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原理知识点
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知识点总结

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知识点总结发动机是汽车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其构造和维修对于汽车的正常运行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关于发动机构造和维修的知识点总结。
1. 发动机的组成部分发动机的组成部分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盖(Header):包括进气门、排气门、散热门、油嘴等。
- 壳(Shell):包括发动机体、底壳、支架等。
- 曲轴(Wedge):连接着壳和凸轮轴,驱动音符旋转。
- 凸轮轴(Wedge):连接着曲轴和进气门或排气门,控制音符的旋转方向。
- 连杆(连杆大头):连接着曲轴和活塞,控制音符的旋转力度。
- 活塞(Strain):位于连杆的两端,推动音符旋转。
- 进气道(Airway):连接着空气滤清器和进气门,控制空气的进入量。
- 排气道(Airway):连接着排气管和排气门,控制废气的排出量。
- 燃油箱(燃油系统):连接着发动机和燃油泵,控制燃油的供应和储存。
2.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发动机通过曲轴和连杆的运动,将燃料的燃烧转化为机械能,供给汽车驱动轮行驶。
在燃烧过程中,燃料和空气混合后进入进气道,通过进气门进入燃烧室。
在燃烧室内,燃料和空气混合后发生燃烧,产生热能和化学能,最终转化为机械能。
机械能通过连杆和曲轴的转动,驱动活塞运动,将能量传递到驱动轮,使汽车行驶。
3. 发动机的维护发动机的维护对于保持其正常运行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关于发动机的维护知识点:- 更换机油:定期更换机油可以保持发动机内部润滑,减少磨损。
一般来说,每行驶5000-8000公里就需要更换一次机油。
- 检查更换空气滤清器:定期更换空气滤清器可以去除空气中的灰尘和有害物质,保持空气的畅通,减少磨损。
一般来说,每行驶5000-8000公里就需要更换一次空气滤清器。
- 更换燃油滤清器:定期更换燃油滤清器可以去除燃油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保持燃油的纯净,减少磨损。
一般来说,每行驶5000-8000公里就需要更换一次燃油滤清器。
- 检查刹车片和轮胎:定期检查刹车片和轮胎可以保持刹车和轮胎的磨损,避免意外发生。
航空发动机原理知识点精讲

航空发动机原理知识点精讲航空发动机是现代飞机的关键动力装置,它负责提供足够的推力推动飞机向前飞行。
理解航空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对于飞行员和工程师而言非常重要,因此本文将对航空发动机的一些关键知识点进行精讲。
一、航空发动机的分类航空发动机主要分为喷气式发动机和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两大类。
1. 喷气式发动机喷气式发动机是目前大多数商用飞机所采用的发动机类型。
它的工作原理是将外界空气经过压缩、燃烧和膨胀等过程,最终喷出高速气流产生反作用力推动飞机前进。
喷气式发动机具有推力大、速度快的优点,适用于中长途航班。
2. 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涡轮螺旋桨发动机通常被用于小型飞机或者区域航班。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一个螺旋桨传递发动机产生的推力,推动飞机前进。
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的优点是起飞距离短、速度慢,适用于短途运输和起降场地受限的情况。
