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精选】2018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 专题6 免疫调节学案
关于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免疫调节教案5篇

关于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免疫调节教案5篇关于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免疫调节教案5篇时间真是转瞬即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写教案时,一定从实际出发,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免疫调节教案精选篇1一、指导思想以中学生物教学大纲为准绳,以新编苏教版生物教材为蓝本,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落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在严格落实教学常规的同时,注重研究新教材教学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究课堂教学的新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和生物教学质量,努力完成教学、教研任务。
二、工作目标与措施(一)本学期必修班必须完成《必修3》的`教学内容和《必修一》的复习,选修班完成《必修3》和《选修3 》部分内容的教学。
(二)坚持不懈做好常规教学1、加强备课组职能,健全集体备课制度。
仍然采用组内教师轮流编写教案和课件,相互讨论修改后资源共享的方式进行备课。
2、结合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采用小组合作模式,恰当用好多媒体,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摒弃灌输式教学方法,多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主动学习。
3、作业做到全批全改,辅导耐心细致,并配合年级加强考风教育。
4、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每位教师听课一学期不少于十节,并搞好公开课的落实工作,作好评课记录。
三、本学期的教学进度安排见下表:待定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免疫调节教案精选篇2新的学期我们将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端正的教学态度,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有限的课时内更快更好落实教学进度,以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具体措施如下:一、设计新的课堂教学模式1、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大课堂、大容量、低难度、主动参与、三讲三不讲(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学生会的不讲、“先学”已经掌握了的不讲、内容太偏或者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今后发展没有太大的作用不讲,给学生的支配的时间多了,就给了学生主动性。
8.4 免疫调节(教学案)-2018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资料含解析

1.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2.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Ⅰ)。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免疫系统的组成2.免疫系统的功能(1)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免疫类型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形成生来就有后天接触病原体之后获得特无特异性有特异性点组成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2)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①防卫:抵御病原体的攻击。
②监控:及时发现机体衰老或变异的细胞。
③清除:将机体衰老或变异的细胞作为抗原清除掉。
二、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1.体液免疫2.细胞免疫3.二次免疫及其特点(1)二次免疫的特点: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二次免疫与初次免疫相比,产生抗体又快又多,从而使患病程度大大降低。
(2)二次免疫的基础:在初次免疫过程中产生的记忆细胞,当接受相同的抗原刺激时,会迅速地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从而更快更多地产生抗体。
三、免疫功能异常与免疫学应用1.免疫失调疾病(连线)2.免疫学应用(1)疫苗-—免疫中相当于抗原,其作用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2)人工标记抗体——检测追踪抗原在机体中的位置.(3)免疫抑制剂—-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高频考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与类型例1。
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与图示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只有a、b、c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直接分化形成C.①、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D.c、d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DNA不同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变式探究】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
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小鼠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A。
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B。
免疫调节(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案)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案)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6课时免疫调节课标要求 1.举例说明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等是免疫调节的结构与物质基础。
2.概述人体的免疫包括生来就有的非特异性免疫和后天获得的特异性免疫。
3.阐明特异性免疫是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方式,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的免疫应答。
考点一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免疫系统的组成2.免疫细胞(1)种类(2)抗原呈递细胞①抗原:病原体在进入机体后,其表面一些特定的蛋白质等物质,能够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引发免疫反应。
②抗原呈递细胞: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因此,这些细胞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
3.免疫系统的功能(1)保卫人体的三道防线易错提醒①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唾液中的溶菌酶为第一道防线,血浆中的溶菌酶为第二道防线。
②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参与特异性免疫。
(2)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1)源于选择性必修1 P68“相关信息”:抗原都是蛋白质吗?抗原都是外来异物吗?提示抗原不一定都是蛋白质,有的抗原是其他物质,如纤维素、多糖等。
抗原一般是外来异物,如病原体、移植的组织或细胞等;抗原也可能是自身的组织或细胞,如癌变的细胞。
(2)源于选择性必修1 P70“扩展应用”:某人右足底被刺伤后,局部感染,为什么右侧腹股沟淋巴结出现肿大、疼痛?提示淋巴结等免疫器官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并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互相联系。
该人右足底被刺伤后,病原体进入体内,不断繁殖,并通过循环系统到达机体的其他部位,如腹股沟等处,产生免疫反应,诱发淋巴结发炎等;右侧腹股沟与右足底相对较近,因此,该人右足底被刺伤后,局部感染也能引发右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疼痛。
