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典型病例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糖尿病足护理病例讨论

糖尿病足护理病例讨论

糖尿病足护理病例讨论一、病例介绍患者,男,65岁,糖尿病患者。

因“右足疼痛、皮肤破溃”入院。

患者糖尿病病史10年,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此次入院时血糖水平为14mmol/L。

入院时查体:右足第2、3跖骨间皮肤破溃,创面面积约为2cm²,深度约1cm,创面周围皮肤红肿、疼痛。

根据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诊断为糖尿病足。

二、糖尿病足的护理1. 控制血糖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发展与血糖水平密切相关。

因此,控制血糖水平是糖尿病足护理的关键。

本例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胰岛素治疗,将血糖水平控制在7mmol/L左右。

2. 创面护理(1)清洁创面: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去除细菌和污物。

(2)抗感染:根据创面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

(3)促进愈合:应用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等药物,促进创面愈合。

(4)敷料选择:根据创面情况,选择合适的敷料,如泡沫敷料、水胶体敷料等。

3. 肢体护理(1)保持肢体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肢体,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

(2)定期按摩:按摩肢体,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并发症。

(3)注意保暖:保持肢体温暖,避免受凉。

4. 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低盐饮食,保证营养摄入,促进创面愈合。

5. 健康教育(1)糖尿病知识: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的病因、症状、治疗和预防知识。

(2)足部护理:教育患者注意足部护理,避免受伤。

三、讨论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导致截肢。

糖尿病足的护理要点包括控制血糖、创面护理、肢体护理、饮食护理和健康教育。

本例患者糖尿病足的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1. 及时控制血糖:入院后立即给予胰岛素治疗,将血糖水平控制在7mmol/L左右,为创面愈合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 科学处理创面:根据创面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同时采用合适的敷料,促进创面愈合。

3. 全面的肢体护理:保持肢体清洁,定期按摩,注意保暖,预防并发症。

糖尿病足感染病历书写范文

糖尿病足感染病历书写范文

糖尿病足感染病历书写范文英文回答:Patient Name: [Patient's Name]Date of Admission: [Date of Admission]Date of Discharge: [Date of Discharge]Chief Complaint:The patient presented with a diabetic foot infection, characterized by redness, swelling, pain, and purulent discharge from the wound site. The patient also complained of difficulty walking and fever.History of Present Illness:The patient is a [age]-year-old male/female with a history of diabetes mellitus type 2 for the past [number ofyears]. The patient reports inadequate glycemic control over the past few months. The foot infection started as a small ulcer on the plantar aspect of the left foot, which gradually worsened over time. The patient did not seek medical attention until the infection became severe, leading to the current presentation.Past Medical History:The patient has a history of diabetes mellitus type 2, hypertension, and dyslipidemia. The patient has been on oral hypoglycemic agents for diabetes management. There is no history of previous foot ulcers or amputations.Social History:The patient is a non-smoker and denies any alcohol or illicit drug use. The patient lives alone and is independent in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Physical Examination:On examination, the patient was found to have a temperature of [temperature]°C, heart rate of [heart rate] bpm, blood pressure of [blood pressure] mmHg, and respiratory rate of [respiratory rate] breaths per minute. The left foot showed erythema, edema, and tenderness on palpation. There was a deep, malodorous, purulent wound with necrotic tissue on the plantar aspect of the foot. Peripheral pulses were palpable, and there were no signs of cellulitis or abscess formation.Investigations:Laboratory investigations revealed an elevated white blood cell count of [WBC count] cells/mm³, with a predominance of neutrophils. Blood glucose levels were elevated at [glucose level] mg/dL. Wound culture and sensitivity showed the presence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dicating a bacterial infection.Diagnosis:Based on 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laboratoryfindings, the patient was diagnosed with a diabetic foot infection, most likely due to inadequate glycemic control and poor foot care.Treatment:The patient was started on broad-spectrum intravenous antibiotics, targeting the identified pathogen. Wound care was initiated, including debridement of necrotic tissue and regular dressing changes. The patient was advised strict glycemic control and proper foot hygiene. Regular follow-up appointments were scheduled to monitor the progress of the wound healing.Prognosis:The prognosis for diabetic foot infections depends on the severity of the infection, adequacy of glycemic control, and timely initiation of appropriate treatment. With proper management and patient compliance, the patient's foot infection is expected to improve, and the risk of complications, such as osteomyelitis or amputation, can beminimized.中文回答:患者姓名,[患者姓名]入院日期,[入院日期]出院日期,[出院日期]主诉:患者主诉为糖尿病足感染,表现为足部红肿、疼痛,并伴有伤口渗脓。

