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

合集下载

成刚将军_精品文档

成刚将军_精品文档

成刚将军简介成刚(1965年1月15日-),字君安,男,中共党员,四川成都人,军衔少将,第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科技部科学技术奖一、二等奖获得者。

现任军事医学研究院(军事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所长、军事医学研究院副院长、全军卫勤技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生物治疗研究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教育背景•1983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军队院校制裁系,获学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卫生部制裁与放射医学系,获硕士学位;•1999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分子遗传学系访问学习;•2001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分子遗传学系获博士学位。

研究成果成刚将军在基因治疗和免疫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

他主持完成了30多项国家级、军队级科研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

具体研究成果包括:1.先后主持完成的国内外课题共50余项,包括国家级、军队级及国际合作课题等;2.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0余篇;3.获得授权专利20余项。

主要研究方向成刚将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将人工合成的基因导入人体,通过对患者体内的基因进行修复或调控,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成刚将军致力于开发新的基因治疗方法,探索基因治疗在肿瘤、遗传性疾病等领域的应用。

他的研究成果在基因治疗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利用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对抗疾病。

成刚将军通过研究免疫系统的调控机制,发展了多种免疫治疗方法,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他的研究成果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因组学基因组学是研究生物体基因组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的学科。

成刚将军在基因组学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包括基因组学技术的改进和应用、基因组学数据库的建立等。

他的研究成果对基因组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荣誉与奖励成刚将军凭借他的杰出贡献和卓越成绩,获得了多项荣誉和奖励,包括:•1998年,获得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2002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入选国家“千人计划”;•2014年,获得四川省杰出专家称号;•2018年,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烧结温度及升温速率对氧化铝的微观形貌影响及相分析_张薇薇

烧结温度及升温速率对氧化铝的微观形貌影响及相分析_张薇薇

*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20070410085)张薇薇第四军医大学2004级生物医学工程系硕士生陕西710032(现在解放军总医院外科临床部)温宁解放军总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北京100853邵龙泉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广东510515伊元夫武警总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北京100039罗二平通讯作者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陕西710032・论著・烧结温度及升温速率对氧化铝的微观形貌影响及相分析*张薇薇温宁邵龙泉伊元夫罗二平【摘要】目的:探讨升温速率及烧结温度对部分烧结氧化铝块的微观影响。

方法:精细微米α-氧化铝经250MPa冷等静压成型,分别在1400℃、1450℃及高、低2种升温速率下烧结,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进行微观形貌及相分析。

结果:经低速率升温至1400℃烧结的氧化铝颗粒间接触较小,而经高速率升温分别至1400℃、1450℃和低速率升温至1450℃烧结的氧化铝颗粒间接触面积较大并形成颈部;高速率升温至1450℃烧结的试样X射线衍射图谱显示只有α-氧化铝相。

结论:烧结温度、升温速率均会对氧化铝的微观形貌产生影响。

高速率升温至1450℃烧结的α相氧化铝坯体中未见过渡态存在,符合临床要求。

关键词:氧化铝;烧结温度;微观形貌;相分析[中国图书分类号]R78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973(2008)02-0102-04ThemicrocosmiceffectsofsinteringtemperatureandcalefactivevelocityonaluminaZHANGWei-Wei,WENNing,SHAOLong-Quan,YIYuan-fu,LUOEr-ping.(BiomedicalEngineeringDepartment,thefourthmilitarymedicaluniversity,Shanxi,China,710032)[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effectsofsinteringtemperatureandcalefactivevelocityonthepartiallysinteredalumina.Methods:Sinteredaluminanoxide(SAO)waspreparedbyfinemicron-sizedaluminapowder,compactedvia250MPamouldingbyisostaticpressingandthensinteredat1400℃and1450℃respectively,aswellasdifferentkindsofcalefactivevelocity.Microstructureswereobservedby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yandphaseanalysisweredetectedbyX-raydiffraction.Results:Therewassparsecontactamongaluminagranuleswhenpre-sinteringaluminaataslowcalefactivevelocityspeedto1400℃.Therewasplentifulcontactinotherthreegroups.Onlyα-phasewasfoundinXRDpatternssinteredat1450℃.Conclusion:Bothsinteringtemperatureandthecalefactivevelocityspeedinfluencethepropertiesofalumina.TransitionalphaseofaluminawasnotfoundinXRDpatternssintered1450℃,whichmeettheclinicalneed.Keywords:alumina;sinteringtemperature;microstructures;phaseanalysis牙科全瓷材料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逼真、自然的外观,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口腔科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第四军医大学名家

