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图案
设计美学-服饰(明清服饰)

其它特点
• 《明会典》是明代官修的一部典章制度书,其中记录 贵族女装用料均为"各色纻丝绫罗纱随用",而平民女服 用料则受限制,即便是礼服,也限用紫色粗布(即"絁") 并且禁止用金绣,袍衫也只限用紫色、绿色和桃红色 等浅淡的颜色,而禁止使用大红色、鸦青色和明黄色 等浓艳的色彩。明洪武十四年还规定,商贾之家只能 用绢布制装,农家可以使用紬纱和绢布。
和网裤,足穿铁网靴”
02.PART TWO 清朝服饰
简介
• 清王朝时段推行剃发易服,顺治九年(1652), 钦定《服色肩舆条例》颁行,从此废除了明朝的冠 冕、礼服以及汉族的一切服饰,但满族服饰同时吸 收了明朝服饰的纹理图案。明代男子一律蓄发挽髻, 着宽松衣,穿长统袜、浅面鞋;清时则剃发留辫, 辫垂脑后,穿瘦削的马蹄袖箭衣、紧袜、深统靴。 但官民服饰一律泾渭分明。 清朝是以满族统治者 为主的政权机构,满族八旗服饰随朝代的变更冲进 关内。旗人的风俗习惯影响着广大的中原地区。从 公服开始逐渐推向常服。。
COO
多为“山”字纹,制作精密,
穿着轻便。兵士则穿锁字甲,
在腰部以下,还配有铁网裙
和网裤,足穿铁网靴”
明代袄裙
服饰分类
明代上袄下裙的服装形式, 与唐宋时期的裙衫是完全不 一样的,明代女子常在裙外 加一条短小的腰裙,以便活 动,有些侍女丫环也喜欢这 种装束。上袄的领式很多, 有交领、方领和竖领。裙子 的颜色,初尚浅淡,虽有纹 饰,但并不明显。至崇祯初 年,裙子多为素白,即使刺 绣纹样,也仅在裙幅下边一、 二寸部位缀以一条花边,作 为压脚。裙幅初为六幅,这 是遵循古仪,即所谓“裙拖 六幅湘江水”;到了明代末 年,裙幅始用八幅,腰间细 褶数十,行动辄如水纹。到 了明末,裙子的装饰日益讲 究,裙幅也增至十幅,腰间 的褶裥越来越密,每褶都有 一种颜色,轻描淡绘,色极 清雅,微风吹来,色如月华, 故称“月华裙”。此外,还有 用绸缎剪成大小规则的条子, 每条绣以花鸟图纹,另在两 边镶以金线,称凤尾裙;又 有一种,以整锻折以细道,
明清瓷器五伦图案初探

有亲,即父子之间有骨 肉之亲,指父母与子女之 间的亲情是无选择 的、天然的,应该亲密 、亲切。二是君 臣有义,即君臣之 间有礼义 之道。意为君主与臣属之间的关系乃天意, 该有义、有道、有理。 应 三是夫妇有别,指丈夫和妻子是天赐因缘 ,夫妻之间虽挚爱一体, 亦应有所区别,即内外有别,分别主持 。四是长幼有序,表面看是 成年人与未成年人之 间应该有秩序,老少之间有辈分之序 ,实质是 人与人地位 的尊卑、上下、大小之间要定序清晰 ,不得混乱。五是 朋友有信 ,指朋友之间应该讲究信义、恪遵信誉 ,为人 以德。由此 图 2 i五彩轮盘 图 22冬瓜罐 . . 可见, 五伦 ” “ 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也就是中 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所提倡的君臣、父子 、夫妇、长幼、朋友之间的 通过以上类型的简介,可以总结出以下特点: 关系,讲究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1运用范围广。明朝时期五伦 图主要运用于绘画,虽用于瓷器 . 而瓷器上 的五伦图案即是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这五种关系 。