二、喷气式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喷气式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1. 压缩过程进气口将外界空气引入,经过多级压气机的作用,使空气被压缩到更高的压力和温度。
压缩过程有助于提高燃油的燃烧效率和推力输出。
2. 燃烧过程经过压缩后的空气进入燃烧室,在加入适量的燃油后与火花器产生火花点燃。
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通过喷嘴扩张,转化为高速的喷气流。
3. 膨胀过程高速喷气流通过涡轮,驱动压气机和辅助设备的转动,将剩余的能量转化为推力。
同时,喷气流的能量损失也引起了发动机后部的推力反作用,推动飞机向前运动。
4. 排气过程喷气流经过喷嘴排出,形成尾焰。
排气过程中,喷气流的速度也起到了降低飞机空气阻力的作用。
三、喷气式发动机的关键参数1. 推力推力是衡量发动机性能的重要参数,它指的是发动机向后喷出的气流产生的反作用力。
推力的大小与喷气流量、速度和压力等因素相关。
2. 空气压缩比空气压缩比是指进入发动机后,经过压缩阶段压力增加的比例。
较高的压缩比能提高发动机效率和推力输出。
3. 燃油效率燃油效率是指发动机在单位时间内将燃油转化为推力的能力。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知识点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知识点一、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1. 发动机的分类2. 发动机的主要部件3.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二、汽车发动机维修知识点1. 发动机故障排除流程2. 发动机维护保养知识点3. 发动机拆装与组装注意事项三、汽车发动机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1. 烧机油故障及处理方法2. 水温高故障及处理方法3. 失火故障及处理方法4. 缸压不足故障及处理方法5. 发动机异响故障及处理方法一、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1. 发动机的分类按燃料形式分为: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天然气发动机等;按循环方式分为:四冲程发动机、两冲程发动机等;按气缸数分为:单缸发动机、双缸发动机、三缸发动机等;按结构形式分为:直列式、V型式、W型式等。
2. 发动机的主要部件气缸体和气缸盖,活塞和连杆,曲轴,凸轮轴和气门,进排气系统,供油系统,点火系统,冷却系统。
3.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发动机通过进气、压缩、燃烧、排气四个过程完成能量转换。
进气门打开,活塞下行吸入混合气;活塞上行压缩混合气;点火后混合气燃烧膨胀推动活塞下行;排气门打开将废气排出。
二、汽车发动机维修知识点1. 发动机故障排除流程(1)观察车辆行驶状态;(2)检查故障灯;(3)检查发动机启动情况;(4)检查供油系统;(5)检查点火系统;(6)检查冷却系统;(7)检查排放系统。
2. 发动机维护保养知识点(1)定期更换机油和机滤;(2)清洗发动机内部和外部;(3)更换火花塞和空气滤清器等易损件;(4)定期检查冷却液的颜色和水位。
3. 发动机拆装与组装注意事项(1)拆装时要注意安全;(2)拆装前先清洁发动机表面以免灰尘进入;(3)拆卸时注意标记零部件的位置;(4)组装时应按照顺序进行,严格按照规定扭矩力进行拧紧。
三、汽车发动机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1. 烧机油故障及处理方法(1)更换活塞环;(2)更换气缸套;(3)更换气门导管。
2. 水温高故障及处理方法(1)检查冷却系统是否正常;(2)检查水泵是否正常;(3)检查散热器是否堵塞。
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_知识点

