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重要毒物的检验
法医毒物检验中毒物的快速筛查方法

法医毒物检验中毒物的快速筛查方法摘要:目的:法医人员为了快速的筛选出中毒物,通过采取毒物检验方式,来对中毒物成分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毒物检验工作在法医工作过程中,属于十分常见的一种检验方式,法医人员在案发现场对所收集到的物证进行毒化分析,在毒化分析过程中,通过采取毒物检验的方式,来对中毒物组成成分进行检验鉴定。
结果: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司法相关部门对法医毒物检验鉴定的不断重视,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警务人员为了快速的提高破案效率,对得出毒物检验结论速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司法鉴定所对法医人员培训毒物检验相关知识,从而有效的提高法医人员面对不同毒物类型,第一时间准确得出毒检结论,提高法医人员检验质量和检验效率。
结论:法医人员在对毒物成分进行检验过程中,通过采取毒物快速筛查方式,可以有效的缩短检验时间,为警务人员侦破案件提供有力依据。
关键词:法医毒物;检验;快速筛查0、引言“毒物”一词,众所周知少剂量毒物都将会对人体造成重大的影响,若毒物毒性较强,那么不将会仅仅影响个人的生命安全,甚至将会影响一群人的生命安全,对社会造成重大的影响。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毒物种类也越来越多,所涉及到的组成成分也越来越复杂,毒物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也越来越大。
通过我国每年来司法鉴定所进行毒物鉴定的案例可以看出,近些年来,我国涉及毒物案件数量越来越多,呈上升趋势,毒物对受害人的身体带来严重的影响。
如何可以有效侦破毒物案件,以及如何有效的提高毒物检验效率和准确率,成为法医人员重点思考内容。
目前,我国法医人员在对毒物检验项目已经单一毒物检验项目逐渐转化为多种毒物检验项目。
本文通过对常见的几种毒物检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具体的分析研究内容如下所示[1]:1、毒物快速筛查和检测类型分析1.1检验碱性毒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碱性毒物为常见的毒物类型,根据法医人员的日常工作经验而看,司法鉴定中心所接受的案件中,多数检测出毒物都属于碱性毒物,并且这些毒物中都具有相同的氨基分子结构,并且这些碱性毒物还具有等级性官能团,这些毒物组成成分中含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在生活遇到某些化学成分物质将会产生毒性。
考研法医病理学知识点剖析

考研法医病理学知识点剖析病理学是法医学的重要基础学科,它研究疾病的本质、发展和变化规律,为法医学科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
在考研中,法医病理学是一个重要的考试科目,考生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考研法医病理学的知识点进行剖析。
一、死亡原因与法医病理学1.1 自然死亡与非自然死亡的区别自然死亡是指在没有他害的情况下,由于疾病或年老衰竭等原因导致的死亡。
法医病理学的任务是鉴定非自然死亡的原因和机制,包括意外死亡、外伤性死亡和暴力死亡等。
1.2 法医尸体检验的重要性法医尸体检验是法医病理学的核心内容,通过对尸体进行解剖、分析和鉴定,可以确定死亡原因、评估伤害程度和分析病理变化等。
同时,尸体检验对探索案件真相和保障司法公正起着重要作用。
二、伤害与法医病理学2.1 外伤的定义与分类外伤是指外来暴力对人体的机械性损伤,包括意外伤害和非意外伤害。
根据损伤部位和性质,外伤可以分为创伤和损伤两类。
2.2 枪支伤与法医病理学枪支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形式,它对人体组织和器官造成的损害复杂多样。
法医病理学对枪支伤的特点、分析和鉴定方法进行研究,能够为枪击案件的侦破和司法裁决提供科学依据。
三、病理学与法医病理学3.1 病理学的基本概念病理学是研究疾病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它通过病变与病理改变的研究,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
3.2 疾病的分类与鉴定疾病可以按照病因、发病机制、病变特点和部位等方面进行分类。
法医病理学借鉴病理学的分类方法,对法医学中的疾病进行鉴定和分析。
四、毒物与法医病理学4.1 毒物的分类与作用机制毒物是指对人体健康产生有害作用的物质,根据其来源和性质,毒物可以分为内源性毒物和外源性毒物。
法医病理学对不同毒物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有助于进行毒物检验和识别。
4.2 某些常见毒物的特点与鉴定某些常见的毒物,如重金属、农药和药物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
