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排烟和通风工程界线划分
通风工程防烟与排烟的设计要求

防烟与排烟的设计要求一、建筑中的防烟采用机械加压送风防烟方式或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方式。
设计时尽量考虑自自然排烟方式,自然排烟口的净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1、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不应小于2.0m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m2;2、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5 层内可开启排烟窗的总面积不应小2.0m2;3、中庭、剧场舞台,不应小于该中庭、剧场舞台楼地面面积的5%;4、其它场所,宜取该场所建筑面积的2%~5%。
5、自然排烟口距该防烟分区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m。
6、高规:净空高度小于12米的中庭可开启的天窗或高侧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中庭地面积的5%。
二、机械防烟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防烟设施,如果不能满足自然排烟条件时,应设机械加压送风设施。
2.1建规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的加压送风量应经计算确定。
当计算结果与下表的规定不一致时,应采用较大值。
最小机械加压送风量条件和部位加压送风量(m3 /h )前室不送风的防烟楼梯间25000防烟楼梯间及其合用前室分别加压送风防烟楼梯间16000合用前室13000消防电梯间前室15000防烟楼梯间采用自然排烟,前室或合用前室加压送风22000注:表内风量数值系按开启宽×高=1.5m×2.1m 的双扇门为基础的计算值。
当采用单扇门时,其风量宜按表列数值乘以0.75 确定;当前室有2 个或2 个以上门时,其风量应按表列数值乘以1.50~1.75 确定。
开启门时,通过门的风速不应小于0.70m/s。
2.2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间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由计算确定,或按下表的规定确定。
当计算值和本表不一致时,应按两者中较大值确定。
最小机械加压送风量条件和部位加压送风量(m3 /h )前室不送风的防烟楼梯间<20层25000--30000前室不送风的防烟楼梯间20-32层35000--40000防烟楼梯间及其合用前室分别加压送风<20层防烟楼梯间16000--20000合用前室12000--16000防烟楼梯间及其合用前室分别加压送风20-32层防烟楼梯间20000--25000合用前室18000--22000消防电梯间前室<20层15000--20000消防电梯间前室20-32层22000--27000 防烟楼梯间采用自然排烟,前室或合用前室加压送风22000--27000 防烟楼梯间采用自然排烟,前室或合用前室加压送风28000--32000注:表内风量数值系按开启宽×高=1.6m×2.0m 的双扇门为基础的计算值。
消防工程范围与其他专业的界面划分

消防工程范围与其他专业的界面划分一、消防工程范围:本项目消防工程内容包括消防范围内的所有项目(见合同及工程量清单),包括设备材料供应、送检、安装、调试(含联合调试、第三方单位的现场检查及功能测试、消防产品检测)、第三方单位的消防检测等相关职能部门的验收、维修保养期间内因产品质量问题引起的维修和更换、技术支持和培训等。
二、消防工程具体内容:1.消防泡沫-喷水自动灭火系统、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1)室内、外系统一切材料及设备、管线的供应、安装和调试(从地下消防水池和天面消防不锈钢水箱到所有消防给水末端设备及其附属设备(不含天面消防水池进水管道和附件的供应及安装));2)室外消防管网系统配套的开挖、回填、砌筑、批荡、井室工程(含阀门井排水);2.消防建筑防烟排烟系统:供应、安装和调试整个系统,包括风机、防火阀、风口、百叶(外墙百叶由幕墙单位负责)及防烟排烟管道的供应、安装和调试。
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联动接驳以及所有与其相关的工作内容;3.供应和安装消防设备末端配电箱(含)以下的整个消防电系统:1)供应和安装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控制系统、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消防电话系统、消防应急广播系统、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控制系统、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消防电源监控系统、漏电火灾报警系统、防火门监控系统、余压控制系统、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不含该系统使用的市政电话、市政数据线路)等系统中的所有的设备、管线及相关附材。
2)供应和安装全部消防设备包含消防水、防烟排烟、防火卷闸系统及应急照明系统的自动控制柜(箱)(含控制柜箱)其后的控制线路的接线及设备供应。
3)供应和安装从消防控制柜到电梯机房的电线管及电线并按电梯分包提供的接驳点完成接驳工作,用于电梯迫降。
4.气体灭火系统供应、安装和调试;5.建筑灭火器:包括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推车式干粉灭火器及防护面具的供应及安装;6.防火卷帘和挡烟垂壁的供应、安装及与其它消防系统的联动调试;7.防火门的供应、安装及与其他消防系统的联动调试;8.整个消防系统的调试、试验;9.包括与其他机电安装专业共享的综合抗震支架在内的所有抗震支架的供应及安装;10.所有与消防有关的线管及套管的预埋;11.水泵、风机的接地由防雷单位预留接地点到设备基础边,基础接地由消防单位完成;12.不包括部分:a)防火门供应安装;b)消防设备末端配电箱至配电房的双电源供应安装;c)消火栓箱、防烟排烟风管及风口的预留洞口及封堵;d)建造所有消防设备的混凝土基础及预留洞口;e)建造所有混凝土水池及有关的检查井盖;f)所有消防设备及管线穿墙孔洞及开槽后的封堵(套管与消防管线间的防火封堵除外)。
防烟分区的划分法规

