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鼻窦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合集下载

鼻窦内窥镜手术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

鼻窦内窥镜手术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
血, 大 多数 患者一般情 况良好 。结论 : 良好 的术后护理 , 有利 于预 防或减少术后 并发 症 , 提 高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 : 鼻 窦内窥镜 ; 护理 问题 ; 对策 中图分类号 : 1 1 4 7 3 . 7 3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 号 : 1 0 0 6— 0 9 7 9 ( 2 0 1 3 ) 3 4— 0 1 6 1 — 0 2
鼻 内窥手术具有痛苦小 、 损伤小 、 操作简便 , 病人颜 面部不 留伤 口等优点 , 在耳鼻咽 喉科领域 已经 广泛 开展 , 我院于 2 0 1 2 年1 O—l 2月对 1 3 0例患者实施 了全麻 下或局 部浸润麻 醉下经 鼻内镜鼻窦手术 ,配合有效护理措施 ,皆治愈 出院 , 取得 了 良 好的治疗效果 , 现将 护理体会报 道如下。 1 临 床 资料 本组男 7 2例 , 女5 8例 , 年龄 1 7— 6 2岁 , 其中4 0例采用全 麻, 9 0例采用 局部浸润麻醉 , 术后鼻腔凡士林纱 条或胶原蛋 白 海 绵填塞 2 4— 7 2 h , 取 出填塞物第 2天后进行鼻腔 冲洗 。 2 常 见 护 理 问题 2 . 1 鼻腔出血 : 鼻 出血是 内窥镜鼻 窦手术最 常见 的并 发症 , 常 因损伤筛 前动脉 、 筛后动脉 、 蝶 腭动脉及鼻 中隔后动 脉所 致 , 出 血量 2 0 0 m l以上 , 甚 至 迫 使 手 术 中止 , 严 重 时 危 及 病 人 生 命¨ 0 ] 。常见原 因 : 手术不 够精细 , 术 腔清理 不够彻 底 ; 患者特 殊个体 差异 , 如因手术刺激及精神 紧张 , 术后 月经提前 、 高血压 患者术后未 按 时服 药等 ; 术 后 患者 因 喷嚏 、 剧 烈 咳嗽 、 洗 热水 澡、 过早 体力运动 , 用力 过猛等 ; 因术 后术 腔处 理不 当 , 患 者过 早停用抗生 素致术后 感染 等。鼻腔 出血量 的多少 主要与 病变 的性质 和范围、 前期 手术史 、 麻 醉和 手术方 式 、 手术 时间长 短 、 术者 的熟练 程度 、 是否损伤大血管以及患者机体状 况有关 。 2 . 2 头 昏摔倒受伤可 能 : 患者术后 因鼻 腔通气 障碍 , 或术 中出 血过多 , 会导致头痛 、 头 昏等 , 在行走 、 如厕时 动作过 快稍 有不 慎 即可能摔倒而致意外发生 。

