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论述
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与意义

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与意义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民族智慧与艺术的结晶,它们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在建筑领域的造诣,还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多样性,从宫殿到庙宇,从园林到民居,每一种建筑都有其独特之处,并代表了特定的意义与价值观。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风格1. 宫殿风格宫殿是古代帝王举行朝会和居住的地方,因此其建筑风格极为庄严宏伟。
典型的例子有北京的故宫和西安的大明宫。
这些建筑通常具有严谨的对称结构,使用斗拱和彩绘装饰来突显尊贵与权威。
2. 庙宇风格中国古代庙宇的建筑风格以佛教、道教和儒教的影响最为显著。
庙宇通常采用方正的平面布局和重檐歇山顶的屋顶,以及精美的彩绘和雕刻。
著名的庙宇有北京的天坛和杭州的灵隐寺。
3. 园林风格中国古代园林是艺术与自然的奇妙融合,追求的是自然美和人文情趣的结合。
园林中常见的建筑物有亭、楼、阁、桥、廊等。
园林建筑多采用曲线形状,以及水池、假山等景观元素。
苏州的拙政园和扬州的个园都是中国古代园林的杰作。
4. 民居风格中国古代民居的建筑风格因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北方地区的民居多采用四合院的格局,并注重炉灶和水井等基础设施的布局。
南方地区的民居则多采用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方式,如典型的福建土楼和南京的居民楼。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意义1. 体现尊贵与权威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是宫殿风格的建筑,常被用来表达统治者的尊贵与权威。
宫殿的庄严和宏伟的气势,彰显了帝王的统治地位,以及他们对社会秩序和治理的重视。
2. 表达宗教信仰庙宇是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象征。
佛教、道教和儒教对中国庙宇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庙宇建筑不仅提供了宗教仪式的场所,也象征了人们对神灵和信仰体系的敬意。
3. 彰显审美追求中国古代园林是中国人审美追求的集中体现。
园林建筑追求的是“以人为本”的审美理念,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艺术再现,塑造一个优雅、赏心悦目、令人放松的环境。
4. 传承历史文化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杰作,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代表着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艺术造诣,展现出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主要包括宫殿、寺庙、园林和民居等类型。
这些建筑不仅在外观上具备美观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在建筑结构和功能上体现了许多优秀的设计理念和工程技术。
下面将以宫殿、寺庙和民居三个方面进行概述。
首先是宫殿建筑。
古代中国的宫殿建筑以紫禁城为代表,是帝王权力的象征。
紫禁城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宫廷建筑群,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
它的布局严谨,结构精巧,体现了古代中国皇室文化和政治制度的特点。
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多个宫殿,包括太和殿、午门、乾清宫等,它们各自有不同的功能,整体上形成了严谨的空间序列和美观的景观效果。
宫殿的建筑材料多采用砖木结构,建筑风格多元化,有明代的宫廷建筑、清代的宏伟建筑和西方建筑的影响。
其次是寺庙建筑。
中国古代的寺庙建筑不仅是宗教信仰的场所,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寺庙建筑通常由山门、大雄宝殿、东西配殿等组成,呈现出鲜明的佛教特点。
其中,佛塔是寺庙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有砖塔和石塔两种形式。
著名的佛塔有重庆的宝塔寺、洛阳的白马寺等。
寺庙的建筑材料多采用木石结构,修建工艺精细,雕刻工艺精美,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
最后是民居建筑。
中国古代民居建筑以庙堂建筑为基础,加以改良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
在北方,主要建筑类型有四合院、坊院民居和楼阁式民居。
四合院以四周围合的中庭为核心,形成完整的住宅布局。
坊院民居是深受封建礼仪和家族传统的影响,采用了严格的对称布局和精致的建筑装饰。
楼阁式民居则适应了山区地理环境,采取了层层叠加的建筑形式。
在南方,主要建筑类型有木结构的吊脚楼和水乡特有的桥门楼。
这些民居建筑在材料选择和工艺技术上都非常注重环境适应性和舒适性,既满足了居住需求,又体现了地域文化的特点。
中国古代各时代的建筑特点

中国古代各时代的建筑特点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建筑特点和风格。
