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后习题 (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5)把发光物移动到距离凸透镜 1 倍焦距以内的位置,移动光 屏,在光屏上还能看到发光物的像吗?如果不能,可从光屏这一 侧透过凸透镜用眼睛直接观察,记录所看到的像的正倒、大小, 并记录此时的物距.改变物距,重复这一步的操作.
物距与焦 距的关系
u>2f u=2f 2f>u>f u=f u<f
物距 u/cm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物距与像距:物距是指物体到光心的距离,用字母“u”表 示;像距是指____像____到光心的距离,用字母“v”表示.
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应用
u>2f (1)成_倒__立___、__缩__小__的___实___像 2f>v>f 照相机
u=2f (2)成__倒__立__、__等__大__的___实___像 v=2f 测焦距
(2)器材组装完成后的装置如图乙所示,此时需降低______的 高度,直至光源、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线上.
(3)完成器材调整后,按下光源开关,光屏上随即出现了一个 倒立 F 的模糊轮廓,为了使光屏上的像变得清晰,应__________ _____(填“一直向左”“一直向右”或“左右反复”)移动光屏.
5.(2024 年连云港市一模)将一个带箭头的白色卡片 放置于装满水的圆桶形玻璃容器后方某位置,小明在前方 透过容器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则当撤去容器后可能看
到的箭头图像是( )
A
B
答案:C
C
D
6.(2023 年扬州市)如图甲,在装有水的杯子里,小红将一支铅 笔分别紧贴杯壁内、外竖直放置,两次都观察到铅笔正立、放大 的像,俯视图如图乙、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人教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能力全练知识点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2021广西南宁宾阳期中)在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如图5-3-1所示,调节光屏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 )2.(2021黑龙江哈尔滨南岗期末)如图5-3-2所示,从F点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P为2倍焦距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放在A点时,所成的像跟照相机的成像性质相同B.物体放在B点时,无法用眼睛直接观察到像C.物体放在C点时,所成的像跟投影仪的成像性质相同D.物体放在C点时,经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3.(2021湖南湘潭期中)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当烛焰离透镜14cm时成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透镜8cm时成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4cmB.7cmC.10cmD.16cm4.(2021独家原创试题)为了抗击新冠疫情,学校在校门口安装了一款新型人脸识别体温检测一体机,如图5-3-3所示。

它能实现人脸识别、体温检测和高温报警等功能。

该人脸识别体温检测一体机的摄像头能成人脸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________(选填“虚像”或“实像”)。

当人从远处逐渐靠近摄像头时,该摄像头所成的像将________(选填“变大”或“缩小”)。

该设备可以通过接收人体发出的________来检测体温。

5.(2021广东清远连州期中)某同学用一个透镜观察洗手液的商标,成像情况如图5-3-4,此透镜属于________透镜,将它正对着太阳光,在距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40cm处,可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习题(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习题(解析版)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选择题(共7小题)1.太原市部分街道路口安装有行人闯红灯抓拍系统。