法医病理学通过对这些毒物的特点和鉴定方法的研究,可以为毒物中毒的诊断和司法鉴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检测技术

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检测技术毒性、有害性、易燃性和易爆性物质的检测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物质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的伤害和污染。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常见的毒性、有害性、易燃性和易爆性物质的检测技术,并讨论它们的原理、应用和发展前景。
1. 毒性物质检测技术毒性物质是指那些能够对生物体产生危害的化学物质。
毒性物质的检测技术包括毒性测试和毒物分析。
毒性测试是指通过实验室动物或体外模型来评估化学物质的毒性危害程度。
常见的毒性测试包括急性毒性测试、慢性毒性测试和亚慢性毒性测试。
毒物分析是指通过化学分析技术来检测和分析化学物质的毒性成分和毒性机制。
常见的毒物分析技术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核磁共振技术。
2. 有害物质检测技术有害物质是指那些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害的化学物质。
有害物质的检测技术包括有害物质的监测和有害物质的分析。
有害物质的监测是指通过监测大气、水体、土壤和食品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和浓度来评估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污染程度。
常见的有害物质监测技术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光谱分析技术。
有害物质的分析是指通过化学分析技术来检测和分析有害物质的成分和来源。
常见的有害物质分析技术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原子吸收光谱技术。
3. 易燃物质检测技术易燃物质是指那些能够在一定条件下燃烧或爆炸的化学物质。
易燃物质的检测技术包括易燃物质的火灾危险性评估和易燃物质的燃烧特性分析。
火灾危险性评估是指通过对易燃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燃烧特性和火灾危险度等进行综合评估,来判断易燃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和安全性。
常见的火灾危险性评估技术包括燃烧热分析、爆炸特性分析和火灾危险度评估。
易燃物质的燃烧特性分析是指通过实验室测试和数学模型分析来研究易燃物质的燃烧特性和燃烧过程。
常见的燃烧特性分析技术包括燃烧热分析、热释放速率测试和燃烧机理分析。
4. 易爆物质检测技术易爆物质是指那些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爆炸的化学物质。
毒物分析的方法

共济失调期:皮层下中枢及小脑受到抑制,步态不 稳,易摔跌,动作不协调、语无伦次、舌头发硬。
昏睡期:脑干受到抑制,呼吸循环受抑制。最终死 于呼吸衰竭。
24
尸检所见
1.颜面潮红 2.内脏充血 3.体腔有酒味 4.实质脏器病变:出血、脂肪变性等 5.其它伴随病变(损伤、气道内呕吐物、肺
32
中毒症状
其中毒症状是先兴奋后抑制,最终导致呼吸麻 痹而死亡。
摄入大量氰化物: 10~60s:突然昏倒、呼吸困难及强直性、阵
发性痉挛 2 ~ 3m:呼吸停止,心跳停止而死亡
剂量较小时:
口腔麻木、流涎、剧烈头痛、继而胸闷、心悸、 呼吸困难、眼球突出、头痛加剧、症状可持续 10~30m
注弱射阳—性—或血痕液迹及反局应78部..有—化注—毒学射不气物组能体质织确中泄认毒漏引起的中毒
阴阴道性————阴不道能分排泌除89物..现其、场它阴周道围粘的膜勘和察血液 2
中毒案件检材的采集
中毒案件的检材可分为体外检材和 体内检材两大类。这两类检材有不同 的性质,其检验方法和检验结果的意 义也不尽相同。
式他杀的先行手段或投毒的掩盖剂
19
中毒机制
1.由上向下的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早期抑制大脑皮层 兴奋期
豪言壮语 皮层下中枢兴奋,
出现冲动言行
抑制皮层下中枢、小脑 共济失调期 胡言乱语
舌硬,步态不稳, 易摔跌
抑制脑干
昏睡期 低头不语 抑制状态
2.扩张毛细血管,尤其是皮肤血管,产生温热感, 麻痹体温调节中枢,使得体温下降。
(四)中毒症状
1.胃肠道症状:呕吐,腹痛 2.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头晕、无力、昏迷、
食品通用检测技术:有毒有害物质(有害元素的测定)

试样测定
食品中总汞的测定
❖试样测定 ①标准曲线制作
分别吸取50ng/ml汞标准使用液0.00mL、0.20mL、0.50 mL、1.00mL、1.50ml、2.00 ml、2.50mL于50ml容量瓶中,用硝酸溶液(1+9)稀释至刻度,混匀。各 自相当于汞浓度为0.00ng/mL、0.20ng/mL、0.50 ng/mL、1.00 ng/mL、1.50 ng/mL、2.00 ng/mL、2.50ng/ml。
Thank You !
