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鉴赏

合集下载

精选经典的诗经鉴赏【十首】

精选经典的诗经鉴赏【十首】

【导语】诗经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琅琅上⼝的诗句让⼈⽿熟能详,天趣盎然的曲调像天籁之⾳娓娓动听。

下⾯是⽆忧考分享的精选经典的诗经鉴赏【⼗⾸】。

欢迎阅读参考!1.精选经典的诗经鉴赏 蒹葭 佚名〔先秦〕 蒹葭苍苍,⽩露为霜。

所谓伊⼈,在⽔⼀⽅。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中央。

蒹葭萋萋,⽩露未晞。

所谓伊⼈,在⽔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中坻。

蒹葭采采,⽩露未已。

所谓伊⼈,在⽔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中沚。

译⽂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结成霜。

意中之⼈在何处?就在河⽔那⼀⽅。

逆着流⽔去找她,道路险阻⼜太长。

顺着流⽔去找她,仿佛在那⽔中央。

河边芦苇密⼜繁,清晨露⽔未曾⼲。

意中之⼈在何处?就在河岸那⼀边。

逆着流⽔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去找她,仿佛就在⽔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未全收。

意中之⼈在何处?就在⽔边那⼀头。

逆着流⽔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去找她,仿佛就在⽔中洲。

赏析 如果把诗中的“伊⼈”认定为情⼈、恋⼈,那么,这⾸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情。

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

然⽽这⾸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公的追求和失落,⽽是他所创造的“在⽔⼀⽅”可望难即这⼀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

好诗都能创造意境。

意境是⼀种格局、⼀种结构,它具有含容⼀切具备相似格局、类同结构的异质事物的性能。

“在⽔⼀⽅”的结构是:追寻者——河⽔——伊⼈。

由于诗中的“伊⼈”没有具体所指,⽽河⽔的意义⼜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间⼀切因受阻⽽难以达到的种种追求,都可以在这⾥发⽣同构共振和同情共鸣。

由此看来,不妨把《蒹葭》的诗意理解为⼀种象征,把“在⽔⼀⽅”看作是表达社会⼈⽣中⼀切可望难即情境的⼀个艺术范型。

这⾥的“伊⼈”,可以是贤才、友⼈、情⼈,可以是功业、理想、前途,甚⾄可以是福地、圣境、仙界;这⾥的“河⽔”,可以是⾼⼭、深堑,可以是宗法、礼教,也可以是现实⼈⽣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碍。

诗经作品鉴赏

诗经作品鉴赏

诗经作品鉴赏摘要:一、诗经简介1.诗经的起源2.诗经的内容与分类3.诗经的地位与影响二、诗经的鉴赏方法1.了解背景与历史语境2.把握诗篇的主题与情感3.品味诗篇的艺术特色三、诗经的代表作品鉴赏1.国风·周南·关雎2.国风·周南·葛覃3.国风·鄘风·卷耳四、诗经的现代价值1.文化价值2.教育价值3.审美价值正文:一、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距今已有约3000年的历史。

它包含了先秦时期的诸多诗篇,共计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以民歌为主,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它不仅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二、诗经的鉴赏方法1.了解背景与历史语境欣赏诗经首先要了解其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解诗篇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诗经跨越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历史,这个时期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审美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因此,了解历史语境对于鉴赏诗经至关重要。

2.把握诗篇的主题与情感诗经的诗篇主题丰富多样,涵盖了爱情、战争、劳动、风俗等各个方面。

把握诗篇的主题与情感,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诗篇所表达的思想内涵。

3.品味诗篇的艺术特色诗经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形式美、音韵美、意境美等方面。

通过品味这些艺术特色,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诗经的魅力。

三、诗经的代表作品鉴赏1.国风·周南·关雎《关雎》是一首描绘男女之间真挚爱情的诗篇。

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兴、对仗等,使诗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国风·周南·葛覃《葛覃》以描绘女子勤劳贤惠的形象为主题,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3.国风·鄘风·卷耳《卷耳》是一首表达戍卒思乡之情的诗篇。

诗中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抒发了戍卒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感人至深。

