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礼记·大学》有感

合集下载

读礼记大学感言

读礼记大学感言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礼义之邦”的美誉,而《礼记》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其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礼记·大学》更是其中翘楚,它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宗旨,教导我们如何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智慧、有担当的人。

近日,我重新阅读了《礼记·大学》,感触颇深,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悟。

一、修身之道《礼记·大学》开篇即提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里的“明明德”,指的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修身就是指我们要做到言行一致,诚实守信,为人正直。

正如古人所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石。

在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往往忽略了修身。

我们常常被名利所困,追逐功名利禄,却忽略了内心的修养。

而《礼记·大学》提醒我们,只有修身,才能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

修身不仅是对自己的要求,更是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负责的表现。

二、齐家之道《礼记·大学》中提到:“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

”这句话揭示了家庭和谐与国家繁荣的关系。

一个家庭,如果充满了仁爱、和谐、宽容,那么这个国家也会充满仁爱、和谐、宽容。

反之,如果一个家庭矛盾重重,那么这个国家也会陷入纷争和混乱。

齐家之道,就是要求我们在家庭中做到仁爱、和谐、宽容。

我们要尊重长辈,关爱晚辈,夫妻之间相互扶持,亲子之间相互理解。

只有这样,家庭才能成为我们的港湾,成为我们精神的支柱。

三、治国之道《礼记·大学》中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这句话告诉我们,治国之道,先从修身开始。

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国家的治理。

而国家的治理,又离不开每个公民的修身。

治国之道,要求我们具备高尚的品德,勇于担当,善于治理。

我们要关注民生,关注国家的长远发展,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们还要学会倾听民意,尊重民意,让民众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主体作用。

读礼记大学体会[精选3篇]

读礼记大学体会[精选3篇]

读礼记大学体会[精选3篇]【读礼记大学体会第1篇】读了这个故事,我深受启发:我们应该好好读书,好好学习,不让家长和老师操心;也要尊重师长,团结友爱;学习时更要抓紧时间,讲究效率。

比如:在托管的时候,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在校时间,最好在学校把作业全部完成,然后再干别的事情。

在家也是一样,不要让家长催促,应该自觉主动地做到快速、认真、高效地完成作业,写完就可以安心地去玩。

【读礼记大学体会第2篇】子曰:“听讼,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

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此章文本依然很短,但仅从文本内容看似乎和《大学》前几章所讲的内容没有联系。

听讼,是审理案子的意思,审理案子与大人的学习又有什么关系?刚开始读了几遍原文总是不能理解这段文本的意思,后来发现是没有联系前文进行读的原因。

数次读后才明白要想理清这章内容就必须抓住“本”这个关键字。

联系开篇第一章中的这句“物有本末,事有始终。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再读本章“大畏民志,此为知本。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就明白了这章的意思了。

还要注意“知本”与“知之至”的关系。

“知之至”中的之是到达的意思。

“大畏民志,此为知本”是这章的思想核心。

任何现象的背后都有本质,现象与本质就是“本与末”的关系。

读本章一定要明白大学的内容,即“明德”,再结合小学的内容即“做事”,就会明白这章文本的意义了。

简单说格物的实质就是知“本”,知“本”后方能明“末”,“末”就是小学中的“事”,“德”就是大学中讲的“本”。

再读“听讼,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就知道这句话的含义了,审理案件的目的就是不让类似案件再次发生。

听讼是“末”而必也使无讼才是“本”。

读经典要反复的琢磨,仔细推敲,才能理解文本的内容。

每一段话或者说每一个字都要联系全文进行读才能理解此文本的含义,千万不能孤立地看某一段的文字,这样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甚至曲解文本的内容。

不同版本该部分的内容不完全相同,有的版本有最后一句(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礼记大学》读后感

《礼记大学》读后感

《礼记.大学》读后感《礼记.大学》读后感「篇一」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

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

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

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呻,朗读。

占,音(chān),同“觇”,注视。

毕,竹简,这里指书。

“呻其占毕”意为“盯着课文大声朗诵”。

讯,告知,告诫。

“多其讯言”意为“一味地灌输”。

及,急迫。

数,音(shuò),多次。

“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意为“一味赶进度而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悖,违背教学原则。

佛,音(fú),佛戾,违背,违反。

“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是说教师在施教中违背教学规律,提出的问题不符合学生实际。

隐,痛恶。

疾,怨恨。

“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意思是,由于教师教学不当,使学生痛恶自己的学业,并怨恨自己的老师。

