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虾(克氏原螯虾)共作技术操作规程企业标准2020版

合集下载

潜江龙虾虾稻共作技术规程

潜江龙虾虾稻共作技术规程

潜江龙虾“虾稻共作”技术规程(中国渔业协会HYG02/516--2013)前言本规范中所指的潜江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俗称小龙虾。

本规范全文为指导性技术规程。

本规范根据《克氏原螯虾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及GB17924-1999《原产地域产品通用要求》而制定。

本规范的附件为规范性附件。

本规范由全国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化工作组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湖北省潜江市水产局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陶忠虎、刘挺、周浠、周多勇、王淑娟。

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潜江龙虾“虾稻共作”的定义、养虾稻田环境条件、养殖模式、病害防治、防止敌害和捕捞、水稻栽培与管理、潜江龙虾质量标准、标志、包装和运输的技术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潜江市境内龙虾所有养殖水体范围内(见附录)。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1607渔业卫生标准GB 13078饲料卫生标准GB/T 108407.4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评价要求NY 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 5071-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 5072-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T 5117无公害食品水稻生产技术规程SC/T 1009稻田养殖技术规范DB42/T496-2008虾稻轮作克氏原螯虾稻田养殖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虾稻共作”虾稻共作属于一种种养结合的养殖模式,即在稻田中养殖克氏原螯虾并种植一季中稻,在水稻种植期间,克氏原螯虾与水稻在稻田中同生共长。

4养虾稻田环境条件4.1地理环境养虾稻田应是生态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底质自然结构,保水性能好,不受洪水淹没,有毒有害物质限量符合GB/T18407.4要求的稻田。

虾稻共作养殖技术

虾稻共作养殖技术

虾稻共作养殖技术选择水质良好、水量充足、周围没有污染源、保水能力较强、排灌方便、不受洪水淹没的田块进行稻田养虾,面积少则几亩,多则几十亩或上百亩都可。

沿稻田田埂内侧四周要开挖养虾沟,沟宽1.5米,深1米,田块面积较大的,还要在田中间开挖田间沟,田间沟宽1米,深0.5米,养虾沟和田间沟面积约占稻田总面积20%左右。

利用开挖养虾沟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田埂,平整田面,田埂加固时每加一层泥土都要进行夯实,防止下大暴风雨时使田埂倒塌。

田埂面宽3米以上,田埂高1米。

进排水口要用铁丝网或栅栏围住,防止小龙虾外逃和敌害进入。

进水渠道建在田埂上,排水口建在虾沟的最低处,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保证灌得进,排得出。

在距田埂1米处,内要3米踢一处1.5米低的桩,用毛竹架设,在田埂边种瓜、豆、葫芦等,等待藤蔓开卖后,在寒冷的夏季起著遮阴消暑的促进作用。

在养育虾沟和田间里必须栽植水草,如苦草、轮叶黑藻、金鱼藻等浮水性植物,水草覆盖面以30%为宜,且以零星、集中为不好,这样有助于虾沟内水流畅通无阻纳。

田四周用塑料薄膜、水泥板、石棉瓦或钙塑板建防逃亡墙,以免小龙虾逃离现场。

放养小龙虾虾苗或虾种时要试水,试水安全后,才可放虾。

小龙虾放养方法有两种:一是在稻谷收割后的9月上旬将种虾直接投放在稻田内,让其自行繁殖,根据稻田养殖的实际情况,一般每亩放养个体在40克/只以上的小龙虾20公斤,雌雄性比3:1。

二是在5月份水稻栽秧后,投放规格为2-4厘米的幼体虾-尾/亩或30公斤/亩。

小龙虾在放养时,要注意幼虾的质量,同一田块放养规格要尽可能整齐,放养时一次放足。

在晴天早晨或阴雨天放养,放养虾种时用3%~4%的食盐水浴洗10分钟消毒,高温天气进种、苗要谨慎消毒,最好是进种苗时不用食盐水浴洗,进完种苗后用生石灰10公斤/亩对水体消毒。

