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脓毒症患者的病历讨论
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坏死性筋膜炎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

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坏死性筋膜炎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复杂的多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以自身抗体产生和慢性炎症状态为主要特征,最终导致多器官受累[1]。
目前SLE的主要治疗用药以糖皮质激素为主,但长期用药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包括坏死性筋膜炎。
坏死性筋膜炎是指由多种厌氧菌混合感染而引起的以皮下组织和筋膜坏死为主要特征的软组织感染,早期病情较隐匿,但发展较快,24小时可波及到整个肢体,严重者会出现黄疸,畏寒,高热等全身症状,常发生在四肢。
有研究表明,在每5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患者中就有1例发生院内死亡,并且感染(37%)是院内死亡的最常见的原因[2-3]。
2020年10月,我科室护理了一位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坏死性筋膜炎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现将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一、病例介绍患者,女,47岁,主因“双下肢皮肤破溃1年,左侧下肢疼痛20天”,右手食指坏死性疼痛收住入院。
患者入院时神志清,消瘦状态,右手食指处皮肤表面覆盖黑痂,双下肢皮肤破溃,皮肤破溃周围散在黑色素沉着,皮温升高,局部压痛(+),活动受限,略水肿,左侧肢体神经性疼痛。
纳食可,睡眠一般,二便尚可。
自发病以来体重下降明显,以中医诊断:瘘弊气血两虚证;西医:坏死性筋膜炎收住入院。
既往史: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史7年,服用醋酸泼尼松片治疗10mg po qd;多肌炎、脂膜炎、皮肤溃疡病史1年,双肺肺间质纤维化、宫颈纳氏焘肿、右膝关节积液病史半年。
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病史,否认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史,否认手术、外伤、输血史,过敏药物:青莓素、布洛芬,预防接种史不详。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WBC)15.23×109/L,中性粒细胞(NEUT)百分率92%,血红蛋白92g/L;连续3天细菌培养见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为多重耐药菌感染。
系统性红斑狼疮 病例讨论

第四小组病例讨论
一、诊断
诊断:
1、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发作 狼疮肾炎 2肝、肺部继发感染?
诊断依据:
1、女性患者,病情反复 2、症状:发热、颜面部蝶形红斑 、左上肢红 斑(躯干皮疹)、全身关节肌肉酸痛。 3、体征:颜面部蝶形红斑、左上肢见散在红 斑、双膝关节及双小腿肌肉轻触痛。
4、辅助检查: (1)血、尿RT :WBC 3.04X10^9/L(↓)、HB 91g/L(↓)(2)自 身抗体:抗ENA抗体:Scl-70(++)、RNP(++)、Sm(+++)、 SSA(++++),ANA(+++)、抗ds-DNA(++++)、抗DNP(++++)、PANCA(++++) (3)消化系统:ALT 45U/L(↑)、GGT 176U/L(↑)、GLB 43U/L(↑)、肝右叶囊肿(推测:继发感染) (4)血液系统:WBC 3.04X10^9/L(↓)、HB 91g/L(↓) (5)肾 脏(泌尿系统):畸形RBC 26500/ml,正形2000/ml,偶见颗 粒管型 (6)肺(呼吸系统):右上模糊阴影,考虑渗出病灶。 (7)循环系统:主动脉硬化(为何只累及主动脉?尚不明 确)
成功救治1例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案分析