当行人闯红灯时,监控摄像头就会拍照,拍到的人像跟数据库内的有效证件照片进行对比识别,紧接着LED屏上就会出现闯红灯者的照片。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拍照时,行人位于摄像头2倍焦距以外B.行人通过摄像头成正立的实像C.行人通过摄像头成缩小的虚像D.摄像头成像原理与投影仪相同2.李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烛焰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3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烛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蜡烛离凸透镜的距离大于30cmB.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C.当物距是10cm时,光屏上呈现倒立放大的像D.实验中蜡烛燃烧变短,屏上的像将向下移动3.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记录并绘制了物距u和像距v之间的关系图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焦距为20cmB.物距为5cm时,可以通过移动光屏承接到清晰的像C.物距为15cm时,成放大的像,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制成投影仪D.物距由15cm增大到30cm的过程中,在光屏上看到的像一直是变大的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若把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则移动光屏()A.能承接到倒立、缩小的实像B.能承接到倒立、放大的实像C.不能承接到像D.距透镜15 cm 处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同学们选用多个LED灯制成字母“F“做为实验光源,用标有格子的白色板做成光屏进行实验探究,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此时恰能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图中的光源和光屏对换,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实像B.将图中光源“F”向右移动5cm,再向右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这是投影仪的原理C.在图中贴近凸透镜右侧放置镜片,只向左移动光屏能得到清晰的像,该镜片是近视镜D.用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替换图中凸透镜,只向右移动光屏,就可得到清晰的像6.如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如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过程中小徐同学将蜡烛分别放在甲、乙、丙、丁不同的位置(图甲和图乙中的透镜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5.0cmB.图乙四个位置中,移动光屏,4个位置上的蜡烛都可以在光屏上成像C.将蜡烛放在丙位置,若凸透镜上有一个泥点,则在光屏上不会出现泥点的影子D.将蜡烛放在乙位置,光屏应向左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此时成放大的像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此时成像情况符合照相机的成像原理B.此凸透镜的焦距大于20cmC.将蜡烛移动到25cm刻度处,应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D.将蜡烛移动到40cm刻度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会在光屏上成像二.填空题(共8小题)8.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常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的情形,这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透镜,二维码经摄像头扫描成倒立、(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实像。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二课时(1)++---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二课时(1)++---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2、凸透镜成实像U=20cm
V=14cm 则焦距范


3、凸透镜成实像v=30cm u=20cm 则焦距范


4、凸透镜成实像v=18cm
u=24cm 则焦距范



2
凸透镜应用“四兄弟”判断法
物距比“老大”还大是照相机
物距比“小四”还小是放大镜
物距介于“老二”和“老三”之间是投影仪
1、凸透镜成实像 U=24cm
两个特殊点(焦点、二倍焦距点)确定焦距
1、小明将凸透镜正对阳光,适当移动
光屏的位置,当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
最亮的圆点时,小明测得圆点与凸透
镜之间距离为10cm ,则凸透镜的焦
距为____cm。
2、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要得到一个
平行光,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
cm处,
3、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10cm处,光屏上
更大些,应该增大
间的距离,
达到增大
从而增大
的目的。
则这个实验的应用是

2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v=30cm,u=14cm
则这个实验的应用是

3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u=24cm,v=24cm
则这个实验的应用是

三看法判断凸透镜的种类
(看图中距离)
凸透镜应用为
凸透镜应用为


三看法判断凸透镜的种类
(看像的性质)
1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光屏上呈倒立、缩小、
当物距u= 12cm时应用是
V=14cm



