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胃痛(优质荟萃)

合集下载

胃痛-灸疗

胃痛-灸疗

疼痛发作可呈节律性。
针灸学内科病证—胃痛
6
三、 灸 疗

☆ 治法:和胃止痛。

☆ 主穴:足三里(ST-36)中脘(CV-12)内关 (PC-6) 脾俞(BL-20) 胃俞(BL-21) ☆ 方义:中脘、足三里 — 远近配穴法,可和胃 气,理气机,止胃痛;内关 — 为心包络穴,可 宽胸解郁,行气止痛。
针灸学内科病证—胃痛
16
四、 按


症状效果较好。

☆ 针灸对胃脘疼痛、上腹胀满不适、嗳气、恶心等 ☆ 胃痛的临床表现有时可与肝胆疾患及胰腺炎相似,
须注意鉴别。
☆ 溃疡病出血在穿孔等重症时,应及时采取措施或
外科治疗。
☆ 平时注意饮食规律,忌食刺激食物。
针灸学内科病证—胃痛 18
Hale Waihona Puke ☆足三里(ST-36):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内关(PC-6):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针灸学内科病证—胃痛 8

☆ 配穴:

寒邪犯胃 — 胃俞;饮食停滞 — 下脘、梁门;
肝气犯胃 — 太冲;气滞血瘀 — 膈俞;
针灸学内科病证—胃痛
9
1、灸疗:
• (1)足三里艾条温和灸:每穴15~20分钟,每 日1次,10日为1个疗程。
针灸学内科病证—胃痛
10
• (2)脾俞艾炷隔姜灸:每穴5~7壮,每日1次, 10日为1个疗程。
针灸学内科病证


一、概

胃痛,又称胃脘痛, 是指上腹胃脘反复发作 性疼痛为主的症状。因 其疼痛部位近心窝部,又 称作“心痛”、“胃心 痛”等。


本病与“真心痛”有本质不同,临床上应

胃痛(胃下垂)-针灸治疗学

胃痛(胃下垂)-针灸治疗学
胃痛
1.掌握本病的基本治疗。 2.熟悉本病的辨证要点。 3.了解本病的其他治法、按语。
要 求
病例导入
刘某,男,47岁,工人。
有胃痛史近6年,胃腕痛受寒、疲劳、饮食不慎、情志不和时易 发。当地医院诊断为“胃溃疡”。前天胃痛急性发作,疼痛剧烈, 服药物效果不好,遂来我科诊治。检查: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 患者呻吟,表情痛苦。舌红,苔薄白,脉弦紧。
2.《灵枢-杂病》:心痛,当九节刺之。按已 刺,按之立已;不已,上下求之,得之立已。
3.《标幽赋》:脾冷胃痛,泻公孙而立愈。
4.《针灸大成卷九》:腹内疼痛,内关、三 里、中脘。
病例导入
刘某,男,47岁,工人。
有胃痛史近6年,胃腕痛受寒、疲劳、饮食不慎、情志不和时易 发。当地医院诊断为“胃溃疡”。前天胃痛急性发作,疼痛剧烈, 服药物效果不好,遂来我科诊治。检查: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 患者呻吟,表情痛苦。舌红,苔薄白,脉弦紧。
操作
毫针常规刺。寒邪犯胃和脾胃虚寒者,可加用灸法。急性胃痛每 日治疗1〜2次,慢性胃痛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
2.其他治疗
(1)穴位按压
取至阳、灵台。俯伏位,用 双手拇指按揉3〜5分钟。用 于急性胃痛。
⑵耳针
取胃、十二指肠、 脾、肝、神门、 交感。每次选用3 〜5穴,毫针刺法 或压丸法。
⑶拔罐
西医范围
西医学中,胃痛多见于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 胃肠神经官能症、胃黏膜脱垂、胃痉挛、胃扭转、 胃下垂等疾病中。
【辨证要点】
主症
上腹胃腕部疼痛。若暴发疼痛,痛势 较剧,痛处拒按,饥时痛减,纳后痛增 者为实证;痛势隐隐,痛处喜按,空腹 痛甚,纳后痛减者为虚证。
证型 (实)
寒邪犯胃:胃痛暴作,得温痛减,遇寒痛增。恶 寒喜暖,口不渴,喜热饮。苔薄白,脉弦紧。

