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言文化对比chapter(1-2)

合集下载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资料课件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资料课件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对比
总结词
英汉文学作品在语言风格、修辞手法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反映了两种文化的审美观念 和传统。
详细描述
英汉文学作品在语言风格上各有特色。英语文学作品往往注重客观描述,强调形式和结 构的美感,常用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而汉语文学作品则更注重意境和情感表达,常
用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这些差异反映了两种文化对美的不同追求和表达方式。
价值观念对比
英国价值观
强调个人自由、独立、竞争和自我实现。
中国价值观
强调家庭、集体、和谐与中庸之道。
对比分析
价值观念的差异导致了英汉两国在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上的不同。
04
语言应用对比
日常交际用语对比
总结词
日常交际用语在英汉两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言中存在较大差异,反映了各自的文化背景和习惯。
详细描述
在日常交际中,英汉两种语言在问候、称呼、道谢、道歉等方面的表达方式各不相同。例如,英语中常用“How are you?”作为问候语,而汉语则用“你好”。此外,英语中常用“Excuse me”来表示歉意或打扰,而汉语则 用“对不起”或“打扰一下”。这些差异反映了两种文化中不同的社交习惯和价值观。
商务英语中的语言对比
要点一
总结词
商务英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专业性和规范性的差异, 这种差异在商务谈判、合同签订等方面尤为明显。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商务英语中,英汉两种语言的用词、句式和表达方式都 有所不同。例如,英语中常用“We hereby agree that…”来表示协议或合同中的条款,而汉语则用“双方 同意如下条款”等更为简洁的表达方式。此外,在商务谈 判中,英汉两种语言在礼貌语、委婉语和强硬语的使用上 也存在差异,反映了两种文化中不同的商业文化和谈判技 巧。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中英语言文化差异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话题,涉及到语言结构、语法规则、词汇用法、表达方式、交际习惯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探讨两种文化背景下的语言特点和沟通方式,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两种语言文化。

一、语音和语调中文和英文在语音和语调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文语音较为平板,发音相对单调。

而英文语音较为抑扬顿挫,发音富有变调和音节的起伏。

这种差异反映了中英两种语言文化中人们对语言韵律的不同理解和表达方式。

中文注重平衡和稳重,英文则更偏向于生动和变化。

学习者在掌握两种语言时需要注意语音和语调的差异,避免因为语音上的差异而造成交流障碍。

二、词汇和语法中英两种语言在词汇和语法方面也存在着明显差异。

中文词汇量丰富,有许多成语、俗语和谚语,文言文和口语之间的差异也较大;而英文词汇则更加直接和实用,表达方式更加简洁。

在语法方面,中文重视主谓宾的顺序和修饰成分的多样化,英文则更注重时态、语态和句子结构的变化。

这种差异体现了中英两种语言文化中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的不同,学习者需要通过实践和对比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两种语言的词汇和语法规则。

三、表达方式和交际习惯中英两种语言文化的表达方式和交际习惯也有所不同。

在中文文化中,人们注重委婉和含蓄的表达方式,讲究礼貌和谦逊;而在英文文化中,人们更加直接和坦诚,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这种差异反映了中英两种语言文化中人们对待沟通和交流的态度和偏好。

在跨文化交流中,学习者需要注意表达方式和交际习惯的差异,避免因为文化差异而造成误解和冲突。

四、习惯用语和语境理解中英语言文化差异体现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学习者需要通过对比和实践来更好地掌握和应用两种语言。

语言文化差异也为跨文化交流和交融提供了丰富而深刻的表现形式,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了解和尊重中英两种语言文化差异,有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水平。

语言与文化 - -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语言与文化 - -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语言与文化- -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作者:邓炎昌/刘润清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9年3月版次:
ISBN:756000430 页数:263
开本:大32开包装:
第一章引论
第二章论词:是同义,是相似,还是貌合神离第三章再论词:文化判别和词的涵义
第四章日常谈话中的文化差别
第五章成语、谚语和格言
第六章比喻和联想
第七章颜色在语言中的运用——再谈比喻和联想第八章典故
第九章委婉语
第十章禁忌语
第十一章敬辞和谦辞
第十二章文体的区别
第十三章英语的各种变体
第十四章身势语——非语言交际
参考书...
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您想读这本书吗?作者:邓炎昌刘润清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译者:丛书名:
出版日期:2005-10-17
内容简介
北京外国语学院邓炎昌教授根据自己长期从事英语教学的经验,参考当代语言学方面著作,写了《语言与文化》(Language and Culture)一书,就英汉语言文化进行对比,以适应英语教学与研究的需要。

