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

合集下载

中学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手段研究

中学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手段研究

中学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手段研究摘要:随着高考改革的力度越来越大,无论是文科类的试题越来越发散性,还是理科类的试题越来越有创新性,化学的出题也越来越贴近生活,但是化学的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做实验,通过做实验了解化学的奇妙的变化过程,但是因为高中课程多,任务紧,留给各个科目的时间不是很多,而化学实验因为耗费时间、学习效果不是立竿见影,尽管很多老师知道化学实验很重要,但还是不得不放弃,化学实验故而称为鸡肋。

本文尝试从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方式来解决高中化学实验的问题。

关键词: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中学化学1.中学化学实验课的现状及其课程特点正如在开头所说,中学化学实验课就是鸡肋状态,大部分学校都是纯粹讲解理论课,而动手实践课程很少。

本人曾经做过一份调查,仅有有三成的学校领导重视化学实验教学,不到一半的教师认为化学实验教学非常重要,有将近七成的教师认为通过讲解的方式,一样可以让学生拿高分。

这就是应试教育的硬伤,只要懂得纸上谈兵即可,没有必要每个科目都要做实验,而且化学实验的一些设备和器材耗资巨大,但是影响力不明显,故而很多学校也只是把仪器摆放出来,与此相反,到时八成的学生非常喜欢做化学实验,认为化学实验远比枯燥的讲解有趣。

化学这门课程便是建立实验基础之上,化学实验最大两个的特点就是探索性、条理性。

探索性主要是探究自然界是如何变化的。

如:处于平衡状态的反应2.探究性教学手段应用什么是探究性教学手段?目前学术界或者教育界都没有一个恰当的定义,本文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姿态开展学习。

老师首先创造一个情境,确定学习对象后,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学生的小组自发讨论后,形成的结果,老师再予以点评。

当然这种探究性教学模式花费时间较长,效果好坏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把控好时间,最好是就是给予五分钟的时间,根据现场观察让较为优秀的小组汇报结果,并让他们分享心得,这样既可以发挥好探究性教学的优势,又能在时间上予以把控。

探究性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

探究性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
关键 词 : 究性 实验 教 学 ; 索 ; 学 探 探 化
作 者 简 介 : 启 鸿( 9 1 ) 浙江 文 成人 , 潘 18 一 , 文成 县 南 田 中 学教 师 , 中学二 级 教 师 , 学科 : 学 化 的模 式 常 用 于 训 练 学 习 和 对运 用 假 说 方 法 , 要 《 学课 程 标 准 ( 化 实验 ) 指 出 : 化 学 实 验 是 进 行 科 学 探 究 结论 — — 应 用 ” 》 “
的重 要 方式 学 生 具 备 基 本 的化 学 实 验 技 能 是 学 习 化 学 和 进 求学 生能 根 据 实 验 大 胆 地 想 象 和 推测 ,探 究 物 质 变 化 的 实 质
行 探 究活 动 的基 础 和 保证 。” 视 开展 对 化学 实 验 教学 模 式 的 和规 律 。这 种学 习形 式更 接 近 于科 学 研 究 的方 法 。 重
个方面: 的 . 是 知识 拓 展 型 的 。 又
f 1 学 教 学 “ 让 学 生 感 受 、 解 知 识 产 生 和 发展 的 过 一 化 要 理
为 了强 化 学 生 在 教 学 中 的 主 体 作 用 .教 师 可在 现 行 化 学
并 程” 。实 验 不仅 是 为 学 生 提 供 感性 认 识 的直 观 手 段 , 是 为 了 教材 占绝 大 多 数 的 演 示 实 验 中选 出 一 部 分 作 为 学 生 实 验 , 更 操 观 有 效 地对 学 生 进 行探 索 化 学 知 识 过 程 和 研 究 训 练 方 法 的 必要 让 学 生 参 与 这 类 实 验 的设 计 、 作 、 察 及 实 验 结 果 的 分 析 、
三 、 究 性 实验 教 学 的形 式 内容 探 将社 会 生 活 中与 化 学 有 关 的 问 题 , 环 境 、 源 、 源 、 如 资 能 材 料 等 问题 , 计 成 以 “ 题 ” 式 展 开活 动 的实 验 教学 课 题 。此 设 问 形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模式探讨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模式探讨

