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篇分析的角度看翻译中的对等
语篇分析对译者视角的导向作用

语篇分析对译者视角的导向作用语篇是翻译的基本操作单位,语篇分析是解读原作内在特征的第一步,也是优秀译作的保证。
但是微观和宏观的语篇分析结果需要进行取舍和博弈,并在译作中兼顾语形和语义的对等表达。
本文以语篇分析为视角,以英汉双语语篇中信息结构的差异作为切入点,对译者的翻译视角进行研究。
标签:翻译单位语篇分析语篇翻译一、翻译的操作单位从双语转换的形式上看,翻译的过程以两种语言作为操作对象,而从语义转移的角度上看,翻译的对象,不是语言,而是意义。
在实际的翻译活动中,翻译的直接对象多是能表达一个完整语义的语言结构。
翻译的单位是能在两种语言之间为实现意义的传递而确定的操作和转换的单位。
作为语义和结构的整体——语篇,在语法结构上具有衔接性、连贯性、层次性和整体性,能够很好地作为译者的操作单位。
语篇这一翻译单位,能够为译者提供很好的翻译视野,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兼顾语形和语义的传达。
鉴于这一点,本文以语篇分析作为视角,以英汉双语语篇中信息结构的差异作为切入点,来探索语篇分析和传情达意的平衡,并在语篇的背景下,对译者的翻译视角进行探讨。
二、语篇分析的信息功能语篇分析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吸收了语言学、符号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以及文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理论,专门研究交际中语言使用的情况。
语篇分析又称为篇章分析或者语篇语言学,一般说来,英美国家的学者喜欢用“discourse analysis”(篇章分析),而欧洲大陆的学者喜欢用“text linguistics”(语篇语言学)。
(黄国文,2001)对于语篇理论对翻译实践的作用,不同的译者有不同的立场。
从翻译的总体策略来看,Snell-Hornby(1988)认为,翻译的出发点在于语篇分析,翻译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
Hatim(1990)也强调自上而下的方式,主张译者采用的翻译方法应以对语篇结构和语境的理解为依据。
但是Baker认为,自上而下的方法,有很多局限性:1.可行性。
从英汉互译实例浅析翻译的对等理论

从英汉互译实例浅析翻译的对等理论彭玺【摘要】对等(equivalence)理论形形色色,在各种翻译理论繁荣发展的今天,它在翻译理论和实践上仍具有存在价值和应用意义。
梳理对等理论的分支,结合英汉互译实例从词、短语、句子、语篇多个层面分析对等理论及相应的翻译策略。
%There are several kinds of equivalence theories,which still own certain value both for translation theories and practical translation.The writer outlined and specified branches of equivalence theories and offered corresponding translation strategies by analyzing C-E translation examples from aspects of words,phrases,sentences as well as contexts.【期刊名称】《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年(卷),期】2011(000)006【总页数】5页(P108-111,115)【关键词】对等理论;译者;英汉互译【作者】彭玺【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福州35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5.9不同语言用来表达同一事物的词叫对等词。
如:动物“狗”用汉语来表达是“狗”这个汉字,而在英语中是dog这个单词。
有史记载的最早的翻译方法就是对等翻译。
有些译者以为对等翻译就是从最原始的角度等同的翻译原作,是一种机械的翻译理论,因而弃之如敝履。