内镜鼻窦手术眼并发症的观察护理

内镜鼻窦手术眼并发症的观察护理

眼肌 功能 锻炼 , 可能做 眼 内收动作 , 尽 同时配合 针
灸 、 疗等 辅 助方法 , 理 促进 功 能早 日恢 复 。这 2例 均在 2个 月 内 完全 恢 复, 中 1例 C 其 T示 内直 肌 断 离 1 2 2个 月后 眼球 运转功 能也 完全 恢复 。 /,
我科 多 在全 麻下 实施 内镜 鼻 窦手 术 , 者 回 患
内镜 下切 开眶 内壁, 行眶减 压 , 外眼 加压 包扎 3天
不 可 比拟 的优 点, 其 并 发症 的 发 生 率 不亚 于 传 但
统 手术 , 尤其 可 出现 颅脑 、 眼等 严重 并 发症 。我科 19 9 4年 8月至 2 0 0 0年 9月施 行 的 3 I例 内镜 鼻 I 窦 手术 中发 生眼并 发症 1 9例 , 内镜 鼻窦手 术 并 为 发 症 的首位 。本文 对 内镜鼻 窦手 术眼 并发症 的观
后鼻 腔粘 连等 并发症 的发 生 。
2 3眼球 活动 受 限 . 2 眼球 内收 受 限 的患 者 均 例 为 术中损 伤 了眼 内直 肌 。患 者在全 麻清 醒后 主诉
视物 重影 , 时应立 即抽 出鼻 腔 内填塞 物, 报告 此 并 医 生采取 积极 的治疗 措施 。术 后 1周嘱 患者加 强
能损 伤眶 内壁 , 及 时 向 医生 报 告 。对 于 单 纯 眶 应 内壁损 伤 出现 的眼 睑 皮 下淤 血 , 期给 予 局 部 冷 早 敷 ,8h后 给予湿 热 敷 , 般术 后 1 会 自行 吸 4 一 0天
收、 消失 , 需特殊 处置 。如 果 同时 出现 睑球 结膜 无
射复方樟柳碱注射 液。具体方法: 抽吸复方樟柳
斜 刺法 。针 头 勿 向上 穿 刺 过 深, 防 伤及 盆 腔 脏 以 器 。不 得多 次反 复穿 刺 以免形 成血 肿。

内镜鼻窦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内镜鼻窦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内镜鼻窦手术并发症得预防与处理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5,50(11): 884-889、DOI: 10、3760/cma、j、issn、1673-0860、2015、11、002鼻内镜外科技术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奥地利学者Messerklinger所创立。

该技术就是在鼻腔鼻窦解剖与病理生理学研究不断取得进展得基础上发展起来得,它得出现彻底改变了鼻科学领域得治疗方式与治疗范围。

随着基础与临床研究以及临床实践得不断深入,加之影像技术特别就是螺旋CT得广泛应用,手术设备得不断改进,鼻科医生手术技巧得提高,其应用范围已不仅局限于鼻腔鼻窦疾病得治疗,业已向泪道系统、眶内、眶尖、翼腭窝、颞下窝及颅底甚至颅内等相邻区域拓宽,并取得了较之传统手术方式更好得疗效。

目前,鼻内镜手术已广泛应用于慢性鼻-鼻窦炎得治疗,并取得了良好得疗效,已成为慢性鼻-鼻窦炎得主要治疗手段[1,2]。

鼻内镜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慢性鼻-鼻窦炎得手术疗效,但另一方面,内镜鼻窦手术得并发症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有增加得趋势,特别就是严重手术并发症报道得增加趋势更加明显。

有学者认为,手术范围得扩大,对过去不敢触及得危险区域(如蝶窦区域、眶尖、颅底)病变得处理增加了手术并发症发生得机会,但更多得原因在于缺乏解剖训练、手术设备差、术前CT对解剖得评估不足、缺乏有效得控制术中术野出血得措施与良好得外科技巧等。

鼻窦毗邻复杂,与很多重要得解剖结构如眼眶、颅底、视神经、颈内动脉与海绵窦等关系密切。

术中对解剖结构辨认不清与错误得操作都可能造成严重得并发症。

一、内镜鼻窦手术常见并发症得分类对并发症得分类目前仍存在着不同得方法。

按并发症得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微并发症与严重并发症。

May等[3]认为,应将需要治疗以防止发展为严重后果与虽经治疗仍不可避免发展为严重后果者纳入严重并发症。

她强调,眶内损伤、颅内损伤与泪道损伤无论其治疗效果如何或就是否不治而愈亦均应划入严重并发症得范畴。

鼻内镜鼻窦手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鼻内镜鼻窦手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鼻内镜鼻窦手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近二十年来,鼻内镜手术治疗方法在国内获得了快速普及和发展,手术适应证和手术范围不断扩大,虽然手术方法不断改进和完善,手术技巧也不断提高和娴熟,但手术部位常常涉及重要组织或危险区域,增加了手术并发症发生的机会。

