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作品《黄水谣》的艺术赏析
合唱作品《黄水谣》演唱分析

155SONG OF YELLOW RIVER 2022/ 16合唱作品《黄水谣》演唱分析吴 帆摘 要:《黄水谣》是《黄河大合唱》中独立存在的歌曲,本曲为三段体,具有乐曲平易动人、音调朴素等特点,深受人们喜爱,是专业歌手及艺术团体的演出曲目之一,同时是久唱不衰的优秀作品。
《黄水谣》具有叙事性,如何在演唱中让听众感受到本曲思想感情成为演唱者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合唱作品《黄水谣》,以期为人们提升本曲演唱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合唱;《黄水谣》;艺术特色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吴帆(1986-),男,大学本科学历,任职于常州市文化馆。
合唱讲究协调统一的音乐艺术表演形式,在演唱中不仅要保留作品本身的音色特点,在合唱中还要做出取舍,提升音色、音量等方面的控制水平,在多声部统一的基础上提高合唱质量。
《黄水谣》于1939年由冼星海创作,是《黄河大合唱》的第四首合唱歌曲,起初为女声齐唱民谣式歌曲,而后改编为混声四部合唱歌曲。
本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通过对第一部分进行缩减再现的方式创作出了第三部分,结构形式从整体来看并不复杂,第一部分从和平场景过渡为敌人入侵的场景,情感逐渐递进,运用各声部刻画音乐艺术形象。
虽然本曲构思清晰、结构简单且演唱具有大众性,但合唱仍有一定的难度。
基于此,为使人们《黄水谣》的演唱水平可有效提升,探析该音乐作品的艺术特色、演唱处理方式、合唱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一、合唱作品《黄水谣》的艺术特色(一)从音乐结构的角度出发分析艺术特色《黄水谣》是《黄河大合唱》中的第四首乐曲,主要描述黄河两岸战争爆发前后人们的生活景象。
本曲属于歌谣三段体,由A、B、A’三部分构成,旋律优美、质朴。
本曲虽然结构较为简单,但内容十分丰富,A 段落为2/4拍,E 大调,此部分曲调具有抒情性、明亮性,圆号具有指引人们追忆和平美好生活的功能作用,旋律绵长且起伏不断,用委婉的曲调结构及平实的语言讲明黄河的形象以及生活在黄河两岸同胞辛勤劳作的安稳生活场景。
合唱《黄水谣》分析

合唱《黄水谣》分析陈顺桥一、《黄水谣》的创作时代背景《黄水谣》是一首经改编后的混声合唱曲,选自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我国现代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第四首。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日寇大肆侵略我国、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1939年;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即张光年)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
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习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
1939年1月抵达延安后,光未然完成了《黄河》词作,并在年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
人民音乐家洗星海同志听后异常兴奋,在延安一个简陋的窑洞里,抱病连续写作六天,于3月31日创作完成了《黄河大合唱》这部不朽的大型声乐名作。
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由邬析零指挥),引起巨大反响。
作品共有八个乐章,每章开首均有配乐朗诵。
五月十一日由冼星海指挥再度演出,很快传遍整个中国,鼓舞着中华儿女夺取抗战的胜利。
《黄河大合唱》至今有66周年,久唱不衰,其表现出的伟大民族精神,影响着整个中国的现在和未来。
二、人民音乐家、著名作曲家冼星海简介《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冼星海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原籍广东番禺,1905年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的家庭。
1918年入岭南大学附中学小提琴,1926年入北大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
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并发表了著名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
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从师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
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
留法期间,创作了《风》、《游子吟》、《d 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
合唱《黄水谣》演唱及挥拍设计的审美意象

合唱《黄水谣》演唱及挥拍设计的审美意象
合唱《黄水谣》是一首源自黄河流域、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歌。
通过这首歌曲,我们可以感受到其独特的审美意象。
首先,从演唱方面来说,这首歌曲要求多声部合唱,并且多采用部分重复、交替呈现的形式,使得整首歌曲呈现出清晰、有序、富有节奏感的音乐形态。
