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上第20课落日的幻觉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落日的幻觉》教学案(含试卷)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落日的幻觉》教学案(含试卷)

1。

意思是虽然夕阳无限美好,可惜的是已接近落时的种种景观,引起在介绍幻觉现象时,按照“体积变大,颜色殷红,形状变扁,背后有暗弧亮弧,有时有紫光出现,部分的顺序,既照顾了第二段的描写顺序,同时也遵循“由主到次的顺序,由复杂到简单”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而高层大气密度小,光散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

赏析有关落日的古代诗词名句,列举积累得越多越好,能够把作者与整首诗歌写出最好。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天净沙河入海流之涣空气层保持着相对2019-2020学年八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这种植物墙,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而且可以减少噪音和空气污染。

②在巴西,绿色围墙是用空心砖砌成的,砖上附有树胶和肥料,再种上草籽,小草便从里面长出来,绿满墙面。

③“绿色围墙”,就是利用植物代替砖、石或钢筋水泥“砌墙”。

④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人均绿地近百平方米,雄踞世界第一。

⑤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城市绿色围墙建筑,首推巴西的“植物墙”。

A.④①③②⑤ B.③⑤①②④ C.③⑤②①④ D.⑤③②①④2.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叙事记实散文,作者截取父亲的背影,通过特写,抒发了浓浓的父子深情。

B.柳宗元的《小石潭记》选自《永州八记》,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在寂寞处境中的积极乐观的进取之心。

C.《阿里山纪行》一文的语言典雅、凝练,句式多样,节奏感强,富于音乐美。

D.《幽径悲剧》揭露了令人无比痛心的愚氓灭美的现实,抒发了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镂.空(lòu)池沼.(zhǎo)阶砌.(qiè)藤.萝(téng)B.着.眼(zhuó)依傍.(páng)倘.若(tǎng)摄.影(shè)C.称.心(chèn)相间.(jiàn)嶙.峋(lín)蔷薇.(wēi)D.丘壑.(hè)轩榭.(xiè)琢磨.(mó)重峦.叠嶂(lán)4.下面加点词语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是()A.日本报纸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20课落日的幻觉教学设计和反思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20课落日的幻觉教学设计和反思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20课落日的幻觉教学设计和反思《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20课落日的幻觉教学设计和反思》这是一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希望能对您的生活工作得到帮助。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介绍了日落时一些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

作者用科学的语言,解释了人们眼中美丽的落日,其实是一种幻觉。

学习本文的目的是启发学生要用科学的精神对待周围的一切。

学情分析说明文重在理解说明顺序,一说明顺序为起契,搞清落日幻觉产生的原因,同时把握文章的说明方法和作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找出落日时的幻觉,但对幻觉产生的原因分析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老师给予适当的讲解和点拨。

教学目标1.了解相关的光学知识,让学生能够说出落日幻觉的科学依据。

2.整体感知课文,能够筛选相关的信息,培养默读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落日各种幻觉产生的原因。

2.品析文章语言的生动性。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二、检查反馈三、提出问题四、师生探索,解决问题五.小结晋代李密的《陈情表》中写道“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自古以来,夕阳总涂抹着悲情的色彩,让人叹惋,让人感伤,但你们有没有想过面对夕阳,发出伤感是多余的,因为那是我们眼睛一厢情愿的幻觉,幻觉的科学之谜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黄天祥的说明文《落日的幻觉》。

1.激情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和作者检查导读单完成情况(介绍了落日的幻觉这类自然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提出问题:1.文章的层次是怎样的?2.完成课后第一题,填写表格。

点拨:1.第一部分……第二部分……2.日落时的各种幻觉及产生的原因。

总结归纳本课时知识点产生联想,进入学习情境。

1.各小组长汇报本组完成情况2.学生纠错各小组积极讨论,准备展示讨论结果学生展示讨论结果学生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整理。

产生联想,进入学习情境。

检查预习情况问题引领课文经历探索过程学习总结、提炼,培养能力。

板书设计20落日的幻觉一、赞叹,描述日落现象。

八年级语文上册20《落日的幻觉》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20《落日的幻觉》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 落日的幻觉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语文初二上人教新资料第20课(落日的幻觉)说课稿

