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拆上市介绍及案例分析
分拆上市与整体上市及案例分析

优劣势分析 整体上市便于集团内部融资平台的综合利用,平衡内部的融资成本 强化集团整体形象,有利于集团内的公司配合 如果没有较好的战略规划和运营规划,可能造成内部混乱,拖累优秀子公司 适合于同一产业集群,内部存在产业链上下游关系的行业,如工业企业
6
6
分拆上市综述
分拆上市 广义的分拆包括已上市公司或未上市公司将部分业务从母公司独立出来单独上市
狭义的分拆指的是已上市公司将其部分业务或者某个子公司独立出来,另行公开 招股上市
政策 证监会不断规范和引导分拆上市行为 2004年7月证监会《关于规范境内上市公司所属企业到境外上市有关问题的通知》
究其原因,就是北控旗下纷繁的业务间出现了严重的现金流冲突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997-5-29
5
1997.8.28 收 盘价62.5港元
1997年—2003年北京控股股价走势
2003.5.5收盘 价6港元
1998-5-29
1999-5-29
2000-5-29
2001-5-29
4
燕葡乳
京萄业
啤酒 和
酒
其
它
食
品
加
工
业
智生地全磁国
能化热球悬际
卡 工系定浮交
程统位列换
系车系
统
统
王长建假八龙
府城国日达庆
井饭饭酒岭峡
百店店店旅旅
货
游游
4
整体上市案例——北京控股(二)
上市后,北控的股价曾一度从12.48 元的发行价冲到60元,但好景不长,从1997 年到2003 年,股价一路下跌,最低时股价只有6 港元,较发行价还低50%,市值 也从最高时的300 多亿港元跌到30 亿港元,缩水10 倍。
上市公司分拆新三板挂牌案例学习

上市公司分拆新三板挂牌【案例分析】1、分拆上市一直是一个市场的热门话题,从目前的审核政策来看,上市公司分拆公司在A股上市仍属于禁区,不论佐力药业还是国民技术都不属于典型的分拆上市的情形。
所谓分拆上市,就是本属于上市公司有机组成部分的某些资产然后分拆出去单独上市,说的直白些就是上市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单独上市的问题,小兵认为上市公司参股公司(或者说不能实际控制的公司)的独立上市问题,不属于分拆上市的讨论之列。
2、至于为什么禁止上市公司分拆上市,隐约中觉得理由很多很充分,但是小兵一直也没有想明白到底有什么核心的理由。
新三板创新超前发展的事实证明,其实本来也没多少事情,因为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在新三板挂牌的案例已经非常丰富了。
从某个层次讲,上市公司不过就是投资者更加广泛的公众公司,不管怎样本质上就是还是一个公司,允许分拆上市不过是允许发行人或者挂牌主体的控股股东为上市公司而已,这跟股东是外资或者股东或者投资机构有什么本质区别?任何打着保护投资者利益做出的违反常理的政策都是有点耍流氓的意味,再说了,保护投资者的措施和手段有很多种,不一定就是简单的因噎废食。
3、在实践中,关于上市公司分拆挂牌新三板的情形,我们按照几个标准进行简单的划分。
(1)根据子公司的来源,一种是上市公司一开始设立并且发展壮大的,一种是上市公司收购(或者增资)了别人的公司之后挂牌新三板的(比如:①深圳市康铭盛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长方照明在2015年4月收购的,以2015年6月30日作为基准日申请挂牌;②芜湖市金贸流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华伍股份在2013年11月通过增资才取得挂牌企业控制权的)。
(2)根据子公司的业务,一种是跟上市公司业务完全属于不同的行业,一点关系都没有;一种是跟上市公司业务在大的行业或者很长的产业链上可能存在相似或者互补的情形。
需要关注到同业竞争的问题,但是关注起来不应过于严苛(比如:①华海药业的主营业务是医药制造,挂牌主体是保健品研发;民和牧业是禽畜的养殖,而挂牌主体是沼气的开发等)。
上市公司分拆案例

