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态城市

合集下载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现状_问题及建议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现状_问题及建议

中国经贸导刊○责任编辑○李志明资源环境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文文辉倪碧野白玮“生态城市”是生态学和城市科学交叉研究的产物,即针对快速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生态环境退化及城乡居民生存条件恶化等城市问题,综合生态学方法,从系统、整体、多因子的角度研究城市系统及其他人类居住地。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资源能源短缺问题的逐步升级,温室气体排放快速上涨,气候变化问题日渐严峻,“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作为一种协调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新模式,逐渐成为世界各国降低资源能源消耗、转变传统发展模式、谋求城市新兴竞争力的关键。

同时,以实现低碳为目的的各种规划建设方面的技术手段也越来越多的成为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抓手,为更好地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增强了可操作性。

因此近年来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对于低碳生态城市的理论探索和规划建设都在持续升温,然而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低碳生态城市。

一、我国生态城市发展现状(一)生态城市发展理念逐渐深入贯彻到各城市发展战略中1994年中国政府继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后率先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并编制实施《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1996—2050)等一系列指导政策,将生态城市发展理念逐渐融入国家级规划的编制和实践中去,指导各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制定。

许多城市相继制定实施了“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开展了生态示范区的建设与试点。

生态城市、山水城市、花园城市、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卫生城市等越来越多地成为中国许多城市政府进行城市规划与建设所追求的目标。

(二)中央各部委出台政策积极推进中国特色低碳生态城市试点2010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启动五省八市低碳试点工作,承担低碳试点工作的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5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8市未来会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全面纳入本地区“十二五”规划,研究制定试点省和试点城市低碳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本地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降低碳排放强度。

论建设低碳型生态城市的必要性

论建设低碳型生态城市的必要性
类 的共识 。我国政府特别 重视 以“ 低碳 ” 为特 点 的经济发 展模 式 低 碳 。 在全球化 、 业化 和后 工业 化 的今天 , 果是 经 济发 展上 不 工 如 和实践道路 的探索 , 也深 刻的认 识到建设 “ 低碳 城市 ” 是其很 重要
那 社会 的 可持续 发展 依托 基 础也 的一个组成 部分 ; 它是 支撑 “ 碳经 济 …‘ 碳 社会 ” “ 碳 国 去 , 么环境生 态也会 失去 平衡 , 低 低 和 低 将不会存在 。所 以说我们必须得保 护生态 环境 , 大力 发展节 能减 家” 结构 中的坚强力量 和坚实的基础 。
1 低 碳 的 时代 已经 到来
自2 0 0 8年世界环境 日将 主题定 为 “ 转变传 统观念 , 行低碳 推 经 济” 以来 ,低碳 ” “ 这两 个字 已正式 进入 了人们 的视野 。温家宝 总理 曾说过 : 大力 发展绿色经济 , 紧密结合 扩大 内需 , 促进 经济增 长 的决 策部署 , 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 的新 的经济增长点 。 培 根 据有 资料统计 : 我们人类将来从 自然界 索取 5 % 的原料用 0 来筑穴 建居和建造各类建筑 、 附属设 施 , 建造 、 在 使用 过程 中又要 消 耗 3 % 的能源。每燃烧 1k 燃 油就要排放 2 2k 二 氧化碳 , 0 g . g 每
实践低碳 的生产生 活。
3 建 设低 碳城 市 要突破 的发 展瓶 颈 , 发展 绿色 化建 筑
从社会发展 的实践证 明 : 建筑物是 温室气体 排放 的主要 来源
它对全球气候 变化 有着极 大 的影 响。据 有 关资 料显 示 , 发 平方米 的建筑就要释放 18t . 二氧化碳 , 这是客观的现实。然而 , 在 之一 , 达国家建筑使用能耗 已 占社 会总耗 量的 3 % 一 0 ; 0 4 % 就我 国而言 我 国单位建筑面积上的能耗 , 要超 出发达 国家的 2倍 ~ 倍 。 3 8 这个 比例还是 要继 在前不久 , 国由房 地产 商 、 品商和 建筑 专 家所组 成 的 中 建筑使用能耗现 已占社会 总能耗量 的 2 %了 , 我 部