20 0 8年 0 6月
J n 2 0 u .08
初 中化 学探 究 性 实验 教 学 的 模 式探 讨
李正奎
( 圣灯 中学 , 四川 宣汉 665 ) 3 10
【 摘
要】 针对传统实验教 学的局限, 阐述 了探 究性实验 的教学价值和教学思路 , 并结合 实例研 究了探
究性 实验教学的活动方式, 为化学教学中以实验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 了可行方法和程序探 索。 【 关键词】 中化学; 究性实验; 初 探 教学模式 【 中图分类号】 6 38 G 3 .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0 8 48 (08 专辑 - 15- 2 10 - 86 20 ) 05 0
维普资讯
第 1 专辑 8卷 V 11 专 辑 o.8
四川 文理 学 院学 报 ( 教育 教学 研究 专辑 )
Sc u n Unv r i fArsa d S in eJ u n l ih a ie st o t n ce c o r a y
验主 题 的选择 和 问题 的设置 。 因此 , 教师要 根 据具 体 的教 学 目标 、 教学 重点 和难 点 , 计一 些探究 性实 验 , 出富有 设 提 启发 性 的问题 , 引导学 生积 极思 维 。
如, 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演示实验 中, 教师可提 出问题“ 为什么采用石灰石与稀盐酸作为实验室制二氧化
验 证性 实验 相 比 , 也有 较大 的改 变 。如 表 2 所示 。
表 2 教 师在传统 实验 课与探究实验 课中的角色对 比
化 学 是一 门 以实验 为基础 的 自然科 学 , 学 实 验是 化 化 学 教育 的一 种最 有效 的教 学手 段 , 它可 以帮 助学 生 建立 和 巩 固化 学基 本概 念 、 得化学 知识 、 练科 学 方 法 、 获 训 培养 科

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分析

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分析

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分析摘要:实验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适用与化学这种实验较多的课程。

在新课程体系下,构建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5-273-01一、“化学实验探究”的内涵化学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一种物质的性质,组成及特征,其特点是根据试验验目的,利用已知的、外加的因素去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研究实验现象、变化及结果。

实验探究的模式一般为提出问题一猜想与假设一制订计划一进行实验一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一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迁移与应用。

实验探究的过程与科学认识过程是一致的,符合中学生的探究心理。

因此,探究性实验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科研能力培养于一体科,它不仅不限制学生思维,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逻辑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二、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策略设计科学探究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由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搜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诸多探究要素构成的。

在课堂 45 分钟的学科探究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含盖所有的要素,根据需要,只要抓住问题、探究过程、表达与交流和得出结论,就可以完成探究式教学,达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作用。

在教学中,常用的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有以下几种:1、策略一:原理导向型教学策略原理导向型策略是根据化学实验内容所涉及的化学原理对问题进行分析,并确定实验所需的实验仪器、实验步骤等。

这是一种整体性策略,从全局来把握,理清问题的已知情况和目标之间的联系,摆脱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一些局部问题,使问题简洁化,明了化,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例如: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教学。

教学过程中,首先分析清楚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是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一种定量实验,其理论依据是 c1v1=c2v2从而得到。

王春林 初中化学探究性教学模式研究

王春林  初中化学探究性教学模式研究

初中化学探究性教学模式研究王春林夏官营初级中学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

它涉及到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

”化学探究实验是指探索研究对象的未知性质,了解它具有怎样的组成,有哪些属性和变化特征,以及与其他对象或现象的联系的一种实验。

其特点是根据实验的目的,利用已知的、外加的因素去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实验,研究实验对象,看它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出现什么样的现象,产生怎样的结果。

中学化学探究实验的模式可概括为:问题--实验事实--科学抽象--结论--应用或问题--实验事实--假说及其验证--结论--应用探究实验能够帮助学生获取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兴趣,能够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体性。

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境中,主动实验,认真操作,仔细观察,积极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一、探究性实验的设计1.探究物质性质认识身边一些物质的性质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运用探究实验的方法可以加深对物质性质的认识、了解或掌握。

如对二氧化碳密度的认识,可以用测量空气、二氧化碳质量的方法,如图1。

也可以用图2在大的烧杯里盛二氧化碳气体,用蘸有肥皂水的导管在烧杯中吹空气泡,看见吹的空气肥皂泡向上漂浮。

再用蘸有肥皂水的导管在烧杯的空气中吹二氧化碳气泡,看见吹的二氧化碳肥皂泡沉在烧杯底部。

2.探究实验条件由于实验条件的不同,往往得到不同的现象或不同的产物。

如铁的吸氧缓慢氧化。

将小片废旧的铁丝石棉网剪成宽约2cm,长3cm~4cm的网片,去掉上面的石棉放入锥形瓶里,加入少许稀盐酸,除去铁锈,露出光亮的铁丝,倒去盐酸,加水冲洗,再加入少许饱和食盐水,塞上单孔塞。