上市公司分拆案例一、上市公司分拆概述1.上市公司分拆定义上市公司分拆,是指上市公司将其部分业务、资产或其他相关权益从现有上市公司体系中独立出来,新设一家独立的公司或子公司,并通过首次公开发行(IPO)或其他方式将新公司上市。
2.上市公司分拆原因及动机上市公司分拆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融资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估值、降低经营风险等。
通过分拆,上市公司可以实现业务的专业化、精细化管理,提高经营效率。
二、国内外上市公司分拆案例分析1.国内案例一:XX公司分拆子公司上市XX公司为了提高融资能力,将旗下的子公司分拆上市。
分拆后,子公司独立运营,业务发展更加专业化,融资渠道拓宽,市场竞争力得到提升。
2.国内案例二:YY公司分拆业务板块独立上市YY公司通过分拆业务板块,将其独立上市。
分拆后,业务板块可以更加专注于自身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为公司带来新的融资渠道。
3.国际案例一:ZZ公司分拆子公司上市ZZ公司为了提高企业估值,将旗下的子公司分拆上市。
分拆后,子公司在资本市场的地位得到提升,为公司带来更高的市值。
4.国际案例二:AA公司分拆业务板块独立上市AA公司分拆业务板块独立上市,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分拆后,业务板块可以更加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实现快速发展。
三、上市公司分拆的利弊分析1.上市公司分拆的好处a.提高融资能力:分拆后的新公司可以独立融资,拓宽融资渠道。
b.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分拆有助于实现业务专业化管理,提高经营效率。
c.提升企业估值:分拆后,新公司可以获得更高的市场估值。
d.增强市场竞争力:分拆有助于提升子公司或业务板块的市场竞争力。
2.上市公司分拆的弊端a.管理成本增加:分拆后,公司需要承担更多的管理成本。
b.可能导致股东利益分配不均:分拆可能导致原上市公司股东利益受损。
c.分拆过程可能面临监管风险:分拆过程需要遵循相关法规,否则可能面临监管风险。
四、上市公司分拆对投资者的影响1.分拆上市对投资者投资机会的影响分拆上市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机会。
同仁堂分拆上市案例分析

同仁堂分拆上市案例分析一、战略动机1、提高了投资收益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会因为同仁堂科技的成功上市获得巨额的投资收益。
若以市场价格计算同仁堂股份公司对同仁堂科技的投资,按照3.28港元的发行价格,同仁堂股份公司的投资市值将达到3.28亿港元,减去1亿元人民币的初始投资,投资收益达2.28亿元人民币以上。
2、同仁堂科技的分拆上市能使同仁堂股份公司的盈利能力得以持续、大幅地加强和提升在同仁堂科技利用上市募集资金投资的项目中,包括与李嘉诚的和记黄埔共同建立中药生产基地及新药研发中心、建立全球医药电子商务系统、进军生物制药等,每一个项目都经过长时间的筹备,具有成长性。
3、降低投资风险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上市的主板市场是以风险低、收益稳定为特征的。
而同仁堂科技上市的创业板不同于主板市场,是一个风险投资的市场,该市场上的投资者愿意投资于高科技、高风险、高成长的风险企业。
同仁堂股份公司分拆部分高科技业务和资产组建同仁堂科技,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就是利用国际风险投资者的资本发展高科技业务。
投资成功了,同仁堂股份公司的股东将享受绝大部分的高收益;失败了,承担高风险的主要是通过创业板市场投资于同仁堂科技的投资者。
分拆上市能最大限度的控制母公司股东投资高科技的高风险,促进母公司的稳健发展。
4、实施国际发展战略同仁堂科技的分拆上市是迄今已有330多年历史的同仁堂进军国际医药主流市场的战略部署的关键一步。
一方面,同仁堂拥有了国内、国际两条融资渠道,在利用国际资本方面取得突破;同时,可以借助和记黄埔世界一流的企业管理机制、经营人才及强大的国际市场营销和推广渠道,加快进军国际医药市场的进程。
同仁堂科技在香港创业板上市,为中药现代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香港是国际金融商业中心,在资金管理、国际营销、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拥有内地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
同仁堂科技计划在港建立科技开发基地、生产基地,以香港为基础建全球性的营销网络。
随着这些项目的完成,同仁堂将形成符合国际标准的中药科研、生产、市场推广的现代化、科学化体系。
分拆上市法律法规及案例分析

