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在串联电路中的应用难点突破(第8周提高)

合集下载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提高)知识讲解.doc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提高)知识讲解.doc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提高)知识讲解.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提高)撰稿:雒文丽审稿:冯保国【学习目标】1.理解欧姆定律,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2.能根据欧姆定律以及电路的特点,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要点梳理】要点一、串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1.规律: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串联导体的电阻之和。

在图中,因为R1和R2串联,因此通过它们的电流相同,设R1两端电压为U1,R2两端电压为U2,则有: 又由欧姆定律变形式:综合以上推导,有:;因此可以得到有串联电路总电阻和分电阻的关系:2.公式:3.串联电路中,电阻阻值之比等于电阻两端电压之比。

推导如下:要点诠释:(1)导体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因此,串联导体的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串联导体的电阻,总电阻等于各串联导体电阻之和,即。

(2)如果用n个阻值均为R0的导体串联,则总电阻为。

(3)当电阻R1和R2串联时,若R1R2,则U1U2,如下图所示。

要点二、并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1.规律: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导体电阻的倒数之和。

在图中,有由欧姆定律: 综合以上推导,有;即:2.公式:2.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阻阻值之比等于通过各支路电流的反比。

推导如下:要点诠释:(1)导体并联,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横截面积,因此,并联导体的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并联导体的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导体电阻的倒数之和,即。

(2)两个电阻并联:。

(3)n个阻值为R0的相等电阻并联,则总电阻为:。

(4)不管是串联还是并联电路中,某个电阻的阻值增大,电路的总电阻都是增大;如果电路中电阻的个数增多,则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增大,而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减小。

(5)当电阻R1和R2并联联时,若R1R2,则I1【典型例题】类型一、欧姆定律在串联电路中的应用1. 一只灯泡两端的电压是3v,能正常发光,此时的电阻是6ω。

如果把这只灯泡接到电压为9v的电源上,电路中应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灯泡才能正常发光?【思路点拨】现在电源电压大于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压,需要串联分压,串联电阻两端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减去灯泡的额定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得出等式即可求出电阻的阻值。