作者通过对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详细论述在使用英语时所涉及的重要文化因素,以大量实例说明,必须掌握与这些因素有关的英语使用规则,才能措词得当,言语得体。

本书对大专院校学生、英语教师、外事工作者、翻译工作者、出国进修人员以及希望了解中国语言文化并懂英语的西方人等,都有参考价值。

中英文化对比.doc

中英文化对比.doc

中英文化对比第一篇:中英称呼语对比1 对陌生人的称呼在英国或美国,称呼陌生人,比如在大街上有事询问路人或在商店里服务员对顾客的称呼,可用Sir,Mister,Miss,Madam等。

S.r与Madam 都含有尊敬,客气的含义。

汉语问候语表现辈分,年龄差别的称呼。

如:对方跟自己年龄差不多,一般的称呼会有“师傅”,“小姐”等,以前也会有人称“同志”,现在较少;如果对方岁数与自己父母差不多,可称为“叔叔”、“阿姨”;如果对方岁数较大,可称“爷爷”、“奶奶”。

这些称呼符合中国人的习惯,认为这是尊老爱幼的一种表现。

而在英语文化中却行不通,他们认为只有亲属人员才能用这些称呼。

2 知道对方姓名是正式的尊称英语文化中,称呼无需称兄道弟,常有的Mr\Mrs,Miss,+姓。

如:MrS Smith,Mrs Brown,Miss Green。

中国人重等级、秩序,称呼语一般需要说明彼此间的关系,亲属、同事、师生、上下级之间均要呼出辈分、职务、头衔等,诸如“二姐”、“二叔”、“四姨”、“刘局长”、“赵书记”、“刘大爷”、“李老师”等。

3 谦称和敬称汉语文化中贬己尊人准则是最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

如体现在称呼语上,有“贬己”的谦称:“鄙”、“敝”、“寒”,如:“鄙人、“寒舍”、“晚生”、“贱内”、“犬子、“下官”等,有尊人的敬称:“贵”、“尊”、“大”、“令”,如:“贵公子”、“令堂”、“贤弟”等。

英语中虽然有自己的表示尊重和礼貌的形式,如情态范畴的一些词:will,would,may,might,csn,could等,如:Could I have your name?但是问候语的谦称确是汉文化所特有的。

造成差异的根源: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各民族称谓词语的数量和指称的范围各有特色。

中国文化传统“重名分,讲人伦”的封建伦理观念,与西方社会“人为本,名为用”的价值观念有所不同,使得中西方在称谓系统上存在明显的差别。

第二篇:英汉语言中动物名词习语文化比较一完全对等表达法在中国人和西方讲英语的英国人、美国人和加拿大人的眼中,狐狸总是和狡猾联系在一起,驴和愚蠢相联系,鹦鹉是没有主见,只会人云亦云的一类人的代名词,羊羔温顺腼腆,猪肮脏贪吃,猴子身体灵活敏捷,狼凶残好杀等等,不一而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种情况:1.在as…as句式所构成的明喻结构中,如:a s a g i l e as a m o n k e y (像猴子一样敏捷)a sb u s y as a b e e (如蜜蜂般忙碌)a s s t u p i d a s a d o n k e y (蠢驴)2.在含有动物名的动词短语中,如:t o f i s h i n t r o u b l e d w a t e r s (浑水摸鱼)t o p a s s f i s h e y e s b e f o r e p e a r l s (鱼目混珠)3.由动物名词所构成的复合形容词:b i r d—b r a i n e d (没有头脑的,傻的) e a g l e —e y e d (目光敏捷)4.在固定短语中,如:a w o l f i n s h e e p c l o t h i n g (披着羊皮的狼)m a k e a m o n k e y o u t o f s b .(把某人当猴耍了)5.谚语,如:A m o us e c a n s e e a n i n c h .(鼠目寸光)B a r k i n g d o g s d o n o t b i t e .(吠犬不咬人)二.不完全对等表达法1. 在as…as句式所构成的明喻结构中,如:a s q u i t e as a m o u s e (鸦雀无声)l i k e a d u c k t o w a t e r (如鱼得水)2. 在含有动物名的动词短语中,如:h o l d a w o l f b y t h e e a r (骑虎难下)t o t e a c h a p i g t o p l a y o n a f l u t e (对牛弹琴)3. 由动物名词所构成的复合形容词,如:C h i c k e n —h e a r t e d (胆小如鼠) L i o n —h e a r t e d (胆大似豹,豹子胆)4. 在固定短语中,如:d o n k e y g y e a r s (猴年马月)t h e b l a c k s h e e p (害群之马)5. 谚语,如:l o v e m e,l o v e m y d o g(爱屋及乌)。

