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十一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
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配套课件第十一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单元整合 (共30张PPT)

解
析
题干中涉及的经济组织都是区域性经济组织, 充分说明了当今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 A 项中的政治一体化不能全面体 现; D 项与题意无关; C 项虽然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最终归宿, 但题干直接表明的是经济区域集团化。
答 案
B
例3
发展中国家与全球化——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有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 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一种新殖民主义形式,因此发展中 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经济全球化。你认为这种观点 ( A.正确,因为经济全球化正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 B.不正确,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C.正确,发展中国家最好不要参与进来 D.错误,发展中国家应无条件支持 )
(1)二战后,出现了经济区域 (1) 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 20 集团化趋势,建立了欧洲联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 世 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 但各经济区域集团合作方 纪 经济合作组织等区域集团 式多样,发展水平也极不平 70 (2)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趋势 衡 年 不断加强,世界贸易组织的 (2)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 代 建立对其具有促进作用 经济发展的趋势,符合世界 以 (3)中国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 人民的利益。但发达国家掌 来 作组织的活动,并历经波折 握着主导权,对发展中国家 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第二阶段(70 年代到 80 年代后期) ①概况:日本和欧洲共同体与美国在世界市场上激烈竞争。“布 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②原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欧洲共同体和日本在许 多领域赶上并超过美国。 第三阶段(80 年代末以来) ①概况: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追倪,作用明显。 ②原因:生产力和分工的发展,新科技革命的巨大影响,各国经 济相互依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 全国版大一轮复习配套课件必修二

时空坐标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资本主义世界 新的经济体系 形成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出现、 发展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的加强
单元概览
二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 20世纪70年代初 代末 到20世纪末 20世纪90年代至今
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 建 立 了 欧 洲 联 盟 、 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世界贸
要机制。
——洪国起等《人权· 主权· 霸权:透视美国人权外交》
从加强美国的霸权地位的角度叙述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
史料运用
综合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答案
(1)主要特点:美元等同黄金,美元“唯我独尊”;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 保持可调整的固定汇率。 (2)影响:①积极作用:暂时结束了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维持了战后世 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为 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②消极作用: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 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美国由此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 融体系,加强了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控制。
1.三大支柱: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和 “ 关 贸 总 协
定”。
2. 影响:调整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标志着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
制度化 方向发展。
图示总结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一个中心
两大体系 三大支柱
以美元(国)为中心
布雷顿森林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经济全球化 体系化 制度化
结算和支付,汇率的标定也是以美元为基准。
——洪千帆、林忠凡《外汇知识与交易技巧》
史料二
从新的金融格局的角度叙述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意味着国际货币与金融关系自20世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必修 第11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23讲

解析:材料信息“在同等条件下,都享受进行贸易或获取用 以发展经济繁荣所需原料的途径”与关贸总协定“实现贸 易自由化,充分利用世界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基本 一致,故 D 项正确。
考点二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1.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 (1)过程
煤钢 共同体;1957 ①欧共体:1951 年西欧六国成立欧洲________
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的原因、主要特点和影响 1.原因 (1)必要性:经济大危机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 (2)契机: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变化——欧衰日破,美国独 霸。 (3)动力:美国企图确立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4)趋势: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2.主要特点:美元等同黄金,美元“唯我独尊”。其他国 家货币与美元保持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关系。 3.影响
2.下图形象地反映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本质内涵。据此判 断,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本质内涵是( C )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B.世界经济实现了体系化制度化 C.以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D.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解析:结合图片信息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是将美元和 黄金直接挂钩,建立美元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内的霸主地位, 故 C 项正确。
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标志着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 化方向发展,故 A 项正确;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 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多极 化趋势出现于 20 世纪 60-70 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D 项结论与材料中的“从另一个意义上却是制造了 分裂”相符,不属于“第三个意义”,故 D 项错误。
3.1941 年,美英两国在《大西洋宪章》中提出:“希望达 到各国在经济合作方面的充分合作,致力于促进所有国家, 不论大小、战胜或战败,在同等条件下,都享受进行贸易或 获取用以发展经济繁荣所需原料的途径。”为此,二战后建 立( D ) A.布雷顿森林体系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关贸总协定
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1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23讲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教师用书新人教版