古书记 上,但为数不多,考古资料 以及古玩市场数据显示,明朝出土有关 载: “ 鸟之属三百六十 ,凤为之长 ,飞则群鸟从 ,出则王政平、国 五伦图的物件数量不多,特别是瓷器 ,数量更少,直到清代康熙朝 有道。 风为百鸟之首,风之于群鸟犹如君之于臣: “ ” 鸣鹤在阴, 五伦图才大量用于瓷器,可见,由明至清,五伦图的运用范围逐渐 其子和之。”“ 古人认为仙鹤叫的时候,它 的子女会与它相和,以 扩大,由绘画扩展于器物上,并且大量用于瓷器的装饰 。如图 31 . 此来喻作父子; “ 鸳鸯匹鸟也,朝倚而暮偶 ,爱其类也 。” 鸳鸯 ( 台北故 宫藏)所示 ,以珐琅作彩绘 ,色泽 自然。此外 ,五伦图案 历来是忠实伴侣关系的象征:诗经》 《 中有:“ 鹘钨在原, 兄弟急难” 也运用于屏风等物件上,如图 32( . 故宫博物院藏)所示,在五块 古人认为此鸟 “ 飞则鸣,行则摇 ,有急难之意 。” 用鹊鸽来比喻 屏风上 ,分别装饰着凤凰 、仙鹤 、鸳鸯 、鹃鹅、莺 5 种禽鸟图案, 兄弟友爱之情: “ 嘤其鸣矣, 求其友声。”” 将莺做为朋友 的象征。 又各 自 指代君臣、父子 、夫妇、长幼、朋友等 5 种古人最看重的封 二、五伦图的类型 建伦理关系。 五伦 图体现的内涵是一致的,但是细细观察明清瓷器上的五伦 图 31 雍正珐琅彩五伦 图碗图 图案 ,笔者发现共性之 中又存在着差异,因此体现 出了五伦图案的
中外传统装饰图案

中外传统装饰图案
制作人:胡维新 潘祖志 黄建峰
清康熙 景德镇窑青花 人物图方碗
原始社会的彩陶图案• Fra bibliotek距今3万年左右的山 西省朔县峙峪旧石器 时代晚期遗址中,发 现了一件刻着似为羚 羊、飞鸟和猎人等图 像的兽骨片,猎人以 此寄寓猎获野兽的意 想和愿望。这种刻有 仿生图像作品的出现, 为绘画的产生揭开了 序幕。
彩陶瓶
夏商周图案
• 各种手工业渐进渐繁,开 始有分工制度。 • 在商代流行饕餮纹、云纹、 泉纹,而到了西周饕餮纹 已不多见,带状花纹增加, 流行顾首的夔龙纹和分尾 的鸟纹、窃曲纹、波带纹、 重环纹及瓦纹 •
明清时期的图案
• 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 就最为突出。特别是反映文人 画风貌的写意画。中国画在明 代产生了许多流派,各派又在 创作和理论上自成体系。清代 的绘画艺术,继续着元明以来 的趋势,文人画日益占据画坛 主流,山水画的创作以及水墨 写意画盛行。更多的画家在文 人画创作思想影响下,追求笔 墨情趣,很多画家钟爱梅、兰、 竹、菊等题材和泼墨大写意手 法,他们的艺术对近现代花鸟 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商代白陶豆,器身遍布精致 的云雷纹和圆形连续图案
春秋战国时期的图案
春秋战国漆画以朱、黑两 色为基调,继承了“禹作 祭器,墨染其外,朱画其 内”的传统。除朱、墨两 色外,还使用了黄、蓝、 绿、白、褐、金、银等10 多种色彩。总体感觉是对 比强烈,变化丰富,呈现 出富丽堂皇的气派。
传统图案

朱伊图案Motif of Toile de Jouy
朱伊图案Motif of Toile de Jouy
朱伊图案Motif of Toile de Jouy
朱伊图案Motif of Toile de Jouy
朱伊图案Motif of Toile de Jouy
朱伊图案Motif of Toile de Jouy
佩兹利图案Motif of Paisley