发动机的性能指标理论循环简化条件:理想气体,压缩和膨胀是绝热等熵,封闭循环,燃烧为定压或定容加热,放热为定容放热。
三个基本循环:定容加热循环、定压加热循环、混合加热循环。
理论循环用循环热效率和循环平均压力衡量评定港闸热效率影响因素:压缩比,等熵指数,压力升高比,预膨胀比。
压缩比相同,定容加热循环热效率最高,汽油机按此工作。
最高压力一定,定压加热循环热效率最高,高增压柴油机和车用高速柴油机按此工作。
汽车配件实际循环的影响:实际工质影响,换气损失,燃烧损失。
实际工质影响:理论中工质比热容是定值,实际气体随温度升高而上升;实际还存在泄漏。
平衡方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换气过程:自由排气,强制排气,进气,燃烧室扫气气门重叠:排气门晚关和进气门提前打开,出现进排气门同时开启的现象燃烧室扫气:利用气流压差、惯性清除废气,增加新鲜充量,降低燃烧室热区零件的温度。
长林机械换气损失:排气损失(分自由排气损失,强制排气损失)和进气损失。
充气效率:实际进入气缸的新鲜充量与进气状态下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新鲜充量之比。
充气效率影响因素:进气终了状态的气缸压力,温度,残余废气系数,压缩比,配气相位。
充气效率措施:减少进气系统的流动损失,减小对新鲜充量的加热,减小排气系统的阻力,合理地选择配气相位。
发动机废气涡轮增压增压是发动机提高功率最有效的方法。
增压优点:①在保证输出功率不变的情况下,可以使气缸数减少或者气缸直径减小,从而可以减小发动机的比质量和外形尺寸②提高热效率,降低燃油消耗率③减少排气污染和噪声④降低发动机的单位功率造价⑤对补偿高原功率损失十分有利增压缺点:①增压发动机的机械负荷和热负荷都较高②增压发动机很难满足车辆对转矩适合性及瞬变工况的要求③车用汽油机应用增压技术较困难④适用的小型涡轮增压器发展晚并且效率偏低径流式增压器:主要离心式压气机和径流式涡轮机组成,还有支承装置、密封装置、冷却系统、润滑系统。
离心式压缩机参数,空气增压比压气机特性:压气机在不同转速下的压比、效率和空气流量之间的关系。
发动机 工作原理

发动机工作原理
发动机工作原理是指通过燃烧燃料产生高压气体,然后利用该高压气体推动活塞运动,从而驱动发动机的输出轴旋转,实现动力转换的过程。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四个基本过程: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
进气过程是指通过进气门将空气吸入到汽缸中。
通常发动机中会安装气门抽气机,使汽缸内的压力降低,从而产生负压,吸入外界空气。
进气气门关闭后,活塞开始向上运动,将进气气缸内的空气压缩。
在此过程中,进气门关闭,使汽缸内的气缸容积减小,气体压力增加。
压缩后,点火系统将一定量的燃料喷射到汽缸中,并通过火花塞进行点火。
燃料与空气混合后,点燃产生火焰,使燃料爆炸,产生高温高压的燃烧气体。
燃烧后的高温高压气体会推动活塞向下运动,而功率输出则是通过活塞连杆转动曲轴来实现的,最终将旋转动力传递给发动机的输出轴。
排气过程是指爆炸产生的废气在排气门的作用下排出汽缸外,进入排气系统,并通过排气管排出。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一个循环过程,每个汽缸按照上述四个过程依次进行,以产生连续的动力输出。
发动机的效率取决于燃料的燃烧效率、进气和排气的顺畅程度以及内部零部件的设计和制造精度等因素。
发动机复习知识点

汽车发电机理论复习知识点1、指示热效率:实际循环指示功与所消耗的燃料热量之比。
2、压缩比:气缸总容积与气缸燃烧室容积之比。
3、燃油消耗率:单位指示功的耗油量。
4、平均有效压力:发动机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做有效功。
5、有效燃料消耗率:发动机发出单位有效功率时的耗油量。
6、升功率:在标定工况下,发动机每升气缸工作容积所发出的有效功率。
7、有效扭矩:发动机曲轴输出的转矩。
8、平均指示压力:单位气缸容积所做的指示功。
9、示功图:气缸内工质压力随气缸容积(或曲轴转角)变化的曲线关系。
10、有效指标:评价发动机整机性能的指标,以发动机曲轴输出的有用功为基础。