中英语言文化比较2

中英语言文化比较2

• 车未停稳,请勿上下。 • “我体健康” vs 我 身体健康. • 一种新的飞机—小型, 价格低,无人驾驶, 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 一种体积小、价格低 的无人驾驶新型飞机 正引起人们的关注。
例3
• If North America and Europe renew their moral life, build on their culture commonality, and develop closer forms of economic and political integration to supplement their security collaboration in NATO, they could generate a third Euroamerican phase of western affluence and political influence. • 如果北美和欧洲重建它们的道德生活,以它们的文化共通性为基 础,并发展更紧密的经济和政治一体化的形式,作为北约安全保 障合作之外的补充,那么他们就能发展出有西方的富裕和政治影 响力的第三阶段,即欧美阶段。 • 如果北美和欧洲能在道德生活方面得以重振,在共同的文化基础 上进行发展,在政治经济领域进一步整合,以此作为在北约安全 合作外的补充,那么将可衍生出经济富甲天下、政治一言九鼎的 欧美第三阶段。
d)英汉文字系统差异造成的翻译困难
• 以语音特征表达意义时,会造成翻译困难,甚至 造成不可译性untranslatability。 • 如:What does a lawyer do after his death? • 回答是:Lie still. • 绕口令:四十四个石狮子 • Full House: • 没看见给你买车了吗? • (英文翻译如何处理)

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对比

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对比

[摘要 ]翻译不只是两种语言的语法、句式、语义系统之间的语系转换 ,它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际。

英汉两种语言之间有语句差异、思维差异与文化内涵上的差异 ,这些差异会对翻译造成一定影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任何形式的语言都有某种文化内涵。

于是深富特定民族情感、内涵深厚的一种语言就会成为译者极难克服的对手。

有学者把英汉语言与中西思维方式、民族文化联系起来进行单向、双向或交叉对比研究 ,但“ 至今尚未取得突破性成果。

” [ 1 ]这始终是英汉互译困难的焦点所在。

因此 ,只有明晰两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差异 ,才能保证翻译的顺利进行。

一、英汉语句差异(一 )英汉词汇现象对比1 .意义差异“ 英语是综合型语言 ,词化程度相当高 ,即在英语词汇中存在大量分析型语言(如汉语要用一个短语甚至一个句子才能表达单个词 )。

” [2 ]译者熟练掌握英语的这种特点 ,就可以使译文简洁。

英语中有不少单个动词隐含着“make +宾语 +补语” 的意思,“v . + adv” ,“v . + like” “v .+with” 这些复杂的意思。

英语一个动词 ,汉语要用一个短语词组来表达。

如果在汉译英中正确运用这种动词 ,就简洁多了。

由于名词尤其是抽象名词大都是从动词或形容词派生来的 ,而很多动词或形容词都有自己习惯的主语或并与之搭配 , 因此单个抽象名词隐含一个主谓或动宾结构的内容。

2 .词类差异“ 英汉语言的最大差异之一便是体现在动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整理提供词的运用上” [ 3 ]。

