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梅娘小说的三大主题—情爱、人性与儿童

合集下载

论梅娘小说的永恒追求视界

论梅娘小说的永恒追求视界

V 11 ,o1 o. N . 5 M rh20 ac,06
监视下 胆 战心 惊 的 生 活 , 或 多 或 少 地 映着 梅 娘 都 童年生 活 的影 子 , 语 中都 流 露 出她 对 生 母 的思 言
念之情 。
女 人怎样 悲 惨 地 结 束 了 还 在 青 春 期 的生 命 , 她一 定 是温 柔又 美 好 的 , 好 得 一 如 小 说 中描 绘 的佳 美
维普资讯
第 1卷 第 1 5 期
20 0 6年 3 月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Ju a o l g cl r c neadTc nl yC l g o r l f inA r ut a Si c n eh o g o ee n Ji i ul e o l
梅娘本 名 孙 嘉 瑞 , 出身 仕 宦 大 家庭 。她 的祖 父 带
娘聪慧早熟 , 懂得人生的不幸 、 忧愁和烦恼。对 于 当时渴望爱与 温暖的梅娘来说 , 这无 疑成为 日后 创作的一份不可再求 的精神财富。少女时代 的梅 娘就显露出了非凡的文学才华 , 中毕业时她就 高 出版了处女作《 小姐集》 14 年她定 居北京 , ,92 先后 出版了中短篇小说集《 (9 3 、蟹》 14 ) 鱼》 14 )《 (94 等。
步从 自身延伸 出去 , 关注、 同情身处沦陷区女性 , 为思考女性的命运 而呐喊。并试 图为女性找寻挣脱不 关键词 : 梅娘 ; 母爱 ; 女性命运 中 图分 类 号 : 0 . 文献 标识 码 : I 66 2 C 梅娘的一生 是坎 坷的 , 但梅娘执 着的追 求始 女, 三个孩子 的待遇迥然不 同, 使小梅 娘渐渐意识

1 ・ 7
维普资讯
第 1卷 第 1 5 期 20 06年 3月

试论梅娘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试论梅娘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The Female Consciousness Meiniang Novels 作者: 龙澹宁
作者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芜湖241000
出版物刊名: 哈尔滨学院学报
页码: 78-81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7期
主题词: 梅娘;女性意识;出路选择
摘要:梅娘是东北和华北沦陷区文坛一位享有盛名的女作家,她的创作怀着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同情,为女性受到的不公待遇思考、呐喊,寻求女性自由独立之径,传选出一种浓厚的女性意识。

文章从梅娘的具体作品入手,结合梅娘的家庭背景、人生经历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详细论述了梅娘小说中女性意识的具体呈现。

从梅娘小说管窥梅娘的生态女权主义意识

从梅娘小说管窥梅娘的生态女权主义意识

相关 性 、 转化 、 容 、 心 和 爱 来代 替父 权 主义 主 张 包 关
分 立 、 化 、 立 的 二 元 论 和 穷 竭 资 源 机 制 的 世 界 异 对
观。
的一 切权 益 、 人 就 只有 一 个 吃 人家 细 米 白 肉 的地 女 位 、 至不知 道夫 妇的 真义究 竟 是 什么的 社会 , 甚 女性
随着 生态伦 理 学作 为研究 人类 社 会内部 的 人与
人之 间 的伦理 关 系 , 以 自然 生 态 环境 为 中介 的人 即
际伦 理关 系在 二 十世 纪成 为文学 研究 领域 的显 学 以
来, 生态 女权 主义 也 应 运 而 生 。生 态 女权 主 义 的核 心 观点是 : 方 文化 中在 贬 低 自然 和 贬低 女 人 之 间 西
立; 价值 等级 观 念 就 是 “ 男尊 女 卑 ” 念 ; 治 逻辑 观 统
即父权 主 义 态 度 和 对 自然 、 人 、 色 人 种 的 征 服 女 有 式 、 夺式 的发 展 逻辑 H 掠 ’ 。 基 于 生 态伦 理 学 和
义 意识 的女性 作家 梅娘 小说 创 作 的主题 。她通 过从 人 是“自然” 部 分的视 角 出发 , 锐 地 意识 到 女性 一 敏
系 。生态 女 权 主 义 者 坚 信 , 统 的 统 治 逻 辑 传 就是父 权制 世 界 观 。它 既 被用 来 为人类 的性 别 、 人 种 、 群或 阶级 统 治辩 护 , 被 用 来 为 统 治 自然 辩 族 又
性 生存 的无 奈与悲 哀 , 而 表现 出独 特 的生 态 女权 从
性 的等级关 系的范 例 : 是 居 统 治 地 位 的都 被 划 为 凡
男性 的 , 是被 统 治 的 都 被 划 为 女性 的。这 种 权 力 凡