凸透镜应用“四兄弟”判断法
物距比“老大”还大是照相机
物距比“小四”还小是放大镜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倒立、缩小的 实像
倒立、放大的 实像
正立、放大的 虚像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将发光体、透镜 和光屏的中心调 节在同一高度上, 便于物体的像成 在光屏的中央。
【探究实验记录表】
凸透镜焦距f= cm
物距与焦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像距与焦
距的关系 u/cm 正倒 大小 虚实 v/cm 距的关系
分析论证
u>2f f<v<2f 倒立、缩小、实像
照相机
u=2f v=2f 倒立、等大、实像
测焦距
2f >u>f v>2f 倒立、放大、实像
投影仪
u=f 能成像
平行光
u<f 正立、放大、虚像
放大镜
实验结论
物距(u) u>2f
像的性质 正倒 大小 虚实
像距( v)
倒立 缩小 实像 f<v<2f
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v=2f
f<u<2f
倒立 放大 实像
v>2f
u=f
不成像
u<f
正立 放大 虚像
应用
照相机 测焦距 投影仪 平行光 放大镜
当堂达标
当成实像时,如用纸板挡住透镜的下半部,猜一猜,光屏上的像可能有 什么变化?
F F
f
本课小结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倍焦距分虚实; 二倍焦距分大小; 实像总是异侧倒;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虚像总是同侧正; 像的大小像距定; 像儿跟着物体跑。
2024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人教版 物理
新课引入
你知道透镜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吗?
一、生活中的透镜
阅读教材P116-118,思考下列问题: 1.照相机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它的镜头相当于什么?胶卷相当于什么? 物体在胶卷上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2.投影仪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它的镜头相当于什么?屏幕相当于什么? 投影片在银幕上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3、放大镜的实质是什么?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举一反三系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举一反三系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
C. 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42cm刻度线处,烛焰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
D. 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3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适当位置,光屏上可得到等大的像
【答案】D。
【解析】A.由图可知,此时物距u=15.0cm,由凸透镜焦距可知f<u<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及幻灯机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故A错误;
③请在图丙中画出烛焰上的一点A在平面镜中的像 ______。
【变式2】(2023·大庆)某实验小组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 操作如下:
(1)实验前,调整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与凸透镜的光心在同一高度;
(2)正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f, 当物距u<f时,烛焰成正立放大虚像;当u=f时,________(填“能”或“不能”) 观察到烛焰的像;当u>f时,烛焰成________(填“正立实像”、“正立虚像”、“倒立实像”或“倒立虚像”)。同学们分析得出:像的虚实由________大小关系决定;
(4)接着,小明保持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动,如果仅将图乙中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发现光屏上仍能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这是因为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___的;
(5)在如图乙所示实验情形下,如果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不清,此现象可以体现___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情况。
像的性质
应用举例
u>2f
2f>v>f
物像
异侧
缩小、倒立、实像
照相机,眼睛
u=2f
v=2f
等大、倒立、实像
特点:实像大小转折点
2f>u>f
v>2f
放大、倒立、实像
幻灯机,电影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    含答案

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阿基米德(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含答案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在凸透镜后20cm的光屏上出现一个等大倒立的像,如果将蜡烛移动到凸透镜前25cm处,则()A.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找不到像2.将物体放在离凸透镜30cm处,恰好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的清晰的像;当物体放在离凸透镜10cm,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成()A.正立的放大虚像B.倒立的缩小实像C.倒立的放大实像D.无像3.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4. 在银幕上看到的电影画面都是正立的,在放电影时应将电影胶片( )A. 正立着放在小于凸透镜2f的位置上B. 倒立着放在小于凸透镜2f的位置上C. 正立着放在凸透镜2f和f之间的位置上D. 倒立着放在凸透镜2f和f之间的位置上5.如图所示是小华用相机拍摄的桂林市杉湖上的双塔相片。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双塔在湖中的倒影是实像B. 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近些C. 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远些D. 要使塔的像更小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近些6.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某实验小组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改变物距4次,每次都能通过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下面是他们记录的这四组物距(u)和像距(v)的数据,其中数据错误的是( )A. u=15 cm,v=19.3 cm B . u=25 cm.v=17.3 cmC. u=20 cm,v=20 cmD. u=30 cm,v=15.2 cm7.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调整实验装置时,要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 。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点+例题)(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点+例题)(解析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当物体在1倍焦距内时(0<u<f):(1)光路图:如下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正立、放大、虚像;②物像同侧;③像距>物距:v>u;④物体远离凸透镜(靠近焦点),像变大;(4)应用:放大镜2.当物体在焦距处时(u=f):不成像(折射光线平行);3.当物体在1~2倍焦距间时(f<u<2f):(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倒立、放大、实像;②物像异侧:像与物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③像距>物距:v>2f;(像在2倍焦距之外)④像与物体的移动方向一致;(物体向右移动,像也向右移动)⑤物体靠近凸透镜(靠近焦距处),像变大;物体远离凸透镜(靠近2倍焦距处),像变小;⑥像的移动速度大于物体的移动速度:物体移动一小段距离,像移动一大段距离;(4)应用:投影仪4.当物体在2倍焦距处时(u=2f):(1)光路图:如下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倒立、等大、实像;②物像异侧:像与物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③像距=物距:v=2f;(像也在2倍焦距处)5.当物体在2倍焦距之外时(u>2f):(1)光路图:如下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倒立、缩小、实像;②物像异侧:像与物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③像距<物距:f<v<2f;(像在1~2倍焦距间)④像与物体的移动方向一致;(物体向右移动,像也向右移动)⑤物体靠近凸透镜(靠近2倍焦距处),像变大;物体远离凸透镜,像变小;⑥像的移动速度小于物体的移动速度:物体移动一大段距离,像移动一小段距离;(4)应用:照相机。