第11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23讲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第23讲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考点1|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一、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1.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
(2)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3)防止战争悲剧重演,规划战后世界经济秩序的需要。
2.内容(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任务是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
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对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
(2)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又称世界银行,初期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后来则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3.特征(1)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充当黄金的等价物或代表。
(2)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
4.影响(1)对世界: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2)对美国: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易误辨析]布雷顿森林体系与两大机构的不同布雷顿森林体系是阶段性的国际货币体系,而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是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
因此,布雷顿森林体系虽然崩溃了,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仍然存在,并且世界银行的宗旨已经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
二、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1.原因(1)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2)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促使各国开始认识到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2.标志:1947年,美、中等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3.宗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4.影响:客观上创造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11.单元总结 精品

主题二 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
【重点分析】 1.第一阶段: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独霸世界 的经济格局
பைடு நூலகம்
(1)概况:美国拥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具有 雄厚的工业实力和丰富的黄金储备,通过布雷顿森林体
系和关贸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美国推行
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从战争的破坏中恢复过来。
欧洲商路和贸易 中心转移
18世纪中 世界市场 后期至19 初步形成 世纪中后 期
工业革命:商 品输出
英国成为“世界 工厂”
基本历程
时间
推动因素
主要表现
第二次工业革 世界市场 19世纪末 经济一体化,整体 命;资本输出 最终形成 20世纪初 世界形成 和商品输出
第一次世 界大战至 世界市场 两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 陷入困境 和经济危机 界大战结 束
3.一个英国前王妃和她的埃及男友在一个法国隧道里 发生了车祸,车是装配着荷兰引擎的德国车,司机是一 个喝多了苏格兰威士忌的比利时人。他们被当时骑着
日本摩托的意大利狗仔队追逐。手术是美国医生做的,
用的是巴西的药!
——[美]贾格迪什·巴格沃蒂
【典题例证】 1971年12月与1973年2月,美国政府先后两次宣布美元 贬值。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纷纷采用浮动汇率,不再承担 维护本国货币与美元固定汇率的义务。这反映出 ( )
(2)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
平衡,欧洲共同体国家和日本在许多领域赶上或超过美
国。
3.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多极 化向纵深发展,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加快 (1)概况:世界经济呈现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 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加速了 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进程。 (2)原因:生产力和国际分工进一步发展,各国经济相互 依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教版)课件:第11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十一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 化趋势
•[通史坐标]
•[备考指南]
最新考纲
考向归纳
五年真题
布雷顿森 体系的
建立
世界银行贷款项目 2015·全国卷
、总额的变化
Ⅰ·35
世界经济 区域集团
化
1.学者指出,欧 元的巨大作用
2.波兰开放边境 线时的情景
3.法德意等六国 的联合
2014·全国卷 Ⅰ·35
查学生在新情境下解读材料信息和归纳历史知识的
能力。
(3)考查知识:主要集中在对欧洲一体化、世界经济
看
观
谢
谢
2014·全国卷 Ⅱ·35
2013·全国卷 Ⅰ·32
世界贸易
1.新兴独立国家 2016·全国乙 应对全球化的努力 卷·34
组织和中 国的加入
2.近代以来国际
2016·全国甲
关联考点
世界银行的 职能变化
世界经济区 域集团化
欧盟的东扩
欧洲一体化
世界经济全 球化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
最新考 纲
考向归纳
五年真题
关联考点
从近5年全国卷试题来看,本单元的命题呈现如下 特征:
(1)考查方式:近几年新课标地区的高考对本专题的
考查力度较小,题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5年5考,
也有非选择题,如2016年全国甲卷第40题,难度较
大。
命题特 (2)史料形式:以文字史料为主,但涉及表格、图片 点 、份额示意图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兼顾,主要考
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单元 经济全球化