汉语动词灵活多变 ,表现力极强。

沈家煊认为 ,汉语在句法上遵循时间顺序的相似原则 ,这是因为汉语缺乏形态变化而采用直接映照的方法。

[ 4 ]汉语句序体现认知次序 ,多述谓成分线性排列。

因此“ 汉语中动词使用频率远比英语为高。

” [ 5 ]在表达一些复杂的思想时 ,汉语往往借助动词 ,按时间顺序逐步交待、层层铺开 ,给人以舒缓明快的感觉。

从使用方法上来看 ,汉语动词的连用和叠用非常普遍 ,而在英语中习惯用非谓语动词形式。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摘要】本文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分别从语音、语法、词汇、交际文化和修辞手法五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中英两种语言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中包括发音、语序、词汇的使用方式以及交际方式等方面。

文章也探讨了这些差异背后的文化差异,从而揭示了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

通过对这些差异的分析,可以促进不同语言间的交流与理解,同时也可以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

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并探索中英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联系,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的发展。

本文旨在探索和研究中英语言文化差异,为跨文化交流提供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中英语言文化差异、语音差异、语法差异、词汇差异、交际文化差异、修辞手法差异、总体对比、借鉴与启示、未来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反映了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认知和价值观。

中英语言文化作为世界上两大语言文化体系,在交流和相互理解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中英语言文化本身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中文作为象形文字的代表,注重意象和象征的表达,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英文则以拉丁字母拼写,更注重语法和逻辑的表达。

这种语言形式上的差异反映了中英两国的不同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英两国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通过对比两种语言的音韵、语法、词汇等方面的差异,可以更好地把握和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方式和思维模式,从而减少语言交流中可能出现的误解和偏见。

研究中英语言文化差异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还可以拓宽我们的跨文化视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本文旨在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探讨二者在语音、语法、词汇、交际文化以及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异同,为跨文化交流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比较中英语言文化差异,深入探讨两种语言体系背后的特点和内在规律。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邓炎昌刘润清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邓炎昌刘润清

英汉日常谈话中的文化差别(一) 打招呼和告别一天中午,一个在中国学习的美国留学生有个约会。

他刚要骑上创神,一位中国朋友从旁边走过,问他:“吃了吗?”这是中国人在吃饭前后打招呼的常用语。

美国留学生笑着点点头,挥挥手表示告别,就走了。

他知道,中国朋友的话等于英语中的Hello或Hi,但如果照字面译成Have you eaten yet?或Have you had your lunch?外国人听起来就很怪。

美国人会以为,这种打招呼似乎是说:“我也没有吃。

走吧,我们一起去吃点东西吧。

”或者说:“没有吃的话,我正要请你到我家去呢。

”总之,这样打招呼有时意味着邀请对方去吃饭。

发生过这样的事。

有一次,一个刚到中国不久的外国留学生结结巴巴地用汉语说;“你们为什么老问我吃了饭没有?我有钱。

”他以为人们总问他“吃饭了吗”是因为怕他没钱吃饭。

他显然对这种问法感到生气。

再如,汉语中的“上哪儿去啊?”和“到哪儿去啦?”这样打招呼的话直译成英语就是Where are you going?和Where have you been?用这两句英语来打招呼,大部分讲英语的人听了会不高兴,他们的反应很可能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你管得着吗!)幸好,打招呼的话并不都令人感到奇怪或者引起对方反感。

有许多打招呼的话是相似的,有些只是说法不同。

在许多语言里,打招呼的话往往与时间有关,但即使在一种语言中也有不一致的地方。

英语中有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 都相当于汉语中的“您好”,只是说的时间不同而已,但不说Good noon。

