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颂》教学设计
《红旗颂》教案03

《红旗颂》教学内容:欣赏《红旗颂》,感受相同的曲调由于不同的表现而产生不同的情绪教学目的:1、让学生体验调性转换和速度、力度、乐器音色等音乐要素在作品中表现中所起的作用。
2、感受管弦乐曲《红旗颂》的宏伟气势。
3、通过欣赏《红旗颂》,让学生了解“红旗”象征着革命,是团结的象征、力量的象征、胜利的象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使学生听辨出主题音调的不同速度和调性转换。
教学难点:使学生联想不同速度的主题音调的情景。
教学步骤:一、组织教学:1、上课,带领学生听音乐《红旗颂》(进行曲音乐风格片段)踏步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a)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一首歌曲,一起来听听这首歌曲描写了什么内容?”(播放音响,老师范唱《五星红旗》。
)学生:“这首歌曲歌颂了五星红旗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b)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在200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
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晚会。
晚会的标题是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的‘红旗颂’。
红旗象征着革命,是我们的信仰。
它火热炽热,燃烧着无数先烈血染的风采。
红旗是团结的象征,力量的象征,胜利的象征,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管弦乐曲《红旗颂》”。
三、欣赏《红旗颂》第一部分1、欣赏乐曲第一部分“红旗”主题旋律的片段,提问:乐曲情绪怎样,你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情景?谈谈初步听后的心理感受。
出示主题曲调的歌谱,教师在钢琴上弹奏,要求学生看着谱跟唱曲调。
再次欣赏第一部分,设问:乐曲第一开始的音调你熟悉吗?是取材于哪一首歌曲的音调?(出示引子歌谱:国歌)第一部分音乐主题出现了几次?再次出现时在音调上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在音乐情绪上起到什么作用?(音调升高,情绪更加热烈,明亮辉煌)分组讨论以上两个问题。
学生回答以上两个问题。
四、欣赏《红旗颂》第二部分1、初听音乐,出示主题音乐片段,并唱一唱,说说乐曲中的情绪变化,表现了怎样的内心情感?(激情澎湃、峥嵘岁月)2、仔细倾听第二部分音乐片段,这里的音乐在节奏和速度上有什么变化,跟哪里的旋律相似,请用简单的动作配上音乐的节奏和速度动一动,想象这里的音乐片断描写什么场景。
红旗颂(大全五篇)

红旗颂(大全五篇)第一篇:红旗颂《红旗颂》教学目标:1.欣赏交响诗《红旗颂》的宏伟气势,畅谈自己的感受与联想。
2.在欣赏过程中,了解作曲家吕其明。
3.熟悉作品的音乐主题,进一步感受音乐的情绪,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交响诗《红旗颂》中节奏,速度,情绪的变化。
2.使学生听辨出主题的不同速度,体会不同的音乐感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我们一起欣赏一段无声舞蹈视频(播放视频)谈一谈你从这段视频中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生:红旗师:老师播放三个音乐片段(《卡门序曲》片段,《拉德斯基进行曲》片段,《红旗颂》片段)。
同学们认真聆听,给这段无声视频选择一段最合适的音乐。
生:(《红旗颂》)师:同学回答的非常好。
这首乐曲,气势辉煌,高亢嘹亮。
表达了对红旗的赞美和热爱,是一首气壮山河的不朽之作。
它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交响诗《红旗颂》(出示图片)(二)新课教学师:同学们翻开课本28页。
这首曲子的作者是谁?生:吕其明师:嗯。
我们简单了解一下作者吕其明师:(出示课件)吕其明,1930年出生于安徽,中国杰出的交响乐作曲家,代表作管弦乐《红旗颂》,交响诗《白求恩》,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师:出示整首乐谱(播放音乐)听音乐思考。
师:吕其明老师为什么要创作这首曲子呢?(创作背景是什么呢?)创作背景:作曲家吕其明从小浴血战火,父亲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吕其明被第一面国旗升起的情景所感动,夜不成寐地作出这首红旗颂歌。
以宏伟庄严的歌唱性旋律,表现中国人民在红旗的指引下,英勇奋战,奋发向上的革命气概,歌颂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师:从标题来看我们怎么理解《红旗颂》?生:歌颂红旗师:歌颂红旗,以红旗为主题。
今天我们就来听听音乐家吕其明是如何通过音乐的手段来歌颂红旗的?1.(播放课件)引子(聆听号角性主题音乐)2.小组讨论:师:(播放音频)欣赏完这段音乐后,讨论一下这一段情绪是怎样的?生:激动振奋具有强烈的号召力情绪变得高涨,高亢嘹亮,号角声声,红旗招展师总结:说得很好,(音乐气势恢宏,让人欣赏完后不禁的激动澎湃,为伟大祖国感到自豪)师:(播放音频)你可以联想到怎样一幅场景呢?生:使我们仿佛看到天安门广场五星红旗升起,万众沸腾的热烈场景。
《红旗颂》优秀教学设计