针灸治疗胃痛

针灸治疗胃痛
感谢观看
注意事项
针灸治疗胃痛需注意适应症和禁忌症,如孕妇、儿童、恶性肿瘤等患者不宜针灸;同时要注意针刺的角度和深度,避免伤及内脏。
针灸治疗胃痛的操作手法与注意事项
禁忌症
针灸治疗胃痛不适用于所有患者,如孕妇、儿童、年老体弱、心肝肾功能不全者等不宜针灸;另外,有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也应慎用针灸。
不良反应
针灸治疗胃痛的发展前景与研究方向
VS
未来针灸治疗胃痛的趋势将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注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疗效。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针灸与其他医学技术的结合将更加紧密,有望为胃痛的治疗提供更多有效手段。
挑战
针灸治疗胃痛的挑战包括如何提高疗效和稳定性、降低复发率,以及如何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推广应用针灸疗法。此外,如何制定科学规范的操作规程和疗效评估标准,以及如何与传统中医理论相结合,完善针灸治疗的理论体系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缓解疼痛
针灸治疗能够有效缓解胃痛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02
改善消化功能
针灸治疗可以改善胃痛患者的消化功能,促进胃肠蠕动,缓解腹胀、反酸等消化道症状。
针灸治疗胃痛的疗效评估标准
疼痛程度评估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或数字疼痛评分法(NRS)等评估患者疼痛程度,以及疼痛缓解程度。
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病情、病程以及是否合并其他疾病等均会影响针灸治疗效果。
起源
针灸治疗胃痛在现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和研究证明了针灸治疗胃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发展
针灸治疗胃痛的起源与发展
1
针灸治疗胃痛的基本原理
2
3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人体气血的运行,从而改善胃部疼痛和不适的症状。

胃痛针灸的穴位和操作方法

胃痛针灸的穴位和操作方法

胃痛针灸的穴位和操作方法很多现代人三餐饮食不规律,久了之后就造成了胃病,病情发作的时候食不下咽,非常难受,有的人知道中医针灸治疗胃痛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其实还是可以试试的哦。

以下是小编推荐胃痛针灸的穴位知识,欢迎阅读!胃痛针灸的穴位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不仅是胃之募穴,而且是八会穴之腑会,治疗胃腑之病变。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为胃之下合穴,凡胃脘部疼痛,无论虚实,均可用本穴治疗。

具有通调腑气,和胃止痛的作用。

内关:在前臂掌侧,当曲泽和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具有宁心安神、和胃止痛、降逆止呕、宽胸理气等作用。