第一法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
食品中总汞 的测定
原理:试样经酸加热消解后,在酸性介 质中,试样中汞被硼氢化钾或硼氢化钠 还原成原子态汞,由载气(氩气)带入 原子化器中,在汞空心阴极灯照射下, 基态汞原子被激发至高能态,在由高能 态回到基态时,发射出特征波长的荧光 ,其荧光强度与汞含量成正比,与标准 系列溶液比较定量。
铅的测定
分析步骤 (2)试样前处理 湿法消解 微波消解 压力罐消解
铅的测定
分析步骤
③ 测定 标准曲线的制作 试样溶液的测定 在与测定标准溶液相同的实验条件下, 将10 μL 空白溶液或试样溶液同时注入石墨炉, 原子化后测其吸光度值, 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铅的测定
分析结果的表述
试样中铅的含量按式
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 检测
食品中有害元素的测定
有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素定 义
食品中所包含 的金属元素和 非金属元素约 80种。
可分为3类
常量元素 微量元素 有害元素
有害元素定义
不是人体需要的元素, 而且摄入较小的量会对 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1.可不可以 对样品中的 元素直接测 定呢?
法医毒物检验中毒物的快速筛查

法医毒物检验中毒物的快速筛查摘要:毒物对生物体来说,即使是小剂量,也会对生物体构成极大的伤害,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各种毒物事件层出不穷,作为一种化学物质,毒物造成的伤害可能是永久性的,而通过法医毒物检验后,可大大提升破案的几率和效率,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精准有效、快速的筛查方法是法医毒物检验的必然趋势。
这篇文章着重浅析了法医毒物检验中毒物的快速筛查。
关键词:法医;毒物检验;中毒物;固相萃取;免疫筛查技术;未知物筛查当前,法医毒物检验中毒物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包括常见的农药、酸性或者碱性药物等,这些均是我国比较常见的几种毒物,为了快速、有效、准确的检验筛查出这些毒物,通常需要应用多种毒物检验筛查方法和技术,比如固相萃取和色谱筛查方法、免疫筛查技术以及常见未知物筛查方法等,以下主要介绍了这三种筛查技术方法,以供日后参考。
一、固相萃取和色谱筛查方法这种筛查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技术,可有效区分检验样品中的杂质和中毒物,也可重新回收和利用,且检验样品的处理较为方便、简单,通过法医科技可准确挑选出其中的组织和毛发等,在挑选合适的固相萃取筛查方法。
而色谱筛查技术是通过不同物质的不同形态来选取的技术,将这两种筛查方法相结合,可充分发挥两种技术的优点,可有效净化和检验一些复杂物质中的物质和毒物等,具有灵敏度高、方便快捷等特点,已经被广泛应用在环境监测和药物检验中,也是法医毒物检验中毒物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检验过程中,事先需要通过水和甲醇来完成固相萃取、活化和淋洗,然后将甲醇作为洗脱剂,通常情况下,固相萃取中需要配置两个两个泵,分别用于固相萃取和色谱分析,检验样品需先注入到固相萃取中进行净化和富集,然后借助分析泵冲洗检验样品,当物质冲洗出来后,阀会回归到起始状态,然后进行色谱分析,由于这种筛查技术需要较高的维护成本,且样品污染和残留等均受到法庭科技的限制,这就说明了该筛查技术在实际运用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随着现代科技不断进步和创新,固相萃取—色谱分析筛查方法在未来定会广泛应用在法庭科技中[1]。
