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中考文言文阅读分课辑录黔之驴

合集下载

初中黔之驴阅读答案

初中黔之驴阅读答案

初中黔之驴阅读答案黔之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譀,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2分)①稍近益狎()②尽其肉,乃去()(2)翻译句子。

(2分)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译:(3)读了这篇柳宗元的《黔之驴》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分)参考答案:1、(1)益:更加;去:离开。

(2)黔这个地方没有驴子,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

(3)①对于那些貌似强大的东西,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会取得胜利;②人一定要有真才实学;③做事一定要知己知彼;④做事要持之以恒。

(言之成理均可视为合理。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稍出近之稍:②以为且噬已也且:③驴不胜怒,蹄之蹄:④尽其肉,乃去去: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②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21.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篇寓言的内容,并谈谈你从这篇寓言中得到的启示。

(4分)成语:启示:参考答案:19、①渐渐;②将,将要;③用蹄子踢;④离开。

20、①老虎看到它,觉得它是个巨大的家伙。

②然而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没有什么特殊本领似的。

21、成语:黔驴技穷或黔驴之技。

启示:示例①: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

示例②:没有真才实学,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黔之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黔之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黔之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黔之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导语:黔这个地方没有驴,有个喜好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黔之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原文黔之驴(1)黔无驴,有好事者(2)船载以入(3)。

至则(4)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5)大物也,以为神(6)。

蔽林间窥之(7)。

稍出近之(8),慭慭然(9),莫相知(10)。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11),远遁(12),以为且噬己也(13),甚恐。

然往来视之(14),觉无异能者(15)。

益习(16)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17)。

稍近(18)益(19)狎(20),荡倚冲冒(21),驴不胜(22)怒,蹄(23)之。

虎因(24)喜,计之(25)曰:“技止此耳(26)!”因跳踉(27)大阚(28),断其喉,尽其肉,乃(29)去(30)。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

今若是焉,悲夫!通假字:1、技止此耳:“止”通“只”,只,不过。

2、益习其声:“习”同“悉”,熟悉。

古今异义:1、稍出近之: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2、因跳踉大阚:因,古义:于是;今义:因为3、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一词多义:1、以为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把……当作)B、以为且噬己也(认为)2、然A、慭慭然,莫相知。

/庞然大物(。

……的样子)B、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然而,但)3、之A、黔之驴(的,结构助词)B、虎见之(它,代词,代驴)C、蹄之(它,代词,代老虎)D、虎因喜,计之曰(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4、益A、益习其声(渐渐)B、益狭(更加)翻译黔这个地方没有驴,有个喜好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

运到后却没有用处,便把它放置山下。

老虎见到它,一看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就把它当作了神奇的东西。

于是隐藏在树林中偷偷地窥探它。

老虎渐渐地走出来接近它,很小心谨慎,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东西。

文言文黔之驴原文

文言文黔之驴原文

文言文黔之驴原文一、原文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

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

今若是焉,悲夫!二、译文黔地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一头驴进入这个地方。

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置在山脚下。

老虎看到它是个庞然大物,以为它是什么神物,就躲在树林里偷偷看它。

渐渐小心的靠近它,惊恐疑惑,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之后的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非常害怕,跑的远远地;认为驴要咬自己,非常害怕。

但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

渐渐地老虎熟悉了驴的叫声,又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终不敢与它搏斗。

老虎渐渐地靠近驴子,态度越来越轻侮,轻慢地碰撞、依靠、冲撞、冒犯它。

驴非常愤怒,用蹄子踢老虎。

老虎因此而很高兴,盘算这件事说:驴的本领只不过这样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吼了一声,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

唉!外形庞大好像很有道行,声音洪亮好像很有本领,当初如果不使出它的那点本领,老虎即使凶猛,但由于多疑、畏惧,终究不敢猎取驴子。

如今落得像这样的下场,真是可悲啊!三、原文赏析《黔之驴》是我国一篇著名的古典寓言。

开头是这样写的:“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作者首先从故事发生的地区环境写起。

“黔”,是唐代当时一个行政区的名称,又叫黔中道,包括今天湖南西部、四川东南部、湖北西南部和贵州北部一带。

这一带有什么特点呢?“无驴”,从来没有过驴子。

这一特点很重要,因为如果没有这一特点,就不会出现后面老虎被驴一时迷惑的情节,因此也就不会发生后面这样的故事。

黔之驴历年中考题

黔之驴历年中考题

黔之驴历年中考题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2006年扬州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二)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13-16题。

