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美术教案2..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第一节美术与学前儿童美术一、艺术于美术对于艺术,通常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认识。
1、从精神层面;2、活动过程层面;3、活动结果。
艺术活动:是大人们以直觉的、整体的方式把握客观对象,并在此基础上以象征性符号形式创造某种艺术形象的精神性实践活动。
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区别在于它的审美价值,这是它的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
艺术的功能:1、审美价值;2、社会功能:(1)认识功能;(2)教育和陶冶功能;(3)娱乐功能等。
艺术分类:依据艺术形象存在方式,艺术可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艺术。
依据艺术形象审美方式,艺术可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视听艺术。
依据艺术的物化形式,艺术可分为动态艺术和静态艺术。
依据美术分类的美学原则,艺术可分为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
依据美术形象的表现方式,艺术可分为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
在西方,“艺术”与“美术”都源于古罗马的拉丁文“art”。
美术这个专用名词,在中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被文艺家和教育家普遍运用的。
“艺术”它是用不同的形象化手段来反映自然和社会,表现人类情感的一门大人文科学;而“美术”,则专门用来指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即视觉艺术部分。
二、关于美术的起源学说关于艺术的起源问题一直被学术界称为“斯芬克斯之谜”。
(一)模仿说这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
这种学说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
(二)游戏说游戏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它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发生理论中较有影响的一种理论,代表人物是德国著名美学家席勒和英国学者斯宾塞。
游戏说认为,艺术是一种以创造形式外观为目的的审美自由的游戏,也是一种过剩精力的使用,游戏也是过剩精力的发泄。
(三)表现说这种学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情感交流的需要。
情感表现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也是发生的主要动因。
持这一理论主要有英国诗人雪莱、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
中职学前教育美术简笔画教案

中职学前教育美术简笔画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简笔画的基本绘画技巧。
2.学生能够运用简笔画技巧进行创作。
3.学生能够通过简笔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二、教学内容1.了解简笔画的起源和发展。
2.掌握简笔画的基本绘画技巧。
3.进行简笔画的创作实践。
三、教学准备1.教材:简笔画教程、绘图纸、铅笔、橡皮擦。
2.环境:教室内部设置合适的绘画区域。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简笔画的起源和发展(15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简笔画的起源和发展,包括简笔画的定义、特点以及与其他绘画形式的区别。
2.教师通过图片和简单例子,向学生展示简笔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步:简笔画的基本绘画技巧(30分钟)1.教师向学生演示简笔画的基本绘画技巧,包括线条的运用、点与线的结合、形体的表现等。
2.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进行简笔画基础练习。
第三步:简笔画创作实践(45分钟)1.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用简笔画的技巧进行创作。
2.教师指导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注意构图、线条表现和形体塑造等方面的技巧。
第四步:展示与分享(15分钟)1.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简笔画作品,进行欣赏与评价。
2.学生可以分享创作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五、教学评价1.学生简笔画作品的创作水平,包括线条的流畅度、构图的合理性等方面的评价。
2.学生对简笔画技巧和创作过程的理解程度,包括对绘画基本概念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六、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通过简笔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可以设置一些主题让学生进行创作。
2.组织学生进行简笔画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竞争意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教师示范和学生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简单明了的教学内容和任务,能够让学生快速掌握简笔画的基本技巧。
同时,在创作实践环节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但在教学准备方面,可以增加一些绘画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创作。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大纲,希望能够为中职学前教育美术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学前教育美术游戏教案

学前教育美术游戏教案引言:学前教育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综合能力和兴趣爱好,其中美术游戏是培养他们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一种重要方式。