常见动物中毒毒物分析与检验

实验七:常见动物中毒毒物分析与检验一、实验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1)通过实验加强学生对毒物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的理解与掌握。
(2)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几种常见毒物检验的方法。
(3)要求学生在实验后写出试验报告。
二、实验内容提要亚硝酸盐中毒检验—联苯胺冰醋酸反应氢氰酸中毒的检验—普鲁士蓝反应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检验—间苯二酚法(一)、亚硝酸盐中毒的定性检验1.高铁血红蛋白的鉴定(1).取血液少许与小试管内,用力振摇,血液不变色,可认为是高铁血红蛋白.通常血液会与空气中的氧结合呈鲜红色。
(2).取血液少许与小试管内,滴入数滴1%KCN溶液,若有高铁血红蛋白,血液立即由棕褐色变为鲜红色。
2.亚硝酸盐检验: 格里斯法(1)原理:亚硝酸盐使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后,再与α—萘胺起偶氮反应,生成紫红色染料。
(2)试剂:①.对氨基苯磺酸溶液②. α—萘胺(甲萘胺)溶液:取盐酸α—萘胺1.25克溶解于187.5毫升水与62.5毫升冰醋酸中,储于有色瓶中备用。
(3)检材①胃内容物、呕吐物、剩余饲料中亚硝酸盐的提取:取上述检材10到20克加适量蒸馏水调成糊状,过滤,滤液若有颜色,可用活性炭脱色。
②血清:静脉采血后离心沉淀,分离血清备用。
样品采取时应注意的事项:①应当无化学污染或残渣;②样品不能用水冲洗,可能除去残毒;水可污染样品;③样品保存条件:组织样品,应在冰冻条件下送往实验室;血清和血液样品,不应冰冻,但可低温保存;④样品内不要加防腐剂或福尔马林,除非有特殊原因应加以说明;⑤样品应注明畜主姓名、畜别或号数、死亡日期、取料日期、送检要求及送检单位等。
(4)操作:取滤液(或血清)1到2毫升于试管中加对氨基苯磺酸溶液及α—萘胺溶液各数滴,如有亚硝酸盐立即出现紫红色。
(二):氢氰酸及氰化物定性检验1.普鲁士兰法:本法是检验氰化物的特效反应方法,灵敏度高(1:50000)。
(1).原理:检材中的氰化物遇酸分解出氢氰酸,氰离子在碱性溶液中与亚铁离子作用,生成亚铁氰化钠(钾),在酸性溶液中与高铁离子化合,生成亚铁氰化铁(普鲁士兰)。
法医物检验的常见技术手段

法医物检验的常见技术手段法医物检验是指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对物证进行分析和鉴定的工作。
它在刑事案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提供犯罪现场的重要证据,并为法院做出公正的判决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法医物检验技术手段。
一、DNA鉴定DNA鉴定是法医学中最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它通过分析DNA序列来确定个体的遗传特征和亲缘关系。
DNA样本可以从血液、唾液、指甲、头发等物证中提取。
通过核糖体DNA或线粒体DNA进行比对,可以确定身份、辨别父子关系、姐妹关系等。
DNA鉴定的准确性非常高,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刑事侦查、亲子鉴定等领域。
二、毒物分析毒物分析是对尸体、血液等生物样本中存在的毒物进行鉴定和分析。