下面将从原始社会到清代,分别介绍每个时代的建筑特点。
原始社会:原始社会的建筑主要是简陋的各类住宅和祭祀用建筑。
住宅一般以竹木为结构,覆盖着草、树皮等材料。
祭祀用建筑则以土坑、石头等简单的方式搭建,用于举行祭祀仪式。
夏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其建筑特点主要表现在宫殿和城墙方面。
夏朝宫殿以方形建筑为主,多为木结构,屋顶覆盖着茅草或瓦片。
城墙则采用土坯砌筑,以保护城市的安全。
商朝:商朝的建筑特点主要表现在宫殿、祭祀用建筑和城墙方面。
商朝宫殿多为方形或长方形建筑,以木材为主要结构材料,屋顶覆盖着瓦片。
祭祀用建筑主要是祭祀神灵的祭坛,多为方形或圆形,以土坯或石头砌筑。
城墙则采用砖石砌筑,以加强城市的防御能力。
西周:西周时期,建筑风格逐渐趋于庄重和规整。
宫殿建筑多为方形或长方形,以木材为主要结构材料,屋顶覆盖着琉璃瓦。
宫殿内部装饰丰富,彩绘壁画和雕刻技艺得到了很大发展。
城墙则采用石头砌筑,以加强城市的防御能力。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建筑风格逐渐趋于宏伟和雄伟。
宫殿建筑多为方形或长方形,建筑结构更加复杂,屋顶采用斜坡状,覆盖着琉璃瓦。
宫殿内部装饰更加精美,墙壁上常见彩绘壁画。
城墙则采用砖石砌筑,高大厚实,以加强城市的防御能力。
秦朝:秦朝的建筑特点主要表现在宫殿、陵墓和城墙方面。
宫殿建筑多为方形或长方形,建筑结构更加复杂,屋顶采用斜坡状,覆盖着琉璃瓦。
陵墓则规模宏大,采用山体开挖的方式,墓室内设有大量陪葬品。
城墙则采用砖石砌筑,高大厚实,以加强城市的防御能力。
汉朝:汉朝的建筑特点主要表现在宫殿、陵墓和寺庙方面。
宫殿建筑多为方形或长方形,建筑结构更加复杂,屋顶采用斜坡状,覆盖着琉璃瓦。
陵墓则规模宏大,采用山体开挖的方式,墓室内设有大量陪葬品。
寺庙则多为木结构,屋顶覆盖着琉璃瓦,内部供奉佛像或神像。
唐朝:唐朝的建筑特点主要表现在宫殿、寺庙和园林方面。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特点及文化内涵。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特点及文化内涵一、引言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和深远的文化内涵。
它承载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哲学、文化、美学等方面的精髓,成为了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进行简述,以揭示其独特的魅力。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点1.木结构为主: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通过榫卯、斗拱等结构形式,实现了建筑的承重和装饰功能。
这种木结构形式不仅轻巧灵活,而且具有很高的装饰性。
2.布局严谨:中国古代建筑注重整体布局,讲究中轴线对称,追求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建筑的布局、空间和尺度都经过精心设计,以实现建筑的功能和美学要求。
3.建筑与园林的结合:中国古代建筑注重与园林的结合,通过园林的景观和建筑的空间布局,创造出优美的自然环境。
园林中的山、水、石、植物等元素相互呼应,形成了丰富的空间层次和景观效果。
4.色彩丰富: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丰富多样,常用红、黄、蓝、绿等颜色进行装饰。
不同色彩的运用有着深刻的寓意和文化内涵,体现了古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
5.雕刻装饰:中国古代建筑的雕刻装饰丰富多样,包括木雕、石雕、砖雕等多种形式。
雕刻的内容广泛,包括花卉、鸟兽、人物等,通过雕刻手法细腻地表现了古代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
三、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内涵1.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古代建筑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
这种思想体现在建筑的布局和设计上,如院落的层次和叠落、建筑的高低错落等,都表现出了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顺应。
2.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古代建筑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注重礼制和秩序。
建筑的布局和空间设计都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尊卑有序、等级分明等思想,表现出对社会伦理道德的追求。
3.道家文化的影响:道家文化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也十分深远。
道家追求自然之美,强调无为而治。
这种思想体现在建筑的园林设计中,追求自然之美和生态平衡,表现出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和思考。
中国古代建筑观念

中国古代建筑观念中国古代建筑观念主要有以下几种:1.天人合一的观念:古代中国人认为,建筑不仅仅是技术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
他们强调建筑应与自然和谐统一,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追求自然与建筑的完美结合。
2.居中思想:中国古代建筑具有以中为贵的理念,认为任何事物都应该是不偏不倚的。
