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清平乐 六盘山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西师大版
西师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2

西师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2 清平乐•六盘山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 通过对《七律•长征》这首诗的学习,我们对长征、对毛泽东的诗词又有了更多的了解。
一起背诵这首诗。
2 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的红军,在六盘山前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
在战斗胜利的鼓舞下,当天下午便一鼓作气翻过了六盘山。
翻越六盘山时,毛泽东作了《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 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请同桌互相听读,纠正读错的字音。
结合课后注释或借助工具书,试着互相解答不懂的问题。
(3)全班汇报交流,读准词语,理解不懂的词语。
2 自由练读课文,读通顺。
三、理解词句意思,体会作者情感1 全班交流:通过初读,你读懂了些什么?2 再读,把自己读不明白的地方作上记号。
3 交流疑难,结合预习时搜集的资料讨论理解。
4 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适时点拔,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词中所表达出来的情感。
四、多种形式练读,背诵五、练习书写生字,默写《清平乐•六盘山》4:《翻越大雪山》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3 学习作者利用环境描写侧面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学生:搜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相关资料。
教学设计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1 《七律•长征》这首壮丽的诗篇讲述了一段震惊中外的历程。
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面对种种艰难困苦,面对地方军阀、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这支由年轻人组成的红色大军在极其险峻的地带迂回穿插,最终完成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清平乐 六盘山教案 西师大版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清平乐六盘山教案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毛泽东创作这首词的历史背景。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这首词。
教学难点:体会词的意思。
教具准备:课件(长征路线图)、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一、板书,揭示课题。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2.教师解释课题:清平乐是词牌名,是决定音韵和格律的。
3.教师简介这首词的创作背景。
二、读通词,掌握相关的生字新词。
1.学生自由读词,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尽量读出韵律来。
2.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重点指导“缚”的声母是“f”,“陕”是卷舌音,“缨”是后鼻音;“雁”的里面是两个单人旁,不要写成双人旁。
3.学生齐读生词后正确、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读懂课文,深入了解词的背景。
1.教师导读:这首词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文。
读中学习并掌握本课的其他生字新词,再和同桌说说毛主席创作这首词的背景。
2.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3.指名反馈(要求简单地复述课文内容,也就说出了这首词的创作背景。
)4.教师在学生反馈的基础上,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一边看图,一边介绍创作背景。
5.教师引导:了解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你能想像出毛主席当时写这首词时的心情吗?6.学生怀着喜悦、激动的心情读一读,读出革命者对胜利的信心和期待。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毛泽东领导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挽救了中国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光辉的一页。
同学们课后还可以搜集有关红军的资料,加深自己对长征的了解。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词。
2.熟读词,读出词的韵律来。
3.搜集毛泽东主席的其他诗词。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词,理解词的意思,体会此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总结全文,诵读毛泽东主席的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词,背诵这首词。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努力学习,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效祖国,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西师班语文六下册清平乐六盘山

叶公私立学校高效课堂导学案
六年级语文主备人:陈变审核人:郭亚萍学生姓名:
课题:清平乐六盘山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1.学习《清平乐·六盘山》,知道历史背景,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重难点:
我能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温故知新:
回忆律诗有哪些特点?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自学要求:
A:勾画不理解的词并多读几遍;
B:联系上下文及注释理解词意;
2、诵读品味,领略意境。
自由朗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地方或不理解的问题。
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指导,读出诗的意境。
二、小组探究,合作感悟
1、用横线勾出文章直接表达作者感情的词语,再仔细读一读。
2、“苍龙”在文中指什么?
达标检测:
1.默写《清平乐•六盘山》并完成练习。
2.解释下列词语。
望断:_________ 屈指:_________
长缨:_________ 苍龙:_________
3.说说“不到长城非好汉”给你的启示。
课堂小结:
反思总结:1、我的收获:
2、我的不足:。
《清平乐_六盘山》_西师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件解析共40页PPT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谢谢!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清平乐·六盘山》教案范文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清平乐·六盘山》教案范文篇一教学目标1.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这首词。
3.了解词章《清平乐·六盘山》,体会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
4.通过学习课文,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体会词包含的革命豪情,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乐观主义精神,激发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积极乐观心态。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红军长征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课题。
1、复习导入。
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
记得第九课辛弃疾写的那首《清平乐》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茅檐低小……”2.“清平乐”是个词牌名,它表示填词的平仄、韵律、节奏格式。
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也是这样的词牌。
3.板书课题:21. 清平乐·六盘山4. 课题质疑这首词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是什么意思呢?六盘山又在哪里?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一边看课文一边听课文录音。
2.听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些什么?(《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东在1935年9月带领红军第一方面军翻越六盘山时的有感之作。
正式书写是在1935年12月。
)3.自由读课文。
4.自学生字及词语。
坐姿端正,自由出声朗读。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不准的字词多读几遍,读不准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读准音,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5.汇报交流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缨、缚、梁、眺、陕、诵读准后鼻音字:缨、梁三、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清平乐 六盘山》教学设计

