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

一、导入技能

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引子”,戏剧中的“序幕”,起着渲染气氛、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立疑激趣,能促成学生的情绪高涨,步入智力振奋的状态,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导入技能的类型

(一)直接导入

直接阐明学习目的、要求和各个重要部分的内容及教学程序的导入方法。教师以简捷、明快的讲述或设问来激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诱发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象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里《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等文。

(二)经验导入

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知的素材为出发点,通过教师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谈话或提问,以引起回忆,自然的导入新课,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如苏教版小语三年级下册《荷花》一文。

(三)实验导入

主要是演示实验。设计演示实验可从已知的实验入手,向本章内涉及的未知实验过度,尽量采用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实验。象苏教版小语二下《晚上的“太阳”》一课。课始,老师可以先以激情的语言导入实验,然后拿出相关教具,动手操作实验,让孩子在观察中去发现问题,再走入文本中去学习。

(四)旧知识导入

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要精选复习提问时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

(五)直观导入

注意引导观察,并及时地恰如其分地提出问题,以指明学生观察中的思考方向。

(六)设疑导入

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形式多样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联想或渗透本课学习目标、研究的主题。

(七)事例导入

用学生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生物学事例来导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起到触类旁通的功效;也可介绍新颖、醒目的生物学事例,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新奇不解的学习情境。

(八)悬念导入

悬念的设置要适度,不悬念使学生一眼望穿,则无念可思;太悬念则无从下手,则会无趣可激。(九)故事导入

应用原则与要点

各种不同的导入类型,在使用和实施中,均应遵循下列原则才能导之有方。

(一)导入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强

导入要有助于学生初步明确: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要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适当的导入方法。

(二)导入要具有关联性

善于以旧拓新,温故知新。导入的内容,与新课重点紧密相关,能揭示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

(三)导入要有趣味性,有一定艺术魔力

趣味性和艺术魔力即能引人注目、颇有风趣、造成悬念、引人入胜。这个魅力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生动的语言和炽热的感情。

二、提问技能

提问是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方式。

提问类型

1.回忆提问

2.理解提问

包括一般理解和对比理解。如在教学《宋庆龄的故居》一文,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看哪个同学最能用心读书,最会读书。把课文一、三小节连起来读一读,看这两小节的意思是不是完整。如果意思完整,课文的第二小节可不可以删去,如不能删去,请说明你的理由。”

3.运用提问

建立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和回忆过去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许多教学问题和理科的概念教学常用。

4.分析提问

分析是要求学生识别条件和原因,或者找出条件之间、因果之间的关系。教师应做适当的指导、提示。

5.综合提问

其作用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如在教学苏教版小语四下《黄河的主人》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话想对艄公说吗?”

6.评价提问

评价他人的观点、判断方法的优劣,具有批判性。应用原则与要点

1.要设计适应学生年龄和个人能力特征的多种水平问题,使多数学生能参与回答。

2.注意明确问题的重点,问题在于内容要集中。

3.问题的表达要简明易懂,最好用学生的语言提问。

4.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合理设计问题,并预想学生可能的回答及处理方法。

5.依照教学进展和学生的思维进程提出问题,把握提问是时机。

6.以与学生一起思考的心情提问,不用强制回答的态度提问。

7.提问后不要随意的解释和重复,有时用词稍微不同,问题的意思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8.当学生思考不充分或抓不住重点,对问题不能正确理解时,教师不要轻易代替学生回答。应从不同的侧面给予启发和引导,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教学过程中教师头脑中浮现的问题不要脱口而出,要考虑它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10.学生回答后,教师要给予分析和确认,使问题有明确的结论,强化他们的学习。

三、学法指导技能

学法指导是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授之于鱼,不如教之于渔”的教学古训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把学法指导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一)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中创设一个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分析、解决问题的情境,是这种作用体现的途径之

一。如在教学苏教版教材小语四下《云雀的心愿》一文时,采用谈话法,明确向学生提出以下思考提纲:1.云雀的心愿是什么?2.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愿?3.为什么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学习这篇课文后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

现为不断地提出问题并在学生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上作提示或总结;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为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去综合史实,提炼要点,互相讨论,修正结论,从中解决“是什么”、“为什么”、“得到什么启示”的问题。

(二)注重循序渐进

学法指导需要知识、方法和理论这三方面有序进行。首先要指导学生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创造提供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天地。其次是要加强思维形成的指导,使之能辩证地分析、认识问题。再次是通过题型的变换,知识的迁移去拓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以指导学感情读文《母亲的恩情》为例。)学法指导的最终目的还是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能力,使之能更好地自主学习,使之对知识的掌握更具广度,对知识的理解更具深度,对知识的应用更具创造性。

四、评价技能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理念应是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教”。那么“以学论教”的教学评价就强调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出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的质量,改变传统教学评价中以教师为中心,以教论教的状况。

为此,需要在课堂教学的评价中,突出以下几方面标准:

1、面向全体学生。一要把握教学目标,正确处理基础和发展的关系,使所有学生的能力普遍提高;二要实施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三要保证学生参与学习的时空,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必需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时间。

2、学生全面发展。在课堂上,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几方面都获得发展。

知识——要给每个学生提供基本的知识概念、思维方法。

能力——要提高学生抽象的能力、表达的能力、应用的能力,使每个学生的基础能力得到普遍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