上市公司分拆资产在创业板上市分析2011年1月21日,中国证监会批准佐力药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申请,佐力药业拟发行2,000万股,募集资金1.67亿元,此为中国证券市场首个境内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在创业板成功上市的案例。
佐力药业成功上市后,上市公司分拆资产上市再融资在操作上已经具有可行性,为上市公司资本运作提供了新的渠道。
下文将针对证监会相关政策及要求,结合具体案例对分拆上市进行深入分析。
一、相关政策及解读目前证监会对分拆上市尚未出具正式的法律法规文件,仅在创业板发行监管业务情况沟通会与保荐人培训会议上对分拆上市提出6条框架性规定。
2010年第六期保荐代表人培训会议中证监会针对分拆上市作了简要说明,认为分拆上市社会争议较大,操作难度高,因此审核标准从严。
(一)创业板发行监管业务情况沟通会2010年4月13日,创业板发行监管业务情况沟通会传出消息,证监会明确境内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到创业板上市的六个条件,分别如下:1.上市公司最近三年连续盈利,业务经营正常;2.上市公司与发行人之间不存在同业竞争且出具未来不竞争承诺,上市公司及发行人的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与发行人之间不存在严重关联交易;3.上市公司公开募集资金未投向发行人业务;4.发行人净利润占上市公司净利润不超过50%;5.发行人净资产占上市公司净资产不超过30%;6.上市公司及下属企业的董、监、高级及亲属持有发行人发行前股份不超过10%。
(二)2010年第六期保代培训2010年11月11日至12日,2010年第六期保代培训中关于分拆上市的解读如下:分拆上市目前争议较大,操作性不强需从严把握。
不能搞垮一个上市公司,然后再拿一个公司来圈钱。
这里所说的分拆,既包括显性,也包括隐性的,如发行人股东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
分拆上市四种类型:1、申请时,境内上市公司直接控股或通过其他公司间接控股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未投向发行人业务;上市公司连续三年盈利,业务经营正常;发行人与上市公司不存在同业竞争,且控股股东出承诺;发行人五独立;净利润,不超过50%;净资产,不超过30%;董监高(上市公司及其下属企业)及其关联方直接或者间接持股发行人不超过10%。
上市公司分拆资产在创业板上市相关法律法规及案例分析

上市公司分拆资产在创业板上市相关法律法规及案例分析上市公司分拆资产在创业板上市是指上市公司将旗下的某个资产或业务分拆出来,成立独立公司,然后该独立公司通过创业板上市,分享分拆后的资产价值增值。
这一举动在中国近年来创业板发展中比较常见,为了规范此类行为,相关法律法规陆续出台,并对一些具体情形给予了指导。
在我国,上市公司分拆资产在创业板上市主要涉及以下法律法规:1. 《公司法》根据《公司法》,上市公司分拆资产需要经过股东大会的批准,而分拆所得资产的收益应作为上市公司的收入。
此外,分拆的资产、负债、合同等需要进行清算或转移,以保证分拆之后各方的权益。
同时,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也需要对分拆事项进行披露和信息公告。
2. 《证券法》根据《证券法》,上市公司分拆资产在创业板上市需符合创业板上市的条件,如符合分拆标的规模、业绩等要求。
同时,上市公司需要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及时公告关于分拆的重大事项,并按照程序提交相关申请文件。
3. 《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对上市公司分拆资产在创业板上市也有相关规定。
根据办法的规定,上市公司分拆后的独立公司如果在创业板上市,上市公司需要履行收购义务,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收购。
以上几个法律法规为上市公司分拆资产在创业板上市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和规定。
在实际案例中,也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案例一:华宝股份旗下资产分拆上市事件2015年,华宝股份旗下子公司华宝信托计划将一部分业务和资产分拆上市,最终在创业板上市。
这一事件是创业板历史上首次出现上市公司分拆资产上市的案例。
该案例为后续类似事件提供了借鉴。
案例二:中国宝武钢铁集团重组上市事件2016年,中国宝武钢铁集团与韩国的POSCO集团合并重组,并将旗下不盈利的钢铁资产分拆出来,分拆上市为宝武钢铁。
此案例引起了广泛关注,宝武钢铁成功分拆上市后,在创业板掀起了一波产业并购和资产分拆潮。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可以看出上市公司分拆资产在创业板上市是一种借助创业板的平台来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的一种方式。
分拆上市的介绍与案例分析

