北平和平 新保安 避免战争破坏,保
先打两头 分割包围 后取中间
天津
三
大
战
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情
况
汇
总
表
胜利 意义
战役 时间 名称 辽沈 战役
领导 参战部队 人
结果 作用
1948.9 林彪, —11月 罗荣桓
1949.1 罗荣桓 境
共歼敌 150多万 人,基本 消灭国 民党主 力部队, 使人民 解放战 争在全 国的胜 利成为 定局.
三、百万雄师过大江
1、三大战以后,国民党的阴谋是 ? 2、1949年4月21日朱毛的命令是? 3、渡江战役: 时间 战线 经过 意义
渡江战役的背景
蒋介石宣布“引退”
孙 科 到 溪 口 遏 见 蒋 介 石
首 战 目 标 的 选 择
请你来 当指挥 官
国军50多万 国军55万 共军70万
东北
共军20万
华北 华东 .
国军80万
共军60万
指 挥 员 , 先 打 那 场 战 役 ?
如 果 你 是 我 军 的 高 级
1.辽沈战役
时间 领导人 参战 部队 歼敌 人数 作用
1948 年9 月— 11月
东北 林彪﹑ 人民 罗荣桓 解放 军
3.解放区土地改革胜利的意义 是 ?
土改的胜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革命和 生产的积极性,为解放战争胜利奠定了条件。
解放区土地改革
土改调动人民的积极性, 人民群众积极支援战争,是 人民解放战争不断取得胜利 的基本条件。
国统区人民的爱国民主运动
八年级上册18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

4.解放东北后解放军可挥师入关,对华北敌人 形成夹击之势,有利于华北、华东战场。
三大战役
战役 时间 名称 辽沈 战役 淮海 战役 平津 战役 领 导 人 人民解放军 结果 参战部队 作用 三大战役 胜利意义
1.辽沈战役
时间 领导人 参战 歼敌 部队 人数 作用
1948 林彪﹑ 年9 罗荣桓 月—11 月
“奇迹,奇迹,60万对80万,这是军 事史上的奇迹”------斯大林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北平和平解放, 有什么 重要意义?
战争太残酷了,和平解放符合民心,避免了 北平这座千年古都遭受战争破坏,保护了北 平古城和文物古迹。
三大战役
战役名 时间 称 领导人 人民解放军 参战部队 东北野战军 结果 作用 三大战役 胜利意义 1948.9 —11月 林彪, 罗荣桓 歼敌47 万余人 解放了东北, 为平津战役 的胜利奠定 了基础 奠定了解放 江南的基础
二.国统区人民的爱国民主运动
1.在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反动 军队英勇作战,形成第一条战线;
2. 民主运动的高涨,有利地配合了人民解放 战争(第一战线), 成为反对国民党黑暗统治 的第二战线。
国民党军队
430万
人民解放军
385万 365万
战略防御
195万 120万
280万
战略决战
战略进攻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 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 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 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朱德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第18课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

彻 底 、 干 净 、 全 部 地
奋 勇 前 进 , 坚 决 、
毛泽东和朱德在1949年4月21日 向解放军下达的渡江作战命令
三、百万雄师过大江
1. 国 共 北 平 和 谈 1949年北平和谈情景 为了争取喘息时间,国民党再次玩弄和谈阴谋。
2.百万雄师渡大江
独 立 和 完 朱 整 德 。 毛 泽 东 —— 保 卫 中 国 领 土 主 权 的 派 , 解 放 全 国 人 民 ,
于 抵 抗 的 国 民 党 反 动
歼 灭 中 国 境 内 一 切 敢
国民党 军队
365 万
不足
略占 优势
危机 四伏
低落
二、三大战役的胜利
辽沈战役
国军55万 共军70万
平津战役
国军50万 共军20万
淮海战役
国军80万 共军60万
指 挥 员 , 应 该 先 打 那 场 战 役
如 果 你 是 我 军 的 高 级
材料:
东北地区是当时全国最发达的重工业区 和最大的产量区。在1948年,国军驻守东北 有兵力55万,被分割压缩在长春、沈阳、锦 州三个不相连的地区,主要用于防守锦州, 确保与山海关内的联系,以提供补给和便于 撤退。在撤守东北问题上,美蒋及国军内部 意见不一。美主张撤出东北,蒋介石犹豫不 决,东北守军处于欲守无力、欲走难舍、争 论不休、举棋不定的状态中。
300 290 万人 万人 加到300万人,开始在数量上取 得优势。