有些译者又将某些名家的对等理论视为只可独用其一的金科玉律。
对等理论不是只有一条理论,从不同维度来看有几类理论形式,而且并非一定互不相容。
译者在翻译实践中需要结合英汉互译实例正确认识对等理论的分支并对其权衡取舍。
功能对等与语篇翻译

翻 译 的 本 质 是 信 息 传 替 , 是把 一 个 原 篇 , 了 解 源 语 与 译 语 的 语 篇 结 构 特 征 、 组 来 用 甲语 言表 达 的 信 息 改 用 乙语 言表 达 , 织 规 律 , 了 解 其 民 族 的 思 维 模 式 , 做 到 翻 使不 懂 甲语 言 的人 也 获 得 同样 的信 息 。使 译 时 有 的 放 矢 , 使 译 文 顺 畅 自 然 , 实 现 译 译 语 读 者 与 源 语 读 者 对 同 一信 息形 成 相 同 文 的 “ 神 似 ”。 或近 似 的反 应 ,就 成 为 翻 译 的基 本 目 的 。 语 篇 ,作 为 结 构 和 意 义 统 一体 ,它 在 在 翻 译 界 ,人 们 虽 然 认 识 到 言语 的意 思 可 语 法结 构上具 有衔 接性 、规律 性 ,在 意义 上 译 而 语 言本 身不 可译 , 但 由于 受传 统语 言 具有完 整性 ,因而 自然 成为语 言交 际的基 本 学 的 影 响 , 总 将 句 子 作 为 基 本 单 位 , 因 而 单 位 翻 译 ,需要 在语 篇层次 上进 行, 只有 “ 旬 本 位 ” 翻 译 理 论 十 分 盛 行 。 但 语 言 系 这 样 ,才 能 达 到 翻 译 的 真 正 目 的 。 统 的最 高 构 建 层 次 是 语篇 ,就 任 何 一 个 实 二 、翻译 的 功能 对等 际 的话 语 而 言 , 意 思 总是 越 达 高 层 才 越 明 我 们 知 道 , 翻 译 过 程 所 涉 及 的 因 素 确 , 因而 翻 译 须 以 语 篇为 单位 。本 文 从 语 和 变 量 很 多 , 在 方方 面 面 都 要 求 翻 译 对 等 篇 作 为 翻 译 单 位 的 角度 出发 ,阐述 在 语 篇 决 非 易 事 。Ni d a 指 出 “绝对 的对 等 是 不 可 的基础 上 怎样 求得 功 能对 等 。 能 的 。 ”他 早 期 的 “动态 对 等 ”就 是 指 最 语篇 近 似 的 自然 等值 ,后 来 他 发 现 这 一 概念 被 语 言 的 实 际使 用 单 位 是 语 篇 这 样 的 言 人 误 解 , 便 把 “动态 对 等 ”改 为 “功 能对 语 单 位 ,而非词 、句这 样 的语法单 位 。从语 等 ”。Ni d a 在 论 述 功 能对 等 时 认 为 必须 把 篇角度看 ,翻译是用一种语言 的语篇材料代替 功 能 对 等 陈 述 为 主要 是 原 文 读 者 理 解和 欣 另一种语言与其意义对等的语篇材料的过程 。 赏 文 本 的 方 法 与译 文 读 者 理 解 和 欣 赏 文本 什么是语篇呢 ? H a l 1 i d a y 认为是个 “ 语义 ” 的方 法 的 比 较 , 由于 没 有 什 么 翻 译 完全 对 单位 ;M . P f i i t z e 认为是按照一定 目的和意义 等 的 ,因 此 许 多 不 同种 类 的翻 译 实 际上 表 结合在一起的若干句子或者语段:许连赞认为 现 出 不 同 的 等值 程 度 。这 就 是 说 “等值 ” 篇 章可 以是一 个单句 ,但 常常 是一群 句子 ; 不 能 理 解 为 数学 意义 上 的恒 等 ,而 只 能理 王 福 祥 认 为 语 篇 可 以是 一 个 路 标 、 一 封 书信 、 解 为 接 近度 。 由此 可 见 ,功 能 对等 只是 大 段 对 话 、一 首 诗 词 、 一 篇 散 文 、 一 部 小 说 、 体 相 同 , 它 允许 译 者 为 了弥 补 两种 语 言 间 则 广 告 、 一 则 译 论 等 等 。 如 公 园 里 刚刷 过 油 的 差 异 而 进 行 灵 活 处 理 。 漆的椅子旁立着 “ 油漆未干 ”的牌子,树 坑旁 求 得 功 能对 等 就 要 求 译 者 在翻 译 时对 立着 “ D a n g e r ”的牌子 ,这些 牌子 的意思在该 各项 功能分 别掂 量 ,功能优 先 的选择 是译者 语境下都很明 了。从篇章语言学来看,它们 都 进 行 翻 译 时 有 意 或 凭 直 觉 决 定 的 。 因 此 , 同 是言语单 位语篇 。伯格兰 德在1 9 7 8 年 曾指 出 篇 原 文 在 不 同历 史 时 期 、针 对 不 同 的读 翻 译 的 基 本 单 位 不 是 单 词 , 也 不 是 句 子 , 而 者 , 不 同 的 译 者 必 然 会 衍 生 出 很 多 “ 对等” 是 语 篇 。这 是 明 确 提 出 “ 翻 译 基 本 单 位 是 语 的译 作 。比如某 一源 语词 语在语 篇 中有多个 篇 ”的最早 论断之 一 。 对等 语 ,因而在 语篇 中 出现 这一 词语 时,也 以语 篇 为 基 本 的 翻 译 单 位 , 可 以避 免 有一 系列潜 在 的对等语 。这 一系 列潜在 的选 因直译 而造 成 的读者对 译 文的误解 ,能表达 项将 受到特 定语 境决 定音 、形 、义和语 用等