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

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
引/万元)
引领
≤2.13
≤1.67
5
单位GDP能耗(tce/万元)
核心
≤0.87
≤0.77
6
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平方米/人)
核心
≤85
≤80
7
绿色建筑比例(%)
核心
既有建筑≥15;新建建筑100
既有建筑≥20;新建建筑100
环境友好指标
1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SO2、NO2、PM0综合指数)(天)
环境优化
自然环境保护
9
自然保护区覆盖率
≥8%
≥9%
环境污染治理
10
灰霾天数
≤133天/年
≤130天/年
11
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85%
≥95%
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85%
100%
12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95%
100%
城市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
13
绿化覆盖率
森林覆盖率
≥45.5%
25
林荫路达标率
70%
85%
绿色建筑
26
绿色建筑占新建公共建筑比例
≥60%
≥80%
绿色市政
27
非常规水资源替代率
≥8%
≥17%
28
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70%
≥75%
社会和谐
低碳消费
29
人均生活消费碳排放
≤1.30吨CO2/人
≤1.45吨CO2/人
30
中低收入人群的社会保障率
≥80%
100%
社会丰裕公平
一、《中国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

低碳生态城市规划方案

低碳生态城市规划方案

低碳生态城市规划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和能源问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成为当务之急。

低碳生态城市通过优化城市规划、资源利用、交通运输、建筑设计等方面的综合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二、规划目标1.减少碳排放:降低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排放的减量化。

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利用更加清洁和高效的能源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改善城市环境: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空气和水质量,改善生态环境。

4.优化城市规划:合理规划城市布局,提高居民的居住和生活品质。

5.塑造低碳文化:鼓励居民采用低碳生活方式,养成节约资源的习惯。

三、规划措施1.能源利用(1)推广清洁能源:优先发展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城市能源管理,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智能能源系统:建设智能化的能源系统,通过数据分析和调整实现供需平衡和能源的优化使用。

2.交通运输(1)发展公共交通: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2)鼓励低碳出行:推行非机动车与步行交通,建设方便的自行车道和人行道,打造环境友好的城市出行环境。

(3)电动车普及:鼓励居民使用电动汽车和自行车,为居民提供充电设施和服务。

3.建筑设计(1)优化建筑设计:采用节能建筑材料,提高建筑的隔热和保温性能,减少能源消耗。

(2)推广可再生能源:设置太阳能光伏板和风力发电设备,在建筑中应用可再生能源。

(3)改善室内环境:设计绿色建筑,提高建筑室内环境质量,增加自然采光和通风。

4.资源循环利用(1)推行垃圾分类:建立健全的垃圾分类和回收体系,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产生。

(2)水资源利用:推广雨水收集和灰水利用系统,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

(3)土地利用规划:优化土地利用规划,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减少土地浪费。

低碳城市案例

低碳城市案例

低碳城市案例
低碳城市是指采用一系列低碳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城市。

以下是几个低碳城市的案例:
1. 丹麦哥本哈根
哥本哈根是全球最著名的低碳城市之一。

该城市采用了大量的可再生能源,如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并通过建设自行车道和公共交通系统,推广了低碳出行方式。

2. 日本横滨
横滨是日本最大的港口城市之一,也是一个著名的低碳城市。

该城市通过采用高效节能的建筑和交通系统,以及大规模的垃圾分类和回收,实现了低碳城市的目标。

3. 美国波特兰
波特兰是美国著名的低碳城市之一。

该城市通过采用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技术,如建筑节能和市政供暖系统,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

4. 中国深圳
深圳是中国第一个低碳城市试点城市,也是中国最著名的低碳城市之一。

该城市通过大规模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和电动车辆,减少了交通排放,并采用了大量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

