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繁殖期觅食栖息地的利用_段玉宝
东方白鹳繁殖期行为时间分配及日节律_段玉宝

东方白鹳繁殖期行为时间分配及日节律*段玉宝1 田秀华1** 朱书玉2 纪 托3 单 凯2(1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哈尔滨150040;2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东东营157091;3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西宁810008)摘 要 2009年3—6月,采用扫描取样法对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繁殖成功的4对东方白鹳的行为活动进行了观察,同时对东方白鹳在繁殖期的行为时间分配和日节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繁殖期各行为时间所占比例依次是繁殖22.17%±21.69%(其中孵化19.75%±20.71%,晾卵1.31%±2.16%,育幼1.00%±1.01%,交配0.11%±0.32%),静栖19.09%±13.94%,修巢6.40%±5.92%,警戒3.94%±4.88%,理羽3.11%±2.31%,其他行为45.27%±11.08%;在繁殖不同时期各行为差异显著(P<0.01)。
东方白鹳在繁殖期不同阶段行为活动存在一定节律,并且不同阶段日节律明显不同。
此外,温度与晾卵(r =0.810,P <0.01)、孵化(r =-0.518,P <0.01)行为显著相关;车辆数与警戒(r =0.745,P <0.01)、静栖(r =0.612,P<0.01)行为显著相关。
关键词 东方白鹳;繁殖期;行为时间分配;日节律中图分类号 Q 95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4890(2010)5-0968-05B e h a v i o r s t i m eb u d g e t a n dd i u r n a l r h y t h m o f C i c o n i a b o y c i a n ai ni t s b r e e d i n gs e a s o n .D U A NY u -b a o 1,T I A NX i u -h u a 1,Z H US h u -y u 2,J I T u o 3,S H A NK a i 2(1C o l l e g e o f W i l d l i f e R e -s o u r c e ,N o r t h e a s t F o r e s t r y U n i v e r s i t y ,H a r b i n 150040,C h i n a ;2Y e l l o wR i v e r E s t u a r y N a t i o n a l N a -t u r e R e s e r v e ,D o n g y i n g 257091,S h a n d o n g ,C h i n a ;3N o r t h w e s t P l a t e a u I n s t i t u t e o f B i o l o g y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 S c i e n c e s ,X i n i n g 810008,C h i n a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E c o l o g y ,2010,29(5):968-972.A b s t r a c t :B y t h e m e t h o d o f s c a n s a m p l i n g ,a n o b s e r v a t i o nf r o m M a r c ht o J u n e 2009w a s m a d e o n t h e b e h a v i o r s o f f o u r p a i r s C i c o n i a b o y c i a n ai n t h e Y e l l o wR i v e r D e l t a N a t i o n a l N a t u r e R e -s e r v e ,w i t ht h e b e h a v i o r s t i m eb u d g e t a n dd i u r n a l r h y t h m i nb r e e d i n gs e a s o ns t u d i e d .I nt h e b r e e d i n g s e a s o n ,t h et i m eb u d g e t p r o p o r t i o no f b r e e d i n gb e h a v i o r a c c o u n t e df o r 22.17%±21.69%(h a t c h i n g 19.75%±20.71%,d r y i n ge g g 1.31%±2.16%,f e e d i n g 1.00%±1.01%,m a t i n g 0.11%±0.32%),a n dt h a t o f r e s t i n g ,n e s t f i x i n g ,a l e r t i n g ,p r e e n i n g ,a n d o t h e r s a c c o u n t e df o r 19.09%±13.94%,6.40%±5.92%,3.94%±4.88%,3.11%±2.31%,a n d 45.27%±11.08%,r e s p e c t i v e l y .T h e b e h a v i o r s e x c i t e d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s (P <0.01)d u r i n g d i f f e r e n t s t a g e s o f t h e b r e e d i n g s e a s o n .T h e b e h a v i o r a l a c t i v i t i e s o f C .b o y c i a n a a t d i f f e r e n t s t a g e s o f b r e e d i n g s e a s o n h a d d e f i n i t e r h y t h m ,a n d t h e d