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句语法项目的选取和排序

合集下载

重要知识点总结比较句与选择句的结构与应用

重要知识点总结比较句与选择句的结构与应用

重要知识点总结比较句与选择句的结构与应用比较句和选择句是语法中常见的两种句子结构,它们在表达方式和用途上有所差异。

本文将对比较句和选择句的结构及其应用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两种句型。

一、比较句的结构与应用比较句是用来比较两个事物或概念之间的异同之处的句子。

它通常由以下结构构成:1. 定义两个被比较的事物或概念:A和B。

2. 使用比较级形容词或副词来表示比较的程度。

3. 使用连词连接两个被比较的事物或概念:than。

例如:1. Tom is taller than Peter.(汤姆比彼得高。

)2. This book is more interesting than that book.(这本书比那本书更有趣。

)比较句常用于以下情况:1. 描述人物特征或品质的比较,如年龄、身高、聪明等。

2. 描述物体或事物的特点、优势或劣势。

3. 描述两个事件或状况的比较,如过去与现在、不同时间段的数据等。

二、选择句的结构与应用选择句是用来表达从多个选项中进行选择的句子。

它通常由以下结构构成:1. 提出多个选项:A、B、C等。

2. 使用比较级形容词或副词来表示选择的程度。

3. 使用连词连接选项:or。

例如:1. Do you want tea or coffee?(你想要茶还是咖啡?)2. Would you prefer a red shirt or a blue one?(你更喜欢红色的衬衫还是蓝色的?)选择句常用于以下情况:1. 提出多个选项让对方进行选择。

2. 询问对方偏好的选项,如食物、颜色、衣物等。

3. 表示对方在若干选项中的选择权。

三、比较句和选择句的比较与区别比较句和选择句都是用来描述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关系,但它们在使用方式和表达意义上存在一些不同。

1. 结构上的差异:比较句中使用“than”来连接被比较的两个事物,而选择句中使用“or”来连接多个选项。

2. 意义上的差异:比较句关注的是比较的程度,强调两者之间的差异或相似度。

初级汉语水平的对外汉语比较句教学设计-教育文档

初级汉语水平的对外汉语比较句教学设计-教育文档

初级汉语水平的对外汉语比较句教学设计1 比较句概述比较句是汉语里的常用句式,是一种用来表示事物之间比较关系的方式。

比较句通常用于两类情况:其一是比较事物性状的异同(例:西瓜比苹果大)。

其二是比较行为程度的高低(例:他骑车骑得比我快多了)。

比较句的基本格式是“A比B+怎么样”。

可以直接用形容词来表达“怎么样”(例:小张比小明高)。

也可进一步在形容词前加上“更” 、“还”等表示程度的副词(例:小李比小张还高);或者在形容词后面加上补语(例:小李比小明高得多/ 小李比小明高10公分)。

比较句的否定句式通常有两种:其一是“A 不比B怎么样”,另一种是“A没有B怎么样”。

另外,比较句形式复杂多样,除了“比”字句之外,汉语里常常还用许多非“比”字句来表达比较关系,如“不如”句等。

2 对外汉语教学实际应用2.1 比较句的句型选择据统计,大多教材中比较句一般只出现在初级阶段。

然而,汉语中的比较句形式多样,语义表达也有不同的层次。

因此,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第二语言学习者要选择与之学习能力相适应的不同句型来进行教学。

由此可见,在对外汉语比较句的教学中,句型的选择与排序问题尤为重要,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师应该根据形式的由简到繁,进行难度切分,分阶段进行比较句的教学,化难为易,循序渐进。