通过毒物分析可以确定是否存在毒物中毒、毒物种类、剂量以及中毒时间等信息。
常见的毒物分析技术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和电化学法等。
毒物分析在司法鉴定、毒品鉴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三、指纹鉴定指纹鉴定是通过比对指纹图案来确定身份的一种技术手段。
每个人的指纹图案都是独一无二的,不会发生改变,因此可以用来作为身份识别的依据。
指纹鉴定可以利用显微镜观察,也可以通过光电传感器进行自动比对和识别。
指纹鉴定广泛应用于刑侦工作中,被称为“活化石证据”。
四、骨骼鉴定骨骼鉴定是通过对尸骨进行解剖和鉴定,确定死者的身份、死亡原因和死亡时间等。
骨骼鉴定需要借助法医解剖学和骨骼学方面的知识,对尸骨的骨骼形态、骨骼连结和骨缝等进行观察和分析。
通过鉴定,可以还原死者的面貌、风貌和身体特征,为司法机关提供重要参考。
五、痕迹鉴定痕迹鉴定是指对犯罪现场和物证上留下的微小痕迹进行鉴定和分析。
常见的痕迹包括血迹、指纹、纤维、颗粒物、土壤、汽车痕迹等。
通过显微镜、红外光谱、显色试剂等技术手段,可以对痕迹样本进行检测和鉴定。
痕迹鉴定在破案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为刑事案件的侦破提供了重要线索。
在法医物检验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科学规范和操作流程,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试验
动物试验在兽医毒物检验工作中也是常用的 方法,它能初步探索到检材中有无毒物存在和所 含毒物量能否引起中毒。通过动物中毒时所反映 出的各种症状及病理变化,有助于提出进一步检 验的方向。
动物试验
把可疑检材接种给于动物,观察其临床症状和 剖检变化,可推出毒物的种类。 实验所用的动物有青蛙、小白鼠、家兔等。试 验方法可直接饲喂或灌胃,亦可将毒物分离提取后 给动物ih、im、ip。如观察检材是否有刺激性或腐 蚀性毒物存在,可涂于动物的皮肤或粘膜上,以观 察结果。 由于许多毒物具有相同毒性作用,引起中毒症 状也大致相同,因此,动物试验最好在化学试验基 础上进行,互为印证,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纸层析、薄层层析、薄膜层析等。
(3) 按分离过程所主要依据的物理化学原理分类:
可分为吸附层析、分配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分子
排阻层析、亲和层析等。
2、薄层层析
概念: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
,各组分可不同程度的分布在两个不相混溶的物相中, 其中一个为固定的(固定相),另一个为流过固定相的 (流动相),在同样的时间内各组分以不同的速度迁移 ,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含量测定
又称:定量分析。在毒物检验中,一般很 少进行含量测定,只要确定是什么毒物就可 以了。但在某些情况下或对某种毒物进行含 量测定具有重要意义。如食盐是动物体内必 须的物质,只有在进行含量测定后,才能确 定是否发生中毒。又如亚硝酸盐定性检验, 食物呈弱阳性反应时,不一定会引起中毒, 必要时需进行含量测定。
四、检验记录及检验结果的报告
(一)检验记录
毒物检疫人员对每次收到的检材按规定要求多出详 细的记录,与送检人员核对送检单上所诉采集材料的时 间、名称、重量、包裹情况,并注明验检日期。对检验 单上未详述的内容,特别是发病前后的情况,如临床症 状、尸体剖检变化、现场调查的初步印象、治疗效果及 要求检验的项目等要与送检人员座谈并把详细情况记录 下来。