归纳总结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细胞名称来源功能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造血干细胞摄取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抗原结合物B淋巴细胞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成熟摄取处理、呈递抗原,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T淋巴细胞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成熟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成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浆细胞B淋巴细胞或记忆B细胞分泌抗体记忆细胞B淋巴细胞或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为相应的细胞,发挥免疫效应考向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2022·威海高三模拟)斯坦曼因发现树突状细胞(DC)而获得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免疫调节教案5篇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免疫调节教案5篇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免疫调节教案5篇时间真是转瞬即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免疫调节教案(篇1)在__学年度,我们生物组全体教师团结协作、勇挑重担、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首先,在学期之初,我们就制定了较好较详尽的教研组计划、确立了明确的教育教学目标,并明确提出:要在过去取得的一些成绩的基础上,再创佳绩,再攀新高;其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时时刻刻注意修正、提高、完善我们的计划和目标,并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非常的努力,发挥了集体和个人的多重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最后,我们还对本年度的工作作了全面的、系统的、深刻的总结,决心发扬我们的成绩,克服我们的缺点,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争取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大的进步。
总结这一年来的工作,我们组有如下特点:一、团结协作、乐于奉献我们组共六名老师,特点是“老中青”三结合,传帮带是我们组的特色,虽然女同志较多,但团结协作的精神是可喜的。
我和奚红凤分别是黄俊、张俊莲和何俊的师傅,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听他们的课,几乎是手把手的教他们如何上好课,如何编写好复习讲义,如何批阅试卷,如何组织好课堂教学,在我们悉心指导下,他们进步很快,张俊莲老师是本学期刚分配的,但她在教学上虚心学习,此外,每天一早来到办公室打扫卫生,泡上茶水,让其他同志能喝上热茶。
黄俊、何俊老师电脑水平较高,他们发挥了自身的优势,我组的大多数课件都出自他俩之手。
在老教师设计和指导下,本学期制作了七八个多媒体课件,为我们生物教学直观性、趣味性提供了很好的教学资源。
我和奚红凤老师,把多年来查阅的有关资料、教学经验等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他们,盼望他们早日成为生物教学骨干。
我们组如有人因工外出,其他老师总抢着代课。
在公开示教活动中,一人上课、全组出动,个个都是好帮手。
高考第一轮复习学案《免疫调节》

高考第一轮复习学案《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免疫调节》一、人体对抗病原体的三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基础防线1:物理屏障(皮肤、黏膜)、化学防御(唾液、胃液);防线2: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和破坏病原体。
防线3: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来源遗传而来,人人都有的先天性免疫出生后与病原体斗争中形成的后天性免疫对象对所有病原体起作用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特点无特异性、作用弱、时间短有特异性、作用强、时间长联系起主导作用的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两者共同担负着机体的防御功能二、四个概念1、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比较项目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起源发育场所分化条件受抗原刺激分化结果分化成细胞和细胞2、抗原和抗体(1)抗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如如蛋白质、多糖等,也可以是自身组织,如。
(2)抗体:细胞产生的具有免疫功能的。
主要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如乳汁,属于免疫)也有。
注意:(1)抗原具有大分子性,其表面具有特定化学基团,因此进入人体内的金属弹片等异物不是抗原。
(2)一种效应B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
(3)淋巴细胞如何识别入侵者a.人体细胞膜上的分子标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一种特异的,位于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膜的外表面上。
在胚胎发育中即产生。
除同卵双胞胎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MHC。
b.过程:①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内发生感染时,便会将其吞噬。
②病原体被消化,其上的抗原分子被降解成。
与结合形成抗原—MHC复合体后,呈递给淋巴细胞。
③淋巴细胞分化成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
三、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1、体液免疫的对象: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细胞免疫的对象: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癌细胞、移植器官。
2、过程:【特别提醒】(1)切除胸腺,细胞将不能产生,免疫将全部丧失,但免疫仍可产生。
(2)骨髓遭到破坏,淋巴干细胞将不能产生,其他免疫细胞将不能产生,一切特异性免疫全部丧失,但输入淋巴干细胞,只能恢复免疫。
《免疫调节》复习课教学设计(精品文档)_共4页

《免疫调节》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浙科版已将免疫内容列为必修三第三章的教学内容,其“具体内容标准”中包括“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新课标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且把免疫调节视为机体稳态调节的一种方式,可见本节在高考中的地位比较重要。
作为高考第一轮复习,本节复习课的内容重点从三道防线的组成入手,接着重点分析了人体的三道防线的作用,侧重点在特异性免疫过程,本课中心内容有:(1)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相关作用。
(2)特异性免疫反应: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三道防线的组成和作用特点;理解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利用免疫内容概念示意图,复习和构建该章节网络结构,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和综合的能力;根据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概念流程图,培养学生自主分析的能力。
(3)情感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关注自身健康,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3.教学重点(1)教学重点:第三道防线的防卫功能。
(2)教学难点: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及其关系。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高二该章免疫知识的学习,对人体的三道防线已有了认识和了解,已经掌握了免疫系统的组成,对免疫调节的物质基础也有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
但是对特异性免疫这个难点还是比较容易出现混淆知识点的情况。
三、教学方法和教具的使用1.方法:运用概念图教学法、归纳法、总结分析方法,情景教学法2.教具: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数码相机。
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复习导入必修三课本资料第三章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结合高二所学知识从下列概念中选择你所需要的概念画一张概念图(概念数不限):免疫防线 第一防线 第二防线 第三防线物理屏障 化学屏障 皮肤和粘膜 胃酸 唾液中溶菌酶 体液中溶菌酶 吞噬细胞 回顾高二学习免疫课的知识和概念,回答问题。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导学案:免疫调节

(三)阅读课本P38相关内容,掌握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1.疫苗:将病原微生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制剂。接种后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产生抗体与记忆细胞。
2.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活率。请回答在器官移植过程中排斥反应主要是哪种免疫调节在起作用?