分拆上市介绍与案例分析一、分拆上市涵义分拆上市指一个母公司通过将其在子公司中所拥有的股份,按比例分配给现有母公司的股东,从而在法律上和组织上将子公司的经营从母公司的经营中别离出去。
分拆上市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分拆包括已上市公司或者未上市公司将局部业务从母公司独立出来单独上市;狭义的分拆指的是已上市公司将其局部业务或者某个子公司独立出来,另行公开招股上市。
分拆上市后,原母公司的股东虽然在持股比例和绝对持股数量上没有任何变化,但是可以按照持股比例享有被投资企业的净利润分成,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子公司分拆上市成功后,母公司将获得超额的投资收益。
二、分拆上市的背景自2010年4月13日证监会允许境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到创业板上市的消息公布以来,初期市场各方主要是基于相关上市公司估值提升的角度出发进展“寻宝〞,而此后对于分拆上市的担忧和质疑也屡见不鲜。
从外表来看,分拆上市政策出台的背景是为了通过增加创业板股票供给来到达有效抑制市场对于创业板过度炒作的行为,促进市场回归理性。
到针对创业板市场所存在着“三高〞现象〔即发行价高、市盈率高和超募金额高〕,管理层并未如往常一样采取简单的行政干预手段进展调控,而是进展针对性的调控、引导和规,如根据市场情况加快或降低扩容节奏;通过《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运作指引》和《创业板信息披露业务备忘录第1号——超募资金使用》等相关政策对超募资金用途进展严格规定,通过合理发挥和调动市场自我调节功能,谋现新股发行节奏市场化和发行价格市场化的目标。
因此,管理层允许分拆上市的真正意图并不仅仅是为了抑制创业板市场的过度投机,而是有其更深一层的含义:“即大力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的孵化器和扩大相关产业资本规模,提高核心竞争力〞。
而做出这样的判断,主要是考虑到国经济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等多重因素,一方面该政策的出台是为了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再度恶化所做出的应对之策,另一方面更是基于我国经济开展特别是经济结构调整战略布局的需要。
上市公司管理系统分拆上市地动机、对上市公司管理系统地影响及案例

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动机、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与案例2000年 7月27日,青鸟天桥分拆青鸟环宇在某某挂牌,成为内地第一家在某某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拉开了我国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序幕。
此后,多家上市公司纷纷效仿。
2009年,搜狐、中华网、盛大、新浪均不约而同地在纳斯达克登场,再次掀起分拆上市的高潮。
分拆上市是指一个母公司通过将其在子公司中所拥有的股份, 按比例分配给现有母公司的股东, 从而在法律上和组织上将子公司的经营从母公司的经营中别离出去。
分拆上市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分拆包括已上市公司或者未上市公司将局部业务从母公司独立出来单独上市; 狭义的分拆指的是已上市公司将其局部业务或者某个子公司独立出来,另行公开招股上市。
事实上,在海外市场的中资上市公司进展分拆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在2009年之前,只有侨兴资源通过分拆侨兴移动在纽交所上市。
而到了2009年,却出现4家中国已上市公司进展分拆,分别是搜狐分拆畅游,中华网分拆中华网软件,盛大分拆盛大游戏,易居和新浪分拆中国房地产信息集团。
在港股市场上,早在2000年就有某某堂、青鸟天桥尝试分拆子公司上市成功,随后又有TCL集团、某某天业、海王生物、友谊股份、华联控股共8家公司将自己的控股子公司拆分出登陆某某创业板。
为何分拆上市会受到一些公司的追捧和青睐,分拆上市到底魅力何在?这就需要我们对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动机做进一步的分析。
一、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动机分析1、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分拆上市对母公司最大的好处在于它可以拓宽融资渠道。
分拆上市实际上具有“一种资产、两次使用〞的效果,因而许多上市公司将其作为再融资的手段,由于中国大陆上市公司融资渠道过于单一,因而这一点尤其具有吸引力。
对于母公司来说,通过出让一局部股权可以获得大量的IPO现金,而对于子公司来说,扩大了的融资渠道可以使自己的实力扩大,有更多的资金来进展项目和投资运作。
当前许多公司内部资金短缺,通过分拆上市,能够使得公司获得一笔相当可观资金用于解决燃眉之急,正是许多公司求之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