第1课时 欧姆定律在串联电路中的应用

第1课时 欧姆定律在串联电路中的应用

*第4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第1课时欧姆定律在串联电路中的应用课题欧姆定律在串联电路中的应用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运用欧姆定律和电路特点推导串联电路中电阻关系的过程.2.理解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会用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分析解决简单的串联电路问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现象体会等效电阻的含义,了解等效的研究方法.2.通过推导串联电路电阻关系的过程学习用理论推导得出物理规律的方法.3.通过计算,学会解答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应用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特点推导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体验物理规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意义.2.通过推导过程使学生树立用已知规律发现新规律的意识.教学重点利用欧姆定律推导出串联电阻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5Ω、10Ω的电阻、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各1个,导线若干.教学难点探究电阻串联规律中等效思维方法的理解与运用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预习欧姆定律在串联电路中的应用(1)串联电路中通过某个电阻的电流,等于电源两端电压除以各分电阻之和.当串联电路中的一个电阻改变时,电路中的电流及另一个电阻两端的电压都会随之改变.(2)串联电路的总电阻与各分电阻的关系是12,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选填“大”或“小”)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布置的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导入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利用欧姆定律测电阻的实验,知道了求电阻的基本方法:URI.本节课我们将学备课笔记思想方法:如果用一个电阻R代替两个串联电阻R1、R2接入电路后电路的状态不变,即通过R的电流与通过R1和R2的电流相同,R两端的电压与R1和R2两端的电压相同,则R就叫做这两个串联电阻R1和R2的等效电阻或总电阻.新课导入节关于欧姆定律综合运用的探究课,大家一定要认真听讲.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进行新课欧姆定律在串联电路中的应用1.探究串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教师演示实验1,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串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1)实验探究:实验1:用“伏安法”探究串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实验原理:URI=实验器材:5Ω、10Ω的电阻、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各1个,导线若干.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实验的相关说明:①电阻选带有骨架的线绕电阻或精确性较高的金属膜电阻.②电源选用输出比较稳定的电源.③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路中的电流不要太大,并使电压表的示数为整数.④根据第3节“伏安法”测电阻课程资源的相关介绍,确定电流表采用内接法还是外接法.⑤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测量结果,得出总电阻R与R1、R2的关系:R=R12=5Ω+10Ω=15Ω教师根据实验结论,引导学生理解等效电阻的含义,学会在物理中运用“等效替换”的思想来研究问题,在此基础上得出串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R总=R12.(2)定性研究:电阻串联的实质是增大了导体的长度,所以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要大.(3)理论推导:因为R1、R2是串联的,所以有电压规律:12;电流规律:12欧姆定律:UIR=欧姆定律适用于单个的用电器和由几个用电器组成的一段电路,所以对于R1,则有111UIR=;对于R2,则有222UIR=;对于串联电路,则有UIR=.将I1、I2、I变形后得U11R1,U22R2,,代入电压规律得:1R12R2.由于12,所以12.板书:串联电路的备课笔记知识拓展:当有3个电阻R1、R2、R3串联时,可以将串联的R1、R2看成一个电阻为R′(R′=R12),而后将R′和R3串联的总电阻为R=R′3=R123.同理可证,当有n个电阻R1、R2、R3、……、串联时,总电阻123+….进行新课【例1】如图所示,电阻R1为12Ω,将它与R2串联后接到8V的电源上,已知R2两端的电压是2V.请求出电路的总电阻.解:由R1与R2串联在电路中,得出U12=826V,1116V=0.5A12ΩUI IR===,222V=4Ω0.5AURI==,12=12Ω+4Ω=16Ω.2.探究串联电路中欧姆定律的应用在理解了串联电阻的规律后,我们还要进一步掌握欧姆定律在串联电路中的应用及相关计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个例题.【例2】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教材P83的例题1,并利用欧姆定律进行分析.【例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1、S2,电压表示数为6V,电流表示数为0.6A,断开S2后,电压表示数变为2V,则R2的电阻和电源电压分别是()A.10Ω,9VB.20Ω,6VC.20Ω,9VD.10Ω,6V解析:闭合开关S1、S2时,电阻R2被短路,电路中只有电阻R1,故此时电压表示数即为电源电压,根据欧姆定律可得,16V100.6AURIΩ===,当S1闭合、S2断开时,电路中的R1和R2串联,电压表测量的是R1两端电压,为2V,则R2两端电压为624V,根据1122R UR U=可得,电阻R2的阻值为2×10Ω=20Ω.答案:B教学板书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欧姆定律在串联电路中的具体应用,我们通过结合前一章所学的串联电路的特点,并应用欧姆定律直接推导出串联电路总电阻的公式:R总=R12.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谢谢!备课笔记课外拓展:当待测电阻很小时,采用外接法可减小测量误差.当待测电阻很大时,采用内接法.初中阶段一般忽略电流表和电压表带来的误差影响,也就是对外接法和内接法不作区分.难题解答【例4】如图所示,3个阻值均为10Ω的电阻R1、R2、R3串联后接在电压恒为U的电路中,某同学误将一只电流表并联在电阻R2的两端,发现电流表的示数为1.5A,据此可知电压;若用一只电压表替代电流表并联在R2的两端,则电压表的示数应为V.解析:电流表在电路中相当于一段导线,若将电流表并联在R2的两端,则R2被短路,R1、电流表、R3串联在电路中,R串13=10Ω+10Ω=20Ω,则1.5A?20Ω=30VU IR==串;若将电压表并联在R2的两端,则R1、R2、R3串联在电路中,R'串123=3R1=3×10Ω=30Ω,根据串联电路中1122U RU R=知U123,则U21313×3010V.答案:30 10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教学反思1.推导出串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公式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用等效的观点分析串联电路是本课时的难点,协调好实验法和理论推导的关系是本课时教学的关键.在推导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导体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从而使总电阻增大,加深学生的印象.2.为了便于学生对“等效代替”的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合力概念的引入正是基于合力作用的效果与分力作用的效果相同,类似地引入总电阻的概念,可画出等效的电路图,说明用等效的电阻接入电路,电路两端的电压和流过的电流相同,故可用等效电阻来代替原来的串联电阻.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教师点评和总结备课笔记规律总结:串联分压作用根据欧姆定律可知11R122R2,又因为串联电路中I12,所以U1∶U21R1∶I2R21∶R2.即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都会随之改变.当串联电路中的一个电阻改变时,电路中的电流及另一个电阻两端的电压都会随之改变.。

专题复习:欧姆定律在串联电路中的应用

专题复习:欧姆定律在串联电路中的应用

授课教案老师学生年级科目数学日期本节课题教学目标过程及方法本节重点及难点本次讲课内容教学设计欧姆定律在串联电路中的应用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根据欧姆定律以及串联电路中电压及电流的规律,得出串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重点)2. 理解欧姆定律,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串联电路计算(难点)过程与方法:1. 经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

2. 学会用等效的方法探究串联电阻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知识探究的兴趣。

知识回顾一、串联电路的特点:(1)电路中有_______条电流路径(2)开关控制________的通断(3)各用电器之间________1.串联电路电流规律:在串联电路中电流____________:关系式:________2.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在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式:________在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阻越大,分压_________二、欧姆定律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变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姆定律公式在使用时要注意同体性一、探究串联电路总电阻和各部分电阻之间的关系在图1中,因为R1和R2____联,因此通过它们的电流_______,设R1两端电压为U1,R2两端电压为U2,则有,所以,U=_________+_________V VR 1 R 2由图2中得:,综合以上推导,有:,因此可以得到:串联电路总电阻和分电阻的关系:R=_____________ 即: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n 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等于________ 推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大。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学难点突破措施 精品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学难点突破措施 精品