在初级汉语水平阶段,一般教授最为常用的是“比”字句、“不如”句,以及用“跟/和…(不)一样”表示比较的比较句。

另外,“有”字句的比较用法通常在初级阶段教授其否定形式(A没有B怎么样)。

2.2 比较句的具体教学“比”字句:第一,导入语法句型。

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以旧带新。

老师展示教具一一生词卡片(上节课所学),以带读的方式带领学生复习,然后再请学生以游戏“开火车”的方式单独朗读。

生词复习后,老师根据已学生词进行提问:问题一:老师:前两天,我们给A同学过了18岁生日,老师今年是23 岁,那么谁年轻一点呀?学生:A同学。

比较句的结构

比较句的结构

比较句的结构比较句是英语中常用的一种句型,用来表示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比较关系。

比较句的结构相对简单,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一些细节,以确保句子表达准确清晰。

本文将介绍比较句的基本结构和常见的使用方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比较句。

一、基本结构比较句的基本结构包括主语、谓语、比较词和被比较对象。

下面是一些例子来说明比较句的结构:1. Peter is taller than John.(彼得比约翰高。

)这个例子中,主语是Peter,谓语是is taller,比较词是than,被比较对象是John。

2. This book is more interesting than that one.(这本书比那本书更有趣。

)这个例子中,主语是This book,谓语是is more interesting,比较词是than,被比较对象是that one。

3. She runs faster than her sister.(她跑得比她妹妹快。

)这个例子中,主语是She,谓语是runs faster,比较词是than,被比较对象是her sister。

总结起来,比较句的基本结构可以总结为:主语 + 谓语 + 比较词 + 被比较对象在使用比较句时,需要确保被比较的两个事物具有可比性。

二、常见比较词在比较句中,比较词的选择非常重要,它决定了比较的方式和方向。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比较词:1. 比较级:比较两个事物中哪个更具有某种特性。

- taller(更高的)- faster(更快的)- cheaper(更便宜的)- more interesting(更有趣的)2. 最高级:比较三个或更多事物中哪个具有最高程度的某种特性。

- tallest(最高的)- fastest(最快的)- cheapest(最便宜的)- most interesting(最有趣的)在使用比较词时,要注意形容词和副词的变化规则。

一般情况下,一音节的词在比较时加-er或-est,多音节的词前加more或most。

英语语法比较结构终极大总结

英语语法比较结构终极大总结

英语语法比较结构终极大总结
1.比较结构
比较结构是一种引导以比较的句型,它使用形容词和副词等来进行比较。

比较结构的句子可以表达一对象和另一对象的比较,用于表达赞扬、比较、优势和劣势等,可以说是非常常用的句式。

2.比较结构的类型
比较结构可以分为三类:简单比较结构、强调句式和比较程度状语从句。

其中,简单比较结构是最常用的,是比较两个对象,使用形容词或副词来比较。

强调句式是一种表达强烈比较的句子,它的重点在于强调一个对象,用否定词来否定另一个对象,使得表达更加有力。

程度状语从句用来表达一个对象的比另一个对象程度更高或更低,一般用于表示比较不可能完成的动作程度。

3.简单比较结构的使用
简单比较结构是比较常用的结构,它可以比较两个,也可以比较多个东西。

它使用形容词来表示比较的情况,常用形容词有:
more,most,less,least,better,best,worse,worst等,它们要根据实际句式形式来进行选择。

当比较两个东西时,可以用“than”来引导,当比较多个东西时,需要使用“than+所有格” 或“than+介词+名词”。

4.强调句式的使用
强调句式是一种表达强烈比较的句子,通常用于表达赞美、评价等情况。

综合比较英汉句子成分的排序与组合

综合比较英汉句子成分的排序与组合

综合比较英汉句子成分的排序与组合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句子成分的排序和组合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以下是对比两种语言中常见的句子成分排序和组合方式。

主语
在英语中,主语通常出现在动词前面,例如:She speaks English. 而在汉语中,主语通常出现在谓语动词之后,例如:她会说英语。

谓语动词
宾语
定语
状语
在英语中,状语通常出现在句子中间或者句末,例如:She runs quickly. 或者 She went to the store yesterday. 而在汉语中,状语通常出现在谓语动词之前或者之后,例如:她快速地跑了。