本文主要对鼻内镜鼻窦手术出现的几种并发症做相应的阐述。

标签:鼻内镜;鼻窦手术;并发症;防治鼻内镜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鼻腔、鼻窦手术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具有微创、精细、手术质量高的优点[1],但随着手术适应证的扩大、手术范围的延伸及各级医院的普及开展,其并发症也有上升的危险。

现将鼻内镜手术常见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及防治措施综述如下:1 鼻内镜手术并发症的类型及处理1.1 眼眶部并发症1.1.1 筛骨纸样板损伤筛骨纸样板损伤是鼻内镜手术常见的并发症[2],发生率为0.3%[3]。

筛窦和中鼻道区域是鼻内镜手术的重要区域,也是最易发生变异的区域[4],其中钩突是功能性鼻内镜手术需切除的第一板[5],如异常增生偏曲或发育不良或缺如,切除钩突时纸样板损伤的发生率更高,由于筛房发育范围小,气化差,筛窦切除时,易损伤纸样板;在眶内下壁与上颌窦口的之间距离有变异的情况下,扩大窦口的操作也易损伤纸样板[2,6]。

眶纸样板损伤的临床表现为:一般轻者出现眼睑水肿、眶周淤血或皮下气肿,重者则导致眼眶血肿,或有内直肌损伤,斜视或永久性复视。

李润汉等[7]报道2例出现复视,1例经皮质类固醇治疗3个月后行眼内肌纠正手术无效;1例治疗1周恢复。

故筛窦手术时为预防纸样板损伤必须做到:(1)切除钩突时切忌刀尖过深和过于向外。

(2)妥善止血,可视下手术,避免盲目操作。

(3)手术中注意辨清纸样板及垂直骨板,清理病变时,筛窦咬钳应与纸样板平行,不要与纸样板垂直。

(4)切忌油纱条填塞过紧。

1.1.2 眶内血肿或眼球后出血眼眶血肿曾经被许多学者认为是一个轻微并发症,然而,经过观察眼眶血肿处理不当会导致失明[2]。

手术损伤筛前动脉和(或)筛后动脉,或损伤眼眶脂肪中的小血管,均可在术中或术后出现眶内淤血[2,8-9]。

内镜鼻窦手术并发症及相关因素分析

内镜鼻窦手术并发症及相关因素分析
* 第 2 2医院耳 鼻咽嚷 头 颈外科 0 10 0 10 3
病史 <1 O年者, 并发症 发生率为 2 7 %, .9 远低于 病史 >1 O年者的 3 . %。病史较长者, 00 大多长期
心理压力( 特别是初学者) 导致情绪变化. , 易违反 鼻腔正 常解剖 结构是 内 操 作要 领, 使手 术危险性 大为增加。术 中出血量 大者大多是再 次手术者 、 伴有高血压病 者、 病变范 围广、 病史长及鼻腔鼻窦特殊菌感染等患者, 对这 类患者术 前应 给予降 压药, 术前一周鼻 腔滴减充 血剂、 激素及抗生素, 中低压麻醉, 术 鼻腔粘膜用
纸样 板 损 伤 2 6例 ( 中 发 现 眶 壁 损 伤 脂 肪 脱 出 术 2) , 中 未发 现 眶 壁损 伤 但 术 后 出 现 眼 睑 肿 胀 ‘例 术 4例 、 肿 2 例 ) 球 后 出血 2 例 。 再 手 术 5 气 , 4例
清除前组 筛房和扩大 上颌窦 口时 出现。此外, 中 隔高位 偏曲或中隔结节 样肥厚 、 中鼻 甲气化等均 可造成术野显露不好。 手术操作空间小, 易导致手