3
(三)检验程序的拟定(回答第4个问题) 1 经过对中毒的一般诊断,综合分析,可能出现
几种情况:
①确定了是中毒,但方向不明确,要求检验人员进行系 统的检验,这种检验是大海捞针,最费时间,最费检材。
②有了较明确的方向,但具体的毒物不明确,例如,认 为是农药中毒,但农药的种类很多,是哪一种农药引起的 还不明确,这 就需要在农药的范围内缩小包围圈,查清具 体的毒物。它比第一种情况省事。
定性检验
又称:确证试验。根据了解的情况或预试
验所得到的线索,必须进行一系列的定性 反应加以确证。定性反应多数是化学反应 方法,根据被检毒物的特殊化学反应,判 定毒物是否存在,因此,使用的化学反应 必须容易辨认,如溶液颜色的改变、沉淀 的生成或溶解、气体的生成等。
定性检验
注意: a、每种毒物的检验要求做两种以上的检验方
法使之分离。
3)、要严格控制好提取过程中的各种条件。因为一种
成熟的提取方法所规定的各种条件(如温度、PH、时间、
试剂加入的方式与程序等。)都是根据所检毒物的化学特 性及各种反应过程中的反应特点来确定的,违反这些条件,
就有使提取工作失败,甚至发生事故的可能。
4)、为了减少毒物在提取过程中的损耗,提取方法应尽
可能简化,提取液转移、脱水、脱色时,应将原器皿及残 渣上残留的毒物充分洗脱与收集。
5)、提取过程中往往有毒气体或有机溶剂的蒸汽挥散,
工作人员要注意防护。
三、层析法原理及其在毒物检验中的应用
层析技术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 (分子的形状和大小、分子极性、吸附力、 分子亲和力、 分配系数等)的不同,使各组分以不同程度分布在固定相 和流动相中,当流动相流过固定相时,各组分以不同的 速度移动,而达到分离的技术。
法,方法要具有特异性,灵敏可靠,几种方法结 果一致方能确诊,只有一种出现阳性结果,不能 确诊。 b、检验时同时作空白对照试验(阴性对照) 和已知样品对照试验(阳性对照),阴性对照检 查试剂及器皿有无问题,阳性对照检验反应是否 正常进行,并作为判定结果的标准。阴性和阳性 样品要同检材做同样的处理。
是运用生物化学和物理学原理和方法,对可疑的饲料和
进入畜禽体内的毒物进行分离鉴定,以查清毒物及中毒 原因,作为中毒病的诊断、急救及预防的科学依据。
一、毒物检验的目的
1、诊断性的目的
通过对进入动物体内的毒物的分离鉴定,查清毒物及中毒原 因。即是否中毒,是什么毒物引起的中毒,为中毒的诊断、急救和 预防提供科学的依据。如果查不清毒物,单凭病史、症状、病理变 化等是很难对中毒病进行确诊的。
预试验
升华试验(烧灼),如从胃内容物或可疑饲 料中拣出的可疑物时,可取少量放入小试管中 , 在火上灼烧,根据所产生的蒸汽或升华物 的颜色,结晶性状,可找到一些毒物的线索。 如砷等金属物质,灼烧后在管壁上可见到升华 物,置于显微镜下可见到不同形状的结晶。如 金属砷汞等; 简单的化学方法,如植物有毒成分的分析。 注意:预试验只起探索的作用,不能作为诊断 的依据,尚未做确诊试验,不能作出结论。
(一)中毒的一般诊断(回答1、2个问题)
对于第1和第2个问题,主要是通过病史调查、临床症状和尸体剖 检的观察等一般的诊断来回答,前面讲课中已讲过了,这里再补充几点 :
1、上述调查了解最好毒检工作者亲自到现场进行,掌握第
一手资料。(集宁貂场的情况,不亲临现场调查很难得到 ,有时当事者怕承担责任,不说真话) 2、向送检人调查,仔细看送检单。送检单的内容主要包括 :病史(发病时间、病畜的数量、病前的饲养管理情况, 临床症状、防治措施及疗效、死亡情况及尸体剖检等)。 检材的种类、数量、包装情况,取材日期,送检目的和要 求等。送检单的内容要填入“毒物检验记录”中。
2 检材的封装要适当
检材要装在洁净的玻璃瓶或清洁无损的塑料袋内,各种材料都要贴上
标签,注明检样名称,不能混放。瓶口要塞紧,袋口要扎牢,以防外 漏。
3 采集材料要准确
一般采集胃内容物、呕吐物、剩余饲料、可疑饲料、饮水等。
