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课时达标巩固检测28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27

课时跟踪练27(60分钟72分)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9分)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①苏轼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
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②新扫旧巢痕。
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
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③。
[注] ①本诗于神宗元丰六年(1083),苏轼被贬黄州第四年所作。
②九重:代指朝廷。
③玉梅魂:化用唐代诗人韩偓的“玉为通体依稀见,香号返魂容易回”,意谓第二次开放好比魂的返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与白居易《琵琶行》中“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的环境特点相似。
B.这首诗感事抒怀,写景与抒情浑然一体。
首联点明了住处的偏远,烘托凄凉的氛围,为下文叙事、抒情做了铺垫。
C.“五亩渐成终老计”是说苏轼早就做好了“终老”的打算,“九重新扫旧巢痕”则是点明他做“终老计”的原因。
D.诗中多处将前人诗句和典故转化为自己诗篇中的鲜活文字,不留移栽痕迹,显示了诗人高超的创作技巧。
解析:“苏轼早就做好了‘终老’的打算”错误,苏轼依靠五亩田终老黄州其实是削官被贬后的无奈之辞,而非早有的打算。
答案:C(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颔联说要在黄州终老,颈联说自己与鸥鸟已熟,经常来垂钓连所坐之石也觉暖了,表达出诗人有忘掉机心、退隐出世之心。
②尾联却说与春风约定,梅花也再度开放,流露出希望自己能被君王再度起用的入世进取之意。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河湟①杜牧元载②相公曾借箸③,宪宗皇帝亦留神。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达标优秀试卷29(含解析)

课时达标29一、(·襄阳四校上学期期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夹竹桃□季羡林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来说,她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不知道由于什么缘故,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我故乡的那个城市里,几乎家家都种上几盆夹竹桃,而且都摆在大门内影壁墙下,正对着大门口。
客人一走进大门,扑鼻的是一阵幽香,入目的是绿蜡似的叶子和红霞或白雪似的花朵,立刻就感觉到仿佛走进自己的家门口,大有宾至如归之感了。
我们家大门内也有两盆,一盆是红色的,一盆是白色的。
我小的时候,天天都要从这下面走出走进。
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
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
我顾而乐之,小小的心灵里觉得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只有一墙之隔,转过影壁,就是院子。
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
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
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
到了夏天,更是满院葳蕤。
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
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
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报告花事的结束。
总之,一年三季,花开花落,没有间歇;情景虽美,变化亦多。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静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弄姿,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形成一个强烈的对照吗?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
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
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
中学高三复习辅导试卷语文第28套

衡水市第十四中学2020届寒假作业第28套语文试卷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匸。
渣麟髒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一定时间后,通过扫描二维码查看考题视频讲解。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
唐诗的自然精神唐诗有诸多丰富的精神特色,其中自然精神对唐诗的浸润十分深刻,甚至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自然精神塑造了唐诗令后世无限企慕的艺术境界。
自然精神发端于先秦道家自然哲学,老子说“道法自然”,“道”是世界的根本,“道”就是“自然”,它就是它自己的样子,独立而不改。