刑,成功。

这一段列述教学上的种种失误,对于今天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警示。

失误一,教学形式单一,死记硬背,满堂灌,使学生不能自主学习,缺少独立思考,不能融会贯通。

失误二,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不研究学生的学情,不从学生实际出发,不能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失误三,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畏惧,不能从学习中体验收获和快乐,使学生产生厌学、厌师情绪。

《学记》很早就注意到教学中的弊端,并明确提出警示,但是,时至今日,这种违背教学规律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甚至根深蒂固。

20xx年12月我们在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实地参观了杜郎口中学,并根据我校实际,实行了“新课堂”。

新课堂的宗旨是: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激励者、评价者;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最大进步。

如今,新课堂思想已经深入人心,新课堂已开出灿烂的花朵,并结出丰硕的成果。

《礼记.大学》读后感「篇二」最近,通过认真阅读了《礼记》,使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可谓受益匪浅。

读礼记大学心得体会

读礼记大学心得体会

读礼记大学心得体会《礼记》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读完礼记和大学之后,我相信大家都有深刻的想法。

下面是求学网范文网带来的读礼记大学心得体会,欢迎查看。

读礼记大学心得体会篇1《礼记大学》以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其纲领;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其条目。

大量使用排比和蝉联句法,环环相扣,间不容发,气势磅礴,雄辩有力,鲜明地体现了儒家学派内圣外王的人生理想。

人的一生,时刻都需要学习。

欲外王必须先内圣欲内圣必然需要加强自我道德的修养。

也就要做到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缺一不可。

作为大学生,确实应该明其本,知其用,然其所厚其所薄。

当今大学生面临着种种压力和矛盾,其性情浮躁,意志消沉,悲观失望的人实不在少数。

在这物欲横流,文化泛滥的社会状态之下,很多人早已忘记了道德修养,只是庸庸碌碌,贪于享乐,却不珍惜年华盛景去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如此,只会消磨意志,沉沦下去。

不断的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是我们每个大学生必须正视的课题,这是首要的。

其次,应潜心学习,深入研究,在学习好本专业的基础上,努力向其他方向发展。

不要一味空想,沉浸在虚幻之中,而放弃了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应当分清主次,如文中所说、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所以,凡事先要能定,静下心来,才能有所虑,有所得。

倘若鲁莽,草率行事,必将终无所获。

《大学》之道,在于修身,在于立志,在于奋斗。

无道德,无修养,便胸无大志,就不会去奋斗,不奋斗,便终不可外王。

所以,我认为,提高自身修养,当入其微,从小事做起,从小志做起,点点滴滴,循序渐进。

如此,方可能安能静,知其本末,晓其终始。

发于心而动于行,如此,才能实现志向,有所作为。

《大学》之道是一条立志,实现理想之道。

告诉我们凡事要从最基础的做起,牢记其本,明知其本,而后才能有所方向,从小事做起,一步一步,而每一步都建立在前一步基础之上,每一步都需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如此,谨小慎微,勤勤恳恳,才是实现外王的基础。

读礼记大学感悟[精选3篇]

读礼记大学感悟[精选3篇]

读礼记大学感悟[精选3篇]【读礼记大学感悟第1篇】被填满的时间总是会有空闲下来的时候,正如奔赴南国的候鸟,在飞翔之余,也还是有闲情逸致欣赏沿途碧空的蓝,和峰峦叠翠的绿。

繁忙的学习生活难得在短暂的五一假期得以小小的放松。

我把疲惫的心思放空,手指于落了灰的书架上游走,然后落在了那本薄薄的《学记》上。

这本一年前陪伴我每个周四清晨的国学经典因课业的繁忙而被我小小地遗忘了,愧疚之情顿时涌上心头,于是我打算用这个下午的时间去重温古仁人的智慧。

我庄重地捧着《学记》在椅子上坐下,午后的空气很安静,初夏柔和的光线让我感觉甚是惬意。

蚕食桑叶般的纸页摩擦声里,文人墨客的智慧是一股强大的暖流,汇入我疲惫的心房;那字里行间蕴含的“学”与“教”之间关系的真理,触动了身为未来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我内心深处对教育和教学的热忱。

那么接下来我就从一个未来的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角度,简单地谈一谈《学记》对我的触动和我对它的理解。

一、教育最根本的道理,在于对老师的尊敬“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这两句话读来言简意赅意,阐释的道理也很简单:尊敬老师。

