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0201018150404)

合集下载

凸透镜成像规律归纳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归纳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归纳总结凸透镜是一种透镜,中央较薄,边缘较厚,呈现凸出形状。

它能够将经过透镜的光线聚焦或分散,从而形成实像或虚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通过研究透镜的物理特性,得出透镜成像的一系列规律和公式。

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归纳总结:1.凸透镜成像原理:当平行光线入射到凸透镜上时,经过折射形成的光线会聚于凸透镜的焦点F处。

这是凸透镜的一个基本成像原理。

2.焦距和成像距离关系:通过光学公式可以确定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

光学公式为:1/f=1/v-1/u,其中f表示焦距,v表示像距,u 表示物距。

3.聚焦性质:凸透镜的焦距决定了成像的性质。

当物距大于2倍的焦距时,形成实像;当物距等于2倍的焦距时,形成无限远处的实像;当物距小于2倍的焦距时,形成虚像。

4.放大率:凸透镜的放大率是指像高与物高之比。

根据凸透镜的成像原理,放大率可以表示为v/u,其值为正代表放大,负值代表缩小。

5.倍率公式:倍率公式是凸透镜的一个重要成像关系,表示了物体的放大倍数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

倍率公式为β=v/u,其中β表示倍率,v表示像距,u表示物距。

6.实像和虚像:当物体在焦点前,即物距小于焦距时,形成虚像;当物体在焦点后,即物距大于焦距时,形成实像。

7.成像位置变化:物体距离透镜越远,成像位置越接近焦点;物体距离透镜越近,成像位置越远离焦点。

8.成像大小变化: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越远,成像越小;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越近,成像越大。

9.像位置和物位置关系:对于凸透镜来说,像与物的位置关系是一个互逆关系。

即当物体在焦点前,像在焦点后;当物体在焦点后,像在焦点前。

10.平行光束成像:当平行光束垂直入射到凸透镜上时,光线会聚于焦点;而当平行光束倾斜入射到凸透镜上时,光线会聚成一束斜线。

总结起来,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归纳为焦距与成像距离的关系、虚像与实像的形成、放大率与倍率的计算、物体与像的位置关系等。

理解和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对于准确的成像分析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体位于透镜的同一侧。

2.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像与物体位于透镜的异侧。

3.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二倍焦距处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与物体位于透镜的异侧。

4.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与物体位于透镜的异侧。

5.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焦点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体位于透镜的同一侧。

以上是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基本内容,可以用于解释和预测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

但是请注意,这只是基本规律,实际成像情况可能会因为具体的物距、焦距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是一种常见的光学器件,其成像规律对于理解光学原理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关于凸透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并讨论其应用。

一、凸透镜的基本概念和构造凸透镜是一种中间厚边薄的透镜,它能够使光线折射,在光学系统中起到聚焦或发散光线的作用。

凸透镜由两片弧线相对的曲面组成,中央较薄,边缘较厚。

二、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当一个物体放置在凸透镜的物距之外时,光线经过透镜后会聚于一点,形成实像。

这个实像可以通过屏幕或观察者来观察到。

当一个物体放置在凸透镜的物距之内时,光线经过透镜后呈现发散的趋势,无法在屏幕上或观察者那边形成实像,只能看到一个虚像。

三、凸透镜的成像公式根据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可以得到以下成像公式:1. 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即物体和像之间的距离关系。

假设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为P,像距离凸透镜的距离为Q,凸透镜的焦距为F,则成像公式为:1/P + 1/Q = 1/F2. 成像放大率的计算:成像放大率定义为像的高度与物的高度之比。

假设像的高度为h',物的高度为h,则成像放大率为:h'/h = -Q/P其中,-Q/P表示物距和像距的比值。

四、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凸透镜成像有以下几个特点:1. 凸透镜成像是对称的,即物与像关于透镜对称。