公孙: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前下方。

为足太阴脾经之络穴,八脉交会穴通冲脉;可用于治疗脾胃方面的病证。

胃痛针灸具体操作脾胃虚弱:以胃脘部隐隐作痛,喜按为主症。

治疗上以灸法为主,针刺用补法。

取穴上加神阙、气海、关元温中散寒。

胃阴不足:以胃脘部灼痛,饥不欲食为主。

慎用灸法,因为灸可使胃阳更盛;一般只针不灸,针刺可用补法或平补平泻。

穴位可加用内庭、血海、三阴交养阴清热,益胃止痛。

寒邪犯胃:胃脘部疼痛因感受风寒之邪而暴作,遇寒加重,得温则减。

可针灸并用,虚者用补法,实者用泻法;加神阙、胃俞、梁丘温胃散寒,行气止痛。

食积伤胃:常有暴饮暴食史,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出未消化之食物,吐后痛减。

禁用灸法,若灸只会加重食滞。

针刺用泻法,在基础穴位上,加用梁门、下脘、里内庭消食化滞,行气止痛。

肝气犯胃:胃脘胀痛,可连及两肋,喜叹气,常因情志刺激而发作。

针灸用泻法;除了基础穴外,还可用肝经上输募配穴法泻肝气,即期门和太冲穴。

淤血阻滞:胃脘部刺痛,痛有定处,按之通加剧。

临床上本证一般不提倡用针刺治疗,以手术疗法为主。

如情况紧急下可用针刺治疗,但仍需注意患者是否有出血情况。

胃痛的原因1、胃寒痛:胃寒痛证见喜手按热饮,痛时持续,伴吐清水,胃寒,手足冷,脉沉迟,舌苔白腻。

胃痛三棱针疗法

胃痛三棱针疗法

胃痛三棱针疗法胃痛,又称胃脘痛,是指上腹胃脘部经常反复发作性疼痛为主的症状。

由于疼痛部位近心窝部,古人又称作“心痛”、“胃心痛”、“心腹痛”、“心下痛”。

后世医家对胃痛与心痛有明确的区分。

胃痛病位在胃,而及于脾,与“真心痛”等发生于心系之病证有本质不同,临床应加以鉴别。

胃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个症状,多见于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胃神经官能症。

也见于胃黏膜脱垂、胃下垂、胰腺炎、胆襄炎及胆石症等病,均属中医“胃痛”范畴。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胃痛常见病因有饮食不节、七情郁结和脾胃虚寒等。

若过食生冷,或过食肥甘等,寒积于中,湿热内生,或停食不化皆可壅遏气机而发生痛胀。

若因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失条达,横逆犯胃,气机阻滞,因而发生疼痛。

若劳倦内伤,久病脾胃虚弱,可导致脾阳不振,胃失温养,内寒滋生,中焦虚寒而痛;亦可因气郁日久,瘀血内结,气滞血瘀,阻碍中焦气机,而致胃痛发作。

胃病之因虽有饮食不节、肝气横逆和脾胃虚寒等不同、但其要则—,即病位在胃,乃气机壅塞、脉络失和而成。

气机不利、气滞即可作痛。

所谓“不通则痛”,气郁化火,灼伤胃阴,亦能致病。

气滞日久可导致淤血内结,脉络不和,疼痛多固定而且缠绵。

故胃痛发生的病机分为虚实两端,实证为气机阻滞,不通则痛;虚证为胃腑失于溫煦或濡养,失养则痛。

胃痛三棱针疗法一取穴:曲泽、委中。

操作规程:均取双侧穴位,用三棱针缓刺法,先用带子或橡皮管,结扎在针刺部位上端(近心端),然后迅速消毒,针剌时左手拇指压在被针刺部位下端。

右手拇食中三指持三棱针,对准穴位或静脉努起处,徐徐刺0.5~1分深,然后将针缓缓退出,使伤口流出少量血液,此时可轻轻按压静脉上端,以助瘀血外出,毒邪得泻。

待血色由黑变赤,可将橡皮止血带解开,再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痛剧者用三棱针速刺法,针刺前,在预定针刺部位上下用左手拇指食指向针刺处推按,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然后消毒,针刺时左手拇指食指中指夹紧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三棱针迅速刺入皮内0.5~l分深,随即将针迅速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各穴出血数滴,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胃 痛(教材)-针灸治疗学