但反复地咀嚼这短短两行文字后,我却参悟到了更深刻的道理。

于是恍惚间,思想穿透单薄的书页,驻足于千百年前的京城的一隅,白墙黛瓦,古旧青砖,暮色四合之时,云朵被夕阳染成了桃花的色彩,教书先生小小的私塾里,虔心求学的莘莘学子手捧泛黄的书卷古籍在先生的桌案前陆续提问,他们尊重敬仰面前儒雅的老师,渴望更深入地汲取先生渊博的知识学问,只有通过先生不倦的讲解,书卷上晦涩难懂的道理才能得到解答。

学生问,老师答;学生迷惑,老师解疑,尊师重道自古便是人们历来所歌颂的,它恒久而古老,却又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无一不把“教师”看做最尊贵的人,因为唯有尊敬老师,才会去相信和学习老师所传之道;唯有相信老师所传之道,一个国家才能重视教育,这个道理在如今科技与经济都飞速发展的21世纪仍然适用,而作为未来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如今虽尚未踏上工作岗位,更应时刻谨记尊重我们的老师,这是教育最根本的道理,唯有尊师,方可推动国家社会的教育向前发展。

读礼记大学读后感300字[精选3篇]

读礼记大学读后感300字[精选3篇]

读礼记大学读后感300字[精选3篇]【读礼记大学读后感300字第1篇】《诗经》这篇文章主要讲了:《诗经》最初被称为《诗》,后来又被汉代的读书人改名叫《诗经》、《诗三百》。

《诗经》里的内容,也就是歌曲的歌词。

《诗经》中的乐歌,主要用途就是作为各种典礼的一部分,娱乐,表达对于社会和政治问题的看法。

后来,《诗经》成了贵族人士必需的文化素养。

读了《诗经》这篇文章,令我感受颇丰。

我一看到“诗”这个字,就想到了一个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句诗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诗句。

它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表达了他思念家乡的感情。

从小,我和“诗”就有了不解之缘。

妈妈曾经跟我说过,我刚开始学说话的时候妈妈就经常教我背诗,当时是为了让我多说话。

也许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对诗开始有了兴趣。

上了小学之后,我接触和背诵的诗歌更多了。

有《水调歌头》、《望天门山》、《马说》、《爱莲说》等各种题材的诗歌。

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吕老师刚刚给我们介绍的《木兰诗》了。

《木兰诗》是介绍弱女子花木兰替父亲从军的故事。

每每背到“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这句诗的时候,我就能感受到木兰主动替父亲从军那种孝顺之情,令我很敬佩。

但是每每背到“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这句诗的时候,我又感到很心酸。

我能感受到,木兰一个弱女子去替父亲从军打仗,一定很危险,所以时常想念自己的父母。

每首诗都有它自己的寓意,这正是我对诗感兴趣的地方。

孔子云:“不学《诗》,无以言。

”所以我以后还要多读古诗,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文化,长大做个有才华的人。

【读礼记大学读后感300字第2篇】我这个人不喜欢看书,特别是那种很厚的书,看几页就不想看了。

可是,现在在大学就靠自己给自己充电,所以,只能强逼着自己看。

最近老师要求我们看一些古代蒙学的教材,我看了《大学》,我觉得看过之后我整个人都变得有知识的气质了。

真是应了那句话“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些书不仅对古代的学者影响深远,而且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也有很高的价值。

2023年读礼记大学心得体会

2023年读礼记大学心得体会

2023年读礼记大学心得体会《礼记·大学》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也是《礼记》中的第一篇。

作为中国古代经学中的重要著作,《大学》强调了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对于培养君子、塑造人的品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23年以我为本科一年级学生,我有幸有机会读到了《礼记·大学》这样一本伟大的书籍。

通过阅读《大学》,我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于个人的修养和追求有了更明确的目标。

以下是我对于《礼记·大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通过《大学》的学习,我看到了修身的重要性。

《大学》中一直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它认为修身是一切行为的根本,只有先修身,才能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

修身要从充实自己的学识开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注重培养自己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同时,《大学》也告诫我们不仅要修身,还要修心,培养内心的宁静和宽容,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态度。

只有通过修身,我们才能成为对社会有贡献、对他人有帮助的人。

其次,家庭的重要性也是《大学》的一个重点。

《大学》中提到,修身要先齐家,家庭是每个人成长的起点。

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不仅可以培养人的品质,还可以为个人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支持。

家庭是一个人修身齐家的基础,它教会我们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尊重他人、如何关心和照顾家人等等。

在现代社会,家庭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人们更多地关注自己的事业和追求,而忽略了家庭的重要性。