糖尿病足 病历

糖尿病足 病历

糖尿病足病历
患者主诉双足疼痛、麻木、脱皮、溃疡和渗液不断,并出现了异味。

病史:
患者于10年前确诊为2型糖尿病,一直控制不佳。

患者平时饮食不规律,饮酒过度,无规律运动,视力下降,尿频尿急,脾气暴躁。

患者之前曾因糖尿病足溃疡住院治疗,但未能完全康复。

此次再次入院治疗。

体格检查:
患者双足皮肤干燥,脱皮,有多处渗液及溃疡,存在感染和坏死。

体温37.3℃,血压150/95mmHg,心率92次/分,呼吸22次/分。

神经系统检查提示双下肢感觉丧失,踝反射减退。

实验室检查:
空腹血糖:13.5mmol/L
糖化血红蛋白:9.2%
C-反应蛋白:25mg/L
血清白细胞计数:15.2×10^9/L
血清C肽:0.3ng/mL
诊断:
糖尿病足
治疗方案:
1. 控制血糖水平: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治疗。

2. 抗感染治疗: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

3. 保护足部:加厚足部垫和透气鞋子,避免受到压力和磨损。

4. 切除坏死组织:对于坏死组织进行清创手术,促进伤口愈合。

5. 促进伤口愈合:使用促进愈合的药物和膏剂,促进伤口愈合。

6. 教育患者:让患者了解糖尿病足的危害,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积极控制血糖水平,避免足部受伤。

随访:
患者于出院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进行回访,并持续治疗。

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有明显缓解,足部溃疡愈合,并控制血糖水平。

积极配合医生的建议和治疗,避免糖尿病足复发。

糖尿病足护理个案病例

糖尿病足护理个案病例

糖尿病足护理个案病例一、一般资料患者姓名:张先生性别:男年龄:65岁职业:退休工人婚姻状况:已婚入院时间:2021年5月10日出院时间:2021年5月25日诊断:糖尿病足(右足)二、病例摘要患者张先生,65岁,已婚,退休工人。

患者有糖尿病病史10年,平素血糖控制不稳定。

入院前3个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足疼痛,伴有间歇性跛行,未予以重视。

入院前1周,患者右足疼痛加重,局部皮肤破溃,伴有恶臭,为进一步治疗,就诊于我院内分泌科。

三、护理评估1. 病史评估:患者有糖尿病病史10年,血糖控制不稳定。

近期右足疼痛加重,局部皮肤破溃。

2. 体格检查:右足皮肤破溃,局部红肿,有脓性分泌物,伴有恶臭。

足背动脉搏动减弱。

3. 实验室检查:血糖15.2mmol/L,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升高。

4. 心理评估:患者因疾病原因出现焦虑、恐惧情绪。

四、护理目标1. 控制血糖,减轻局部症状。

2. 保持创面清洁,促进伤口愈合。

3. 预防感染,防止病情恶化。

4.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心理负担。

五、护理措施1. 控制血糖:给予患者胰岛素治疗,监测血糖变化,调整胰岛素剂量,保持血糖在理想范围内。

2. 创面护理:每天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清除脓性分泌物,保持创面清洁。

根据创面情况,给予合适的敷料覆盖,如银离子敷料、生长因子敷料等。

3. 抗感染治疗: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观察患者体温、血常规等指标,预防感染。

4. 足部护理:指导患者进行足部按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避免赤脚行走,减少足部损伤。

5. 饮食护理: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营养均衡,控制体重。

6. 心理护理: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给予关心、支持,减轻患者焦虑、恐惧情绪。

7. 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糖尿病足的病因、症状、预防措施等,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六、护理过程1. 入院第1天:患者入院后,给予胰岛素治疗,监测血糖变化。