从语篇分析的角度看翻译中的对等

从语篇分析的角度看翻译中的对等翻译是语言之间的桥梁,它使我们能够理解和欣赏不同语言的文化和思想。
在翻译过程中,对等是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概念之一。
本文将从语篇分析的角度来探讨翻译中的对等。
在翻译中,对等关系主要有两种,即文本内对等和文本间对等。
文本内对等是指源语篇和目标语篇在语篇层面上的对等,这种对等的是语言内部的关系,例如句法、词汇和语义等。
而文本间对等则是指源语篇和目标语篇在超语篇层面上的对等,这种对等的是语言之外的因素,例如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等。
从语篇分析的角度来看,翻译中的对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文本功能文本功能是指语言在特定语境中所起的作用。
在翻译中,源语篇和目标语篇的文本功能应该尽可能地一致,这样才能保证翻译的准确性。
例如,原文中的警告、提示和呼吁等功能在翻译后应该保持不变。
文本结构文本结构是指语篇的宏观组织形式,例如叙事结构、论证结构和描述结构等。
在翻译中,源语篇和目标语篇的文本结构应该尽可能一致,这样才能保证翻译的流畅性和连贯性。
例如,在翻译小说时,应该注意情节的展开、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场景描写等方面,保持原文的叙事结构。
文本风格文本风格是指语言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例如用词、句式、语气和修辞等。
在翻译中,源语篇和目标语篇的文本风格应该尽可能一致,这样才能保证翻译的艺术性和审美性。
例如,在翻译诗歌时,应该注意韵律、节奏和意象等方面,保持原文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在翻译中,对等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具有一定的自由度。
这种自由度允许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变通,以适应目标语言的习惯和文化背景。
然而,这种自由度并不是无限制的,它必须以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和忠实性为前提。
自由度在翻译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保证对等的前提下,适当的自由度可以使翻译更加流畅、自然和易于理解。
它可以帮助译者更好地把握原文的精髓,并将其融入目标语言的语境和文化中。
同时,自由度还可以使译文更具创造性和艺术性,为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
语篇特征分析对翻译过程中动态对等的启示

者 和译文 信息之 间 的关 系 , 该 与原 文接 收 者 和 应
原 文信息 之间 的关 系基本 相 同” 。奈 达对 翻译 J
鹏 (9 9一) 男 , 17 , 河南 济 源 人 , 乡学 院 外 国 语学 院讲 师 , 南 师 范 大 学 在 读 硕 士 , 究 方 向 为 翻 译理 论 新 河 研
nt i nu g ,u wt cnet”2毋 庸 置 疑 , o t l gae b t i ot 。 [ wha h x j 语义离 不开语境 , 任何篇 章都 是一定语 境 的产 物 , 任何 翻译 都是 建 立在 对语 境 的操 控 之 上 。因 此 , 对语境进 行诠 释可 以帮助译者 全面理 解原文 。 语境 这 一 概 念 最 早 由 英 国 人 类 学 家 B .
