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同步测验3(北师大版) (2)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习题2 北师大版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工程在秦始皇时修建的是 ( )①阿房宫②都江堰③灵渠④骊山陵A.①③④B.②③C.①④D.①③2.童谣“阿房,阿房,始皇亡”是暗指 ( )A.秦始皇滥用民力,民怨沸腾B.有人要在阿房宫刺杀秦始皇C.秦始皇刑法残酷,社会动荡D.秦始皇将葬在阿房宫3.秦末农民战争中,在陈自立为王的是 ( )A.刘邦B.吴广C.陈胜D.项羽4.巨鹿之战的作战双方是 ( )A.刘邦与秦军B.项羽与秦军C.陈胜、吴广与秦军D.刘邦与项羽5.农民战争中,秦朝统治者向谁投降 ( )A.陈胜B.吴广C.刘邦D.项羽6.下列有关秦末农民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领导人中有刘邦和项羽②建立了政权③一直持续到汉朝建立④推翻了秦朝的统治A.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7.秦朝从建立到灭亡共经历了 ( )A.10年B.15年C.20年D.25年8.下列人物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陈胜②商鞅③孔子④姜尚A.②①③④B.④②①③C.②④③①D.④③②①二、简答题:9.秦末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3)起义的主要特点是什么?(4)起义军建立的政权叫什么?(5)起义的结果如何?(6)起义有什么历史作用?三、材料分析题: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209年,九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
他们走到大泽乡,遇上大雨冲毁了道路,不能按期到达。
按照秦法,误期者要被处斩。
他们之中的陈胜和吴广号召大家举行起义。
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了。
从上述材料中,你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参考答案:1.A2.A3.C4.B5.C6.B7.B8.D9.(1)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2)直接原因是被征发戍边的农民途中遇雨,不能按期到达。
按照秦法,误期要被处斩。
(3)特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4)张楚。
(5)起义失败。
北师大版历史七上秦帝国的兴亡同步练习1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同步测控优化训练自主学习1.年,秦国先后兼并、、、、、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2.年,、率众在起义。
3.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的残暴统治。
4.年,在巨鹿消灭了秦军主力。
趁机攻取咸阳,秦朝灭亡。
5.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
他们为了争夺天下展开激烈战争。
历史上称之为.6.将相关内容连线(1)破釜沉舟①长平之战A.陈胜(2)四面楚歌②巨鹿之战B.项羽(3)揭竿而起③垓下之战C.赵括(4)纸上谈兵④大泽乡起义D.刘邦基础巩固7.在战国七雄中,最早被秦国灭亡的国家是( )A.韩B.赵C.魏D.齐8.秦朝的政治文化中心在( )A.镐京B.咸阳C.邯郸D.临淄9.“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这是诗人李白对哪位皇帝的形象描述( )A.秦始皇B.汉高祖C.唐太宗D.隋文帝10.秦朝刑法残酷,一个人有罪,周围邻里都要受到牵连,这叫( )A.族诛B.车裂C.腰斩D.连坐11.《史记》中记载:“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讲这番话的应是( )A.陈胜B.吴广C.项羽D.刘邦12.从修建骊山陵墓、长城和驰道可以看出,秦的暴政最突出的表现是( ) A.繁重的徭役B.很重的赋税C.残酷的刑罚D.可怕的殉葬1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实行郡县制B.秦朝的暴政C.废除了分封制D.秦朝的刑罚残酷14.直接推翻秦朝残暴统治的是( )A.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军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D.项羽、刘邦领导的农民军15.显赫一时的秦朝,亡于( )A.匈奴进攻B.农民起义C.宫廷政变D.武将夺权16.下面对秦末农民战争历史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B.推翻了秦朝的统治,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C.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建立了西汉政权D.陈胜、吴广等人的革命首创精神在历史上永放光芒17.楚汉之争是指( )A.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B.陈胜和吴广争夺帝位的战争C.陈胜和刘邦争夺帝位的战争D.吴广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18.小明想了解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统治情况,你会向他推荐(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19.下列不属于秦实现统一的原因的是( )A.统一成为趋势,人民渴望统一B.商鞅变法后,实力最强C.长平之战后,六国皆无力御秦D.“挟天子以令诸侯”20.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与秦国抗衡的决定性战役是( )A.牧野之战B.城濮之战C.长平之战D.马陵之战21.下列成语与战国时期秦赵长平之战有关的是( )A.朝秦暮楚B.围魏救赵C.纸上谈兵D.破釜沉舟22.秦的统一所起的历史作用包括( )①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②有利于人民安定生活③摧垮了奴隶制的统治④使郡县制在全国推广,加强了中央集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3.有人曾形容秦朝是“赭衣塞路,囫囵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初一在整个初中阶段很重要,有扎实的基础,会使学习更加轻松。
下面就为您推荐内容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希望您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自主学习
1. 年,秦国先后兼并、、、、、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2. 年,、率众在起义。
3. 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的残暴统治。
4. 年,在巨鹿消灭了秦军主力。
趁机攻取咸阳,秦朝灭亡。
5. 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
他们为了争夺天下展开激烈战争。
历史上称之为.