论梅娘20世纪40年代的小说

论梅娘20世纪40年代的小说

论梅娘20世纪40年代的小说
向叶平
【期刊名称】《嘉应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2(020)002
【摘要】梅娘20世纪40年代的小说在高扬人道主义的同时显示出显著的女性意识,它关注女性,同情女性,为女性的命运思考呐喊,寻求女性解放的道路;并在一定程度上对男性中心主义进行了解构。

与此相应,她的叙事风格也有着较为突出的女性主义文本特征。

【总页数】4页(P68-71)
【作者】向叶平
【作者单位】池州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安徽池州 247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46
【相关文献】
1.论20世纪40年代梅娘的小说创作 [J], 刘翌
2."南玲北梅":梅娘与张爱玲小说比较论 [J], 董俊
3.区域文化背景下女性生存状态的书写——梅娘小说与苏青小说研究 [J], 陈洪英
4.论梅娘20世纪40年代的小说 [J], 向叶平
5.梅娘侨居日本时期创作的朝鲜人题材小说——兼谈柳龙光的朝鲜观对梅娘的影响[J], 朴丽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梅娘小说的文化主题

梅娘小说的文化主题

梅娘小说的文化主题
刘爱华
【期刊名称】《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1999()1
【摘要】如何看待梅娘的小说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文化涵义,不仅涉及到对梅娘自觉的文学主张的捕捉,更涉及到对梅娘整个小说创作的文化主题的把握和认识。

纵观梅娘所有的小说作品,可以看出梅娘始终关注的是人类生存的话题。

梅娘以一个女性作家的特有敏感,从家庭这个社会组成的最基本单元以及男女两性之间的爱怜和冲突出发,写出了人类生存模式的无奈与悲哀,表现出梅娘对人本身的关注与思考。

这种强烈的终极关怀气息,在提升梅娘小说文化品味的同时,也拉大了梅娘与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的距离。

【总页数】6页(P58-63)
【关键词】梅娘;小说创作;女性命运;文化主题
【作者】刘爱华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
【相关文献】
1.梅娘小说创作与日本文化的渊源 [J], 张莹
2.从梅娘小说管窥梅娘的生态女权主义意识 [J], 彭静
3.区域文化背景下女性生存状态的书写——梅娘小说与苏青小说研究 [J], 陈洪英
4.梅娘小说创作与日本文化的渊源 [J], 张莹
5.梅娘侨居日本时期创作的朝鲜人题材小说——兼谈柳龙光的朝鲜观对梅娘的影响[J], 朴丽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梅娘研究

浅谈梅娘研究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浅谈梅娘研究侯越琪 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摘 要: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沦陷区有着“南玲北梅”之说,其中的“南玲”指的是声名远扬的上海女作家张爱玲,同时期具有很大影响的“北梅”是指华北的梅娘。

同样作为沦陷区的代表女作家,后人对梅娘的研究关注却与对张爱玲的热切关注形成了明显的反差,但这仍不可否认梅娘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可替代的位置。

关键词:梅娘;小说;女性;研究作者简介:侯越琪(1994-),女,汉族,辽宁营口人,沈阳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文学批评。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5-054-01梅娘本名孙嘉瑞,另有敏子、孙敏子、柳青娘、青娘、落霞等笔名,出生于海参崴,因为早年丧母,取梅娘,谐“没娘“之音。