2 1 %。最严重的 1 .2 例并发症, 发生视神经损伤。 曾有二次手术史。 侧鼻腔外侧壁结构严重破坏。 左 加上术 中出血较多, 造成判 断失误, 出现左侧视 神 经损伤。再手术者 未 出现并 发症的病 例, 鼻腔结 构破坏较轻, 突、 钩 中鼻 甲等结构尚可辨认。
8 2岁。病程 6个月~3 余年。疾病种类 : 0 鼻窦
大于 2 0m 者 8 例, 发症 发生率 3 、3 2 / 0 l 6 并 0 2 %(6
8 ) 出血 量 <2 0ml 为 1 1 (/ 4 ) 病 程 6, 0 者 .4% 5 4 0 。 长于 1 年者 6 0 0例 , 发 症 发 生 率 3 . % ( 8 并 00 1/ 6 、 史<1 0)病 0年 者 4 6例 , 发 症 发 生 率 2.9% 6 并 7

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眼部并发症及预防

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眼部并发症及预防
侧 1 0例 , 侧 1 右 6例 。 结 果 :3例 成 功 碎 2
除结石 , 3例 改 开放 手 术, 5例 有 大 于 05m残石上移入 肾盂 , 有病 例 术后 3 .c 所 9天体 温 恢 复 正 常 。 结 论 : 尿 管镜 钬 输 激 光 治 疗 输 尿 管 结石 合 并 上 尿 路 感 染 的 疗效确切 、 靠。 可 关 键 词 钬 激 光 输 尿 管 结 石 泌 尿 系
讨 论
于 > .c 0 6 m的输 尿管 结石 导致 的输 尿 管 梗阻 , 常用 的治疗 方 法 有 E WL 输 尿 管 S 、 镜手术 、 腔镜 或开放输 尿管切开取石 术 腹 等 。经尿道输尿 管镜 下碎 石术治 疗输 尿 管结石 成功 率 已达 9 % 以上… , 尿 管 0 输 镜 下 钬 激 光 碎 石 又 优 于 气 压 弹 道 碎 石 。然而 , 接受 创 伤 性 泌尿 生 殖 道操 作 的泌尿系感染的患者 , 常常 出现黏膜 出 血, 操作后可能有较高 的菌血症和脓血症 发生 率。如果输 尿管结石合并尿路感 染 , 般 应在感染 控制后 再进 行手术 。但 由 于结 石 导 致 的梗 阻不 能 解 除 , 染 往 往 很 感 难 控 制 J部 分 可 发 展 成 为 脓 肾 、 积 脓 , 肾 等, 导致不必要 的肾脏切除 。要根据具体 情况选择合适病例 : 对于输尿管结石梗阻 时间长 、 反复感染发热 、 多次 E WL碎 石 、 S 肾功能不 全 的病 人 , 如果 3~ 5天敏感 抗 生素治疗无效 , 要考虑在抗生素保 护下及 时 输 尿 管 镜 下 碎 石 ; 于初 发 感 染 或结 石 对 梗 阻 不 重 、 留 时 间 较 短 的 病 人 , 可 能 停 尽 控制感染后再手术治疗 。 总之 , 尿管镜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 输 石合并上尿路 感染 的疗效 确切 、 可靠 , 选 择好病例可以防止严重感染的发生 。

