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手术后疼痛护理体会
护理中的心脏瓣膜手术后评估

护理中的心脏瓣膜手术后评估心脏瓣膜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心脏手术,用于治疗心脏瓣膜病变。
手术后的护理评估对于患者的康复和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心脏瓣膜手术后的评估内容和方法。
1. 术后疼痛评估心脏瓣膜手术后的疼痛评估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护士需要通过观察患者的表情、问询患者的疼痛感受以及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来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常用的疼痛评定工具包括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面部表情评分法(FPS-R)等。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合理给予止痛药物,确保患者的舒适度。
2. 循环系统评估心脏瓣膜手术对循环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护士需要对患者的循环系统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监测。
此外,护士还需要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心律失常、心音变化等异常情况。
如果患者出现心律失常或血压异常,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如给予药物治疗或调整姿势。
3. 呼吸系统评估心脏瓣膜手术后,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等呼吸系统问题。
护士需要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以及呼吸节律,并注意观察是否有咳嗽、咳痰等症状。
如果患者有呼吸困难或其他呼吸问题,护士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给予氧气治疗或进行咳痰引流。
4. 疾病检测评估心脏瓣膜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疾病检测,以确保手术效果和患者的健康状况。
护士需要关注患者的血常规、心电图、血流动力学监测等检测结果,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护理措施。
同时,护士还要监测患者的体温、血糖等指标,并及时纠正异常。
5. 伤口评估与护理心脏瓣膜手术后,患者的手术伤口需要进行评估与护理。
护士需要观察患者伤口的颜色、渗液情况以及是否有红肿、疼痛等异常。
同时,护士还要注意伤口的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防止感染的发生。
6. 心理社会评估心脏瓣膜手术对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功能也会带来一定影响。
护士需要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观察是否有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并提供相关的心理支持和护理干预。
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在心脏手术病人的应用体会 陈少霞

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在心脏手术病人的应用体会陈少霞发表时间:2015-11-27T17:03:43.587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2期供稿作者:陈少霞[导读] 广西梧州市人民医院,广西543000 心脏外科手术创伤大,术后常需留置心包、纵隔或胸腔引流管、尿管等,并使用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等。
由于病情变化快,常规进入ICU 监护。
陈少霞(广西梧州市人民医院,广西543000)【中图分类号】 R573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6-0867(2015)02-0186-01心脏外科手术创伤大,术后常需留置心包、纵隔或胸腔引流管、尿管等,并使用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等。
由于病情变化快,常规进入ICU 监护。
环境的陌生、手术创伤、各种管道等造成患者生理和心理极大的不适。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以来,护理工作更注重“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患者是否感觉舒适越来越受到护理人员的重视。
我科制订实施了一系列的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应用于心脏手术病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2012 年12 月~2014 年12 月,在我院进行择期心脏手术,术后在ICU 监护的病人120 例。
其中男65 例,女55 例。
年龄5~65 岁。
其中瓣膜置换术57 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23 例,房间隔缺损20 例,冠状动脉搭桥术10 例,左房粘液瘤摘除术4 例,其他心脏病6 例。
入住ICU 时间1~15 天。
2 方法2.1 术前优质护理服务2.1.1 加强护士的培训。
邀请心胸外科、重症监护室的医生以及具有丰富监护经验的护士进行科内小讲课,培训内容包括心脏手术后的监护、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沟通的技巧、心理护理等知识。
提高专业观察、护理及沟通交流的能力。
2.1.2 成立心脏手术优质护理服务小组,每组成员4~5 人。
选择专科知识及经验丰富,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专科护士一名担任组长,采取以老带新的形式。
手术前,参加医务部组织的术前讨论,以了解患者的基本病情、手术方案、术后的特殊护理观察要求等。
心脏康复在icu心脏术后患者中的护理体会

·健康护理·心脏康复在ICU心脏术后患者中的护理体会(P>0.05),具有对比价值。