胃 痛(教材)-针灸治疗学
内关—手厥阴心包之络穴,宽胸解郁,行气止痛。
配穴
寒邪犯胃者,加胃俞; 饮食停滞者,加下脘、梁门; 肝气犯胃者,加太冲; 气滞血瘀者。
操作
足三里用平补平泻法,疼痛发作时,持续行针1~3分钟, 直到痛止或缓解。
• 张生芝治疗急性胃脘痛120例,采用针刺主穴内关、中 脘、足三里。肝气犯胃型配阳陵泉、太冲,并在肝俞、 脾俞、胃俞、胆俞拔罐;脾胃虚寒型配三阴交、公孙, 针后用艾条在胃脘部施温和灸,并在大椎、脾俞、胃 俞拔罐;气滞血瘀型配膈俞、脾俞拔罐。结果:痊愈 35例,显效49例,好转3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 %。
病性
病理性质有虚有实,久病亦可见虚实夹杂之证。
【辨证分型】
01 辨证要点
02 证候分型
(l)辨虚与实
虚证
实证
➢一般来说,凡病程长,痛处喜按, ➢病程短,痛处拒按,饥时痛轻,纳 饥时痛著,纳后痛减者,多属虚证。 后痛增者,多属实证。
(2)辨寒与热
寒证
热证
➢凡胃脘冷痛,饮食喜温,泛吐清水 ➢凡痛呈灼痛,饮食喜凉,泛吐酸水
与现代医学相应的病症
• 本症见于现代医学之急、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 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胃粘膜脱垂等以胃脘部 疼痛为主要症状者。
【病因病机】
病因
病因可由寒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体虚久病所致。
病机
基本病理变化为胃失和降,气机郁滞,不通而痛。
病位
病位在胃,而与肝、脾关系密切。因脾胃互为表里,同居中焦 和为后天之本,两者在功能上相辅相成、脾升胃降,燥湿相济; 病理上互相影响,胃病及脾,脾病及胃。肝为刚脏,性喜条达 而主疏泄,脾胃之升清降浊,有赖肝之疏泄有常,肝气郁结则 易于横逆犯胃。
内关、中脘均用泻法。 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寒气凝滞、脾胃虚寒者,可用灸法。