成功救治1例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案分析1例久治无效的严重多系统损害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生命危在旦夕,其本人与家人已完全绝望,经医务人员鼓舞后重现求生欲望,积极配合。
治疗上医者紧抓住免疫抑制这个关键措施。
中西医结合拮抗药物副作用,调节机体整体功能,帮助患者度过危险、顺利康复。
疗程中患者没有住院,没有输液,没有输血,没有使用抗生素、没有使用细胞毒类免疫抑制剂,没有使用生物制剂。
这可能是此类危重症病例救治中很少使用的治疗方案。
也许能给同道们在类似实践中提供一些参考。
标签: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抑制;中西医结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我院成功救治1例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现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历资料患者,女,40岁,江苏省灌南县花园乡人,农民,因“乏力、低热消瘦、面色苍白进行性加重2个月余,呼吸困难,皮肤紫癜、解黑色大便10余天”而于2008年4月21日来我院就诊。
患者于病初即2008年2月份寒冷季节即有全身多关节与肌肉僵硬疼痛症状,进入4月份疼痛症状不明显。
病程中曾有间断发热,为不规则低热。
起病初于当地县乡医院就诊无效,后转市人民医院就诊住院治疗,诊为全血细胞减少,SLE。
住院治疗20余天,病情未能控制,贫血渐加重,出血明显而于2008年4月8日转省人民医院就诊,转诊后病情继续恶化,皮肤紫癜增加,解黑色大便,出现呼吸困难,且呼吸困难渐加重,需吸氧维持,医务人员告知家人病危;家人失去治疗信心,放弃治疗出院回家。
后又经他人推荐来我院就诊试试。
来我院就诊时查:T 37℃,P 108次/min,R 30次/min,BP 100/70 mmHg。
患者消瘦、重度贫血貌、恶病质样、半卧位、吸氧,呼吸快、查体配合差、一般情况极差。
全身皮肤湿冷,四肢皮肤散在紫癜,但无红斑、无结节。
颈静脉轻度怒张,气管居中。
心界向两侧扩大,心音低、心律齐、无病理性杂音,脉速无力,可及奇脉。
两肺呼吸音均明显降低,但无明显啰音。
系统性红斑狼疮 病例讨论详解

LN的治疗原则:以控制狼疮活动、组织肾脏病
变进展、最大限度降低药物治疗的副作用为主要 目的 有: 强的松:该患者可给与剂量为每日0.5-1mg/kg
环磷酰胺10-16mg/kg,加生理盐水缓慢静滴, 4周一次 霉酚酸酯、来氟米特等 透析治疗:该患者可不用
主动脉硬化
• 动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可使动脉管壁增厚、变 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狭小。动脉硬化有三种主要类型:(1)细 小动脉硬化 (2)动脉中层硬化 (3)动脉粥样硬化。 本病主 要累及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和肾动脉,可引起以上动脉 管腔变窄甚至闭塞;引起其所供应的器官血供障碍,导致这些 器官发生缺血性病理变化。 • 主动脉硬化,主要是主动脉的内皮受损,血管弹性下降,造成 高血压,主要是以收缩压的升高为著。如果出现主动脉硬化, 提示全身也有动脉硬化,所以应及早的进行治疗,以防心脑血 管病的发生,如脑出血、脑梗塞、心绞痛、心向梗塞,甚至心 源性的猝死。 • 治疗:休息、吸氧、溶栓、抗凝、预防心律失常与休克、饮食 方面的调整、加强运动等(即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那些的方法)
美国风湿病学会1997年推荐的SLE分类标准
1.颊部红斑 固定红斑,扁平或高起,在两颧突出部位 2.盘状红斑 片状高起于皮肤的红斑,黏附有角质脱屑和毛囊栓; 陈旧病变可发生萎缩性瘢痕 3.光过敏 对日光有明显的反应,引起皮疹,从病史中得知或医生 观察到 4.口腔溃疡 经医生观察到的口腔或鼻咽部溃疡,一般为无痛性 5.关节炎 非侵蚀性关节炎,累及2个或更多的外周关节,有压痛、 肿或积液 6.浆膜炎 胸膜炎或心包炎 7.肾脏病变 尿蛋白>O.5g/24h或+++,或管型(红细胞、血红蛋 白、颗粒或混合管型)
多发性硬化症乃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免疫有关的发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诺卡菌感染引起腰大肌旁脓肿一例论文

万方数据
空堡里里瘟堂苤查2Q!垒生!旦箜2Q鲞箜!塑堡缝!』丛£丛塑堂!!!』丛!Y 2Q!壹!y!!:垫,盟!.!