本教案将介绍几种适合学前儿童的美术游戏,帮助他们发展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第一部分:创意绘画游戏在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中,创意绘画游戏是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适合学前儿童参与的创意绘画游戏:1. 模仿绘画:让孩子们观察并模仿简单的图案或角色,如圆形、方形和动物等。
通过模仿绘画,孩子们可以培养对形状和色彩的敏感性。
2. 意象绘画:给学生一段音乐或一个故事,让他们用画笔和颜料自由绘制他们的内心感受和意象。
这样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对艺术的兴趣。
第二部分:手工艺游戏手工艺游戏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手工艺游戏,孩子们可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以下是一些适合学前儿童参与的手工艺游戏:1. 折纸游戏:教给孩子们如何折纸精致的东西,如飞机、动物和花朵等。
这样可以提高孩子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剪纸游戏:教给孩子们如何剪出各种形状的图案,如动物、花朵和星星等。
通过剪纸游戏,孩子们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艺术感。
第三部分:色彩游戏色彩游戏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培养他们对色彩的认知和表达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
以下是一些适合学前儿童参与的色彩游戏:1. 色彩分类游戏:将一些颜色的卡片散落在地上,让孩子们根据颜色将卡片分类。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们认识不同的颜色和培养他们的分类能力。
2. 色彩混合游戏:给孩子们提供红色、黄色和蓝色的颜料,让他们自由地混合这些颜色,并观察颜色的变化。
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可以了解颜色的混合原理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结论:通过以上的美术游戏,学前儿童可以在游戏中学习和探索艺术,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教师在美术游戏中应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创造力,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材料和活动,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美育教育学前班教案

美育教育学前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提高其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幼儿的艺术创造能力,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培养他们对美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色彩教育:通过色彩的运用,培养幼儿色彩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2. 音乐教育:通过音乐的韵律和节奏,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
3. 手工艺术教育:通过手工制作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戏剧教育:通过戏剧的表演,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色彩教育a. 教师向幼儿介绍基本的色彩知识,如红、黄、蓝等。
b. 教师通过色彩纸片的展示,让幼儿感知不同颜色的特点。
c. 幼儿进行小组活动,通过涂色、剪纸等方式,表达自己对颜色的理解。
2. 音乐教育a. 教师向幼儿播放不同节奏的音乐,引导他们感知音乐的韵律。
b. 幼儿进行集体舞蹈活动,配合音乐的节奏进行动作表演。
c. 幼儿进行声音模仿活动,模仿不同乐器的声音。
3. 手工艺术教育a. 教师向幼儿介绍不同的手工制作材料和工具,如剪刀、胶水等。
b. 幼儿进行手工制作活动,如折纸、剪纸等,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c. 幼儿进行展示环节,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体验。
4. 戏剧教育a. 教师向幼儿介绍戏剧的基本概念,如舞台、角色等。
b. 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活动,通过戏剧表演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c. 幼儿进行小组合作,制定剧本并进行表演,培养他们的表达和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对色彩、音乐、手工艺术和戏剧的参与程度。
2. 通过幼儿的作品展示和表演活动,评估他们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3. 定期进行个别谈话和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美育教育中的收获和进步。
五、教学资源1. 色彩纸片、颜料、画笔等。
2. 音乐录音、乐器模型等。
3. 手工制作材料和工具。
4. 戏剧道具和服饰等。
六、教学反思通过美育教育学前班教案的实施,幼儿在艺术领域的感知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学前教育(美术)课堂教学说课

学前教育(美术)课堂教学说课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美术元素,如线条、形状、色彩等。
- 学会使用简单的绘画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美的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 引导学生尊重和欣赏他人的艺术作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美术基础知识讲解:- 线条的种类与运用- 基本形状的识别与组合- 色彩的基本概念和搭配技巧2. 绘画技巧实践:- 简单图案的绘制方法- 使用水彩、蜡笔等不同材料的绘画技巧- 创作个人或小组美术作品3. 作品展示与评价:- 学生作品的展示- 同伴之间的作品评价与讨论- 教师的点评与指导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绘画,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美术项目。
4. 互动评价:通过自评、互评和师评,促进学生对作品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美术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系统讲解美术基础知识,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
