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价值

合集下载

略论柳宗元山水游记的情感表现与审美内蕴

略论柳宗元山水游记的情感表现与审美内蕴

略论柳宗元山水游记的情感表现与审美内蕴1. 引言1.1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背景介绍柳宗元(773-819年),唐代文学家,历史学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山水游记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的经典之作。

柳宗元游历过广大山水之间,领略过自然美景,对山水有着独特的感悟和理解。

他的游记以其真挚的情感和丰富的审美内涵而著称,被后人广泛传颂。

柳宗元是一个兼具文学家和政治家的人物,他游历山水之间,不仅是为了放松心情,领略自然美景,更是为了借此思考人生之意义,体悟自然之道。

在他的游记中,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更表现出他对人生、人情、政治的思考和感慨。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蕴含着丰富的意蕴,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之一。

在下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情感表现与审美内蕴,以揭示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1.2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意义柳宗元山水游记作为中国古代山水游记文学的经典之作,不仅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更体现出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审美情感。

通过柳宗元的笔墨,读者可以感受到他对自然山水的独特眷恋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柳宗元山水游记不仅是一篇旅行见闻的记录,更是一首富有情感抒发和审美表达的诗篇。

其意义在于展现了古代士人对自然山水的独特理解和审美情感,为后世山水文学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通过柳宗元山水游记,读者可以领略到古代士人对自然山水所蕴含的美好情感和深刻思考,感受到他们对世界万物的敬畏与赞美。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意义不仅在于文学价值的体现,更在于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和历史地位的彰显。

通过对柳宗元山水游记的深入研究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古代文学的精髓和人文情怀,进一步拓展人们对于自然山水美的认识和感悟。

2. 正文2.1 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情感表现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情感表现主要体现在他对自然的热爱与感慨之中。

在游记中,柳宗元通过对山水的描写,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感慨。

他对山川的形态、河流的起伏、瀑布的奔流等细致的描写,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

论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创造性成就

论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创造性成就

论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创造性成就《柳宗元山水游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是柳宗元旅游观光山水的游记文学作品。

其创造性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文学形式创新。

《山水游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完整的游记文学作品,对后世的游记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柳宗元以游记的形式,将自己游历过的风景名胜、人文景观等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以及对这些景观所引发的感慨和思考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这种以游记为文学形式的创新,开了文学史上游记文学的先河,对后世的游记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理论探讨的深刻。

柳宗元在《山水游记》中不仅仅是简单地描述自己游历的风景名胜,更是通过这些风景名胜所引发的联想和思考,探讨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理论问题。

他以游记为载体,阐述了自己对自然美、人文景观、艺术表现等方面的看法,展现了丰富的文学才华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山水游记》不仅仅是一部具体的景观描写,更是一部理论探讨的文学巨著,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风格特色的独特性。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文学风格上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这与他的文学才情和独特的人生境遇密不可分。

在《山水游记》中,柳宗元以平易近人,语言真挚自然的风格,表现了自然之美和心灵之美的结合,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高尚品格和精神风貌。

与同时代其他的山水游记相比,《山水游记》的风格更为独具特色,具有更深的思想内涵和更高的艺术价值。

《柳宗元山水游记》在古代文学史上具有创造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文学形式的创新、理论探讨的深刻、风格特色的独特性等方面。

它引领了中国古代游记文学的发展方向,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创造性成就

论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创造性成就

论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创造性成就《柳宗元山水游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以真实、细腻、浪漫的描写手法,展现了柳宗元对自然山水的独特感悟和审美情趣。

这部作品创造性地运用了抒情描写、寓言手法和旅游游记等多种文学形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写作风格,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柳宗元在《山水游记》中运用了抒情描写的手法,使作品具有了浓郁的情感色彩。

