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美术作品教案

合集下载

什么是美术作品教案

什么是美术作品教案

版本一:教学目标理解审美观念的内涵和形成过程;初步了解一些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大体掌握美术作品的基本涵义;培养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美术作品乃至日常生活中各种物品的意识。

教学基本思路美术鉴赏是一门学科,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记住一些艺术史上重要的美术作品,而更要培养学生以一种审美的心态、发现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历史、文化、生活以及我们身边的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文化素养。

所以本课的教学首先从什么是“美”入手,帮助学生了解“美”的观念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进而使学生明确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及其开放性的内涵。

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明确“美”的概念是极为丰富的,它甚至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应当以一种历史的、发现的眼光去看待美术作品乃至我们的日常生活,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与难点1.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2.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3.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教具与学具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

教学过程课程介绍:1)自我介绍2)我们手上拿到的这本美术鉴赏教材分三个单元共有24课时,我们第二单元不上,这样的话剩下是17课时,再加考试1节课。

美术鉴赏是一门学科,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记住一些艺术史上重要的美术作品,而更要培养我们以一种审美的心态、发现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历史、文化、生活以及我们身边的环境,从而提高我们的审美和文化素养。

教学流程:一、导入:同学们,有时候我们面对一幅美术作品,尤其是一幅经典的绘画作品时,我们怎样看出画中的含义并从中得到感受呢?这幅画好在哪里?“美”在哪里?什么是美?什么是美术?审美鉴赏的意义在哪里呢?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能对此有所了解。

1.什么是“美”?我国汉字中的“美”由羊、大两字拼成,“羊大为美”。

羊成为美的对象和社会生活中畜牧业的出现是分不开的。

美术基础知识教案

美术基础知识教案

美术基础知识教案第一章:美术的基本概念1.1 美术的定义与分类介绍美术的定义:美术是一种以视觉形式表达情感、思想和观念的艺术形式。

解释美术的分类:绘画、雕塑、设计、建筑、摄影等。

1.2 美术的发展历程概述美术的历史发展:古代美术、中世纪美术、文艺复兴美术、现代美术等。

介绍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第二章:绘画的基本技巧与材料2.1 绘画的基本技巧讲解线条、形状、色彩、明暗等基本元素的使用。

介绍笔触、涂抹、勾画等不同的绘画技法。

2.2 绘画材料的选用介绍不同类型的画纸、画布、画笔等绘画工具。

讲解颜料、水彩、墨水等绘画材料的特性与应用。

第三章:雕塑的基本概念与技巧3.1 雕塑的基本概念解释雕塑的定义:雕塑是一种三维艺术形式,通过雕刻或塑造来创造立体形象。

介绍雕塑的分类:头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

3.2 雕塑的技巧与材料讲解雕塑的基本工具:凿子、刀具、刷子等。

介绍不同类型的雕塑材料:石材、木材、泥材、金属等。

第四章:设计的基本原理4.1 设计的原则与元素讲解设计的基本原则:平衡、对比、重复、对齐、比例等。

介绍设计的基本元素:线条、形状、色彩、质感等。

4.2 设计的应用领域概述设计的应用领域:平面设计、室内设计、产品设计等。

讲解不同设计领域的特点和要求。

第五章:美术的评价与欣赏5.1 美术的评价标准介绍美术的评价标准:审美、技巧、创意、表现力等。

讲解如何客观评价一幅美术作品。

5.2 美术的欣赏方法讲解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观察细节、理解主题、感受情感等。

介绍如何培养审美能力和欣赏美术的技巧。

第六章:色彩理论与应用6.1 色彩的基本概念讲解色彩的定义:色彩是光作用于人眼时所产生的视觉感受。

介绍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6.2 色彩理论讲解色彩理论的基本原理:色轮、互补色、冷暖色等。

介绍色彩搭配的方法和原则。

第七章:构图与视觉传达7.1 构图的基本概念解释构图的定义:构图是艺术作品中各种视觉元素的组织和安排。

高中美术鉴赏-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教案

高中美术鉴赏-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教案

(第一单元)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授课期日: 2006年9月(13---14)日年级:高二(7-----12)科目:《什么是美术作品》教学目标:1、了解审美观念、形式法则的产生和一般规律,以及美术作品的社会约定性。