1985年,当时流行 乐坛的重磅人物 Prince推出了一只单 曲就叫Paisley Park
佩兹利图案Motif of Paisley
1995年,歌星杰克逊在You are not Alone里身着黑色佩 斯利花纹衬衫的画面
佩兹利图案Motif of Paisley
1960年代的摄影时装照
佩兹利图案Motif of Paisley
甲壳虫乐队成员在60年代后期热衷于穿这种印度风格的佩斯利纹衬衫
佩兹利图案Motif of Paisley
甲壳虫乐队的约翰· 列侬甚至用它来装饰劳斯莱斯轿车
佩兹利图案Motif of Paisley
70年代发迹的 电吉他公司 Fender Guitars, 适时地推出了 粉色佩斯利花 纹的吉他
缠枝花Motif of Entangled Floral
Branch
唐代海兽葡萄纹镜
缠枝花Motif of Entangled Floral
Branch
北宋磁州窑白釉珍珠地划花缠枝花纹枕 /wiki
缠枝花Motif of Entangled Floral
中国吉祥图案Chinese Fortune Desing
福寿子三多
中国吉祥图案Chinese Fortune Desing
清代竹刻艺术及名家、明清竹雕家

清代竹刻艺术及名家、明清竹雕家清·竹雕竹林七贤笔筒A BAMBOO BRUSH-POT WITH FIGURES DESIGN Qing dynasty径:11.2cm 高:13.5cmRMB:45,000-60,000竹雕婴戏图笔筒估价: RMB 40,000-40,000成交价: 46200.0 RMB尺寸: 高15.8cm竹刻起源历史悠久,依据考古发掘材料,我国用竹的历史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
古代竹制品的大量使用,给竹刻艺术创造了物质条件。
由于历史和自然环境等因素,竹器很难保存,故明以前传世的竹刻器物和知名刻工较少,自明中叶正德、嘉靖以后到清代,竹刻成为独立的雕刻艺术,得到空前的发展,名家辈出,从实用为主转变成为供人们鉴赏收藏的艺术品,从而使竹刻艺术成为专门的工艺美术门类。
明清两代竹刻的发展进程基本可以概括为由明代的质拙浑朴,发展为清前期的繁绮多姿,进而又嬗变为清后期的平浅单一。
本文就清代竹刻的艺术风格特征和代表人物作一简要介绍。
一清代前期自清初至乾隆为清前期,这是竹刻的黄金时期。
无论在装饰题材还是雕刻技巧方面,都比晚明更呈多元化,总的艺术风格仍承袭明代朱氏高浮雕、透雕的传统,也有在继承之余加深造诣,探索雕刻之奥妙,推陈出新的。
这时,文人画的勃兴,促进了竹刻与书画、雕塑艺术的结合,文人士大夫阶层的艺术审美意识与要求,也带动了竹雕在内的整个工艺领域的发展,提升了竹刻的文化含量。
艺术家们糅合了多种雕刻技法,创造出许多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作品,诸如“竹林七贤”、“对弈”、“赤壁图”等反映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寓示“吉祥”、“万年如意”、“八仙祝寿”等题材的作品大量涌现,一反前人深厚朴实的风格,而以新奇见长,构图虽简单,造型却极佳,雕刻也十分精细,所有边棱部分都很圆滑,对器顶、器背以及底部均着意处理。
器型较明代丰富,多见有诗筒、笔筒、香筒、笔搁、墨床、笔洗、神仙人物、螃蟹、蟾蜍等等。
此外,这一时期复古思想盛行,竹刻艺术中的仿古制品也相继出现,如仿古竹鼎、竹瓶、竹壶等。
明清官服补子的图案