2. 凸透镜成像满足放大率正负性的要求,即当物体和像在同侧时,成像放大率为负;当物体和像在异侧时,成像放大率为正。

3. 凸透镜的焦距决定了成像的位置和大小。

五、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在许多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以下列举几个常见的应用:凸透镜广泛应用于眼镜、放大镜等光学仪器中,用于矫正视力、观察细小物体。

凸透镜还广泛应用于相机、望远镜等光学器件中,用于调节焦距、成像清晰。

在显微镜和投影仪中,凸透镜的成像特性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光学实验中,凸透镜成像规律被用于验证光学原理和进行定性分析。

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涉及了光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和数学计算,通过理解凸透镜的构造和成像原理,我们能够更好地应用凸透镜以满足不同的光学需求。

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凸透镜是一种常见的光学器件,它是由两个球面组成的,其中至少一个球面是凸起的。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研究光线透过凸透镜后的成像情况的基本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主要有物距与像距、物高与像高的关系、放大率、透镜公式等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来讨论物距与像距的关系。

物距指的是物体与透镜之间的距离,记作u;像距指的是物体的像与透镜之间的距离,记作v。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存在以下公式关系:1/u + 1/v = 1/f其中,f表示焦距。

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u变化时,像距v也会相应变化,但二者的倒数之和保持不变,其值等于焦距的倒数1/f。

其次,我们来讨论物高与像高的关系。

物高指的是物体的垂直高度,记作h1;像高指的是物体的像的垂直高度,记作h2。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高与像高之间存在以下公式关系:h2/h1 = -v/u其中,符号“-”表示像放大与物体放大方向相反。

当像的垂直高度为正时,物体的垂直高度为负;当像的垂直高度为负时,物体的垂直高度为正。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凸透镜的放大率。

凸透镜的放大率指的是像的垂直高度与物体的垂直高度的比值,记作V。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放大率的计算公式为:V = -h2/h1 = v/u放大率的值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当放大率为正值时,表示像与物体的高度方向相同放大;当放大率为负值时,表示像与物体的高度方向相反放大。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透镜公式。

透镜公式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一个重要公式,用于求解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

透镜公式的表达式为:1/f = (n - 1) * (1/R1 - 1/R2)其中,n表示透镜的折射率;R1和R2分别表示透镜两个球面的曲率半径。

透镜公式可以用于计算焦距,也可以用于计算物距和像距中的任意两个未知量。

综上所述,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通过物距与像距、物高与像高的关系、放大率和透镜公式等几个方面来总结。

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研究光线在凸透镜中的传播和成像情况,对于光学实验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引言:凸透镜是一种常见的光学器件,广泛应用于相机、显微镜、望远镜等领域。

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对于我们理解光学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并探讨与之相关的概念和公式。

一、凸透镜的基本概念凸透镜是一个厚度较薄的透明物体,两面都是曲面。

对于凸透镜而言,一个面的曲度半径大于另一个面。

凸透镜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中心光轴和略微弯曲的透镜面。

凸透镜有两个焦点:一个是凸透镜的前焦点,另一个是凸透镜的后焦点。

前焦点是指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的交点,而后焦点是指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前的交点。

凸透镜的焦距是指从焦点到透镜的距离。

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物距和像距关系在凸透镜成像过程中,光线经过折射后会聚或发散,形成实像或虚像。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关系:物距+像距=焦距其中,物距是指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是指虚像或实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2. 物像高关系凸透镜成像过程中,物体和图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根据物体和图像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关系:物体的高与图像的高成正比关系,即物体高的增加,图像高也会增加。

3. 放大率放大率是指图像高度与物体高度的比值。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放大率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放大率 = 图像高度 / 物体高度三、凸透镜成像公式凸透镜成像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公式来计算物体和图像的距离、放大率等。

以下是一些与凸透镜成像相关的公式:1. 薄透镜成像公式:在凸透镜成像中,我们可以利用以下公式计算物体和图像的距离:1/f = 1/v - 1/u其中,f是焦距, v是像距, u是物距。