在建筑上,这种居中的思想体现为建筑群、建筑物以及都城的选址和设计上,都强调处于中心位置。
例如,在都城的选址上,有“择天下之中以立国,择国之中以立宫”的说法。
3.等级观念:中国古代建筑也体现了伦理等级制度,这种观念在都城设计上尤为明显。
例如,汉长安城和唐长安城的都城中轴线,以及自南向北依次排列的三大殿,太极殿、两仪殿、甘泉殿等,都体现了这种等级观念。
4.家族思想:中国古代建筑也反映了家族思想,尤其是以族长为中心的家族观念。
这种观念在农村的乡土建筑中表现尤为明显,如四合院等。
5.风水观念:古代中国人民也深受风水观念的影响,他们认为风水的好坏可以影响家族的兴衰。
因此,在选择居住环境时,他们往往要考虑风水因素,如背山面水、藏风聚气等。
6.宗教思想:中国古代建筑也受到宗教思想的影响,如佛教的寺庙、道教的道观等。
这些建筑不仅具有特殊的宗教意义,也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对于神灵的敬畏和信仰。
7.防御意识:中国古代建筑也有一定的防御意识,如城墙、堡垒等。
这些建筑不仅可以保护城市和居民的安全,也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对于战争和防御的重视。
以上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观念。
当然,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域和民族,会有不同的建筑观念和风格。
但总的来说,这些观念是贯穿于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因素。
论述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色

论述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色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讲究对称和平衡:中国古代建筑非常注重对称和平衡的美学原则,建筑物中左右对称,前后对称和空间分布的平衡都是非常重要的。
2. 建筑材料和构造技术:中国古代建筑在材料和构造技术上有独特的工艺特点,如斗拱、榫卯、飞檐翘角等。
木材、石材、砖瓦、瓷器、彩绘等都被广泛应用。
3. 色彩和图案装饰: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以黄、灰、绿、红、白五种主色为基础,图案装饰则以龙、凤、麒麟、花鸟等为主题,讲究纹饰的丰富以及色彩的和谐。
4. 围合式布局:围合式布局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大特点,建筑物通常都是四合院、三进院、庭院等集团式布局,空间的开放与私密性的平衡体现了中国古代居住文化中家族团结与安全的核心价值观。
总体而言,中国古代建筑强调和谐、对称、平衡、装饰的精美与内敛,具有非常独特的抽象性和象征性。
从其中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美学价值观的体现。
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

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
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卓越的技艺而闻名于世。
这种
建筑风格吸引了无数人的注意,并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
部分。
下面将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所在。
1. 独特的建筑风格
中国古代建筑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并且在各个时代都有所演化。
无论是宏伟的宫殿,还是精巧的庭院,都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建
筑智慧。
古代建筑注重整体布局和对称美感,同时注重与自然环境
的融合。
2. 厚重的文化底蕴
中国古代建筑不仅仅是建筑本身,还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元素。
每个建筑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象征意义,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的价
值观和思想境界。
例如,角楼的独特设计象征着国家的权威和稳定,而宫殿的建筑形式则代表着帝王的尊贵地位。
3. 卓越的建筑技艺
中国古代建筑采用了许多精湛的建筑技艺,如木构架、彩绘、
雕刻等。
这些技艺在古代被广泛运用,并且传承至今。
无论是精美
的榫卯结构,还是细腻的彩绘雕刻,都展示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
和建筑技艺的精湛。
4. 对环境的尊重和融合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和对环境的尊重。
建筑师
在设计建筑时,会根据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风水等因素进行考虑。
这种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使得中国古代建筑更加与众不同,也
更加与自然世界相互融合。
总之,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厚重的文化底蕴、卓越
的建筑技艺以及对环境的尊重和融合而展示了其魅力。
它不仅是中
国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