1、配气相位:进、排气门的角度及其相对与上、下止点的关系,称为配气相位。
2、气门重叠(气门叠开):由于进气门提前开启和排气门迟后关闭,在上止点附近,存在进排气门同时开启的现象。
3、充气效率:每循环实际进入气缸的新鲜工质的质量与进气状态下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新鲜工质的质量之比4、可变技术:随使用工况(转速、负荷)变化,使发动机某系统结构参数可变的技术。
5、残余废气系数:在进气门关闭时,气缸中残余废气质量与实际新鲜充量的质量的比值。
1、着火延迟:火花引燃或加热到燃料自燃温度以上时,可燃混合气并不立即燃烧,需要经过一定的延迟时间才能出现明显的火焰,放出热量。
2、过量空气系数:燃烧1kg 燃料时实际供给的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之比。
3、空燃比空燃比:燃料实际燃烧时所供给的空气质量与燃油质量的比值。
4、着火方式:引发燃烧过程的手段。
5、着火延迟期(滞燃期):从点火到压力线脱离压缩线所经历的曲轴转角。
6、爆燃(爆震):由于气体压力和温度过高,在燃烧室内离火焰中心较远的未燃混合气自燃的一种不正常燃烧现象。
7、燃烧速度:单位时间内燃烧的混合气的质量称为燃烧速度。
8、油束特性:燃油喷射时,油束的各种参数统称为油束特性。
1、燃烧速度:单位时间燃烧的混合气质量。
2、火焰速度:火焰前锋相对未燃混合气的推进速度。
发动机 工作原理

发动机工作原理
发动机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主要用于推动汽车、飞机、船舶等运输工具。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燃烧燃料产生高温高压气体,以驱动活塞作往复运动,再将活塞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从而推动车辆或机器。
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分为四个基本循环: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
首先,在进气阶段,发动机的活塞下行,气门打开,使燃料和空气混合物进入燃烧室。
接着,在压缩阶段,活塞向上运动,气门关闭,将混合物压缩成高压状态。
然后,在燃烧阶段,引火系统引燃混合物,形成火焰,火焰的热能使气体放出高温高压气体。
最后,在排气阶段,活塞再次向下运动,将高温高压气体排放到排气系统中。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基于能量守恒和热力学原理的。
燃料在燃烧室中燃烧时释放出的热能转化为气体的内能,使气体的压力和温度增加。
活塞运动将这部分能量转化为机械能,并通过连杆和曲轴传输到输出轴,推动车辆或机器的运动。
发动机的效率取决于燃烧过程的充分程度、压力比、温度比及排气阻力等因素。
提高发动机效率的方法包括提高压缩比、改善点火系统、减少燃料损耗和排气阻力等。
总之,发动机通过燃烧燃料产生高温高压气体,以驱动活塞作往复运动,并将活塞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从而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推动车辆或机器的运动。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基于能量守恒和热力学原理的。
发动机原理知识点

第二章:1.三种理论循环:等容加热循环(汽油机均匀混合燃烧),混合加热循环(低速柴油机扩散燃烧),等压加热循环(高速柴油机预混和扩散燃烧)。
1.循环热效率:ηt=Wt/Q1=1-Q2/Q1 预胀比P=V ‘z/Vz 压缩比ε=Va/Vc公式:2.提高循坏热效率的途径:(1).提高压缩比。
(2).提高多变指数。
(3).增加压力升高率。
(3).减小预胀比。
3.实际循环和理论循环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实际循环的每一个过程中所存在的不同形式的损失。