每天晚、晚秉持巡田,观测沟内水色变化和虾活动、取食、生长情况。

田间管理主要分散在水稻晒太阳田、用药和登轮防害方面。

一稻两虾(克氏原螯虾和罗氏沼虾)轮养共作技术规程

一稻两虾(克氏原螯虾和罗氏沼虾)轮养共作技术规程

一稻两虾(克氏原螯虾和罗氏沼虾)轮养共作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稻田轮养共作克氏原鳌虾和罗氏沼虾的稻田条件、水稻种植、虾苗投放、克氏原鳌虾养殖、罗氏沼虾养殖技术操作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水稻与克氏原鳌虾、罗氏沼虾轮作共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SC/T1135.1-2017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第一部分通则)DB34/T2660-2016冬闲稻田养殖克氏原鳌虾技术操作规程3稻田条件3.1稻田选择交通便利、周围无污染源,排灌方便,田面平整,土质以壤土为宜。

水源水量充沛,水质应符合GB11607规定,养殖水质应符合NY5051规定。

面积以5×667ι√~50X667m2为宜。

3.2环沟选择具有环沟的稻田,环沟深度在1m左右,环沟内侧无子埋相隔,方便罗氏沼虾进出稻田。

环沟应符合SC/T1135.1-2017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第一部分通则)、DB34/T2660-2016冬闲稻田养殖克氏原鳌虾技术操作规程规定。

3.3进排水设施进水口和排水口对角设置,进排水管应加设密网防止杂鱼进入及防逃。

3.4增氧设施按照DB34U/T0003-2022稻田养殖克氏原鳌虾高效循环增氧技术规程规定配置,每亩配套风机功率0.1KW-O.2KWo按环沟的面积,进水前7d每667疗用生石灰75kg-100kg或进水前2d每667in?用漂白粉10kg带水消毒。

4水稻种植4.1种植时间秧龄25-30天,移栽时间在5月底前,收割时间为10月中旬前。

4.2稻种选择选择生育期135d左右,抗病、抗虫、抗倒伏、较耐高温的中稻品种。

虾稻共作技术规范

虾稻共作技术规范

虾稻共作克氏原螯虾稻田养殖技术规范( Crayfish-rice Co-cropping,Rice-crayfish Culture Standard )2018-XX-XX发布2018-XX-XX实施I目次前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与定义 (1)4 养虾稻田环境条件 (2)5 稻田改造 (2)6 养殖模式及操作 (2)7 控制敌害 (4)8 常见疾病及防治 (4)9 捕捞和运输 (4)I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沈阳市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沈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沈阳创普华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沈阳农业大学、沈阳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沈阳市沈北新区农渔委、沈阳市沈北新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包名君、施洋、李宇航、许焰林、仲伟光、沈北新区农渔委人员、沈阳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人员、沈阳农大人员、沈阳市沈北新区质量技术监督局人员、舒新亚。

III虾稻共作克氏原螯虾稻田养殖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虾稻共作中养殖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定义、稻田环境条件、养殖模式、病害防治、捕捞和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沈阳市境内克氏原螯虾的稻田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评价要求NY 5051 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 5071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 507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T 5117 无公害食品水稻生产技术规程SC/T 1009 稻田养鱼技术规范3 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克氏原螯虾稻田立体生态健康养殖技术

克氏原螯虾稻田立体生态健康养殖技术

克氏原螯虾稻田立体生态健康养殖技术一、稻田1.稻田工程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排灌方便,旱涝保收,交通便利。

面积以2000~7000平方米为宜。

田块四周挖一道围沟,东西为深沟,沟上口宽3.5米,下口宽1.5米,深1.5米;南北为窄沟,沟上口宽2.5米,下口宽1米,深0.8米。

环形沟面积占大田总面积的35%,水稻栽插面积占总面积的50%,开沟挖土堆成的东西向高埂占大田总面积的15%,以增加小龙虾栖息、活动与觅食的环境空间,同时可以栽种经济作物,以增加大田的经济收入。