(三)细胞免疫
合作探究一:
合作探究二:
思考1.浆细胞2糖蛋白
能力提升:CBADCCC
8.(1)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效应T(2)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缺一不可)
(3)b、c、d、e、g(有a、f的答案不正确,缺一不可)(4)④(5)b免疫缺陷病
(6)f可以分泌抗体而c不能mRNA翻译
9.(1)传出融合电位变化(2)B细胞化学信息向电(3)造血干细胞体液
免疫调节参考答案
一、知识梳理
(一)略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1.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道防线:皮肤黏膜(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细胞与细胞外毒素结合)
NO.22免疫调节
班级:小组姓名:评价:
【学习目标】
1.牢固掌握免疫系统组成及免疫调节过程,会辨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积极讨论、踊跃展示,用对比分析法总结免疫失调类疾病。
3.激情投入,快乐学习,珍爱生命,关注健康。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根据知识梳理的问题引导认真研读教材内容,注重联系整合,构建知识体系,排查好疑难。
A.吞噬细胞特异性地吞噬细菌抗原
B.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C.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B淋巴细胞
高三一轮复习免疫调节学案

免疫调节复习学案一、学习目标:积极思考讨论,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用通顺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及时在学案二、学习重点: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人体的三道防线能够区分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及其关系三、学习过程:(一)免疫系统的组成(自学)1.免疫器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免疫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免疫活性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三)特异性免疫过程1、体液免疫:抗原定义: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的物质。
举例:抗原的性质:抗原都是外来物质吗:抗原的特异性表现在哪里:抗体定义:机体受刺激后产生的,能与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
特点:分泌抗体的细胞:化学本质:。
分布:。
与抗体的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抗体的种类:2、细胞免疫结合体液免疫的学习,总结细胞免疫的文字流程图。
3、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免疫系统除了具有防卫功能外,还有______和________功能: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________或因其它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_______的细胞。
免疫系统正是通过它的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五)免疫异常引起的疾病及免疫学的应用2、免疫学的应用(1)接种_________可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2)人工标记的__________可以检测发现体内组织中的抗原。
(3)________________可以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四、课堂巩固1.(2015课标全国Ⅱ,5,6分,0.832)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2.(2019课标全国Ⅲ,30,11分)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再次免疫应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6:免疫调节班级姓名学号【考纲要求】1.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2.艾滋病的传播和预防(Ⅰ)。
【知识网络】【易错知识点诊断】(1)人体内的吞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 ( )(2)B细胞对病原体的免疫应答属于细胞免疫 ( )(3) 癌细胞的清除说明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4)血液中未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都是记忆细胞 ( )(5)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只有T细胞产生记忆细胞 ( )(6)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直接转变为效应T细胞 ( )(7)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8)医生为病人注射肉毒杆菌抗毒素进行治疗,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 ( )(9)无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 ( )(10)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 ( )(11)泪液中的溶菌酶清除细菌属于体液免疫( )(12)没有识别抗原功能是浆细胞,没有特异性识别抗原功能的是吞噬细胞( )(13)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全国卷高考真题】1.(2017·全国课标卷Ⅰ,4)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
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
对实验小鼠在第一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2.(2015·课标卷Ⅱ,5)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3.(2014·全国卷,3)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B.效应T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D.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4.(2013·课标Ⅱ)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5.(2013全国卷3)关于HIV的叙述,正确的是( )A.HIV在活细胞外能大量增殖B.HIV仅含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C.HIV主要攻击B细胞,使人体无法产生抗体D.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中可以检出HIV这种病毒6.(2016·全国课标卷Ⅰ,31)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
回答下列问题:(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
(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和记忆细胞。
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7.(2013·全国课标卷Ⅱ,30)为了探究某种复方草药对某种细菌性乳腺炎的疗效是否与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有关,某研究小组将细菌性乳腺炎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草药灌胃)、空白对照组(蒸馏水灌胃)和阳性对照组(免疫增强剂A灌胃),并检测免疫指标。
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实验组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