纳入原则:①课题收集的52例客观对象均为ICU收治患者,接受心脏手术治疗。
②课题获安全管理委员会批准实施。
③患者和(或)监护人对课题知情。
排除原则:①无法确定监护人。
②病情危重,无法支持研究。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ICU护理干预,于患者收治后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及时对患者病情进行检测,定期对生命体征进行记录,给予患者合理用药;研究组患者联合开展心脏康复护理,对患者心脏功能进行评估,指导患者呼吸,加强呼吸肌功能锻炼;针对气管插管患者,加强导管护理干预,避免呼吸3 讨论心脏手术治疗后收治ICU的患者病情较为危重,患者身体免疫力低下,心功能恢复预后周期较长,临床对护理专业性的要求较高。
心脏手术患者术后须绝对卧床,心肌耗氧量降低,术后心功能恢复较慢,开展早期心脏康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心脏康复针对心功能不全、术后机械性损伤均具有积极导向,通过有效的呼吸指导,改善心肌耗氧量,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有利于细胞修复。
本研究表明,护理前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具有一致性,护理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均显著改善,研究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课题研究显示,心脏康复护理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开展效果显著。
4950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四○四医院 四川 绵阳 621000综上,于ICU心脏术后护理中开展心脏康复护理,可促使心功能恢复,有利于疾病转归。
参考文献[1]Ogawa, Masato, Izawa etal. Poor preoperative nutritional status is an important predictor of the retardation of rehabilitation after cardiac surgery in elderly cardiac patients[J]. Aging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29(2):283-290.[2]刘洪所,肖德龙,杨阳等. 多学科康复训练对改善机械通气患者ICU获得性衰弱的效果研究[J]. 全科护理,2019,17(28):3521-3523.[3]孙晖,李杰,于婷婷. 早期肺康复训练对ICU有创机械通气COPD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9):63,64.[4]李玲玲,高菲,赵珂. 心理护理干预对ICU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9,25(5):167-169.[5]吕兰兰,杨乐. 安全护理对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及康复效果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15):173-175.作者单位威远县第三人民医院 四川 内江 642469予患者进行局部擦拭及按摩,间隔一段时间检查患者受压部位,若发现皮肤发白,应及时给予局部按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疼痛护理心得体会(通用5篇)

疼痛护理心得体会疼痛护理心得体会(通用5篇)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
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疼痛护理心得体会(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疼痛护理心得体会1工作已近一月时间,我很幸运自已被分到了新生儿监护室(NICU)。
20xx年8月9日是个值得记忆的日子,就是在这天我怀着无比激动与好奇的心情第一次推开那扇玻璃门走进了这个陌生又很神秘的地方—NICU。
初到这里的我似乎还没有脱去青涩和稚气,对一切都感到好奇,也带着几分胆怯。
在我懵懵懂懂之时各位老师那热情、亲切、关爱的表情感染了我,让我感到了春天般的温暖,我的陌生感已悄然流逝殆尽,此时此刻我觉得自己已经融进了这个和谐的团队。
走进病房,透过暖箱看到那一个个娇弱的躯体,但又时刻表现出顽强劲头的小生命,我暗下决心,要好好学习专业知识及临床操作能力来保护他们,让这些顽强的小生命绽放最美好的明天。
来到这里的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
就是在这宽敞明亮干净整洁的环境中,NICU的护理团队每天都在忙而有序的工作着,当遇有患儿需要抢救时,医护间的配合是那么的默契,正是这支出色的护理队伍,使得一个个稚嫩的生命一次次的转危为安,健康的回到妈妈的怀抱。
还有更重要的就是这里有着浓厚的学习成长氛围。
先进的人即使不能改变世界,也肯定能影响他人。
这里的老师们工作中不忘相互交流学习,一个气管插管患儿需要拔管,这个操作过程需要医生护理的密切配合,对护理来讲要有精湛的操作技能,大家会在工作允许的情况下积极的去融入这个操作,操作中的老师边做边讲,大家在旁写着思考着,一种引力如同磁场,磁化了我们新人的身心,尾随着这些榜样,我们这些新人瞬间走出庸碌的日子,步入积极充实上进的工作环境。
我们之中会有人为了多学多看些临床操作而提前一小时到岗,为了弄清楚呼吸机的管路、定标会下班留下多请教老师。
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护理体会

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护理体会【摘要】心脏瓣膜置换术是一种重要的心脏手术,对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术前准备、术中、术后、并发症和心理护理等方面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护理体会。
在术前准备中,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提供专业的护理指导。
而在术中,护士需要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操作,保障患者安全。
术后护理是至关重要的,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提供及时有效的护理。