目标
1.在聆听《红旗颂》这一类爱国主义题材的音乐作品中,能用简洁的语言或动作描述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2.聆听管弦乐《红旗颂》(片段),感受乐曲的宏伟气势,熟悉乐曲的主题旋律,比较乐曲主题旋律在不同乐段速度、力度、节拍等音乐要素上的变化及其表现作用。
3.德育目标(美育目标、核心价值观):
在聆听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感受队列行进的音乐特征和交响乐的宏大气势并进行律动表演。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节奏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自豪感。
同学们回答得很准确,看来刚才你们都在认真地聆听作品。
三、
音乐的情绪是坚定的、豪迈的、激昂的(出示课件),你们在这段音乐作品中联想到了一些怎样的场景呢?
师:同学们的联想太丰富了,并且你们的发言非常精彩。
一、学生认真地欣赏乐曲,在熟悉的音调出现时,他们兴奋得做举手的动作,课堂气氛活跃
二、1、我在乐曲的开始部分听到了《国歌》的前奏。
二、学情分析
本课编排了聆听交响乐形式的内容,《红旗颂》片段,“新课标强调"要重视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作品的丰富表现力,尽早积累与体验方便各种乐器音色的审美体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因此,通过聆听交响乐作品,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多声部音乐的感性经验,为后面学习和掌握分析器乐作品的技能作好审美体验准备。
核
心
过
程
推
进
二、学习新知,聆听作品
管弦乐序曲《红旗颂》作于1965年春,描写194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上,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雄伟庄严的情景。《红旗颂》是作曲家吕其明在心中孕育了十多年的作品。乐曲采用了单主题贯穿发展的三部结构,有引子、第一部分(主题)、连接段落、第二部分(中间部分)、第三部分(主题再现部分)和尾声组成。
红旗颂教学设计

红旗颂教学设计《红旗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了解交响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 学生能够听辨出《红旗颂》中不同乐器的音色和演奏技巧。
- 学生能够理解《红旗颂》的音乐主题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欣赏、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交响乐的音乐语言和表现形式。
- 通过模仿、演奏、创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交响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
-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了解交响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 听辨出《红旗颂》中不同乐器的音色和演奏技巧。
- 理解《红旗颂》的音乐主题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 - 理解交响乐的音乐语言和表现形式。
-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 讲解交响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 讲解《红旗颂》的创作背景和音乐主题。
- 讲解不同乐器的音色和演奏技巧。
2. 欣赏法 - 播放《红旗颂》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欣赏音乐。
- 引导学生注意音乐中的细节和变化,感受音乐的情感和氛围。
3. 分析法 - 分析《红旗颂》的音乐结构和表现手法。
- 分析不同乐器在音乐中的作用和表现效果。
4. 讨论法 - 组织学生讨论《红旗颂》的音乐主题和情感表达。
-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5.模仿法 - 让学生模仿不同乐器的演奏姿势和技巧,感受乐器的音色和表现力。
- 引导学生根据音乐进行简单的演奏或表演,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创造力。
6. 创作法 - 让学生根据《红旗颂》的音乐主题和情感表达,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或故事。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 播放一段激昂的交响乐片段,让学生感受交响乐的魅力。
《红旗颂》教学设计