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维普资讯
20 0 8年 l 0月






0c . 20 t 08 Vo . 3 No. 5 1 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第3 4卷
第 5 期
J OURN F MODE L NI AL ME C NE AL O RN C I C DI I
年4 月至 20 年 l 月期问所做 45 07 2 2 例功能性鼻内镜鼻 窦手术 出现 的手术 并发症 与相关 因素分 析如下 。
1 资料 与方 法
止血方能勉强完 成手术 , 使手术 时间延长 , 出血量在 50m 左右。出血原因一般为鼻窦病变 比较重 , 0 L 黏膜 性充血 , 中道 内、 前组鼻窦、 后组鼻窦 内有息 肉存在或
切 除术 中可 出现 大 出血 、 睑瘀血 肿胀 、 腔 粘连 、 眼 鼻 术后 鼻 窦 引 流 不畅 、 热 等 并发 症 。 结论 : 内镜 手 发 鼻
术并发 症发 生率 高 , 手术 风险 大 , 了降低 并发 症发 生 , 熟练 掌握 鼻 窦解剖 与 毗邻 关 系, 为 应 术前 认 真 阅读 C T片 , 中认 清解剖 标志后 再进 行操 作 。 术
严 重并 发症 发 生 。
3 讨 论
眼睑水肿 、 眶周瘀斑是鼻 内手术 中比较轻微的并发
症, 其原 因是 手术 主要 集 中在 筛 窦 区 域 , 一 区 域 的纸 这 样板 与鼻 丘气房 、 突 、 等结 构关 系 密切 , 骨 质菲 钩 筛泡 且 薄 , 中很 容 易 被损 伤 , 成 眶周 轻 微 出血 。切 除 钩 突 术 造
[ 关键词] 鼻窦炎, 息肉; 内镜 ; o 鼻 鼻 并发症; 相关因素 近年来 , 由于功能性鼻 内镜鼻窦手术( E S 理论 F S) 的建立 , 使临床医生将治疗慢性鼻窦炎的重点从大的鼻

鼻内镜手术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鼻内镜手术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中外健康文摘护理探讨 2008年6月第5卷第6期 W orld Hea lth DigestMedical Pe riodical护理探讨鼻内镜手术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周 敏 沈飞燕(浙江省湖州市江南工贸大街82号手术室 313000)【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的并发症及护理措施。

方法:对178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作鼻内镜手术,对并发症的观察和分析,提出相应护理措施。

结果:出现并发症34例,其中术中出血14例,术后出血7例,眶内血肿5例,鼻腔粘连4例,视力下降4例。

结论: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是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鼻内镜手术;并发症;护理【中图分类号】R3221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8)-06-0301-010 概述鼻内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的新方法,具有痛苦小、操作精细、观察准确等特点,在清除发病原因的基础上重建和恢复鼻腔、鼻窦通气和黏膜纤毛的功能,是一种符合鼻腔鼻窦生理现象的手术方法。

但随着这项技术向颅底和眼眶的拓展、新术式的建立和手术部位的进一步延伸,手术并发症也逐渐增多[1]。

因此,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是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重要环节之一。

2006年7月至2008年3月,本院对178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作鼻内镜手术,出现并发症34例,分析产生并发症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1 临床资料178例中男103例,女75例;年龄9~70岁;平均住院天数819d;9例行全身麻醉,169例行局部麻醉;依据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标准[2],其中Ⅰ型25例、Ⅱ型109例、Ⅲ型44例。

出现并发症34例,其中术中出血14例,术后出血7例,眶内血肿5例,鼻腔粘连4例,视力下降4例。

2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211 出血的观察与护理:鼻部解剖位置特殊,手术创面不缝合,而以凡士林或高膨胀海绵填塞止血,因此,术后严密观察患者鼻腔和口腔血性分泌物的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镜鼻窦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5,50(11): 884-889. DOI: 10.3760/cma.j.issn.1673-0860.2015.11.002鼻镜外科技术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奥地利学者Messerklinger所创立。

该技术是在鼻腔鼻窦解剖和病理生理学研究不断取得进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鼻科学领域的治疗方式和治疗围。

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以及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入,加之影像技术特别是螺旋CT的广泛应用,手术设备的不断改进,鼻科医生手术技巧的提高,其应用围已不仅局限于鼻腔鼻窦疾病的治疗,业已向泪道系统、眶、眶尖、翼腭窝、颞下窝及颅底甚至颅等相邻区域拓宽,并取得了较之传统手术方式更好的疗效。

目前,鼻镜手术已广泛应用于慢性鼻-鼻窦炎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已成为慢性鼻-鼻窦炎的主要治疗手段[1,2]。

鼻镜技术极提高了慢性鼻-鼻窦炎的手术疗效,但另一方面,镜鼻窦手术的并发症和传统手术方式相比,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有增加的趋势,特别是严重手术并发症报道的增加趋势更加明显。