第四军医大学名家

神经外科高国栋高国栋,男,1954年5月5日生于河南信阳。

1970年入伍,1975年毕业于河南省新乡医学院。

1977年在第四军医大学附属一院进修神经外科。

1981年到武汉军区军医提高班学习。

1988年获四医大西京医院神经外科硕士学位,1992年获博士学位,同年晋升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1994年1月任四医大唐都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同年晋升为主任医师,教授。

1996年为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为博士研究生导师、二级教授、第四军医大学功能性脑疾病研究所所长、全军微创神经外科中心主任、西安市神经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功能性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神经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西安市神经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血管内治疗学组组长、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学会会员、世界介入神经放射学会会员,中华神经外科多种杂志编委等职务,全军科技银星,国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技术2级。

1990年在西北地区首先、国内较早开展了血管内栓塞微导管技术,在颅面部血管性肿瘤的栓塞、脑动脉瘤、颅内和脊髓动静脉瘘、动静脉畸形的栓塞、支架治疗颅颈部血管狭窄等缺血性卒中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面,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在国内均处于先进水平,目前已治疗2000多例各类脑血管疾病,特别是手术夹闭出口端治疗颅内大脑大静脉瘤的成功为世界首例。

显微手术切除各类颅底肿瘤1000余例,另外,采用显微神经外科微创手术技术,已娴熟的手术技巧,小的创伤、反应轻、全切颅底、中线部位和脊髓内肿瘤,治愈率高为特点,治愈了大量疑难复杂病例。

1997年10月在国内首先开展的微电极引导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技术为世界先进、国内领先,成功地治疗2200多例病人均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显著疗效,并创立了“微电极边界定位法”,基本上解决了术中精确定位问题,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成果获1999年全军医疗成果一等奖、九.五全军重大医疗成果奖和2000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在此基础上,自1998年以来通过6年多的动物实验和4年多的临床研究,成功地在世界上首次开展了定向手术毁损双侧伏隔核戒断毒瘾技术,目前已完成272例手术,经过多年的严格观察随访,证明此项技术安全、可行、疗效显著,将成为彻底治愈吸毒成瘾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

沈国舫院士简介

沈国舫院士简介

沈国舫院士简介沈国舫沈国舫 Shen Guofang (1933.11.15 -) 林学及生态学专家。

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省嘉善县。

1956年毕业于前苏联列宁格勒林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曾任北京林业大学校长、中国林学会理事长,现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长期从事森林培育学和森林生态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是国家重点学科森林培育学的学科带头人。

在立地分类和评价、适地适树、混交林营造及干旱地区造林方面做了许多研究工作。

第一个提出了分地区的林木速生丰产指标,主持起草了《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技术政策》。

曾对大兴安岭特大火灾后的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恢复工作起了关键的指导作用。

后期着力从事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及水资源和生态建设的咨询研究,取得显著成绩。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廉院士简介周廉周廉(1940.3.11-)超导及稀有金属材料专家。

吉林省舒兰县人。

1963年毕业于东北大学。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工。

长期致力于超导和稀有金属材料的研究与发展工作,从20世纪60年代起,研制低温超导材料,发展了均质铸锭及最佳时效形变技术,在铌钛和铌三锡材料及高场磁体制备性能研究及超导工程应用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高温超导材料研究方面,主持了钇系超导块材、铋系超导带材及高温超导电缆等多项研究,在高温超导材料合成、制备、性能及应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还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稀有金属新材料重点攻关、高技术及重大工程应用项目。

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高JC钇钡铜氧超导体材制备技术”获1999年国家发明技术二等奖。

获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姚福生(1932.4.26-)。

动力机械、汽轮机专家。

上海市人。

195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62年毕业于波兰格旦斯克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学院教授、山东理工大学校长、上海理工大学动力工程与环境能源研究院院长。