重金属中毒、氟中毒、硒中毒等可采集脏器、尿、被毛、土壤等, 在剖检死亡动物中,应根据动物的种类及中毒时间选取材料。 急性中毒的动物应以取胃肠内容物及肝脏、血液为主, 慢性中毒死亡者以取脏器及排泄物为主。 在未知毒物中毒时,取材应尽可能全面,且数量要充足,以免事后 无法弥补。检验材料的采集数量见表
(四)做好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1、保证实验试剂和仪器的质量
(1)毒检试验一般要求二级品(分析纯)AR。【附:一级
品(优级纯)GR,三级品(化学纯)CR,四级品(实验室 试剂)LR,五级品(生物试剂)BR。】 (2)准备足够的试剂和器皿。配试剂时,浓度要精确。 (3)要求现用现配的试剂,一定要在使用前新配。 (4)同一次试验中所用的移液管、滴定管、量筒、容量瓶 、比色管等,规格、型号要尽量一致。
2、预防性的目的
在人医,有防疫站专门搞这项工作,我们兽医部门,没有防 疫站专门搞此项工作。通过经常对饲料、饮水、动物所在的环境( 如空气、土壤、牧草等)及机体的某些生理指标进行监测,及早预 防中毒病的发生。
二、毒物检验中的几个主要环节
毒物的种类很多,中毒的原因也很复杂,在进行毒 检之前,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有无中毒的可能,即是否为中毒? 2、如果是中毒可能是何种毒物中毒? 3、该取什么检材? 4、用什么方法进行检验。
③查清了可能引起中毒的具体毒物及其来源,就要确证 一下就行了,这是最省事的。
2 一般的检验程序
预试验
定性检验
含量测定 动物试验
预试验
预试验又称指向性试验,它是在不消耗检 材或消耗少量检材的情况下,利用简单的方法 探索检验方向的试验。预试验主要包括以下方 面: 观察检材颜色,如磷化锌——黑色的,氟乙 酰—紫红色的; 注意气味,检查检材气味最好在尸体剖检或 开封检材的时候立即进行,如有机磷具有蒜臭 味;
充分提取出来,又要不使之挥散或受到破坏。如有机磷农药 易溶于有机溶剂,因而可以用有机溶剂浸泡或振摇提取。但 有机磷遇热易挥发,在提出后挥散有机溶剂时,温度不可过
高。
2)、在尽可能不损失毒物的前提下,所用的提取方法,
应能将干扰物质充分排除,必要时可进一步净化或提纯,以
提高反应的灵敏度。对某些化学结构相似的有毒物质,要设
薄层层析的方法:
点样,展开,显色,定性与定量分析
3、高效液相层析法
高效液相层析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又称高压液相色谱法 、高速液相色谱法、现代液相色谱法等,是在经 典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分析 技术。特别适用于高沸点、不能气化或热稳定性 差的有机物分离分析,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2、正确选取与合理使用检材
使用时用三三制:检验用1/3,重做用1/3,保存用1/3(防止
打官司)。
(五)毒物的提取
1、方法 1)毒物的分离提取方法很多,主要包括: 水汽蒸馏法:(酸性水汽蒸馏法,碱性水汽蒸馏); 透析法;溶剂萃取法;灰化法;消化法;层析法:(纸层析
4 送检材料时必须附送检单
在送检单上写清畜禽的饲喂情况、中毒发生的时间、畜种、中毒症状 、治疗和预防的措施及效果、死亡日期、死后剖检变化、检材采取得时 间和送检要求等,以便检疫人员在拟定检验计划时参考
检验材料的采集数量
检材名称 胃内容物 剩余饲料 呕吐物 可疑饲料 2 发霉饲料 饮水 血液 适宜数量 500g 500g 全部 500g 1000-1500g 至少1000ml 50-100ml 检材名称 肝脏 肾脏 骨 被毛 土壤 尿 1 适宜数量 1/3或全部 一只 500g 至少10g 1000g 100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