防烟分区的划分法规防烟分区是现代建筑物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安全措施之一。
其主要目的是在火灾发生时,将烟雾从人行通道排出,保证生命安全。
因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防烟分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需要结合建筑设计、建筑结构、人员疏散、防烟设备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本文将从划分原则、划分方法和划分要点三个方面详细介绍防烟分区的划分法规。
一、划分原则防烟分区的划分原则是根据火灾时的烟气扩散情况和人员疏散需求进行划分。
具体来说,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防烟分区的面积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建筑面积等因素进行合理划分。
(2)防烟分区的划分原则应采取分区分档的原则,即将建筑物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内再分为多层,每层独立设置防烟区。
(3)建筑物内的疏散通道和楼梯通道等必须在不同的防烟分区内,形成一定的独立性,避免烟气的渗透和传播,使人员疏散通道明确、通畅。
(4)防烟分区的设置要随建筑物高度增加而增加,尽量保证每一层都能搭配合理的防烟分区。
二、划分方法(1)依据建筑物的用途进行划分。
例如,楼梯间、电梯间等封闭空间应独立设置防烟分区,并与其他区域形成独立的防烟通道。
(3)依据建筑物的人流量进行划分。
例如,人数众多的区域应划分为多个防烟分区,以提高疏散效率。
三、划分要点防烟分区的划分过程需要结合建筑物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具体划分要点如下:(1)防烟分区必须与消防设备紧密配合,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有效地达到防烟效果。
(2)防烟分区内必须设置灭火器、消防栓等消防设备,以确保人员安全疏散和扑灭初期火灾。
(3)防烟分区内的照明和应急照明系统必须能够保证在火灾时正常工作,有足够的亮度和持续时间。
(4)防烟分区内的通风系统应设置在烟雾高度以内,以便能够将烟气排出。
(5)防烟分区应强制要求设置烟雾探测器、火灾报警系统等设备,以便早期检测火灾,实现快速响应。
总之,防烟分区的划分法规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通过科学合理的划分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防烟分区的防烟效果,保障人员生命安全。
防烟分区划分原则及方法

防烟分区划分原则及方法防烟分区是指将建筑物或其他封闭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以便在发生火灾时,防止烟气扩散到其他区域,保证人员的逃生通道畅通。
防烟分区的划分原则及方法对于建筑物的消防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防烟分区划分的原则和方法。
一、防烟分区划分原则1. 安全原则:防烟分区的划分应首先考虑人员的安全。
主要的人员逃生通道和安全出口应位于不同的防烟分区,以确保人员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逃生。
2. 功能分区原则:建筑物的不同功能区域应划分为不同的防烟分区。
例如,办公区、生产区、储存区等应划分为独立的防烟分区,以减少火灾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3. 火灾隔离原则:防烟分区的划分应考虑火灾的扩散。
相邻的防烟分区应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以防止火灾烟气蔓延到其他区域。
4. 风向分区原则:建筑物的防烟分区划分应考虑风向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风向与主要人员逃生通道的方向相反,以确保烟气不会被风吹入逃生通道。
5. 高度分区原则:建筑物的不同楼层应划分为不同的防烟分区。
这样可以防止火灾烟气在楼层之间扩散,影响人员逃生。
二、防烟分区划分方法1. 建筑物结构划分: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防烟分区。
例如,使用耐火墙、耐火门等措施将建筑物划分为不同的防烟区域。
2. 空间布局划分: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空间布局,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防烟分区。
例如,将办公区、生产区、储存区等划分为独立的防烟分区。
3. 隔墙划分:使用隔墙将建筑物的不同区域划分为不同的防烟分区。
隔墙应具有一定的耐火性能,以防止火灾烟气扩散。
4. 隔离门划分:在建筑物的通道和出口处设置隔离门,将其作为防烟分区的界限。
隔离门应具备一定的防烟性能,以确保烟气不会蔓延到其他区域。
5. 排烟系统划分:使用排烟系统将建筑物的不同区域划分为不同的防烟分区。
排烟系统可以通过控制烟气的流动方向,将其限制在特定的区域内。
6. 风道划分:根据建筑物的风向特点,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防烟分区。
通常情况下,风道应与主要人员逃生通道的方向相反,以防止烟气被风吹入逃生通道。
防烟、排烟和通风、空气调节的一般规定(通用版)