辽沈战役后国共双方人员数量
三 大 战 役 情 况 汇 总 表
名 时 参战 主要 战果 称 间 军队 领导 辽 沈 淮 海 平 津
1948 09- 东北野 1948 战军 11 1948 中原、 11- 华东野 1949 战军 01
第18课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

第18课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学习目标】重点:三大战役渡江战役难点: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导入新课】由学生朗读本课导语,观察解放军占领总统府的历史画面,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板书)一、三大战役的胜利阅读117—119课文,读书思考,1、敌我力量对比是怎样进一步变化的,为什么到1948年秋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战略决战的时机成熟了?2、战略决战的突破口为什么选择在东北战场?【教师精点】战略决战首先指向东北原因:1、在地区兵力对比上解放军占优势。
解放军总兵力105万人,国民党军队55万。
2、东北的国民党军队被包围在长春、沈阳、锦州等几个大城市中,所占地区十分狭小,军需物资补给非常困难,而且对于是撤是守,举棋不定。
3、东北是全国重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和最大的产粮区。
如果解放了东北,使人民解放军获得战略总后方。
4、如果歼灭了东北的国民党军队,东北人民解放军可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战场的作战。
打好辽沈战役,也就成为全国战局发展的关键。
【合作探究】1、分别说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时间、作战方针、战绩、胜利的意义?2、在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在碾庄、双堆集和陈官庄是怎样打击国民党军队的?3、北平和平解放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4、三大战役的重大意义。
在书上划出并记住。
(板书)二、百万雄师过大江自主阅读第三部分,结合《渡江作战示意图》,思考问题:1、人民解放军渡江开始的时间、西东起点、分兵几路?2、解放军解放南京的时间、意义?朗诵并体会毛泽东的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这首诗是毛主席为纪念解放南京、革命胜利而作的。
【合作探究】1、你认为国民党政权崩溃、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巩固小结】布置学生总结本课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当堂测试】做《探究与训练》。
第五学习主题第18课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 课件01

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2.三大战役的胜利 3.百万雄师过大江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947年10月,中 共中央颁布了 《中国土地法大 纲》。
土改工作队员宣传 《中国土地法大纲》
农民分到了土地
土地改革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河北省安平县农民成立的保家独立团
三、百万雄师过大江
1. 国 共 北 平 和 谈
1949年北平和谈情景
为了争取喘息时间,国民党再次玩弄和谈阴谋。
2.百万雄师渡大江
立国国反于中净坚
和领人动抵国、决
——
完土民派抗境全、奋
朱
整主,,的内部彻勇
德
毛 泽 东
。
权 的 独
保 卫 中
解 放 全
国 民 党
一 切 敢
地 歼 灭
底 、 干
前 进 ,
引发大规模反美运动。
台湾“二二八”武装起义(1947年2月28日)
北平学生“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大游行队伍通过天安门广场
反对国民党统治的两条战线? 1.在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反动军英勇作战, 形成第一条战线; 2.国统区人民掀起反卖国、反独裁、反内战的民主运动, 配合着人民解放战争,成为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二 条战线。
毛泽东和朱德在1949年4月21日 向解放军下达的渡江作战命令
战线从哪里到哪里?