2.栖息环境的模拟为避免小龙虾挖穴造成泥土堆积,淤泥堵塞水沟,应在沟坡距底20厘米处,每隔50厘米用直径15厘米的木棍戳成与田面成一定的角度、深30厘米的人工洞穴,供小龙虾栖息隐蔽,沟两侧的洞穴交错分布。

3.防逃设施池堤上围起高60厘米、入土25厘米的塑料薄膜、水泥板、砖砌防逃墙。

注、排水口用密网割口扎牢。

4.清整虾池冬季或早春将围沟水排干,除去一层池底污泥,修整堤埂,干田冻晒一个月。

5.药物清池按实际水体计算,用生石灰200克/立方米水体对稻田进行消毒。

二、农作物的栽插1.水稻栽插水稻品种选择秸秆健壮、抗病能力强的皖稻90,进行软盘育秧。

小麦收割后(5月下旬),稻田每亩施腐熟的猪粪1250千克和20千克测土配方肥,在6月中下旬用机械,按行株距27厘米×30厘米和18厘米×30厘米两种方式,每亩1.1万~1.2万穴、每穴6株、总计每亩总苗数6.6万~7万株进行栽插。

2.辣椒栽培在新筑起的高埂上栽植朝天椒,辣椒品种选择的是韩国天宇3号朝天椒,在6月下旬将苗龄45~50天的朝天椒按行株距50厘米×30厘米进行插栽,每亩苗数4444棵,共计栽植朝天椒20万株。

三、虾种放养1.亲虾投放在每年9~10月份,投放规格为10~15厘米亲虾40~60千克/亩。

2.幼虾投放在每年5月份,投放规格为3~4厘米的幼虾20~30千克/亩。

稻田青虾综合种养生产技术指南(2020版)

稻田青虾综合种养生产技术指南(2020版)

稻田青虾综合种养生产技术指南(2020版)稻青虾综合种养主要包括单季共作和一季稻两茬虾模式。

对于后者,第一茬虾多数在2月左右即放养。

目前主要是做好田间工程和苗种放养。

(一)田间工程1.已开展稻青虾共作田块修整。

仔细检查田块周边,修补、加固田埂;检查沟坑底部看有无漏水等现象,进排水设施、防逃设施、增氧设施等是否损坏,并及时修补。

2.新开展稻青虾共作田块修建。

沿稻田田埂内侧50~60cm处,开挖环沟,环沟宽2~2.5m,深1~1.5m(沟坑占比不超过稻田面积的10%)。

在主干道进入田块的一边留出宽3~5m的农机作业通道。

需配微孔增氧设备。

加固加高四周田埂,使之不渗水、不漏水。

(二)苗种放养1.苗种选择。

可选择国家审定新品种或适合本地区养殖的优良品种。

种虾要求个体强壮、行动敏捷、肢体完整、无病无害。

2.苗种放养。

一季稻两茬虾模式,第一茬虾在2月左右放养,密度以1000尾/kg的虾种10kg为宜,第二茬虾可在8月放养,密度为2cm左右虾苗3万~5万尾。

单季共作模式的放养时间为6月下旬至7月初。

放养宜在晴天的早晨进行,应在四周环沟内均匀投放,同一虾塘虾苗要均匀,一次性放足;虾苗入塘时要均匀分布,开启增氧机,并将虾苗缓慢放在增氧机下方水面,使其自然游散。

3.水质调控。

使用正规企业生产的生物有机肥或腐植酸钠肥水,保持水体透明度在30~40cm;水质过清容易滋生青苔,导致青虾头部乃至全身生长青苔影响销售;每亩1m水深使用250~400g硫酸铜预防。