到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格局。
【理解应用】 考向突破1 【史料突破】 材料 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在他宣读的一项声 欧洲走向联合的背景
明中指出:“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就必须结束长达 百年之久的德、法之间的冲突。”他在声明中倡 议:“当务之急,是在最短期间内,把法、德两国的全部
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以参加的高级联 营机构的管制之下。”此即“舒曼计划”。舒曼计划 不仅标志着法国对德政策的一大转折,也为日后欧洲走 向联合奠定了基础。 ——姚椿龄、杨宇光《舒曼计划及其产生的国际背景》
(4)_______的控制和威胁使欧洲意识到联合的必要
性。美、苏
(5)法、德两个欧洲大陆宿敌的和解,为联合奠定基
础。
2.欧洲共同体的建立与发展:1967年,___________ 欧洲共同体 成 立;1968年,建立_________,实现贸易自由化;1993年 关税同盟 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开始运作。
3.欧盟初具规模: (1)欧盟成立:1991年签订《_________________》。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是具有___________双重性质的 经济和政治 组织。
(2)欧元诞生: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用,使欧洲一
体化成为由欧洲公众参与推动的自下而上的进程。
4.影响:
【探究】据材料概括“舒曼计划”的核心内容。其影 响如何? 提示:(1)内容:把法德两国的煤钢生产置于高级联营机 构的管制之下。
(2)影响:有利于法德结束冲突,实现和解和平;为欧洲
联合奠定基础。
【真题突破】 (2013·全国卷Ⅰ·T32)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 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建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 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 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 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 ( )
2018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配套课件_第十一单元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1-44 精品