《红旗颂》教学设计《红旗颂》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红旗颂》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旗颂》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语言形象的能力。
2、抒发对“国旗”、“国歌”热爱之情和对幸福生活乐观向上赞颂。
教学重难点:1、通过学习乐曲,分析音乐调性,掌握乐曲内容,体会音乐情绪。
2、能够利用音乐表现手段,感受乐曲情感变化。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学生观看天安门升旗仪式,感受天安门广场五星红旗升起以及万众欢腾的热烈情景,为学生创造学习情境。
二、知识导入教师:同学们喜欢红旗吗?你们在升国旗仪式时心情怎样?假如你在天安门广场参加升国旗有何感受?让我们来听作曲家吕其明是怎样用音乐语言来歌颂红旗。
(第一遍聆听)教师:好,下面请同学谈谈感受。
你们在乐曲中听到哪些非常熟悉的音调?学生1:乐曲中始终听到《国歌》音调,最后听到《东方红》和《国际歌》的音调。
2:乐曲气势宏伟,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是吕其明1965年写的一首标题性管弦乐曲。
同学们也都搜集了吕其明的相关资料,让我们把资料展示出来,一起来了解吕其明及其作品:吕其明,1930年出生于安徽无为。
1949年从事电影音乐创作,先后为《铁道游击队》等四十部电影作曲。
此外,还创作了管弦乐曲《红旗颂》等十余首大中型器乐作品和群众歌曲。
他的电影音乐善于通过富于概括性的音乐主题来塑造人物形象;他的交响音乐则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
我们今天欣赏的是他的一首管弦乐曲《红旗颂》。
三、深入歌曲内容再次欣赏音乐,请学生划分音乐层次。
(第二遍聆听)学生:音乐划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描写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万众欢呼的热烈场面;第二部分是描写时代步伐,奋勇前进;第三部分是描写歌颂祖国、歌颂党。
七年级音乐下册《红旗颂》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音乐下册《红旗颂》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章:《红旗颂》简介一、教学目标1. 了解《红旗颂》的背景和创作意义。
2. 掌握《红旗颂》的曲式结构和主要旋律。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红旗颂》的背景和创作意义。
2. 《红旗颂》的曲式结构和主要旋律。
三、教学难点1. 《红旗颂》的曲式结构和主要旋律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1. 音频设备。
2. 乐谱。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红旗颂》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
2. 讲解:《红旗颂》的背景和创作意义。
3. 分析:《红旗颂》的曲式结构和主要旋律。
4. 学唱:让学生跟唱《红旗颂》的主要旋律。
5. 练习:让学生分组练习《红旗颂》的曲式结构。
6. 展示:每组学生展示练习成果。
第二章:《红旗颂》旋律分析一、教学目标1. 掌握《红旗颂》的主要旋律。
2. 分析《红旗颂》旋律的特点和表现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分析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红旗颂》的主要旋律。
2. 《红旗颂》旋律的特点和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1. 《红旗颂》旋律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1. 音频设备。
2. 乐谱。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红旗颂》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
2. 讲解:《红旗颂》的主要旋律。
3. 分析:《红旗颂》旋律的特点和表现力。
4. 学唱:让学生跟唱《红旗颂》的主要旋律。
5. 练习:让学生分组练习《红旗颂》的旋律。
6. 展示:每组学生展示练习成果。
第三章:《红旗颂》节奏练习一、教学目标1. 掌握《红旗颂》的节奏。
2.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红旗颂》的节奏。
2. 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红旗颂》节奏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音频设备。
2. 乐谱。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红旗颂》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
2. 讲解:《红旗颂》的节奏。
3. 练习:让学生分组练习《红旗颂》的节奏。
4. 游戏:开展节奏游戏,巩固学生的节奏感。
初中教材红旗颂歌曲教案

教案:初中音乐课程——红旗颂课程目标:1. 通过学习《红旗颂》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庄严和深情,理解其背后的爱国情感。
2. 使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如速度、节奏等,在歌曲中的运用。
3. 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爱国情操。
教学内容:1. 歌曲《红旗颂》的欣赏和学唱。
2. 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在歌曲中的具体运用。
3. 歌曲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介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红旗颂》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氛围。
2.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速度、节奏等基本表现要素。
二、歌曲欣赏(1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红旗颂》歌曲的结构、旋律、节奏等。
2. 引导学生分析歌曲中速度、节奏等基本表现要素的变化及其表达的情感。
3. 教师播放歌曲,学生跟随哼唱,感受歌曲的韵律和情感。
三、歌曲学唱(2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学唱《红旗颂》,注意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2. 学生分组练习,相互交流学习心得。
3. 教师选取学生代表进行示范演唱,给予点评和鼓励。
四、歌曲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介绍(15分钟)1. 教师讲解《红旗颂》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歌曲的有趣知识或故事。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中的基本表现要素和爱国情感。
2. 学生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学习体会和感受。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如:回家后向家人分享《红旗颂》的歌曲和背后的故事,培养家人的爱国情操。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红旗颂》歌曲的掌握程度,包括旋律、节奏、发音等。
2. 学生对歌曲背后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了解程度。
3.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情况,如:发言、演唱、分享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红旗颂》这首歌曲,感受其独特的音乐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爱国情操。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基本表现要素,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红旗颂初中教案