如图3所示,3min~5min后可见在玻璃导管中形成一段液柱。

说明铁丝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形成负压,产生液柱。

在初中化学进行探究性实验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在初中化学进行探究性实验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在初中化学进行探究性实验》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篇一: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执笔人:毕建祯随着化学新课程的启动和推进,我校作为一所城乡结合部的一所普通完中,在实施化学新课程的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和困难。

特别是对于新课程提倡的探究性实验,在学生学和老师教的过程中,困惑最大。

针对此现状,我校化学组成立了《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并被列为集美区级课题。

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是帮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验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初三化学实验课改前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把探究性实验作为初中化学的基本教学要求,第一次在XX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正式提出。

大纲指出:教师应“适当引入一些探究性实验”,“应逐步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实验”,“适时地安排一些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探究性实验和综合实践活动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等等这些指导性的言语都在告诉我们探究性教学应该启程了。

(2)厦门市从XX年进入国家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区,面对新的教材和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原有的实验教学方式是统一的实验要求、实验教学模式,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单一的实验内容又脱离社会实际,已逐渐显示出不足之处。

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

因此开展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与研究,是化学教学走素质教育之路的有效途径。

(3)我校随着厦门市一起进入国家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区,在实践过程中,根据我校学生特点和学校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条件,把新人教版教材上的50多个实验按分类可分为学生探究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家庭小实验等,而其中有以学生探究实验为主(上册13个,下册11个)。

初中化学实验的探究性教学研究

初中化学实验的探究性教学研究

5 应 当让 学 生充 分 掌 握 一 些 必 要 的数 据 处 理 软 件 , 解 如 何 . 了 搜 集信息和处理信息.
( ) 师 应 当学 会 如 何 更 好 地 合 作 二 教
化 学 实 验 素 养 得 不 到 提 升 , 其 体 现 在 发 展 科 学 探 究 能 力 以 尤
及 科 学 素 养 的 培 养 上 . 着 新 课 改 的 口号 吹 向 教 育 界 , 们 尤 随 人
中 , 科 学 探 究 的思 想 融 人 到 教 学 过 程 中 , 将 会 大 大 提 升 学 将 这 生 们 学 习 的 兴 趣 . 此 之 外 , 为 指 导 老 师 , 师 应 当 充 分 认 除 作 教 识 到在 指 导 学生 进 行 探 究 性 实 验 的 时 候 , 须 以 探 究 为 先 , 必 学 习 为先 , 须 具 备 一 定 的 科 研 能 力 , 能 够 对 实 验 进 行 有 目 必 才 的 , 计 划 的分 配 . 此 , 学 教 师应 当力 争 成 为 研 究 能 力 强 有 因 化
22 第1 0年 期 1
腿嬲 ・ 验 索褥 实 探
初 中化 学 实验 的
■ 朱
摘要 : 目前 , 中化 学探 究 性 实验 教 学还 没 有 得 到 教 师 们 初 充分注意 , 因此 本 文 中 , 者 会 对 新课 标 下 初 中 化 学 实验 教 学 笔
的 变 化 以 及 新 课 标 对 于 教 师 的 要 求 两 个 方 面 进 行 深 入 的 分
生 的科 学 素 养 , 新 能 力 和 探 索 精 神 的 培 养 , 实 验 教 学 创 使 真 正 成 为 培 养 学 生 科 学 素 养 的 重 要 环 节 , 素 质 教 育 能 真 使

初中化学教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三篇

初中化学教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三篇

初中化学教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三篇篇一:初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名称:《初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研究》二、课题的提出:1.研究本课题的背景:①1986年,我国专门研究思维科学的学者刘奎林借用了19世纪德国的物理学家和生理学家亥姆霍兹(H.V.Helmholtz)经常使用的“无意识推论”这个术语提出了一种称之为“潜意识推论”的理论,并运用这种理论建立起“灵感发生模型”。

刘奎林所说的灵感发生模型实质上就是基于潜意识推论的创造性思维模型。

这是迄今为止,在国内外有关文献中所能看到的关于创造性思维研究中比较完整、比较有说服力的模型。

他力图从脑科学和现代物理学基础上阐明创造性思维过程,突破了仅仅局限于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创造性思维的传统做法。