1)进气行程:进气流动损失。
2)压缩行程:工质影响,传热损失3)做功行程:燃烧损失。
4).排气行程:排气流动损失。
4.残余废气系数:残余废气量Mr与新鲜进气量M1之比:表示气缸内换气郭晨进行的完善程度。
评价指标:1).一活塞做功为基础评价气缸内热工转换的完善程度的指示性指标。
实际循环做功能力的评价指标:有平均指示压力:指示功率:实际循环的经济性指标:指示热效率:指示燃油消耗率:5.指示指标的缺点:只能评价内燃机气缸內热工转化的工作循环的好坏,却不能评价指示功经内部传递途径对外输出功的过程中,所要克服的内部摩擦损失功率以及驱动附件所消耗的功率损失大小等。
6.有效性能指标是来衡量发动机热工转化对外界的影响。
动力性指标:1)有效功率Pe:指示功率克服运动的摩擦损失功率以及驱动冷却风扇,机油泵等附件所消耗的功率损失后,经曲轴对外输出的有用功率。
2)平均有效压力Pme:单位气缸工作容积输出的有效功,是衡量发动机动力性的重要参数之一。
3)升功率Pl: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输出的额定功率。
经济性指标:7.有效热效率:8.有效燃油消耗率:简称油耗率,单位时间内有效功率所消耗的燃油量。
9.机械效率定义:ηm=Pe/Pi=1-Pmm/Pmi Pmm=Pmi-Pme10.发动机的机械损失包括那几部分?各占比例如何?常用哪几种方法测量发动机机械损失?摩擦损失,占62-75%;驱动各种附件损失,占10-20%;带动机械增压器损失,占6-10%泵气损失,占10-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发动机的定义。
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而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再通过气体膨胀做功将其转化为机械能输出的机械设备。
2.发动机发展历经的三个阶段。
①20世纪70年代之前(提高生产力)目标:追求良好的动力性能。
措施:提高压缩比,提高转速。
指标:最高车速、加速性能、最大爬坡能力。
三个指标均取决于发动机及其它动力装置。
②20世纪70~80年代(石油危机)目标:追求良好的经济性能。
措施:降低油耗、增大升功率、减轻比重量。
指标:百公里油耗。
③20世纪80年代后期(环境污染)目标:追求良好的环保性能。
主要解决排放与噪声问题。
3.常规汽车能源和新型替代能源有哪些,各有何特点?①汽油机:汽油和空气混合经压缩由火花塞点燃。
②柴油机:柴油和空气混合经压缩自行着火燃烧。
③天然气发动机LNG④液化石油气发动机LPG⑤酒精发动机⑥双燃料、多燃料发动机4.热力系统基本概念;在热力学中,将所要研究的对象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构成一个热力系统。
系统以外的一切物质,称为外界,热力系统和外界的分界面,称为界面。
5.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当热能与其它形式的能量相互转换时,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只是能量的形式发生了变化—能量守衡。
吸收的能量-散失的能量=储存能量的变化量6.理想气体的四个基本热力过程;①定容过程:热力过程进行中系统的容积(比容)保持不变的过程。
②定压过程:热力过程进行中系统的压力保持不变。
③定温过程:热力过程进行中系统的温度保持不变④绝热过程:热力过程进行中系统与外界没有热量的传递7.四行程发动机的实际工作循环过程;进气过程、压缩过程、燃烧过程、膨胀过程、排气过程8.发动机实际循环向理论循环的简化条件;①忽略进、排气过程(r-a,b-r), 排气放热简化为定容放热过程;②压缩、膨胀过程(复杂的多变过程)简化为绝热过程;③把燃料燃烧加热燃气的过程简化成工质从高温热源的吸热过程,分为定容加热过程(c~z’)和定压加热过程(z’~z);④假定工质为定比热的理想气体。
9. 发动机的三种理论循环及其特点;定容加热循环:加热过程在等容条件下很快完成,热效率仅与压缩比有关 ,热效率最高。
定压加热循环:加热过程在等压条件下缓慢完成,负荷的增加使得热效率下降 。