然而人生和社会常常是背离“道”、背离“自然”的,人应该超脱这种“背离”,去体会恒常不变的本然之道。
被后人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他的诗歌有浓厚的自然之趣,《饮酒》中的“山气日夕佳,“鸟相与还”,写黄昏中归巢的“ 鸟,正是一幅万物归于本然的画卷。
陶渊明用他的方式,展开了诗歌自然之美的隽永画卷,而这幅画卷,正是在唐代呈现出了丰富而灿烂的内容。
〜 w编麝唐代超一流的诗人中,王维和李白的诗歌都深受自然精神的影响。
自然精神对王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山水诗方面。
贯穿其中的山水审美精神,不以描摹山水之形态为旨归,而是要通辻俯仰山水去体会自然之道。
中国的山水诗追求“静”的境界,这个静是哲学上的静,是内心安静澄明的状态,王维的山水诗是展现“静”的绝佳典范。
王维刻画山水,广阔浩渺而辽远,进入一种超脱现实功利的辽远境界,是一种精神之“远”。
王维被称为“诗佛”,他的山水诗对“静”与“远”的刻画,萦绕着深邃的“空”趣。
例如《新晴野望》,描绘一场雨水后天清地朗、开阔澄澈的原野,其中“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两句,写河水映照阳光,远方青翠的山峰因空气清澈而呈现在诗人的眼前,爽朗明澈的诗境,又是精神宁静澄明的写照。
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检测试题+28+Word版含答案.doc

2018一轮高考高三语文基础复习检测试题28一、选择题(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巷子/巷道雇佣/佣金乳臭/铜臭浑身解数/解甲归田B. 连累/劳累标识/卓识症结/症候风姿绰约/绰绰有余C. 剽悍/肥膘艾蒿/竹篙玷污/粘贴相形见绌/弄巧成拙D. 槊杖/朔方契合/提挈跻身/济南插科打诨/浑水摸鱼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发霉.懊悔.欺侮.风雨如晦.诲.人不倦B.疏浚.皴.裂逡.巡日月如梭.怙恶不悛.C.犄.角绮.丽崎.岖倚.马可待风光旖.旎D.弹劾.刻.薄隔阂.垓.下之围言简意赅.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A.我国正在制订的《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纲要》令人期待,它必将促使我国人民的素质蒸蒸日上!B.媒体上关于《阿凡达》的影评已经汗牛充栋,可惜其中大部分只是营销程序中的标准动作所产生的泡沫。
C.近来,从中国足协高层被依法刑事拘留,再到足协改组、涉案球队被处罚等,如此紧锣密鼓的行动确实让人们看到了中国足球的希望。
D.当看到小岗村村民按下的一个个红手印时,大家深深地感到,他们怀念的沈浩不仅是一位村官,更是一位和他们休戚与共的亲人。
4.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蒋莉萍在参加中国无锡国际新能源产业峰会时表示,中国的智能电网和国外的完全不一样,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的自然环境因素所造成的。
B.尽管中国猪肉的生产已经完全实现自给,但每年仍需从美国、欧盟和加拿大三大主要猪肉出口国进口数量可观的猪肉。
C.实施名牌战略,精心打造世界知名品牌,是加入WTO之后,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我国各大企业相继制定的发展策略。
D.由于未来的创业板上市公司顶着“科技”“创新”之类的光环,很可能吸引更多的投机资金,从而获得更高的估值水平。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通过一番讨价还价,签订合同的时候对方终于作出了让步,最终价格定在4500元,比原先的一万多元少了一倍还多。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29标点符号

课时质量评价(二十九)标点符号(建议用时:40分钟)一、对点练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她认真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交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做何感想?能不能像影片中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B.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C.每当疼痛发作,他就采用自己的“压迫止痛法”——用茶壶盖、玻璃球、牙刷把……顶住疼痛部位。
D.“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洪民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这事准能完成”。
C解析:A项,前一个问号改为逗号,后一个问号改为句号。
因为全句为陈述语气。
B 项,引号里的句号去掉,因为引用部分是句子的成分。
D项,句末的句号应放在引号里面,因为两个引号里的话都是一个人说的,是独立引用。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出征世界杯赛前,中国跳水队领队说:“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成三项任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
”B.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
C.一方面是旅游线路老化、接待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游客口味不一、经济承受能力不同:这是我国开放欧洲旅游面临的两大难题。