②国外教育界非常流行的做法:意思是“你听到的,你会忘记;你看到的,你会记住;你做到的,你就学会了。

”有尝试才有发现,有发现才有创新,任何发明创造无不从尝试开始。

③在国内,北京、广州等地区率先展开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做法:即充分解放学生的手和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实践,在做中学,在快乐中学。

探索符合“主体、实践、发展、创新”的改革思路。

④美国教育强调学生“试一试”,让学生在尝试、发现中探索问题。

综观已有的创新能力及其培养的研究,人们做了大量的工作,认为学校教育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关系到未来人们的创造能力。

中国现行的与新课程改革配套的化学新教材更突出实验的地位,构建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将着力探索的。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价值:①课题研究的目的:尽管目前我国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活动较受重视也较普遍,但其科学水平总的看来仍不够高,在研究的方法、观念、角度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中学化学实验研究,除了研究具体的化学实验外,还应包括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即还需要研究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范围和体系、方法和组织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
一、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基本内涵
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以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身份,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实验获取新知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把现成的原理和规律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实验基础上进行较多的思考和讨论。

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提出课题,从设计方法上给予一定的指导,或由学生提出课题自行设计方案,通过实验、观察、阅读、分析、讨论、课外实践等多种活动,发现化学规律,完成教学任务。

二、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的优点
(1)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此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学生不再是一味听教师讲、看教师做,而是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自己确定时间的分配,进行方案设计并进行实验操作,对实验的事实加以分析并做出结论。

学生能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由此激发起主动参与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实施“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既可促使学生形成对化学学习的持久兴趣,又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

“实验探究教学”模式能给学生提供主动探求知识的宽松环境,让他们
在成功的设计和实验操作的愉悦情绪下,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思维更加活跃。

在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和验证,积极地思考探索,从中会迸发出更多的智慧和灵感。

如果坚持不断地加以训练,就十分有益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遵循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依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行实验——分析得出结论——应用结论”的思路进行实施,使学生逐步形成一种对待问题如何认识的习惯以及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作为一个咨询者、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把学生看作是天生的探究者,用类似科学家那样的方式去学习科学的学习方法、创新意识及价值观念等。

其具体操作程序是:
(1)提出问题。

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先导,是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心理倾向。

爱因斯坦说过:“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提出与新课有密切联系、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或将课本上一些验证性实验设置为问题,由此引导学生展开探究。

(2)分析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挖掘与问题有关的一些矛盾,并查阅一些资料,罗列所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同时为了让学生个体发表自己的观点,以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可以进行
分组讨论,再进行组与组之间交流,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学生间的互动效应。

如在讲氨分子扩散实验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氨水中除了存在nh3分子外,还含有哪些粒子。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分组讨论可知,氨水中除了存在nh3分子外,还含有h2o分子、oh-、nh4+三种粒子,到底是哪种粒子运动到别一个烧杯中使酚酞溶液变红了呢?还须进一步用实验来验证。

(3)进行合理的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根据上述分析的结果,可假设可能是nh3分子、h2o分子、oh-、nh4+几种粒子中的任何一种或几种运动到盛有酚酞溶液的烧杯中使酚酞溶液变红。

因此,除了课本中设计的实验外还须按照假设的情况添加实验,在第一个烧杯中分别放入nh4cl溶液、naoh溶液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可排除水分子、oh-、nh4+三种粒子的干扰。

(4)导出结论。

通过上述实验可否定h2o分子、oh-、nh4+三种粒子运动到盛有酚酞溶液的烧杯中使酚酞溶液变红的假设,从而得出只能是氨分子运动到盛有酚酞溶液的烧杯中使酚酞溶液变红,也证实了分子的运动论。

四、探究性实验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实验探究过程一般要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在收集证据时有多种途径,而且要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2.实验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做好组织和指导工作,确保实验能够顺利进行。

3.实验过程要倡导学生勇于质疑、勤于思考的精神,指导学生运用已学化学知识和技能方法解决新的较为复杂的化学问题。

4.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在探究实践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如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等。

5.教师要告诉学生探究活动具有开放性,过程和结论不求唯一;要关注学生对有关问题所做出的猜想和对探究结论给出的合理说明。

此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着手,用背景材料与学生实验产生的反差来创设问题情境,加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从生活、生产实际中去归纳,既培养了归纳能力,又培养了开放性思维。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多实施探究性实验教学,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发现信息、捕捉信息、加工信息、研究问题、增长知识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湖外国语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