而Good night(晚安;明天见;再会)根本不是打招呼的话(大多数讲英语的人不会这样说)。

这只是告别时说的话。

两个中国人初次见面时,没有什么特别的汉语说法,而多数讲英语的人初次见面总要说I’m pleased to meet you (认识你很高兴)之类的客套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怒安. 傅雷谈翻译[M].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2
翻译中英汉语言对比的重要意义
刘宓庆: 西方各语种在 刘宓庆:“西方各语种在SLT与TLT之间的 与 之间的 实现形式转换的可行性比汉外翻译大得 即既实现意义对应, 多。……即既实现意义对应,又实现形式对 即既实现意义对应 应。这在汉语与西方语言之间的转换中是根 本办不到的。基本上, 本办不到的。基本上,汉外互译必须放弃拘 守形式的努力而倾全力于意义。 守形式的努力而倾全力于意义。”1 思果说: 千万不能跟英文走。 思果说:“千万不能跟英文走。” 2
例9:Jesse在纽约曾被罚从事无偿劳动以 代 替入狱服刑; 例10:John说,“现在正是三伏 酷暑季节”; 例1 l:Sophia的丈夫是个鼓吹地方 自治者; 例12:Ryan是Elizabeth的私生子。
例13 他的两个儿子可谓天壤之别:一个 是龙,一 个是虫。 (误译:There’s a world of difference between his two sons:one is like a dragon。while the other a worm.) (参考译文:There’s a world of difference between his two sons:one is very capable,while the other is extremely incompetent.)
例1 She is in control now. (误:她现在 被控制了。) 例2 They can’t possibly forget it. (误: 他们不可能忘掉。) 例3 My aunt remembered m6 on my birthday. ( 误:我婶婶在我生日那天记起我。) 例4 Believe it or not。he has a fat chance of Success. (误:信不信由你,他成功的机会 很大。)
王寅. 英汉语言宏观结构区别特征. 载方梦之、马秉义编选《 王寅 英汉语言宏观结构区别特征 载方梦之、马秉义编选《汉译英实践 与技巧》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与技巧》[M].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6: 42
关于英汉语言的比喻
“波浪形”结构:汉语的句子关系往往是并列、并行的,因 此是以时序或逻辑顺序排列的。子句与子句之间的关系须 透过上下文才能决定,所以句子是意合的 所以句子是意合的;而且连词的使 所以句子是意合的 用也不像英语中普遍,结构也较为简练明快。汉语的句式 称之为“流水句”,整个句子像由一个一个独立的子句, 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层层推进。因此,有人把汉语句子 结构比作“波浪形”结构,每个子句犹如波浪,前浪推后 浪,宛如“万顷碧波,层层推进”。 “枝杈形结构”:英语采用主从关系的形合法(use of hypotaxis)。英语可以通过连词(如状语从句)、关系词(如定 语从句)和分词、动名词及不定式等构成句子,因此构成方 构成方 式是形合的;英语利用关系代词引出包孕句(embedded 式是形合的 clause),语法结构采用层次结构,关系紧凑严密。也就是 说,英语的句子结构是在一个主句中,可在不同的地方插 入各种从属结构,层层展开。从属结构包括动词的非限定 形式、介词短语和各种从句。有人把英语句子结构比作树 状的“枝杈形”结构,犹如“参天大树,枝叶横生”。1
例9 Jesse once took community service in New York. (误译:Jesse曾经在纽约从事过社 区服务。) 例10 “The dog days are upon us,”John said. (误译:John说,“猪狗一样的苦日子正降 临到我 们头上”。) 例11 Sophia’s husband is a home ruler. (误译:Sophia的丈夫是个家庭暴君。) 例12 Ryan is a love child of Elizabeth. (误译:Ryan是Elizabeth的爱子。)
例I:她现在掌控一切; 例2:他们无论如何 不会忘掉; 例3:我婶婶在我生日时送我一件礼 物; 例4:信不信由你,他成功的机会渺茫。
例5 太阳每天早晨从东方升起。 (误译: The sun rises from the east every morning.) 例6 我的腿被你的狗咬了。 (误译:My leg was bitten by your dog.) 例7 他自杀过两次,但还活着。 (误译: He committed suicide twice but is still alive.) 例8 他在会上只讲了几句话。 (误译:He spoke only a few sentences at the meeting.)
1. 怒安. 傅雷谈翻译[M].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30
翻译中英汉语言对比的重要意义