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三级以上教授

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三级以上教授

第四军医大学技术三级以上教授(160)潘铭紫(1896-1982)江苏苏州,第四军医大学人体解剖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解剖学教研室主任蔡翘(1897-1990)广东揭东,第四军医大学生理学专家,一级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林几(1897-1951)福建福州,第四军医大学法医学专家,一级教授王逸慧(1899-1958)福建闽县,第四军医大学妇产科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附属一院妇产科主任、副院长郑集(1900-)四川南溪,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化学与营养专家,一级教授,曾任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南京大学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童第周(1902-1979)浙江鄞县,第四军医大学实验胚胎学专家,一级教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张福星(1902-1975),第四军医大学眼科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附属一院眼科主任、副院长、解放军总医院外科部主任兼眼科主任陈华(1902-1990),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口腔医学系主任、口腔医学院院长、学校副校长丁德泮(1908-1995),第四军医大学放射生物学专家欧阳官(1911-1996)四川资中,第四军医大学口腔修复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口腔修复科主任郭祖超(1912-1999)上海青浦,第四军医大学医学统计学专家,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卫生统计和医学统计学科创始人之一王荣光(1912-2007)上海市人,第四军医大学妇产科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附属一院妇产科主任、副院长于清汉(1912-2003)辽宁大连,第四军医大学精神病学专家,三级教授,曾任附属一院神经内科主任汪美先(1914-1993)浙江衢县,第四军医大学微生物与免疫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微生物学教研室主任、校科研部长毕汝刚(1914-1993)江苏洪泽,第四军医大学公共卫生学专家,三级教授,曾任军队卫生学教研室主任纪仲愚(1914-1992)安徽寿县,第四军医大学流行病学专家,三级教授,曾任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涂通今(1914-)福建长汀,第四军医大学神经外科学专家,三级教授,曾任学校副校长、校长、总后卫生部副部长、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丁鸿才(1914- )江苏涟水,第四军医大学口腔颌面外科专家,三级教授,曾任口腔颌面外科主任苏鸿熙(1915-)江苏宜兴,第四军医大学心血管外科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附属一院胸外科主任,解放军总医院胸外科主任汪良能(1916-1989)安徽南陵,第四军医大学烧伤整形外科学专家,二级教授,曾任附属一院烧伤整形科主任蔡用舒(1916-2000)湖南益阳,第四军医大学眼科学专家,二级教授,曾任附属一院眼科主任,88年7月退休陆裕朴(1917-1993)江苏宿迁,第四军医大学骨科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附属一院骨科主任、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所长、副院长、学校副校长苏成芝(1917-2000)辽宁海城,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家,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任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训练部副部长牟善初(1917-)山东日照,第四军医大学内科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附属一院内科主任、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孙传兴(1917-)湖北黄陂,第四军医大学外科学专家,二级教授,曾任附属一院外科主任、副院长张学庸(1919-2010)河南唐河,第四军医大学消化内科学专家,一级教授、博导,曾任附属一院内科主任,总后“一代名师”()史俊南(1919-)江苏宜兴,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内科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口腔内科主任徐君伍(1919-2002)浙江杭州,第四军医大学口腔修复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口腔修复科主任姜绍谆(1919-)浙江江山,第四军医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分子病毒研究室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复周(1920-2001)河南舞阳,第四军医大学生理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生理学教研室主任杨为松(1920-2006)辽宁开原,第四军医大学传染病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附属二院传染科主任李继硕(1920-2005)吉林榆树,第四军医大学人体解剖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解剖学教研室主任,总后一代名师(1996)侯悦(1921-2003)辽宁绥中,第四军医大学军队卫生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军队卫生教研室主任郭鹞(1922-)河南洛阳,第四军医大学放射医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病理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主任,403研究所1室主任周树夏(1923-2007)浙江诸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颌面外科学专家,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总后“一代名师”,曾任颌面外科主任巢振南(1924-1999)江西景德镇,第四军医大学外科专家,二级教授,曾任附属一院外科主任刘彦仿(1924-)山东海阳,第四军医大学病理学专家,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病理学教研室主任张宁仔(1925-),第四军医大学心血管内科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附属二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女张立藩(1927-)天津市人,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航空航天生理学教研室主任游国雄(1928-2003)上海市人,第四军医大学神经内科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附属二院神经内科主任樊代明(1953-)重庆市人,第四军医大学校长,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消化内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中国工程院副院长(2010),少将军衔陈志南(1952-)江苏宜兴,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细胞工程研究中心/细胞生物学教研室、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06.12中国工程院院士(2007)鞠躬(1929-)上海市人,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神经生物学教研室主任、全军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文职特级,中国科学院院士(1991),总后一代名师,著名的神经生物学家、神经科学教育家张生勇(1939-),第四军医大学药学系手性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化学教研室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2009)王克为(1923-)辽宁新民,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放射性同位素研究室教授施际武(1928-),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原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臧益民(1928-)江苏常州,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生理学教研室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成济(1928-)四川成都,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王文亮(1934-)辽宁营口,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病理