5. 英国伦敦
伦敦是欧洲最著名的低碳城市之一。

该城市采用了严格的建筑节能标准和公共交通系统,以及推广了自行车和步行等低碳出行方式。

- 1 -。

低碳城市规划的评估指标体系

低碳城市规划的评估指标体系

第五章低碳城市规划的评估指标体系 (2)1、国内外对可持续和生态城市的评价标准 (2)1。

1 国内外低碳生态城市指标概述 (2)1。

2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3)1.3 国内现有的相关标准 (3)2、若干案例的指标体系分析 (12)2.1 中新生态城 (12)2.2 曹妃甸生态城 (14)2.3 厦门市生态城市指标体系 (21)2。

4 贵阳市生态城市指标体系 (22)3、指标选取原则和思路 (24)3。

1 指标选取原则 (24)3.2 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25)4、规划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和框架 (26)4。

1 确定指标体系结构 (26)4。

2 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27)4.3 规划指标体系 (31)4。

4 按规划层次的指标体系 (32)5、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后续研究方向 (34)第五章低碳城市规划的评估指标体系低碳城市规划的评估指标体系主要是解决城乡规划落实低碳生态要求的量化操作问题,及控制、引导低碳理念在城乡规划制定与实施中的运用与落实。

1、国内外对可持续和生态城市的评价标准1.1国内外低碳生态城市指标概述低碳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不仅是低碳生态城市内涵的具体化,而且是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成效的度量。

目前国内外的论著主要集中在有关低碳生态城市的内涵、规划设计原则、方法的讨论上,对低碳生态城市的考核、评价指标的研究较少,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指标或指标体系。

国内低碳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从社会、经济、自然3个子系统的分析出发构成的指标体系,这类指标体系的应用较广泛,另一类是从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协调度考虑建立的指标体系,指标综合的方法主要以加权平均为主。

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高度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低碳排放,所以也可以用环境、资源核算作为评价指标。

对指标体系中指标的数量问题,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少而精,一种是详细而全面.但是两者在应用上都存在争议,过少的指标会被认为不够全面,而过多的指标会因为指标间的相关性导致指标间关系复杂,指标综合结果无法正确反映各指标的重要性.有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研究中欧盟资助的“生态城市计划”,中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国外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代表之一。

我国低碳生态城建设初探

我国低碳生态城建设初探

当代论坛露镟。

,,我国低碳生态城建设初探O张平赵洪进(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93)【摘要】建设低碳生态城,不仅是城市提升自身层次,应对能源危机、化解环境风险的有效手段,也是大势所趋,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日趋恶化,以及金融危机影响仍在持续的大背景下。

本文从我国低碳生态城建设的现状出发,阐述目前我国建设低碳生态城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对今后建设低碳生态城的启示。

【关键词】低碳城市低碳经济生态城市低碳生态城一、我国低碳生态城建设现状建设低碳生态城,是目前国内城市开发建设的主流。

如何在既有成绩基础上,选择一个落脚点,将生态市建设推向适应低碳化趋势的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成为各地决策者面临的又—道紧要命题。

目前国内城市低碳生态建设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发展时间短、推广范围迅速扩张。

从08年初世界自然基金会(w w F)与原建设部以河北省保定市和上海市为试点,推出低碳城市发展示范项目以来,在两年左右的时间里,杭州市、无锡市、厦1]市等几+个城市争相提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构想。

低碳已经成为这些城市发展的新坐标。

第二,新城建设大都以低碳、生态为核心或主要目标。

2009年11月初,国家发改委将低碳试点城市项目放在了南昌,而南昌确定低碳经济建设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开发结合在—起,通过新城建设带动南昌市建设花园城市和绿色南昌。

不仅是南昌市,目前规划建设中的中新天津生态城、曹妃甸生态城、深圳光明生态城,以及湖南长株潭和湖北武汉“两型社会”配套改革试验区都是以低碳生态城建设为其核一厶内容。

另外国内有20多个城市已经在着手规划生态卫星城。

第三,生态城市建设的地区差异性大。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的自然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背景等基础条件各异,并形成各自的特点,在各自的生态城市建设中有不同的城市定位,如长春市提出建立“森林城市”,昆明提出建立“山水城市”,威海提出建立“以高新技术为主的生态化海滨城市”,而贵阳则是国家环保总局确定的首个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试点城市。