i u r n a l r h y t h md i f f e r e d o b v i -o u s l y .T h e r e e x i s t e d s i g n i f i c a n t c o r r e l a t i o n s b e t w e e n t e m p e r a t u r e a n d d r y i n g e g g (r =0.810,P<0.01),h a t c h i n g (r =0.735,P<0.01),v e h i c l e s n u m b e r a n d a l e r t i n g (r =0.745,P <0.01),a n d r e s t i n g (r =0.612,P <0.01).K e y w o r d s :C i c o n i a b o y c i a n a ;b r e e d i n g s e a s o n ;b e h a v i o r t i m e b u d g e t ;d i u r n a l r h y t h m .*WWF (世界自然基金会)野生动植物保护小额基金资助项目(41308902)。
笼养东方白鹳的繁殖生态研究

笼养东方白鹳的繁殖生态研究
马战;张茂金
【期刊名称】《山东林业科技》
【年(卷),期】2000(000)004
【摘要】主要描述并分析了笼养东方白鹳的营巢及产卵时间、试巢、整巢、异步孵化、育雏等五个繁殖生态现象,同时总结出管理对策。
【总页数】3页(P12-14)
【作者】马战;张茂金
【作者单位】济南动物园,济南;济南动物园,济南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65.35
【相关文献】
1.长沙笼养东方白鹳繁殖行为的初步研究 [J], 黎红辉;邬汇惠;林士超;郑彦
2.笼养东方白鹳繁殖行为观察 [J], 金光耀;王俊红;郭玉荣
3.笼养东方白鹳自然孵化与人工孵化及育雏的比较研究 [J], 李君;王俊莉;张丽敏;陈会艳;柴恭春;张涛
4.笼养东方白鹳繁殖育幼行为的初步研究 [J], 李君;王俊莉;陈会艳;张涛;张丽敏;柴恭春
5.笼养东方白鹳繁殖生态的初步观察 [J], 刘丽华;高照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的巢址选择预测分析

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的巢址选择预测分析
王新建;刘新;戴昭鑫
【期刊名称】《四川动物》
【年(卷),期】2022(41)3
【摘要】巢址选择对野生鸟类的生存和繁殖具有重要意义。
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为一种大型濒危涉禽,通过对其巢址选择机制的研究,能够为其种群的保
护提供理论支持。
2019年3—6月选择黄河三角洲的东方白鹳为研究对象,结合土地利用数据,通过二项Logistic回归和反距离权重法对其巢址选择进行空间分布预
测和生境适宜性等级划分。
结果表明:东方白鹳巢址选择倾向于距水田、内陆滩涂、坑塘水面、高压塔较近,距广场和商业服务用地较远的区域;巢址选择以最佳适宜区
为核心区向外扩散,75.44%的巢址分布于最佳适宜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8.36%。
建议对最佳适宜区和比较适宜区进行针对性的湿地恢复与栖息地保护。
【总页数】8页(P264-271)
【作者】王新建;刘新;戴昭鑫
【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8.1;Q959.7
【相关文献】
1.黑龙江省洪河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巢址选择
2.黑龙江洪河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巢址生境选择初探
3.洪河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巢址选择与种群恢复研究
4.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的巢址利用
5.东方白鹳天然巢址与人工巢址选择比较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营市的市鸟是

东营市市鸟是什么
东营市市鸟是东方白鹳。
东营是“中国东方白鹳之乡”,是全国最大的东方白鹳繁殖基地。
东方白鹳象征圣洁忠诚,性格坚韧刚毅,是生态湿地的精灵,深得市民喜爱。
东方白鹳是东营的“明星鸟”,堪称东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优秀“代言人”。
东方白鹳属于大型涉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常在沼泽、湿地、塘边涉水觅食,主要以小鱼、蛙、昆虫等为食。
性宁静而机警,飞行或步行时举止缓慢,休息时常单足站立。
3月份开始繁殖,筑巢于高大乔木或建筑物上,每窝产卵3~5枚,白色,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约30天。
在东北中、北部繁殖;越冬于长江下游及以南地区。
东方白鹳和白鹳从外部形态、行为和生态学上比较都有很多不同点:
1、形态学方面:东方白鹳的体形与欧洲白鹳相比较大此外,在喙、虹膜、咽部、羽毛部分颜色都有不同。
2、生态学方面:东方白鹳比欧洲白鹳再性格上更孤立,距人类活动的地点更远;对营巢生境的选择也有差别。
3、行为学方面:笼养东方白鹳的攻击性明显强于欧洲白鹳,更具有侵略性。
4、地理位置方面:东方白鹳的分布繁殖地主要集中在俄罗斯远
东和中国的东北,越冬地集中在中国长江流域,而欧洲白鹳主要分布在欧洲、中亚、北非以及中国的新疆。
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繁殖期觅食栖息地的利用