学教研室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肿瘤研究所所长隋延仿(1934-),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病理学教研室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饶志仁(1935-)湖南浏阳,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神经生物学教研室、全军神经科学研究所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胡三觉(1937-)江西修水,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神经生物学教研室、全军神经科学研究所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06.02陈苏民(1937-)广东中山,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原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薛采芳(1939-),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病原生物学教研室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女马文煜(1940-)河北保定,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微生物学教研室原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妙章(1942-)浙江杭州,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生理学教研室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金伯泉(1943-),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免疫学教研室原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高昇(1945-)河南偃师,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病理学教研室及西京医院病理科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安钢(1954-),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免疫学教研室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志凯(1955-)安徽嘉山,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微生物学教研室主任、全军分子病毒学与分子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药立波(1955-)山西左权,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主任、全军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女张远强(1950-)湖北??,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韩骅(1961-),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医学遗传学与发育生物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云庆(1961-)河南新野,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解剖学会理事长兼神经解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神经解剖学杂志》主编皇甫恩(1929-)河北??,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马瑞山(1934-)吉林扶余,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生理学教研室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苗丹民(1956-)山东威海,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心理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董秀珍(1945-)河北丰润,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医学电子工程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军军事医学电子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女李良寿(1929-)江西临川,第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系军队流行病学教研室教授、预防医学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尹宗江(1930-)天津武清,第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系卫生勤务学教研室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龚书明(1931-)北京通县,第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系军队卫生学教研室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勇勇(1954-),第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系卫生统计学教研室主任、卫生信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德忠(1941-)江苏无锡,第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系军队流行病学教研室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学骥(1914-2000)河北鸡泽,第四军医大学药学系化学教研室教授刘少炽(1919-)陕西商县,第四军医大学药学系化学教研室教授李家齐(1914- )天津市人,第四军医大学训练部组织胚胎教研室主任,教授沈纪宗(1925-)安徽怀远,第四军医大学训练部副部长,医学教育教研室教授、硕士生导师刘大军(1929-)河南唐河,第四军医大学经济学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刘鉴汶(1931-)河北深县,第四军医大学训练部医学教育研究室教授、博士生导师谢百治(1939-)陕西华县,第四军医大学训练部教育技术中心教授、硕士生导师郭照江(1941-)河北盐山,第四军医大学社科部教授、伦理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王正洪(1950-),第四军医大学训练部医学教育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乾初(1916-)湖南宁乡,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教授郭庆林(1918-)山东夏津,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教授于茂生(1919-)山东平原,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惠延年(1919-),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粟秀初(1925-)湖南邵阳,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易声禹(1926-2000),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孙滨(1927-)山东招远,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女牟震先(1928-)山东烟台,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曾任大内科主任兼消化内科主任刘维永(1929-)江西南昌,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胸外科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志清(1930-)山西兴县,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普通外科、外科教研室原主任,主任医师、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钱蕴秋(1931-)江苏太仓,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超声诊断科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女邓敬兰(1931-),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女胡蕴玉(1931-),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研究所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后)导师,女夏天(1932-)浙江镇海,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女王锦玲(1932-)广东南海,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女陈景藻(1932-)北京市人,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物理医学和康复医学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总后卫生部专家组成员。