护士还需要关注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提供相应的护理干预。
心理护理同样重要,护士需要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和关怀。
在结论中,我们对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护理体会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希望能够更加重视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康复效果。
【关键词】心脏瓣膜置换术、护理体会、术前准备、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并发症护理、心理护理、发展方向、未来、总结。
1. 引言1.1 介绍心脏瓣膜置换术的背景心脏瓣膜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心脏手术,用于治疗心脏瓣膜疾病。
心脏瓣膜疾病是指心脏瓣膜的功能异常,导致心脏瓣膜无法正常开启或关闭,影响心脏的血液流动。
这种疾病会导致心脏负荷增加、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心脏瓣膜置换术通过手术的方式替换病变的心脏瓣膜,恢复心脏瓣膜的正常功能,改善心脏的血液流动,减轻心脏负荷,提高心脏功能。
这种手术在医学界已经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数量逐渐增加。
对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护理工作也变得愈发重要。
良好的护理对手术的成功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分享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护理体会,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护理工作,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1.2 阐述为什么需要更加重视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护理工作心脏瓣膜置换术是一种重要的心脏手术,可以有效地治疗心脏瓣膜病变。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数量正在逐渐增加。
左心室破裂修补术后的护理体会

左心室破裂修补术后的护理体会
手术后的病人需要密切监测。
手术结束后,病人被送进重症监护室(ICU)。
我们需要观察他们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重要指标,并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以监测心脏功能的变化,并及时识别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术后病人需要进行有效的疼痛管理。
手术可能会给病人带来一定的疼痛,因此我们会使用镇痛药物来减轻病人的不适感。
药物的使用要考虑到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和个体差异。
我们需要不断观察病人的疼痛程度和反应,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方式,并注意可能的不良反应。
术后病人需要密切关注伤口情况。
手术结束后,病人会有一个心肌修复的切口。
我们需要定期检查伤口,观察有无渗液、感染和裂开等情况,并及时进行处理。
如果伤口出现感染迹象,我们会采取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和敷料更换措施,以促进伤口愈合。
术后病人需要进行心脏康复护理。
心脏手术后,病人需要逐渐恢复正常的心脏功能。
我们会帮助病人进行身体活动,帮助恢复体力,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病人应对手术过程和康复期的不适感和恢复障碍。
对于左心室破裂修补术后的护理,我觉得关键是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有效管理疼痛,注意伤口护理,并进行心脏康复指导。
这些工作不仅需要护士具备良好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还需要我们用心去关注和照顾每一位病人,给予他们温暖、关怀和鼓励。
虽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但看到病人逐渐康复、重新恢复健康,这份辛苦和付出绝对值得。
护理个案——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

护理个案——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一、概述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心脏节律失常的方法。
在这种手术中,医生会将一个电子装置植入患者的心脏,以帮助维持正常的心跳节奏。
本文档将介绍这种手术的护理要点。
二、手术准备在手术前,护士需要确保患者已经完成所有必要的检查和测试,例如心电图、血液检查等。
另外,护士还需要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并向其解释手术的过程和风险。
三、手术过程1. 麻醉:在手术开始之前,患者会接受局部麻醉。
护士需要确认患者已经接受了麻醉,并确保其处于舒适和安全的状态。
2. 皮肤准备:手术前,护士需要对患者的手术部位进行适当的皮肤准备,包括清洁和消毒。
这有助于降低感染的风险。
3. 手术操作:医生将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心脏。
在手术过程中,护士需要协助医生,确保手术器械和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四、手术后的护理1. 观察和监测:手术结束后,护士需要持续观察和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等。
如有异常情况,需要及时报告医生。
2. 伤口护理:护士需要对手术伤口进行适当的护理,如更换敷料、保持干燥清洁等。
定期巡视伤口,以确保伤口的愈合进展顺利。
3. 疼痛管理:手术后,患者可能会有一定的疼痛感。
护士需要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给予相应的镇痛治疗。