(14分)【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悯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生而眇(miǎo,瞎)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

”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

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

”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摸)龠(yuè,像笛子的管乐器),以为日也。

(节选自苏轼《日喻说》)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4分)(1)蔽林间窥之()(2)稍近益狎()(3)驴不胜怒,蹄之()(4)扪烛而得其形()14.甲乙两文中共有四个句子含“者”字,其中一个“者”的意思和用法与其它三个不同。

这个句子是(2分)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4分)(1)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译文:(2)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

”译文:16.老虎和眇者对陌生事物有不同的认识过程和结果。

请加以探究,说说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4分)答:2007湖北省随州市阅读《黔之驴》,完成8~11题。

(10分)黔之驴柳宗元黔①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所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悯然②,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③,以为且噬④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⑤,荡倚冲冒⑥,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⑦大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释】①黔(qián):地名。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文言文深度解析之黔之驴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文言文深度解析之黔之驴

文言文答题技巧1.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

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2.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

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

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3.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

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4.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

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2文意理解题型(1)阅读文言选段,把握主要内容。

先通读全文,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作者的看法;接着排除不需要翻译的人名、地名、官名等,分析其关系,以便能更准确地理解。

(2)分析题目要求,锁定答题区域。

就题目要求来反复阅读相关文字,找准答题的切入点,依次思考答案;同时还要注意文段的出处和注释,依次寻找突破口。

(3)一一对应,仔细分辨。

在找准信息点后,将选文与信息点一一对应,认真弄清原文内涵,琢磨内容要点,分析文章哪一句可以涉及题干的内容。

(4)抓住重点,准确翻译。

在分析信息点时,要注意准确翻译,当然并不是完全都翻译过来,此时需抓住重点,即对文意理解容易产生分歧的地方要仔细阅读。

(5)联系全文,整体分析。

站在全文的高度综合理解文意,整体分析,不可以偏概全。

(6)表述正确,文字简练。

《黔之驴》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黔之驴》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黔之驴》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原文]黔①无驴,有好事者②,船载以入③。

至则④无可⑤用,放之山下⑥。

虎见之,庞然⑦大物也,以为神⑧,蔽林间⑨窥⑩之。

稍(11)出近之,慭慭然(12),莫(13)相(14)知(15)。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16),远遁(17),以为且(18)噬(19)己也,甚(20)恐。

然(21)往来(22)视之,觉(23)无异(24)能者(26),益(25)习(27)其声,又近出前后(28),终(29)不敢搏(30)。

稍(31)近,益(32)狎(33),荡倚冲冒(34),驴不胜(35)怒,蹄(36)之,虎因(37)喜,计(38)之(39)曰:“技止(40)此耳(41)。

”因跳踉(42)大㘎(43),断(44)其喉,尽(45)其肉,乃(46)去(47)。

[注释]①黔:地名。

唐时黔中郡,包括今湖北西南部、湖南西部、四川东南部和贵州大部,治所在黔州(今四川彭水县)。

②有好(hào)事者:“有……者”:“有(个)……的人”。

好事:喜欢多事。

③船载以入:“船载之以入”的省略。

船,名词作状语,用船。

之,代驴。

以,连词,同“而”,连接两个并列的谓语,可不译。

④则:却。

④无可:没什么可用之处。

⑥放之山下“放之于山下”的省略。

⑦庞(páng)然:又高又大的样子。

⑧以为神:“以之为神”的省略。

以之为,把(它)当作。

⑨蔽林间:“蔽于林间”的省略。

蔽,隐蔽。

⑩窥:本义是从小孔或缝隙中看,引申为暗中察看。

(11)稍,渐渐,副词,今义为“稍微”,与古义不同。

(12)慭(yìn)慭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13)莫:不,副词。

(14)相,副词,单指动作的受事者(驴子)。

(15)知:了解。

(16)骇:本指马受惊,引申为害怕。

(17)遁(dùn):逃走。

(18)且:将,将要,副词。

(19)噬(shì):咬。

(20)甚:非常,十分。

(21)然:但,然而。

(22)往来:来来去去。

黔之驴阅读答案(集合15篇)

黔之驴阅读答案(集合15篇)

黔之驴阅读答案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经常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知识点。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黔之驴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黔之驴阅读答案1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1)益习其声益______________(2)驴不胜怒,蹄之蹄______________(3)以为且噬已也且______________(4)因跳踉大? 因__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各句。