第四军医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及导师(最新)

第四军医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及导师(最新)

以上为附属一院(西京医院)以下为附属二院(唐都医院)一下为口腔医院以上均为2011年计划以下为2012年招生计划(105为专业学位,其余为学术型)西京医院100217麻醉学01脑保护102全麻机制03脑缺血保护04疼痛医学熊利泽董海龙陈绍洋吕岩①101政治②201③306西医综合同上同上同上英语一地方学员提供生活补助05脑保护2张西京同上06脑损伤的保护与治疗王强同上07免疫干预与脑保护汪晨同上08重症机制及防治研究侯立朝同上09脑及脊髓保护桑韩飞同上10神经保护1董辉同上11神经保护2肖昭扬同上105116麻醉学01脑保护1熊利泽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306西医综合02全麻机制董海龙同上03脑缺血保护陈绍洋同上04疼痛医学吕岩同上地方学员提供生活补助05脑保护2张西京同上06脑损伤的保护与治疗王强同上07免疫干预与脑保护汪晨同上08重症机制及防治研究侯立朝同上09脑及脊髓保护桑韩飞同上10神经保护1董辉同上11神经保护2肖昭扬同上唐都医院100217麻醉学71麻醉药理学1柴伟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地方学员提③306西医综合供生活补助72麻醉药理学2孙绪德同上同上73麻醉药理学3姚立农同上同上74麻醉药理学4高昌俊同上同上105116麻醉学71麻醉药理学1柴伟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地方学员提③306西医综合供生活补助72麻醉药理学2孙绪德同上同上73麻醉药理学3姚立农同上同上第四军医大学接收地方院校推荐免试生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办法发布范围:公开 2011-09-19 08:19为深入推进精品战略,进一步吸引政治素质高、学习成绩好、综合能力强、科研潜力大、具有创新意识的优秀地方应届本科毕业生, 改善硕士研究生生源结构,提高生源质量,我校面向全国部分地方高校招收推荐免试生。