红旗颂初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红旗颂》的历史背景和创作过程,感受歌曲所传达的爱国主义情感。
2. 教授学生《红旗颂》的歌词和旋律,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通过学习《红旗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
1. 《红旗颂》的历史背景和创作过程。
2. 《红旗颂》的歌词和旋律。
3. 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
1. 《红旗颂》的歌词和旋律。
2. 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
四、教学难点
1. 歌曲中的高难度旋律。
2. 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简要介绍《红旗颂》的历史背景和创作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教授:教授《红旗颂》的歌词和旋律,引导学生跟唱,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高难度旋律。
3. 爱国主义教育:结合歌曲,讲述爱国主义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所传达的爱国主义情感。
4. 课堂练习:让学生分组演唱《红旗颂》,锻炼学生的演唱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红旗颂》所传达的爱国主义情感,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爱国主义。
六、教学评价
1. 学生对《红旗颂》的歌词和旋律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爱国主义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3. 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如演唱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熟练演唱《红旗颂》,感受歌曲所传达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爱国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
同时,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使学
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旗颂》教学设计
收稿日期:2015-09-15
1.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苏少版七年级上第二单元《中国龙吟》感受与欣赏部分,本节内容主要通过欣赏和演唱以及对比的艺术手段,清晰直观地让学生感受歌曲和乐曲带给人们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2.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歌曲和乐曲的分辨能力还不高,感受与鉴赏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在演唱方面,大部分学生把握不了歌曲的情感,因此,可以让学生通过对《红旗颂》进行欣赏,以提高学生这几方面的能力。
3.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红旗颂》、演唱《红旗颂》让学生简单了解管弦乐的知识,学会用节奏、节拍、速度、力度、旋律等音乐要素来表现音乐。
(2)让学生在听、看、动等活动中感受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3)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运用想象和联想的方式聆听音乐,并应用音乐要素及表情术语描述歌曲所表达
的情感内容。
(4)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爱国歌曲,感受音乐作品蕴涵的情感内涵,激发学生对国旗以及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4.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感受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2)难点:有感情地演唱主题部分,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现音乐作品。
5.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老师演唱孙楠的《红旗飘飘》。
(设计意图:用歌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初步引起共鸣,增强对课堂的可控性。
)
(2)讲授新课。
播放2015年9月3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天安门阅兵的视频片段。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这次阅兵中,最让你震撼的是什么?”
学生讨论谈感受,老师引导学生说出雄壮、自豪的音乐在阅兵中的作用。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引以为傲的国人品质。
)
播放影片《江姐》片段,着重细听影片里的歌曲《绣红旗》。
听赏歌曲《五星红旗》(李媛媛演唱)。
学生谈听后感,比较两首歌曲听赏之后的感受。
听赏吕其明的乐曲《红旗颂》(管弦乐曲)。
①简介吕其明及其代表作品。
②简介管弦乐队构成――弦乐组、铜管组、木管组、打击乐器组。
③聆听号角主题片段。
④聆听并带领学生简单分析红旗主题。
(学生自行阅读,老师在学生聆听过程中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
)
第一段:以小号奏出国歌的旋律,雄壮宏伟。
然后圆号反复引出弓弦乐器演奏的歌颂红旗的主题,人们被音乐带到永不忘怀的回忆之中。
第二段:节奏富于动力,速度稍加快,主题变成豪迈的进行曲,人们的脑海里出现的画面为中国人民在红旗指引下英勇战斗,昂首阔步地奋勇向前,进行曲的节奏正是我们时代前进的步伐。
第三段:再现部分。
乐队合奏主题,又一次出现了我们熟悉的音调,音乐达到了高潮,头脑里浮现出着2015年9
月3日天安门广场阅兵的场景:我们歌颂祖国、歌颂伟大的党,让我们高举红旗,奔向共产主义的明天。
完整听赏《红旗颂》。
老师用钢琴弹奏主题部分,学生用“啦”哼唱;老师带领学生模唱《红旗颂》的歌唱性主题,再次感受我们国家从落后走向富裕强大的历史性过程。
升国旗,奏国歌。
在老师带领下全班举行一次升旗仪式,
让学生在高亢、激昂的国歌声中体会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6.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比较了相同主题(红旗)不同体裁(歌曲、乐曲)的表演风格特点。
学生比较异同。
(1)相同点:让人的心灵得到震撼,用真挚的情感打动人的心灵,引发人们内心的共鸣。
(2)不同点:①歌曲――动听的旋律、动人的歌词、动情的演唱、使得歌曲在表达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上更容易让人理解和感受。
②乐曲――丰富的和声、多层次的配器、大型的管弦乐队,使得乐曲在表达上更到位、更有层次、更感人肺腑,得到的感受更深刻难忘。
7.拓展延伸
要求学生背唱红旗主题并尝试为红旗主题填上合适的
歌词并演唱出来,课后同学之间交流,比一比谁的创作更精彩。
8.教学反思
“思”则改,“改”则进,是我本节课最大的感受,学生并不是不懂音乐,也不是不喜欢民族音乐,就看老师有没有好的教法和正确的引导。
本节课由老师自弹唱开始,牢牢抓住学生的心灵之绳,不失时机地通过歌曲和乐曲普及爱国主义教育,学生既欣赏和演唱了歌曲,心灵又得到了洗涤,
这何乐而不为呢?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继续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