(3)
[2014· 四川卷]
提示: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 早期殖民扩张史实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无序状态,两次工业革 命的史实说明经济全球化逐渐步入正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 布雷顿森林体系及关贸总协定的建立说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体 系化、制度化,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说明世界经济全球化更加 有序。
[重点理解] 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生产全球化,体现了国际分工日趋成熟。 (2)贸易全球化,范围不断扩大,贸易额不断增长。 (3)投资全球化,货币的交换和流动的规模日益扩大,速度 加快。
2.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原因 (1)科学技术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 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推动力。 (2) 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 手段。 (3)两极格局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原来 处于对峙状态的国家建立和加强了彼此间的交流,绝大多数国 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 (4)国际金融的发展是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催化剂。 (5)跨国公司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
4.运用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下表是 1980、1996 年世界不同类型国家进出口依存度 表。[2014· 福建卷] 国家类型 高收入 中等收入 中低收入 低收入 时间 1980 年 1996 年 国家 38% 40% 国家 43% 52% 国家 42% 52% 国家 30% 42%
(4)右图中,一个科威特人脚穿网球鞋,背驮电视机,穿过 满是欧美消费品的街道。[2012· 天津卷]
提示:材料中的“网球鞋”“电视机”及“欧美消费品” 等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及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渗 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料二 表面看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是美元的灾难,动摇了美元的 地位,是美国全球霸权衰落的象征。其实相反,美元从此获得了黄金的 生命,而不是和黄金共享生命„„美国依靠独步全球的经济总量,垄断 了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地位,刺杀了黄金,偷取了黄金的生命,建立了 全球美元经济独裁„„美国购买全世界的资源仅需要用美国的印钞机印 出来的一张纸 (美元 )。 ——谭智元《金融战争与美元霸权》 ⇨解读:史料二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并未动摇美元的地 位,其结果是“美国购买全世界的资源仅需要用美国的印钞机印出 来的一张纸美元”,即美国从此摆脱了美元兑换黄金的压力。
提示 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 美元挂钩。因此美元在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中心地位,它有利于美国对 外进行各种形式的资本输出。但布雷顿森林体系同时规定:美国须保证各国 中央银行可随时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这样如果美国大量发行美元,势必 造成美国黄金外流,发展到一定程度,美国将无法维持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汇 率。所以美国不会无限制发行美元。
2.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相同。
提示 错误。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战后 欧洲经济复兴,后来则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 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主要任务是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 制。
3.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组成部分。
第32课时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微知识 微探究 微视角 微考场 夯基础 活思维 启智慧 查效果
备考 &记忆 课程标准: 备考 方向 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 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考纲要求: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目的、时间、内容、 晨读 晚记 构成、影响。 2.关贸总协定建立的背景、时间、宗旨、影响。 3.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 4.比较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微知识
夯基础
条分缕析 固本培元
知识梳理
【史论要旨】 1.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一个重要标 志,它以美元为中心,美国为主导。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 展。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便利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 和霸权地位的确立。 3.《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宗旨是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 互惠和平等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提示 错误。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包括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 币金融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即关税与贸 易总协定。其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是布雷顿森林体系 下的两大机构。关贸总协定属于国际贸易体系的机构。
4.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后,美元取得了等同于黄金的支配地位。因此, 美国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去发行美元,进行经济扩张。
发掘教材 · 想一想 1.有评论说:“尽管形式上是多边的,在实际的操作中,布雷顿森林体 系是高度集中的。”这里的“高度集中”指什么?对美国和世界经济产生了 怎样的影响?
试答:“高度集中”指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美元具有了高于 各国货币的地位。影响:确立了美国经济霸主地位,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 张;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稳定世界经济秩序,扩大了世界贸易。
第二部分 导学设计与素养培优
第十一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线索一: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二战后,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以美国为 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世界经济朝体 系化和制度化趋势 (1)区域集团化趋势:从“欧共体”到“欧盟”、北美自由贸 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都是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主要 表现。 (2)经济体系化、全球化的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 总协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一方面确立起以 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另一方面,进一步推动了经 济的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全球性资本市场的形成、生 产的国际化程度提高、跨国公司成为国际经济活动的主体、越来 越多的国家采用市场经济体制等,都是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 现,同时也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更深广的层面发展。
试答: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 行,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扩大了世界贸易;建立《关税与贸 易总协定》,体现了自由贸易精神,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知识诊断 · 辨一辨 1.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时,美苏同盟关系不复存在。
提示 错误。布雷顿森林会议是1944年召开的,当时美苏仍属于世界反 法西斯同盟国。美苏同盟关系是二战结束后破裂的。
5.关贸总协定是一项有关关税和贸易的协定。
提示 错误。关贸总协定表面上看只是一项“协定”,但它实际上是一 个“组织”,是一个关于关税和贸易准则的多边国际协定组织,是世贸组织 的前身。
微探究
活思维
史论结合 重难突破
微考点一 美元霸主地位的确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史料研读] 史料一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 70年代初的30多年中,这个世界一直 是事实上的美元本位制。美元是核心的货币,大多数国际贸易和金融都 以美元结算和支付,汇率的标定也是以美元为基准。在这一阶段,世界 经济出现繁荣,工业国开始减少贸易壁垒,它们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 欧洲和亚洲的经济从废墟中恢复,并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 ——洪千帆、林忠凡《外汇知识与交易技巧》 ⇨解读:史料一中“美元本位制”指以美元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 储备货币、结算货币和外汇交易手段的一种国际货币体系。史料中 的前两句话体现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第三四句话评 价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在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2.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发生后,资本主义世界展开激烈而残酷的 关税战、倾销战、货币战。这种局面在二战后得到比较好的解决,其原因是 什么?
试答:关贸总协定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
3.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我们想使和平的努力达到同我们战争的 努力一样的水平,我们必须把和平的机构坚实地放在国际政治和经济合作的 牢固基础之上。”罗斯福这一设想在二战后初期的世界经济领域是如何实现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