浅谈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策略构建

浅谈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策略构建

2 0 年 杭州 产业结 构 第一产 业 、第二 产 围考 虑城 市的时 间和 空 间分布 ,把握 时 间空 09
业 、第三 产业所 占产业 总值的 比例为 16 .%、 比 重低 。工业 中重 工业 对工业 总产 值 的贡献
间上 的整 体协调 系统 。具 体专项 规 划包括 以 第 一 、绿 色能源规 划 ,涉及 到城 市能源
率 ,同时 伴随 着 人们收 入的 增加 ,但我 国的
能 源价格 又相 对过 低 ,使得 对能 源的需 求与 实 际消 费都有 很大 的增长 ,这对于 杭卅 城 市 I
尊i摘要 城低碳生态城市规划是一个涉及面 织 、 自动演 进的 复杂生 态有 机体 。 只要 确 立 广、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个新兴的发展理念可以 了低碳生 态城 的发 展 目标 和规 划 方案 ,通过 较好地适用于我 国 现阶段的城市化改革进程。本 适 当的 引导 、刺激 ,协 同市 民和社 会各 界 的 文在绿 色能源、绿 色交通 、绿 色建筑、绿 色产 力 量促进 其健 康发 展 ,就 可 以克服 城市 “ 老
把低碳 城 市和生 态 目标 相 结合 ,走 自己发展 人 口的 增长过 快人 ,建 筑业 、交 通运输 邮 电 的逐 年增 长也表 明了杭 州在城 市环 境建设 方 面有 了很大 的提高 ,增加 了城市碳 汇能力。 4 杭州低 碳生态城市规划措施
在进 行低碳 生态 城市 规划时 ,必须全 范
3 、杭州低碳城市 建设阻碍因素分 析
杭 州低 碳城 市建 设主 要存 在着 以下方 面 了巨大 的压 力 ,同时也 导致 了能源 的大 量消
次来寻 求应 对之 道 ,即打 造低碳 生态 城 。要 的 问题 ,工 业 比重 失调 ,产 业结 构不 合理 , 的模式一C 模式( hn smo e ,建立 起低污 通 信业 耗能 的增长 过快 ,人 们节 能 、减排 、 C iee d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生态城建设经验
International eco-city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 充分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 • 重视与区域协调, • 强大的科技手段, • 以政策和资金为支撑, • 全面实行公众参与。
• 制定明确的生态目标和发展措施,
10
阿布扎布“零排放”生态城
Abu Dhabi "zero emission" eco-city
9
9
联合国关于生态城市6项
评价标准
Six evaluation criteria about eco-city of United Nations • 有战略规划和生态学理论作指导、 • 工业产品是绿色产品,提倡封闭式循 环工艺系统、 • 走有机农业的道路、 • 居住区标准以提高人的寿命为原则、 • 文化历史古迹要保护好, • 自然资源不能破坏,把自然引入城市 等标准。
3
气候变暖与温室气体排放关系密切
Climate warming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re closely related.
• 1970年至2004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了70%。 • 2006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5800百万吨,超过美国8% ,代替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 • 温室气体的排放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密切相关,与城镇化 的模式密切相关。
“低碳生态城市”—— 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未来城市 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
Low-carbon Eco-city——The Strategic Choice Of Future Cities For Transformational Developmen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Low-carbon eco-city —— Long-term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节能、低能耗建筑 能效建筑、环境友好社区 低碳经济、生态城市 科学发展观下的低碳生态城市,永续人居环境
中新天津生态城
绿色奥运
生态世博
13
13
1.全球气候变化、碳排放与城市化关系
2.气候变化影响下城市转型发展的趋势
• (1)实施低碳生态城市转型发展的必要性与现实性
• The necessity and reality of implementation in the low-carbon ecocity transformational development
• (2)基于低碳生态理念的城镇化战略目标
• The strategic objectives of urbanization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low-carbon and ecology
• 2009年5月动工,诺曼· 福斯特设计, 为期8年建设期; • 零碳、零排放的高端目标; • 耗资220亿美元,5万人口,1500个 商铺;
• 建筑物覆盖太阳能薄膜电池,无人 驾驭电动车,太阳能空调……
• 可再生能源应用的“集合性”创新 平台: • 该类生态城具不可复制、不可推广 性。
阿布扎布“零排放”生态城,Masdar计划组成部分
16
发展低碳生态城市是中国推进可持续城镇化的必然选择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city is China’s inevitable choice to promote sustainable urbanization
• 中国不能采用西方曾经采用传统的城镇化模式和城市发展方 式。面对快速推进的城镇化趋势、居高不下的能源消耗与二 氧化碳排放量以及由此带来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现实矛盾与 未来挑战,中国的城镇化和城市发展必须采取一种有别于传 统模式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 中国未来发展情景分析表明,只有采用低碳发展模式,才有 可能在2040年之前实现能量需求与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净减少, 也才有可能在2050年当中国基本完成城镇化进程之前出现能 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矛盾基本缓解局面。只有发展低碳生 态城市,才能使中国可持续地推进城镇化成为现实。 17