或者她昨天去了商店。

补语
总体来说,虽然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子成分排序和组合方式有所不同,但是它们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熟练掌握英汉语法的句子成分排序和组合方式,对于英汉双语交流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综合比较英汉句子成分的排序与组合

综合比较英汉句子成分的排序与组合

综合比较英汉句子成分的排序与组合英汉两种语言有着不同的语法结构和句子成分排序,因此在翻译和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困难。

本文将从英汉句子成分的排序与组合入手,对两种语言进行综合比较,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英汉句子的结构和用法。

我们来看一下英语句子的基本结构。

英语句子通常由主语、谓语和宾语构成,其中主语位于句首,接着是谓语,然后是宾语。

“She is reading a book.”这个句子中,主语“She”位于句首,谓语“is reading”紧随其后,宾语“a book”排在最后。

这种顺序被称为“SVO”结构,即主语-谓语-宾语结构。

与之不同的是,汉语句子的基本结构是主谓宾,即主语-谓语-宾语。

“她正在读一本书。

”这个句子中,主语“她”位于句首,谓语“正在读”紧随其后,宾语“一本书”排在最后。

可以看到,英语和汉语句子的基本结构有所不同,这也是造成翻译时常见困难的一个原因。

除了基本结构的差异外,英汉句子中的修饰语的位置也存在差异。

在英语句子中,修饰语通常位于被修饰的词语之前或之后,如“a big house”、“the man who is reading a book”。

而在汉语句子中,修饰语通常位于被修饰的词语之后,如“一个大房子”、“正在读书的人”。

在长句子的构造中,英语和汉语也存在不同的特点。

英语中的从句通常位于主句之后,而汉语中的从句则通常位于主句之前。

英语和汉语句子中的状语位置也有所不同。

在英语句子中,状语可以放在句首、句中或句末,而在汉语句子中,状语通常放在谓语之后。

在对比了英汉句子成分的排序与组合后,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英汉句子的结构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也是造成翻译难度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进行英汉翻译时,除了要注意词语的准确翻译外,还要注意句子结构和语法的差异,避免产生歧义或不通顺的情况。

对于学习英汉句子成分排序与组合的人来说,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来提高对句子结构的把握。

在写作时,可以尝试模仿母语者的句子结构,比较自己的句子和母语者的句子,在不断练习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特殊比较句_一M比一M_构式义探微及其主观化分析_武钦青

特殊比较句_一M比一M_构式义探微及其主观化分析_武钦青

第26卷第1期宿州学院学报Vol .26,No .1 2011年1月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 Jan .2011doi :10.3969/j .issn .1673-2006.2011.01.018特殊比较句“一M 比一M ”构式义探微及其主观化分析武钦青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上海,200234摘要:从构式角度重新审视了“一M 比一M ”句式,认为该句式有三重意义:(1)表客观比较;(2)表示变化;(3)表示周遍义。

分析表明,第一种和第二种意义具有客观性,而第三种意义明显植入了说话人的主观色彩,具有了主观性,并有其特殊的语用含义——表强调。

“一M 比一M ”在具体语境中有不同的语义,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是主观化的过程,构成一个连续统,而主观化的诱因则是语言的经济性原则。

关键词:构式义;主观性与主观化;特殊语用义;经济性原则中图分类号:H1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06(2011)01-0062-03收稿日期:2010-10-22作者简介:武钦青(1986-),安徽宿州人,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一M 比一M ”是现代汉语口语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格式。

如:(1)这次读写考试,唐娜70分,金贵罗81分,洪金莲93分,他们考得一个比一个高。

(2)临近世博会,上海一天比一天热闹。

(3)我们班的女生一个比一个漂亮。

上述三例中说话者所要强调内容的侧重点及表达效果是否相同?表达的意义是否一致?如果不同,那么不同意义间是孤立的还是彼此联系的?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这些都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周小兵认为“一M 比一M ”句是特殊“比”字句[1],因为周文主要介绍的是对外汉语比较句语法项目的选取和排序,并未对这一特殊比字句展开论述。