2. 另一种物像距公式:除了薄透镜成像公式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以下公式计算物体和图像的距离:M = -v/u其中,M是放大率, v是像距, u是物距。

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光学研究中的基础知识之一,理解和应用这一规律对于解决光学问题非常重要。

本文详细介绍了凸透镜的基本概念、成像规律和与之相关的公式。

凸透镜成像5条规律

凸透镜成像5条规律

凸透镜成像5条规律
规律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像比物小,物像异侧。

规律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像异侧。

规律3: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异侧。

规律4: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光线平行射出。

规律5: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同侧。

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凸透镜是一种常用的透镜类型,它广泛应用于光学仪器和设备中。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指当光线通过凸透镜时,光线经过折射后所形成的像的性质和位置。

下面将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总结。

一、凸透镜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可以用光线六个基本规律来解释,即入射光线与主轴的关系、折射定律、等效焦点、主轴上的点的成像规律、像的放大缩小规律和像的正倒关系。

通过这些规律,可以确立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二、凸透镜的主焦点与等效焦距凸透镜有两个焦点,一个是物距在无限大时的物主焦点,也称为前焦点;另一个是像距在无限大时的像主焦点,也称为后焦点。

凸透镜的两个焦点位于透镜两侧,并且在透镜的主轴上。

凸透镜的等效焦距则是指将凸透镜看作是一种可以将物体与像距缩成相等的平凸透镜。

等效焦距与物距、像距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三、物体在凸透镜前成像规律当物体远离凸透镜时,物体与像之间的距离大于两倍的焦距,此时成像为实像;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等于两倍的焦距时,成像位置为无限远处,成像也是实像;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小于两倍的焦距时,成像为虚像,位置为透镜的同侧。

四、物体在凸透镜后成像规律当物体远离凸透镜时,成像位置在透镜的同侧,成像为实像;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等于两倍的焦距时,成像在无限远处,成像也是实像;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小于两倍的焦距时,成像为虚像,并且成像的位置在透镜的反侧。

五、物体与像的放大缩小规律物体与像之间存在着放大缩小的关系。

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时,成像为缩小的实像;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像为放大的虚像。

六、物体与像的正倒关系物体与像之间存在着正倒的关系。

当物体与透镜同侧时,成像为正立的实像;当物体与透镜反侧时,成像为倒立的虚像。

结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总结如上所述。

凸透镜成像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光线的折射和成像规律来实现的。

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光学现象,并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准确地进行光学设计和调整。

八年级上册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八年级上册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八年级上册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是一种常见的光学器件,它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眼镜、相机、望远镜等。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对于我们理解光学现象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通过凸透镜的主焦距和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来描述。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物体在光照射侧和物体在非光照射侧。

第一种情况:物体在光照射侧当物体在光照射的一侧时,光线将从物体上的点向凸透镜传播。

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重要结论:1.物距p和像距q的关系:根据公式1/f = 1/p + 1/q,可以推导出物距p和像距q之间的关系。

其中,f是凸透镜的主焦距。

2.成像位置:根据公式1/f = 1/p + 1/q,可以得出凸透镜的成像位置。

当光线从物体上的点射入凸透镜时,会在凸透镜的对焦处汇聚,并在此处形成一个实像或虚像。

3.像的性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还告诉我们,凸透镜形成的像可能是实像或虚像。

当像距是正值时,凸透镜形成的像是实像,位于物体的一侧;当像距是负值时,凸透镜形成的像是虚像,位于物体的反侧。

第二种情况:物体在非光照射侧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非光照射侧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与第一种情况类似,但是有一些重要的区别:1.物距p和像距q的关系:与第一种情况相同,我们可以使用公式1/f = 1/p + 1/q来描述物距p和像距q之间的关系。