2、培养学生以审美的眼光去看待美术作品和日常生活的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1、美的观念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2、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3、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课时准备:教具:画册、讲稿;学具:笔记本、笔教学过程大纲:1:美的观念是怎么产生的需时(5——10 )分2: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需时(15——25 )分①美术家为了审美目的而创作的作品举例,讨论需时(8 ——12)分②实用性推去,审美价值凸现的作品举例,讨论需时(8 ——12)分3:提高审美鉴赏能力的目的和重要性需时(5 ——8 )分4:结论需时(1 ——3 )分具体教学过程:一:美的观念是怎么产生的?T:今天我们讲的课题是什么是美术作品?那我们首先先了解对美的含义。

现在我请同学们讲讲自己身边的有那些物品称的上是美的,好看的。

(提示:女生戴的首饰,班级的环境等)S:T:老师手上戴的戒指漂亮吗?(调动气氛)S:是T:为什么你们说我的戒指漂亮呢?你们是以什么标准来辨别呢??S:自己认为美丽的,好看的或者就是自己喜欢的等T:每个人都有自己对美的看法,有自己的标准,那我们的祖先对美的标准又是怎么样的呢?S:T:同学猜不出来吧,那我们请几个同学上来写一个“永”字,答案就在这里面了。

S:陆续上来,T:大家已经看到了吧,同学写的字,谁的字写的最漂亮,谁的有比较差些呢?S:T:老师也写两个(写个端正的“永”,再写个倾斜的“永”),你们觉的哪个更美?S:那个端正的T:为什么呢?大家说说原因吧。

(引导学生从重心、对称、平衡的角度寻找形式美)S:这个字比较舒服,看起来比较稳重等,T:(相似的词语都可以认同),那老师在画两个三角形给各位同学看,你们又有些什么启发呢?(转身画)哪个三角形站的住,又是为什么呢?T: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接下来看看那些物品也是遵循这个规则的(图片欣赏)彩陶、永子、羊字。

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 教案

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 教案

什么是美术作品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审美观念、形式法则的产生和一般规律,以及美术作品的社会约定性。

2.培养学生以审美的眼光去看待美术作品和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2.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3.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教具与学具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

教学流程图社教学环节教学策略媒体运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评价导入教学1.初步认识形式法则观察思考教材中的书法作品,但是教师对这个作品要做一定处理,使这个“永”字看起来是倾斜的,或者让学生在黑板上写这个字。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这些字美不美?为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分析一下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我们看起来会觉得不舒服。

观看教材中“彩陶鲵鱼纹瓶”、“永”字、“羊”字的图片。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从重心、对称、平衡等形式美的角度寻找“彩陶鲵鱼纹瓶”、“永”字、“羊”字之间的联系。

它们的美体现在哪里?可以独立思考或者分小组讨论,并且将思考的内容在作业纸上写下来。

请一些同学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思考(内容无需重复,可以请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到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发现),教师对学生观察到的内容进行归纳。

思考研究教师提问:什么是美术作品?总结:包含着形式美法则的物品都可以称为美术作品。

学生回答讨论。

2.形式美的来源展示作品彩陶和青铜器中的纹饰。

教师提问:这些纹饰为什么看起来比较美?它们是怎么来的?学生分小组讨论,并且将内容写到纸上。

教师按照教材的内容分析上述问题,指出上述作品的纹饰之所以看起来比较美是因为它们是按照一定的形式规律创造出来的,而它们的灵感就是我们的祖先从自然万物的形象中获得的。

观察与研究3.从实用物品向美术作品的转换展示作品教师展示一些作品,包括一幅绘画作品,一幅雕塑作品,一幅木版年画,教材中的“漆盒”,教材中的“民居院落一角”。

教师提问:这些物品哪一些可以被称之为“美术作品”?为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

什么是美术作品教案

什么是美术作品教案

什么是美术作品教案教案是指为教育教学活动设计而准备的一种组织性文件,用于指导教师进行教学。

而美术作品教案则是针对美术课程设计的一种教学指导文件,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和实施美术课程。