合唱中,女声高亢而清脆,表现出女性的柔美、温婉;男声低沉而有力,彰显出男性的刚毅、果敢。
这种音乐形式和样式能够让我们感受到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的熏陶力量。
其次,从挥拍设计方面来说,合唱《黄水谣》需要指挥家在演唱时做出合适的挥拍动作。
挥拍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内在的准确性是设计的重要要素。
指挥家挥拍的规律性和动感性,能够引领合唱团进入到节奏的感受中,提高演唱的合度和协作性。
同时,在节奏的强度、速度、变化上也要十分注意去营造曲目的氛围和情感表达。
最后,从审美意象方面来说,合唱《黄水谣》表现出了黄河流域特有的庄重、古朴和潇洒。
整首歌曲之中不仅展现出大浪淘沙、黄河垂钓、秦人石梁等多种黄河文化元素,同时具有吟咏自然、赞美村落、讴歌劳动等多种文化内涵。
这种审美意象还体现在曲调的节奏、音高、音色等方面,让人在听到这首歌曲的时候陶醉其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综合来看,合唱《黄水谣》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内涵。
从演唱、挥拍设计、审美意象等多方面体现出其独特的美感品质和审美价值。
论《黄水谣》声乐作品中情感与技巧的统一

论《黄水谣》声乐作品中情感与技巧的统一论《黄水谣》声乐作品中情感与技巧的统一首先,我们来分析《黄水谣》声乐作品中的情感。
《黄水谣》描绘了黄河之水的浩渺壮美,以及柳堡村民的淳朴善良,表达了对家园乡土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在作曲家和填词人的共同创作下,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展现出农民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例如歌词中的“我爱那金黄色的禾苗,爱它们像优美一曲舞蹈;我爱那绵延不断的山峦,仿佛乐曲中的流水。
”以及“我们是平凡的渔夫,为了温饱去挣扎;我们有信念和奉献,心中只有黄色的太阳。
”这些歌词恢弘大气,富有民族特色,传递了对大自然的痴迷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这种情感的表达引起了观众共鸣,激发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园的思念之情。
而在技巧方面,《黄水谣》声乐作品采用了丰富多样的声乐技巧,使作品更具表现力。
首先是歌曲的旋律设置。
《黄水谣》旋律优美流畅,曲调高昂激情,表达出丰富的情感。
其次是声部间的合理分配。
歌曲中有多重声部交替进行,既有男声和女声的对唱,也有合唱和独唱的结合。
这样的声部分配使得歌曲在整体上更加饱满和有层次感。
再次是歌曲的节奏感和音符的运用。
《黄水谣》的节奏明快有力,音符的运用灵活多变,既有持续的长音也有短促的音符,使得整个歌曲更有张力和活力。
最后是音域的运用。
歌曲的音域广阔,有高音部分和低音部分的转换,使作品更具变化和层次感。
这些声乐技巧的运用使得《黄水谣》成为一首音乐作品且在演唱过程中更易于引起观众共鸣。
情感与技巧的统一,使得《黄水谣》声乐作品表达了深沉的情感同时又展现了高超的音乐技巧。
作品中的情感饱满真挚,并通过技巧的运用得以完美地表达出来。
从技巧层面来说,作曲家和填词人运用了多种声乐技巧,使得作品更生动活泼,更具表现力。
而情感上,《黄水谣》传递出对家园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唤起观众对家乡和生活的思考和回忆。
总而言之,民族舞剧作品《柳堡的故事》中的《黄水谣》声乐作品通过情感和技巧的统一,展现了对家乡和生活的深情厚意。
《黄水谣》歌曲赏析

《黄水谣》歌曲赏析
这是冼星海的代表作,也是中国近代声乐作品的经典作——《黄河大合唱》中的一首可以独立存在的混声合唱或女中音独唱歌曲。
用歌谣式的三段体写成,它的音调朴素,平易动人。
这首歌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抒情、亲切。
描写了奔流不息的黄河之水,同时倾诉着人们在美丽肥沃的土地上辛勤耕耘的景像。
第二部分:“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以它较低的音区。
悲痛的音调、缓慢的速度,宽广而沉重的节奏,与第一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充分表现了我大好河山被敌寇践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义愤填膺的情绪和燃烧起来的仇恨怒火,这悲愤有力的控诉,深深地打动着人们的心弦。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黄河奔腾依旧,而遭到破坏的人民生活,却呈现出一幅凄惨景像,歌声在平稳、低沉的情绪中结束,使人久久难忘。
这首歌曲长期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同时成为一些专业团体和专业歌唱家的必备演出曲目。
还曾被其它音乐形式所借用,是一首久唱不衰的声乐作品。
声乐作品《黄水谣》的艺术赏析

毕业设计说明书系别: 艺术系专业方向: 音乐表演班级: 7130101****: *******: ***职称: 助教20 年月日中文摘要《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跨时代的经典名著,《黄水谣》作为《黄河大合唱》的一部分,更是令人为之流泪。
本文从历史和曲式结构两个角度,论述了歌曲,《黄水谣》的创作特点,从历史角度上看,通过回顾作者创作音乐得历史背景及过程,论述了作品的时代性与群众性;从作品的曲式结构上看,通过分析音乐曲式旋律,描述了作品的民族性与艺术性。
通过本文对作品《黄水谣》的剖析,以及在演唱上的处理,来阐述声乐作品演唱情感的表现力。