六品:彪。《扬子法言》曰:“彪静成文,动成德,以其弸中而彪外也。”宋代周密《癸辛杂识》记述:“谚云: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彪最犷恶,能食虎子也。可见,彪与仁德智慧的虎不同,是一种凶悍残暴的动物。作为武官官阶形象,是取其对敌凶狠残暴之意。
七品、八品:犀牛。《说文》的解释:犀,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顶,似豕,从牛,尾声。犀牛的皮可以做铠甲,但只有水犀牛的皮可以做,故《国语·越语》称“水犀之甲”。其书的注解说:“今徼外所送,有山犀、有水犀。水犀之皮有珠甲,山犀则无。”用犀牛做武官官阶的形象,是取其皮可制甲,角可制矛,兵器犀利之意。
二、武官的补子
武官勇武剽悍,威风凛凛,以猛兽为官服补子图案,以彰显其威仪。
一品: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大戴礼》说:“毛虫三百六十,以麟为长。”是龙、凤、麟、龟四灵之一。麒麟出现是“圣王之嘉瑞”。《说文》的解释是:“麒,仁兽也。麋身牛尾,一角。麟,牝麒也。” “麒麟设武备而不为害”。“有足者宜踢,有额者宜顶,有角者宜触,为麟不然,是仁也”。所以,以麒麟为一品武官的官阶形象,既象征皇帝仁厚祥瑞,又象征皇帝“武备而不为害”的王道人君形象。
二品:狻猊。是像狮子的一种神兽,晋代郭璞直接解释为狮子。《尔雅·释兽》曰:“可伏虎犳”。据明代杨慎《升庵外集》第九卷记述:“俗传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八曰金猊,形似狮,好烟火,故立于香炉。”可见,狻猊是龙子之一。既然“可伏虎犳”,当是取其勇猛之意。
三品:豹。《说文》的解释:“豹,似虎圆文。” 《山海经·南山经》记述:“南山兽多猛豹。”《诗经·郑风》言:“孔武有力”。武官补子排序,豹在狻猊之下,在虎之上,可见古代豹的神兽地位高于老虎而低于狻猊,亦是取其勇猛。
五品:白鹇。形体很像野雉,羽毛白色,有细黑纹,面颊赤红,脖子有青毛如丝,尾羽很长。白鹇鸟产于南方,自古以来一直被视为吉祥物。白鹇鸟展翅,象征抛弃尘秽,迎新纳福。白鹇鸟喝水象征生活像泉水甘美。此外,它还能赶走灾害,祈求丰收。总之是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象征。白鹇还是一种忠诚的“义鸟”。传说宋朝少帝赵昺在崖山时,人送白鹇一只,他亲自喂养在舟中。少帝投海殉国后,白鹇在笼中悲鸣奋跃不止,终与鸟笼一同坠入海中。后人称白鹇为“义鸟”。所以,白鹇鸟的形象作为五品官员补子,取其行止闲雅,为官不急不躁,无为而治,并且吉祥忠诚。
明清青花莲瓣纹_繁中有简_由主变辅

仿清初“四王吴恽”的绘画风格, 动力。莲花作为佛教的吉祥物流传至我国,而且常寓意为文人士大夫
画面清晰干净、层次清楚、题材广 的人格写照。社会风气中将莲花作人格化的比拟,使莲纹具有人格化
泛、画面宏大。因其构图形式改 的特征,这有利于佛教莲纹向世俗化转变,在民间以更切合民俗生活
变,器物边饰不再表现出程式化 的新形式广泛流传。
明清青花莲瓣பைடு நூலகம்: 繁中有简,由主变辅
◇ 文/何红琴
1
3
明代 莲瓣纹传承之中自有创新
明青花瓷莲瓣纹饰与元青花瓷相比,最明显的区别 是,除极少数同元代类似花瓣之间留有间隙外,大多数为 花瓣无间隙,共用一边。
明早期——承启与发展期 洪武时期莲瓣纹尚有元代遗风,但也有自己的特点:
如莲瓣间无空隙,两花瓣共用一边(图1)。其外轮廓画法同 元代相差不多,为外粗内细两条线构成,肩部画法则由元 代生硬长方形转角变为圆滑转角。花瓣内部纹饰趋向简 单,常见有如意云尖和宝相花(团花)。此期莲瓣内的宝相 花已完全图案化,花芯以大小相套的两个圆圈为中心,沿 外圈绘一周莲珠纹。花瓣的画法大致两种:一种为均分为 八个花瓣,每个花瓣顶端绘一小圆圈(宝珠纹);另一种为 花芯向上下各绘如意形花瓣。
洪熙皇帝在位仅一年,这一时期的 瓷器特征大多从属于永乐时期。宣德时 期,莲瓣纹在继永乐的基础上呈现多样 化,内绘折枝花卉(图4)。大体有三种形 式:一种为青料涂满莲瓣,少许留白,瓣 内纹饰简单,绘圆弧和圆点、云尖。垂弧
中西方纹饰比较

中西方古典家具纹饰之比较(上)xxxx金凯莎发布时间:2010-11-21查看次数:486中西古典家具的精美的雕刻纹样是家具作为传统手工艺形式的主要装饰手法,蕴藏着无穷的美学意蕴。
古典家具的精品主要服务于当时的统治阶级、王公贵族,其装饰图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主流的人文思想和审美价值取向。
明清家具作为我国古典家具的集大成者,无疑有很丰富的装饰内容和题材,大凡山水人物、飞禽走兽、花卉虫鱼、博古器物、西洋纹样、喜庆吉祥等无所不包。
倘若仔细推敲,其中颇有一些规律可寻。
明清的装饰图案题材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大类:1、动物纹样动物纹样包括蟠龙纹、蟠虎纹、凤纹、麒麟纹、鹿纹、鹤纹、喜鹊纹等,大都选用人们崇拜喜爱之物,其中以龙纹、凤纹尤为突出。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与象征。
它刚强劲健,富于变化,性猛而威,能兴云作雨,封建时代用龙作为皇权的象征,故龙纹多用于宫廷与皇族家具上。
凤,古人称之为神鸟,百鸟之王,出于东方君子之国,每当天下大宁,其声若萧,清高雍容。
龙凤形象均是人们杜撰假想出来的祥瑞象征形象,反映了当时科学技术不发达,对自然现象的服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明清家具中的动物纹样明显带有先秦及魏晋南北朝的遗风--雄浑而博大、深厚而拙朴。
2、xx植物及人物纹样吉祥植物纹样有牡丹纹、灵芝纹、莲花纹、海棠纹、梅、兰、竹、菊、松、葡萄等。
还有各种植物变形图案,如卷草纹、反草纹、缠枝纹、芝麻梗、藤等,各种植物什锦图案,如蔬菜及各种瓜果等。
吉祥植物纹样深受当时绘画的影响,极具富丽堂皇、绚丽多彩之美,充分体现出一种强烈的雍容华贵的审美追求。
像"岁寒三友"等植物形象,由于其某些特质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人生哲理和人生观的理解和信奉,于是也成为人们争相刻画的纹样。
山水人物纹样多半是反映历史典故、诗词故事和文人生活的画面,如游归图、南山观瀑、五老图、东篱采菊等景象,并以中国画的散点绘画技法为基础进行生动地描绘和展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水江崖纹在家具上使用较多。通常在有龙纹的图案中都有海水江崖纹相配合。海水象征大江大河,在海水纹的中间,耸立着山石。江水和山石组合,象征“江山”。海水江崖之上有双龙和祥云,构成真龙天子主宰江山社稷的寓意画面。这种图案不仅在家具上,在其它各类日用器物上也被广泛使用。
几何纹
几何纹是指以各种形式的线条或图形组成的各种图案,俗称“锦纹”。锦纹一般在漆器家具上使用较多。至明清时期,尤其是在清代硬木家具上也广泛使用了。