柳宗元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出自己内心深处对大自然的敬仰之情。

他用诗意的语言描绘了山水之美,如“真乎哉,是亦不食周粟矣。

”、“登高而望远,处乎永昼之间也。

”等等。

这些抒情描写不仅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也体现出作者对山水的热爱之情。

抒情描写也体现了柳宗元对生活、对伦理道德等方面的思考,更增添了作品的思想深度。

柳宗元在《山水游记》中巧妙运用了寓言手法,使作品更富有哲理和文化内涵。

寓言是柳宗元在作品中的独特之处,他用动物的寓言来诉说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柳宗元以“厕疏”、“异鼠”等动物作为寓言,通过它们的行为和经历来反映时代背景和人性的弊病。

他通过寓言的方式,巧妙地表达了对社会、对人性的思考和批判,展示了他深刻的洞察力和独特的文化品味。

这种寓言的运用,使得《山水游记》在描绘自然山水的也着重关注了人类社会的问题,使作品具有了更深的内涵。

《柳宗元山水游记》还采用了旅游游记的形式,使作品更加鲜活生动。

柳宗元通过自己游历名山大川的经历,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真实地记录了山水之旅的见闻和感悟。

他用生动细致的描写,勾勒出山水的美丽,让读者仿佛置身亲身体验。

这种真实的描写方式,使读者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阅读体验。

《柳宗元山水游记》通过抒情描写、寓言手法和旅游游记等多种形式的运用,创造性地展现了柳宗元的思想、感悟和审美情趣。

作品既有纷繁复杂的山水描写,又有深入人心的思想表达,使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不可忽视的经典之作。

柳宗元以自身游历名山大川的经历作为故事的背景,使得作品更加具有真实性和可读性。

浅析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点

浅析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点

浅析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点【摘要】柳宗元是唐代著名文学家,他的山水游记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而闻名。

本文从多个角度对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点进行分析和解读。

文学性特点方面,柳宗元运用丰富的诗意语言和修辞手法,展现出深厚的文学功底。

在写景艺术方面,柳宗元通过精湛的描写技巧和对细节的关注,将自然风光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在对人物的刻画方面,柳宗元善于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动态。

柳宗元在意境表达和叙事技巧方面也展现出独到之处。

柳宗元山水游记融合了文学艺术与写实技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

【关键词】关键词:柳宗元,山水游记,艺术特点,文学性,写景,人物刻画,意境表达,叙事技巧,影响,意义,中国文学史。

1. 引言1.1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背景介绍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政治家,以其《山水游览志》而闻名。

在唐代,山水游记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旨在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游者的感慨。

柳宗元的《山水游览志》即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柳宗元生于河南许昌,年轻时即展现出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政治智慧。

他历任宰相、礼部尚书等职,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排挤,最终被贬谪至岭南地区。

在岭南期间,柳宗元游历各地,见证了许多风景名胜,并将其体验与感悟记录成《山水游览志》。

这部游记不仅展现了柳宗元对自然景观的独特视角和深厚情感,也抒发了他在政治事业上的无奈和苦闷。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也受到唐代文人的欣赏和传颂,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中国文学史上,柳宗元的山水游记被视为具有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的经典之作,至今仍受到人们的热爱与推崇。

2. 正文2.1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文学性特点柳宗元山水游记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其文学性特点在众多学者和文艺评论家的研究中得到了深入的探讨。

柳宗元的文学风格清新自然,与山水之美相互映衬,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文学性特点体现在其深厚的史诗气质和鲜明的个性特征上。

最新 柳宗元游记文的美学意义-精品

最新 柳宗元游记文的美学意义-精品

柳宗元游记文的美学意义柳宗元在《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中提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命题:“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这一关于山水自然之美的美学思想至少包含了三层意思:1、山水自然之美要靠人们去发现,去认识,去了解,如果没有人去发现它,再美的自然山水也不为人所知,也只能是养在深闺人不识。

2、山水自然之美不仅要人们去发现,它还需要人们去改造,经过改造的山水自然将会更美,更具魅力;3、山水自然之美还有赖于人的活动,人类的活动将使自然山水更有内涵,更具美学品位。