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魅力不仅在于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更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人们居住的场所,更是人们表达文化、信仰和审美情趣的载体。
下面,我将从建筑风格、文化内涵和现代价值三个方面来谈谈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
一、建筑风格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以木结构为主,石雕、彩画为辅,形式多样,风格独特。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古代宫殿式建筑。
宫殿式建筑的特点是气势恢宏、布局严谨、色彩斑斓、装饰繁复。
如紫禁城、颐和园等就是宫殿式建筑的代表作品。
此外,园林式建筑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形式之一。
园林式建筑以自然山水为基础,通过人工营造和装饰,打造出精致的园林景观。
如苏州园林、扬州瘦西湖等就是园林式建筑的代表作品。
二、文化内涵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艺术品,更是文化载体。
在中国古代,建筑是人们表达文化、信仰和审美情趣的重要手段。
例如,在中国古代宫殿式建筑中,宫殿的布局和装饰都与天文地理、神话传说等相关联,展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天地万物的敬畏和崇拜。
而园林式建筑则更多地展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人文精神的追求。
园林中常常出现诗词、书画等文化元素,这些元素与自然景观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一幅幅生动而富有意境的画卷。
三、现代价值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历史遗产,更是现代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现代城市中,许多古建筑被保留下来,并被改造成为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等公共场所。
这些古建筑不仅为城市增添了文化气息,更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历史、感受文化的场所。
此外,中国古代建筑也为现代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例如,在现代建筑中常常使用传统的斗拱结构和木构造等元素,这些元素不仅可以增加建筑的稳定性和美感,更可以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和精神。
总之,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现代价值,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珍视这些历史遗产,保护好它们,并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题(答案仅供参考)
1、你认为中国古代建筑在当今的建筑设计中有无借鉴或指导意义?原因是什么?
一)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
中国古代建筑惯用木构架作房屋的承重结构。
木构梁柱系统约在西元前的春秋时期已初步完备并广泛采用,到了汉代发展得更为成熟。
木构架的优点是:取材方便;适应性强;有较强的抗震性能;施工速度快;便于修缮、搬迁。
二)巧妙而科学的框架式结构。
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结构上最重要的一个特征。
三)丰富多采的艺术形象.中国古代建筑吸收了中国其他传统艺术,特别是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等造型艺术的特点,创造了丰富多采的艺术形象。
1.色彩的运用中国古代的匠师在建筑装饰中最敢于使用色彩
.2.传统符号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3.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丰富多彩。
(四)独特的单体造型
(五)中轴对称、方正严整的群体组合与布局,中国古代建筑多以众多的单体建筑组合而成为一组建筑群体。
四)变化多样的装修与装饰中国古代建筑对于装修、装饰特为讲究,凡一切建筑部位或构件,都要美化,所选用的形象、色彩因部位与构件性质不同而有别
(六)写意的山水园景
(七)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神内涵特征有三。
其一,审美价值与政治伦理价值的统一。
艺术价值高的建筑,也同时发挥着维系、加强社会政治伦理制度和思想意识的作用。
其二,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
其三,总体性、综合性很强。
往往动用一切因素和手法综合成一个整体形象,从空间组合到色彩装饰都是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抽掉其中任何一项都会整体效果。
2、你熟悉哪一种民居,它有什么主要特征,它对现代建筑创作有什么作用?
以北京四合院为例:特征P98--100
四合院是华北地区明清住宅的典型,合院式住宅的一种,这种住宅的布局特点是强烈的封建宗法制度的影响和成熟的尺度与空间安排.住宅严格区分内外,尊卑有序,讲究对称,对外隔绝,同时注意对内的生态环境,绿化和风水的制约.其过程要素为正房(坐北朝南,家长居住。
以硬山居多.东西厢房,倒座(会客,书房)大门,耳房,后罩房,抄手廊.构成模式为一名两暗,一正两厢,沿轴线纵深布局,以正房为主体,其院宽是”正房+耳房”,总宽,坎宅巽(音讯xun)门;并将勾连搭搭顶的垂花门作为前宅和后宅的分界.