常见的吉祥雕饰图案如:八宝——八宝有佛八宝、道八宝和杂八宝之分。佛八宝指轮螺伞盖莲瓶鱼长,亦称八吉祥。道八宝也称暗八仙,为古代传说中的八道家手中所持的八件宝组成,分别为芭蕉扇、宝剑、花篮、笛子、宝葫芦、鱼鼓、阴阳板、莲花或荷叶。杂八宝由代表吉祥的物品诸如祥云、金锭、银锭、宝珠、犀角、珊瑚、方胜、古钱、灵芝、磬、鼎、芭蕉叶等,任选八种构成赏心悦目的图案。
传统木雕图案的寓意
传统木雕的魅力无穷,除了图案设计严谨,精雕细刻巧夺天工,选料考究特点外,丰富多样的木雕雕刻图案更赋予了强大的生命力,使之更具艺术性观赏性。
在传统木雕上,人们会发现木雕所雕饰的图案纹样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人们生活中见到的或想到的,几乎无所不包。从人物、动物、植物、器物及山、水、云,到传说中的瑞兽如龙、凤、麒麟等等,还有回纹、拐子、草勾等几何纹样。
八仙
即人们熟知的道教八位仙人的总称。分别为:汉钟离、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铁拐李、韩湘子、兰采和、何仙姑。装饰图案常隐去人物,只雕出八仙手中之物,俗称暗八仙。八种宝物组合在一起,即八仙齐来,寓意祝颂长寿之意。
八宝纹
八宝又名八吉祥,由法螺、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组成。八宝本是佛教中的八种法器,各具不同含义,常见为组合使用,称“八宝生辉”。
博古纹
博古纹起源于北宋大观时期,徽宗命大臣编绘宣和殿所藏古器,名曰《宣和博古图》三十卷,后来取该图或以古器纹样装饰家具,遂名“博古图”。有的在器物口上添加各种花卉,以为点缀。尤其进入清代,在家具上使用较多。寓意典雅、高洁。
各种神话故事:
五岳真形图
五岳真形图为代表五大名山的五个符号。这种图案在清代家具中时有所见。五岳真形图以嵩岳居中,左一为华岳,左二为衡岳,右一为泰岳,右二为恒岳。据《藏经》记载:“五岳之神,分掌世间人物,各有所属。如:泰山乃天地之孙,群灵之府,为五岳祖,主掌人间生死贵贱修短;衡岳主掌星象、分野、水族鱼龙;嵩岳主掌土地、山川,牛羊食嚼;华岳主掌金、银、铜、铁,飞走蠢动;恒岳主掌江,则山中魑魅虎虫,一切妖毒皆莫能近。”由此得知,在家具上雕刻此图的目的除装饰美化外,还有为了驱魔避邪,以求居家安乐、永保吉祥的含义。
中国人历来追求美好的事物,这种追求也体现在木雕雕饰中,所以明清时期吉祥图案非常盛行。在图案中借助同章字和谐音非常巧妙地运用于图案形象,以谐音和寓意,以指事物的方式进行构成,使形式和内容巧妙结合,这种图饰意趣横生,看上去悦目,听起来悦耳,成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吉祥图案。其实,在吉祥图案逐步完美的过程中,每种物品已经有了它固定的含义。比如牡丹——富贵,石榴——多子,鹿——禄,蝙蝠、桃子、佛手——福,喜鹊——喜庆,鱼——富足,瓶——平安,桔、戟——吉,馨——庆,象——祥,葫芦——子孙万代绵长,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百事如意:由柏、柿子、如意或灵芝组成,喻事事称心如意。
福庆有余:由蝠、磬、双鱼组成,喻多福庆、生活富足。这组雕饰图案在柜门上多见。
福庆长庆:用蝠或佛手、磬组成,喻福多寿长。 五福捧寿:多用五个蝙蝠围绕一个团寿字或长寿字。传统的五福是指寿、富、康、德、考。