南京 江阴
湖口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1949年4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南京的解放,宣告国民党在大陆22年统治的覆灭。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学习主题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18课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川教版巩固辅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学习主题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18课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川教版巩固辅导五十七第1题【单选题】“1949年1 月中旬,斯大林知道中国的这个消息后,也很高兴,认为是奇迹,因此在他的台历上写下了‘奇迹、真是奇迹’。
”被斯大林认为“奇迹”的事件最有可能是( )A、三路大军挺进中原B、淮海战役的胜利C、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防线D、国民党政权垮台【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解放战争时期,当毛泽东得知一场战役的胜利消息时,欣然提笔写下了“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的诗句。
这场战役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共产党从东北地区突然发起猛攻,后又攻克了华北各大城市,到1949年4月时,他们已在横渡长江……”。
材料中的“从东北发起猛攻”和“横渡长江”的重大军事行动分别是( )A、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B、辽沈战役和渡江战役C、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D、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某同学进行解放战争的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一张关于淮海战役的卡片.其中表述错误的是( )A、作战时间B、作战部队C、胜利因素D、战役结果【答案】:第5题【单选题】如图是位于沈阳市和平广场的“东北解放纪念碑”,碑文记载的东北解放业绩中肯定少不了( )A、孟良崮战役B、淮海战役C、辽沈战役D、渡江战役【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徐州自古以来就是军事重镇。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发生在徐州的两场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渡江战役B、百团大战、淮海战役C、台儿庄战役、淮海战役D、百团大战、渡江战役【答案】:第7题【单选题】(2012·张家口模拟)下列历史影片中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的是( )A、B、C、D、【答案】:【解析】:右下图中的建筑物是东北解放纪念碑,它位于沈阳市和平广场。
第18课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

1.1948年中共依据敌我力量对比进一步变化确定内战的任务为,发动的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按照发动的先后顺序为、、。
按照从北到南的地理顺序为、、。
按照歼敌数量从少到多的地理顺序为、、。
三大战役的胜利,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精锐部队,为筹建新中国做了军事上的准备。
2.辽沈战役意义或影响是①解放东北全境;②。
3.淮海战役的指挥人员是(注意:记忆顺序与照片对应)为前敌委书记。
意义/影响:。
“军民风气嚣张,国家纪纲扫地,党不成其为党,军不成其为军,国民不成其为国民。
”“抗战胜利以来,我们一般同志精神堕落,气节丧失,把本党五十年的革命道德精神摧毁无余。
甚至毁法乱纪,败德乱行,蒙上欺下,忍心害理。
”——蒋介石A.挺进大别山B.辽沈战役C.淮海战役D.平津战役2.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
上述评价和哪次战役直接相关?()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3.人民解放战争中直逼南京、武汉,揭开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是()A.粉碎重点进攻 B.三大战役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4.阅读淮海战役人民支援前线统计表,据此说明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是()①解放军的英勇作战②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③人民的积极支持④解放军武器先进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5.郝学史同学在学校举办纪念建国60周年图片展,其中在一个小栏目里展出了三张图片,分别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向锦州发起进攻》、《淮海战役中的支前民工》。
如果给这个小栏目定一个小标题,最合适的是()A.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B.战略防御到战略决战C.重点进攻到全面进攻D.战略进攻到战略决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学习主题
第18课
国民党反动统治在大陆的覆灭
二. 三大战役的胜利
人 民 解 放 军 战 略 决 战
第五学习主题
第18课
国民党反动统治在大陆的覆灭
辽 沈 战 役 情 况
名称 时 间 参战军队 主要领导 战果 历 史 意 义
第五学习主题
第18课
国民党反动统治在大陆的覆灭
林 彪 聂 荣 臻
罗 荣 桓
平津战役总前委成员
解放军采取先打两头、后取中间、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先后攻克了新保安、张家口、 天津、塘沽。指挥平津战役的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桓、华北野战军司令员 聂荣臻在平津前线司令部。
第五主题
第18课
国民党反动统治在大陆的覆灭
第五学习主题
第18课
国民党反动统治在大陆的覆灭
同学们,在淮海战役打响的 同时,我东北野战军也秘密挥师 入关,发动了平津战役。平津战 役怎么打?中共中央制定了怎样 的作战方针?方针的实施收到了 什么效果?