【例题1】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物体距凸透镜10cm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当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当物体距凸透镜3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远离凸透镜时,在凸透镜另一侧所成的像逐渐变大【答案】B【解析】解:A、当u=10cm时,u<f=15cm,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B、当u=20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C、当u=35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故C错误;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远离凸透镜时,物距增大,在凸透镜另一侧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能演练提升能力提升1.让一束平行光经过一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

小明用此透镜做“探究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当物体距透镜5 cm时,成正立的像B.当物体距透镜15 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当物体从距透镜20 cm处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小D.当物体从距透镜20 cm处向透镜的方向移动时,要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屏靠近透镜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A.幻灯机B.照相机C.放大镜D.潜望镜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在距凸透镜40 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

若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则所得像一定是()A.放大的虚像B.放大的实像C.缩小的虚像D.缩小的实像4.图中的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

下列可能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的操作是()A.透镜不动,蜡烛、光屏靠近透镜B.透镜不动,蜡烛、光屏向右移动C.透镜、光屏都不动,蜡烛向右移动D.蜡烛、光屏都不动,透镜靠近光屏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先用焦距为10 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透镜右侧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缩小的实像。

接下来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改用焦距为20 cm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

下列情形可能发生的是()A.光屏向右移,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B.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放大的实像C.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接收不到清晰的像6.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 cmB.当u=12 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20 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处移动到24 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7.一物体放在距凸透镜20 cm处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6 cm处的光屏上出现了一个清晰的像。

那么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3 cmB.5 cmC.7 cmD.9 cm8.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看到的一种成像的情况如图所示。

此时凸透镜所成的像是(选填“实”或“虚”)像,其成像的条件是。

9.王军在房间里用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将明亮的窗户成像在一张作业本的空白纸上。

根据王军的实验情况,可推测窗户距凸透镜的距离范围为,所成的像是(填成像的性质)。

10.(xx·河南中考)无人机利用携带的焦距一定的微型摄像机进行航拍,来自地面景物的光通过摄像机镜头,会聚在感光晶片上,形成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当无人机上升时,须(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与感光晶片间的距离,才能拍摄到清晰的画面。

11.数码相机同普通照相机不同之处,在于它没有底片,而是通过一个特殊的感光层CCD,将图像的光信号转化成为数字信号保存起来。

下表是某数码相机的一些参数,请你根据这个表格,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说明,感光层离开镜头的距离要满足什么条件:;要成像,物体离开镜头的距离要满足什么条件:。

型号镜头焦距光圈快门CCD度××-S7034 mm8~ s 1 024×76812.小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 cm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 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20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65 cm刻度线处,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

请结合此实验完成下列问题:(1)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能够说明的成像特点。

A.照相机B.幻灯机C.放大镜(2)保持透镜在50 cm刻度线处不动,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A.将蜡烛左移,光屏左移B.将蜡烛左移,光屏右移C.将蜡烛右移,光屏左移D.将蜡烛右移,光屏右移(3)保持透镜在50 cm刻度线处不动,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80 cm刻度线处,将光屏放在光具座上透镜的左侧,通过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呈现烛焰清晰的的像。

A.倒立、放大B.倒立、缩小C.正立、放大探究创新★13.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等。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大致在同一高度。