胃痛的一些针灸疗法

胃痛的一些针灸疗法

胃痛的一些针灸疗法第一方♦主治:胃痛。

♦取穴:素髎。

在鼻之尖端。

手法:用毫针直刺二至三分,不捻转,一般可立即缓解疼痛。

按倍:素髎为督脉腧穴,一般此穴多用于昏迷急救;而在实践中,用于急性胃脘胀痛或挛缩痛效果颇佳。

第二方♦主治:胃胀痛。

♦取穴:外膝眼。

即犊鼻穴。

屈膝,在髌骨外侧凹陷中。

手法:患者仰卧,两腿平伸。

用银针捻转刺入,待有麻酸感觉为宜。

男左女右,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半小时。

按语:外膝眼属足阳明胃经腧穴。

此方即为本经经穴主治本经症候。

第三方♦主治:胃痉挛。

♦取穴:劳宫。

在屈指握拳时,中指与无名指尖之间所对的掌心中。

手法:用毫针直刺三至五分,速刺轻捻,留针 10 分钟。

按语:劳宫为手厥阴之荥穴,对肝气犯胃所致胃痉挛者效果较佳。

第四方♦主治:胃口痛。

♦取穴:鸠尾。

在剑突下,相当于脐上七寸。

♦手法:用毫针直刺,乘患者吸气时进针,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分钟。

♦按语 ::鸠尾为任脉经的络穴。

治疗功能:一是沟通腹部经气;二是属局部取穴,可主治局部体表或邻近内脏疾患之故。

5. 中脘一针,透刺六穴操作方法:中脘穴常规消毒,用2~2. 5寸毫针,垂直刺人,进针约1~1. 5寸深,有针感出现为度。

然后将针退至皮下,扳倒针体用斜刺,或横刺的角度透刺上脘,深度约1~1. 5寸,至上脘穴有针感出现为度。

再将针体退至皮下,翻转针体向下透刺建里,针感向肚脐周围传导,留针2~3分钟。

复将针退至皮下,分别向左右两侧透刺阴都、梁门,深度约1. 5~2寸,要求针感向上腹部、两胁下放散。

中脘一针向四周透刺六穴,此六穴均在胃体之局部,是治疗脾胃病的要穴。

集众穴之功效于一针之下,使上腹部均有针感,刺激量大。

对于胃炎、胃痉挛,以及其他胃部疾病引起的疼痛均有明显效果。

6、深刺中脘,配合他穴(1) 急性胃脘痛,选穴①中脘、肝俞、足三里。

②膈俞、胃俞。

(2) 慢性胃脘痛,选穴①中脘、脾俞。

②胃俞、身柱。

针刺手法:深刺中脘穴。

患者仰卧位,双膝屈起,腹部放松,随呼吸缓慢进针,将针刺人腹壁,再将前胃壁刺穿,针尖顶到后胃壁为止。

针灸治疗胃痛治疗及案例介绍ppt

针灸治疗胃痛治疗及案例介绍ppt

肝气犯胃
胃脘胀满而痛,连及两胁,嗳气 反酸,喜叹息,情绪不佳则痛作 或痛甚,脉弦。
瘀血停滞
胃脘疼痛(多呈刺痛),痛有定 处,按之痛甚,舌质紫暗或有瘀 点、瘀斑,脉涩不利。
基本治 法
治则
虚证健脾益胃止痛,脾胃虚寒针灸并用, 补法;胃阴不足只针不灸,补法或平补平泻; 实证理气和胃止痛,以针刺为主,寒证加灸, 泻法。
3
临床表现
本病以上腹胃脘部疼痛为主症,常伴有胃 脘部痞闷或胀满、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吞 酸嘈杂等症状。上消化道X线钡餐透视或纤维 胃镜等检查,可见胃、十二指肠粘膜炎症、 溃疡等病变。
辨证分 型
虚证
凡胃痛发作较缓、隐隐作痛、喜暖喜按 或食后痛减者,多属虚证。
脾胃虚寒
胃痛隐隐,喜暖喜按,空腹加 重,食后痛减,劳累、受凉、生 冷饮食后发作或加重,舌淡苔 白,脉虚弱。
第二季度
在此添加标题
点击添加文字说明详 情介绍点击添加文字 说明详情介绍
第三季度
在此添加标题
点击添加文字说明详 情介绍点击添加文字 说明详情介绍
第四季度
产品1
产品6
产品2
添加标题
点击添加文字说明 详情介绍点击添加 文字说明详情介绍
产品5
产品3
产品4
时尚微立体图表合集
01添加标题
点击添加文字说明详情介绍点击添加文字说明详情介绍点击 添加文字说明详情介绍点击添加文字说明详情介绍
注 注射液或生脉注射液等,也可选用维
射 生素B1或维生素B12注射液穴位。
取艾叶30克,荜菝、干姜各15克,
甘松、山萘、细辛、肉桂、吴茱萸、
兜 元胡、白芷各10克,大茴香6克,共
肚 法
研为细末,用柔软的棉布40cm摺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cm直径的兜肚形状,将上药末均匀
放入,紧密缝好,日夜兜于中脘穴或
疼痛处。适用于脾胃虚寒胃痛。