防烟、排烟和通风、空气调节的一般规定(通用版)
防烟、排烟和通风、空气调节的一般规定如下:
1、高层建筑的防烟设施应分为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2、高层建筑的排烟设施应分为机械排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3、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排烟设施:
1)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
2)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
3)高层建筑的中庭和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4、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应采取防火、防烟措施。
5、机械加压送风和机械排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金属风道时,不应大于20m/s;
2)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材料风道时,不应大于15m/s;
3)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7m/s;
4)排烟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0m/s。
,消防排烟送风

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
建筑类别
每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m2)
一类建筑 二类建筑 地下室
1000 1500 500
防烟分区 1.防烟分区的概念 防烟分区是指采用挡烟垂壁、隔墙或从顶板下突出不小 于50cm的梁等具有一定耐火性能的不燃烧体来划分的防 烟、蓄烟空间。 防烟分区是为有利于建筑物内人员安全疏散和有组织排 烟,而采取的技术措施。大量火灾事故表明,建筑物内发 生火灾时,烟气是阻碍人们逃生和灭火扑救烟气有效的控制在设 定的区域,并通过排烟设施迅速排除室外,才能有效地减 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才能够防止火灾的蔓延发展。
挡烟垂壁示意图
挡烟垂壁示意图
挡烟隔墙或挡烟垂壁 在顶棚内不隔断示意图
挡烟隔墙或挡烟垂壁 在顶棚内隔断示意图
需防烟设计的主要建筑形式
(1)疏散楼梯间和前室
防烟式楼梯间
• • • • • • • •
(2)地下室和半地下室 (3)各种竖井,如管道井、电缆井、风井、垃圾 道排烟道等应单设而不能混设,建筑高度不超过 100m的管道井,应每隔2~3层在楼板处用相当于 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做防火隔断;建筑高度 超过100m的建筑,管道井、电缆井每层楼板都应 做防火分隔。 (4)避难层
(一)高层建筑设置防烟、排烟设施的范围 1、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 筑的下列部位应设排烟设施。 (1)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 (2)面积超过10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 多的房间; (3)高层建筑的中庭和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 的地下室。
2、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 设施: (1)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 间前室或合用前室; (2)采用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楼梯间,其不具备自 然排烟条件的前室; (3)封闭避难层; (4)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用建筑和建筑高度 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 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
消防防排烟与通风系统

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制定系统设计方案, 包括设备的选择、管道的布局、控制方式 等。
施工图设计
施工与验收
根据方案设计,绘制详细的施工图纸,包 括平面图、系统图、大样图等。
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符 合设计要求。完工后进行系统调试和验收 ,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设计要点
合理布局
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布局,合理 安排排烟口、送风口、回风口的 位置,确保气流组织合理、有效
通风系统
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建筑和设施,如住宅、办公室、工厂 等,旨在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和保证空气质量。
优缺点的比较
消防防排烟系统
优点在于能够及时排除火灾产生的烟 雾和有害气体,减少对人员安全的威 胁;缺点在于系统设计和安装较为复 杂,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
通风系统
优点在于能够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和 保证空气质量;缺点在于对于特定场 所(如医院、实验室等)可能需要更 为复杂的通风系统设计和配置。
防排烟系统阀门卡涩
过滤器堵塞
定期更换或清洗过滤器,保证通风系 统的正常运行。
对阀门进行清洗,或更换新的阀门。
感谢观看
THANKS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控制装置
包括风机的启动、停止、 调速等控制装置,以及防 火阀、排烟阀等阀门。
防排烟系统的分类
根据用途分类
可分为机械排烟、自然排 烟和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等 。
根据气流方向分类
可分为上送风和下送风系 统。
根据送风方式分类
可分为集中送风和独立送 风系统。
01
通风系统介绍
通风系统的定义与作用
定义
通风系统是一种通过机械或自然方式 ,使空气在建筑物内部流动,以提供 新鲜空气、排除废气和调节室内环境 的技术。
消防工程师—建筑防烟分区及划分