项开喜对“一M 比一M A ”格式进行了专门的分析,项文就例(3)这种现象指出:“`一M 比一M A ’’格式中,虽然出现了一个词`比’,实际上它们并不包含比较的意义。

如何正确使用中的比较和比较级

如何正确使用中的比较和比较级

如何正确使用中的比较和比较级如何正确使用中文的比较和比较级中文的比较和比较级是描述事物之间的差异和相对关系的重要语法形式。

正确使用中文的比较和比较级可以使表达更加精确准确,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说服力。

本文将介绍如何正确使用中文的比较和比较级,以帮助读者掌握这一语法规则,从而提升中文写作和表达水平。

一、比较级的构成方式比较级用于表示两个人或事物之间的比较,构成方式如下:1. 单音节形容词和副词:在形容词或副词前面加上"geng"或"bi",再加上比较的范围。

例如:a) 高 - 比较级:更高、比较高b) 好 - 比较级:更好、比较好2. 双音节形容词和副词:在形容词或副词前加上更或者比较,再加上原级。

例如:a) 漂亮 - 比较级:更漂亮、比较漂亮b) 快速 - 比较级:更快速、比较快速3. 多音节形容词和副词:在形容词或副词前加上更或者比较,再加上原级。

例如:a) 有趣 - 比较级:更有趣、比较有趣b) 努力 - 比较级:更努力、比较努力二、比较级的使用场景比较级可以用于以下场景:1. 比较两者之间的程度差异:可以用来对比两个人或事物之间的差异。

例如:a) 他比我高一些。

b) 这部电影比那部电影更有趣。

2. 比较随时间或条件的变化:可以用来描述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或条件下的差别。

例如:a) 今年的天气比去年更热。

b) 如果你早起,你会更有时间完成任务。

3. 比较级在说服性陈述中的应用:可以用来增强说服力,表达意见或建议。

例如:a) 健康比财富更重要。

b) 学习比玩耍更有意义。

三、注意事项在使用比较级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表达范围的明确性:在使用比较级时,要确保范围明确,以避免歧义或产生困惑。