参照一类
22
5
参照一类
23
按语
1. 针灸治疗胃痛有显著疗效,往往针灸1次 或数次即有明显止痛效果。但慢性胃痛需坚持 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远期疗效。
2.饮食调理、生活规律和精神调节对胃痛的 康复具有重要意义。饮食宜定时,勿过饥、过 饱,忌食生冷、刺激性食物,力戒烟酒,保持 心情舒畅。
参照一类
1
1
参照一类
2
胃痛,又称“胃脘痛”,以胃脘部疼痛为主 症。常见于西医学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 胃痉挛、胃扭转、胃下垂、胃粘膜脱垂症、胃 神经官能症中。
参照一类
3
2
参照一类
4
古代文献中的心痛、心下痛、心气痛,一 般即指胃痛。本病的病位在胃,无论是胃腑 本身的原因还是其他脏腑的病变影响到胃腑, 均可使胃络不通或胃失濡养而导致胃痛。多 由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脾胃虚 弱等各种病因引发。其中,实证多因于肝, 虚证多涉及脾。但无论何种胃痛,胃气失和、 胃络不通、胃失濡养是其基本病机。常因饮 食不慎、情志不畅、劳累、受寒等因素而诱 发或加重,常反复发作。
参照一类
9
脾胃虚寒
胃痛隐隐,喜暖喜按,空腹加重, 食后痛减,劳累、受凉、生冷饮 食后发作或加重,舌淡苔白,脉 虚弱。
胃阴不足
胃脘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咽干 口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 弦细或细数。
参照一类
10
实证
凡胃痛发作较急、痛势较剧、按之痛甚 或食后加重者,多属实证。
参照一类
11
寒邪犯胃
胃痛因感受寒邪而暴作,畏寒喜 暖,苔薄白,脉弦紧。
参照一类
14
治则
虚证健脾益胃止痛,脾胃虚寒针灸并用, 补法;胃阴不足只针不灸,补法或平补平泻; 实证理气和胃止痛,以针刺为主,寒证加灸, 泻法。
参照一类
15
处方
中脘 内关 公孙 足三里
参照一类
16
加减
寒邪犯胃—加神阙、梁丘—散寒止痛; 饮食停滞—加梁门、建里—消食导滞; 肝气犯胃—加期门、太冲—疏肝理气; 瘀血停滞—加膈俞、阿是穴—化瘀止痛; 脾胃虚寒—加神阙、气海、脾俞、胃俞—温中 散寒; 胃阴不足—加胃俞、太溪、三阴交—滋阴养胃。
参照一类
5
3
参照一类
6
临床表现
本病以上腹胃脘部疼痛为主症,常伴有胃 脘部痞闷或胀满、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吞 酸嘈杂等症状。上消化道X线钡餐透视或纤维 胃镜等检查,可见胃、十二指肠粘膜炎症、 溃疡等病变。
参照一类
7
辨证分 型
参照一类
8
虚证
凡胃痛发作较缓、隐隐作痛、喜暖喜按 或食后痛减者,多属虚证。
参照一类
20
按常规取穴,根据中医辨证,分别
穴 位
选用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参附
注 注射液或生脉注射液等,也可选用维
射 生素B1或维生素B12注射液穴位。
参照一类
21
取艾叶30克,荜菝、干姜各15克,
甘松、山萘、细辛、肉桂、吴茱萸、
兜 元胡、白芷各10克,大茴香6克,共
肚 法
研为细末,用柔软的棉布40cm摺成
饮食停滞
因暴饮暴食而胃脘疼痛,胀满拒 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 物,吐后痛减,苔厚腻,脉滑。
参照一类
12
肝气犯胃
胃脘胀满而痛,连及两胁,嗳气 反酸,喜叹息,情绪不佳则痛作 或痛甚,脉弦。
瘀血停滞
胃脘疼痛(多呈刺痛),痛有定 处,按之痛甚,舌质紫暗或有瘀 点、瘀斑,脉涩不利。
参照一类
13
基本治 法
参照一类
17
4
参照一类
18
取胃、十二指肠、脾、肝、神门、
下脚端。每次选用3~5穴,毫针浅刺,
耳 针
留针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也可
用王不留行籽贴压,2~3日更换1次。
参照一类
19
取中脘、至阳、足三里等穴,以双
指 手拇指或中指点压、按揉,用力以患 针 者能耐受为度,同时令病人行缓慢腹
式呼吸,连续按揉3~5分钟即可止痛。
参照一类
24
3.胃痛证候有时可与肝胆疾患、胰腺炎、 心肌梗塞等相似,须注意鉴别,以免延误病 情。
4.对溃疡病出血、胃穿孔等重症胃痛,应 及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或转外科治疗。
参照一类
25
参照一类
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