・477・
敏感药物如丁胺卡那霉素、亚胺培南、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 联合米诺环素、阿米卡星和利奈唑胺。本例患者SLE病史3 年,长期应用中大量糖皮质激素,并发LN、自身免疫性溶血性 贫血,存在多脏器损害、免疫功能严重受损情况下,住院期间 选用利奈唑胺、亚胺培南、阿米卡星联合治疗效果明显。 总之,感染是SLE发生和死亡的重要原因,疾病的遗传缺 陷、免疫紊乱、药物治疗增加了感染的发生率,尤其是机会菌 感染往往难治。同时,感染又诱发SEE疾病的活动,在感染和 疾病控制的摇摆中谨慎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抗生素,增 加了治疗的风险和难度。对于长期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 SLE患者,监测和洽疗各类感染特别是机会菌感染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ACTH)、尿香草扁桃酸(VMA)、甲状腺功能3项、肿瘤标志 物、ANA谱(AN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SSA抗体、 抗SSB抗体、Scl一70、抗SSA 52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阴性。
resistance in
BA,Biehle isolates Clin
J,Conville Noeardia
PS,et
a
a1.Sulfonamide US muhieemer
(2):89.97.DOI:10.1007/s15010一009.9193—9.
of
spp.from
【2】Lebeaux
plant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讨论ppt课件

一、诊断
诊断:
1、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发作 狼疮肾炎
2肝、肺部继发感染?
诊断依据:
1、女性患者,病情反复
2、症状:发热、颜面部蝶形红斑 、左上肢红 斑(躯干皮疹)、全身关节肌肉酸痛。
3、体征:颜面部蝶形红斑、左上肢见散在红 斑、双膝关节及双小腿肌肉轻触痛。
4、辅助检查: (1)血、尿RT :WBC 3.04X10^9/L(↓)、HB 91g/L(↓)(2)自 身抗体:抗ENA抗体:Scl-70(++)、RNP(++)、Sm(+++)、 SSA(++++),ANA(+++)、抗ds-DNA(++++)、抗DNP(++++)、P-
多发性硬化症乃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免疫有关的发炎
及去髓鞘疾病。实际上、神经纤维、神经元及寡棘突 细胞亦会受损。至今,多发性硬化症的原因仍然不明。 推测会有一些引起发作的诱发因子,其中以病毒感染 最为熟知;亦有些报告显示和细菌有关。该病易复发, 以神经系统的病变为主。
该患者已治愈,但仍要防止病毒或细菌的潜伏感染 和引起其他的疾病,故可给予抗病毒、抗菌治疗等; 并适当给予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甲钴胺、维生素B1、维 生素C、ATP、谷维素等以保护神经
• 主动脉硬化,主要是主动脉的内皮受损,血管弹性下降,造成 高血压,主要是以收缩压的升高为著。如果出现主动脉硬化, 提示全身也有动脉硬化,所以应及早的进行治疗,以防心脑血 管病的发生,如脑出血、脑梗塞、心绞痛、心向梗塞,甚至心 源性的猝死。
• 治疗:休息、吸氧、溶栓、抗凝、预防心律失常与休克、饮食 方面的调整、加强运动等(即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那些的方法)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讨论(医学PPT课件)

血液内分泌科
主讲人:莫祖艳、黄映芬、李小林 指导老师:俞欢容老师、刘翠贞老师
患者基本资料
姓名:杨翠香 性别:女 年龄:35岁 入院日期:2015年01月15日11时 入院主诉:气促胸闷行剖宫产术后7天,检查提示
“SLE”2+天 现病史:患者有胸痛,胸闷伴气促,不能平卧;偶有头
1:00 3:00 7:00 9:00 10:00 10:45 11:00 13:00 18:00 19:00 21:00 23:00
1月16号,10:45予持 续心电监护,患者 HR103次/分,遵医嘱 予口服地高辛0.125mg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治疗经过
心率
1月16日 1月17日
洋地黄类药物 中毒的表现?
洋地黄类药物中毒的表现
消化道反应:如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 神经系统症状:如眩晕、头痛、失眠、谵妄、精
神错乱等; 视觉障碍:如黄视、绿视、视力模糊、畏光等; 心脏反应:表现为各种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
阵发性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及不同 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等心。率<60次/分禁止服用!