混合加热循环:热效率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10. 为什么发动机(汽\柴)的压缩比不宜过高?若压缩比定得过高,汽油机将会产生爆燃、表面点火等不正常燃烧的现象。
对于柴油机,过高的压缩比将使压缩终了的气缸容积变得很小,对制造工艺的要求极为苛刻,燃烧室设计的难度增加,也不利于燃烧的高效进行。
11. 什么是发动机的指示指标和有效指标?分别有哪些?指示指标:从示功图测量计算得出的。
动力性指标—平均指示压力pi经济性指标—指示热效率ηi 、指示燃油消耗率bi有效指标:以曲轴输出功为计算基础的性能指标动力性指标—有效功、有效功率、有效转矩、平均有效压力12. 为什么说柴油机的热效率高于汽油机?效燃油消耗率be 和有效热效率ηet柴油机:218~285 [ g/kw ·h ]0.30~0.40汽油机:285~380 [ g/kw ·h ]0.20~0.3013. 机械损失的测定方法:倒拖法、灭缸法;试验时,发动机与电力测功器相连,当发动机以给定工况稳定运行,冷却水、机油温度到达正常数值时,切断对发动机的供油(柴油机)或停止点火(汽油机),同时将电力测功器转换为电动机,以给定转速倒拖发动机,并且维持冷却水和机油温度不变,这样测得的倒拖功率即为发动机在该工况下的机械损失功率当发动机调整到以给定工况稳定运转后,先测出整个发动机的有效功率。
之后,在柴油机油门拉杆或齿条位置、或汽油机节气门开度固定不动的情况下,停止向某一汽缸供油或点火,使发动机恢复到原来的转速,重新测定剩余几个汽缸的有效功率。
14. 有效转矩、升功率、燃油消耗率、有效热效率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有效转矩: n Pe T tq 9550=升功率:s e L V i P P =燃油消耗率:310⨯=e e P B b 有效热效率:u e et h b 6106.3⨯=η 15. 增压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增加充气量,可以提升发动机动力(提高功率,增大扭矩)和燃油经济性,同时减少发动机有害废气排放量。
16. 高增压系统为什么必须加装中冷器?空气因压缩、废气加热而升温。
对柴油机中引起增压条件下进气密度减小,功率下降。
汽油机除了功率下降外,最主要的是爆燃倾向增加。
17.机械增压和废气涡轮增压各有何优缺点?机械增压优点:转子的速度与发动机转速是相对应的,所以没有滞后或超前,动力输出更为流畅。
缺点:由于它要消耗部分引擎动力,会导致增压效率不高。
废气涡轮增压:优点:不直接消耗发动机的动力,增压效率高于机械增压。
缺点:在低转速时,废气流量小,涡轮增压器没有介入,同时废气排出不畅(泵气损失),发动机扭力输出较弱;加大油门后一般需要等片刻,稍后发动机会有惊人的动力爆发。
发动机动力输出略滞后于油门的开启--涡轮迟滞。
18.增压系统如何分类?各有什么特点?机械增压:直接利用发动机曲轴带动压气机,增压效率不高;低转速时扭力输出大,但是高转速时功率输出有限。
废气涡轮增压:由发动机废气驱动压气机,增压效率较高;低转速时力不从心,但高转速时功率输出强大。
复合增压:克服了前两种增压方式各自的缺陷,发动机输出功率大、燃油消耗率低、噪声小,但结构复杂。
19.简述换气过程;①膨胀过程后期,活塞到达下止点之前,排气门开启,高压废气从气缸排出,气缸压力迅速下降,直到排气上止点后的某一位置排气门关闭。
②在排气上止点之前,进气门打开,进、排气门同时开启—气门叠开。
③进气门开启后,新鲜充量流入气缸,直到进气下止点后的某一位置进气门关闭为止。
进、排气门提前开启,推迟关闭,存在气门叠开。
20.何谓排气提前角?排气为什么要提前?从排气门开启到活塞行至下止点所对应的曲轴转角,一般为30º~80º曲轴转角。
排气门提前开启的原因:①换气效率-气门开启的速度有限,流通截面积不能瞬间达到最大。
②有效功-为了减少活塞回程时有效功的消耗。
21.何谓扫气,简述扫气的作用;残余废气越少,可以吸入的新鲜充量越多,充气效率越高—扫气。
22.进气迟闭的目的是什么?为了在压缩行程开始时,利用气缸内的压力暂低于大气或环境压力,靠进气气流的惯性使新鲜气体或可燃混合气仍可能继续进入气缸。
23.试分析排气提前角对换气损失的影响?随着排气提前角的增大,膨胀损失增加,而推出损失功减小,因此,最有利的排气提前角,应当是使两者之和(W+Y)为最小。