例如:错误:这部电影比较好。

正确:这部电影比那部电影好。

2. 使用适当的量词:在进行比较时,需要使用适当的量词来限定比较的范围。

例如:错误:他比我高。

正确:他比我高十公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最 + 形容词/ 动词 :他最高 。 8. 形容词 + 一点儿 :他高一点儿 。 9. A 比 B + 形容词 :他比我高 。 10. A 比 B + 心理动词/ 能愿动词 + 宾语 :他比我喜欢你 。/ 他比我能吃 。 11. A 比 B + 动词 + 程度补语 :他比我跑得快 。/ 他跑得比我快 。 12. A 比 B + 动 + 宾 + 动 + 程度补语 :他比我唱歌唱得好 。/ 他唱歌比我唱得好 。 13. A 比 B + 形容词 + 精确数量补语 :他比我高三厘米 。 14. A 比 B + 形容词 + 模糊数量补语 (一些 、得多 、多了 、很多) :他比我高一点儿 。 15. A 比 B + 提高类动词 + 数量宾语 :今年的产量比去年提高了一倍 。 16. A 比 B + 多/ 少/ 早/ 晚 + 动词 + 数量补语 :他比我早来三分钟 。 17. 含“更 、还 ,再”的比字句 :她妹妹比她更漂亮 。 18. 没有比 ……更 ……的 :没有比他更狡猾的了 。 19. 不比 :他也并不比你能干 。 20. 不如 :喝豆奶不如喝牛奶 。 21. 比不上 :北京的环境比不上上海 (那么好) 。 22. 主语 +“一量词 + 比 + 一量词 + 形容词/ 动词”:这里的天气一天比一天热 。 23. A 比 B 还 B (名词) :你真是比诸葛亮还诸葛亮 。 24. A 形容词 + 于 + B :现在的生活水平远远高于以前 。 25. A 形容词 + 过 + B : 他的汉语水平强过我 。 26. 近似于 、相当于 、区别于 、不亚于 :中国的经济发展不亚于任何国家 。 27. ……中 ,以 ……居多 :学生中 ,以日本人居多 。 28. 跟 (同 、和) ……这么 (那么) ……:小张跟小王合作得这么好 。① 各大纲选择的“比较句”句式及排列情况如表 1 (括号中句式在括号外句式的说明或例句 中出现 ,是一个大的语法点中的子项目) 。 表 1 大纲中比较句语法项目的选择及排列情况一览表
1. 1 句式归纳 1. 跟 (和 、同) ……(不) 一样 ( + 形容词结构或动词结构) / 相同/ 相似/ 类似/ 近似 :我的年
纪跟你一样 。/ 我跟你一样生气 。/ 我跟你不一样 。 2. 跟 (和 、与 、同) ……相同/ 不同/ 相似/ 类似/ 近似/ 差不多 :我的年龄与你相同 。 3. (不) 像 ……一样/ 这么 (那么) + 形容词结构或动词结构 :她 (不) 像她妹妹那么活泼 。 4. 有 ……这么/ 那么 ……:你有他那么聪明吗 ? 5. 没有 ……这么/ 那么 ……:他没有你这么高 。 6. 更 + 形容词/ 动词 :他更高 。
关键词 比较句 ;等比 ;差比 ;选取 ;排序
对语法项目的选择与排序的研究 ,在对外汉语学界尚处于起步阶段 ,吕文华 、邓守信 、周小 兵等曾经作过一些理论的探讨 。吕文华 (2002) 指出语法项目的顺序包括结构序 、语义序 、用法 序三种 。周小兵 (2003) 提出语法点的选择须考虑 4 个因素 、语法点的排序则要遵循 5 个原则 。
表 2 中国人 、留学生 17 类比较句式出现频率和留学生的正确使用相对频率
母语使用者
第二语言学习者
正确 正确使 偏误
三 留学生作文和中国人自然语料统计分析
我们考察了本族人 17 类比较句句式的使用频率 ,跟留学生使用情况进行对比 。施家炜 (1998) 指出“在语料库出现的语料中 ,句式的正确使用频次或正确使用相对频率越高 ,就越容 易 ,越早习得 。方法是 :各句式在各学时等级上的正确使用相对频率 = 各句式在各学时等级上 的正确使用频次/ 某学时等级上句式的出现频次之和 。”据此 ,我们统计了中山大学部分留学生 约 11 万字作文中 17 类句式的出现频率和正确使用相对频率 。结果如表 2 。
3 本文为周小兵主持的国家汉办项目“语法项目选取的依据与排序”(项目编号 HB K01 —05/ 076) 的部分 成果 。
22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2) 同一句式 ,可用不同难度的词汇来表达 。如“跟 ……(不) 一样”与“跟 ……相同/ 不同”“, 跟” 还可用“同 、和 、与”替代 。(3) 使用上涉及预设 (含“更”、“还”、“再”的比字句) 、话语否定 “( 不 比”) 等语境因素 。这种句式 、词汇和使用条件的复杂性都为比较句语法项目的选择和排序带 来一定困难 。
二 语法项目的选定
根据对上述大纲的考察 ,初步选定以下句式 (暂按功能分类 ,非难度排序) 。 1. 跟 ……(不) 一样/ 差不多 …… 2. (不) 像 ……一样/ 这么/ 那么 …… 3. 有 ……这么/ 那么 …… 4. 更/ 最 + 形容词 “( 更 、最”可合为一个语法点解释 。如 “: 梨 5 一斤 ,苹果