《诗经》全文鉴赏大辞典-正文(精美排版)=题解+注释+译文

《诗经》全文鉴赏大辞典-正文(精美排版)=题解+注释+译文

《诗经》全文鉴赏大辞—正文(精美排版)=题解+注释+译文原编者和补充译注者注:《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称为《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之一,方称《诗经》。

因其书为毛公所传,又称《毛诗》。

其创作年代,距今约二千五百年左右,大体产生于西周初叶至春秋中叶。

它是奴隶制时代的诗歌,为我国诗歌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对我国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共三百零五首,简称“诗三百”。

按其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乃风土之曲,即民间歌谣,共一百六十篇,总称为十五国风。

“雅”乃朝廷之乐,多为京都一带朝廷官吏的作品,共一百零五篇,分为《大雅》和《小雅》。

“颂”乃庙堂之音,是王侯举行祭祀或其他重大典礼专用的乐歌,共四十篇,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合称三颂。

对于《诗经》的解释,两千多年来众说纷纭,有的很难达成共识,甚至古今名家也“不知所谓”。

为了文学爱好者阅读方便,这里只是博采众长,作一般性的简释和介绍。

对于生僻和古今异读的字,由于种种限制,不能详细诠释,但尽可能地注音。

愚之见,《诗经》不宜翻译,任何译文都不如原文;同样,也不宜对其进行评说,任何评说都难免主观色彩。

对于《诗经》的理解,因人因时因环境之不同而迥然有异,这正是《诗经》的妙处。

如果仅从字面理解,一览无余,那就没有什么味道了。

读《诗经》,重在读、贵在读、趣在读。

在注音注释的帮助下,流畅地熟读,在诵读的同时去理解、去感悟,这是学习《诗经》最好、最聪明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写出自己的感悟与人交流,或者本着“百家争鸣”的科学态度进行学术上的探讨,都是必要的和有益的,但是绝不能以己之见为终结性的。

对于《诗经》,是不会有终结性的理解的。

做这个注释,旨在为喜欢读《诗经》的朋友们提供帮助,也是自己的一次再学习。

由于编辑、打字等工作量很大,故只能隔一天续一次(有时候或许会耽搁几日),每次四篇(偶尔三篇)。

但是不论怎样,一定会全部完成,不至于半途而废。

《诗经》古诗鉴赏(优秀8篇)

《诗经》古诗鉴赏(优秀8篇)

《诗经》古诗鉴赏(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诗经》古诗鉴赏(优秀8篇)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简单的诗经名篇赏析【10首】

简单的诗经名篇赏析【10首】

简单的诗经名篇赏析【10首】1.简单的诗经名篇赏析桃夭佚名〔先秦〕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雅析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是那片桃林。

流光的霞披,如新娘的红盖头,被春风轻轻掀起。

果实饱满的模样太惹人怜爱了,她们真像一群孩子,密密匝匝地挤在枝叶间,笑闹着,春天仅仅有了这些果子就不会冷清。

当初桃花流水,不还叹息过吗?你担心这季节象梭子一样飞去了,藏着十八岁少女的心事,像春天藏着太多太多的花朵,你不说,不说也羞呵。

小姐妹出嫁前,你陪着流了一晚的泪,你想过,自己也将有这样大哭一场的日子,离开家,离开父母,头顶一块红布,骑上高高的骏马,在吹吹打打的热闹声中,不知为何,也不问为何,就要向陌生的新郎全身心地交付自我。

小姐妹归宁之时,像沾露的梨花,不胜娇羞,你问她们“结婚好吗”,她们回答“真好”,再问,却云山雾罩,笑言,“急什么,你迟早要知道的。

”你有一点点羡慕她们,暗自猜测:我做新娘,会不会很快乐?灼灼其华桃花是火啊,是春天的火,是内心的火,燃起你莫名的相思,那少年曾在垅间走过许多回,既俊雅,又健硕,相遇时,他微微一笑,就捉住了你的灵魂。

“他会不会娶我?”你这样温柔地等待,夏蝉唱完了,秋雁飞过了,终于在某个雪后的黄昏有了消息,他在火塘边与父兄们说着要紧的话,每一言你都隔窗听见了,心儿如一活蹦乱跳的小鹿,你有些担心,它会脱腔而走。