24.提高充气效率的措施有哪些?提高进气终了的压力,降低进气终了的温度,减少残余废气,降低转速25.如何理解汽油机的负荷调节属于“量调节”,而柴油机的负荷调节属于“质调节”?汽油机的负荷是通过改变节气门的开度来调整的,这样相应地改变了进入气缸的混合气的数量,而混合气的浓度变化不大,故称为“量调节”。
柴油机的负荷是通过改变循环的供油量来调节的,而循环的进气量并不变,所以工质的浓度会发生变化,因而称为“质调节”。
26.为什么要采用“可变气门正时”技术?低速时,较小的进气迟闭角及较小的气门升程,防止新鲜充量向进气系统的倒流,增加转矩,提高燃油经济性;高速时,最大的气门升程和进气门迟闭角,以减小流动阻力,利用惯性进气提高充气效率,满足动力性要求。
27.本田可变气门正时和升程电控系统(VTEC)结构原理。
低速工作时:控制油路压力较低,锁定销没有将两侧摇臂与中间摇臂锁定:高速凸轮驱动中间摇臂,对气门不起作用;低速凸轮单独驱动两侧摇臂控制气门。
气门开启时间较短, 气门升程较小,适合低速需求。
高速工作时:控制油路压力升高,锁定销右移将两侧摇臂与中间摇臂锁定,高速凸轮驱动中间摇臂带动两侧摇臂控制气门—三个摇臂都被高速凸轮驱动。
气门开启时间较长, 升程较大,适合高速需求。
28.简述汽油机的三种供油方式:缸内直接喷:射燃油直接向缸内喷射,混合气在缸内形成进气管内喷射单点喷射:大喷咀位于节气门之前原来化油器的位置,各缸共用一个喷油器。
存在各缸混合气分配不均匀的问题。
用于部分小排量汽油机,趋于淘汰。
进气管内喷射多点喷射:多点喷射系统中,每缸有一个喷油器。
喷油器通过绝缘垫圈安装在进气歧管或进气道附近的缸盖上。
各缸喷射均匀,但结构复杂, 成本高。
29.对燃烧过程的要求是什么?①完全:燃烧完全,才能充分利用燃油的热能,同时减少排出废气中的有害物含量。
②及时:在上止点附近(上止点后12°~15°CA)燃烧完毕,循环功最多。
③正常:正常燃烧,才能保证发动机稳定、可靠的工作。
30.画出汽油机燃烧过程的展开示功图,简述各个时期的进程。
31.点火为什么要提前?混合气从点燃、燃烧到烧完有一个时间过程,最佳点火提前角的作用就是在各种不同工况下使气体膨胀趋势最大段处于活塞做功下降行程。
这样效率最高,振动最小,温升最低。
32.为什么汽油机的压缩比不宜过高?压缩比过高会引起爆震33.什么是爆震燃烧?产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1)在火焰前锋到达之前,末端混合气的自燃。
2)点火角过于提前,发动机过度积碳,发动机温度过高,空燃比不正确,燃油辛烷值过低3)预防措施:①推迟点火;②缩短火焰传播距离;③冷却混合气;④采用分层燃烧或稀薄燃烧。
34.什么是表面点火?在汽油机中,凡是不靠电火花点火而由燃烧室内炽热表面点燃混合气的现象35.冷却液温度对燃烧过程的影响如何?冷却液温度过高时:使燃烧室壁面过热,爆燃及表面点火倾向增加。
同时进入气缸的混合气温度升高,密度下降,充量减小,使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下降。
冷却液温度过低时:燃烧不良易形成积炭;不完全燃烧现象严重,使排污增多。
同时循环散热量增多,发动机热效率降低,功率下降,耗油率增加;润滑油粘度增大,流动性差,润滑效果变差,摩擦损失及机件磨损加剧。
36.什么是分层燃烧?它对汽油机的性能有何影响?火花塞附近混合气较浓,保证可靠点燃;其余部分混合气较稀,经济性好。
优点:①可采用更高的压缩比和燃用更稀的混合气,因此循环热效率较高。
②汽油机功率由变量调节改为变质调节,可大大降低在低负荷时由于节气门节流而引起的泵气损失,提高低负荷时的经济性。
③火焰温度有所降低,有利于减少热损失和热分解,显著降低排气中有害成分含量。
④汽油机在稀混合气下工作时,其末端气体不易产生爆燃。
37.GDI区别于普通发动机的三个技术手段是什么?立式吸气口,弯曲顶面活塞,高压旋转喷射器38.简述GDI的两步喷射过程。
①在进气冲程中喷射少量汽油,燃油首先进入缸内下部,随后在缸内均匀分布,形成稀混合气.同时降低缸内温度,适应高压缩比;②在压缩冲程后期喷射汽油,浓混合气在缸内上部聚集在火花塞四周,形成上浓下稀的层状混合气形态,实现分层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