进行创面护理,给予抗生素治疗。

2. 入院第27天:持续进行创面护理,观察创面愈合情况。

糖尿病足病历讨论

糖尿病足病历讨论

• • •

出院时情况
• 血常规(2006.12.15) :WBC 6.90×109/L N0.57 Hb 96 g/L • 肾功能:BUN 7.18 Cr124.6 UA 352 B2-M 4.21mg/L • 肝功能:TP 63.4 ALB 35.3 GLB 28.1 • HbA1C 7.6% FBS 5.3mmol/L PBS 7.5mmol/L
2006.4.12
2006.5.20
实验室资料
• 腹部B超(2006.4.5) :脂肪肝;胆囊多发结石。双 肾集合系统分离。
• 腹部B超(2006.5.20) :脂肪肝;淤血肝。胆囊多发 结石并胆囊炎。双肾集合系统分离。 • 胸腔B超:双侧胸腔少量积液(30mm)。
心电图
• 2006.4.3:窦性心律,部分T波(Ⅱ、Ⅲ、AVF、V6) 低平 • 2006.5.20:窦性心律,部分ST段(Ⅰ、AVL V5、 V6)下移提示心肌缺血
(四)扩血管,改善组织供血:
在治疗糖尿病足时,重新恢复足部的循环是 贯穿治疗糖尿病足时的重要一环 • 血管扩张剂(银杏达莫、丹参、灯盏细辛等) • 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潘生丁、前列地尔等) 在改善下肢供血的同时,又可改善心、肾的 血液循环,对心、肾功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五)抗感染:
• 糖尿病足急性感染期,强力抗感染是阻止病情发展的 关键措施。 • 一般在病原菌不明的情况下应给与广谱抗生素(三代头 孢)和甲硝唑治疗,在病原菌明确之后,抗生素实现从 广谱到窄谱、从联合用药至单个用药的转变 • 对于足部泌物培养,同一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坏疽局 部的细菌种类有变化 • 同一种细菌在治疗的不同阶段对同一种抗生素的敏感 程度不同 • 抗生素采用降阶梯治疗(特别是患者出现全心衰、严重 感染时),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控制感染

糖尿病足病例讨论模板

糖尿病足病例讨论模板

糖尿病足病例讨论模板一、病例摘要患者信息:姓名:张先生年龄:65岁性别:男主诉:右足疼痛、皮肤发凉、局部感染2个月现病史: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足疼痛,呈持续性,逐渐加重。

同时伴有皮肤发凉、麻木感,近期出现局部感染,疼痛加剧。

患者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糖尿病足”。

为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我科。

既往史:2型糖尿病史10年,长期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

否认其他慢性病史。

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二、病例分析1. 诊断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诊断为糖尿病足。

2. 病因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血管、神经病变,局部循环障碍,使足部抵抗力下降,易发生感染、溃疡等。

本例患者有10年糖尿病史,长期未正规治疗,导致糖尿病足的发生。

3. 病情评估(1)症状:右足疼痛、皮肤发凉、麻木感、局部感染;(2)体征:右足皮肤色泽暗红,温度降低,足背动脉搏动减弱;(3)辅助检查:血糖升高,足部X线片显示骨质疏松、关节间隙狭窄。

4. 治疗方案(1)控制血糖:给予胰岛素治疗,保持血糖在理想范围内;(2)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扩血管药物;(3)抗感染: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4)营养支持: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纠正贫血;(5)康复治疗:进行足部按摩、功能锻炼,提高足部功能;(6)定期随访,调整治疗方案。

三、病例讨论1. 糖尿病足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导致血管、神经病变,局部循环障碍,使足部抵抗力下降,易发生感染、溃疡等。

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动脉硬化、狭窄,导致足部血流减少,组织缺氧。

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感觉异常、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使足部对疼痛、温度等刺激敏感性降低,容易受伤。

2. 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及诊断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疼痛、皮肤发凉、麻木感、跛行等。

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

足部X线片、MRI等检查有助于了解足部骨骼、神经、血管等情况。

糖尿病足X线表现分析(附5例报告)

糖尿病足X线表现分析(附5例报告)

糖尿病足X线表现分析(附5例报告)糖尿病患者在疾病中、晚期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当其并发骨关节改变时,称为糖尿病性骨关节病。

在糖尿病性骨关节病中,足部骨关节及软组织坏死与感染发生率最高,且多见于久病老年患者,称为糖尿病足病。

该病因为足溃疡久治不愈而致严重感染、坏疽,最后不得不截肢以保全患者的生命。

据报道,在欧美国家非创伤性截肢的患者中,32%~50%为糖尿病足病,而50岁以上的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病史长而又控制不良者,易并发糖尿病足病。

因此,糖尿病足病的早期诊断与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通过对糖尿病足的临床X线分析,进一步探讨糖尿病性骨关节病发病机制,研究X线平片对糖尿病足病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收集我院近几年收治的5例资料完整的病历进行总结分析,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在50-65岁之间,病程时间长,一般病程5-20年之间,平均12.5年。