6.将相关内容连线。
(1)破釜沉舟①长平之战A.陈胜
(2)四面楚歌②巨鹿之战B.项羽
(3)揭竿而起③垓下之战C.赵括
(4)纸上谈兵④大泽乡起义D.刘邦
基础巩固
7.在战国七雄中,最早被秦国灭亡的国家是( )
A.韩B.赵
C.魏D.齐。
初一上册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测试卷(北师大版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你认为李白的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是赞扬下列哪位人物的功绩()A、嬴政 B.李世民C.拓跋宏D.武则天2、北京奥运会会徽“舞动的北京”中的“京”字,该字的字体第一次成为全国规范文字是在()A.秦朝B.西汉C.唐朝D.宋朝3、如果一位游客要去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都城去参观,请你告诉他应该去的城市是()A.西安 B.南京 C.咸阳 D.洛阳4、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节目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
节目曾对右图中的历史人物进行过评述,下面说法最适合他的是()A.他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B.他推行大一统措施,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C.他统治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D.他推行改革,促进民族融合5、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重要官职有()①丞相;②县令;③太尉;④御史大夫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6、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是()A.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B.颁布“推恩令”,加强监察制度C.沿袭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D.沿用并完善了科举制7、公元前230年——前221年,秦王采用远交近攻策略“扫六合”。
秦王最后“扫”的是()A.楚国B.燕国C.齐国D.魏国二、材料分析题:8、材料解析题:阅读记载某皇帝功过的四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
── 铜方升铭文材料二: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材料三:一法度衡石丈尺。
──《史记》材料四:烧来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戍……──《说文系传》(1)材料中的“皇帝”是谁?(2)依据材料分别概述该皇帝的功、过。
参考答案:1、A;2、A;3、C;4、A;5、C;6、A;7、A;8、(1)秦始皇(或嬴政)(2)功:统一中国;巩固国家统一(或推行郡县制、或统一度量衡)。
过:实行暴政(或焚书、或征发繁重的徭役和兵役)。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课后训练强化卷 北师大版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课后训练强化卷基础·巩固·达标1.右图人物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李白评价说:“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他是()A. B. C.秦王嬴政 D.解析:本题是识图选择题,从图象上可以看出他目光炯炯,虎视眈眈,一幅威严而傲慢的神答案:C2.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定都在(A.镐京B.咸阳C.长安D.解析: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是秦朝,再选择秦朝的都城是咸阳;镐京是西周的都城;长安是西汉的都城;洛阳是东汉的都城,所以选B答案:B3.秦始皇最伟大的功绩是(A.B.C.D.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一个“最”字。
本题的立意是要考查考生对秦始皇一生的诸多业绩能否正确分析和把握。
建立中央集权专制制度,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修筑长城,建立郡县制,都是巩固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方法和手段。
A、B、D三项被排除,正确答案为C答案:C4.下列有关秦朝暴政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中央集权B.刑法苛严C.赋税繁多D.解析:本题A项中的“中央集权”是一种国家统治制度和方式,无所谓残暴或仁慈。
故A答案:A5.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是(A.陈胜吴广起义B.C.赤眉农民起义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第一次”这一限定语。
答案:A6.秦统一全国的主要原因是(A.战争频繁,人民渴望统一B.C.经济发展,各地区联系密切D.解析:正确认识秦统一全国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明确区分主客观因素。
在四个选项中,A、C 两项都是统一的必然性,是客观原因,说明当时统一已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
但是由秦来完成这个任务,则是一种偶然性,因此,B、D两项就是秦统一全国的主观原因。
而二者之间,D项强调的是个人因素,只能是一个重要条件,绝不是主要原因,因为没有秦国的富强,秦始皇个人再能干,也无法完成兼并六国一统天下的大业。