为保证接收的推荐免试生质量及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特制定本办法。

一、 接收计划根据教育部和总政治部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 2012年我校拟招收10名推荐免试入伍地方应届本科毕业生, 10名推荐免试非入伍应届本科毕业生(免除学费)。

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三级以上教授

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三级以上教授

第四军医大学技术三级以上教授(160)潘铭紫(1896-1982)江苏苏州,第四军医大学人体解剖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解剖学教研室主任蔡翘(1897-1990)广东揭东,第四军医大学生理学专家,一级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林几(1897-1951)福建福州,第四军医大学法医学专家,一级教授王逸慧(1899-1958)福建闽县,第四军医大学妇产科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附属一院妇产科主任、副院长郑集(1900-)四川南溪,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化学与营养专家,一级教授,曾任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南京大学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童第周(1902-1979)浙江鄞县,第四军医大学实验胚胎学专家,一级教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张福星(1902-1975),第四军医大学眼科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附属一院眼科主任、副院长、解放军总医院外科部主任兼眼科主任陈华(1902-1990),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口腔医学系主任、口腔医学院院长、学校副校长丁德泮(1908-1995),第四军医大学放射生物学专家欧阳官(1911-1996)四川资中,第四军医大学口腔修复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口腔修复科主任郭祖超(1912-1999)上海青浦,第四军医大学医学统计学专家,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卫生统计和医学统计学科创始人之一王荣光(1912-2007)上海市人,第四军医大学妇产科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附属一院妇产科主任、副院长于清汉(1912-2003)辽宁大连,第四军医大学精神病学专家,三级教授,曾任附属一院神经内科主任汪美先(1914-1993)浙江衢县,第四军医大学微生物与免疫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微生物学教研室主任、校科研部长毕汝刚(1914-1993)江苏洪泽,第四军医大学公共卫生学专家,三级教授,曾任军队卫生学教研室主任纪仲愚(1914-1992)安徽寿县,第四军医大学流行病学专家,三级教授,曾任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涂通今(1914-)福建长汀,第四军医大学神经外科学专家,三级教授,曾任学校副校长、校长、总后卫生部副部长、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丁鸿才(1914- )江苏涟水,第四军医大学口腔颌面外科专家,三级教授,曾任口腔颌面外科主任苏鸿熙(1915-)江苏宜兴,第四军医大学心血管外科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附属一院胸外科主任,解放军总医院胸外科主任汪良能(1916-1989)安徽南陵,第四军医大学烧伤整形外科学专家,二级教授,曾任附属一院烧伤整形科主任蔡用舒(1916-2000)湖南益阳,第四军医大学眼科学专家,二级教授,曾任附属一院眼科主任,88年7月退休陆裕朴(1917-1993)江苏宿迁,第四军医大学骨科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附属一院骨科主任、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所长、副院长、学校副校长苏成芝(1917-2000)辽宁海城,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家,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任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训练部副部长牟善初(1917-)山东日照,第四军医大学内科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附属一院内科主任、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孙传兴(1917-)湖北黄陂,第四军医大学外科学专家,二级教授,曾任附属一院外科主任、副院长张学庸(1919-2010)河南唐河,第四军医大学消化内科学专家,一级教授、博导,曾任附属一院内科主任,总后“一代名师”()史俊南(1919-)江苏宜兴,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内科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口腔内科主任徐君伍(1919-2002)浙江杭州,第四军医大学口腔修复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口腔修复科主任姜绍谆(1919-)浙江江山,第四军医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分子病毒研究室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复周(1920-2001)河南舞阳,第四军医大学生理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生理学教研室主任杨为松(1920-2006)辽宁开原,第四军医大学传染病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附属二院传染科主任李继硕(1920-2005)吉林榆树,第四军医大学人体解剖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解剖学教研室主任,总后一代名师(1996)侯悦(1921-2003)辽宁绥中,第四军医大学军队卫生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军队卫生教研室主任郭鹞(1922-)河南洛阳,第四军医大学放射医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病理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主任,403研究所1室主任周树夏(1923-2007)浙江诸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颌面外科学专家,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总后“一代名师”,曾任颌面外科主任巢振南(1924-1999)江西景德镇,第四军医大学外科专家,二级教授,曾任附属一院外科主任刘彦仿(1924-)山东海阳,第四军医大学病理学专家,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病理学教研室主任张宁仔(1925-),第四军医大学心血管内科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附属二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女张立藩(1927-)天津市人,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航空航天生理学教研室主任游国雄(1928-2003)上海市人,第四军医大学神经内科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附属二院神经内科主任樊代明(1953-)重庆市人,第四军医大学校长,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消化内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中国工程院副院长(2010),少将军衔陈志南(1952-)江苏宜兴,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细胞工程研究中心/细胞生物学教研室、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06.12中国工程院院士(2007)鞠躬(1929-)上海市人,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神经生物学教研室主任、全军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文职特级,中国科学院院士(1991),总后一代名师,著名的神经生物学家、神经科学教育家张生勇(1939-),第四军医大学药学系手性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化学教研室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2009)王克为(1923-)辽宁新民,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放射性同位素研究室教授施际武(1928-),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原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臧益民(1928-)江苏常州,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生理学教研室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成济(1928-)四川成都,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王文亮(1934-)辽宁营口,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病理学教研室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肿瘤研究所所长隋延仿(1934-),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病理学教研室