关键词:《黄水谣》演唱感情演唱音色演唱呼吸AbstractIs the epoch-making classic of the Yellow River chorus, "including a communal" as part of the Yellow River cantata ", but also is for the tears, from the angles of history and formal structur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ongs, "including a communal" creative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historical point of view, by reviewing the author creating music history background and proces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work time and mass; Look from the works of formal structur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music melody melody, describes the work of nationality and artistry. Through the works in this paper, "including a communal", as well as the processing in the singing, to illustrate vocal music singing emotional expression.Key words: "including a communal singing emotional singing sound singing breath目录摘要 (1)前言 (4)一、作品分析 (5)(一)作品分析1、歌曲创作背景 (5)2、作者介绍 (6)(二)歌曲的创作特色1、曲式结构 (7)2、歌词文学 (7)3、情感表现 (7)二、表演设计 (8)(一)表演技术技巧处理 (8)(二)服装及音响设计 (8)(三)舞台的表演设计 (9)三、练习与排练方案(一)各时间段的任务以及达到的效果 (10)(二)练习计划安排 (10)结论 (11)参考文献 (12)附录 (13)前言本曲目是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一部分,全曲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因此在歌曲的演唱中,情感的把握以及演唱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浅谈中国经典声乐作品《黄水谣》的演唱处理分析(1)

1 绪论1.1 研究背景《黄水谣》作为我国近代声乐作品中的经典之一,同时也是著名音乐家冼星海的经典作品。
被许多老师看做女声的必唱曲目,因为其歌曲平易近人、音调朴素,被广泛应用于日常声乐教学当中。
由于这部作品出自冼星海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品《黄河大合唱》当中,全曲感情蕴含丰富,令人无法轻易忘怀。
因此如何运用声音来表达出这首声乐作品的深刻内涵,经过艺术处理后完美体现歌曲的情感,这其中涉及的手法和途径。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体会并且诠释《黄水谣》的魅力,深刻探讨与研究它的艺术风格、歌唱技巧、作品分析等就显得格外重要。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若使一部声乐作品演唱成功,在表演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将所要表达的情感传递给听众,达到声与情的高度统一,离不开优秀扎实的演唱功底和演唱技巧。
同时为使经典继续渊源长流,随着时代迅速变迁,演唱技巧不断丰富演变,对经典歌曲的二次艺术创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既能保留经典本身的艺术风格,也能融入新的歌唱艺术是现代与历史的双赢。
在声乐艺术中最重要的两大要点就是歌唱者的演唱技巧和演唱中所体现的情感流露,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空有华丽的技巧而忽略情感的表达,会像僵硬没有灵魂的提线木偶表演,让作品空洞无畏;只有情感但缺失技巧的演唱与艺术就根本没有关系。
所以真正的歌唱艺术就是经过合理的训练与思索,把演唱技巧和作品情感天衣无缝地巧妙结合在一起,从而打动观众的内心。
《黄水谣》这部作品是我国诞生值得纪念又无比悲痛的特殊年代,是现代音乐家冼星海、著名诗人未光然天时地利、艺术碰撞的经典之作。
整部作品平易近人又包含深刻的历史意义。
蕴含着中华民族儿女勇敢、无畏、勤劳、拼搏、顽强的民族精神。
这部经典作品经常被使用在日常教学和演唱当中。
需要用一定演唱技巧和饱满的情感表达演绎作品。
笔者将根据分析《黄水谣》的创作由来、作品结构、演唱技巧三个方面,全方面剖析这部作品的表达。
2 黄水谣创作背景与作者介绍2.1 创作背景七十多年前,羸弱的中国正处于日本侵略军铁蹄的残暴蹂躏下,华北危急,全国危急。
歌曲《黄水谣》作品分析及演唱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说明书系别: 艺术系专业方向: 音乐表演班级: 7130101****: *******: ***职称: 助教20 年月日中文摘要《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跨时代的经典名著,《黄水谣》作为《黄河大合唱》的一部分,更是令人为之流泪。
本文从历史和曲式结构两个角度,论述了歌曲,《黄水谣》的创作特点,从历史角度上看,通过回顾作者创作音乐得历史背景及过程,论述了作品的时代性与群众性;从作品的曲式结构上看,通过分析音乐曲式旋律,描述了作品的民族性与艺术性。
通过本文对作品《黄水谣》的剖析,以及在演唱上的处理,来阐述声乐作品演唱情感的表现力。