11.《清平乐•六盘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和会写生字“缨、缚”。
能正确读写词语“屈指、漫卷、长缨、缚住”。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背诵这首词。
3.引导学生理解《清平乐·六盘山》的意思,感受毛泽东和他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把革命到底的壮志豪情。
体会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博大胸怀和高昂气概。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描绘的景象和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意境和抒发的感情。
教具挂图、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请欣赏挂图,说说图画描写了什么景象?2.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毛主席的一首词——《清平乐·六盘山》。
(老师板书课文题目)3.老师解释课文题目:《清平乐·六盘山》是一首词。
“清平乐”为词牌名,“六盘山”是这首词的题目。
二.出示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背诵这首词。
2.理解《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的意思,感受诗人抒发的感情。
三.背景介绍六盘山,在宁夏、甘肃交界处,高2900米。
山路曲折,要经六重盘山道才能到达顶峰,因此得名。
1935年10月,长征途中,毛泽东率领红军,在六盘山前,击败了前来围堵的敌人,打了胜仗。
在胜利的鼓舞下,红军战士一鼓作气,翻越六盘山,10月底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四.初读诗词(出示课件)1 读准字音,读准确、流利。
2 指导学习生字,缨( yīng ) 缚( fù )。
五.指导朗读,注意节奏、停顿。
(出示课件)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六.理解词句意思,体会作者情感1.小组讨论,理解词意。
望断:向远处望直到看不见。
漫卷:随风翻卷。
长城:借指长征的目的地。
红旗:词中指红军胜利的红旗。
长缨:长绳子。
这里指革命军队。
苍龙:太岁,是一种凶神恶煞。
六年级语文下《清平乐》教案

《清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词中的生字、生词,了解作者及背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词。
3.体会词的意境,感悟作者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生字、生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词。
难点:体会词的意境,感悟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与本词相关的图片、资料。
2.学生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搜集关于黄鹂的诗句。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教师展示黄鹂的图片,让学生自由吟咏有关黄鹂的诗句。
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牧的“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以黄鹂为题材的新词,题目叫做《清平乐》。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和停顿。
3.再读课文,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词句的意思。
4.齐读课文,谈谈你对这首词的初步印象。
(词风清新自然,语言浅近易懂,节奏明快)(三)细读课文,探究意境1.自由读课文,说说这首词写了什么?你觉得哪些词句用得最传神?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黄鹂在柳枝间穿梭追逐着,欢快地啼叫着,好像在庆祝自己的盛春。
黄鹂的娇小玲珑与柳枝的纤细柔美相映成趣)2.除了写黄鹂以外,词中还写了什么?你觉得其中哪个字用得最妙?为什么?(“啼”字最妙。
一个“啼”字不仅写出了黄鹂的啼叫声音,还写出了黄鹂的可爱顽皮)3.联系时代背景想一想: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美景的喜爱、赞美之情)4.你觉得这首词在写法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抓住春天最有代表性的景物——黄鹂来写,突出春天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特点)5.你觉得这首词最美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相机引导学生体会词的意境之美)6.教师小结:这首词用笔空灵、含蓄、笔墨饱满。
作者抓住了春天最有代表性的景物——黄鹂来写,突出了春天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特点。
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美丽。
清平乐 六盘山教案