下面将介绍什么是美术作品教案以及它的重要性。

一、美术作品教案的定义美术作品教案是美术课程教学设计的指导性文件,用于规划和组织美术教学活动。

它详细描述了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的要求,具备系统性、实用性和指导性。

美术作品教案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教师科学地进行教学活动。

二、编写美术作品教案的重要性1. 有助于明确教学目标:编写美术作品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所要达到的效果。

教案中的目标设置可以统一教师的思路,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2. 有助于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美术作品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明确具体的教学步骤和方法。

通过教案的规划,教师可以有效地组织教学,保证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3. 有助于提供有效的教学手段:美术作品教案可以提供各种教学资源,如教学素材、教学工具等。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 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通过编写美术作品教案,教师可以有计划地进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教案中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进程,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编写美术作品教案的要素1. 教学目标: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具体目标,以及学生在课堂中的预期表现,为教学活动提供明确的方向。

2. 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包括具体的知识点、技能要求和情感素养的培养。

3. 教学过程:详细阐述具体的教学步骤和方法,设计有利于学生参与和互动的教学活动,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

4. 教学评价:设定评价标准,用于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评估方式可以包括课堂观察、作品展示、学习笔记等多种形式,旨在提供学生进步的反馈和指导。

湘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一单元 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 (教案)

湘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一单元 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 (教案)

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课时: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设想:审美意识是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审美意识具有能动性。

在艺术作品和现实生活中并不是缺乏美,我们缺乏的是审美的意识与发现美的眼睛。

学生如果建立了审美意识,必然能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本课是美术常识课,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二是美术作品的含义;三是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本课教学主要鼓励学生参与到形式美评判的活动中,感受形式美的法则,让全体学生对“美”与“美术作品”有个大体概念,采用“发现----收集----创作----总结----巩固”的教学步骤,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审美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和体验,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提高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教学用具教具:教具——电子白板、图片、毛笔、陶罐、茶壶、小纸伞、团扇、折扇等。

学具——学生自己拍摄的照片、彩色纸、石头、铁丝、颜料、彩笔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审美观念的形成;大体掌握美术作品的基本涵义;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学会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美术作品及日常生活中的物品的意识。

(2)过程:发现----收集----创作----总结----巩固。

方法:发现与收集、构思与创作、讨论与分析、总结与巩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审美的眼光观察生活、以审美的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 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教学难点:结合实例明确如何鉴赏美术作品?审美鉴赏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是否准备了手工材料或绘画工具。

(在课前安排学生准备好手工材料或绘画工具)二、导入新课:师:今天我带了两件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茶壶、水杯),还有这件仿制的陶器,请问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生活中有很多常见的物品都是借鉴古代的艺术品演变而来的。

湘版高中美术教案

湘版高中美术教案

湘版高中美术教案【篇一: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案】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审美观念\形式法则的产生和一般规律,以及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培养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美术作品乃至日常生活中各种物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难点: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结合实例明确如何鉴赏美术作品(重要意义)。

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影视 (温州嫁具) 导入揭题—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1、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以《彩陶鲵鱼纹瓶》、书法《永》字、《羊》字加“形式美法则”,让学生初步来认识“形式美法则”。

“美”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源于生活实践;“美’的观念与形式法则是长期的历史积淀的结果彩陶鲵鱼纹瓶、永、羊(羊大为美)2、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什么叫美术①什么叫美术身边的美术,提问学生什么是美?什么是美术作品?(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视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

亦称“造型艺术”“空间艺术”“视觉艺术”。

它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四大门类图片)②美术的特点:与音乐文学相比较。

(中国古代手艺、工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③、美术的性质:精神产物具有独创性意识形态形式与形式美3、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意识形态形式与形式美①形式与内容关系:内容存在与形式,是内涵,形式是内容物质化体现,是外观。

形式应准确而鲜明地表达内容。

形式有独立审美意味。

②形式美是指艺术语言的合规律与合目的组合,也就是符合美的与符合审美需要目的的作品。

外部形式结构。

马克思说:“有懂音乐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

”a、形式美法则①多样与统一美术作品个别形象,形式要素、语言多样化、丰富作品的艺术形象,但必须高度统一,构成二种有机整体的形式。

例如:太极图、最后的晚餐、米洛斯维纳斯。

②对立与和谐对立:使一些可比成分特征更加明显,更加强烈。

和谐:各个部分或因素之间相互协调。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一单元什么是美术第 1 课走进美术世界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美术的概念和范畴。

