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活与哲学第五课考点复习
哲学生活第五课复习

世界统一于物质, 物质决定意识,意 识是物质的反映 物 质 意 识 辩 证 关 系 原 理
辩 证 唯 物 论
意 识 对 物 质 具 有 能 动 作 用
能动地认识世 界:意识活动 具有目的性和 计划性、主动 创造性和和选 择性 能动地改造世 界:对改造客 观世界具有指 导作用;对于 人体生理活动 具有调节和控 制作用
(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共计17个)
• 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 •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 性;运动不一定是显著的变化) • 2.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运动和变化也是一种发展 • (运动和变化不一定是一种发展) • 3.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 (颠倒了二者) • 4.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属于自然 规律 • (规律≠规律的表现形式)
哲学生活第五课复习
范 标 畴 题
世界观
方法论
实际运用
复习注意 ①不能认为物质和意识 是不可分割的,物质可 离开意识而存在。 ②无论正确的意识或错 误的意识都是对客观存 在的反映。 ③意识的反作用具有两 重性,认为意识对事物 的发展单具有促进作用 的观点是错误的。 ④任何情况下从理论(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出发 的观点都是错误 ⑤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不能够从个别的、静止 的实际出发,必须全面 地把握变化着的客观实 际。
①规律发生作 用是有条件的, 人们可以改变 条件从而改变 规律发生作用 的形式,而不 是改变规律。 ②规律是客观 的,但不是永 恒不变的,规 律会随着事物 的性质、条件 不同而变化。
正确理解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生活与哲学》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微妙1

人脑
加工
形成
意识
结论:(1)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意识 在本质上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的形 式是主观的,而内容则是客观的。 对客观事物的反 映,但错误的意识是否也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正确(错误)的思想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 本来面目的如实(歪曲)反映 宗教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结论: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反应器官 物质 细胞膜 大脑
举
例
岩石风化 葵花向日 警犬破案 马做算术 谈虎色变 苹果与万有 引力
高
人脑
一. 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①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
②意识产生的前提: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 和心理)
思考:(材料见P35) 上述动物的心理为什么不能发展为人的意识?
起源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 的产物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
本 质
生理基础
内容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 象 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原理内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 性,意识第二性,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 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观察、处理问题时,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思考:1、是不是有了大脑就能形成意识? 2、为什么狼孩不会思维,无法形成意识?
人脑与动物脑的区别
人 脑 的 结 构
人 脑 的 功 能
小结: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
(1)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 础,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 动物的脑不会产生意识。 (2)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 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 现的。 (3)有了人脑,不一定就会 综上所析,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 产生意识。 展的产物,更重要的还是社会的产物。
哲学生活第五课复习共36页文档

③结合社会倡导的 精神及先进文化( “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载人航天精 神、奥运精神、抗 灾精神等),说明 意识的能动作用
④培养自主创新能
力,必须提高创新
意识。
复习注意
①不能认为物质和意识 是不可分割的,物质可 离开意识而存在。 ②无论正确的意识或错 误的意识都是对客观存 在的反映。 ③意识的反作用具有两 重性,认为意识对事物 的发展单具有促进作用 的观点是错误的。 ④任何情况下从理论(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出发 的观点都是错误 ⑤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不能够从个别的、静止 的实际出发,必须全面 地把握变化着的客观实 际。
2、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运动
静止
区
含 义 不 同
运动是指宇宙中一 切事物的变化和 过程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
的运动,是运动的特 殊状态
性 别 质 运动是绝对的、永
不 恒的、无条件的 同
静止是相对的、暂时 的、有条件的
联 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系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综合实例探究:
正确的观点
对静止论
小结: 二个概念
二对关系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运动
静止
绝对的、 物质 永恒的、 无条件的
相对的、 暂时的、 有条件的
联系
构
物质 主 体
成 静中有动
运动
静止
固有属性 存在方式
动中有静
变化发展
考点第二三单:元物探质索世运界动与追是求有真规理 律的
1、什么是规律? 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固有的 不是主观添加的(如乌鸦报丧) 本质的 不是现象的(如苹果落地) 必然的 不是偶然的(如守株待兔) 稳定的 不是易变的(如价格波动)
2017阳光高中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五课