清平乐六盘山教案教案标题:清平乐六盘山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并理解中国红色经典电影《清平乐》中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
2. 学习并掌握有关六盘山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知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和艺术欣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相关任务。
教案步骤:1. 导入(5分钟)- 在黑板上展示《清平乐》的电影剧照,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 提问:“你们对六盘山有了解吗?它有什么特别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吗?”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2. 观看电影片段(20分钟)- 播放《清平乐》电影的片段,突出展示六盘山的重要场景和人物形象。
- 学生观看时,鼓励他们做好笔记,记录感兴趣的片段和问题。
3. 小组合作探究(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个六盘山相关的话题(如六盘山的地理特点、历史事件、文化遗产等)。
-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准备一个简短的小组报告。
4. 小组展示和讨论(15分钟)-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小组报告,介绍他们所研究的六盘山相关话题。
-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评论和补充信息,进行互动和讨论。
5. 文学鉴赏和艺术欣赏(1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电影片段,分析其中的情节、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
- 提问:“你们对电影中的哪些场景和角色印象最深?为什么?”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
6. 总结和反思(10分钟)- 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回答问题:“通过学习《清平乐》和六盘山,你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悟和收获?”-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出对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进建议。
教学资源:1. 电影《清平乐》的片段2. 黑板和粉笔/白板和马克笔3. PPT或图片资料关于六盘山的地理、历史和文化信息4. 小组合作任务和报告的指导材料教学评估:1. 学生的小组合作任务和报告表现,包括对六盘山相关话题的理解和呈现能力。
2. 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对电影片段的笔记和回答问题来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平乐·六盘山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毛泽东创作这首词的历史背景。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这首词。
教学难点:体会词的意思。
教具准备:课件(长征路线图)、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板书,揭示课题。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2.教师解释课题:清平乐是词牌名,是决定音韵和格律的。
3.教师简介这首词的创作背景。
二、读通词,掌握相关的生字新词。
1.学生自由读词,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尽量读出韵律来。
2.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重点指导“缚”的声母是“f”,“陕”是卷舌音,“缨”是后鼻音;“雁”的里面是两个单人旁,不要写成双人旁。
3.学生齐读生词后正确、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读懂课文,深入了解词的背景。
1.教师导读:这首词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文。
读中学习并掌握本课的其他生字新词,再和同桌说说毛主席创作这首词的背景。
2.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3.指名反馈(要求简单地复述课文内容,也就说出了这首词的创作背景。
)
4.教师在学生反馈的基础上,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一边看图,一边介绍创作背景。
5.教师引导:了解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你能想像出毛主席当时写这首词时的心情吗?
6.学生怀着喜悦、激动的心情读一读,读出革命者对胜利的信心和期待。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毛泽东领导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挽救了中国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光辉的一页。
同学们课后还可以搜集有关红军的资料,加深自己对长征的了解。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词。
2.熟读词,读出词的韵律来。
3.搜集毛泽东主席的其他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词,理解词的意思,体会此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总结全文,诵读毛泽东主席的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词,背诵这首词。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努力学习,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效祖国,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配乐朗诵《长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认读上节课学过的生字词。
二、理解词的意思。
1.教师出示注释,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说说《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的意思。
(六盘山、望断、红旗、长缨、苍龙)
2.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词的理解。
三、品读,体会情感。
1.指名读词额上半阕和下半阕,想一想,作者都写了哪些景象?
2.指名反馈:上半阕,作者看到了什么?
3.师导:这是词人远眺六盘山所见到的景象,这让他想到了什么?请大家把词中的句子画出来。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行词。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下半阕,说说作者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6.指导有感情朗读。
四、拓展延伸,读《长征》。
1.教师:同学们,翻过六盘山,红军长征即将胜利,能不高兴吗?在这漫长的长征路上苦难
重重,但是我们的红军战士从未畏难过。
你们听――课件配乐朗诵毛泽东的《长征》。
2.引导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诗词,集体交流。
五、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克服万难、流血牺牲争取来的,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将来建设祖国,为祖国争光。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词并背诵词。
2.开展毛泽东主席诗词朗诵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