4. 康复指导:护士需要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关于术后护理和康复的指导,包括药物管理、活动限制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五、可能的并发症和注意事项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可能会伴随一些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
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可能的并发症。
另外,护士还需注意以下事项:- 确保患者按时服药,并定期复诊。
- 帮助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如避免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等。
- 定期检查心脏起搏器的功能,如电池寿命、信号稳定性等。
六、总结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方法,通过护士的精心护理,可以帮助患者顺利康复。
护士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各个环节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具备丰富的护理知识和技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镇痛泵用于心脏术后疼痛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镇痛泵用于心脏术后疼痛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镇痛泵在心脏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及其疗效观察,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和问题对策。
研究发现,镇痛泵能有效缓解心脏术后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提出了镇痛泵使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强调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展望未来,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镇痛泵在心脏术后疼痛管理中的作用,并探讨更有效的护理策略,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服务。
【关键词】心脏术后疼痛、镇痛泵、疗效观察、护理措施、问题与对策、注意事项、作用、护理工作、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镇痛泵在心脏手术后疼痛管理中的作用和疗效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
对镇痛泵在心脏手术后疼痛管理中的疗效进行观察和评估,并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和经验,对提高患者的疼痛管理水平和促进康复至关重要。
本研究旨在对镇痛泵在心脏手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经验。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镇痛泵在心脏术后疼痛管理中的作用及疗效,评估其对患者术后疼痛的缓解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更好的指导和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评估镇痛泵在心脏术后疼痛管理中的效果和安全性。
2.探讨镇痛泵对心脏术后患者疼痛强度的影响。
3.分析镇痛泵在心脏术后疼痛管理中的护理措施及不良反应处理。
4.为今后临床实践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镇痛泵使用策略。
通过本研究的目的,旨在完善心脏术后疼痛管理的规范化和个性化,提高病人的治疗满意度和康复质量。
1.3 研究意义镇痛泵通过输注镇痛药物到患者体内,可以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研究镇痛泵在心脏术后疼痛管理中的疗效及护理意义,有助于进一步探讨和完善该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通过深入研究镇痛泵在心脏术后疼痛管理中的作用机制和疗效观察,可以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护理方法,进一步提高心脏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脏手术后疼痛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心脏手术后的疼痛护理方法及效果。
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在本院择期行手术的患者共156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精心的疼痛护理。
结果观察组10例(128%)发生中度以上疼痛,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7%(P<005);V 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甲级愈合比例显著高与对照组;出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
结论心脏手术后实施精心的疼痛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治疗疗效,可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
术后疼痛;心脏手术;护理
术后疼痛是手术常见的症状,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
术后疼痛的出现及其强度与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密切关系。
有效的疼痛护理并配合心理护理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并可促进患者的康复[1]。