③欣赏古琴音乐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④古琴制作,琴曲创作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4年新课标II卷)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 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 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们从美食中 体味深厚的文化意蕴,表明( )
考点2、意识的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有目的、动机, 制定目标和行动 步骤等
意识 能动 性的 特点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两个“不仅…而且”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主动的、有选择的
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 界的重要条件
结论: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 认识之物
2017阳光高中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 第五课
[知本课学什么]
高考考点:
1、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起源 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2、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3、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切低物级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高识级 产
①尊重规律,因为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
②坚持适度,因为量变是质变的前提,量变必然引起质
③注意方法,因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④避免刺激,因为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 用
A.①② B. 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14安徽文综39)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 民生活水平,是我国政府高度关注的工作。
【方法论】
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 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 结合起来。
高三第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2、注意理解以下几个问题
① 意识依赖于物质,并不意味着意识被动的反映物质。 ②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有了人脑就一定有意识。 ③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情 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④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与客观事 物会完全一致。
考点一、物质决定意识 3.电脑不能全面代替和超过人脑 (1)两者的活动机制不同。人脑以人的生命机 体活动为基础,思维是复杂的精神活动,而电脑 是物的装置,其过程也是机械的物理过程。 (2)意识具有社会性,电脑没有社会性。 (3)意识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电脑接受人的 指令工作,没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4)电脑思维是一个纯粹的逻辑过程,而且是 人事先给定的,人脑思维除自觉的逻辑过程外, 还渗透有情感、意志因素,穿插有灵感、直觉、 顿悟等过程。
【特别提示】 1、比较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 反作用和主观能动性 意识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和反作 用于客观世界。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是意识能动 性的表现之一。可见,意识能动性仅限于想,不包括 做,属于意识范畴;而主观能动性除了想还包括做, 包括实践。 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是指人以意识为指导,通过 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它既不等同于意识的能动性,更不等于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是指想和做及精神状态。想是认识世界的 能力与活动,做是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主观能动 性既包括意识能动性,也包括实践活动,而且这两项 内容不可分。 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
(2012· 高考海南卷)有人在一个狼群中发现了两个女 童,立即把她们送到当地的孤儿院,她们怕水、火和光, 白天躲藏,夜间活动,每晚都像狼一样引颈长嚎,吃肉 时不用手而是用牙齿撕开吃,对他人不感兴趣、没有感 情。“狼孩”现象佐证了( ) ①人的感情交流方式取决于其有目的的意识活动 ②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决定其生活方式和精神文化生活 ③人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的生活能力都是能改变的 ④人在社会活动中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体力和情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狼孩”没有意识原因在于 他没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缺乏客观实在进入人脑的途 径,②④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C。①夸大了意识 的能动作用。人的先天条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③错误。
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五课

辩证唯物论
一、物质的概念
物质有客观实在性, 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到,
它都是客观存在的,不
以人意志为转移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
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具有可知性,能பைடு நூலகம்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
被人们所认识、所反映 性,而不是具体的 物质形态(与
(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 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是万
结论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1、自然界是物质的 2、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3、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世界真正的统一性 在于他的物质性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感受运动: 斗转星移,海陆变迁,沧海桑田……
铁生锈,事物腐烂……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拓展思考】 1、材料说明什么观点?材料中显示了哪些
【例】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莫言在与记者交流时说: “在我早期的作品里边,故事、人物,有的是自己的亲 身经历,有的是邻居的、亲戚朋友的经历,有的是听老 人们讲过的故事,这批素材成就了我早期的小说。”由 此可见( ) ①意识的反映形式是主观的 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③客观存在是思维意识的原材料 ④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总之,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世界上只有尚未 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鸟类动物筑巢是人类产生之前就存在的,但是国家体 育场“鸟巢”却不是,它是由人设计并建造起来的。鸟 类可以筑许多的巢,但它们永远也不可能建造出国家体 育场。
思考:建筑师的“鸟巢”设计理念能直接变成国家体育场吗?
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高二哲学第五课复习体系总结