2、让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如绘画、雕塑、设计等。

3、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观察能力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美术的定义和包含的主要门类。

(2)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美术作品的特点。

2、难点(1)对抽象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2)体会美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美术作品,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罗丹的《思想者》等,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对这些作品的感受和想法,从而引出美术的话题。

2、讲授新课(20 分钟)(1)讲解美术的定义,让学生明白美术不仅仅是画画,还包括雕塑、建筑、设计等多种形式。

(2)介绍美术的主要门类,如绘画(中国画、油画、水彩画等)、雕塑(圆雕、浮雕)、设计(平面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等)、建筑等,并结合具体作品进行讲解,让学生对不同门类有初步的认识。

3、作品欣赏(15 分钟)展示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分组观察和讨论,然后请学生代表发言,分享他们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4、课堂总结(5 分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美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欣赏和关注美术作品。

5、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件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品,写一篇简短的赏析。

第 2 课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如线条、色彩、构图、材质等。

2、通过欣赏作品,培养学生运用表现手段分析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及其特点。

(2)能够在作品中识别和分析这些表现手段。

2、难点(1)理解不同表现手段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2)如何运用表现手段进行创作。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实践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展示一幅简单的线条画和一幅色彩丰富的画,让学生对比观察,提问学生这两幅画在表现上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美术表现手段的话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
授课对象:高一年级授课人:向雪姣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审美观念\形式法则的产生和一般规律,以及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培养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美术作品乃至日常生活中各种物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
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难点: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结合实例明确如何鉴赏美术作品(重要意义)。

三、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面:
1、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

2、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

3、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四、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主要鼓励学生参与形式美评判的活动中,感受形式美的法则,从形式美的法则入手,提高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五、课时:一课时
六、新课教学:导入新课:
教师:各位同学好,很高兴本学期将由我来带领大家一起学习《美术欣赏》这门课程。

在此先简单的做下自我介绍-----姓名、毕业学校、从事专业、下面我们开始进入正题
1.提问:大家初中的时候学过美术吗?或者有多少人了解美术这门学科?没有
的话,那么本学期我们就来让更多的人了解美术这门学科。

下面请大家欣赏几张图片,并思考你为什么觉得它们美以及你对美的定义?
展示图片;中国的四大美女、罗丹雕塑、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美是有意味的形式)美本质上就是事物的一种关系属性,对象特性因吻合了人们喜好的意向极致而形成。

所以说爱美是人的天性,审美可以产生欣喜愉悦的心情。

我们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需要一颗趋美的心,看待事物的时候改变一下习惯的焦距和角度,你必然有新奇的发现。

1、审美观念的形成过程
提问:欣赏完了几张图片后,大家对美有了一点概念,但有谁知道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呢?同时出示画面
a.人面鱼纹彩陶盆-----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b.鹳鱼石斧彩陶翁-----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c.雷文三足鼎---------商青铜器
d.兽纹鬲-----商青铜器
学生讨论回答 (在这个问题上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表达自己的观点,往往是那些另类的甚至反面的观点才能更好的衬托出正确的观点,避免了简单的说教,易于学生接受。

所以教师对于这个问题自己一定要弄清楚,才能正确引导学生。

) 教师分析;1,实用性比较强,均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

用来炊煮、盛放事物等 2、美观性其次,上面的文案大多来源于人们对大自然的初步认识。

3、有一定的形式法则重心平稳、左右匀称
教师总结:1美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

2、美的观念与相应形式法则的产生是长期的历史积淀的结果。

彩陶鲵鱼纹瓶、永、羊(羊大为美)
总结步骤:生活---观察---发现---形成定式法则----产生美
2、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
①什么叫美术作品
教师分析:将美的观念与相应的形式法则运用于生产、生活乃至艺术创作中,就产生了美术作品。

通常人们所说的严格意义上的“美术作品”是指劳动创造的精神产品,是艺术家通过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视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