D.多名高官因贪污受贿被判刑,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人们还在关注着检察机关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C解析:A项,“任务”后逗号应改为冒号或破折号。
B项,将书名号改为双引号。
D 项,最后的问号错误,应改为句号。
整个句子是陈述语气。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潮涌鹭奋飞,风正帆高扬。
我们要以庆祝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为契机,始终牢记“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切实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好,加快新发展阶段新福建建设,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必备28 Word版含答案.doc

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A.信笺.(jiān) 咀嚼.(jué)玷.辱(diàn) 扑朔.迷离(shuò)B.商埠.(bù) 看.管(kàn)甬.道(yǒnɡ) 所向披靡.(mǐ)C.伫.立(chù) 宝刹.(chà)游说.(shuì) 连篇累牍.(dú)D.赝.品(yàn) 谄.媚(chǎn)机械.(jiè) 奴颜婢.膝(bēi)解析:B项,“看”应读作kān;C项,“伫”应读作zhù;D项,“械”应读作xiè,“婢”应读作bì。
答案:A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美滋滋常年累月大展宏图未雨绸缪B.拉拉队融会贯通到处传诵牙牙学语C.照像机迫不及待要言不烦纷至踏来D.金钢钻出其不意否极泰来出奇致胜解析:A项,常—长;C项,像—相,踏—沓;D项,钢—刚,致—制。
答案:B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岳霖先生认为,学生论文出了问题,老师有重大责任,为人为学,必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B.不管是股票市场,还是期货市场都上演了翻云覆雨....的行情,次贷危机的深化,使全球经济面临巨大的宏观危机。
C.武汉八月份的天气可以用宋代戴复古《大热》中的诗句来形容,可谓是“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发泼”。
尽管如此,队员们还是抵着流金铄石....、吴牛喘月的气温,义无反顾地坚守在制作现场。
D.一转眼,人到中年,身无长物....,也无长技,只是“岁岁年年一床书,年年岁岁读书人”。
解析B项,翻云覆雨: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耍手段。
A项,如履薄冰,意思是像走在薄冰上一样。
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C项,流金铄石:形容天气酷热,好象金石都要熔化。
D项,身无长物:指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
答案 B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目前,总耗资达5 500万英镑的“伦敦奥运文化节”正在如火如荼地举行,1 000万张免费门票让公众有机会欣赏来自世界各地的舞蹈、戏剧、艺术、音乐表演。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广西专版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任务突破练28名篇名句默写

任务突破练二十八名篇名句默写1.(2022·山东聊城一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古人常以“管弦”“丝竹”代指音乐,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以“”表达送客无音乐的遗憾,又以“”表达在远谪之地无音乐可欣赏的苦闷。
(2)苏轼在《赤壁赋》中表示对于不属于自己的天地间的事物要有“”的态度,对于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要有“”的态度,尽显其取舍的风度。
(3)“空”虽表示无,但在诗歌中别有意味,尤其在景物描写中。
例如唐代诗句“, ”。
2.(2022·山东青岛一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古诗词中常出现的“琼楼玉宇”,多用以指神仙居住的地方,譬如嫦娥的广寒宫,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类似的描述:“, 。
”(2)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写作者自认为勇武不减当年,可以随时奔赴疆场,又担心朝廷对自己弃而不用,用而不信。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后代诗人面对滔滔逝水,亦常常感叹时光流逝、功业无成或表达绵绵愁思、离愁别恨,如“, ”。
3.(2022·山东青岛二中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古人常因登高望远而惹恨添悲。
杜甫《登高》中“, ”两句道出了郁结在心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表达了难以排遣的无限悲愁。
(2)古人常借“杜鹃”这一意象来表达悲苦和哀怨之情,如“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诗句“, ”中“杜鹃”的含义也是如此。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对南宋的不抵抗政策感到失望至极,他多么想像当年刘裕那样“, ”。
4.(2022·山东济南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在《论语·泰伯》中,曾子认为读书人“”,因为读书人“”。