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繁殖期觅食栖息地的利用段玉宝;田秀华;马建章;朱书玉;单凯【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5(35)8【摘要】2008和2009年3-6月,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采用定点观察、GPS 定位、样方调查和逐步判别分析等方法对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繁殖期觅食地的利用进行了研究.共测定了75个觅食利用样方和74个对照样方的14个生态因子.结果表明,东方白鹳繁殖期倾向于在明水面、芦苇沼泽和滩地中觅食,对草地和农田利用极少.偏向于食物丰富度较高的觅食点;对隐蔽级高低没有明显的偏好.对利用样方和对照样方进行比较,发现利用样方具有植被高度和植被盖度较低,觅食地水深相对较浅,距明水面、芦苇沼泽、树林等距离较近,距重度干扰源较远等特征.逐步判别分析表明,距芦苇沼泽距离、样方内水深、距重度干扰源距离、食物丰富度和明水面距离具有重要作用,由这5个变量构成的方程在对繁殖季节东方白鹳觅食地利用样方和对照样方进行区分时,正确判别率可以达到95.5%.东方白鹳繁殖期觅食地的利用主要与水源、人为干扰和食物条件有关.【总页数】7页(P2628-2634)【作者】段玉宝;田秀华;马建章;朱书玉;单凯【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哈尔滨 150040;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哈尔滨 150040;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哈尔滨 150040;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营 257091;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营257091【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的巢址利用 [J], 段玉宝;田秀华;朱书玉;丁鹏;单凯;卢小琴2.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繁殖研究 [J], 王立冬3.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的繁殖保育 [J], 周莉4.东方白鹳繁殖期能量收支对策 [J], 马雪峰;田秀华;黄海涛5.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繁殖情况监测与分析 [J], 连海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东部重要的雁类栖息和繁育地

我国东部重要的雁类栖息和繁育地我国东部地区是包括华北、华东、东北等地的广大区域,也是我国重要的雁类栖息和繁育地。
在这里,有许多著名的候鸟保护区,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中国最大的候鸟保护区——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此外,在长江口、鄱阳湖、太湖等地也都有大量的雁类栖息和繁育。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我国东部重要的雁类栖息和繁育地吧。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坐落在江苏省东南部和山东半岛东部,是中国第一个以候鸟为重点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世界上保存有56个雁类及其种类的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保护区内还生息着一百多种其他鸟类、六种爬行动物、五种两栖动物和约两百多种节肢动物等野生动物。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野生白鹤、灰鹤、丹顶鹤、小天鹅、东方白鹳等珍贵鸟类的重要栖息地和繁育地,黄河三角洲保护区也是国际重要湿地和中国水鸟之乡。
长江口自然保护区长江口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首个长江口及其三角洲保护的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和如东县之间、长江出海口附近,是长江流域及其三角洲湿地最大、最具代表性的自然保护区。
长江口自然保护区面积达60万公顷,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生态最为独特的海岸带保护区,保护区内有野生东方白鹳、栎鹊、白腹鹭、白眉䴙䴘、小鸮等鸟类。
此外,长江口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最大的黑潮鱼类的繁育区,有鲥鱼、鲶鱼、带鱼、鳊鱼、赤鲤和青鱼等二十多种。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省北部,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
鄱阳湖是重要的水鸟栖息地和繁殖地,据第四次中央湖泊调查数据显示,鄱阳湖湖泊面积为3324.7平方公里,湖区共有334种鸟类,其中包括14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96种亚洲特有鸟种、60多种候鸟鸟种等,是中国首批重点保护的湿地之一。
综上所述,我国东部地区是重要的雁类栖息和繁育地,其中黄河三角洲、长江口、鄱阳湖和太湖等地都是著名的保护区,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成为了极具天然欣赏价值,也是战略性的资源宝库。
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繁殖研究

3 自然 保 护 区 内繁 殖 的 东 方 白鹳统 计
表 1 历 年繁 殖 的 东方 白鹳 统 计 数 量
国家级 自然保 护 区地处 我 国山东省 东营 市黄河 人海 口, 面积 1 . 总 5 3×1 4 m。 0 h 。属 暖 温 带 季 风 性 气 候 区, 具有 明显 的 大陆 性 季 风气 候 特 点 。 区 内四季 分 明 , 平 均 气 温 1 . ℃ , 霜 期 1 6天 , 降 水 量 年 21 无 9 年
区以外最 大繁殖地 , 东方 白鹳在保护 区内 由候 鸟变为
留鸟。2 1 0 0年 中国野 生动物 保护协 会授 予 东营 市为 “ 中国东方 白鹳之 乡” 号 。黄 河三 角洲 自然 保 护在 称 保护这一 世界濒危物种方 面的重要地位更加 突出 。
1 繁 殖 生 境 及 地 点