有学者认为,手术围的扩大,对过去不敢触及的危险区域(如蝶窦区域、眶尖、颅底)病变的处理增加了手术并发症发生的机会,但更多的原因在于缺乏解剖训练、手术设备差、术前CT对解剖的评估不足、缺乏有效的控制术中术野出血的措施和良好的外科技巧等。

鼻窦毗邻复杂,与很多重要的解剖结构如眼眶、颅底、视神经、颈动脉和海绵窦等关系密切。

术中对解剖结构辨认不清和错误的操作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并发症。

一、镜鼻窦手术常见并发症的分类对并发症的分类目前仍存在着不同的方法。

按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微并发症和严重并发症。

May等[3]认为,应将需要治疗以防止发展为严重后果和虽经治疗仍不可避免发展为严重后果者纳入严重并发症。

他强调,眶损伤、颅损伤和泪道损伤无论其治疗效果如何或是否不治而愈亦均应划入严重并发症的畴。

按并发症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局部并发症和全身并发症两类。

局部并发症又可分为鼻部并发症、血管损伤、眼部并发症、颅底颅并发症等。

常见的全身并发症有哮喘发作、麻醉意外、下肢血栓形成、心肌梗死或脑梗死、偏瘫、植物人、死亡等。

鼻部并发症包括大出血、鼻中隔穿孔、嗅觉减退、鼻腔粘连、鼻窦黏液囊肿等。

眼部并发症包括:眶周淤血、眶周气肿、眶血肿、直肌损伤、鼻泪管损伤、视神经损伤、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眼底动脉痉挛或栓塞、眶感染、眼睑或眶脂质肉芽肿等。

血管损伤包括筛前、筛后动脉、蝶腭动脉和颈动脉损伤。

颅并发症包括脑脊液鼻漏、脑膜炎、脑脓肿、颅出血、脑实质损伤、气脑、海绵窦损伤等。

二、镜鼻窦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镜鼻窦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文献报道有较大差异,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有:统计报道的年代不同,术者的手术技术不同,病变的严重程度存在差异,对并发症的定义存在不同认识,特别是对严重并发症的纳入标准存在差异等。

部分文献中镜鼻窦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见表1[4,5,6,7,8,9,10,11]。

三、镜鼻窦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并发症发生的原因错综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

鼻窦解剖关系复杂,结构变异较大,与很多重要的解剖结构如眼眶、颅底毗邻,是造成并发症发生的解剖学基础。

即使是手术技术很高的鼻科医生,术中虽然小心仔细操作,仍有发生并发症的可能。

并发症的发生与术者经验、手术技巧和有关知识的掌握有关,存在着'学习曲线',即初学者容易发生并发症[8]。

镜鼻窦手术并发症多发生于右侧即'右侧现象',这可能与多数术者为右手优势有关[12]。

鼻镜手术的麻醉方式对术中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同样具有一定的影响,即采用局部麻醉者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要低于采用全身麻醉者。

局部麻醉下手术在避免眼部并发症,尤其是避免眼部严重并发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因为患者在清醒状态下接受手术,如果损伤眶壁或挤压眶壁造成眶压增高时,患者会立即做出反应,提示术者停止手术、避免继续操作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而全身麻醉手术时患者则没有这种'报警'能力[9]。

在手术中,关注患者的体位和麻醉状态都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有研究表明,并发症的发生与疾病的病程和病变围、CT的Lund-Mackay评分、前期手术史相关。

在鼻窦修正手术中,由于解剖标志的缺失,容易迷失方向,误入眶和损伤颅底[13]。

瘢痕形成和骨质增生硬化使得术中出血增加,视野不清,而且也会对术者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增加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四、镜鼻窦手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1眼部并发症从解剖上看,鼻窦和眼眶关系非常密切,眼眶2/3被鼻窦包绕,眼眶的上方、侧、下方及眶尖部均被鼻窦包绕,而两者相邻的骨壁却非常菲薄,最薄处筛骨纸样板的厚度仅为0.2~0.4 mm。