主要临床表现:5例有多饮、多食、多尿、疲乏、消瘦等典型糖尿病症状;3例有无痛性肿胀及长袜状知觉消失;4例足背动脉波动减弱;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溃疡及坏疽。

5例患者均摄有双足标准正斜位X线平片。

实验室检查:血糖为11.3-14.8mmol/L,尿糖(-)。

2 X线表现骨骼表现好发于足着力点的跖趾部,主要表现为:(1)骨端骨质吸收,跖趾骨出现局限性骨质破坏(5例);(2)骨干萎缩,趾骨干对称性变细,部分跖骨呈笔尖征(3例);(3)骨性关节炎表现在跖趾关节或趾趾间隙变窄(5例);(4)病理性骨折(1例)。

3 讨论糖尿病是一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的内分泌-代谢疾病,而以高血糖为其共同主要标志。

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质、脂肪以及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而出现多种合并症。

其并发骨关节病的发生率为0.1%~6.8%不等,而尤以足部多见。

3.1发病机制探讨该病是由于神经病变、缺血、感染及糖、蛋白质、钙、磷代谢障碍等综合因素协同作用所致,但可能是其中一种因素起主要作用。

糖尿病足病历讨论

糖尿病足病历讨论
• 2006.8.7:右胫后动脉ABI=0.53,左胫后动脉 ABI=0.51;右足背动脉ABI=0.58,左胫后动脉 ABI=0.56。所查动脉波形明显异常。
实验室资料
• TCD(2006.4.20):颅内血管弹性差,椎基系血管、 左侧大脑后动脉、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增快, 颅内血管均可探及明显血管杂音,未探及节段性 改变。
• 抗生素采用降阶梯治疗(特别是患者出现全心衰、严重 感染时),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控制感染
(六)坏疽局部处理:
主要包括局部清创术和创面处理,采用“逐步
蚕食”清创术:
• 首先抗感染,使局部的红肿消退、局限, • 尔后在局部逐步清除坏死组织,充分引流 • 在清创的基础上,局部湿敷阿托品+抗生素或者
九华膏等,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为上皮组织生长 创造良好基础。 • 待肉芽组织新鲜,给予德莫林外敷促进上皮组织 生长,利于创面早期愈合,缩短住院时间。
• 肝功能:TP 37.3 ALB 17.8 GLB 19.5
• HbA1C 18.2% FBS 16.93mmol/L

血气分析:PH 102mmHg
7.457
PCO2
34mmHg
PO2
• 血清铁 1.1mmol/L
• 尿蛋白定量 0.273g/24h
• 甲功:TSH 0.454 FT3 2.74(2.8-7.1) FT4 14.18(12-22)
(五)抗感染:
• 糖尿病足急性感染期,强力抗感染是阻止病情发展的 关键措施。
• 一般在病原菌不明的情况下应给与广谱抗生素(三代头 孢)和甲硝唑治疗,在病原菌明确之后,抗生素实现从 广谱到窄谱、从联合用药至单个用药的转变
• 对于足部泌物培养,同一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坏疽局 部的细菌种类有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标准
文案大全糖尿病足典型病例分析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管外科杨淼一、概述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 是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共同作用的结果。

严重者需要截肢。

糖尿病足可以迅速发展, 处理不当会严重致残。

目前,糖尿病足介入治疗正足部走入临床,它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足下部血液灌注,不但效果明显,而且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节约了社会成本。

临床常用的糖尿病足 Wanger 分析法显示糖尿病足分为 6 级,其中 0 级为尚未溃疡但会发生溃疡因素。

1 级和
2 级为轻微的溃疡,经过积极治疗后,大多数可以痊愈。

3 级到 5 级为中度到重度的感染,即使积极治疗仍然不可避免的切除局部或整条肢体。

临床治疗的目的为:
控制感染、促进溃疡愈合和防止复发。

当下肢供血不足将导致足部抵御感染和伤口自愈能力的下降。

而所有的药物治疗必须通过血液输送到感染组织,只有良好的血供才能保证组之间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

所以治疗糖尿病足应该重视早期血运重建。

二、病例分析患者资料:
男性, 78 岁,双下肢间歇性跛行 10 年,加重 3 个月,既
往糖尿病 8 年;脑梗塞 4 年,无后遗症。

术前的 CTA 显示(图 1),患者的膝盖动脉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闭塞,主要表现为双侧的胫前动脉闭塞。

经介入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术后的可控比测压显示,右侧为 1. 20,左侧为 1. 08,加术前有所好转。