一桩美满的婚姻终于在那个雪夜瓜落蒂熟。

又是桃花灼灼而开,明艳的少女就要出嫁。

祝福吧,她带着着美好的祝福开始新的生活。

从此以后,她将成为贤妻,成为慈母。

《孟子·滕文公》中有言,“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

”三千年前的婚姻的确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至今看去仍旧图画一般,不曾丝毫褪色,不曾减弱当初馥郁的芳馨。

那年的桃花自有一种奔放之美,三千年后,犹听到那古乐之喧和新人之笑,不禁生出对遥远春天最真切的爱慕。

关于诗经诗歌鉴赏5篇

关于诗经诗歌鉴赏5篇

关于诗经诗歌鉴赏5篇“兴”字的本义是“起”。

《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诗经诗歌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诗经·秦风——《车邻》1有车邻邻,有马白颠。

未见君子,寺人之令。

阪有漆,隰有栗。

既见君子,并坐鼓瑟。

今者不乐,逝者其耋。

阪有桑,隰有杨。

既见君子,并坐鼓簧。

今者不乐,逝者其亡。

【注释】:《秦风》是秦国地区的诗歌,共有十篇。

秦封国时间晚,是周平王东迁以后,因为秦人护送平王东迁洛阳,平王封秦为诸侯,秦襄公则是第一任秦君,地域大约在今陕西、甘肃一带。

其地风俗“迫近戎狄,修习战备,高尚气力,经射猎为生”。

(《汉书·地理志》)邻邻:象声词,形容车行的声音。

白颠:白额,一种良马,额头有白毛。

寺人:宫中的小臣。

逝者:将来耋:音迭,八十老人簧:笙类乐器。

【赏析】:《车邻》描写宫廷妇女渴望见到君主,表达了对青春年华消逝的叹息。

诗写车马,正是女子引起情思的景象,但掌管王宫内人和女官的“寺人”无令,自己一番情思只好寄于遐想和感叹。

山坡、湿地长的树木各得其宜,正像“我”与君子共得其乐,这样美好的时光无法享有,人生转眼消失殆尽,青春没有了,这样深深的叹息,当然让人突然神伤了。

诗经·秦风——《驷驖》2驷驖孔阜,六辔在手。

公之媚子,从公于狩。

奉时辰牡,辰牡孔硕。

公曰左之,舍拔则获。

游于北园,四马既闲。

輶车鸾镳,载猃歇骄。

【注释】:驖:音铁,毛色似铁的好马。

六辔:六条马缰绳。

公:秦国国君。

媚子:宠爱的人。

奉:奉献,国君狩猎,掌管苑囿的官要驱起野兽出来,让国君射猎。

辰牡:按季节奉献的野物左之:从左面射它輶车:一种轻便的车。

镳:音由,轻车猃,歇骄:良种猎犬【赏析】:《驷驖》描写秦国国君出猎,赞美了射猎的勇敢和从容。

有张有弛,有点有面,有衬托的侧面车马。

有正面的射猎场面,简洁、细密,周详而又曲折。

《诗经》中的情感表达与文学鉴赏

《诗经》中的情感表达与文学鉴赏

《诗经》中的情感表达与文学鉴赏引言《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最为珍贵的一部诗歌集合,其收录了多位先秦时期的诗人所创作的305篇诗歌,涵盖了丰富多样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本文将探讨《诗经》中蕴含的情感表达以及如何从文学角度来鉴赏这些作品。

一、《诗经》中常见的情感类型1. 爱情《诗经》中描绘了丰富动人的爱情画面,例如《白日鼠》表达了深深地思念之情,而《关雎》则描绘了甜蜜而复杂的爱恋关系。

2. 怀旧许多诗歌展现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逝去事物的伤感。

例如,《北方有佳人》中透露出对远方亲人或故乡思乡之情。

3. 秋思秋天是一个浪漫而悲伤的季节,许多《诗经》中关于秋天的描写都带有淡淡的哀愁,例如《采薇》中传达了对逝去时光的遗憾之情。

4. 忧国忧民《诗经》中也不乏关于忧国忧民的抒发。

许多有关社会现实和政治世界的诗歌以一种深刻而直接的方式表现出作者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注和担忧。

二、文学鉴赏角度1. 文学风格每一首诗都有其特定的文学风格,通过研究诗歌的形式、语言运用等方面可以探索其独特之处。

一些采用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的诗句常常能够给读者带来更多想象空间和审美享受。