在1942年的“读者最喜爱的女作家”评选活动中与张爱玲夺冠,因此有了“南玲北梅”之称。

梅娘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东北、华北沦陷区中是首屈一指的一流女作家,对梅娘的研究便是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起步,但是当张爱玲声名鹊起,掀起张爱玲研究热潮时,曾经与之齐名同样出色的梅娘却在文坛上销声匿迹了,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导致在建国后的一段时期里,梅娘在文坛上沉寂了近三十年,学术界对梅娘的研究处在空白状态,当时的文学史上甚至没有梅娘的一席之地。

直到八十年代,拨乱反正的开始,一些由于政治原因、历史原因等被遗忘的优秀杰出的作家们被重新关注。

因为学术界开始对东北、华北沦陷区的作品重新研究,梅娘才重新进入到了研究界的视野中,作品的出版发行和研究梅娘的资料的出现使她进入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中。

梅娘的作品关注女性和中下层人群,旨在为女性发声与批判社会。

中学时期的梅娘受到五四新文学的启蒙,西方文学大师的作品让她大开眼界,在大量阅读中坚定了创作道路,对鲁迅文章的酷爱使她具有了对人生和文学的思索,思想日益充实成熟,在东北女作家萧红的巨大影响下,她在创作中更多描写社会生活中的女性觉醒与抗争。

人性的呼唤——梅娘水族系列小说笔下女性的命运

人性的呼唤——梅娘水族系列小说笔下女性的命运

人性的呼唤——梅娘水族系列小说笔下女性的命运
严雷
【期刊名称】《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8(027)002
【摘要】梅娘,一个对于今人略显神秘的作家,这位成名于上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中国沦陷区的文坛才女,当年曾拥有.南玲(张爱玲)北梅(梅娘)"之誉.然而时隔六十多年的今日,张爱玲又重新在海内外红火起来,而关于梅娘及其创作的研究则寥寥无几.梅娘的小说以.官商封建大家庭的女性生存状态为显著特色",对笔下的女性寄托了独立自由的厚望.并寄予了人道主义关怀.
【总页数】4页(P63-66)
【作者】严雷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吉林四平,13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6
【相关文献】
1.梅娘小说的叙事话语与性别——以水族系列小说为分析对象 [J], 向叶平
2."两种"世界的女人——论梅娘水族系列小说《鱼》《蟹》《蚌》中女性的挣扎与重生 [J], 李冰洋
3.负重的飞翔——读梅娘及其水族系列小说 [J], 吴双芹
4.女性关怀与女性批判--梅娘水族系列小说解读 [J], 褚洪敏
5.论梅娘水族系列小说中的女性关怀 [J], 张锦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梅娘:张爱玲的悲剧在于没有爱心

梅娘:张爱玲的悲剧在于没有爱心

梅娘:张爱玲的悲剧在于没有爱心|开卷八分钟2014-10-22 09:55:07来源:凤凰网读书作者:杜平梅娘、芷渊、茵渊/天地图书杜平: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本非常特别的书,这本书不是一个人写的,而是三个人写的。

真正的来讲,也不是说为了写书而出了这本书,而是因为三人之间的通讯,就是编辑之后成了这本书,这个书名就是《与青春同行》。

作者三个人一个是梅娘、一个是芷渊,一个是茵渊,梅娘是谁呢?就是在过去有一种说法就是南边有张爱玲,北边有梅娘【1】,梅娘真实名叫孙嘉瑞。

只是因为她的运气可能没有张爱玲好,所以经过中国很多的政治运动她的很多的作品都被烧掉了,现在可能也找不到了,但是她的名气在中国的文艺界依然是非常的大。

为什么这个老太太跟两个小女孩能认识,而且是通讯时间长达十几年时间,到底是什么缘由呢?来历是这样的,梅娘应该在九十年代的时候到香港来参加一个文化的活动,她年老的时候写的东西、写的文章和书基本上是跟孩子们有关系,主要是为孩子们写作,写孩子们的故事。

到香港的时候,她请香港有关方面为她物色一个小画家为她的文章和书进行插画,当然就是说推荐了黄芷渊。

黄芷渊的年龄当时才五岁,当然现在已经是我们的同事了,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记者正在凤凰卫视工作。