患者的渐行骨髓症状也得到有效地改善(见图 2)。

本例患者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糖尿病患者血管的病变与症状往往不一致,而且患者的踝功比值不能准确反映血管病变的程度,对于糖尿病患者有必要进行早期干预,尽管早期干预,仍有糖尿病患者膝下血管病变不能完全开通。

如本例的左侧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

一般情况,患者女性, 76 岁,主因双足肿痛个月,右足第二趾红紫 3 天入院。

记往糖尿病史 15 年。

查体,双侧股腘动脉可及,双侧胫后动脉可及,较弱。

双侧足背动脉未及。

术前 B 超。

双侧腘动脉以下管腔重度狭窄,双侧胫前、足背动脉闭塞;双侧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多发斑块。

术前患者足部第 2足趾已出现红紫,处于坏死的边缘,术中造影发现患者股浅动脉末端、胫前动脉闭塞,胫后动脉远端可见严
实用标准
重狭窄,术中导丝穿越了闭塞和狭窄病变到达了胫后动脉远端,并对胫后动脉和股浅动脉进行了全段扩张,在股浅动脉部位放置了支架。

术后的造影可以看到血流获得了重建,足部造影显示流量增加。

术后第三天患者的足趾暗红得到了有效地改善,偏为好转。

对于本例患者的治疗体会,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因血管闭塞导致的足部坏死前期,应该积极开通血管,如果能及时恢复血流灌注,足部可完全恢复正常。

患者资料:
女性, 78 岁,自 2005 年起,曾数次因左下肢静息痛在我科反复介入治疗 7 次,既往史:
高血压史 50 年,糖尿病史 20 年,脑梗塞史 10 余年,查体: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左侧股动脉搏动弱。

左下肢自膝关节以下发凉,皮肤暗紫。

2005 年第一次介入治疗,治疗前的造影显示,股浅动脉闭塞,膝下仅有少量侧枝循环,远端可见腓动脉及胫前动脉暗淡显影。

经过介入治疗后我们开通了股浅动脉及胫前动脉; 2006 年患者症状出现复发在此造影显示股浅动脉闭塞膝下及腓动脉显影,经开通股浅动脉及胫前动脉; 07 年症状再次复发,股浅动脉仍然给闭塞,开通了股浅动脉及腓动脉; 08 年 4 月份术前造影显示股浅动脉再次闭塞, 08 年 4 月份的足部外观显示坐租足趾暗红,处于坏死的边缘状态,经开通血管之后,获得了通畅的血流。

文案大全
2008 年 6 月份患者足趾因为溃破坏疽再次入院,造影显示股浅动脉闭塞,但是我们导丝仍然穿越了闭塞段到达了远端的足背动脉,全段扩张后得到了通畅的血流,在股浅动脉部位支撑了支架,并且膝下开通了两个血管。

在 08 年 6 月 24 号,患者的足趾已经变为的干性坏死, 9 月份因复发而再次入院,因为股浅动脉闭塞,但是放着支架的部位仍然通畅,开通后获得良好的血流。

但是坏死范围已经波及的第 3 足趾,两个足趾均为干性的坏死。

2005 年,图 1、图 2 为治疗前股浅动脉闭塞,膝下仅有少量侧枝循环显影,远端可见腓动脉及胫前动脉。

图 3、图 4 为治疗后开通股浅动脉及胫前动脉。

2007 术前、术中、术后对比 2008 年 4 月足部外观和术前造影 2008 年 6 月 14 日,再次入院足部情况术中球囊扩张2008 年 6 月术后造影及术后足部情况 2008 年 9 月再次闭塞及术后结果对于本例患者我们得到很多治疗体会,对于反复复发的情况我们可以进行反复的介入治疗可以得到良好的效果。

本例患者的复发因素是比较特殊的,患者的左侧肢体不能活动属于脑梗塞后遗症,对于这种患者复发的机会较一般患者大我们治疗的意义是保持肢体的存活,避免截肢。

患者资料:
女性, 83 岁。

实用标准
左足溃破 10 天入院,查体:
双侧股动脉可及,双侧腘动脉及足背动脉未及,左足第Ⅳ趾坏死,波及足背,既往:
糖尿病 20 年,冠心病 10 余年。

术前患者足部第 4 趾已经完全坏死,且足背已经受波及出现严重的炎症反应。

造影可以看到股浅动脉闭塞,膝下胫前和胫后闭塞,腓动脉看到的显影。

经过全段扩张后,股浅动脉和腓动脉得到开通。

但患者术后第 2 天,左足的足背炎症反应扩大,第 7 天左足足背完全坏死,经过换药治疗之后,术后 2 个月仍然是处于坏死状态,而且左足的第 3、 4、 5 趾已经完全坏死。