比较语义和形式 ,在任何语言中都存在 。但具体的语义范畴 、句法形式和语用功能 ,在各 种语言中却有所不同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 ,表示比较的语法项是一个难点 ,也是一 个教学容量很大的语法项目 。希望本文能促进相关语法点的教学与习得 。
一 对大纲的考察
我们主要考察了五个大纲《: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 纲》《、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教学大纲》(语法大纲部分) 《、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 (长期进修) ———语法项目表》《、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以下分别简称作 《语法》《、等级》《、初级》《、进修》《、专业》) 。
以上大纲都将比较句归入“特殊句式”。此种说法值得商榷 。其他特殊句式如“是”字句 、 “把”字句 “、被”字句等 ,都有外显的形式标志 。“比较句”没有这类标志 ,只是依赖“比较”的功 能将许多不同句式揉在一起 。因此比较句内部非常复杂 : (1) 某些句式在意义和形式上并不一 一对应 。如“A 比 B + X”,否定形式对应的是“A 不比 B + X”,意义相反的却是“A 没有 B + X”“; 有 ……这/ 那么 ……”,否定形式是“没有 ……这/ 那么 ……”,但前者表等比 ,后者表差比 。
级别
初级一
初级二
中级
高级
大纲
《语法》 (未分级)
比较异同 :1 (2) —4 (5) 比较差异 : 9 (10 、13 、14 、19) —16 —11 (12) —15 —22 —17 —20 比较句中某些成分的省略 ②
《等级》 (甲乙丙丁)
《初级》
《进修》 (初一 、二 、中 、高)
《专业》 按年级分
(13) —5 ④ 等比 :1 —4
丙 :16 —11 ③ — 丁 :2 —24 —25 —
17 (18)
26 —27 —23
中 :19 —21 —18
高 :2 —24 —25 — 26 —23
二年级 :16
1. 2 大纲分析
23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24
8 一斤 ,葡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18. 不如/ 比不上 + 形容词 (这两个句式句法 、语义 、功能基本一致 ,可合为一个语法点) 19. 没有 ……这么/ 那么 …… 20. A + 形容词 + 于/ 过 + B 1 - 3 是等比句 ,4 - 20 是差比句 。其中 4 、5 是简式差比句 ,6 - 17 是比字句 (6 - 9 是一般 比字句 ,10 - 13 是度量比字句 ,14 、15 是预设比字句 ,16 是比字句的话语否定式 ,17 是特殊比 字句) ,18 - 20 是其他差比句 。 这 20 个句式 ,应分散在不同级别 、不同课时来教 。各句式应形成一个认知难度 、形式难度 逐级递增的序列 ,在适当地方拉开距离 ,插入相关语法点 (如程度补语 、数量补语) 。如 :比字句 谓语可能是形容词 、心理动词/ 能愿动词 + 宾语 、动词 + 程度补语 、状语 + 动词 + 数量补语 、动 宾加动补短语等 。随着句子成分增多 ,句子变长 ,句子成分的位置也变得灵活 ,习得难度自然 相应增加 。我们认为简式 4 、5 是基础比字句 ,属单项比较句 ,结构语义简单 ,而且有“形 + 一 点/ 得多”的铺垫 ,后面相关模糊度量句的难度会降低很多 ,可以减少把“A 比 B 形 + 得多”泛 化为“A 比 B + 很 + 形”的偏误 ,应最先教 。句式 20 是古汉语在现代汉语中的保留 ,使用频率 非常低 ,且多为书面语 ,应最后教 。这 3 个句式我们不作考察 ,其他 17 个句式我们将根据进一 步的调查 ,综合考虑认知 、形式难度 ,将等比句 、差比句各个句式以合理的顺序交叉教学 。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5 年第 2 期
比较句语法项目的选取和排序 3
陈 周小兵
提要 汉语比较句涉及的句式 、词汇多 ,语用条件复杂 ,为教学的选项和排序带来困难 。 本文考察了有代表性的语法大纲 ,参照中国人语料和留学生作文中比较句的使用频率和偏误 , 测量语法项目的常用度和难易度 ,用多种练习方式 ,重点考察几个关键语法点的习得情况 。以 上述考察为依据 ,提出对外汉语教学中比较句语法点的选项和排序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