只有B项才是最重要的,也就是主答案:B7.通过此次战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进攻的是(A.城濮之战B.巨鹿之战C.垓下之围D.解析:本题关键是准确掌握战役的有关知识,如作战双方、时间地点、结果影响等。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同步练习 北师大

秦帝国的兴亡一、“秦王扫六合”1.统一的原因(1)统一成为大势所趋。
(2)商鞅变法后,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3)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后,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攻势。
2.统一的进程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定都咸阳,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
3.统一的历史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二、陈胜吴广起义1.大泽乡起义(1)时间及地点: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率众在大泽乡起义。
(2)进程:起义军攻下陈,建立张楚政权,直逼秦的都城咸阳。
(3)结果:起义失败。
2.历史意义: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3.秦的覆灭: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消灭了秦的主力。
刘邦趁机攻取咸阳,秦朝灭亡。
三、楚汉战争1.秦朝灭亡以后,项羽和刘邦为了争夺天下,展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战争,历史上称为楚汉战争。
2.公元前202年,刘邦率大军将项羽包围在垓下。
项羽突围后,在乌江边拔剑自刎。
【问题1】秦为什么能够完成统一大业?探究:主观原因:(1)商鞅变法奠定了基础;(2)长平之战后秦国的优势进一步确立;(3)秦王嬴政的才能及正确的统一策略的制定和实施。
客观原因:(1)战国时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统一创造了条件;(2)人民渴望统一,要求和支持统一;(3)东方六国不团结;(4)六国统治集团为秦的策略所瓦解。
【问题2】显赫一时的秦朝为什么会迅速灭亡呢?探究:(1)徭役繁重,男子17岁就要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2)赋税繁重,农民要将收获物的三分之二上交给国家;(3)刑法残酷,刑罚的种类繁多;(4)秦二世即位后的统治更加残暴。
1.公元前260年,秦打败东方六国中实力最强的赵国军队的战役是()。
A.牧野之战 B.城濮之战C.长平之战 D.阪泉之战2.你认为李白的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是赞扬下列哪位人物的功绩()。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同步测试4(北师大版历史七上)

第三单元大一统的秦汉帝国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公元前_________年,秦在_________打破东方六国中实力最强的赵国军队,坑杀赵军士卒_________多万人。
思路解析:该题考查了长平之战的概念。
答案:260 长平402.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先后兼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_________多民族的国家,定都。
思路解析:该题考查了秦的统一和建立。
答案:韩赵魏楚燕齐中央集权咸阳3.《史记》中记载:“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讲这番话的应是…( )A.陈胜B.吴广C.项羽D.刘邦思路解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率众起义。
陈胜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号召推翻秦朝的统治。
答案:A4.最后推翻秦朝的是( )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D.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思路解析:陈胜、吴广只是给了秦朝重大打击,并没有推翻,公元前207年,项羽率兵打败秦军,刘邦趁机攻取咸阳,秦朝灭亡。
答案:D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公元前260年,秦大破东方六国中实力最强的赵国军队,坑杀赵军士卒40多万人,从此,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攻势。
这场战争是( )A.马陵之战B.桂陵之战C.长平之战D.城濮之战思路解析:公元前260年,秦在长平击败实力强大的赵国的军队,长平之战后,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攻势。
答案:C2.秦王嬴政顺应历史潮流,最终灭六国,统一天下的时间是( )A.公元前475年B.公元前221年C.公元前230年D.公元前220年思路解析: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兼并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答案:B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是( )A.夏朝B.西周C.商朝D.秦朝思路解析:公元前221年,秦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定都咸阳。