①突出内向型的布局.使用功能,安静,私密性强.精神功能上,含蓄,对街立面影响不大.②突出建筑空间的艺术表现.建筑成了空间的界面,突出空间美.③突出建筑艺术的时空性.④突出"单体门"的铺垫作用.我们把以单体建筑出现的门称之为单体门,如宅门,院门等,是唯一朝外的因子,与外界相连通的通道.⑤色彩与装饰体现了尊卑分明、秩序井然和雍容大度的气质。
北京四合院充分体现了传统的建筑空间观念和环境观,即人建筑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古代人对聚居环境从功能到精神的要求。
传统环境型无不贯穿天人合一的思想,对我们现在从事建筑空间和环境设计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我们必须用当代的眼光和现在的思维来处理和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
3、评析木构架。
优点:取材方便;适应性强;有较强的抗震性能;施工速度快;便于修缮、搬迁。
缺点:木材越来越少,成材慢;木建筑易遭火灾,易虫蛀,不耐潮,不耐久;无法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求,木材的消耗量也大。
4、“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解释这段话的含义,并说明其代表的城市规划思想及其意义。
含义:建筑师营建都城时,城市平面呈正方形、边长九里,每面各大小三个城门(设立两个侧门)。
城内有九纵九横的十八条大街道。
街道宽度皆为能同时行驶九辆马车(七十二尺)。
王宫的左边(东)是宗庙,右边(西)是社禝。
宫殿前面是群臣朝拜的地方,后面是市场。
市场和朝拜处各方百步(边长一百步的正方形)。
注:经涂,不是指纵向的路。
一夫,是指一夫之地,夫是农夫,一个农夫有百步之地来耕种。
左祖右社:指宫殿的左边
(东)是祖庙,右边(西)是社禝,祖庙建在东边,社稷坛建在西边,左右对称。
在布局中充分体现了上下尊卑的儒家思想。
在古代城市中,统治阶级专用的宫城居中心位置并占据很大的面积,以宫
廷区为中心,这也体现了中国城市的中心是政权统治的中心。
体现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分区明确,体现了人们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和等级制,这种中轴的运用一直延续到今。
并产生了古代的城市布局理论。
如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礼。
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
把礼制的内容也纳如了规划当中,强调皇权,君权神授而西方是以神权至上,即教堂往往成为城市的中心。
直到后来运用的中轴线对称的布局形式,把儒家的这一思想推到了及至。
5、联系中国古代建筑实例,分析古代人的建筑观。
关键词:天人合一物我一体阴阳有序内向性尚祖制中庸(见书226-232)
五、论述题
一、.简述中国传统礼制文化在古代建筑中的具体表现。
答:礼对建筑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建筑类型上形成一整套庞大的礼制性建筑系列,而且把这些礼制性建筑摆到建筑活动的首位。
礼对建筑的影响,其次表现在无论是城市、建筑群,还是建筑单体、建筑做法上,都表现出强烈的等级现象: 1 城制等级 2 组群等级 3 间架做法等级 4 装饰、装修等级 5 数的等级
基于礼的需要而形成的建筑等级制度,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现象,它对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产生了一系列重大影响。
最突出的有两点:一是导致中国古代建筑类型的形制化。
不同类型的建筑,突出的不是它的功能特色,而是它的等级形制,凡是同一等级的建筑,就用同一的形制。
二是导致中国古代建筑的高度程式化。
严密的等级制度,把建筑布局、规模组成、间架、屋顶做法,以致细部装饰都纳入等级的限定,形成固定的形制。
二.论述北京故宫的总体布局与建筑特点。
答题纲要:总体布局与建筑特点:1)三朝五门制度—纵深方向空间层次丰富,应用开敞-封闭的对比手法衬托主体,建筑沿轴线对称布局;2)前朝后寝制度,分区非常明确; 3)符合背山面水、阴阳五行的布局理念。
4)建筑处理应用对比手法,强调等级制度,主次分明。
建筑色彩采用强烈的对比色调,效果鲜明。
每点应适当展开。
三、试述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在造园手法上的差异。
答:北方以皇家园林为代表,是宫殿和苑囿相结合的帝王宫苑,以服务帝王为目的;大多根据自然山水改造而成,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平面布局较为严整;建筑壮丽豪华,色彩鲜艳强烈,风格上显得雍容华贵;博采众家之长,荟萃天下美景于一地。
南方园林以江南私家园林为代表,与皇家园林风格迥然不同,是私人住宅和花园的结合,面积较小,但布局灵活紧凑,以达到"小中见大"的效果;建筑色彩淡雅,轻盈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