语文初二上人教新资料第20课(落日的幻觉)说课稿

语文初二上人教新资料第20课(落日的幻觉)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在单元中所处的位置《落日的幻觉》是初中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中的自读课文。

本单元课文全是探究自然奥秘的事理性说明文。

从学习的思想情感目标分析,要求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和严谨周密的科学思想方法。

从学习语文的知识与技能的角度那么要求学生掌握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锻炼学生的默读能力以及筛选信息的能力。

2、教材在单元中的作用本文是单元学习列车的最后一节车厢,有其特别的作用。

能够将它当作对前四篇文章学习的一个知识性的总结和巩固练习篇章,从说明文学习的四个重要环节对其进行回忆复习,检验学生是否能明确掌握一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说明语言。

其中,依照单元学习目标又以能分析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为重。

3、教材学习存在的难点《落日的幻觉》的说明对象是落日时容易引起人们幻觉的几种现象,文章从物理、天文等角度对现象的缘故进行了简要的说明。

说理较抽象,关于刚刚接触物理学科的初二学生而言,对这些现象的理解存在知识性的难度。

尽管这些常见却不为大伙所了解的现象能够极大地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本文出现一些专业性词汇,也会造成学生的阅读困难。

因此,教师是否能充分调动学生对本文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就成为了能否上好这堂课的钥匙。

【二】说学情初二〔11〕班是一个特别优秀的班级,与其他班级相比,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关于借此班竞赛上课的我来说是一个充满激情的挑战。

依照我对他们的了解,该班学生的竞争意识强,主动学习的热情高,语文基础知识扎实,差不多技能强,只要能激发起他们的争强好胜之心,让他们作好课前预习,我相信他们能特别快地进入到自主学习的状态。

【三】说构思依照以上分析,我设计了一堂以知识竞赛为大框架的教学,确定了整堂课的教学构思。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分析本文的文体特征,了解落日的幻觉的成因。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20落日的幻觉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20落日的幻觉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落日的幻觉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语文:第20课《落日的幻觉》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语文:第20课《落日的幻觉》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20 落日的幻觉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迅速筛选信息的能力2、过程和方法:欣赏重点语段,课堂延伸,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体内容,提炼信息语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课堂延伸,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静听,积累字词.然后请大家谈谈听到哪些内容。

2、学生小声自读课文,学生独立完成课后表格填写。

3,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说明的?明确:逻辑顺序三、重点研读,合作探究:(阅读课文第2——5段内容,思考问题。

)1、第2段主要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这样写的好处是生动、形象,使文章文学性、可读性更强。

2、作者在第二段描写了日落时的哪些景象?第二段首先用一句话概括,告诉我们日落的景象同样壮观、美丽、神秘而迷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作者从三个方面进行描写。

一是太阳好像变大了,而且颜色深黄、殷红。

二是它的外形,接近地平线时也像变成扁的了。

三是有云时会看见灿烂的晚霞,无云时则会出现另一种美景: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灰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镶有明显的亮弧,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会出现迷人的紫光。

这些描写,像日落时太阳变大、颜色深红但没有热度、有时会出现晚霞等,我们不少人都有体会,而有些现象则不太容易观察到,可适当引导学生要勤于观察。

3、第3段在全文结构上属于过渡句,在内容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4、第4段中“1871年…… 10倍以上。

”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举例子、作比较增强文章的可信度,鲜明有效地说明了短波光散射比长波光强。

5、第5段中的“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指的是什么?“由于地球表面……暗弧上的亮弧。