请同学们继续往下看书,找出表格中的 相关信息内容。
第五学习主题
第18课
国民党反动统治在大陆的覆灭
280万
战略决战
战略进攻
1946年
1947年
1948年7月
第五主题
第18课
国民党反动统治在大陆的覆灭
敌我力量对比表
1948年7月
总 机动 装备 后方 士气 部别 兵力 兵力 我们和国民党进行战 优于 大为 人民 280 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来到了 高昂 万 敌军 改善 巩固 解放军 国民党 军队
365 万
第五主题
第18课
国民党反动统治在大陆的覆灭
二、渡江战役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121-122页。
名称 时 间 参战军队 东西起点 战果 历 史 意 义
渡 江 战 役
1949.4.21 ~ 1949.4.23
东集团军 中集团军 西集团军 (华东 野战军)
东起: 江苏江阴 西起: 江西湖口
南京 解放
国民党在大陆 22年的统治覆灭
北京和平解放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基本消灭了国 民党反动派赖以发动内战的精锐部队,使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 胜利成为定局。
第五学习主题
第18课 国民党反动统治在大陆的覆灭 辽沈战役(1948年9月-
11月)歼敌四十七万人
B C
平津战役(1948年 11月-1949年1月) 五十二万改编起义
东北有国民党 军队55万人, 人民解放军103 万人。
国民党反动统治在大陆的覆灭
徐州有国民党军 队80万,共军60 万
指 挥 员 , 先 打 那 场 战 役 ?
如 果 你 是 我 军 的 高 级
第五学习主题
第18课
国民党反动统治在大陆的覆灭
这是当时全国最主要的三大 战场,“牵一发而动全身”,如 当时中共中央纵观全局, 同学们试想:若先打华北, 果其中某个战场与敌开战。其它 请同学们看书P119的小字, 权衡利弊得失,决定首先在 就有可能会遭到敌人两面夹击; 中共中央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决定? 战场的敌人会怎么办? 并结合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 东北发起辽沈战役。 先打中原,东北敌人会挥师入 关,华北敌人也会从海路进攻。
辽 沈 战 役
1948.9.12 ~ 1948.11.2
东北野战军
林彪、罗荣桓
歼敌47 万余人
解放东北全境,为平津 战役的胜利奠定基础
辽沈战役后,解放军又什么战役呢?请 同学们继续看书,完成表格中的内容并记住 “淮海战役总前委领导人”图。
第五学习主题
淮海战役
第18课
国民党反动统治在大陆的覆灭
粟 裕
辽沈战役
第五学习主题
第18课
国民党反动统治在大陆的覆灭
中 共 中 央 东 北 局 召 开 会 议
林 彪
高 岗
陈 云
张 闻 天
吕 正 操
中共中央决定率先在东北进行解放战争的 理由:
1.兵力上人民解放军占优(103万:55万); 2.敌军主要住在城市,孤立分散,军需补给困难; 3.土改完成,有巩固的后方, 人民的支援; 4.解放东北后可获得战略总后方,并可挥师入关; 5.歼灭东北国民党军,东北解放军可挥师入关, 有利华北、华东战场的作战。
名称
辽 沈 淮 海 平 津
三大战役至此全部结束, 时 间 参战军队 主要领导 战果 历 史 意 义 请同学们想想看,三大战 役的胜利对解放战争的进 1948.9.12 歼敌47 东北全境解放,为平津 ~ 东北野战军 林彪、罗荣桓 万余人 战役的胜利奠定基础 1948.11.2 请同学们记P120 和产生了什么影响?
算一算: 南京国民政府 想一想: 22年的统治是从 南京的解放 哪一年开始的? 有什么意义?
湖口 湖口
江阴 江阴
宣告国民党在 大陆22年的 反动统治覆灭
从1927年4月18日南 京国民政府成立算 起
第五学习主题
第18课
国民党反动统治在大陆的覆灭
平 津 战 役 情 况
名称 时 间 参战军队 主要领导 战果 历 史 意 义
平 津 战 役
1948.11.29 ~ 1949.1.31
东北野战军 华北野战军
林彪、罗荣桓 聂荣臻
歼灭和 改编52 万余人
北平和平解放,使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作战方针:“围而不打,隔而不围”“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北平是怎样解放的?它的和平解放有 什么重大意义?