(2)在《种树郭橐驼传》中,分别用比喻来说明栽植树木时和栽植完后对树木的态度和做法完全相反的句子是“, ”。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达标28(含解析)不分版本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达标28(含解析)不分版本课时达标28一、(XXXX·北京朝阳区上学期统考)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
田野里的火焰五月的一个黄昏,我回到乡下。
偶然间,我发现了田野里的火焰。
火光熊熊烈烈,蓬蓬勃勃,像一束红绸,被人使劲舞动;或一条巨蟒吐出的信子,疯狂地舔食着乡村黄昏的灰暗。
在农村长大,谙熟这乡下的二十四节气,就像熟悉乡亲们那一张张慈祥的脸。
明明知道,田野里刚刚完成一场盛大的春收,这火焰是农人在燃烧麦秸,我却不愿往那方面想。
我更相信,在这春收与春播的生命更新中,这熊熊燃烧的田野之火,一定隐匿着某种宿命。
儿时的乡村景象,就这样再次浮现。
那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工业文明还孕育在农人依稀可见的梦幻里,化肥农药还是少见的奢侈品。
为了培育地力,让哺育了一季庄稼的土地不至于板结衰退,农人便以燃烧的古老方式,让秸秆还田。
于是,每当春秋两季,银镰挥舞过后,堆堆燃烧的火焰,像欢乐的篝火,把乡村的静寂寒苦照得通明。
我弄不清楚这火燃烧的目的,是在为一个逝去的季节送行,还是在迎接另一茬生命的诞生。
总之,我相信,这火的燃烧,是一种庄重的生命仪式,它从人类钻木取火时就已开始。
只是到后来,不仅日子越来越艰辛,柴草都变得金贵,收割时节,田野里的燃烧便成了一种浪费;如果临近都市,那还是一种空气污染,早就被禁止。
神奇的还是那火焰下的土地。
这土地我太熟悉了,从记事起,我就在它的温床上摸爬滚打。
今年春节回家,我还走进田野,亲近这生命中不可遗忘的土地。
田土是黑褐色的,疏松而柔软,如母亲的胸膛。
正是一元复始的季节,田里长满了庄稼,绿油油的娇嫩而鲜美,在春风里疯长,像母鸡暖翼下的一群鸡雏。
一些蟋蟀,在田土间跳来跳去。
当时,我就对这土地油然而生一种崇高的敬意。
我不明白,刚刚跨过一个季节,这土地怎么就变得如此沧桑满面,僵硬,板结,困乏,淹没了当初的万般风情。
这使我想到了年迈的父亲母亲,耗尽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养育大了儿女,自己却变得憔悴衰竭,老态龙钟,形容枯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写作导航二
一、素材积累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我国知识分子群体秉承儒家积极入世思想,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成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传统的倡导者和带头人。
其中,屈原、司马迁、班固、陈子昂、杜甫、范仲淹、王安石、陆游、文天祥、于谦、顾宪成、顾炎武、林则徐、魏源、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是他们中的优秀代表,而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宪成的“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都已成为中华民族人民刻骨铭心的爱国格言。
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传统的激励之下,我国历史上涌现出众多爱国将领,其杰出代表有廉颇、霍去病、祖逖、哥舒翰、张巡、杨家将、岳飞、戚继光、郑成功、袁崇焕、丁汝昌、邓世昌等。
其中,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情,祖逖为报效国家而“闻鸡起舞”的精神,岳飞“精忠报国”的操守,更是感动和教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后人。
适用话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二、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我为邻,相互依存。
“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方法指导
2010年广东省高考作文,继续以“贴近学生生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特色面世,继续保持其平易温和的特色。
这个作文题,具有三大特色:一是贴近学生的思想与生活的实际,每一个考生有话可说;二是“你”的指向多元,“邻”的解读纷纭,给考生留下了很多发挥的空间,便于进行选拔性考试;三是该题的题旨是对当前社会“以邻为壑”、“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强力矫正,暗合了时代“和谐”的主旋律,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
审读“与你为邻”,离不开对原材料的解读,谁“与你为邻”?当然是“你我为邻”中的“我”,这个“我”,可以是现实中的“我”,也可以是另外的主体“我”;“你”可以指什么?根据“邻,无法回避,却可以有所选择”可知,“你”应该是“我”所选择的,应该是有助于“我”的发展与提升的,或者说应该是积极的、向善的。
这样看来,“你”,可以是身边的(除开家人之外的)朋友、同学、同事、领导、孩子、同龄人、长辈,他们(或者某个人)在生活中对自己赋予的积极影响;可以是非身边的,包括历史上的,或者是社会生活
中与自己有一定距离的人物,或者是文学艺术中的,或者是未来时空中的,比如:苏轼、李清照、洪战辉、林黛玉,甚至是火星人等等;还可以是“无形”的“你”,可能就是一个想法、一个理想。
我是和理想为邻的,我是和正义为邻的,我是和尊重为邻的,我也可能是和张三、李四这样具体的人为邻的。
甚至可以说我是和全球其他的民族、其他的国家为邻的,等等。
因为这个“邻”不是一个具体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单位、一个个人。