心电图未排除肺栓塞。
脉快
低血 压
呼吸 费
力, 急促
心电 图改
变
肺部 阴影
胸闷 胸痛
肺栓塞临床表现
肺栓塞紧急处理(一)
1、休息:发生肺栓塞后,要马上卧床休息,采取 仰卧位,使静脉回流不受障碍。如血栓来自下肢, 要抬高下肢,减少活动。
2、吸氧:一般给予持续鼻导管吸氧。假如缺氧明 显,并且伴有低碳酸血症者,则用面罩给氧,必要 的时候用人工呼吸机或者高频通气。
痛,间有干咳;有少量阴道流血。由外院带入右锁骨 CVC管和尿管。
脓毒血症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护士

脓毒血症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护士【脓毒血症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护士】1. 引言在医学领域中,脓毒血症被认为是一种十分严重的感染疾病。
它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经常导致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
然而,脓毒血症的诊断和治疗并不总是直截了当的,对于一些疑难病例,医护人员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才能提供最佳的护理。
本文将探讨一位护士在处理脓毒血症疑难病例时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通过团队合作和经验分享来解决这些挑战。
2. 背景知识脓毒血症是一种常见而且危险的感染疾病,它可以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导致多个器官功能障碍。
这种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患者的生存至关重要。
然而,一些病例由于某些特殊情况而变得复杂,对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病例讨论这里我们将讨论一个特殊的脓毒血症病例,这位病人是一名女性患者,芳龄在五十岁左右。
她首次来到急诊室时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全身感染症状,如高热、心动过速和呼吸急促。
初步检查发现她有一处疑似感染的脓肿,但是血液培养结果却未显示任何细菌感染。
这给诊断和治疗增加了困难。
4. 挑战和解决方法面对这一病例,护士需要全力解决以下几个挑战:4.1. 深度评估为了深入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护士需要进行全面而详细的评估。
这包括病史、身体检查、疾病发展情况等。
通过对病情的全面评估,护士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为医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4.2. 多学科团队合作针对这一复杂的病例,一个单一护士或医生很难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
护士需要与其他学科的医生、检验师和药剂师等紧密合作,共同研究病情,开展合适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通过团队合作,可以更好地整合专业知识和经验,促进病例的有效管理。
4.3. 临床经验分享对于疑难病例,护士的临床经验尤为重要。
在与团队成员和其他护士交流时,护士可以分享自己在类似病例中的经验和观察。
这种经验分享可以促进团队内部的学习和信息交流,为艰难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5. 对脓毒血症的个人理解在处理脓毒血症疑难病例时,我深深体会到团队合作和经验分享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始治疗方案
用药目的
用法用量
用药时间
控制狼疮脑病
甲氨喋呤注射液0.01g
地塞米松磷酸钠10mg 鞘内注射
2015/5/8-2015/5/10
免疫抑制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mg 2015/5/7-2015/5/22 静脉推注
行腰椎穿刺术,除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2015年5月8日(d2)
治疗药物调整 硝苯地平控释片60mg
给药途径 口服
给药频次
时间
qd 2015/5/19-2015/5/22
2015年5月22日(d15)
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可; 查体:血压135/75mmHg左右;颜面、颈部无浮肿,全身可见散在瘀点,皮
肤穿刺处可见周围瘀斑;双侧巩膜及皮肤轻度黄染;双下肺呼吸音粗,未闻 及湿罗音;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6.49×10^9/L、血红蛋白85g/L、血小板计数 6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数90.2%;生化:总胆红素107.6umol/L、直接 胆 红 素 68.1umol/L 、 间 接 胆 红 素 39.5umol/L 、 尿 素 24.26mmol/L 、 肌 酐 268.00umol/L。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持续无发热,血象不高,但肌酐、尿素 氮呈上升趋势,请肾内科会诊后转科继续治疗。