第五主题
第18课
国民党反动统治在大陆的覆灭
第18课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1949年4月23日
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总统府”
第五学习主题
第18课
国民党反动统治在大陆的覆灭
实行减 一.没收地主土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租减息 1.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
地分配给右的 2.1947年5月在解放区实行了什么内容的土地 不断掀起爱国民主运 农民得到了土地 改革政策? 动,反对国民党的卖 3.到1948年底在解放区实行的土地改革运动结 国、内战、独裁政策。 果怎样? 4.在解放区实行的土地改革运动产生了那些影 响? 5.与此同时国统区人民在做什么?
第五学习主题
第18课
国民党反动统治在大陆的覆灭
新课 导入
1947年国民党军 队23万人进攻陕 甘宁解放区和山 同学们,自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 东解放区
来,人民解放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 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刘伯承、邓小 平并于1947年8月率领晋江冀鲁豫野战军 主力12万人千里跃进大别山,开始了全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22 国性战略反攻。为了指挥战争的需要, 万人大`举进攻中原解放 人民解放军的指挥中心就从延安迁到了 区。战争开始后八路军和 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 新四军和其它人民军队改
请你指出图中 字母所代表战役 淮海战役(1948年 名称和战绩
A
11月-1949年1月) 歼敌五十五万人
第五学习主题
第18课
国民党反动统治在大陆的覆灭
国共主力决战中,国民党军队一败涂地, 蒋介石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他又故伎重 演,玩耍和谈花招。
1949年元旦,走投无路的蒋介石发出求和 请同学们继续往下看 声明。蒋介石是否真正想结束战争、实现和平呢?
邓 小 平
刘 伯 承
陈 毅
谭 震 林
淮海战役总前委
总前委是统一指挥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统筹前后方一切事宜的最高机构。
第五学习主题
第18课
国民党反动统治在大陆的覆灭
淮 海 战 役 情 况
名称 时 间 参战军队 主要领导 战果 历 史 意 义
淮 海 战 役
1948.11.6 ~ 1949.1.10
1948.11.6 ~ 1949.1.10 华东野战军 中原野战军 东北野战军 华北野战军 刘伯承、陈毅 邓小平、粟裕 谭震林 林彪、罗荣桓 聂荣臻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为 倒数第二个自然段 歼敌55 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 万余人
了基础
1948.11.29 ~ 1949.1.31
歼灭和 改编52 万余人
答案是否定的。这只不过是蒋介石的缓兵之计。 同学们结果是什么?请大声的告诉我。
和平阴谋被揭穿后,4月21日,毛泽东、 朱德向人民解放军下达了进军的命令。 请同学们齐读命令。
第五学习主题
第18课
国民党反动统治在大陆的覆灭
我们命令你们: (一)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 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 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二)奋勇前进,逮捕一切怙恶不悛的战争罪犯。不管他们 逃至何处,均须缉拿归案,依法惩办。特别注意缉拿匪首蒋 介石。 (三)向任何国民党地方政府和地方军事集团宣布国内和平 协定的最后修正案。对于凡愿停止战争、用和平方法解决问 题者,你们即可照此最后修正案的大意和他们签订地方性的 协定。 (四)在人民解放军包围南京之后,如果南京李宗仁政府尚 未逃散,并愿意于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我们愿意再一次给 该政府以签字的机会。 毛泽东 朱德 1941年4月21日
第五学习主题
第18课
南京
国民党反动统治在大陆的覆灭
江阴
湖口
渡江战役的目的:进 军江南,解放南京
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强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强渡长江
百 万 雄 师 过 大 江
第五主题
第18课
国民党反动统治在大陆的覆灭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 府”
第五学习主题
第18课
国民党反动统治在大陆的覆灭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