东方 白鹳对环 境 的 选择 也 非 常 苛刻 , 般 选 择 一 在 没有 干扰 或干扰 较 小 , 物 丰 富而 且 生 态环 境 比 食
21 0 2年 第 3期
4 数 据 分 析
4 1 从长 期 的野 外 调 查来 看 , 2 0 . 从 0 3年 湿 地 恢 复 工 程 实施 以来 , 随着 生态 环境 的 改善 , 护 区东方 白 保 鹳繁 殖数量 逐 年增 多 , 实 了 自然 保 护 区 的生 态 环 证
山东 林业 科 技
21 0 2年第 3期
总 20期 0
S N O O E T Y S IN E A D T C O O Y HA D NG F R S R C E C N E HN L G
21 No 02 .3
.
打击破坏野生鸟类资源违法犯罪活动浅析--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2020年第5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下游的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要做好保护工作,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明确提出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等要求。
作为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生态保护的主力军——山东省东营市公安机关高度重视打击涉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工作,靠前一步、主动作为,打掉了多起涉野生动物犯罪团伙,以实际行动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展现了担当。
本文以东营市公安机关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鸟类资源保护执法工作为例,浅谈一下工作收获。
一、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概况及破获的典型案件(一)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概况黄河三角洲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东临渤海,南靠莱州湾,黄河在这里入海。
这里不仅保存着中国暖温带最年轻、最广阔、最完整的湿地,而且在世界9条候鸟迁徙路线中,地处东亚-澳大利亚和环西太平洋2条迁徙路线,是丹顶鹤、东方白鹳、遗鸥等近百种珍稀候鸟迁徙重要的停歇地、越冬地和繁衍地。
被国内外鸟类专家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珍禽栖息的乐园”。
至2019年,黄河三角洲地区有鸟类记录17目56科368种。
其中䴕形目6种、䴙䴘目5种、戴胜目1种、佛法僧目4种、鸽形目5种、鹳形目117种、鹤形目17种、鸡形目3种、鹃形目8种、潜鸟目2种、雀形目162种、三趾鹑目1种、鹈形目5种、鸮形目5种、雁形目36种、夜鹰目1种和雨燕目3种,有冬候鸟48种、夏候鸟62种、留鸟46种、旅鸟211种、迷鸟17种。
(二)破获的典型案件1.破获“11·29”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
以112020年第5期**************犯罪嫌疑人李某某为核心人物,结伙或单独作案,非法猎捕、杀害、收购、运输、出售野生动物资源的跨省犯罪网络被摧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期
段玉宝 等: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繁殖期觅食栖息地的利用
2629
preferred water depth of about 20cm,the reed marsh and the beach,while they avoided grassland and farmland. Comparing the used sites with the random plots,the used sit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lower vegetation height and density,lower water depth,shorter distance to water source,the reed marsh and forests,farther to the serious disturbance,and more abundance of food. Nine ecological factors which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ere analyzed using Spearman's rank correlation test,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were less than 0. 6. Stepwise discriminant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distance to the reed marsh, water depth in quadrat,distance to the serious disturbance,distance to the serious disturbance,food abundance,distance to water were critically factors to discriminate foraging sites and random plots. The overall classification model developed from five variables was successful to distinguish the used sites from random ones at probability of 95. 5% . Water,human disturbance and food are main factors which affect foraging habitat use of Oriental white stork during its breeding season.