3. 技巧演示:教师现场演示绘画技巧,学生跟随练习。
4. 自主创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个人或小组创作。
5.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简短的介绍。
6. 评价反馈:师生共同参与评价,给予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情况。
2. 作品评价:根据学生的作品完成度、创意和技巧运用进行评价。
3. 反馈评价: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教师的点评,促进学生的持续进步。
六、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的适宜性: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2.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
中职学前教育美术简笔画教案

中职学前教育美术简笔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中职学前教育美术》教材第二章“简笔画基本技法”部分。
详细内容包括:简笔画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简笔画的基本线条和图形绘制方法;生活常见物品的简笔画表现。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简笔画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及基本技法。
2. 能够运用所学简笔画技法,独立完成生活中常见物品的简笔画创作。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简笔画线条的流畅性和图形的概括性表现。
教学重点:简笔画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及基本技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简笔画教材、实例图片。
学具:铅笔、橡皮、画纸、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组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简笔画,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简笔画的特点和趣味性。
2. 简笔画基本概念与技法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教材和实例图片,讲解简笔画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及基本技法。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以黑板为例,演示如何用简笔画技法绘制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并讲解绘制过程中的要点。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选择一个生活常见物品进行简笔画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简笔画基本概念、特点、分类。
2. 简笔画基本线条和图形绘制方法。
3. 生活常见物品简笔画实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校园生活”为主题,创作一幅简笔画。
答案:学生需运用所学简笔画技法,以校园生活中的场景或物品为对象,进行创作。
2. 作业要求:线条流畅,图形概括性强,色彩搭配合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简笔画元素,进行创作实践。
组织简笔画比赛,提高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中职学前教育美术教案,中职学前教育课程

中职学前教育美术教案,中职学前教育课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职学前教育课程中的美术教育章节,具体内容为“色彩的认识与应用”。
教材详细阐述了色彩的基本原理、色彩的情感表达以及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原理,了解三原色、间色、补色等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色彩表达情感的能力,提高审美观念。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色彩知识进行创意绘画,锻炼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色彩的情感表达及创意绘画。
教学重点:色彩基本原理的学习,以及如何运用色彩表达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彩色粉笔、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盘、范例作品。
学具:彩色粉笔、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不同情感表达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色彩与情感的关系。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色彩的基本原理,包括三原色、间色、补色等概念,以及色彩的情感表达。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一幅范例作品为例,讲解如何运用色彩表达情感。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创意绘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色彩的基本原理三原色、间色、补色2. 色彩的情感表达3. 创意绘画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色彩表达情感,完成一幅创意绘画作品。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学生课堂表现,了解学生对色彩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更多关于色彩的素材,进行深入研究,提高美术素养。
同时,布置课后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发现色彩的应用,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3.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教学难点:色彩的情感表达及创意绘画。
色彩的情感表达:不同颜色能引发人们的不同情感,如红色代表热情、蓝色代表冷静等。
学前班美术教案目标及内容

学前班美术教案目标及内容一、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培养其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其审美能力。