这例患者对于我们是严重的教训,对于实行坏疽或感染严重的患者,应该在就诊是或介入治疗成功后,立即进行清创引流和清除坏死组织,防止感染进一步扩散。

患者资料:
男性, 76 岁。

主因右下肢发凉疼痛 3 月余,右足第四趾发黑半个月入院。

既往史:
脑梗塞史 10 年,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发现糖尿病 4 年。

吸烟史 50 年, 20 支/日,查体:
神志欠清,左侧肢体活动不利。

文案大全
双侧股动脉搏动弱,双侧腘动脉、足背及胫后动脉未触及搏动。

右足皮温较对侧低。

第三、四趾均已发黑,第三趾为重。

患者静息痛较为严重,我们给予腰麻,并且计划在腰麻下进行全段扩张后,同期截趾清创。

术中造影及术后造影(1-4 为术中造影, 5-8 为术后造影)本例患者给我们良好的介入治疗体会,介入后立即行清创术,可以有效缩短溃疡愈合时间,缩短住院周期。

患者资料:
患者女性, 73 岁。

因左下肢发凉疼痛伴足趾溃破 1 个月入院。

既往:
糖尿病史 15 年,高血压 10 年。

术前查体,左足背暗红,左 1、 2 趾局部溃疡,趾甲增厚、变形,左足皮温稍低。

双侧股动脉搏动良好,左侧腘动脉一下未及未触及搏动。

术后四个月复发,支架内严重再狭窄。

二次术后 6 个月症状再次复发第三次术后 1-6 月随访对本例患者进行总结,对于严重硬化的患者,即使植入支架,也不能保证长期的通畅,需要进一步改进治疗方案。

患者资料:
男性, 59 岁,主因:
实用标准
右下肢发凉疼痛 4 个月加重 2 个月入院。

既往史:
糖尿病史 16 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尿毒症4 年,透析 2 年,冠心病,心梗病史,心力衰竭。

查体:
双侧趾甲增厚变形,右足母趾趾尖发黑,皮肤苍白,两侧皮温稍低,左侧股腘、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较弱,右侧股腘胫后动脉搏动弱,足背动脉搏动未触及。

术前 ABI 及造影情况受阻严重及术后造影情况球囊扩张是否适用于合并尿毒症、处于透析阶段的糖尿病足患者?严重钙化是否可以作为不宜进行介入手术的指标?其他选择:
超声消融?激光消融?切割球囊?支架置入策略?患者资料:
女性, 83 岁,主因右足严重疼痛,破溃 6 个月入院,既往史:
糖尿病史 20 年,高血压史10 年,冠心病史 5 年,左下肢已因糖尿病足溃破行截肢术,查体:
双侧股动脉可及,右侧弱。

术前可见患者股浅动脉闭塞,股深动脉开口处严重狭窄,远端均为侧枝循环术后此病例可以我们可以学习到在不能完全开通股浅动脉时,开通股深动脉也可以改善远端的缺血,达到溃疡愈合的效果。

文案大全
患者资料:
男性, 68 岁,左足破溃 2 个月入院,糖尿病、高血压病、肾功能不全右侧股动脉可及,腘动脉未及,右足足趾间及足底溃破, MRA 示双下肢动脉硬化,膝下为主。

第一次治疗造影 3 个月后再次治疗前造影术后造影由此病例我们知道股浅动脉病变复发,与膝下动脉未能成功重建有关,复发性病变可考虑植入支架,能够改善远期通畅率。

综上病例所述,对于糖尿病患者有必要进行早期干预,尽管早期干预,仍有糖尿病患者膝下血管病变不能完全开通;因血管闭塞导致的足部坏死前期,应该积极开通血管,如果能及时恢复血流灌注,足部可完全恢复正常;对于反复复发的病例可以进行反复的介入治疗可以得到良好的效果;介入后立即行清创术,可以有效缩短溃疡愈合时间,缩短住院周期;于严重硬化的患者,即使植入支架,也不能保证长期的通畅,需要进一步改进治疗方案;在不能完全开通股浅动脉时,开通股深动脉也可以改善远端的缺血,达到溃疡愈合的效果;股浅动脉病变复发,与膝下动脉未能成功重建有关,复发性病变可考虑植入支架,能够改善远期通畅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