鉴于东方白鹳濒危程度,国内外学者对其迁徙[9-10]、生境选择[11-12]、重引入[8,13]、人工饲养条件下的繁殖 与行为[14-15]、分子遗传方面[16-17]均有研究,但就觅食地利用的研究而言,有学者在洪河、鄱阳湖、图牧吉保护 区做过类似研究[18-20],对东方白鹳新繁殖[21]的觅食地利用较为详尽研究尚属首次。为此,于 2008—2009 年 3—6 月对黄河三角洲保护区东方白鹳繁殖期的觅食地利用进行了探讨,为东方白鹳的保护和科学管理提供 基础资料。
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繁殖期觅食栖息地的利用
段玉宝1 ,田秀华1,* ,马建章1 ,朱书玉2 ,单 凯2
1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哈尔滨 150040 2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营 257091
摘要:2008 和 2009 年 3—6 月,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采用定点观察、GPS 定位、样方调查和逐步判别分析等方法对东方白鹳 ( Ciconia boyciana) 繁殖期觅食地的利用进行了研究。共测定了 75 个觅食利用样方和 74 个对照样方的 14 个生态因子。结果表 明,东方白鹳繁殖期倾向于在明水面、芦苇沼泽和滩地中觅食,对草地和农田利用极少。偏向于食物丰富度较高的觅食点;对隐 蔽级高低没有明显的偏好。对利用样方和对照样方进行比较,发现利用样方具有植被高度和植被盖度较低,觅食地水深相对较 浅,距明水面、芦苇沼泽、树林等距离较近,距重度干扰源较远等特征。逐步判别分析表明,距芦苇沼泽距离、样方内水深、距重 度干扰源距离、食物丰富度和明水面距离具有重要作用,由这 5 个变量构成的方程在对繁殖季节东方白鹳觅食地利用样方和对 照样方进行区分时,正确判别率可以达到 95. 5% 。东方白鹳繁殖期觅食地的利用主要与水源、人为干扰和食物条件有关。 关键词:东方白鹳; 繁殖期; 觅食栖息地; 逐步判别分析
基金项目:WWF( 世界自然基金会) 野生动植物保护小额基金资助项目(41308902) 收稿日期:2013-08-05; 网络出版日期:2014-07-25 * 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tianxiu-hua@ 163. com
http: / / www. ecologica. cn
Foraging habitat use of the oriental white stork during its breeding season
DUAN Yubao1 ,TIAN Xiuhua1,* ,MA Jianzhang1 ,ZHU Shuyu2 ,SHAN Kai2
1 College of Wildlife Resource,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Harbin 150040,China 2 Yellow River Estuary National Nature Reserve,Dongying 257091,China
Abstract: The oriental white stork ( Ciconia boyciana) is one of the largest birds,with a wing span of up to two meters. Its breeding territory extends from the Amur to the Ussuri River in east Siberia,and 2500 individuals estimated still exist worldwide. According to the IUCN red list,however,the survival of this species is still in peril. Yellow River Estuary nature reserve had become their new breeding sites since 2005. From March to June in 2008 and 2009,the forage habitat use of Oriental white stork during its breeding season was studied in the Yellow River Estuary nature reserve by the methods of fixed-spot observation,GPS positioning,sampling plot investigation and stepwise discriminant analysis,by the methods of fixed-spot observation,GPS positioning,sampling plot investigation and stepwise discriminant analysis. With a forage site as the center,a 1m × 1m square quadrat was Set up,and another four square samples were installed of 5—10 miles around the first square quadrat. Based on the previous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14 ecological factors were determined as follows: vegetation type,vegetation height,vegetation density,vegetation coverage,sheltering class,water depth in quadrat,the distance to water,the distance to the reed marsh,the distance to the serious disturbance,the distance to the mild disturbance,the distance to grassland,the distance to forests,distance to nest and the distance to farmland. In order to ensure the randomness of quadrats the study area will be divided into 256 areas with equal or similar size,in which the quadrat must be covered. If the Oriental white stork foraged within the quadrats,this quadrat would be removed. A total of 75 foraging and 74 random plots were measured and analyzed in each site. The Oriental white stork
第 35 卷第 8 期 2015 年 4 月
生态学报 ACTA ECOLOGICA SINICA
Vol. 35,No. 8 Apr. ,2015
DOI: 10. 5846 / stxb201308052025
段玉宝,田秀华,马建章,朱书玉,单凯. 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繁殖期觅食栖息地的利用. 生态学报,2015,35(8) :2628-2634. Duan Y B,Tian X H,Ma J Z,Zhu S Y,Shan K. Foraging habitat use of the oriental white stork during its breeding season. Acta Ecologica Sinica,2015, 35(8) :2628-2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