3. 通过美术教学,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其动手能力和表现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促进学生的社交能力的发展。
二、教案内容:1. 主题,色彩认知和运用。
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基本的色彩,了解色彩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内容安排:通过色彩卡片、色彩故事等形式,让学生认识红、黄、蓝等基本色彩,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组织学生进行色彩分类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会区分不同的颜色。
让学生通过涂色、拼贴等形式,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创作简单的作品,如画画、手工制作等。
2. 主题,线条的表现力。
目标,培养学生对线条的感知能力,了解线条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线条运用能力。
内容安排:通过观赏线条作品,让学生了解线条的种类和表现形式,如直线、曲线、粗细线等。
组织学生进行线条表现力游戏,让他们通过线条的连接和组合,表达简单的形象和情感。
引导学生在自由绘画和手工制作中,运用线条表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其线条的表现能力。
3. 主题,造型的想象和创造。
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其对造型的认知和表现能力。
内容安排:通过观赏造型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造型表现形式,如立体造型、扁平造型等。
组织学生进行造型表现游戏,让他们通过造型的组合和变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引导学生在自由创作中,运用所学的造型知识,创作简单的立体造型作品,如折纸、粘土等。
4. 主题,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
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其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内容安排:组织学生进行美术作品欣赏活动,让他们观赏和分析不同风格和题材的美术作品。
引导学生进行美术作品评价活动,让他们表达对美术作品的看法和感受,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课程名称:美术授课专业:小学教育授课班级:小学教育班课程授课计划教育系课程教案课程内容:第一节走进美术——美术常识一、美术的概念二、美术的分类(一)绘画国画、油画、版画、漆画、壁画中国:清明上河图张择端西方:晚钟米勒中国:韩熙载夜宴图顾宏中西方:蒙娜丽莎达芬奇中国绘画以诗入画,以书入画,书画同源,诗画同源是西方绘画所无法比拟的。
西方绘画求真写实,空间艺术感较强,讲求焦点透视,光影效应。
(二)雕塑圆雕、浮雕、透雕、木雕等中国:兵马俑、马踏飞燕、龙门石窟等。
西方: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希腊化时期的作品)、维纳斯(三)摄影(四)书法与篆刻书法:行书、隶书、篆书、楷书、草书(五)工艺美术装饰画、微雕等(六)建筑艺术中国:园林、宫殿、墓室、故宫、水立方、鸟巢等。
西方:悉尼歌剧院、埃菲尔铁塔、卢浮宫等。
三、美术的功能(一)美术的认识功能(二)美术的审美功能(三)美术的教育功能知识要点:掌握美术的概念及种类。
教学重点:不同艺术种类之间的相互贯通性。
教学难点:领会中西方美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二节艺术赏析观看圆明园纪录片知识要点:了解圆明园艺术的独特性。
教学重点:通过纪录片的欣赏,能够达到审美认识、教育、娱乐的作用。
教学难点:掌握中西方艺术的融合性。
第三节素描(一)透视(二)构图(三)结构素描(四)明暗素描知识要点:掌握素描绘画的透视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绘画构图的方法。
教学难点:明确结构素描与明暗素描的区别。
第四节色彩一、色彩的形成(一) 光与色(二) 光色与绘画色彩二、色彩的心理与情感(一) 色彩的心理感受(二) 色彩的情感表达三、色彩的要素与色性(一) 色彩的要素(二) 色彩的色性暖色系冷色系渐变色对比色(互补色)知识要点:掌握色彩的形成原理。
教学重点:区分暖色系与冷色系。
教学难点:了解对比色。
第五节简笔画一、简笔画概述(一)什么是简笔画(二)简笔画的特点二、简笔画的造型原则(一)简笔画的构成元素(二)简笔画的造型(三)简笔画与幼儿园教学三、简笔画的表现技法(一)人物简笔画的表现方法(二)动物简笔画的表现方法(三)植物简笔画的表现方法(四)生活中的景物简笔画表现方法知识要点:掌握简笔画的概念。
教学重点:熟悉简笔画的表现方法和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简笔画的绘画方法。
第六节简笔画练习第七节简笔画练习第八节简笔画练习第九节卡通画一、卡通画的概念二、卡通画的绘画特点三、卡通画的表现方法知识要点:了解卡通画的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了解卡通画的绘画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卡通画的绘画方法。
第十节卡通画练习第十一节卡通画练习第十二节装饰画一、装饰画的基本定义二、装饰画的艺术特点三、装饰画的表现形式四、装饰画的绘画工具五、装饰画的表现媒介纸、画笔、石头、空酒瓶、杯子、盘子、木头、易拉罐、乒乓球、碗、彩色毛线、彩纸知识要点:了解装饰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掌握装饰画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在不同的物体上进行装饰画创作。
第十三节装饰画练习第十四节剪纸与刻纸一、剪纸与刻纸的概念二、剪纸与刻纸的特点与种类。
三、剪纸与刻纸使用的工具和材料彩色宣纸、刻刀、铅笔、橡皮、订书钉、A4白纸四、剪纸与刻纸的表现形式与制作技法五、剪纸与刻纸临摹六、剪纸与刻纸图案设计与创作知识要点:掌握剪纸与刻纸的概念。
教学重点:熟练运用阴刻和阳刻的刀法。
教学难点:进行刻纸创作。
第十五节剪纸与刻纸练习第十六节剪纸与刻纸练习第十七节期末创作讲稿课程名称:美术授课专业:学前教育授课班级:学前1班课程教案课程内容:第一节走进美术——美术常识一、美术的概念美术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色彩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即平面)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