亦称“造型艺术”“空间艺术”“视觉艺术”。

它更多强调的是审美价值,同时具有实用性或者根本没有实用性。

2美术作品分类它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四大门类(出示图片)
举例:
绘画类:山西永乐宫道教壁画、西藏宗教绘画形式—唐卡、民间年画—门神;雕塑类:秦始皇陵站立俑、宗教木雕菩萨坐像、民间泥塑、唐代陶俑—仕女像、浮雕群像;
建筑类:皇家建筑—天坛、宗教建筑—西藏布达拉宫、民间建筑—福建土楼;工艺美术类:商周时期文明的代表—青铜器、汉代青铜器—长信宫灯、瓷器巅峰时期的产物—粉彩瓷器、苗族少女头饰、蜡染、民间刺绣;
其他类别:皮影、竹编提篮、西藏宗教面具、细纹刻纸《红楼梦》、单色发绣《周恩来像》作者:孟永国;
(这样的安排主要使学生了解“美”无处不在,以及不同的美术门类表现出来的艺术特征的多样性,丰富性,同时感受到美术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本课在图片选择上尊重了本民族文化艺术,使学生先了解身边的、本民族的文化艺术,进而了解外国的乃至世界文化艺术,所以图片中没有外国文化艺术内容,而且常见的、普及的也很少选入,一些年代久远的、濒临失传的作为重点选入。


②美术的特点:与音乐文学相比较
中国古代手艺、工艺、六艺从《礼记》中提出:礼(仪式/行为)、乐(音乐/舞蹈)、射(弓术)、御(马术)、书(书法)、数(算术)
③、美术的性质
精神产物具有独创性意识形态形式与形式美
3、美术作品的形式美
名词解释:
①形式与内容关系:内容存在与形式,是内涵,形式是内容物质化体现,是外观。

形式应准确而鲜明地表达内容。

形式有独立审美意味。

②形式美是指艺术语言的合规律与合目的组合,也就是符合美的与符合审美需要目的的作品。

马克思说:“有懂音乐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


教师:以《彩陶鲵鱼纹瓶》、书法《永》字、《羊》字加“形式美法则”,让学生初步来认识“形式美法则”。

教师分析;图片展现出的形式美
a.对称与均衡对称就是指整体的多部分依实际或假想。

对称轴或对称点,两侧形成等形、等量的对立关系,它具有稳定和统一的美感。

均衡是从运动规律中升华出来的美的形式法则。

b.比例与尺度
比例包括数学的秩序,尺度是标准规范,包含体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和美的规律。

(黄金比例 1:1、618 1:0、618)
例:帕特农神庙、萨平妇女
c.具象与抽象
其他形式美法则
d. 多样与统一
美术作品个别形象,形式要素、语言多样化、丰富作品的艺术形象,但必须高度统一,构成二种有机整体的形式。

例如:太极图、最后的晚餐、米洛斯维纳斯。

e.对立与和谐
对立:使一些可比成分特征更加明显,更加强烈。

和谐:各个部分或因素之间相互协调。

例:黑白?
f.节奏与韵律
节奏:原指的天黑夜有秩序出现,有条理反复,交替或排列
韵律:动势、气韵、有秩序、近似对比因素、交替重复
例:巴黎圣母院、西斯庭圣母
B、实战演习
(多幅图片)学生选择评判
4、美术鉴赏的意义
*马克思说过“如果愿意欣赏艺术,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A、为什么要提高审美能力、学会鉴赏。

学生回答讨论
教师总结:
1、在我们生活中每时无处不在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非常注重营造美的环境,所以我们要学会去认识这些美好的事物,才能更好的生活。

2、鉴赏美术作品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帮助我们丰富对美的认识,并且认识到形式美的法则。

5.讨论与思考;
讲一讲身边事物的美
6、小结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罗丹(法国)
在这段话下面插入了一张美食图片,加深学生对罗丹的话的理解。

教师可以说:比如下面这张美食图片的内容,对于没有美术修养的人来说,他就是一盘可以享受美味、填饱肚子的烧鸡。

而一个有美术修养的人从中却可以发现很多的美,他不但得到了物质享受也得到了精神享受。

美——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非常注重营造美的环境,所以我们要学会去认识这些美好的事物,才能更好地生活;我们要学会鉴赏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