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饶志仁(1935-)湖南浏阳,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神经生物学教研室、全军神经科学研究所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胡三觉(1937-)江西修水,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神经生物学教研室、全军神经科学研究所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06.02陈苏民(1937-)广东中山,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原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薛采芳(1939-),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病原生物学教研室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女马文煜(1940-)河北保定,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微生物学教研室原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妙章(1942-)浙江杭州,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生理学教研室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金伯泉(1943-),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免疫学教研室原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高昇(1945-)河南偃师,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病理学教研室及西京医院病理科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安钢(1954-),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免疫学教研室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志凯(1955-)安徽嘉山,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微生物学教研室主任、全军分子病毒学与分子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药立波(1955-)山西左权,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主任、全军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女张远强(1950-)湖北??,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韩骅(1961-),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医学遗传学与发育生物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云庆(1961-)河南新野,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解剖学会理事长兼神经解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神经解剖学杂志》主编皇甫恩(1929-)河北??,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马瑞山(1934-)吉林扶余,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生理学教研室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苗丹民(1956-)山东威海,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心理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董秀珍(1945-)河北丰润,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医学电子工程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军军事医学电子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女李良寿(1929-)江西临川,第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系军队流行病学教研室教授、预防医学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尹宗江(1930-)天津武清,第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系卫生勤务学教研室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龚书明(1931-)北京通县,第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系军队卫生学教研室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勇勇(1954-),第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系卫生统计学教研室主任、卫生信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德忠(1941-)江苏无锡,第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系军队流行病学教研室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学骥(1914-2000)河北鸡泽,第四军医大学药学系化学教研室教授刘少炽(1919-)陕西商县,第四军医大学药学系化学教研室教授李家齐(1914- )天津市人,第四军医大学训练部组织胚胎教研室主任,教授沈纪宗(1925-)安徽怀远,第四军医大学训练部副部长,医学教育教研室教授、硕士生导师刘大军(1929-)河南唐河,第四军医大学经济学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刘鉴汶(1931-)河北深县,第四军医大学训练部医学教育研究室教授、博士生导师谢百治(1939-)陕西华县,第四军医大学训练部教育技术中心教授、硕士生导师郭照江(1941-)河北盐山,第四军医大学社科部教授、伦理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王正洪(1950-),第四军医大学训练部医学教育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乾初(1916-)湖南宁乡,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教授郭庆林(1918-)山东夏津,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教授于茂生(1919-)山东平原,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惠延年(1919-),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粟秀初(1925-)湖南邵阳,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易声禹(1926-2000),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孙滨(1927-)山东招远,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女牟震先(1928-)山东烟台,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曾任大内科主任兼消化内科主任刘维永(1929-)江西南昌,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胸外科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志清(1930-)山西兴县,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普通外科、外科教研室原主任,主任医师、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钱蕴秋(1931-)江苏太仓,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超声诊断科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女邓敬兰(1931-),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女胡蕴玉(1931-),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研究所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后)导师,女夏天(1932-)浙江镇海,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女王锦玲(1932-)广东南海,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女陈景藻(1932-)北京市人,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物理医学和康复医学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总后卫生部专家组成员。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638·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删.biomed.net.caProgressinModernBiomemciIIe2008V01.8No.4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分离与培养李海涛1肖丹2屈学民1刘渊声1马长升1杨继庆1(1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陕西西安710032;2第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系陕西西安710032)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离的简便方法,为低强度激光照射对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研究提供实验细胞。