这是实的。
虚的,比如说是一种主义、一种信仰、一种理想、一种信念、一种关系、一种意识等等。
“邻”是什么?原材料说“你我为邻,相互依存”,可见“邻”是动态的,是与“我”密不可分的,是无法回避的,任何人不能把自己和社会孤立开来。
什么是“邻”呢?“邻”是“相靠、隔壁”的意思,或者说“相距较近”“与‘我’关系最为密切的其他个体”。
“邻”暗含了与“我”具有一定的距离,不能相互融合,只能引以为鉴,感召或者引领“我”前进的意思。
“邻”,还暗含了应该给予对方必要的尊重,“与你为邻”,应该是尊重“你”的“私生活”或者说不是对“邻”的全面认知,而应该是“有显有隐”的邻居。
文题的最大意图应该是围绕“与你为邻”,我们应该“怎么办”,即如何作出“选择”,原材料中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很显然,“却”是转折,强调的是重点,这也是命题者抛给考生最佳的思维空间。
面对“相互依存”的“你”,我们该怎样放出眼光,来作出最有价值的判断呢?我们认为,要有助于“自身的发展与提升”、有助于“个人与整体的发展”,与你为邻,就要抛弃个人的自我封闭、自我欣赏、自我陶醉,摆脱社会中人人防范、人人自危的“不信任感”,要善于敞开心扉、打开门户,善于接纳人,在此基
础上,进行聪明的选择,怎么选择呢?要明白自身的需要(孟母三迁);要尊重对方;要谦虚向对方学习;等等。
也可以论述“与你为邻”中“选择”的重要性不选择,有时虽是邻居,却远在千里;有选择,虽然相隔千里,却胜比邻居。
题目要求考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意在要求考生写出自己的思想,使文章有自我的思考,考生可以用记叙文或记叙散文写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也可以用议论文或议论散文写自己对选择“与什么为邻”的利弊的感受或认识。
◇范文欣赏
与你为邻
你,我的同桌,我最好的朋友。
此前,我从来没觉得我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我们一起生活在这个高楼林立的繁华城市里,一起在公交站台等车,一起在绿茵场上驰骋,一起倾听啦啦队女生的尖叫,一起讨论巴萨vs国米;一起研究编程算法,一起约好报考深大计算机专业,一起梦想着有一天我们共同开发的网站像youtube那样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你高大健硕,眉宇间透出一股俊秀,班上的女生悄悄给你取了个外号——“小柏原崇”,而我却只得了个“许三多”的美称,说实在的,我还真有点嫉妒。
你的学习成绩虽然在班上不是最好的,但在球队,你是最好的,教练经常拿你当作榜样来训斥其他队员,用他带着方言的普通话说:“要想踢比赛,首先学习成绩要好,进入大学里,会有更多的比赛机会。
”末了总不忘补上一句:“像某某同学那样,踢球学习两不误。
”
我最忘不了的是去年那件让我烦恼的事,我生病了,尿血,是你旷课把我送到深圳友谊医院的结石科去。
当时数学课正上到复数这一章节,是期末考试的重点和难点。
每天下课之后你都会来到医院看我,把你做好的课堂笔记给我看,第一次翻开笔记的时候我很感动,从没见你这么认真地做过笔记,几乎是把一节课上老师所说的每个字都记录了下来……
直到高考前那最紧张的一个月,你却忽然说你要回安徽老家。
按规定,考生必须回原籍参加高考,你说会放弃报考深大,因为深大在老家的招生人数较少,另外安徽的学习环境,使用教材与深圳不同,犹豫再三,还是决定放弃。
今天,我们会同时走进考场,为自己的明天书写一份答卷,不同的是,我在深圳,而你在陌生的老家。
我知道,在深圳还有很多很多像你一样的同学,他们的父母,和所有深圳人一样,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推动着城市发展,他们同样拥有这个城市的光荣与梦想,彼此为邻,相互依存。
然而他们却要比我们承受的更多,不情愿却又不得不成为“高考移民”的一员,并为此放弃心仪的学校,使梦想走得更远……
我祝福你,我的朋友,我们的邻居,那些千千万万的农民工和他们的孩子们。
◇范文点评
据说,这是一篇让阅卷老师感动得当场流泪的考场作文。
之所以能让阅卷人当场落泪,因为该文章具备下面五点优秀的作文要素:
一、本文的作者是在用心去感悟生活,文中写出了一种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从多角度对生活的观察,对生活的了解,融入了一些青
春色彩,完全达到题目的要求;
二、文章的语言生动,语句通顺,没有前后矛盾,没有故作深沉的装腔作势,有铺垫,有悬念,有转折,有升华,末尾点题,语句表达生动,亮点频现;
三、作者的思维独特,逻辑严密,文中把自己的一个个切身感受通过剥洋葱的形式慢慢展开,引发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立意上有相当的高度;
四、感情真实,抒发了该考生对生活中的人、物、事的真实感触,能打动人心;
五、有健康的价值观,分寸把握到位,表达出作者健康的情感,使文章富有灵气。
根据以上几点,这是一篇难得的优秀作文,以自己独特的视觉,精准地抓住“与你为邻”这个命题,所以给了满分。
三、作文设计
1.以“等待花开”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字数在800字左右。
2.以“路在脚下”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①立意自定;②不少于800字;③有细节描写;④不得抄袭。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公共汽车上人多,一位女士无意间踩到了一位男士的脚,便赶紧红着脸道歉说:“对不起,踩着您了。
”不料男士笑了笑:“不不,应该由我来说对不起,我的脚长得也太不苗条了。
”哄的一声,车厢
里立刻响起了一片笑声,显然,这是对优雅风趣的男士的赞美。
这美丽的宽容给这位女士和全车厢的乘客留下了一个永远难忘的美好印象。
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还有很多。
请以“宽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或叙述故事、抒发感情。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