绘画种类繁多,从不同的角度可将它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从地域看,绘画可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洋绘画;从工具材料看,绘画可分为水墨画、油画、壁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从题材内容看,绘画可分为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动物画等;从作品的形式看,绘画可分为壁画、年画、连环画、漫画、宣传画、插图等。
不同类别的绘画形式,由于各自的历史传统不同,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与审美特征。
中国画又称水墨画,它在世界绘画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是东方绘画体系的主流。
在工具材料上,中国画是用毛笔、墨在宣纸、绢帛上作画的,它讲究笔墨,着眼于用笔墨造型。
在表现方法上,中国画采用一种散点透视的方法。
在画面的构成上,中国画讲究诗、书、画、印交相辉映,形成独特的形式美与内容美。
油画是西洋绘画的代表,它是世界绘画艺术中最有影响的画种。
二、美术的分类(一)绘画国画、油画、版画、漆画、壁画国画: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
汉族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
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
从美术史的角度讲,1840年以前的绘画都统称为古画。
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油画:油画(an oil painting;a painting in oils)是以用快干性的植物油(亚麻仁油、罂粟油、核桃油等)调和颜料,在画布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作的一个画种。
作画时使用的稀释剂为挥发性的松节油和干性的亚麻仁油等。
画面所附着的颜料有较强的硬度,当画面干燥后,能长期保持光泽。
凭借颜料的遮盖力和透明性能较充分地表现描绘对象,色彩丰富,立体质感强。
油画是西洋画的主要画种之一。
中国:清明上河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为北宋风俗画,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5厘米,绢本设色。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汉族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描绘当时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814个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73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九艘。
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
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西方:晚钟拾穗者米勒世界名画,由法国著名画家让·弗朗索瓦·米勒创作于1850年,属布面油画。
规格为55.5×66厘米。
现藏于巴黎卢浮宫。
看到这对在田间默默祈祷的农民夫妇,我们仿佛也听到了远方依稀可见的教堂传来的钟声:这“钟声”好像越来越大,传得越来越远…… 也许是这对伫立在农田里剪影一般的农夫与地平线交叉的形式使人联想到了庄严、神圣的“十字架”,从而,拉近了农夫、教堂与观赏者的距离并强化了教堂钟楼的“音响”感应;也许是由于日暮余辉的笼罩、屏息静思的农夫和静穆沉寂的大地的反衬;也许是由于画家刻意把人物、景物恰如其分地虚化,不但人物、景物、教堂以及教堂里传出的“钟声”可以融为一体,好像观赏者为画中人、画中景、教堂及教堂钟楼里传出的钟声也融成了一体……这浓郁强烈的宗教情感,这凝重圣洁的宗教气氛,这庄严、肃穆、令人敬畏的宿命色彩和安贫乐道的基督徒形象,这深沉、悠远、悲壮的诗意境界,这直指人心的精神魔力;如果不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没有在宗教境界修炼到一定程度,没有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没有巨大的精神投入和高超出众的绘画技艺,是很难创作出这样的杰作的。
这外在粗陋、朴实,甚至木讷、痴呆,而内心纯净虔诚、温顺善良的农民形象,不仅体现了米勒对农民的深深理解和深厚的感情,也体现了19世纪后半叶艺术家强烈的民主意识以及现实主义的求实精神。
《拾穗者》是法国画家米勒在1857年创作的著名油画,画面描绘了农村秋季收获后,人们从地里拣拾剩余麦穗的情景,是现实主义美术风格的典型代表作。
该画现珍藏于巴黎奥赛博物馆内。
《拾穗者》,它没有表现任何戏剧性的场面,只是秋季收获后,人们从地里拣拾剩余麦穗的情景。
画面的主体不过是三个弯腰拾麦穗的农妇而已,背景中是忙碌的人群和高高堆起的麦垛。
这三人与远处的人群形成对比,她们穿着粗布衣衫和笨重的木鞋,体态健硕,谈不上美丽,更不好说优雅,只是谦卑地躬下身子,在大地里寻找零散、剩余的粮食。
然而,这幅内容朴实的画作却给观众带来一种不同寻常的庄严感。
米勒一般采用横的构图,让纪念碑一般的人物出现在前景的原野上。
三个主体人物分别戴着红、蓝、黄色的帽子,衣服也以此为主色调,牢牢吸引住观众的视线。
她们的动作富于连贯性,沉着有序,布置在画面左侧的光源照射在人物身上,使她们显得愈发结实而有忍耐力。
或许长时间的弯腰劳作已经使她们感到很累了,可她们仍在坚持。
尽管脸部被隐去了,而她们的动作和躯体更加富于表情——忍耐、谦卑、忠诚。
米勒以凝重质朴,造型简约的概括力,来极富表现力地塑造平凡人物。
他表现的是人和大地的亲密关系,是史诗所不能达到的质朴平凡。
从这三个穿着粗布衣衫和沉重木鞋的农妇身上感到一种深沉的宗教情感,在生存面前,人类虔诚地低下他们的头。
虽然远处飞翔的鸟儿依旧烘托出田园诗般的意境,但人类凝重的身躯似乎预示着生存的重压。
正是这种宗教般的感情使《拾穗者》超越了一般的田园美景的歌颂,而成为一幅人与土地、与生存息息相关的真正伟大的作品。
《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
分为五段:悉听琵琶、击鼓观舞、欣赏王屋山跳六么舞、更衣暂歇、清吹合奏、曲终人散。
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
此图绘写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
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
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
中国:韩熙载夜宴图顾宏中《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
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
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无界渐变着色法”般的笔法。
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
西方:蒙娜丽莎达芬奇中国绘画以诗入画,以书入画,书画同源,诗画同源是西方绘画所无法比拟的。
西方绘画求真写实,空间艺术感较强,讲求焦点透视,光影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