结果,一旦遇到新的问题、新的情境,就无从下手,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和发展,在主观上增加了教学难度。

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构思时,首先通过演示实验引出学生暂时还无法解释的新问题,一下子撩拨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和动机,为突破难点提供了良好的情景。

其次,教师设计教学程序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尽可能地让学生运用物理思想方法主动地去探索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的本质,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再作点拨、启发、整理、归纳。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识,又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第三,针对教学内容和教材结构所体现出的难点,我注重体现物理学科的特点和物理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借助图象分析,形象直观地展示了物理过程以及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让学生多角度地领悟物理思想方法。

第四,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在让学生较深刻理解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之后,通过典型问题的剖析,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这也是分解教学难点的具体方法。

《欧姆定律》难点分析和突破策略

《欧姆定律》难点分析和突破策略

《欧姆定律》难点分析和突破策略《欧姆定律》是学习过电路结构和类型、电流和电流表、电压和电压表等相关基础知识之后的第一个比较综合的单元,教材以设计一盏调光台灯为背景,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将所探究的问题逐步引向深入,逐步建立起了电阻、变阻器、欧姆定律等相关知识,初步构建了关于电流在电路中流动的“交通规则”。

在知识的准备上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识别短路和局部短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能够熟练掌握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及其在电路中的处理技巧,能够确认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电压关系。

由于已经进行过中考第一轮复习,欧姆定律在应用的时候往往还与电阻的概念、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电功率公式等内容紧密相连。

造成《欧姆定律》学习困难的原因有教材本身的问题,因为教材所涉及知识的综合性、灵活性的特点决定了知识的难度;同时也有学生自身的问题,因为一部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数学运算能力、物理公式运用的基本技能等诸多方面都没有达到要求。

笔者希望下面的难点分析能使这些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难点1:分压原理和分流原理的巧妙使用分压原理和分流原理是欧姆定律在特定电路中的推导公式,分压原理充分反应了“串联电路中所有元件电流相等”的特点,分流原理充分反应了“并联电路各支路电压和对应总电压相等”的特点。

在实际使用中,巧妙使用这两个公式,可以有效降低解题的难度和繁琐度。

如图1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S1闭合S2断开时,电压表示数为3V;当S1断开,S2闭合时,电压表示数为9V,则R1:R2为()A. 1:3B. 3:1C. 1:2D. 2:1【难点解析】当S1闭合、S2断开时,电压表测量电阻R1两端的电压,U1=3V;当S1断开,S2闭合,电压表测量总电压,U=9V,分析电路可知R1和R2串联,所以R2两端电压为U2=6V,根据串联电路分压原理R1:R2=U1:U2可知,答案为C。

【突破策略】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以及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和并联电路的分流规律是中考电学的重要考点,很多的电学问题都围绕这些知识点展开,要注意结合实际电路真正理解和掌握它们,切忌死记公式,要将物理公式数学化,在处理问题时要充分考虑不同电路类型的特点和四个量的关系。

欧姆定律在串联电路中的应用知识点

欧姆定律在串联电路中的应用知识点

欧姆定律在串联电路中的应用知识点一、串联电路的基本特点。

1. 电流特点。

-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即I = I_1=I_2 = ·s=I_n。

这是因为电荷在串联电路中只有一条路径可走,单位时间内通过各处的电荷量相同,所以电流大小相等。

2. 电压特点。

- 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即U =U_1+U_2+·s+U_n。

可以把串联电路想象成是几段电路依次连接,电源提供的电压要分配到各个部分电路上,所以总电压是各部分电压的和。

二、欧姆定律在串联电路中的应用。

1. 电阻关系推导。

- 根据欧姆定律I = (U)/(R),对于串联电路中的各个电阻R_1、R_2等,I_1=(U_1)/(R_1),I_2=(U_2)/(R_2),因为I = I_1 = I_2,U=U_1 + U_2,I=(U)/(R)(R 为总电阻),U = IR,U_1=I_1R_1,U_2 = I_2R_2。

- 那么IR=I_1R_1+I_2R_2,又因为I = I_1 = I_2,所以R = R_1+R_2。

推广到多个电阻串联时,总电阻R = R_1+R_2+·s+R_n。

2. 电压分配规律。

- 由I=(U)/(R)可得U = IR,对于串联电路中的两个电阻R_1和R_2,电流I=(U)/(R_1 + R_2)。

- 那么U_1=(R_1)/(R_1 + R_2)U,U_2=(R_2)/(R_1 + R_2)U。

这表明在串联电路中,各电阻两端的电压与其电阻成正比,电阻越大,分得的电压越大。

3. 电路故障分析(结合欧姆定律)- 当串联电路中某个电阻断路时,整个电路中没有电流,因为I=(U)/(R),此时总电阻变为无穷大(断路处电阻无穷大),根据U = IR,其他完好电阻两端电压为0,电源电压全部加在断路处(如果可以测量的话)。