5月13日外周及导管血培养提示:G+球菌生长。
处置:行血液滤过治疗 治疗药物调整
万古霉素0.5g 首剂加倍
给药途径 ivgtt
给药 频次
时间
bid 2015/5/14-2015/5/22
2015年5月16日(d9)
患者全天无明显发热;神志清楚,精神稍差;期间病情相对稳定 ;
查体:脉搏:102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60/90mmHg左右。颜面、颈部 浮肿较前减轻,全身可见散在瘀点;双侧巩膜及皮肤轻度黄染;双下肺可闻
治疗药物调整
给药途径 给药频次
时间
美罗培南0.5g
ivgtt
tid 2015/5/13-2015/5/14
2015年5月14日(d7)
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差;昨日间断高热,最高体温38.6℃,伴寒战。 血压150/80mmHg,双眼球结膜出血;双侧巩膜及皮肤轻度黄染;双 下肺呼吸音低,可闻及少量湿罗音;
一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脓毒症患者的病例讨论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基本情况
患者,女,18岁 身高:158cm、体重55kg、体重指数22.04 Kg/M2 入科时间:2015年5月7日 转出时间:2015年5月22日 治疗共计15天。
病例介绍
主诉:头昏半月,发热1周,四肢抽搐5天。 现病史:患者于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头昏,伴有肢体乏力、活
其他主要治疗药物
药名
丙种球蛋白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环磷酰胺注射液 美罗培南 万古霉素
用药途径
ivgtt ivgtt ivgtt ivgtt ivgtt
用法用量
20g,qd 0.5g,qd 0.5g,一次 0.5g,tid 0.5g,tid
用药起止时间
5.13-5.15 5.13-5.15
5.16 5.13-5.14 5.14-5.22
药物过敏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家族史:否认家物、放射性物质接触史
,无传染病接触史,无疫区接触史,无烟酒嗜好。 婚育史:未婚。月经史:14岁 4-5天/28-30天 既往月经量
及经期规律。
入院查体
T 37.8℃,R 20次/分,P 119次/分,BP 180/112mmHg,呈昏睡-浅昏迷状,呼 之不应,疼痛刺激有反应。
病例介绍
现病史:5天前患者自诉腹痛、呕吐伴头痛,之后突发四肢抽搐、意 识丧失,双目向额部凝视,四肢伸直,牙关紧闭,持续约1-2分钟, 予以安定、甘露醇等治疗,之后仍反复抽搐,诊断为“狼疮危象、狼 疮脑病、癫痫持续状态”,予以脱水减轻脑水肿、解痉镇静、营养神 经、抗感染、甲泼尼龙1g+丙种球蛋白20g/天抑制免疫反应等综合治 疗后患者血小板仍低,且合并全身出血倾向。为求进一步诊治转入我 院。
治疗药物调整
给药途径 给药频次
时间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1g
ivgtt
qd 2015/5/11-2015/5/22
2015年5月13日(d6)
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差;昨日间断发热,最高体温38.3℃,伴寒战。 查体:双眼球结膜出血;颜面、颈部浮肿较前减轻,全身可见散在瘀
点,皮肤穿刺处可见周围大片瘀斑;双侧巩膜及皮肤轻度黄染;双下 肺呼吸音低,可闻及少量湿罗音。
既往史、既往用药史
既往史:否认肝炎、结核、疟疾等传染病史,否认“高血
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病史。
既往用药史:甲泼尼龙琥珀酸钠1g、丙种球蛋白20g/天, 冲击治疗5天。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地西泮注射液、甘露 醇注射液、醒脑静、鼠神经生长因子、兰索拉唑(具体用 法用量不详)。
过敏史、家族史、个人史、婚育史
患者间断发热,体温达38.8℃,意识呈浅昏迷,疼痛刺激有反应。 查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脉搏:87次/
分,呼吸:16次/分,双肺呼吸音粗糙,双下肺呼吸音低,可闻及少 量湿罗音,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9.03×10^9/L、血小板计数14×10^9/L、 中性粒细胞百分数83.2%、C-反应蛋白11.7mg/L、降钙素原0.47ng/ml ;生化肾功:钾3.87mmol/L、钠139.6mmol/L、尿素23.51mmol/L、肌 酐180.10umol/L、钙1.88mmol/L; 脑脊液常规:细胞总数0.489×10^9/L、白细胞计数0.001×10^9/L; 脑脊液生化:氯132.2mmol/L、葡萄糖5.46mmol/L、总蛋白0.45g/L; 脑脊液涂片:未查见细菌;