”(第5段开头部分)6、这四段内容在解释落日的各种幻觉现象时主要遵循什么顺序的?由现象到原理的逻辑顺序。

八年级语文上册《落日的幻觉》课件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落日的幻觉》课件人教新课标版
第6段:日落时肉眼看见的太阳是扁的,这是光线折射原理。
第7段:说明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很多。这 一段没有说明原理,而是用仪器观察以及实际生活中的照相 证明,所谓变大其实也是一种幻觉,而不是太阳真的变大了。
重点研读,合作探究:
6、第4~7段是怎样阐述各种日落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的?
第4段:落日颜色深黄、殷红,是因为日落时大气层增厚,而 波光较短的黄色和红色光则具有较强的穿透力。这是光线散射 原理。
第5段:暗弧和亮弧的产生,既有光线散射原理,同时也是由 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高层和低层密度不同,从而 造成了光线的暗和亮;而美丽的紫光,则是人眼的叠合效应造 成的。
3、第3段在全文结构上属于过渡段 ,在内容上起着承上启下 的作用。点明这
种奇异的景象其实是人的一种幻觉,引出下文对这种幻觉产生原因的说明。
重点研读,合作探究:
4、作者在第二段描写了日落时的哪些景象?
第二段首先用一句话概括,告诉我们日落 的景象同样壮观、美丽、神秘而迷人。为什么 这么说呢?作者从三个方面进行描写。一是太 阳好像变大了,而且颜色深黄、殷红。二是它 的外形,接近地平线时也像变成扁的了。三是 有云时会看见灿烂的晚霞,无云时则会出现另 一种美景: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灰色暗 弧,暗弧外面还镶有明显的亮弧,在暗弧和亮 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会出现迷人的紫光。


3、奇第异3段的在景全象文其结实构是上人属的于一种幻描觉写,引出下段文,对起这着种幻觉产生的原作因用的。说点明明。这种 生动、形象,使文章文学性、可读性更强
承上启下
过渡
重点研读,合作探究:
4、作者在第二段描写了日落时的哪些景象?
第二段首先用一句话概括,告诉我们日落的 景象同样壮观、美丽、神秘而迷人。 作者从三个方面进行描写: 一是太阳好像变大了,而且颜色深黄、殷红。 二是它的外形,接近地平线时也像变成扁的 了。 三是有云时会看见灿烂的晚霞,无云时则会 出现另一种美景.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20课《落日的幻觉》教案与反思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20课《落日的幻觉》教案与反思新人教版

《落日的幻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词语;2.培养迅速筛选信息的能力;3.体会本文描写与说明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理清本文说明顺序,初步学写事理说明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本文描写与说明相结合的写作方法,理清本文说明顺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产生落日幻觉的原因。

掌握事理说明文的特点。

教学方法:1.学生自读自学为主,教师适当地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2.讨论法,共同探究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学生自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了解落日的幻觉产生的原因,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教学步骤】一、导入设计: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而对日落,却很少有人去流连观赏、吟咏描绘。

原因何在?恐怕是一种感情的影响,“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吗?那么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落日的图片。

同学们,落日很美,甚至可以用“色彩绚丽,变化多端”来形容,其实这是我们对落日产生的幻觉。

为什么这么说呢?今天就让我们从黄天祥的《落日的幻觉》中找到答案吧。

二、明确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词语;2.培养迅速筛选信息的能力;3.体会本文描写与说明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理清本文说明顺序,初步学写事理说明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三、初读课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蕴(yùn)含吟(yín)咏绮(qǐ)丽坠(zhuì)落绚(xuàn)丽殷(yān)红日薄(bó)西山,气息奄(yān)奄——语出晋李密《陈情表》。

日薄西山,意思是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即将死亡或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落日的幻觉【学习目标】1、分析本文的文体特征,了解落日的幻觉的成因。

2、理解并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

分析本文的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形成注重观察事物,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

【学习重点】1、了解落日的幻觉的成因。

2、分析阐述落日的幻觉的成因的说明方法及顺序。

【学习难点】1、事理性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2、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探求精神。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落日的幻觉”是一个非常有悬念的题目,给读者以无限的遐思。

使读者迫不及待的要读完全文,那绚丽多彩的落日景象竟然是虚幻的,真是让人不可思议。

读完全文,我们明白了所有的自然现象都能做出科学解释,学生要注重观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2、走近作者黄天祥,京报集团高级记者、专职阅评员,中国科普记协会长,全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会长,北京科技记协理事长,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审读组成员3、相关资料散射:散射也是一种反射,只是光从粗糙不平的表面以多种不同角度弥漫式反射。