通过《大学》的学习,我深刻地意识到家庭的重要性,我会更加珍惜和关心我的家人,为家庭的和谐付出更多的努力。

此外,《大学》中也强调了治国的重要性。

一个良好的社会需要有良好的管理和治理,而治国则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大学》中提到,治国要先清身,政治家要以身作则,带头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同时也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才干和能力,为国家的繁荣做出贡献。

在当今世界,我们往往关注政治制度的改革和政府的责任,而忽略了每个公民自己对国家的责任。

读礼记大学读后启示[精选3篇]

读礼记大学读后启示[精选3篇]

读礼记大学读后启示[精选3篇]【读礼记大学读后启示第1篇】暑假里,我与家长共同阅读了“羊城分级阅读“系列的《大学中庸》这本经典读物。

经过与家长共同阅读,我突然觉得读书的确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大学中庸》是一本文言文的经典书籍,虽说这本书很难读懂,但是我借助电脑的力量觉得其中很有意思,并且也让我领悟了许多人生的道理。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大学》部分的一个片段说的非常有道理:“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城,意城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意思就是说:“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这段说的很对,知识十分重要,知识来自于对万物事的认识,有了知识的人,才能成就大事;有了知识的人,品行会良好;有了知识的人才会管理好家庭,才能成就梦想。

通过与家长共同读书,让我知道了自己知识的微薄,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今后要广泛阅读,不断理解中国文学的精髓。

也让我从读书中懂得了如何尊重别人,并从中找到了快乐。

我读书,我成长,我快乐!【读礼记大学读后启示第2篇】《礼记》少不了的便是礼,“礼”包罗了万象,将所有的一切都规范在一个法度内,小至言语饮食,大至吉凶宾嘉。

而《大学》中的“礼”讲的是“三纲八目”,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对高尚品德的弘扬,百姓的深切关爱,最高境界的修行。

也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个人心智出发到国家天下为己任的大志。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出现在《大学》第一句。

作为《大学》的宗旨,它使人们的美德得以显明,使天下的人革旧更新,使人们达到最好的理想境界。

读书自然不是为了统治国家或者要从政,说亲民可能扯得过远。

读了《大学》这本书之后,我学会了一种处世心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礼记·大学》有感
悠久漫长的历史,积淀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具自己的特色文化。

上下五千年,无数圣人贤士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思索、探求与总结,一路传承,薪火相传,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大学写作老师让我们读《礼记·大学》。

曾经看到过这样的一段话闲暇之余,游弋其间,细细品读。

感悟人生,于物欲横流、亲情疏远、道德偏失之今日,不失为国人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立功立业的一剂良方猛药。

借老师的安排,重拾四书之《大学》,于自身之修养是一次很好的锤炼。

《大学》为四书之一,作者是孔子的弟子曾子。

宋朝的朱熹把《大学》的原文进行了重新编排,分为经和传。

经是曾子记录的孔子的原话,传是曾子学生记录下来的曾子对经的理解和阐述。

开篇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个纲目,然后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方面阐述了实现三纲目的途径。

通篇文辞简约,条理清晰,内涵深刻,对我们如何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立功立业等问题都具有深刻而实用的指导好处。

在《大学》中阐述的八个方面中,我对于诚意感受颇深。

升入大学,我应对的是一张张陌生的面孔,我迷茫彷徨,我不知所措。

而那时我就告诉自己:不用害怕,以诚意待人就好,做最真实的自己。

在大学
里,我做的每一件事情基本都是以诚心诚意之心。

怀着诚意之心我交到一群好朋友。

诚意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浓厚;诚意是焰火,在高处绽放才愈是美丽;诚意是鲜花,送之人手有余香。

一颗孤独的心需要爱的滋润;一颗冰冷的心需要友谊的温暖;一颗绝望的心需要力量的托慰;一颗苍白的心需要真诚的帮忙;一颗充满戒备关掉的门多么需要诚意这把钥匙打开呀!诚意让我拥有很多。

读完《大学》后,我更坚信诚意会让我在人生道路上更加成功。

在书中看到这一句话,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成就一番事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这是每一个人的梦想和追求。

然而,市场经济发展到这天,急功近利的浮躁和难以言状的焦虑,成为了我们这个转型社会的突出表现,终日思索成功要诀而不得其门,于是就抱怨这抱怨那的,丝毫不审视自己。

也就是说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定位,明确一个跃之能及的志向目标,持续一颗平常心,做事思虑周详,坚持做人做事善始善终的要求。

而不是好高骛远,心浮气躁,半途而废,不断努力去探索去钻研,从而认识那个最真实的自己,不断努力,便能使自己更加优秀,成为那个更好的自己,只有自己去努力,坚持,沉下心去拼,那属于你的就不会错过。

(莫青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