第二节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一、认识的根本任务(一)认识1、含义: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按性质2、分类:感性认识:对事物现象的认识属于感性认识按程度和水平理性认识: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3、根本任务及方法论(1)根本任务: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头国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认识的目的:指导实践(3)方法论:①要求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付出艰苦劳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
②运动科学思维的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③反对夸大理性认识否认感性认识或只重书本不重实践的唯理论(本本主义);也反对夸大感性认识否认理性认识或只重实践不重书本的经验论。
4、为什么认识的根本任务是又感性上升到理性又现象到本质、规律(1)从现象与本质、规律的区别来说,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和规律。
(2)从认识的程度、水平来说,认识需要又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从认识的作用来看,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直到实践。
(二)现象与本质、规律的关系及注意问题2、注意的问题(1)同一本质可以有多种现象来表示(2)同一现象可以表现了不同的本质和规律(四)假象与错觉的关系(五)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六)真理与科学理论1、含义:(1)真理: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2)科学理论:把真理性的认识系统化,按其内在逻辑构成一定的体系。
※2、科学理论的作用:(1)决定了它能够预见事物的发展方向(2)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3、方法论:(1)充分认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掌握科学理论,深入实际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作用。
(3)要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二、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的本质(怎么做)(一)原理帽: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付出坚信劳动,不断创造条件的过程。
高中《生活与哲学》第五课考点复习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⑴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 实事求是? 是指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
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 们行动的依据。 对牛弹琴
⑵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 实事求是? A.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 B.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 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3、江泽民强调:“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 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从哲学上说 是因为( ) A、意识决定物质,意识又是对物质的反映 B、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对客观物质起促进 作用 C、正确的意识和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都 起作用 D、正确意识的反作用大于意识的反作用
(3)该县能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 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通过学习 和到外地考察,摆脱了“左”的思想束缚和 传统的“等、靠、要”的思想,确立了发展 经济的新思路。这是敢于破除旧观念、树立 新观念的表现;该县坚持以“三个有利于” 为标准,允许看,不争论,大胆试。如兴办 外资,对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对小型 国有企业实行破产或出售,大力发展个体经 济、私营经济等,这是敢闯、敢干、敢为天 下先的创新精神。
国家体育场
自觉选择性
人的意识对象主要是依据人自己 生活或社会实践的需要自觉选择的。
主动创造性
人的意识可以能动地反映客观世 界,通过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创 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国家体育场总设计师李兴刚
“不是开始先看到一个鸟巢, 然后决定做一个鸟巢的。”
它的构思恰恰是由内到外的一个过程,内部是借 鉴古罗马竞技场的理念设计,东西高,南北低,便于 比赛与观赛;外部一开始是为符合通风、透气、 采 光的需要,找到一种编织式的结构,后来一步步按照 它的功能逻辑、结构逻辑、美学逻辑完成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存在,物质第一性, 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练习题
人脑平面图
重量
构造 机能
人脑
动物脑
15000克 占体重的1/50
黑猩猩400克 大猩猩500克 大象6000克,占体重的 1/1000
1.意识活动的特点
未雨绸缪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 择性。
●人不仅能认识事物外部现象,还能把握 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人不仅能认识现在,还能追溯过去,预 测未来。
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 世界的重要条件。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2.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意识能促进事物发展
错误意识能阻碍事物发展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 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
催人奋进
愚公移山
萎靡的精神
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归纳: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 原理内容: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世界
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能
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练习题
“请相信我!”
“努力不一定成功, 但放弃一定失败。”
2.钢结构设计
4.按计划施工
1.方案设计 3.造型优化
5.“鸟巢”站起来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考点:1.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的内容、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2.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活动的特点、意识能动作用 的表现) 3.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考点一 意识的本质
1.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 ●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 ——生物的反应形式 (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2.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1) 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具有产 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动物;假如牛能画画,那么它画出来的上帝一
C 定是一条牛。”这段话生动地说明
A、上帝是根本不存在的,关于上帝的观念不 过是人脑自生的
B、物质决定意识,有什么样的上帝,就会产 生什么样的上帝观念
C、不是上帝创造了人,而是人按照自己的形 象创造了上帝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考点二 意识的能动作用
动物的活动是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
普通的鸟巢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总是抱有一定的目 的和动机,在实施行动之前对该行动做出相 关的计划。
国家体育场
自觉选择性
人的意识对象主要是依据人自己 生活或社会实践的需要自觉选择的。
主动创造性
人的意识可以能动地反映客观世 界,通过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创 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5、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
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下列不能说明
这一论述的选项是 D
A、自然界是本来就存在的物质世界 B、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6、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
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
2、成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如“画饼
充饥”和“望梅止渴”非常富有哲理。据此回答:
B 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
A、物质的作用
B 、意识的作用
C、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D、物质的反作用
3、实际上,我们知道“画饼”并不能真正“充
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这是因为
A 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B 意识可以代替物质
大脑皮2600平方厘 皮层平滑 米140亿个神经细胞 黑猩猩的大脑皮层是人
脑皮层面积的1/14
人脑机能区包括运 动区、感觉区、语 言区,形成网络系 统
动物脑没有语言区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产生物质器官
1.“自然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只 要我们读它,就可以认识它。”费尔巴 哈的这句话主要说明了( ) A. 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B.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 意识能够反映物质 D. 意识不能脱离客观事物而存在
练习题:
1.意识的能动作用突出表现在意识
能够( B )
A、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指导人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C 精神的东西并不重要
A
D 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
4、在电脑的控制下,机器能够自动调节,
导弹能够自动命中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宇宙飞船能够自
动导航。因此,有人认为,电脑是有意识
D 的。上述观点
①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否认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③否认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④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A、①②
(2)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 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
●人和动物共有的第一信号系统。 ●人所特有的第二信号系统。
3.意识的内容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的物质器官: 人脑
意识的反映对象: 客观存在
厂房和机器
原材料
产品(意识)
●无论正确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 观存在的反映。
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国家体育场总设计师李兴刚
“不是开始先看到一个鸟巢, 然后决定做一个鸟巢的。”
它的构思恰恰是由内到外的一个过程,内部是借 鉴古罗马竞技场的理念设计,东西高,南北低,便于 比赛与观赛;外部一开始是为符合通风、透气、 采 光的需要,找到一种编织式的结构,后来一步步按照 它的功能逻辑、结构逻辑、美学逻辑完成设计。
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
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
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
①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②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虚幻反映
B
③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出来的
④可以在人间找到它的原型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著名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如果上帝的观 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