若水体内有大量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则需要先杀虫,再肥水。

3~4月,可在虾沟内种植或播种水草,种类为轮叶黑藻、苦草等,种植面积占虾沟总面积的20%~30%。

4.饵料投喂。

水温上升到8℃以上,适当投喂饲料,投喂量为青虾总重的3%;根据吃食情况,每个星期投喂2~3次。

5.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早晚巡塘。

主要观察水质变化,及时调节水质;检查青虾摄食状况,适时调整投饲量,及时发现病害并对症治疗。

稻虾共作养殖技术

稻虾共作养殖技术
防鸟:开春后水鸟较多,加之稻 田水位较浅,虾苗易被捕食,可在稻 田中拉线驱鸟。
投喂:日投喂量为体重 3%~5%,均匀泼洒投喂,投饵种类 为小麦、玉米、小杂鱼等。
(八)捕捞
捕捞时间:4月~6月(水稻栽种 前),
捕捞方法:在环沟及田中间投 放虾笼进行捕捞,捕大投小,轮补轮 放,地笼设置位置2天~3天换一次。
(六)虾苗放养
3月中下旬每亩稻田投放规格80 尾/斤~100尾/斤的幼虾30kg~40kg, 苗种下塘前需3%~5%盐水消毒3分 钟~5分钟。苗种运输:就近购苗,带 水充氧或半带水运输,运输时间在2小 时以内。
(七)管理
防逃:田埂用网片加塑料薄膜 构建防逃墙,高60cm~70cm,底部 30cm~40cm埋入泥土中。
技术 交流
稻虾共作养殖技术
文/殷建平
一、概况
“稻虾共作”模式是将普通稻田 单一的种植模式提升为立体生态的种 养结合模式,即在水稻种植期间养殖 克氏原螯虾,克氏原螯虾与水稻在稻 田中同生共长。此生产模式可以充分 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和冬闲期,有效 提高稻田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实现一 地两用、一水两收,同时还可以进一 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和水产养殖尾水 污染。
稻虾共作在生产中多使用灯光诱 虫杀虫,禁用农药,加之龙虾在稻田 中生长,吃掉大量害虫和虫卵,其活 动还能为水稻根系松土,粪便被水稻 吸收,促进了水稻生长;水稻光合作 用产生的大量氧气,又有利于龙虾生 长。在种植过程中农药化肥基本不用 或少量使用,生产出的稻谷达到有机 稻谷的标准,进一步提高稻谷品质, 对提升稻谷价格,提高 养殖户经济效 益等多方面都有更大的上升空间。
(九)第二年苗种来源
未捕完龙虾进入环沟后,通过人 工调控水位的办法,进行诱导繁殖。
(十)水稻种植

克氏原螯虾稻田立体生态健康养殖技术

克氏原螯虾稻田立体生态健康养殖技术

防逃设施
防逃墙
在稻田周围修建1米高的防逃墙,墙 基要深入地下30厘米左右,以防止 克氏原螯虾逃逸。
防逃网
在稻田的进出水口设置防逃网,以防 止克氏原螯虾从进出水口逃逸。
养殖池设计与建设
养殖池形状
养殖池的形状可以根据稻田的形 状和大小来确定,一般以长方形
为主,长宽比为2:1或3:2。
养殖池面积
养殖池的面积一般占稻田总面积的 30%左右,不宜过大或过小。
克氏原螯虾稻田立体生态健康 养殖技术
汇报人:
日期:

CONTENCT

• 养殖技术概述 • 克氏原螯虾生物学特性 • 稻田养殖环境与设施 • 克氏原螯虾养殖技术 • 稻田养殖管理 • 技术应用与展望
01
养殖技术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克氏原螯虾稻田立体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是一种将克氏原螯虾与水 稻共同养殖,实现稻田综合利用的高效养殖模式。
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推 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实现克氏原螯虾与其他水产品 的融合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
化升级
THANK YOU
感谢聆听
疫病防治
预防措施
保持水质清洁,合理投喂饲料,避免克氏原螯虾应激反应。
治疗方法
如发现克氏原螯虾生病,应及时请专业技术人员诊断治疗,避免疾病扩散。
05
稻田养殖管理
水稻种植与管理
01
选种
02
整地
03 播种
04
施肥
病虫害防治
05
选择抗病、抗逆性强的优质水稻品种。 进行稻田的翻耕和消毒,确保土壤肥沃、无病虫害。 根据气候和季节,合理安排水稻播种时间。 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保持土壤肥力。 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控制水稻病虫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稻-虾(克氏原螯虾)共作技术操作规程
稻-虾(克氏原螯虾)共作技术操作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稻田选择条件、工程改造与建设、水草种植、水稻栽培与管理、小龙虾繁养与管理、饲料投喂、病害防治、水稻收获、小龙虾苗和成品捕捞等关键技术。

本规程适用于克氏原螯虾养殖与水稻种植共作的无公害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8407.4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NY5117无公害食品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03)第[31]号
3水源水质
3.1产地选择
选择地块相对平坦,水源充足,水质优良,土质优良,未曾有过污染,有机质含量丰富的田块,土壤持水性高,排灌方便,周边无污染源,交通便利。

稻田生产环境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GB/T18407.4)的规定。

3.2水源水质
水源水质应符合NY5051的规定。

3.3土质
土质以粘土最好,粘壤土次之。

3.4稻田要求
根据田块面积大小,以40-50亩为宜,在稻田周边内侧距田埂1-2m处挖掘环沟,沟面宽2-4m,沟底宽0.5-1.0m,沟深1.0-1.5m,坡比1:2.5左右,沟占稻田总面积的10%,根据需要在稻田的一边留一段田埂不挖通做为小坝,方便水稻种植机械作业通行。

挖出的泥土用于堆筑田埂或围堤,高于田面0.8m以上,顶部宽1.5-3m。

3.5防逃设施
在养殖稻田四周构建围栏(铝塑板、水泥板)防盗、防逃、防敌害。

进排水口在斜对角口设置,进水口在河道的上游,排水口在河道的下游,进水口用80目的3m唱的网袋过滤,防止敌害生物进入,排水口用80目的网片,防小龙虾流失,溢水口也需用密网过滤,防止小龙虾逃逸。