福寿三多:由佛手、桃子、石榴组成,喻多福多寿多子孙。
云纹在各个时代中的形象也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藏家可以根据这些不同差异断定器物的年代。如:明代云纹大多为四合如意式,即四个如意头绞合在一起。进入清代康熙时期,云纹大多为一个大如意纹下无规律地加几个小旋涡纹,然后在左侧或右侧加一个小云尾,很少见到上下有云尾的。雍正时期的云纹一般较小,而且都有细长的云条连接,云条流畅自如,很少有尖细的云尾。乾隆时期的云纹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起地浮雕,以一朵如意云纹作头,从正中向下一左一右相互交错,通常五朵或六朵相连最后在下部留出云尾。另一种是有规律地斜向排列几行如意云纹,然后用云条连接起来,云头雕刻时从由正中向四外逐渐加深,且大多为满布式浮雕。
岁寒三友:以松、竹、梅三种不畏严寒的植物构成图案,多为文人自勉自励所用,喻坚韧不拔,也有象征友谊的意义。
锦上添花:底子上雕饰精美细致的几何纹样,锦地上浮雕各样花卉喻美上加美之意。
牡丹戏凤:因牡丹象征富贵,凤凰代表吉瑞,故喻富贵吉祥之意。
传统木雕雕饰极为丰富,题材十分广泛,风格独特,令人赞叹它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创新、发展、提高、完善。我们应该继承这一宝贵的木雕艺术遗产,促进和发扬当今木雕工艺,使之更上一层楼。
云纹
云纹大多象征高升或如意,应用较广,多为陪衬图案。形式有:四合云、如意云、朵云、流云等。常和龙纹、蝙蝠纹、八仙、八宝纹组合在一起。云纹在传统观念中常称为“庆云或五色云、景云、卿云。”古以为祥瑞之气。《汉书·礼乐志》郊祀歌:“甘露降,庆云集。”又天文志:“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芬芬,箫索轮囷。是谓庆云,喜气也。”《孝经·授神契》:“德至山陵则祥云出,德至深泉则黄龙见。”《后汉书·蔡邕传·释海》:“连光芒于白日,属炎气于景云。《瑞应图》:“景云者,太平之应也。一曰:非气非烟,五色氤氲,谓之庆云。”是历朝历代,上至皇室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喜闻乐见的装饰题材之一。
海屋添筹
即画面中绘波涛汹涌的大海,海中有仙山楼阁,楼中陈设宝瓶,内插筹码。空中有飞翔的仙鹤,口中衔筹欲往瓶中添增。仙山周围散布若干小岛,点缀苍松翠柏,以增加画面的仙境图景。这个故事始见于宋代苏轼《东坡志林》,传说有三个老人相遇,互相询问年岁。一人曰:“吾年不可记,但忆少年时与盘古有旧。”一人曰:“海水变桑田,吾辄下一筹,尔来吾筹已经装满十间屋。”一人曰:“吾所食蟠桃,弃其核于昆仑山下,今已与昆仑山齐矣。”传说一筹码代表千岁,后来人们常在祝寿礼物上饰海屋添筹图案。
回纹
回纹,即“回”字形的纹饰。形态以一点为中心,用方角向外围环绕形成的图案。清代家具的四脚常用回纹作装饰。也有用连续回纹作边缘装饰的,称“回回锦”。
万字纹
为古代一种符咒,护符或宗教标志。宗教认为是太阳或火的象征。在梵文中意为“吉祥之所集”,认为它是释迦牟尼胸前所现的瑞相。有吉祥、万福,万寿之意。唐代武则天长寿二年采用为汉字,读作“万”。向外延伸又可演化出多种锦纹。这种连锁花纹常用来寓意连绵不断和万福、万寿不到头之意,也叫“万寿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