消防工程师—建筑防烟分区及划分一、工业与民用建筑根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设置排烟系统的场所或部位应采用挡烟垂壁、结构梁及隔墙等划分防烟分区。
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
设置排烟设施的建筑内,敞开楼梯和自动扶梯穿越楼板的开口部应设置挡烟垂壁等设施。
公共建筑、工业建筑防烟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及其长边最大允许长度应符合表的规定,当工业建筑采用自然排烟系统时,其防烟分区的长边长度尚不应大于建筑内空间净高的8倍。
注:1.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中的走道宽度不大于2.5m时,其防烟分区的长边长度不应大于60m。
2.当空间净高大于9m时,防烟分区之间可不设置挡烟设施。
二、人民防空工程根据《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2009,需设置排烟设施的部位,应划分防烟分区,并应符合下列规定: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大于500㎡,但当从室内地面至顶棚或顶板的高度在6m以上时,可不受此限;防烟分区不得跨越防火分区。
需设置排烟设施的走道、净高不超过6m的房间,应采用挡烟垂壁、隔墙或从顶棚突出不小于0.5m的梁划分防烟分区。
三、汽车库、修车库根据《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除敞开式汽车库、建筑面积小于1000㎡的地下一层汽车库和修车库外,汽车库、修车库应设置排烟系统,并应划分防烟分区。
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大于2000㎡,且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
防烟分区可采用挡烟垂壁、隔墙或从顶棚下突出不小于0.5m的梁划分。
四、地铁根据《地铁设计防火标准》GB51298-2018,站厅公共区和设备管理区应采用挡烟垂壁或建筑结构划分防烟分区,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
站厅公共区内每个防烟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0m²,设备管理区内每个防烟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750m²。
公共区楼扶梯穿越楼板的开口部位、公共区吊顶与其他场所连接处的顶棚或吊顶面高差不足0.5m的部位应设置挡烟垂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防排烟和通风工程界线划分
一、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规定防排烟子分部工程属于通风空调分部工程。
施工内容
包括:风管与配件制作,部件制作,风管系统安装,防排烟风口、常闭正压风口与设备安装,风管与设备防腐同,风机安装,系统调试。
(1)正压风机,排烟风机,排风机,送风机,补风机的区别;
送风机=正压风机=补风机,叫法不同而以,多种用途,输送气体温度80℃以下
排烟风机,用于消防排烟,要求280℃下运行30min,也可用于厨房排油烟
排风机,多种用途,输送气体温度80℃以下
排烟风机:当室内发生火灾时,会有很多浓烟,其作用就是将这些浓烟排出室内。
高层建筑都有,(什么多用在地下室?!)。
正压送风机:当室内发生火灾时,风力阻挡烟气蔓延。
(会缺氧,其作用是给一些消防疏散通道送氧,???那不是给火增加氧气吗,助燃????!!!)。
(2)70度防火阀和280度防火阀与上述风机的关系消防排烟管道上使用280度防火阀,其余按防火分区配70度防火阀
防排烟系统包括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正压送风机)、机械排烟设施(排烟风机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排烟窗)及相关风管、部件(风口、风阀等)组成的系统,
新风系统是指将室外新风送入室内的设施(新风机)及相应的风管、部件(风口、风阀)所组成的系统,两者的区别是:防排烟系统是发生火灾时使用的,平时不使用;新风系统正好相反,平时使用,火灾时关闭
暖通工程里的3个分项,送排风系统,防排烟系统,空调系统。
3个怎么划分?
1.首先说防排烟风管。
防排烟风管包括防烟风管(一般指加压风管,如楼梯间加压、前室加压风管和其他加压风管)和排烟风管,这个并不是以是否保温为定义的,在某些工程上,排烟风管也可以设计保温。
防排烟风管严格地说,属于防排烟系统的风管就是防排烟风管,这可以从设备(加压风机和排烟风机)来确定,这一类设备两端连接的,都属于防排烟系统,也就是防排烟风管。
2.空调风管,通常是指的运送经过处理的空气的风管,这一类风管也可以从设备(空气处理机、新风机组、
风机盘管等等)来区分,与这一类设备连接并且送向末端的风管包括回风风管,都是空调风管。
3.送风风管,一般是指除上面几种情况以外、向室内供应空气的风管,如新风风管等。
排风风管不只包括卫生间排风,也会有其他的排风风管,一般指向室外方向排出空气的风管。
总的来说,是以系统确定分类名称,如空调系统的风管,一般统称为空调风管。
而不是以颜色区分,颜色只是为制图显示更方便。
高考是我们人生中重要的阶段,我们要学会给高三的自己加油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