宋人汪藻在《永州柳先生祠堂记》中曾有过一段很有见地的论述:“盖先生避零陵者将十年。

至今言先生者必曰零陵,言零陵者亦必曰先生。

零陵去长安四千余里,极穷陋之区也,而先生辱居之。

零陵徒以先生辱居之之故,遂名闻天下。

在先生谓不幸可也,而零陵独非幸欤?”“零陵一泉石一草木,经先生品题者,莫不为后世所慕,想见其风流。

”柳宗元所作二十六篇山水游记,其中有二十篇是写永州山水风物的(含《道州毁鼻亭神记》,道州即今永州市道县)。

柳宗元笔下写过的山水风物,自唐以后就一直是历代文人名士仰慕追寻的目标。

是柳宗元首先发现了永州山水自然之美。

《永州八记》中所写的每一处景物,作者都是第一个发现者。

他“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并在游历之后,用自己的笔将这些??没无闻的泉石草木传达给世人。

没有柳宗元的游历和记载,也许至今还没有人去发现永州那“怪特”的西山,幽美的钴姆潭、西小丘、小石潭、袁家渴、石渠、石涧、小石城山等,这些景点也就只能??没于永州之野,至今不为人所知。

值得注意的是,在《永州八记》中,柳宗元每记一景,都要写到发现这些景点的经过与喜悦。

例如: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始得西山宴游记》)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姆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钴姆潭西小丘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柳宗元山水游记艺术特点鉴析

柳宗元山水游记艺术特点鉴析

柳宗元山水游记艺术特点鉴析
柳宗元以山水为主题的《游记》,彰显了“诗酒乐府”理论的完
整性和全面性。

其文学艺术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承载唐宋文化集大成者的风格。

柳宗元所创作的《游记》,实质上是中国唐宋文化及其精华在书写艺术中得以总结和发挥的杰出作品。

他将唐宋文化与自然风光结合起来,塑造了一种富有唐宋文化精髓、又融入了古代汉族民间习俗的独特文化气质。

二是“思想文学相结合”的技巧。

柳宗元以风物描绘抒发自己的哲学思想,力图把美学观念和诗歌结合起来,使他的作品具有一种诗意的艺术美感。

他用对山水游览的细腻描写将自己的内心体验和思考表达出来,使得景色和思想相互融合,从而形成完整的艺术感染力。

三是以“精神境界”为主题的审美思想。

从柳宗元的《游记》中可以看出,他的审美思想强调的是超越物质欲望之外的更高层次的精神感受。

他定义了一种形而上思想,就是“古今趋无遗、境界至极、其物甚精而一也”。

他的文学创作以此为追求的目的,着力表现出一种把艺术意象表达为“清新”的唯美审美。

四是隐喻式诗意的高超技巧。

柳宗元在描写山水景物时,经常采取隐喻性的语言表达,使艺术充满象征意义,他把自然界的山水变成了他对古人文学的呼应。

隐喻式的写意,令文学创作充满了诗的美感,令艺术更加精妙绝伦。

略论柳宗元山水游记的情感表现与审美内蕴

略论柳宗元山水游记的情感表现与审美内蕴

略论柳宗元山水游记的情感表现与审美内蕴1. 引言1.1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背景介绍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汉族,世称柳河东。

唐代文学家,山西大名(今河东大名)。

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代表,他在文学创作上达到了巅峰,尤其以其山水诗文著称,被誉为“柳河东两种”。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情感表现与审美内蕴的重要载体。

柳宗元在山水游记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文景观的体悟,展现了其对山水的深厚情感和对人生哲理的探寻。

柳宗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情感感悟自然之美,同时在山水游记中融入了对历史与文化的思考,体现出了他对人文景观的关注和感悟。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他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人生哲理的思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成为了唐代山水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历史上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意义柳宗元山水游记作为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山水游记之一,具有重要的文学意义和历史价值。

柳宗元山水游记通过作者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山水的独特情感和审美追求。

柳宗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山水之美,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柳宗元通过游记中对人文景观的感悟,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珍视和对人类智慧的敬重。