2.成像位置:凸透镜在物距为正数时,成像位置将位于凸透镜的反侧。

3.像的性质:当像距是负值时,凸透镜形成的像是实像,位于物体的一侧;当像距是正值时,凸透镜形成的像是虚像,位于物体的反侧。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还可以通过透镜的放大率来描述。

透镜的放大率可以根据成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来计算。

放大率确定了物体和像之间的大小关系。

当放大率大于1时,像会比物体放大;当放大率小于1时,像会比物体缩小;当放大率等于1时,像和物体大小一样。

在实际应用中,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光学器件的工作原理,并进行光学设计和制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学校: 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小王同学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上侧,为了使蜡烛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以下操作可达到目的的是()A•将凸透镜往上移B. 将光屏往下移C .将蜡烛往上移D •将蜡烛往下移2 .一个焦距是10cm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20cm处逐渐移向30cm处的过程中()A .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B. 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C. 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D .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3 •某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蜡烛放在某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与物等大的像。

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了20cm,只能观察到物体正立放大的像,透镜焦距可能是()A . 40cm B. 30cm C. 18cm D . 10cm4 .物体距离凸透镜8cm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

则凸透镜的焦距为()A . f<2cm B. 2cm<f<4cm C . 4cm<f<5cm D . 5cm<f<8cm5 .烛焰通过焦距为10cm的甲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

现用焦距为5cm的乙凸透镜替换甲,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关于乙凸透镜的成像情况,正确的说法是(]■ " 'a,![―厂y 楼JC *0> M 阿監耐"TITA•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B.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C•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D. 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虚像6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如果在光屏上得到如图所示的缩小、倒立的实像,那么要在光屏上得到放大、倒立的实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A •蜡烛右移,光屏右移B.蜡烛左移,光屏左移C •蜡烛右移,光屏左移D•蜡烛左移,光屏右移A •能在屏上成一次清晰的像B・能在屏上成二次清晰的像C •能在屏上成三次清晰的像D•不能在屏上成清晰的像8 •两个完全相同的凸透镜L i、L2如图放置,其中A0I=0I B=B02,过A点的一条光线经L i折射后按如图方向到达L2,则关于该光线再经L2折射后的去向,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过L2的二倍焦距点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到光屏的距离为光屏移向蜡烛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50 cm保持不变,某同学将一个焦距为10 cm的透镜从)B .过L 2的焦点C •平行于L 2的主光轴D .过L 2的二倍焦距以外的点9 •如今的很多街口都安装了 360 °高清晰摄像头,由公安局实施24小时监控,来保护人民的安全,摄像机的像距几乎不变,但镜头的功能类似于人眼睛的晶状体,焦距可以调节,如图所示,某嫌疑犯在成像板上已经成 清晰的像,此时镜头的焦点在 F 处,在监控此人的过程中(该人在成像板上的像保持清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如果该人远离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 b 点B. 如果该人远离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 a 点C. 如果该人靠近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 c 点D.如果该人靠近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 b 点10 .(多选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 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这个清晰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B .此凸透镜的焦距大于 20cmC •将蜡烛移动到25cm 刻度处,应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D •将蜡烛移动到40cm刻度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会在光屏上成像10 41、填空题11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应调节烛焰的中心,光屏中心,凸透镜的光心,使三者位于___________ ;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当蜡烛距凸透镜30cm 时,在光屏上成一个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 cm。

12 •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若将点燃的蜡烛依次放在处得到的实像最大,放在____________ 处得到的实像最小。

13 •假期到了,公园里游人如织,其中三位游客在同一地点,分别用不同型号的A、B、C相机(它们所用的底片规格相同),对着同一个亭子各拍的照片如图甲、乙、丙所示。

拍照时,景物到照相机的距离应该(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照相机二倍焦距;图中照相机的暗箱长度相当于凸透镜的_________ (填:“焦距”、“像距”或“物距”);照片__________ 是用A拍摄的。