事实上,由于表面不平坦,入射的光以许多不同的角度被反射。

折射:当光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它的速度和方向都可能发生改变。

比如从空气到玻璃(即从小密度介质往大密度介质传播),光的速度会减慢,而且如果光是以某个非垂直角度入射到玻璃,那么它射出的方向也会改变,即常说的折射。

【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绮.丽()殷.红()坠.落()镶.()绚.丽()衰.减()尘埃.()吟.咏()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太阳快要落山了。

()(2)鲜艳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3、根据课文,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1)日落确实很美,__________ ,变化多端。

(2)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 _____________。

(3)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 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子没有用到说明方法的一项是()A、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B、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

在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C、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

D、(落日时的太阳)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5、查阅出处,理解含义:A、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作者含义:B、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作者含义:【合作探究】6、第1段从人们关注日出而不太重视欣赏日落写起,引用两句古诗文推测人们的心理,引用古诗文的作用是什么?7、日落的景象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文段具体写了日落时哪几种壮观的景象?8、第4——7段是怎样阐述各种日落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的?师生共同完成课后表格填写。

9、在介绍幻觉现象时,按照“体积变大,颜色殷红,形状变扁,背后有暗弧亮弧,有时有紫光出现,”这样的顺序介绍的,但是,原理介绍中却不是这样的顺序介绍的,这样行文的原因是什么?10、再读课文4--7段,思考在这一部分中用了哪些说明的方法。

并举例说明作用。

【精读精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而且神秘、迷人。

如果有机会观日落,它会使你神往:太阳静静地躺在西方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

若天空有云,你会看见灿烂的晚霞;全天无云,不要忘记回头,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锻有明显的亮弧。

而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还会出现迷人的紫光,随着太阳的坠落,紫光下移,接近地平线时才消失,可惜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②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

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③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

1871年,英国科学家端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这首先可以解释为什么天空总是蔚蓝色的)。

由于日落日出的时候,阳光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

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再加上太阳沉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呈现出天空中蓝灰色的暗弧;而高层大气密度小,光散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

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随着太阳的下落而升向天顶,随着黑暗的降临而消失。

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人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光叠合而产生的。

11、第一段主要运用什么表达方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2、第二段在结构上属于___________,在内容上起着__________的作用。

13、第三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14、第四段中画线的“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指的是什么?【主题阅读】(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的题。

为什么火箭底部像喇叭火箭发动机的喷管为什么要做成喇叭形态的呢?还要从火箭发动机的特殊构造谈起。

火简明发动机之所以能够产生强大的推动力,是因为火箭发动机有着特殊的构造。

推力室是火箭发动机的核心部分,一般由头部、燃烧室和喷管组成。

其中头部和烧室的作用是使燃烧剂流经燃烧室和喷管的内套,冷却燃烧室和喷管,再将燃烧剂由喷管和燃烧室外套流经喷嘴喷入燃烧室,并在同时由另一些喷嘴喷入氧化剂的作用下充分燃烧,将推进剂的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在燃烧室内产生2200℃—3500℃的高温高压燃气;喷管的作用是将燃烧室的高温高压燃气进行加速,由几十米/秒增加至几千米/秒,从而将燃气的热能转化为燃气的动能,获得直接的反作用力,推动也就越大。

那么,火箭发动机是怎样获得这样高喷速的燃气流的呢?这是设计上的科学,就是把推力室的喷管部分在其结构上做成先收敛后扩散的喇叭形状,收敛段的上端同燃烧室的下端是平滑相连的。

这一结构可使燃气流的速度因喷管横截面积的变化而变化,使气流从亚音速度到音速,直到加速至音速。

所以,人们把这种喇叭形喷管叫超音速喷管。

由于它是瑞典人拉瓦尔发明的,因此也称为“拉瓦尔喷管”。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拉瓦尔喷管的原理。

火箭发动机中的燃气流在燃烧室压力作用下,经过喷管向后运用,进入喷管的收缩段。

在这一阶段,燃气运动遵循“流体在管中运动时,截面小处流速大,截面大处流速小”的原理,而是恰恰相反,截面积越大,流速越快。

在扩张段,燃气流的速度被进一步加速,为2—3千米/秒,相当于音速的7—8倍,这样就产生了巨大的推力。

现在你应该明白了吧,拉瓦尔喷管实际上起到了一个“流速增大器”的作用。

其实,不仅仅是火箭发动机,导弹的喷管也是这样喇叭形状的,因此说拉瓦尔喷管在武器上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选自2002年7月有6日《中国国防报》)15、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作者采用了说明顺序。