(2)调整好器材后,将蜡烛放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的某点,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像,说明像距太大了,导致像距太大的原因是。

(3)将蜡烛放在一倍焦距以内的某点,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如果将蜡烛从该点向凸透镜移动,在这个移动过程中,所成的像(选填“逐渐变大”“逐渐变小”或“大小不变”)。

(4)如图所示,把蜡烛放在二倍焦距以外的A点,移动光屏找到像。

光屏和凸透镜不动,把蜡烛从A 点移到B点,如果在B点和O点之间加一个透镜,使烛焰的像还成在光屏上,则所加的透镜应该是(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参考答案1.D 解析: 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由题图可以看出,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A、B、C都是正确的;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向透镜的方向移动时,要想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故D是错的。

2.A 解析: 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由题图所示可知烛焰所在物距f<u<2f,像距v>2f。

此时物体在光屏上能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规律应用是幻灯机。

3.B 解析: 由题可知所成像是缩小的实像,蜡烛是在二倍焦距以外,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当蜡烛和光屏对调位置后,蜡烛便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则所成像一定是放大的实像。

4.B 解析: 由题知所成像为清晰缩小的像,因此物距u>2f,像距f<v<2f,此时要成清晰放大的像,则需要调整f<u<2f,v>2f,因此答案为B。

5.A 解析: 由“先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可知,此时u>2f。

改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则相当于减小了物距,且此时物距u>20cm。

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须向右远离透镜移动,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实像,故A正确,B、C、D错误。

6.D 解析: 当u=v=2f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题图可知,u=v=2f=16cm,所以f=8cm,A错;当u=12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错误;当u=20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一原理应用于照相机,C错;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 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凸透镜的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D正确。

7.B 解析: 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特点,物距为u=20cm,像距为v=6cm,因为物距大于像距,所以此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即u=20cm>2f可知f<10cm,f<v=6cm<2f可知3cm<f<6cm,所以只有B选项在所求范围之内。

8.解析: 观察题图可知,此时凸透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所以是虚像,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小于焦距。

答案: 虚物距小于焦距9.解析: 王军将明亮的窗户成像在一张作业本的空白纸上,所成的像应该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窗户距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2倍焦距,即大于30cm。

答案: 大于30 cm倒立、缩小的实像10.解析: 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成像的原理是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当物距增大时,像距减小,当无人机高度上升时增大了物距,这时需减小镜头与感光晶片的距离,才能拍摄到清晰的画面。

答案: 缩小减小11.解析: 照相机的原理是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成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由表中参数可知,数码相机的镜头焦距等于34mm,所以物距应大于68mm,承接实像的感光层离开镜头的距离(即像距)应大于34mm、小于68mm。

答案: 大于34 mm、小于68 mm 大于68 mm12.解析: (1)如题图所示,物距大于像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能够说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故A符合题意;(2)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使物距减小,则像距变大,所以应将蜡烛右移,同时光屏也向右移,故D符合题意;(3)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80cm刻度线处,则此时物距大于2f,将光屏放在光具座上透镜的左侧,通过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呈现烛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符合题意。

答案: (1)A (2)D (3)B13.解析: 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与物距有关,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不同,所成像的性质不同,所以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准确判断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如下图所示:以一倍焦距、二倍焦距为分界线,把物距分成三个区域。

只要明确物距所在的区域,就能准确判断所成像的性质。

(1)为了保证烛焰的像能够成在光屏上,必须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当物距在“②”区内时,物距越近,像距就越远。

实验中像距太远,说明此时的物距太近。

(3)当物距处于③区内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且当物距减小时,像逐渐变小。

(4)把蜡烛从A点移到B点,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即像的位置在光屏的前方;要使像仍然成在光屏上,就必须让光“发散”一些,所以需要加一个凹透镜。

答案: (1)中心(2)物体太靠近焦点(3)放大逐渐变小(4)凹透镜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