甲乙丙14 •我国宇航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完成了太空授课,图甲是她做水球实验时的情景,漂浮的水球相当于镜,通过水球可以看到她的_______________ 像(选填“实”或“虚”),这种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李佳同学将一只透镜放在眼前10cm处玩赏时,被别的同学拍下了照片(如图乙),据此推断该透镜的焦距f满足的条件是f __________ 10cm (选填“〉” “v”或“=”)15 •“虚拟试衣镜”亮相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博览会,如图所示。

该款“虚拟试衣镜”解决了购物者很难观察到试穿衣服时背面的情况,摄像头能够监视顾客的移动,并将衣服的背面展现给他们,监视顾客移动的摄像头相当于___________ 镜,所成的是 ___________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 _ 像(填“实”或“虚”);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 ____________ cm。

16 •李云和张芳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如图,物距用u表示,焦距用f表示)。

当u > 2f时,光屏上得a、b、c三处,其中蜡烛放在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_________ 像(选填“虚”或“实”);若想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蜡烛应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同时光屏应向___________ 凸透镜的方向移动(两空都选填“远离”或“靠近”);若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蜡烛的像,说明U _____ f (选填“〉”、“=”或“V”)。

三、实验探究题17 •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甲乙(1)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 cm(2)如图乙所示,想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需将蜡烛向 _____ (填“左”或“右”)移动,此时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__ (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_________ (“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就是根据此原理工作的。

(3)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后,该同学把他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则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在不改变凸透镜和光屏位置的情况下,若想在光屏上再一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他应该将蜡烛向凸透镜的(填“左”或“右”)边移动。

(4)在实验中已得到清晰的实像,但随着实验时间的变长,发现光屏上成的像逐渐偏向光屏上部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用黑色硬纸片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则所成的像将是________ 的(填“完整”或“不完整”),且亮度______________ 。

18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1图所示,让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岀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 透镜的焦距f= __________________ cm 。

(2) 如2图所示,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左右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否得到清晰地烛焰像?为什么? 答: 。

(3 )如3图所示,烛焰能在光屏上形成清晰地像,此像是 ____________ 、 _________ 的实像。

如果此时撤去光屏,人眼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__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看到烛焰的实像。

(4)在3图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如果蜡烛向左移动5cm ,为了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 ________ (选填“左”或“右”)移动。

19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实验中,让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

(1 )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标尺上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岀现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像,这个像是 像(选填“实”或“虚”)(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根据物距与像距大小关系,推断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A • 5cmB • 10cmC . 15cmD . 20cm(3) 把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① 小明为了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调整光屏向 ____________ 移动(选填“左”或“右”); ② 小芳不移动光屏,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也变清晰了,则该眼镜片应该是(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的镜片。

(4) 重新使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位置如图所示,然后把凸透镜换成平面镜,观察平面镜也能看到一个正立、 _________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蜡烛的像,这个像位于标尺 __________ cm 刻度处正上~I:? T ~r i禹讪JO 別】和7 T 。

KO 11方,把光屏移到这个像所在的位置,光屏上___________ (选填“有”或“没有”)这个像。

四、综合题20 •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的装置。

实验时,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然后不断改变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并移动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

(1 )图甲中所示的实验操作目的是什么?(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随着蜡焰位置的变化,像的变化有两个转折点,分析表中数据据认为这两个转折点的位置在何处?它们分别是像的哪种变化过程的转折点?参考答案、选择题二、填空题11 •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中央;1512 • b ;c13 .大于;像距;甲14 .凸透;实;照相机;〉15 •凸透;缩小;实;2016 .实;靠近;远离;=或V三、实验探究题17 . ( 1) 10(2)左;缩小;照相机(3 )左(4)随着实验时间的增加,蜡烛的长度变短;完整;变暗18 . ( 1) 15(2)不能,因为物距小于一倍焦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