2. 意象与象征《诗经》中常常出现丰富而生动的意象,如花草树木、鸟兽昆虫等,这些意象往往具有隐喻或象征的含义。

通过解读这些意象和象征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中所传达的情感和主题。

3. 节奏与音韵《诗经》是通过口头传唱流传下来的,因此节奏与音韵是其不可或缺的元素。

研究作品中的节奏、韵律和音韵可以更好地欣赏其美感,并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结论《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中丰富多样的情感表达引人入胜。

通过从文学角度加以鉴赏,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品味这些古老而珍贵的作品,同时也能够更深刻地认识中国古代文学之美。

所以,阅读和研究《诗经》对于爱好文学和历史文化的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诗经经典名篇的赏析(通用9篇)

诗经经典名篇的赏析(通用9篇)

诗经经典名篇的赏析诗经经典名篇的赏析(通用9篇)《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里面有很多优美的诗歌,以下是小编分享的诗经经典名篇的赏析,一起来阅读吧!诗经经典名篇的赏析篇1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关雎》是一首意思很单纯的诗。

它的美首先在于音韵,此有孔子的评论为证,《论语·泰伯》:“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乱,便是音乐结束时候的合奏。

孔子的评论大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意味。

它的美还在于意思。

《关雎》不是实写,而是虚拟。

戴君恩说:“此诗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便尽了,却翻出未得时一段,写个牢骚忧受的光景;又翻出已得时一段,写个欢欣鼓舞的光景,无非描写‘君子好逑’一句耳。

若认做实境,便是梦中说梦。

”牛运震说:“辗转反侧,琴瑟钟鼓,都是空中设想,空处传情,解诗者以为实事,失之矣。

”《诗》写男女之情,多用虚拟,即所谓“思之境”,如《汉广》,如《月出》,等等,而《关雎》一篇最是恬静温和,而且有首有尾,尤其有一个完满的结局,作为乐歌,它被派作“乱”之用,正是很合适的。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毛传:“兴也。

”但如何是兴呢,所谓“兴”,可以说是引起话题,或者说是由景引起情。

这景与情的结合多半是诗人当下的感悟,它可以是眼前见的实景,也可以是浮想联翩。

人与生物都是息息相通的,这是自然予人的最朴素也是最直接的感悟,因此它很可以成为看待人间事物的一个标准:或万物如此,人事亦然,于是喜悦,如“桃之天天,灼灼其华”(《周南·桃夭》),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小雅·鹿鸣》),如此诗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或万物如此,人事不然,于是悲怨,如“雄雉于飞,泄泄其羽”(《邶风·雄雉》),如“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邶风·谷风》),如“毖彼泉水,亦流于淇”(《邶风·泉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秦风·蒹葭》的鉴赏A简介《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因此又称“诗三百”。

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

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

《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

《诗经》作品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山西和甘肃的一部分,北到河北省西南,东到山东,南到江汉流域。

成书过程《诗经》中最早的作品大约成于西周初期,根据《尚书》上所说,《豳风·鸱鸮》为周公姬旦所作。

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据郑玄《诗谱序》,是《陈风·株林》,跨越了大约600年。

关于《诗经》的收集和编选,有“王官采诗”和“孔子删诗”的说法:王官采诗《汉书·食货志》中记载,周朝朝廷派出专门的使者在农忙时到全国各地采集民谣,由周朝史官汇集整理后给天子看,目的是了解民情。

这种说法大致可以相信。

孔子删诗这种说法见于《史记》,据说原有古诗3000篇,孔子根据礼义的标准编选了其中300篇,整理出了《诗经》。

但这种说法不太可靠。

《左传》中记载孔子不到10岁时就有了定型的《诗经》。

现在通常认为《诗经》为各诸侯国协助周朝朝廷采集,之后由史官和乐师编纂整理而成。

孔子也参与了这个整理的过程。

体例分类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

“四始”指《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

“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风、雅、颂《风》又称《国风》,一共有15组,“风”本是乐曲的统称。

15组国风并不是15个国家的乐曲,而是十几个地区的乐曲。

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桧、齐、魏、唐、秦、豳、陈、曹的乐歌,共160篇。

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

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歌。

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贵族。

对于《雅》的认识有各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声”,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