最新整理第课秦帝国的兴亡同步测试北师大版.doc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同步测试维度A 基础知识一、选择题1、公元前260年,秦大破东方六国中实力最强的赵国军队,坑杀赵军士卒40多万人,从此,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攻势。
这场战争是()A.马陵之战B.桂陵之战C.长平之战D.城濮之战2、秦王赢政顺应历史潮流,最终灭六国,统一天下的时间是:()A.公元前475年B.公元前221年C.公元前230年D.公元前220年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是:()A.夏朝B.西周C.商朝 D.秦朝4、秦朝刑法残酷,一个人有罪,周围邻里都要受到牵连,这叫()A.族诛B.车裂C.腰斩 D.连坐5、显赫一时的秦朝,亡于()A.匈奴进攻B.农民起义C.宫廷政变D.武将夺权6、楚汉之争是指()A.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B.陈胜和吴广争夺帝位的战争C.陈胜和刘邦争夺帝位的战争D.吴广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7、最后推翻秦朝的是()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D.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8、导致秦朝很快灭亡的主要原因有()①秦始皇广建宫殿陵墓②沉重的赋税和徭役③严酷的刑法④秦二世的黑暗统治⑤土地集中严重A.①②③⑤B.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9、你知道“破釜沉舟”这一成语出自下列哪一战役?()A.长平之战B.马陵之战C.城濮之战D.巨鹿之战维度B 能力提高一、你说我说10、学生甲说:“长平之战,秦将白起坑杀赵国降卒40多万人,真够狠毒的!”学生乙说:“坑杀赵国40多万降卒,秦将白起手下至少要有80多万人,他上哪儿去找那么多人?”由此看来,史书记载未必可靠。
请问他们谁说得有道理?11、有人说,如果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就不会爆发。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1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原文大意:一人发动起义,就使得整个王朝都崩溃了,秦二世也死于他人之手,被天下耻笑,这是什么原因呢?你能回答贾谊在《过秦论》中提出的问题吗?13、你看过《西楚霸王》这部电影或小说吗?项羽在巨鹿之战中,表现出了聪明才智,但在后来与刘邦的楚汉之争中,却兵败自杀,你请说出其中的原因吗?二、识图描述14、这是一幅根据中国历史博物馆的陈列图绘制的《秦始皇画像》,请你结合李白是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了解了秦统一的背景,能说出秦兼并六国的顺序。
2.掌握了秦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时间。
3.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增强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4.认识了陈胜、吴广起义打击秦朝的残暴统治。
5.知道了秦的暴政是导致人民反抗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1.李白曾有诗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这首诗反映的是()
A.长平之战 B. 楚汉之争 C. 陈胜吴广起义 D. 秦统一全国
2.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
A. 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B.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C.西起咸阳,东到河套 D. 西起陇西,东到长平
3. 我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开始于( )
A. 公元前230年
B.公元前221年
C. 公元220年
D.公元221年
4. 秦国先后兼并的国家是:()
A.赵—魏—韩—楚—燕—齐 B. 楚—燕—齐—赵—魏—韩
C.韩—赵—魏—楚—燕—齐 D. 赵—韩—魏—燕—楚—齐
5.公元前209年夏,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是()
A.陈胜 B 吴广 C 刘邦 D 项羽
6.能反映上题中农民起义的壮举的成语是()
A.破釜沉舟 B 背水一战 C 纸上谈兵 D 揭竿而起
7.下列有关秦朝疆域广阔叙述正确的是:()
①东到东海②西到陕西西部③北至长城一带④南到南海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8.下面列举的哪两次战役决定着秦王朝的成与败?()
①垓(gai)下之战②河套争夺③巨鹿之战④长平之战
A.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④①
9.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是()
A.巨鹿之战 B 楚汉战争 C 长平之战 D 垓下之战
10.下列各项不属于刘邦打败项羽的条件是()
A.约法三章,赢得民心 B 善于用人 C 军事力量强大 D 拥有富饶的关中作根据地二、课堂回顾
1.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秦始皇时,有900多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边境。
他们走到蕲县时,遇上大雨,道路被冲毁,不能按期到达。
按照秦法,误期都要处死。
他们中的两个小队长,杀死了两个押送军官,领导大家举行起义。
”
材料二“第一次农民起义失败后,各地反秦农民斗争仍在继续,项羽大败秦军而刘邦趁机攻取咸阳,秦朝灭亡。
之后项羽与刘邦为争当皇帝展开了楚汉战争。
”
阅读材料回答:
1.材料一中的事发生在哪一年?具体地点在哪里?这次起义中提出了什么口号?