柳宗元山水游记融合了诗歌、散文、游记等多种文体,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内涵。

作者巧妙运用语言表达手法,使得整个游记具有深厚的文学内涵和艺术价值。

柳宗元山水游记对后世文学创作和文人游记写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文学作品之一。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意义不仅在于其传承和弘扬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情感和人生哲理,还在于其对后世文学发展和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正文2.1 柳宗元对山水的情感表达柳宗元是中国宋代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他以文采和情感丰富的作品为后人所传颂。

简述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色_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成就有哪些

简述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色_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成就有哪些

简述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色_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成就有哪些推荐文章中国风歌曲山水之间推荐热度:自然山水风景摄影作品精选热度: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旅游攻略热度:形容山水风光的四字词语造句_字词解析热度:描写山水景物的词语造句_字词解析热度:柳宗元写的画意山水游记文章,把我国的山水游记文学推向了一个高峰,在艺术上的成就是非常之高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色的内容,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色柳宗元对后世影响最大,最脍炙人口的是他的山水游记。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有他个人的深沉感慨,也有社会现实的投影;他的游记历来为人们赞誉、传诵的最重要原因在于他卓越的艺术独创性。

山水记是包括山水游记、台阁楼亭记、园林记的一种文学形式。

柳宗元的山水记创作很丰富,在《柳河东全集》收录的山水记一共二十八篇。

其中记亭池六篇、祀庙九篇、山水十一篇,此外的《陪永州崔使君游宴南池序》、《愚溪诗序》两篇,内容和形式上可以算山水记。

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的精品,也是作者悲剧人生的写照。

由于遭遇和环境的压迫,造成心理的变异,长歌当哭,强颜为欢,聊为优游,乐而复悲。

由意在渲泻悲情到艺术地表现自然,将悲情沉潜于作品之中,形成了柳氏山水游记“凄神寒骨”之美的特色。

精彩的景物描绘,是柳宗元山水游记最主要的艺术特色之一。

“永州八记”是柳宗元山水游记文中的代表作,这一组山水散文,用清新优美的文笔,描绘幽深奇绝的永州景色,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幅绚丽多姿的画卷。

柳宗元描绘山水景物,既善于用简洁的笔触勾勒出景物的全貌,又善于用精巧的细腻的手法对局部景物进行工笔描绘。

比如《钴鉧潭记》:“其清而平者且十亩,有树环焉,有泉悬焉”,用十几个字勾画出钴鉧潭概貌。

写冉溪流入钴鉧潭则十分详尽:“钴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曲折东流。

其颠委势峻,荡击易暴。

齧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

流沫成轮,然后徐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价值
在柳宗元的文学作品中,其山水游记具备了极高的艺术价值与文学价值,并体现出了他本身的高洁志趣。

柳宗元的作品在语文教材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他也成为了学生所熟知的一位文学家。

从初中到高中,学生所学过的柳宗元作品包括了《黔之驴》、《捕蛇者说》、《小石潭记》等,类型多样,影响深远。

但是柳宗元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其山水游记上,这些作品文笔流畅、语言优美,同时结合了骈文的形式,将骈文与散文相结合,为山水游记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一、柳宗元的个人经历
柳宗元,字子厚,是中唐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与苏轼等人被后世并称为唐宋八大家,在我国文坛上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柳宗元所处之时,经历了盛世的唐朝已经逐渐没落,面临着内忧外患,唐王朝统治危机逐渐深化。

而柳宗元为了一展政治抱负,投身到王叔文所发起的政治改革中,?M管他自身拥有着较高的政治才能,但是由于各方面的阻力,使得他的政治主张难以施展,最终随着王叔文的倒台而宣告失败。

在这种背景下,柳宗元的政治热情受到了打击,其自身也受到了牵连,被贬永州,满心寂寥。

被贬之后,柳宗元难免抑郁,于是寄情山水,借以抒发内心的失意。

从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中可以看到,尽管描写的是山水之景,但是却难以掩饰字里行间的失落与惆怅,他挂念社稷,却无法施
展抱负,却又因为时代所限,无法畅快地抒发自己的不满,因此只能将这些愁绪融入到文学作品中。