也有人说“雅”与“夏”相通,夏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称呼。

还有观点认为,《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乐。

《雅》共105篇,分为《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

《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

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有赞颂好人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

只有几首表达个人感情的诗。

但是没有情诗。

《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

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其中《周颂》31篇,认为可能是西周时的作品、多作于周昭王、周穆王以前;《鲁颂》4篇,认为可能是鲁僖公时的作品;《商颂》则认为是春秋以前宋国的作品。

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

“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

“兴”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

毛诗序西汉初年,传授诗经的主要有四家。

一是鲁国人申公,一是齐国人辕固,一是燕国人韩婴。

但是这三家著作除《韩诗外传》,都已不存。

另外一家就是毛诗。

即大毛公毛亨、小毛公毛苌所传。

现存的毛诗每篇都有一个题解,叫做“小序”。

其作者大部分已不可考。

现在一般都认为解说文字除少数几篇可信以外,大部分都不可信。

但是毛诗序对后人的影响非常大。

古人做诗、写文章用典都爱用里面的解释。

B.《诗经》的艺术特点和艺术成就1、《诗经》的艺术成就《诗经》是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奠基之作,作为一部乐歌总集,它的作者不一,地域不同,内容各异,艺术风格也多种多样。

概括而言,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诗经》从各个方面主要描写了我国西周数百年的社会现实生活,真实、深刻、广泛而多彩,尤其是其中的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直接坦率,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劳动和生活、喜爱和憎恨、痛苦和希望。

这些诗歌,不仅主题和题材广泛多样、真实深刻,同时还以惊人的艺术概括力,把握和揭示出当时社会生活中一些本质矛盾。

它们通过对当时生产、劳动、战争、徭役、爱情、婚姻、家庭、祭祀等的描述,真实而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表达了民众的理想和愿望。

其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是后人研究《诗经》时提出来的,也是《诗经》艺术上一个最突出的特点。

所谓“赋”,指的时一种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

如《七月》,诗人按季节和物候变化,由春至冬记述了农奴一年的劳动过程,直陈其事。

比,就是比喻或比拟,用形象的事物打比方,使被比喻的事物生动形象,真实感人。

《诗经》中用比的地方很多,形式也多种多样。

有明喻,如“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王风·采葛》);有暗喻,如“我心非石,不可转也”(《邶风·柏舟》);有借喻,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卫风·氓》);有博喻,如“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如蛾眉”(《卫风·硕人》)。

这些比喻,都能紧扣诗中的情、事、景,十分贴切。

兴,就是托物起兴,先用他物起头,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兴句多在一首诗的开头。

《诗经》中用兴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起协调韵律的作用,如《秦风·黄鸟》开头的“交交黄鸟,止于棘”;二是起创造意境、烘托气氛的作用,如《秦风·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三是起象征、联想、比拟的作用,如《周南·桃夭》以盛开的艳丽桃花,象征新娘的艳美。

需要注意的是,《诗经》中,这三种手法常常结合运用。

其三,复沓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

复沓的章法是《诗经》的一个显著特点。

它又叫重章叠句,即各章词句基本相同,只是更换中间的几个字,反复吟唱。

其作用在于深化主题,渲染气氛,加深情感,增强音乐性和节奏感。

在具体的字词的更换中,或用递增法,或用递减法等,总是曲尽其妙。

如《王风·采葛》,全诗三章,只是更换了“葛”、“萧”、“艾”、“月”、“秋”、“岁”六个字,从采摘东西的变化和时间的递增,表现出思念的愈来愈强。

从句式看,《诗经》中的诗,90%以上是四言句式,也有一些突破此定格,在整齐中显出参差错落之美。

其四,丰富、生动、简练、形象的语言。

《诗经》大约使用了近三千单字,其中有名词、动词,也有形容词,丰富多采、生动准确地表现了各种事物及其变化特征。

如表示动植物的名词有373种,读之可使人博物多识。

此外,《诗经》中还用了大量的动词、形容词及双声字、重叠字、叠韵字,写景状物,拟形传声,细致传神,使诗歌富于形象美和音韵美,增强了诗歌语言的艺术魅力。

成就二(一)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诗经》里的绝大多数诗篇,是奴隶制社会的生活写照。