题 , 仍未 达成共识 。 至今
王 克非先 生 曾谈 到 , 翻译 的认 识集 中起 来 对
有两 点 , 一 是关于 翻译 是 一 种怎 样 的活 动 , 是 “ 一
关 于翻译 是 一 种 什 么 性 质 的 活 动 ” 。对 此 , 不
同的学者根 据 自己的研究 提 出了不 同的论 点 。
语 篇 分 析 (dso r a a s 或 t t i us nl i c e ys e x
点 以及 交 际方 式决 定 。文 化语境 是语篇所 涉及 的
l gii ) 0世纪 6 代问世 以来 , 到语言 i usc 自2 n ts 0年 受
学界 的巨大关 注 。近年 来 , 翻译 界 也 逐步 将 其 引
语 篇特 征 分析 对 翻译 过 程 中动态 对 等 的 启示
赵 鹏
( 乡学 院 外 国语 学 院 , 南 新 乡4 3 0 ) 新 河 50 3
从语篇分析的角度看翻译及实例分析

从语篇分析的角度看翻译及实例分析【摘要】翻译活动的首要步骤就是要对原文进行语篇分析,具体包括分析语篇的主旨和中心思想,把握整个语篇的思想脉络,分析语篇的情景语境,即语篇产生的语言环境,如事件、场合、时间、地点、人物的活动及其角色关系,语篇所反映的人物的地位、身份、态度、动机以及社会、文化、时代、历史背景等等。
近10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把系统功能语言学相关理论引入翻译研究领域,给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活力。
与此同时,有很多学者发现把功能语言学中的语篇分析手段应用于翻译实践往往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在翻译实践中应该强化语篇意识,注重分析语篇的语境问题,这样才能明确原文的文化背景和语言背景,才能更好地还原译文的交互传递功能,从而达到翻译的最佳效果。
【关键叔】功能语言学;语篇分析;语境1 前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把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引入翻译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大成果。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和人类的社会实践密不可分,要在社会文化语境中解释语言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因此,对语篇结构和语境的分析是做好翻译的重要手段和提高译文翻译质量的重要途径。
在语篇分析这门学科尚未诞生之前,不能说译界不存在语篇意识,人们常说的“上下文”、“语境”等,其实质而言,就是一种感性的、经验性和实用性的“语篇”意识。
但是,自从译界将discourse analysis或text linguistics这一语言学研究成果与翻译学科嫁接后,译界对“上下文”的认识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飞跃,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经验上升到理论。
译林跋涉者掌握了语篇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就能够合理、科学地将原文的词、句、段等单位置于语篇的宏观背景中去理解、去解释,译者文思更活跃,译文也更流畅。
因此,建立明确的语篇意识对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语篇与翻译2.1 语篇的定义做好语篇分析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语篇。
语篇分析吸收了包括语言学、符号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文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
系统功能语篇视角下的翻译对等研究
语教学》上所发表的 “ 功能语篇分析纵横谈”所言:
式 两 种 方 式 来 体 现 。纲 要 式 结构 指 的 是 有 阶 段 、 有 步 骤 的
多年 的语 篇分析 实践证 明,系统功能语法是一种 比其 结 构 ,表 明语 篇 的 体 裁 类 型 。语 篇体 裁 的 体 现 样 式 通 常 由 他理论 更适合 于语 篇分析的理论 ,我们在进行语篇 分析时 特 定 的语 言 结 构 充 当 。在 系 统 功 能 语 言 学 者 看 来 ,语 言 是 完全可以用这一理论作指导 ;事实证 明 ,系统功 能语 法是