16、全文以结构说明事物的特征,其中一、二两段是,三、四、五段是。

17、选文介绍的是我们所不常见的事物,你能读懂吗?试从一个角度说说文章语言的特点。

18、春节期间放花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

联系本文的介绍和你已有的知识,说说花炮能升空爆炸原理是什么。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如果你能在夜间观赏到海发光,那么相当瑰丽的。

它似星光万点,又似乳光一片,更似绚丽多彩的礼花。

人们称这种现象为“海火”,这种迷人的景象是谁引起的呢?是谁的杰作呢?有一种海发光出现在航行中的船舶四周及船尾的浪花泡沫里,这主要是由颗粒很小的发光浮游生物引起的。

其本身多呈玫瑰红色,平时,凭借其体内的一种脂肪物质就能微放光明。

发光的特点是,由无数白色的、浅绿色的或浅红色的闪光组成。

但通常只有在海面有机械扰动或它们受到化学刺激时才比较鲜明。

当海上风浪把它们推向砾石海岸时,它们受到更大的触发而发光。

放出的光就像一束四溅的火花,如“火雨”跌落,一拨紧接一拨。

这样的海发光被称为火花型海发光。

还有一种海发光是由海洋发光细菌引起的。

它们发光强度较弱,其特点是不论什么海况,也不管外界是否扰动,只要这种发光细菌大量存在时,海面就会出现一片乳白色的光辉。

这样的细菌多在河口、港湾、寒暖流交汇处,特别是下水道入海处或海水被污染处最多。

这样的海发光被称为弥漫型海发光。

另一种海发光是由海洋里躯体较大的发光生物所引起的,如水母、海绵、苔虫、环虫和蚧贝等。

水母躯体上有特殊的发光器官,受到刺激便发出较大的闪光,有些鱼体内能分泌一种特殊物质,这种物资和氧作用而发光。

这种发光通常是孤立出现的,在机械、化学作用刺激下,才比较醒目,它们发出的海光特点是一亮一暗,反复循环,如同闪光灯似的这种海发光被称为闪光型海发光。

海发光不仅绚丽多彩、美丽诱人,而且最重要的是它与生产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

海发光强的海区能映出黑夜的海景,因此在没有月光的夜晚,当船舶遇到海发光时,能使船长产生错觉,导致海损事故,影响船舶的安全航行。

正确掌握海发光可以预报天气,我国辽宁、河北一带的渔民经多年观察,总结出“海火见,风雨现”的民谚。

鱼群游动时所产生的海光,暴露了鱼群的藏身之地,因此,经验丰富的渔民在夜间利用它来捕鱼。

(选自《语文报》)19、请简要概括绚丽多彩、美丽诱人的“海发光”的成因。

20、不同类型的海发光各有什么特点?21、“火花型海发光”为什么会出现在“航行中的船舶四周及船尾的浪花泡沫里”?22、海发光与生产建设有着怎样的密切关系?【能力提升】23、比较:体会每组两个语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⑴、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都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⑵、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吗?我们的古人也留下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

⑶、可惜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但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24、文章结尾提到的幻觉并没有给出产生幻觉的原因。

你能结合自己积累的知识试着解释一下吗?25、既然日落的幻觉如此美轮美奂,那么日出的幻觉又怎样呢?请大家结合记忆,动手写写。

提示:写描写文字时,可以按日出(落)前→日出(落)时→日出(落)后的顺序写出特点。

注意交待清楚自己的观察点,既要抓住太阳的静态特点,也要注意日出(落)时形状、颜色、光线等方面的变化,同时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联想和想象。

26、趣味题成语对对子。

(1)井然有序()(2)固若金汤()(3)雪中送炭()(4)流芳百世()(5)精雕细刻()(6)伶牙俐齿()【教学后记】第二十课1、qĭyān zhuì xiāng xuàn shuāi āi yín2、(1)日薄西山(2)绮丽3、(1)色彩绚丽(2)散射(3)衰减4、A5、A、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即将死亡或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