3.6稻田清整
在冬季或春季将沟中的水排干,清除一层污泥,修整田埂和环形沟,曝晒一个月。

3.7稻田消毒
按NY5071标准执行。

4水草种植
水草品种主要以伊乐藻、水花生为主,一个沉水植物一个浮水植物。

伊乐藻栽插期为11月到来年3月,环沟密、大田稀。

水草占整个水面的30-40%为宜。

当发现水草缺乏时,应及时补充;水草过多及时打捞移除。

5放养虾种
5.1幼虾和亲虾质量
规格整齐,体质健壮,爬行敏捷,附肢齐全。

5.2虾种装运
采取平摊,或用虾箱装运幼虾、亲虾的方法,不使虾种受到挤压。

保持湿度,运输时间以2~3小时为宜。

5.3放养方法
8月~9月,每亩投放抱卵亲虾5~10㎏左右,或按雌、雄比例 1.5~2︰1放养规格为30只以上/㎏性成熟的亲虾15㎏~20㎏。

在当年的3月~4月,每亩投放规格为150只/㎏~300只/㎏的幼虾20㎏~30㎏。

虾种运到田边后,先调节水温,然后沿田间沟进行多点放养。

6饲料投喂
6.1饲料来源
提倡使用专用配合饲料,饲料安全卫生指标应符合NY5072的规定。

6.2投喂要求
日投喂量一般为存塘虾重的3%~8%。

实际投喂量要根据天气、水质变化和虾的吃食情况酌情增减,原则上以投喂2h后吃完为宜。

日投喂1次,17︰00左右投喂。

饲料投放在环形沟的浅水处。

7水稻种植
7.1品种选择
选择适合本地种植、米质优良、抗性好、茎秆粗壮抗倒伏且耐肥性强的大穗型水稻品种(南粳9108等)。

7.2育秧和插秧
手工插秧在5月中下旬播种,小苗机插在6月初播种,在附近大田塑盘常规管理或硬地硬盘微喷灌管理,6月份移栽。

水稻种植技术按NY5117的规定执行。

7.3烤田
烤田时,水位降低到田面露出,并且时间不宜过长。

7.4施肥
施肥前,应先缓降田内水,让虾集中到环形沟后,再施肥。

总体原则是重施基肥,少施或不
施分蘖肥,适施穗肥。

分蘖肥以氮为主,穗肥以氮钾为主。

基肥施有机肥、复合肥或缓释肥为主,秧苗移栽前一周,选用商品有机肥6000kg/hm2,或45%复合肥600-750kg/hm2,均匀撒施并充分翻耙;在水稻孕穗初施穗肥,以氮为主,适量钾肥。

也可一次性施足肥料,以不含氯的生物有机肥为主。

禁止施用氨水、碳酸氢氨等气味较强的化学肥料。

7.5用药
农药选用高效低毒的无公害农药和生物制剂,禁用菊酯类等杀虫剂,严格把握用药浓度。

在施药之前分片喷洒农药,药物喷洒在水稻叶面上。

施药前田水加深到20㎝,施药后及时换水。

8日常管理
8.1水位调控与水质管理
养殖水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要求。

保持养殖水体有一定的营养,前期适当丰盛,中后期适当控制。

根据春秋低温宜浅、夏季高温水层要深的原则调节水位。

水色呈淡绿色或茶色较好,透明度30-40cm,溶解氧含量大于5mg/L,PH值在7.5-8.5之间。

在放养前7-10d,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干鸡粪等),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9月用芽孢杆菌+EM菌调水),保持水适当的肥度。

正常5-7d加注新水1次,夏季2-3d加水1次,根据气温的高低决定加注周期,保持水质“肥、活、爽、亮”。

小龙虾蜕壳期定期使用含钙制剂促进小龙虾顺利蜕壳。

早春使用氨基酸发酵体+腐植酸钠调节水质,每7-10d使用一次。

冬春季要肥水保苗控青苔,青苔暴发可阻碍硅藻、小球藻等有益藻的增殖、影响小龙虾和水草的正常生长,青苔防控上要以腐殖酸钠等有机肥遮光为主。

正常年份,10月至次年3月为肥水期,要加速有益藻类繁殖,给幼虾苗提供充足食料;4月至9月相对为素水期,小龙虾主要靠投喂饲料和水草为食。

8.2生产记录
按《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要求填写生产记录。

9病害防治
防治以防为主,预防方法主要有以几种:
——定期加注新水,调节池水水质。

——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

——进、排水口和田埂上要建造防逃设施,严防敌害生物进入。

如发现虾池中有鲶鱼、乌鳢、鳜鱼、蛙、蟾蜍、水蛇、泥鳅、黄鳝、水鼠等敌害生物进入时,要及时清除。

——首先要增强小龙虾体质提高免疫力来抗病,其次要适时用药或动保产品保水质进行预防。

渔药的使用和休药期应符合NY5071的规定。

10起捕
主要根据养殖的小龙虾大小和市场价格确定起捕时间。

第一批商品虾和虾苗在3-4月陆续捕捞(20g以上和3cm左右)上市,使在塘小龙虾密度降低,提高生长速度。

第二批商品成虾是在6月上中旬捕捞上市。

3-4月采用地笼或抄网等工具进行捕捞,尽量避免损伤小龙虾,6月环沟捕捞。

环沟捕捞先缓慢排水,使小龙虾随田水慢慢流入环沟,再使用网具捕捞。

捕捞结束后,再进水进行水稻移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