关键词:《黄水谣》演唱感情演唱音色演唱呼吸AbstractIs the epoch-making classic of the Yellow River chorus, "including a communal" as part of the Yellow River cantata ", but also is for the tears, from the angles of history and formal structur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ongs, "including a communal" creative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historical point of view, by reviewing the author creating music history background and proces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work time and mass; Look from the works of formal structur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music melody melody, describes the work of nationality and artistry. Through the works in this paper, "including a communal", as well as the processing in the singing, to illustrate vocal music singing emotional expression.Key words: "including a communal singing emotional singing sound singing breath目录摘要 (1)前言 (4)一、作品分析 (5)(一)作品分析1、歌曲创作背景 (5)2、作者介绍 (6)(二)歌曲的创作特色1、曲式结构 (7)2、歌词文学 (7)3、情感表现 (7)二、表演设计 (8)(一)表演技术技巧处理 (8)(二)服装及音响设计 (8)(三)舞台的表演设计 (9)三、练习与排练方案(一)各时间段的任务以及达到的效果 (10)(二)练习计划安排 (10)结论 (11)参考文献 (12)附录 (13)前言本曲目是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一部分,全曲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因此在歌曲的演唱中,情感的把握以及演唱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本文对《黄水谣》的创作背景、曲式分析、情感表达以及后期的歌曲演唱,从声乐角度进一步发现《黄水谣》的价值与意义。
这首歌具有较浓的叙事性、抒情性,表达了苦难深重的黄河儿女进行反抗和怀抱对未来胜利的希望。
歌曲苍凉、悲壮、质朴自然,感情深切。
通过对作品《黄水谣》历史以及曲式的剖析,查阅资料,运用到文章中,丰富自己的阅历才能深刻、准确的理解作品内涵,准确把握歌曲背景、情感发展对比,唱出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
这首作品无论是从演唱还是前后情感处理,都是非常有难度的。
我希望通过本次的表演能对自己的演唱水平和情感处理有一个整体的提高。
一、《黄水谣》作品分析(一)作品分析1、歌曲创作背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当时游走在抗敌前线的抗敌演剧队为一线部队带去话剧演出,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
途中遇到很多事情这事他歌曲素材的来源。
他途中度过狭窄的河流急弯,湍急的漩涡,触目惊心。
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大浪涛涛,船夫们手中挥动着船镐,唱着有力的号子,勇敢的前进,毫不后退,绝不放弃。
光未然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这所有的一切给他带来了心灵上的震撼和创作灵感1939年1月抵达延安后,他不断地寻找素材,前往当地寻找号子词谱,他一直酝酿着这部作品。
终于,他怀着饱满的爱国热情历时几个月终于完成了这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
该诗在当年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举国震惊。
2、冼星海简介冼星海是一位音乐创作丰富的作曲家,一位作品风格充盈的音乐家,一位具有学术思想的音乐理论家,同时他还是一位爱国的诗人,是一位优秀的无产阶级战士。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1905―1945)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回顾他的创作、思想、为人,不能不想到毛泽东在他逝世时题写的挽联:“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同志致哀。
”他无愧于毛泽东同志称之的“人民的音乐家”称号。
冼星海同志牺牲时年仅40岁,他为民族解放,为无产阶级斗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他短暂的一生为人民大众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著作。
他的作品数量丰厚、取材多样、题材广泛,且极赋时代风格,民族风格鲜亮,艺术风格显露。
他用这短暂的一生共创作了两百多首群众艺术歌曲、还有四部大合唱、同时拥有两部歌剧、两部交响曲、四部交响组曲,声乐独唱曲和大量的大型声乐套曲。