(1)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则寓言故事寓意深刻,后来由此演化出一些成语,你能写出其中的两个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说说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逐渐(2)蹄:名词用作动词,用脚踢(3)将要(4)于是2、(1)老虎看到它,(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心目中)把它当成神。

(老虎)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

(2)老虎因此而高兴,盘算着这件事(驴的本领),心想:“它的本领不过如此罢了!”3、黔驴技穷黔驴之技庞然大物4、貌似强大的东西不足畏惧,只要敢于斗争。

黔之驴小古文

黔之驴小古文

《黔之驴》柳宗元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黔之驴》选自《柳河东集》卷一九,作者柳宗元。

与《临江之麋》和《永某氏之鼠》都是柳宗元《三戒》的文章,而《临江之麋》、《黔之驴》和《永某氏之鼠》则分别写了“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的三种表现:“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

因此,具体而言,本文旨在讽刺那些无能而又肆意逞志的人;联系作者的政治遭遇,又可知本文所讽刺的是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某些上层人物。

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并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详细参考:《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作品原文黔(qián)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

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

今若是焉,悲夫!词句注释1.好事者:喜欢多事的人。

2.船载以入:用船载运(驴)进黔。

船,这里指用船的意思。

以,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3.至:到。

4.则:表转折,却。

5.之:代词,代驴。

6.庞然大物:(虎觉得驴是)巨大的动物。

庞然,巨大的样子。

然,......的样子。

7.以为:把……当作。

8.蔽:躲避,躲藏。

9.窥:偷看。

10.稍:逐渐地,渐渐地。

11.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12.慭慭(yìnyì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13.莫相知: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相:一方对另一方,偏指另一方。

14.他日:之后的一天。

15.大骇:非常害怕。

大:很,非常。

骇,害怕。

16.远遁:跑得远远的。

遁:跑,逃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黔之驴
课内文段
05上海市
C组:供使用二期课改教材(试验本)的考生完成。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懋懋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4.本文作者是(朝代)的文学家(人名)。

(2分)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驴不胜怒,蹄之。

6.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的内容。

(2分)
C组4、唐朝柳宗元
5、驴禁不住发怒,用蹄子踢老虎。

6、黔驴技穷
2006广西贺州市(课)
(二)黔之驴
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

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恶,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9、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慭慭然,莫相.知( 互相)
B、益习.其声(熟悉,习惯)
C、终不敢搏.(击,扑)
D、断其喉,尽其肉,乃.去(才)
10、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有好事者船.载以入/便舍船.,从口入
B、技止.此耳/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C、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D、益.习其声/曾益.其所不能
11、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老虎)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驴),悄悄地出来接近它。

B、以为且噬己也,甚恐:(老虎)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十分恐惧。


C、驴不胜怒,蹄之:驴子禁不住发怒,就用蹄子踢老虎。

D、技止此耳:(它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1
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这则寓言叙写老虎吃掉“庞然大物”驴子的故事,告诉人们:貌似强大的对手其实并不可怕。

B、文章对驴的描写,虽着墨不多,却借助对老虎外形、神态和心理描写从侧面表现驴愚不可及的形象。

C、“一鸣”、“一蹄”,貌似强大的驴,本领仅此而已。

驴的形象,正是对现实中外强中干之人的写照。

D、这则寓言启示我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观察探究的实践过程,也就是从现象到本质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

9、A 10、C 11、A 12、B
随州市2007
(一)阅读《黔之驴》,完成8~11题。

(10分)
黔之驴
柳宗元
黔①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所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②,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③,以为且噬④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⑤,荡倚冲冒⑥,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⑦大 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释】①黔(qián):地名。

②慭慭(yìnyì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③遁(dùn):逃走。

④噬(shì):咬。

⑤狎(xiá):亲近而不庄重。

⑥荡倚冲冒:形容虎对驴轻侮戏弄的样子。

⑦跳踉(liàng):跳跃。

⑧ (hǎn):虎怒吼。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
(1)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异:
(2)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去:
9.下列句子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B.驴不胜怒,蹄之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蔽林间窥之
10.翻译下列句子。

(2分)
技止此耳!
译文:
11.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篇寓言的内容,并谈谈你从这篇寓言中得到的启示。

(4分)
成语:
启示:
二、(一)8.(1)异,特殊、特别。

只要是“特殊”的近义词即可,1分。

(2)去,离开。

1分。

9. C,2 分。

10.本领不过这样罢了。

意思接近即可,2分。

11.成语:黔驴技穷或黔驴之技,2分。

启示:示例①: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

示例②:没有真才实学,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评分标准:只要符合寓言内容,言之成理即可,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