眶侧汇集了血管、神经和眼外肌等众多重要的组织结构,这些结构或与鼻窦仅相隔菲薄的骨壁,或附着于骨壁之上,或在骨壁穿行。

这种毗邻关系是发生眼眶并发症的解剖学基础。

根据眼眶解剖特点与镜鼻窦手术常见并发症的关系,将眼眶壁分为A、B、C 3个带。

分别相当于眶眼球、球后和眶尖3个区域。

A带为眶纸样板前部,B带为后筛薄层骨质,与球后软组织特别是直肌相邻。

C带包括Onodi气房和蝶窦外侧壁,紧邻视神经[14]。

由于鼻窦与眼眶关系极为密切,眶并发症在各类并发症中发生率最高。

2眶纸样板损伤的预防和处理眶纸样板损伤是镜鼻窦手术最常见也是最轻微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1.8 %~2.1%[15]。

钩突外移导致与纸样板过于靠近,上颌窦自然开口扩大时过于向上,纸样板过薄和移,筛窦向眶上和眶下气化致使纸样板位置发生变异,额隐窝前部开放时过于向外用力操作,这些都容易造成眶纸样板的损伤。

在筛窦开放中,避免纸样板损伤的最好办法是首先识别纸样板,而不是躲避它。

这样眶纸样板才能被关注和加以保护。

这和腮腺手术中保护面神经的道理是一样的,即先识别才能保护,而不是盲目地躲避。

纸样板的解剖标志有二个,一个是筛泡外侧壁,另一个则是上颌窦口。

一般情况下,上颌窦口与纸样板处于同一垂直线上。

暴露上颌窦口可以帮助辨认眶下壁,进而识别纸样板。

术中如怀疑纸样板损伤,可挤压眼球确认是否损伤和损伤的部位,术中最好不要遮盖双眼以便观察眼部的情况。

术中如确认发生了眶纸样板的损伤或眶脂肪暴露,应避免过度吸引和谨慎使用动力系统。

手术结束后应尽量不填塞或少填塞。

术后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减轻眶水肿。

嘱患者避免用力擤鼻,延缓鼻腔冲洗。

虽然损伤眶纸样板并不总是出现眶周淤血和气肿,而且一般不会造成严重后果,但是,直肌损伤和其他一些眶并发症的发生都是在损伤纸样板的基础上发生的,因此,对眶纸样板损伤仍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3鼻泪管损伤的预防和处理由于泪道、泪囊与钩突在解剖结构上联系紧密,避免鼻泪管损伤的最好方法就是全面了解鼻泪管与钩突以及上颌窦前壁的关系。

鼻泪管距离其后的钩突1~8 mm,与上颌窦自然开口之间的距离为0.5~18.0 mm。

泪囊位于泪囊窝,泪囊窝是由前方的上颌骨额突和后方的泪骨构成,向下延伸到达鼻泪管。

鼻泪管位于骨管,这个骨管由前方的上颌骨和后方的泪骨组成,其骨管沿上颌窦前侧走行,开口于下鼻道末端形成Hasner瓣,距离下鼻甲前端附着处3.5~10.0 mm 处。

在鼻,鼻泪管的标志为上颌线,即从上方的中鼻甲附着处最前端到下方的下鼻甲根部的连线。

在行钩突切除、上颌窦窦口开放(特别是使用反咬钳)时,对鼻泪管隐匿性的损伤是非常常见的。

行上颌窦自然口开放时,如果用反咬钳扩大窦口前缘,很容易损伤到鼻泪管。

向后囟扩大,保留前囟边缘作为手术的前界,不仅可以保留窦口黏膜缘的完整,最大程度地减少术后狭窄,还可以避免损伤鼻泪管。

目前,下鼻道开窗造成鼻泪管损伤已较为少见。

鼻泪管损伤并不一定都会产生临床症状,大多数可以自愈或者引流于中鼻道。

一旦损伤鼻泪管而引起临床表现,通常即刻或在术后2~3周出现临床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在数周随着鼻腔炎症的消失而缓解[16]。