冼星海先生为中华民族的音乐创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中华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在中国音乐史乃至世界音乐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歌曲的创作特色1、在歌曲整体的曲式结构上《黄水谣》是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的第四乐章,是一首女中音演唱的独唱歌曲。
起创作借鉴了民谣的形式,经过独具匠心的艺术处理,成为一首单三部曲式的新型民谣体歌曲。
这是一首单三部曲式歌曲,曲式上是分为带引子的A+B+A1的结构,A段式呈示段,B段是展开段,A1段是A段的短缩再现。
中段在速度,街拍,音调上又明显的对比,再现是减缩的。
歌曲的主调是E大调。
A段可以看成为两部分。
前部分1―22小节具有徵调式的色彩,后半部分23―30小节则有羽调式的色彩。
该曲曲调明朗,旋律上面优美流畅。
其中旋律级进上行及波浪音型,恰如其分地表现出黄河波浪翻滚的气势。
歌曲首句覆盖了全曲的音域(十三度),歌曲一、二句的开头和结尾都终止在同一八度的一个音上,同时歌曲的旋律和语言的四声的进行很协调。
第一、二句也是全曲的基础旋律,它在下面的旋律进行中以不同的的形式,穿插在各个细节中,歌曲的第三句是旋律平缓的表达,第四句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音调欢快。
这一句从音调上与第一、二句形成了曲式上的首尾呼应,是上面三句的综合概述,作为一个完美的开头,使音乐细节有了更多变化,使开头句的旋律结构更加的丰富多样,这样才能在开始前就把听众的心紧紧抓住。
A段旋律中八度的运用,更是将黄河水激浪高、奔腾不息向远方的气势通过大跳音程表现出来了,开始出现五度的大跳,而且歌曲的旋律进行开始向上进行,充满了激情。
B段旋律变化不大,其中八度跳表现人们对敌人愤恨的情绪,当美好的家园再也不复存在,当幸福的家庭再也没有往日的容颜,这时仇恨和反抗充满了整个乐章。
2.在歌词上极富文学性《黄水谣》歌词的文学性和艺术性结合的完美无瑕是能使歌曲传唱至今的重要的原因。
该曲不仅旋律优美流畅,跌宕起伏使人难以忘怀,而且歌词生动形象更赋文学性,唱着歌曲使人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如同身临其境,使人感同身受,极富渲染力。
《黄水谣》第一段歌词中“黄水奔流向东方,河流万里长”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黄河水大浪涛涛奔腾不息的壮观景象。
“开河渠,筑堤防,河东千里成平壤”描绘着人们再通过自己的双手进行劳动的场景。
安静祥和,不过这种平静在第二段中将不复存在。
在第二段歌词中,词作家把笔峰一转描绘了衣服日本鬼子来到黄河岸边打破了老百姓平静生活的画面;通途展现了在入侵日军的铁蹄下往日的大好河山不复存在,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中,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在这首歌曲中,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把剧情淋漓尽致的变现了出来。
3、在歌曲的音乐情感表现上第一段歌曲进行平静而美丽,默默着流淌了几千年的黄河母亲依然奔腾着,那温柔、慈祥的双眼注视着两岸的儿女们,两岸炊烟袅袅,两岸的百姓在黄河母亲的保护下生活美满,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第一段音乐的情感很柔和,很美丽,很安逸。
听者心中的共鸣呼之欲出。
突然,进入第二段。
这旋律、着情感讲还沉浸在安逸的享受的人们拉回现实。
旋律低沉,悲痛的情绪刻画出人们在日军的侵略下,被迫离开家乡,妻离子散,流离失所。
人们呻吟、痛苦、彷徨,背井离乡去那未知的远方。
低沉的旋律,凄苦的情感,始终延续到第二段结束。
伴随着低沉的旋律,歌曲进入到了第三段。
第三段是前两段感情的延伸和对比,依旧是低沉的旋律开始,胆其中加入了飘渺的高声部,似乎是人们在向老天诉苦,物是人非,悲鸣贯穿着歌曲,使观众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二、表演设计(一)表演技术技巧处理在民族声乐演唱中,艺术表现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必须抓住各民族的风格特点,创作出思想感情丰富、具有地域风情、艺术色彩浓厚的音乐形象。
民族声乐扎根于广阔的原野,许多经典民歌经过代代相传延续至今,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丰富的情感抒发、生动的自然写实,而且独特的艺术风格、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也为人津津乐道。
演唱者应该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丰富的想象力和演唱技巧,同时艺术处理也相当重要,它关系到整个歌曲的艺术水准和演唱者的艺术修养。
歌唱的语言艺术效果的处理不但要符合汉语吐字归韵的规则,还要符合五音(唇、齿、牙、舌、喉)四呼(开、齐、撮、合)的规律。
要根据民族声乐演唱中语言与音乐的关系、演唱语言的的发音规律来处理发声、共鸣、行腔,通过艺术的处理来表达歌曲的思想情感,使歌词的思想感情高于现实生活,内容更丰富,曲调更优美,更有艺术感染力。
完美的歌唱艺术,不但语言要清晰真切、掌握正确的咬字吐字方法,还要使发声悦耳动听。
每首歌曲的风格是不同的,在演唱的咬字吐字中各有特色。
(二)服装及音响设计这首《黄水谣》要以亮色服装为主,来衬托整首歌曲的内容及风格,灯光我认为应该以变色灯光为主,音响的音量以适中为好,音量不宜过大,话筒的音质要好,这样才能更好的去完成这首歌曲。
(三)舞台的表演设计表演过程中要注意情感的的表达,例如表情、眼神和手部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