作者们对于社会生活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能通过完美的艺术形象加以表现,抒发了他们对现实生活的直接感受。

譬如《七月》,以铺叙直陈的手法,展现了一幅古代农奴悲惨生活的真实图画。

诗篇不仅概括地描绘了一年的全部劳动过程,而且通过鲜明的对比,深刻有力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平,表达了人民对统治阶级的愤恨。

《伐檀》和《硕鼠》,表现了奴隶们在繁苦剥削压迫下的觉悟和反抗;《君子于役》、《东山》,反映战争与徭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氓》、《柏舟》,揭示爱情、婚姻的种种悲欢。

这些诗歌不仅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而且以惊人的艺术概括力,把握和揭示出当时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本质矛盾。

它们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具体描述,真实而又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表达了广大人民的理想和愿望。

(二)赋、比、兴是《诗经》中最突出的艺术表现方法,它们同风、雅、颂被称为诗的“六义”。

尤其比、兴,是古人研究《诗经》时总结出来的艺术规律。

古人一般认为赋、比、兴是用,即表现方法。

风、雅、颂是体,即表现的内容、体制。

这里谈谈“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方法的艺术效果。

“赋”就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

其写法特点就在于“直”,而不加譬喻,把要表达的内容有层次地叙述出来,给人以明确而完整的印象。

如《七月》,诗人按季节和物候的变化,由春至冬分类排比地记述了农奴一年的劳动过程,直诉其苦,事事铺陈,整体而全面地反映了农奴生产、生活的真实面貌。

赋这种表现手法,多表现在一首诗的总体方面,它对社会生活的反映能够给人以整体感,既有深度,又有概括力。

“比”,就是比喻和比拟。

它是用形象事物来打比方,使被比喻的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真实感、形象感,增强诗的感染力量。

如《卫风》中的《硕人》,连用六个比喻来描绘硕人的手、肤、领、齿、首、眉的美艳,形象地赞美了卫庄公夫人庄姜的姿容和神态,给读者以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比的表现方法,抓住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相似的特征或共同属性,以形写神,将抽象的事物诉诸形象,从而深化了主题。

“兴”,就是托物起兴。

它是一种凭借自然界的事物,先起个头,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内心感情的表现方法。

兴句多放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涛经》中运用兴的方法,有时起象征、联想、比拟的作用,如《周南·关雎》,以睢鸟的和鸣引起下文男女求偶的联想;《周南·桃天》开头“桃之天天,灼灼其华”两句,以盛开的艳丽桃花,象征初嫁少女容光焕发的艳美。

有时起创造意境,烘托气氛的作用,如《秦风·蒹葭》开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描绘了一幅萧疏清冷的意境,为抒发忧伤失望的心情,渲染了浓烈的气氛。

有时起协调韵律的作用,如《秦风·黄鸟》开头“交交黄鸟,止于棘”两句,与下文控诉殉葬制度没有什么联系,它只起个协调韵律的作用。

好的起兴,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能把读者引入诗的意境之中。

诗三百篇中的赋、比、兴多是结合为用的。

(三)复迭是诗三百章法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复迭又叫复沓或重章迭句,即各章的词句基本相同,中间只更换几个字,反复咏唱。

它的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题,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抒发。

如《伐檀》,全诗三章采用章节复沓的形式,诗中更换的字词起到了层层深入表现诗歌主题的作用:“伐檀”、“伐辐”、“伐轮”,显示了奴隶有干不完的活儿;“三百廛”、“三百亿”、“三百困”和“县疆”、“县特”、“县鹑”,揭露了奴隶主的残酷剥削;“胡取禾……兮”,表现了奴隶极大的愤怒。

每章又以“素餐”、“素食”、“素飧”作结,对统治者表示出极大的讽刺。

涛中运用上述手法,层层揭露,层层讽刺,再现了劳动场面,深化了主题,同时加强了控诉力量,突出了劳动者的抒情形象,也使诗的形式整齐完美,便于歌唱和记忆。

(四)四言为主的句式和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

《诗经》中的基本句式,是四言一句,但也有不少诗句突破四言定格,在四言中又杂以二、三、五、六、七、八言句,在整齐中显示出参差错落之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