那个时候五岁的她就开始为梅娘进行插画,印刷之后反响非常的好,所以梅娘非常非常地喜欢她。

回到北京之后,就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和一个五年级左右的小女孩开始通信了,从那个时候开始一直到现在为止还在继续当中。

那么这本书其实就是集结了梅娘和黄芷渊之间通信,当然后来芷渊的妹妹茵渊也加入了这个通信的行列,所以这本书是三个人的信件的集合。

我看了这本书之后其实有很多的感慨,第一个就是说在现在网络时代,我们大家都不太愿意写信了,最多就是打个电话,现在或者是微信或者说电邮而已,也不会把这些电邮或者是微信集结起来、留下来,都是很少。

可是在她们那个时候,应该说就是在梅娘和芷渊和茵渊之间所有的来信都保存得完好,而且每封信都充满了很多的感情,而且谈的内容其实也非常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梅娘小说的三大主题—情爱、人性与儿童梅娘在中国沦陷区文坛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虽然近年来有学者考证:“南玲北梅”的流行说法并不真实,但梅娘在当时的文坛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却是一个不容置疑的现实。

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梅娘的作品也在被越来越多的后人所解读和重视。

梅娘是一位具有较深的艺术造诣的女作家,留学日本多年并辗转于东北沦陷区和华北沦陷区的她,用那浓郁的具有抒情笔致的文字,在娓娓的叙述中为我们讲述着关于不同主题的故事。

女性、情爱、人性、儿童、亲情……构成了她小说中不同的主题存在。

梅娘为什么会在当时的沦陷区文坛广受追捧?她小说中存在的这些主题具有什么样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特别是对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而言,梅娘的贡献究竟在哪里?本论文写作的目的,即通过选择了梅娘小说中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三大主题——情爱、人性与儿童,来对梅娘的这些主题小说进行文本细读和分析,继而揭示这三大主题在梅娘笔下的独特表现,发掘梅娘小说中的这三大主题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贡献与存在价值。

论文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从总体上概括后人对梅娘作品的研究情况,并明确了本文的研究角度和研究目的,以及由此存在的研究价值。

第一章对梅娘小说中的情爱主题进行了分析和阐释。

梅娘在她的情爱主题小说中通过建构一个个模式各异的情爱故事来展现出她笔
下情爱世界的广博和丰富。

同时,她小说中的情爱主题与中国现代情爱文学的主流部分相比有着较为明显的独特之处,有着独特的存在价值。

本章便通过对其小说中情爱主题丰富性和独特性的详细论述,来
探究梅娘情爱主题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第二章主要分析了梅娘小说中人性主题的各种表现方式及其存在的价值
意义。

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女性创作已经汇入了时代的大潮,许多作品描述大众革命和抗日救亡、揭露社会黑暗和腐朽、书写知识女性的革命激情,多是一些迎合时代主旋律的非自我和非个性的题材。

受时代环境和自身经历等原因的制约,在很多作品里,梅娘规避了现实与政治,这些作品没有非常外露的革命激情和时代色彩,却在相对来说看似琐细的底层民众的生活和偏重于自我的私生活领域潜伏了
她对社会、对民生、对人性的深入思考,她笔下的“人性”主题在那个特别的岁月里闪烁着不一样的光芒。

她在小说中对人性自觉或不自觉的探索与质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尤其是沦陷区文学史上闪烁着
不可磨灭的光芒。

第三章对梅娘的“儿童发现”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通过分析作家笔下各种不同类型的儿童形象,发掘这一“儿童发现”的价值意义。

当中国现代史进入到了抗战时期之后,在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和感召下,“救亡”暂时压倒了“启蒙”,刻画儿童形象、关注儿童身心的作品退居二席,但梅娘却创造出了不少具有丰富儿童形象的作品。

本章的写作即通过对梅娘小说中儿童主题小说儿童形象的分析,来体察和领悟梅娘对社会、对未来的思索和探究。

余论部分主要阐释了梅娘小说中这三大主题之间的内在关系并提出了自己尚未解
决的问题,以期引发后人对梅娘小说主题研究的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