损伤鼻泪管后持续性溢泪的发生率为0.1%~1.7%[16,17]。

对于持续性的溢泪,判断鼻泪管阻塞部位是决定治疗的关键。

如果阻塞在鼻泪管,可行鼻腔泪囊造口手术。

4眶血肿的预防和处理眼眶是一个约为4 cm×5 cm大小的圆锥形腔,由7块骨构成,分别是上颌骨、泪骨、筛骨、额骨、颧骨、蝶骨和颚骨。

眼球除了前方以外,四周均被骨壁包绕,眶筋膜层使眼球固定在其位置上。

眼球被眼外肌所支持,由附着在眶壁上的几条韧带所悬吊。

眶压力增加会引起眼球突出,但是由于这些筋膜和韧带的作用,其向前突出的程度是有限的。

眶血肿的主要危害是使眶压力增加,一旦发生眶出血,形成血肿会导致眶压力快速升高,眶压力增加可引起视网膜缺血或视神经缺血导致失明,永久性失明发生在缺血后1 h。

筛前动脉多数位于额隐窝后缘附近。

前筛孔位于眶侧壁上眶前缘向后24 mm处,而后筛孔在其后12 mm,视神经孔在后筛孔后方6 mm。

视神经孔有眼动脉和视神经穿过,眼动脉位于视神经的下外侧。

尸体标本研究显示,91%的筛前动脉位于颅底或低于颅底1~2 mm,9%的筛前动脉明显低于颅底悬于筛窦气房。

在冠状位CT扫描中可观察到筛前动脉的准确位置,呈鸟嘴状,位于直肌和上斜肌之间。

筛后动脉往往穿行于颅底的骨管。

临床上有两种类型的眶血肿[18]。

第一种是动脉性出血导致的急性眶血肿,是由FESS术中切断筛前动脉或筛后动脉而血管断端回缩至眶所引发的,也是引起眶血肿最常见的原因。

由于这种出血是快速的,术中即刻就可以出现眶血肿和眼球突出。

第二种是静脉性出血导致的延迟性眶血肿,原因是损伤眶侧壁进而损伤眶脂肪中的小静脉或眼外肌,造成眶出血,导致术后延迟发生的眶血肿。

术前仔细阅读CT片,辨别和确认筛前动脉的位置和与颅底的关系至关重要。

在手术中,如果出现眶侧壁破损,眶脂肪暴露,或沿着颅底或额隐窝后部有明显出血时术者应提高警惕。

为避免损伤筛前动脉,术中可先确定蝶窦和后筛的颅底结构,然后逆向沿着颅底向前切除,以便仔细辨认和保护筛前和筛后动脉。

一旦损伤筛前动脉,应即刻使用双极电凝进行止血。

如果持续出血则有必要行筛前动脉结扎。

一旦出现眶出血或血肿,患者会出现眼疼、结膜水肿或出血、眼睑肿胀或淤血、复视、眼球突出或者视力下降,应该立即去除或减少鼻腔填塞并请眼科医师紧急会诊。

眼科检查包括眼压测量及视网膜检查。

因为眶出血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所以以上检查应该重复进行。

使用药物治疗可以降低眶压力。

甘露醇和大剂量糖皮质激素静脉使用,可以快速起效。

乙酰唑胺(500 mg,静脉给药)缓慢起效,可以降低眼房水的产生。

噻吗洛尔滴眼液(0.5%,1~2滴,每日2次)也能够减少眼房水的生成。

如果眶压持续升高,则必须进行进一步的手术干预。

外科干预的指征包括眶压力大于40 mmHg(1 mmHg=0.133 kPa),Marcus-Gunn样瞳孔,视力下降进一步恶化,严重的眼痛,或视网膜苍白伴有樱桃红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