这一结果至少可说明该草药增强了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
(2)研究还发现:实验组小鼠的T细胞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相近。
这一结果说明:该草药可能通过提高小鼠的T细胞含量来增强其特异性免疫功能。
通常,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
(3)在特异性免疫中,T细胞可产生,受到抗原刺激的细胞可在该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巩固练习】1.(2015·四川卷,5)人体感染链球菌等细菌后可导致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体内存在抗原—抗体复合物,并出现蛋白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需水浴加热方可呈现出紫色B.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可出现组织水肿C.链球菌的抗原由核糖体合成并经高尔基体运输至细胞膜D.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2.(2015·福建卷,2)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C.效应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D.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3.(2014·海南单科,13)人体对病原菌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病原菌B.口腔黏膜对病原菌具有一定的屏障作用C.吞噬细胞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D.B细胞对病原菌的免疫应答属于细胞免疫4.(2013·海南卷,21)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B.过敏反应是由非特异性免疫异常引起的C.机体能够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D.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5.(2016·江苏卷,1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B.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D.HI 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6.(2015·浙江卷,1)下列有关艾滋病(AIDS)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B.艾滋病主要是通过唾液、食物和昆虫传播的C.HIV的遗传物质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D.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而体液免疫功能不受影响7.(2013·海南单科,11)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心脏瓣膜上某物质结构相似。
被该链球菌感染后,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抵御该菌时可能引发某种心脏病。
与这种心脏病致病机理最为相似的是( )A.肝移植引起排斥反应B.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C.HIV破坏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D.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8.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杀伤靶细胞主要有两种途径:细胞裂解性杀伤和诱导细胞凋亡。
前者指效应T细胞分泌诸如穿孔素一类的介质损伤靶细胞膜;后者指效应T细胞通过表面FasL与靶细胞表面的Fas结合,诱导靶细胞凋亡。
(1)初次免疫时人体内的效应T细胞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增殖、分化,二次免疫时人体内的效应T细胞主要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的增殖、分化。
当发生病变,效应T细胞对自身正常细胞起作用时,这种疾病叫________________。
(2)人体的另一种特异性免疫在杀伤病原体时,主要依靠______________分泌的__________,为了鉴定此分泌物的化学本质,可选用______________试剂。
(3)穿孔素又称“成孔蛋白”,由效应T细胞产生并以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
穿孔素能在靶细胞膜上形成多聚穿孔素管状通道,使细胞内物质流出靶细胞,最终导致靶细胞死亡。
(4)FasL又称死亡因子,Fas又称死亡因子受体,它们都是由细胞合成并定位于细胞表面的蛋白质。
一般来说,控制Fas的基因能在各种细胞内表达,而控制FasL的基因只在效应T细胞和某些肿瘤细胞内表达。
Fas和FasL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控制合成Fas和FasL的基因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共存于一个细胞中。
9.如图表示人体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关系模式图。
请据图回答:(1)图中神经—体液调节途径涉及的主要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肾上腺、甲状腺和性腺。
性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存在分级调节,当内环境中的性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会通过________________调节维持相关激素水平的稳定。
(2)吞噬细胞可参与免疫,T细胞可参与的特异性免疫是。
(3)图示表明,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骨髓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图示有关的神经—体液—免疫网络调节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除了图中列举的类型处,还有两类有代表性的物质是神经递质和____________________。
(4)免疫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淋巴因子(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作用于神经细胞并产生兴奋,在此发生的信号转换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调查表明,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疲劳综合征甚至过劳死等病症,正在威胁着知识分子的健康和生命。
据图分析,过度疲劳可使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1.C2.D3.D4.A5.D6.答案(1)免疫功能下降(2)抗原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大量分泌抗体(1)免疫功能下降(2)抗原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大量分泌抗体7.答案(1)机体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2)识别并与被病原体入侵的宿主细胞紧密接触,可使之裂解死亡(3)淋巴因子 B 抗体1.D2.A3.D4.A5.D6.A7.D8.答案(1)T细胞记忆T细胞自身免疫病(2)浆细胞(或效应B细胞) 抗体双缩脲(3)胞吐(4)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能9.答案(1)下丘脑和垂体(负)反馈(2)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和体液免疫、细胞)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3)胸腺抗体(4)由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或化学信号→电信号)(5)神经系统敏感性下降,相关激素分泌失调,免疫细胞活性降低(答对其中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