此 , 转换 规 则 是 翻 译 重 点研 究 的 对 象 , 对等 / 值 是翻 译 研 用 。这里 的合适要 从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两 方面考虑 。文 等 究 的核 心 。 ( 张美 芳 、黄 国文 ,2 0 ) 02 二 、 功能 语 篇理 论 的 基本 观 点 化 语 境 指 的 是 语 篇 在 特 定 的 社 会 、 文 化 中所 能 表 达 的所 有 的 意 义 ( 括 交 际 目 的 、 交 际 步 骤 、 交 际 形 式 、 交 际 包
笔者 在 综 合 分 析 黄 国文 先 生 分 别 发表 在 《 国外 外 语 教 心 世 界 ) 的经 历 、看 法 和 世 界 上 所 发 生 的事 情 ; 人 际 意 义
2 0 0 01 . 4
语 言应 用研 究
是 指 用 语 言 来 与 别 人 交 往 , 建 立 或 保 持 与 别 人 的 关 系 ,影 《 技 英 语 学 习 》 曾刊 登 过 ~ 篇 英 文 报 道 , 标 科 n
一
一
个 意 义 系统 , 形 式 是 用 来 体 现 意义 的 结 构 。语 言 有 三 个
种 可操 作 性 强 、 实用 性 强 的语 篇 分 析 理 论 , 它完 全 可 以 层 次 :语 义 、 词汇 一 法 、 音 系/ 系 。 它 们 之 问 又 依 次 为 语 字
功能翻译理论
功能翻译理论述评摘要:本文对功能翻译理论的来龙去脉及其发展进行了介绍,对功能翻译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其核心思想进行阐述,目的在于说明,功能翻译理论以翻译目的为总则,把原文作者、译者、译文读者都纳入了研究的范畴,从而为文学翻译批评提供了一个多角度、动态的视野。
关键词:功能翻译理论;翻译目的论一、引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主要是从语言学角度来研究翻译,特别是结构主义语言学,把语言看成了语码,翻译则成了语言操作。
七十年代,功能翻译理论开始兴起,领军人物有K.赖斯、H.J.费米尔、C.诺德、J.H.曼塔利等。
何为功能翻译理论,诺德的解释是:“功能主义,指的是功能或者是文本和翻译的功能的研究。
”它涵盖了多种理论方法,主要以德国功能翻译学派为主,还包括其他国家理论家的观点。
如英国学者纽马克的文本功能类型和美国学者奈达的功能对等论。
以功能方法来研究翻译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圣经翻译。
当时不少译者发现在不同的情况下需要采取不同的翻译。
但那时“适当的翻译”强调“字对字”翻译和对原文的忠实,即使译文与想要达到的意图不一致。
当时的圣经翻译者认为翻译应包含两个过程:一是对原文本的忠实再现,二是使译文适应于目标读者。
马丁•路德主张在翻译圣经时在部分文章采取“字对字”翻译,其他部分文章应使译文与读者的需要和期望一致。
同样,尤金•奈达区分了两种翻译中的对等:形式对等与动态对等。
奈达特别强调翻译目的、译者和接收者的作用以及翻译过程的文化含意。
但奈达的翻译仍是关注原文,与德国功能翻译学派的观点不完全一致。
二、功能翻译理论概述功能翻译理论的提出得益于交际理论、行为理论、话语语言学、语篇学说以及文学研究中趋向于接受理论的一系列研究活动所取得的成果。
它的出现反映了翻译的全面转向,即由原先占主导地位的语言学及侧重形式、强调等值的翻译理论转向更加注重功能和社会文化因素的翻译观。
功能派认为翻译是一种行为。
其理论的重点表现在如下三方面: (1)对翻译实质的阐释(2)对翻译过程参与者的角色分析(3)功能翻译原则的提出。
功能语言学分析对翻译研究的启示清明英译文的经验功能分析
功能语言学分析对翻译研究的启示清明英译文的经验功能分析一、本文概述翻译研究作为语言学的重要分支,一直致力于探索源语言与目标语言之间的转换规律与策略。
在这一过程中,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工具。
本文旨在探讨功能语言学分析对翻译研究的启示,并以清明英译文为具体案例,展示经验功能分析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本文将对功能语言学的基本理论进行概述,包括其发展历程、核心概念和主要理论框架。
在此基础上,分析功能语言学如何为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接着,本文将详细阐述经验功能分析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包括词汇选择、句式结构、篇章布局等方面的分析。
以清明英译文为例,本文将对其进行经验功能分析,揭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原文的功能意义,实现译文的交际目的。
通过对清明英译文的深入剖析,本文旨在展示经验功能分析在翻译实践中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方法,以及其对提高译文质量的积极作用。