2.两位小队长是谁?这一事件标志着什么?
3.“有人认为如果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就不会爆发”
你认为对么?如果你不赞同,请尝试用两个字反驳上面的观点。
4.你有没有发现材料二中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发生什么变化?2.问答题:
“秦王扫六合”多雄壮啊,然而你知道秦朝统一中国的历史条件么?你能感受到“诸侯尽西来”所引发的伟大历史意义么?
三课堂延伸
1.难得“谜”糊——谜语四则
①口述捷报②姑苏城外平原大
③鹅绒围巾④鞋子去底
2.歌词对对碰:
《霸王别姬》—项羽见到大势己去大半,心灰意冷下对着虞姬道出∶
“力霸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大风歌》—刘邦西归途径故乡沛县,与父老乡亲宴饮,席间而唱: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两位起义军的领袖,都没有多少文化,但发自肺腑的两首歌词,或悲哀怅凉,或气度恢弘,堪称不朽的文学作品。
请你把歌词作一对比,对这两位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作出简略评述。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1、D
2、B
3、B
4、C
5、A
6、D
7、C
8、C
9、B 10、C
二、课堂回顾
1.公元前209年,蕲县大泽乡。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胜、吴广;标志着秦末农民战争的爆发;不对,暴政;对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应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正确区分。
秦末农民战争的过程,实际上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陈胜、吴广领导,从蕲县大泽乡起义到失败,为时半年。
第二阶段是项羽、刘邦领导农民军推翻了秦王朝,历时两年半,此时的战争性质应属于农民战争范畴。
秦亡后,项羽、刘邦为争夺皇位,进行了四年之久的“楚汉之争”,同时项羽、刘邦已不是起义领袖,他们的身份分别是“西楚霸王”和“汉王”,所以,楚汉战争是区别于农民战争的另一场战争,属于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
2.条件:①战国以来,随着各国间经济文化联系不断加强,政治上的分裂状态阻碍了社会发展,统一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②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不断兼并邻国土地。
③秦王通过十年兼并战争,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策略对头是关键因素。
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三课堂延伸
1.难得“谜”糊——谜语四则陈胜,吴广,项羽,刘邦
2.歌词对对碰:①《霸王别姬》反映了项羽作战骁勇,武力超群,英雄盖世,却不善于用人,以至在政治上屡屡失策,项羽对虞姬从一而终,以此可见其有情。
(附其他评价1杜牧(题乌江亭)诗胜败乃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2李清照《咏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②《大风歌》首句气象不凡,暗喻当时的时代风云,为全篇交待了背景。
后句是说刘邦自己平息叛乱后荣归故里,掩饰不住的是一派得意之情。
最后一句却表达了深沉的忧虑和激切的希望:大计初定,急需
有志有识、有勇有谋之士效忠刘氏王朝、安定四方。
这首歌正抒发了他作为一个帝王的雄图伟略和不可一世的英雄气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