动后气促,未行处理。1周前患者出现发热,最高体温不详,同时伴有头 昏、乏力,家人考虑中暑或感冒,予以感冒药(具体药物不详)服用, 体温可降至正常。次日晨起后仍感头昏、乏力,家人遂送入外院就诊, 检查发现血常规示“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自身抗体示“ANA、dsDNA 、ACA、核小体等阳性”,以“系统性红斑狼疮”入住风湿免疫科。
及少许湿罗音;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4.4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数70.4%;生化: 钾4.30mmol/L、钠134.7mmol/L、氯93.7mmol/L、尿素51.29mmol/L、肌酐 414.20umol/L、钙2.05mmol/L、白蛋白22.2g/L、总胆红素139.7umol/L、间接 胆红素48.8umol/L、直接胆红素90.9umol/L;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8.53×10^9/L、血小板计数7×10^9/L、中 性粒细胞百分数89.8%;肝功: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63.9U/L、丙氨酸 氨基转移酶31.4U/L、总胆红素137.6umol/L、直接胆红素68.1umol/L、 间接胆红素69.5umol/L、白蛋白25.1g/L;生化、肾功: 钾4.11mmol/L 、尿素38.36mmol/L、肌酐316.10umol/L;
问题:
5.11肝功能异常的原因? 该病人为什么要使用万古霉素?万古霉素在肾功
能减退患者中如何调整剂量? 肌酐清除率为16.13ml/min如何选用降压药?
问题:
5.11肝功能异常的原因? 该病人为什么要使用万古霉素?万古霉素在肾功
能减退患者中如何调整剂量? 肌酐清除率为16.13ml/min如何选用降压药?
入院诊断
1、系统性红斑狼疮; 1.1、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 1.2、系统性红斑狼疮危象;
2、症状性癫痫; 3、上消化道出血;
出院诊断
1、系统性红斑狼疮; 1.1、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 1.2、系统性红斑狼疮危象;
2、症状性癫痫; 3、上消化道出血; 4、狼疮性肾炎; 5、脓毒血症;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9.69×10^9/L、血红蛋白67g/L、血小板计 数6×10^9/L、C-反应蛋白208.2mg/L;降钙素原4.88ng/ml;
生化、肾功:钾5.00mmol/L、钠131.4mmol/L、氯107.3mmol/L、钙 1.70mmol/L、镁0.74mmol/L、尿素49.06mmol/L、肌酐434.60umol/L;
颜面部轻度浮肿,双侧面颊可见蝶形红斑,双掌可见块状红斑,皮肤穿刺处 可见周围大片瘀斑,余皮肤未见黄染及出血点。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 4mm,对光反射迟钝,颈阻(+)。双肺呼吸音粗糙,双下肺呼吸音低,可闻及 少量湿罗音,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留置胃管可见引流出暗红色血性 胃液。四肢可见自主活动,以左侧肢体为主,肌张力减弱,双侧腱反射(+) 。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双侧病理征(+)。
168/105mmHg左右;双下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量湿罗音;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3.89×10^9/L、血红蛋白92g/L、血小板计
数1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数62.5%;生化肾功、胆红素:钾 4.65mmol/L、钠136.2mmol/L、氯104.0mmol/L、钙1.56mmol/L、尿素 68.61mmol/L、肌酐455.00umol/L、总胆红素138.2umol/L、间接胆红 素52.6umol/L、直接胆红素75.6umol/L。
胃液:颜色黑带褐、隐血阳性、酸碱度4.5、镜检RBC+个/HPF G试验、尿培养无异常 颅脑MRI提示:双侧尾状核头、壳核、侧脑室旁及双侧大脑半球、小脑多发
异常信号影,结合临床病变,考虑狼疮脑病可能。 肺部CT提示:1、双侧胸腔积液伴双下肺部分受压不张;2、胸壁及所见颈部
软组织肿胀,请结合临床;3、双侧腋窝多发淋巴结。
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10.41×10^9/L、红细胞2.63×10^12/L、血红蛋白82g/L、红细胞 压积23.5%、血小板计数12×10^9/L、淋巴细胞百分数8.0%、中性粒细胞百分数 87.0%、网织红细胞比率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