就保留原文句法与译文体现原作精神的 问题,傅雷也有精辟的论述:“假如破坏 本国文字的结构与特性,就能传达异国 文字的特性而获得原作的精神,那么翻 译真是太容易了。不幸那种理论非但是 刻船求剑,而且结果是削足就履,两败 俱伤。” 1
1. 郭建中. 汉英/英汉翻译:理念与方法[J]. 上海翻译, 2006(01):18-19
关于英汉语言的比喻ຫໍສະໝຸດ 英语造句着重用关联词语将句子的主干与上 下左右勾连,进行空间搭架, 下左右勾连,进行空间搭架,因此可以称为 营造学手法” ),而 “营造学手法”(architectural style),而 ), 汉语造句偏重从动词着眼, 汉语造句偏重从动词着眼,将各部分根据时 间顺序一一予以安排,因此,可以称为“ 间顺序一一予以安排,因此,可以称为“编 年史手法” 年史手法”(chronicle style)1 )
1.刘宓庆.翻译与语言哲学[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78.) 2.思果. 翻译研究[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23)
汉语的线性序列 与英语的空间结构
关于英汉语言的比喻
英语句子的结构: 葡萄藤型 葡萄藤型” 英语句子的结构 “葡萄藤型”结构 ),意为在短短的主 (grapevine structure),意为在短短的主 ), 干上派生出长长的枝蔓和丰硕的果实; 干上派生出长长的枝蔓和丰硕的果实; 汉语句子的结构: 汉语句子因为很少叠床架屋, 汉语句子的结构 汉语句子因为很少叠床架屋, 节外生枝, 节外生枝,而是一个短句接一个短句地往下 延伸,因此被称为“竹竿型” 延伸,因此被称为“竹竿型”结构 1. (bamboo structure)。1 )。
例9 Jesse once took community service in New York. 例10 “The dog days are upon us,”John said. 例11 Sophia’s husband is a home ruler. 例12 Ryan is a love child of Elizabeth. 例13 他的两个儿子可谓天壤之别:一个 是龙,一 个是虫。 例14他们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例14他们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误译Their life is as happy as red fire.) “.” (参考译文 Their life is like the sunrise.)
Lecture 1 Jean Delisle, representative of French 翻译中英汉语言对比的重要意义 Interpretative Theory of Translation, says in his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09级翻译方向
辨析正误
例1 She is in control now. 例2 They can’t possibly forget it. 例3 My aunt remembered me on my birthday. 例4 Believe it or not。he has a fat chance of success. 例5 太阳每天早晨从东方升起。 例6 我的腿被你的狗咬了。 例7 他自杀过两次,但还活着。 例8 他在会上只讲了几句话。
1.林同济 从汉语词序看长句的翻译 载方梦之、马秉义编选《汉译英实 林同济. 从汉语词序看长句的翻译. 载方梦之、马秉义编选《 林同济 践与技巧》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践与技巧》[M].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6: 433-4
陈安定:英语句子好比“一串珍珠” 陈安定:英语句子好比“一串珍珠”,而 汉语句子则像“一盘大小各异的珍珠, 汉语句子则像“一盘大小各异的珍珠,散 落玉盘,闪闪发光,灿烂夺目。 落玉盘,闪闪发光,灿烂夺目。”1 比喻归纳: 英语句子好比一棵参天大树, 比喻归纳:“英语句子好比一棵参天大树, 一串葡萄,一串珍珠,一树荔枝。 一串葡萄,一串珍珠,一树荔枝。而汉语 句子)好比一根竹子,一盘珠子, (句子)好比一根竹子,一盘珠子,一江 波涛。 波涛。”2
傅雷在《〈高老头〉重译本序》中说: 傅雷在《〈高老头〉重译本序》中说:“译 《〈高老头 本与原作,文字既不侔,规则又大异。 本与原作,文字既不侔,规则又大异。各种 文字各有特色,各有无可模仿的优点, 文字各有特色,各有无可模仿的优点,各有 无法补救的缺陷, 无法补救的缺陷,同时又各有不能侵犯的戒 像英、 德那样接近的语言, 律。像英、法,英、德那样接近的语言,尚 且有许多难以互译的地方; 且有许多难以互译的地方;中西文字的格远 过于此,要求传神达意,铢两悉称, 过于此,要求传神达意,铢两悉称,自非死 抓字典, 抓字典,按照原文句法拼凑堆砌所能济 事。”1
例5 The sun rises in the east every morning. 例6 I was bitten on the leg by your dog. 例 7 He attempted suicide twice but is still alive. 例 8 He spoke only a few words at the meeti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