正是因为在他的山水游记中包含了真情,因此这些作品被赋予了真正的艺术之魂,在浮夸文风盛行的当时显得难能可贵。

二、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点
(一)景物刻画
1.真实性。

在被贬谪的生涯里,柳宗元悲愤惆怅,满心抑郁无处可诉,只得纵情山水,遍览各处胜地,以抒情感。

每当他寻找到一处景地,都会仔细观察,用心体验,因而在他的作品中,能够将山水之态传神地描绘出来,惟妙惟肖。

他自己在《愚溪诗序》中也探讨,“漱涤万物,牢笼百态”,都会让读者产生一种置身实景的感觉。

例如,他在《小石城山记》写道:“自西山道口径北,愈黄茅岭而下……有积石横档其垠”,在这段描述中,柳宗元详细地记录下了小石城山所处的地方,其中所使用的数量词、方位词等都能够强化作品的真实性,使读者产生更加真实的体会。

2.适宜性。

在柳宗元的山水作品中,常常会对所见的众多景物加以描绘,例如山石、水流、花草、奇木等,尽管描绘对象较多,但是却不会给人一种杂乱的感觉,而是有详有略,在他精心地描绘中一一呈现在读者的脑海中。

例如,在《袁家渴记》中,作者依次描绘了“渴中之景”,包括滩地、陆地、溪流等景物,并在描绘的过程中穿插了山石、花草等次要要素,“其旁多岩洞,
其下多白砾;枫、?埂⑹?楠、?F、槠、樟、柚;草则兰、芷,又有异卉,类合欢而蔓生,?B?P水石。

”同时还颇有情调地记录下了风起时的情境,使得文章详略适宜,具有较强的可观赏性。

(二)情感蕴含
纵览柳宗元的山水作品,可以发现其文中所体现的情感较为复杂,既有对自然万物的欣赏之情,又有政治抱负难以施展的无限愁绪,也有孤身被贬凄凉之地的寂寥之意。

1.怀才不遇。

柳宗元不但拥有傲视的文学才能,同样具备了极高的政治素养,在见到唐王朝逐渐没落之际,他极力主张改革,试图通过改革来重现盛世局面。

但是由于统治阶层的腐朽,他的政治抱负失去了施展的余地,且自身被贬谪,因此在内心深处难以释怀,只得寄身山水,纵情自然,试图在自然之景中寻求到一丝慰藉。

在他将山水之景记录下来时,怀才不遇的情感也自然地流露在字里行间,例如《钻?a潭西小丘记》中就将此种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沣、镐、?、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曾千金而愈不可得”,而正是由于小丘位于偏僻之所,尽管风景优美也无法吸引更多的游客。

2.凄苦心境。

柳宗元对自身的境遇难以释怀,因此他感到不忿、不公,并将这些凄苦心境隐晦地融入到作品中,使得他的山水游记常常体现出寂寥之意。

例如在《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中,他谈到:“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正是其心中所感的真实反映,为小石潭增添了空灵幽静的神秘美
感。

3.欣赏自然。

尽管柳宗元寄情山水的初衷是为了放逐自我,是将其作为排解苦闷心情的一种手段,尽管始终难以释怀,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在欣赏美景的过程中他的内心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偶尔也能够忘记自身的悲惨遭遇,从自然万物中寻觅到一丝的宁静与闲适,在这种情况下更多的是对自然的欣赏。

例如《始得西山宴游记》提到:“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穷”,面对美景,他暂时放下了负面的情绪,宁静融入到山水之美中。

三、结束语
对于学生来说,柳宗元是一位众所周知的文学家,在学习生涯中会接触到他的许多山水作品,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文学作品,应当从整体入手,通过分析其山水游记来获得新的认知,加深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拓展阅读:柳宗元的简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运城、芮城一带)。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
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柳宗元为唐宋八大家之二)。

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

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

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

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柳宗元加贬永州司马(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不久再次被贬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

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

交往甚蕃,刘禹锡、白居易等都是他的好友。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

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

哲学著作有《天说》《天对》《封建论》等。

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

有《柳河东集》《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