• (4)碳排放是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
• Carbon emissions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impact on climate change.
• (5)碳排放与城市化过程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 Carbon emissions and urbanization intertwine and affect each other.
• Cities are the focus of energy-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 中国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未来20年城 镇化水平年均提高0.8~1个百分点左右。
中国城乡人口规模与城镇化率
10
50 45
8
40 35
6
30 25
4
20 15
2
10 5
城镇化水平(%)
7
2.气候变化影响下城市转型发展的趋势
The trend of urban transformational developmen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limate change
• (1)低碳生态城市正成为城市转型发展的全球共识和时代主题
• Low-carbon eco-city is becoming a global consensus and a theme of the tim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transformation.
1
1.全球气候变化、碳排放与城市化关系
1.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lobal climate change, carbon emissions and urbanization
2.气候变化影响下城市转型发展的趋势 3.中国向低碳生态城市转型发展的愿景设计 4.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行动路线图设计
2
1.全球气候变化、碳排放与城市化关系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lobal climate change, carbon emissions and urbanization
• (1)气候变化是 21 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复杂挑战之一
• • Climate change is one of the most complex challenges in the 21st century .
• (3)低碳生态城市转型发展的愿景设计
• The vision design of the low-carbon eco-city transformational development
15
中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与环境资源危机并存的阶段
China is undergoing a stage that rapid urbanization and environmental resource crisis coexist
中国未来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不同情景分析
Different scenarios of China's futur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arbon emissions
只有采取低碳方案,才可以
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的拐
点提前到2035年前后(如图 所示)。也就是说,即便是
6
1.全球气候变化、碳排放与城市化关系
2.气候变化影响下城市转型发展的趋势
2.The trend of urban transformational developmen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limate change
3.中国向低碳生态城市转型发展的愿景设计 4.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行动路线图设计
各国能源消耗比较
•由于工业化过程和转移排放,我国将较长时间成为CO2排放的世界第一国。
•As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transfer of emissions, China will be the first country of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in a long time.
What kind of city we pursue?——Proposal of the eco-city concept
• 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USCO)在“人与生物圈 (MAB)”计划中提出了“生态城市”的概念,明确提出 要从生态学的角度用综合生态方法来研究城市。 • 这一崭新的城市概念和发展模式一经提出,就受到全球的 广泛关注和认可,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开展了生态城或低碳 城市建设实践并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成功,这些活动包括 以综合性的城市建设和单项性生态建设推动城市生态建设 两个方面。
• (2)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How to deal with climate change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global concern.
• (3)形势分析——从科学共识到全球行动
• Situation analysis —— from scientific consensus to global action.
• (2)国内外关于低碳生态城市已有的理论研究及实践进展
• The already existing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with regard to low-carbon eco-city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8
我们追求什么样的城市? ——生态城市概念的提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