方法:以无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灌洗小鼠腹腔,分离获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在含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中培养。

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台盼蓝染色计算存活率,瑞氏染色计算纯度。

结果:获得高纯度的巨噬细胞,具备巨噬细胞的形态特征。

结论:本法是一种简便实用的分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方法。

关键词:小鼠;巨噬细胞;分离中图分类号:Q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6273【2008104—0638—02SeparationandCultivationofMousePeritonealMacrophagesLIHai-tao,XIAODan,QUXue-min,LIUYuan-sheng,MAChang-sheng,YANGJi-qing(1DepartmentofBiomedicalEngineering,theFourthMilitaryMedicalUniversity,Xi'an710032,China;2DivisionofPreventl"veMedicine,theFourthMilitaryMedicalUniversity,尉,翩710032,China)ABSllRACTObjective:Toestablishconvenientmethodofseparationandcultivationofmouseperitonealmacrophagesandtoprovideexperimentalcellsforinvestigatingtheeffectoflow-energylaserirradiationmacrophages.Methods:Amouse’SperitonealcavitywasdouchedbyusingRPMI一1640mediumwithoutFCS,andthemouse’Speritonealmacrophageswereseparatedandobtained,beingculturedinRPMI一1640mediumcontaining10%FCS.ThemorphologyofthecellsWasobservedunderinvertedmicroscopy,thesurvivalrateofmacrophagesWascalculatedwithtrypanbluestain.ThepurityofmacrophageswasanalyzedbyWright’Sstaining.Results:Thehighlypurifiedmacrophageshadmorphologiccharacteristicsofthemacrophageinorganism.Conclusion:Thismethodbeusedfortheseparationofmouseperitonealmacrophages,whichissimpleandeasytoapply.Keywords:Mouse;Macrophage;SeparationChine∞LibraryClassification:Q813Documentcode:AArticleID:1673-6273(2008)04-0638-02前言巨噬细胞是机体的重要防御细胞,在抗感染、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二平
生物医学工程:博士、硕士
生物物理学:硕士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陕西省信号处理学会副理事长、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医药卫生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西安市生命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先后荣获全军军队院校育才奖银奖、总后勤部优秀党员、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二类岗位津贴,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主要从事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①卫生装备新技术、②磁场生物效应;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分题1项、军队重点7项、陕西省科技攻关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5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医疗器械注册证2项。2000年以来发表学术论文72篇,其中被SCI、EI收录9篇(最高IF=4.145),主编教材11部。
路国华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陕西省电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主要从事生物雷达技术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非接触生理信号检测技术、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先后参与国家重大科技计划709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军队十二五重点项目,承担军队扩试项目、陕西省科技攻关课题。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2000年以来发表学术论文34篇,其中SCI/EI收录16篇。
刘锐岗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电阻抗成像技术、非接触磁感应成像技术。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分题2项,参与多项国家级、军队级和省部级课题。获陕西省科学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医疗器械注册证1项。2000年以来发表第一作者学术论文20篇,其中SCI/EI收录4篇。
赵庆军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
(总后药检所联合培养)
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大型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与控制及卫生装备研制。先后承担全军大型医疗设备管理与检测系统、野战便携式高频X线机、X线机数字化改造技术研究、野战X线数字化成像装置、医学影像设备选型技术要求、医学影像设备质量分级和转级、退役与报废技术条件等多项全军医学科技“十五”、“十一五”项目。获军队科技进步奖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2000年以来发表学术论文13篇,参编专著9部。
汤池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全军卫生装备学和医学工程学专业委员会教育与培训分委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会员。主要从事军队卫生装备和生物组织电阻抗特性方面研究。先后参与研究国家级、军队级、省部级课题16项,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荣立三等功1次。2000年以来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7篇,主编教材3部。
张庆勇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
(总后药检所联合培养)
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野战卫生装备研制与保障技术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应急药材保障、野战医用冰箱、野战药液防冻、一次性手术器械、野战卫生装备维修器材、医疗器材补给等方面装备的研制与技术研究。先后承担应急保障旅型药材保障集装箱组、野战卫生装备维修车、野战医用冰箱、野战药品保温箱、手术器材补给箱等军队级课题21项。或军队科技进步奖7项。2000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8篇,副主编专著1部。
史学涛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主要从事生物医学信号检测与处理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生物电阻抗基础与应用、高精度医学信号检测方法与技术和新型医学成像技术等。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分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陕西省攻关课题1项,参与2项科技部攻关课题和多项军队重点项目的研究工作。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医疗器械注册证1项。2000年以来,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5篇,其中SCI/EI收录6篇。
卢虹冰
生物医学工程:博士、硕士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教育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图形图像学会常务理事,所授课程被评为国家双语示范课程,获军队院校“育才奖”银奖、“总后优秀教师”等。主要从事医学图像图形处理技术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CT/ECT定量成像、计算机辅助检测与诊断、医学可视化等。先后承担国家级、军队级、省部级8项课题。获美国发明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2项。2000年以来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其中SCI收录20篇,主编/翻译专著2部。
付峰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
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组织工作委员会委员、高级会员。主要从事医学成像新技术及医学信号处理方面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生物电磁成像算法、生物电磁特性检测、医学动态图像监护等。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科技攻关、陕西省科技攻关课题5项。获陕西省科技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医疗器械注册证1项。2000年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7篇,其中EI收录3篇。
尤富生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
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和世界华人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发起会员。主要从事生物医学电子工程领域的医学成像新技术及新型医疗仪器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生物电阻抗成像和生物信号无创检测技术的研究。先后承担国家重点课题分题《腹部电阻抗图像监护技术基础研究》、军队重点课题、军队青年基金课题和省部级课题等多项课题,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2000年以来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SCI/EI收录4篇。
贾建革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
(总后药检所联合培养)
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心电类、超声类、检验类医疗设备的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检测设备研制及方法研究等工作。先后承担了除颤监护仪检测装置、脉搏血氧监护仪检测装置等多项全军医学科技“九五”、“十五”、“十一五”及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科技部“十二五”医学计量研究项目。获军队科技进步奖4项,科技成果转化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编写军用标准10项、国家检定规程6项。2000年以来发表学术论文15篇,主编专著3部、参编专著12部。
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
导:博士、硕士
生物物理学:博士、硕士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军队医学工程与卫生装备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装备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和生物医学工程杂志副主编等学术职务,曾获军队育才金奖、全军优秀教师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物理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医学成像(新型电磁成像)、生物组织的物理特性、军事医学工程。先后承担国家级(含重点)重点课题10余项,军队和省部级(含重点)课题1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医疗器械注册证5项。2000年以来发表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论文46篇。主编专著2部。
王健琪
生物医学工程:博士、硕士
生物物理学:博士、硕士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生物医学工程教育委员会理事、军队医学工程与卫生装备专业委员会装备专业组副主任委员,全军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是教育部“百千万”工程全国高校首批骨干教师,获军队“育才奖”银奖。主要从事生命参数的非接触检测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生物医学信号的非接触检测、生物雷达技术。先后研制出我国首台“雷达式伤员探测仪”、首台“穿墙探人雷达”、首台基于超宽谱的“雷达式生命探测仪”,并在汶川、玉树大地震伤员搜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持包括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在内国家级、军队级、省部级17项课题。获军队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2000年以来发表学术论文50篇,其中SCI/EI收录10篇,MI收录2篇,参编专著3部。
申广浩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医药卫生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信号处理学会理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会员。获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三类岗位津贴,并荣立三等功1次。主要从事卫生装备研发和磁场生物效应基础研究,2000年以来先后参与15项省部级以上课题的研究,现主持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课题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2000年以来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0篇,其中被SCI/EI收录7篇(最高IF=4.145),主编教材6部。
俞梦孙
生物医学工程:博士
(空四所联合培养)
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航空医学和生物医学工程专家。现任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航空医学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主要从事航空医学工程与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航空医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医学测量。招收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俞梦孙院士致力于航空生物医学工程研究50多年,主持研究的三大类19种医学测量仪器与技术,为我国航空生物医学工程的开拓、创新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国家发明三、四等奖各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等10余项。2000年以来,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获得各种发明专利30余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