因此,心脏手术后疼痛护理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研究对156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实施疼痛护理及心理护理等相关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并择期行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共156例,其中,男66例,女90例;年龄8~46岁。
排除精神障碍、不能描述疼痛感受以及不能配合本研究者。
其中,96例室间隔缺损,6例室间隔缺损伴三尖瓣关闭不全,50例房间隔缺损,4例房间隔缺损伴部分型肺的静脉异位引流。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一般护理,观察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精心疼痛护理,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21术前教育手术前,应向患者介绍手术的方式及过程、术后需要配置的各医疗器械及其用途,并告知患者可能出现切口疼痛,并需留置引流管以处理疼痛。
同时,应向患者介绍术后疼痛的原因、发展变化及其转归等,并告知患者相应的镇痛办法,以使患者对于术后疼痛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避免因情绪波动或者产生恐惧、焦虑等加剧疼痛[2]。
122一般护理为患者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注意保持室内光线柔和、安静、空气清新、温度及湿度适宜。
同时,治疗及护理操作均应有计划性地集中进行,护理操作应熟练、轻柔,以提高患者的痛阈,减少患者的恐惧感、焦虑感,使患者保持轻松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
在不影响治疗的前提下,协助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如需变换体位时,需妥善固定各类测压管、引流管等,以避免因管子滑落、牵拉或扭曲等刺激伤口而导致疼痛加剧。
患者咳嗽时,护理人员应积极协助其体位,适当叩背,以固定切口,并应予以雾化吸入稀释痰液,以缓解患者因咳嗽排痰而引起伤口疼痛[3]。
积极加强营养支持,尤其是术后早期,宜食流质或者半流质高热量、低纤维素、富含维生素的易消化的食物。
根据患者的病情,术后3~4 d可予以高热量、低纤维素、富含维生素的易消化的普通食物,确保患者营养充足,从而促进伤口的愈合。
123心理护理在护理过程中,应充分尊重患者,增加护患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感受。
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向其阐释手术治疗的具体流程、方法、目的以及注意事项等,以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同时,可通过良性暗示以引导患者淡化疼痛意念或者摆脱痛苦的意境,鼓励患者积极参与一些欢乐、有趣的活动,从而缓解疼痛。
124疼痛控制根据患者的情况予以止痛剂止痛,通常轻度疼痛患者不需要做药物治疗。
对于中重度疼痛,通常予以皮下注射或者静脉注射镇痛药,并充分休息后即可缓解。
对于术后持续性疼痛,且经肌肉下注射镇痛药物仍不能缓解的患者,可予以止痛泵镇痛,通常有静脉、硬膜外以及皮下止痛泵镇痛三种。
同时,还应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13观察指标评价患者的疼痛情况(V AS评分),以10分为总分,0分为无痛;0~3分为轻度疼痛:疼痛可忍受,不影响睡眠;4~6分为中度疼痛:疼痛难以忍受,影响睡眠,需使用止痛药;7~10分为重度疼痛:疼痛难耐,影响睡眠及日常生活,需使用止痛药。
14统计学方法数据以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无明显不良反应,但观察组的疼痛情况以及出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讨论
疼痛是心脏手术后常见的症状之一,尤其是切口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心脏负荷、睡眠、饮食、睡眠等,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加强心脏术后疼痛护理是减轻患者痛苦并促进术后康复的重要手段。
因此,相关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疼痛护理技巧,并正确应用相关的评估方法正确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以亲切友善的言语行为予以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并及时采取正确的疼痛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的痛苦,从而促进其早日康复[4]。
此外,护理人员应掌握止
痛药的正确使用方法,充分认识到其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合理地应用止痛药,并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予以综合护理,提高患者的痛阈,从而减少止痛药的用药量,以减少相关药物反应,提高疗效并促进患者的康复。
本研究对心脏手术患者实施精心术后疼痛护理,结果仅有10例(128%)患者发生中度以上疼痛,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7%(P<005)。
且观察组患者的V 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伤口甲级愈合比例显著高与对照组,而出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
提示对心脏手术患者实施精心的术后疼痛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戴芬心脏外科术后患者疼痛的护理进展.安徽医学,2011,32(4):556558.
[2]赵明宏小儿心脏手术后49例触摸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6):3839.
[3]魏志婷心脏外科术后的疼痛护理.当代医学,2010,16(30):117.
[4]卜秋丽,陈淑芳,潘成芳,等护理干预对心脏术后患者切口疼痛影响的观察.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07(24):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