本文将对功能语言学分析在翻译研究中的价值和意义进行总结,并指出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够为翻译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翻译实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二、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框架功能语言学,作为一种语言学理论,强调了语言在实际社会交流中的功能性和应用性。
它主张语言不仅仅是表达意义的工具,更是社会行为和社会结构的反映。
功能语言学的核心理论包括系统功能语法和语篇分析。
系统功能语法主要关注的是语言在社会交流中的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篇章功能。
概念功能指的是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经验和认知的反映;人际功能关注的是语言如何表达说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以及他与听话者之间的关系;而篇章功能则强调语言如何组织信息,使之成为连贯的、有逻辑的语篇。
而语篇分析则进一步强调了语言在构建和解读社会现象中的作用。
它通过分析语言的实际使用,揭示了语言如何被用来实现特定的社会功能,如信息传递、人际互动、社会控制等。
对于翻译研究来说,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框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
从语篇分析的角度看翻译中的对等
从语篇分析的角度看翻译中的对等一、本文概述翻译作为一种语言间的交流活动,其核心在于如何在保持原文意义的基础上,用另一种语言准确、流畅地表达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翻译对等性一直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
本文将从语篇分析的角度出发,探讨翻译中的对等性问题。
我们将对语篇分析的基本概念进行介绍,然后阐述翻译对等性的内涵及其在翻译实践中的重要性。
接着,我们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实现不同语言间的对等性。
我们将总结在语篇分析视角下,提高翻译对等性的策略和方法,以期为翻译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期望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翻译中的对等性问题,提高翻译质量和效果。
二、语篇分析理论框架在翻译研究中,对等是一个核心概念,旨在寻求源语和目标语之间的语义、风格和功能的对等。
然而,对等并非简单的逐字逐句对应,而是需要在更大的语境——即语篇的层面上进行理解和实现。
这就引出了语篇分析理论框架在翻译研究中的重要性。
语篇分析理论框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系统的视角,使我们能够在更大的语境中理解和处理翻译中的对等问题。
该框架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微观结构、中观结构和宏观结构。
微观结构关注的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如词汇、短语和句子。
在这一层面,翻译者需要关注源语和目标语之间的语义对等,确保翻译在词汇和句子层面上能够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含义。
中观结构则关注语篇的连贯性和衔接性。
翻译者需要分析源语语篇中的信息流动和逻辑关系,然后在目标语中重建这种流动和关系,确保翻译在整体上保持连贯和一致。
宏观结构则涉及到语篇的语境和目的。
翻译者需要理解源语语篇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交际目的,然后在目标语中创造出符合这些背景和目的的翻译,确保翻译在功能上与原文对等。
在这个理论框架下,翻译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语言转换过程,而是一个涉及到文化、社会、心理等多个层面的复杂过程。
翻译者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寻求源语和目标语之间的最佳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