- 当某个电阻短路时,总电阻减小,根据I=(U)/(R),电路中的电流会增大。

九年级物理17.4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教案)

九年级物理17.4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教案)

九年级物理17.4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用欧姆定律的知识进行简单的电学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欧姆定律对串、并联电路中相关电学量的计算,了解串、并联电路的伏安特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科学思想。

【教学重点】能用欧姆定律分析并计算相关电学量。

【教学难点】能用欧姆定律分析并计算相关电学量。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知识回顾: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数学表达式:注意:1.在欧姆定律中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是有条件的。

2.同一性、同时性:欧姆定律中的R、U、I指的是同一段导体上、同一时刻的电阻、电压、电流。

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规律:(1)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是相等的;I=I1=I2=…=I n(2)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

U=U1+U2+…+U n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规律:(1)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I1+I2+…+I n(2)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都相等。

U=U1=U2=…=U n提问:实际电路比较复杂,但都可以简化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都有哪些方面呢?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一)欧姆定律在串联电路中的应用推导串联电路的总电阻串联电路中:I=I1=I2U=U1+U2IR=I1R1+I2R2R=R1+R2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导体的电阻之和。

即:R总=R1+R2+…+Rn如果有n个阻值均为R的电阻串联,则总电阻为R串=nR讨论1:为什么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比其他电阻大?实质:电阻串联这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特点:串联电路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导体的电阻都大。

讨论2:若有n 个电阻R1、R2、…、R n串联,则它们的总电阻R总等于多少?R总=R1+R2+…+Rn(二)欧姆定律在并联电路中的应用推导并联电路的总电阻:U=U1=U2I=I1+I2由欧姆定律得: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导体的电阻的倒数之和。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起到帮助学生对它进一步理解和拓宽思路的作用。

通过本节的教学,应使学生理解串联电路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

现行各类教材都是通过实验测量和理论推导得出电阻串联的规律并用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来帮助理解这个规律的。

对于两个以上电阻的串联,本节的设计是提出问题,让学生动手实验进而推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与分电阻的大小关系。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串联电路电阻规律的理论推导和应用,难点是理论推导,测量串联电路电阻的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

具体操作时,可以先提问,需要20欧的,只有10欧的怎么办?是不是可以串联?用实验来研究。

再指导学生设计实验电路。

最后得出规律。

理论推导可以用阅读推导的方法进行。

至于并联电路的电阻,可以利用电阻的并联即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来帮助学生认识并联电路电阻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实物投影展示上节实验课某小组的实验数据。

师: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实验数据,从表格的数据中可得出什么实验结论?:(教师展示、学生观察,并引导、归纳得出实验结论)生1:加在一段导体(电阻不变时)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它的电流就会越大;或者: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生2:在相同电压下,导体的电阻越大,流过它的电流就会越小。

或者:在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师:以上的同学归纳都得很好,表达得很准确,如果将上面的实验结论综合起来,又可以得到什么结论?生: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本身的电阻成反比。

师:同学们讲得非常好,这个结论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欧姆定律,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该定律的应用。

板书:第二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二、新课内容1.明确定律内容板书:1、欧姆定律的内容——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本身的电阻成反比。

师:同学们可以根据其文字内容,写出其数学表达式吗?生:i=u/r ;师:非常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 2
V 1
R 1 R 2
(一) 欧姆定律在串联电路中的应用(8周培优)
姓名 班级 学号
一、选择题
1.(13南充)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R 1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R 2的滑片P 由
B 端移到a 端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都变大 B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都变小
C .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D .电压表的示数变小,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2.(12镇江)如图(1)所示,电阻R =5Ω,闭合开关S ,电压表V 和V 1 的示数
如图(2)所示,则通过灯泡L 的电流为
图(1)
图(2)
A .0.3A
B .0.9A
C 1.2A
D .1.5A 3.(12凉山)如图所示,R 1=5Ω,R 2=10Ω,则电压表V 1、V 2示数之比是
A .1∶2
B .2∶1
C .1∶3
D .3∶1 4.(12乐山)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闭合开关S ,当滑动变
阻器的滑片P 从a
端滑到b 端的过程中,两个电阻的U -I 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图线甲是电阻R 1的“U -I”关系图像
B .电源电压为9V
C .滑动变阻器R 2的最大阻值为20Ω
D .变阻器滑片在中点时,电压表V 2示数为7.2V
5.(11泰安)两电阻的阻值分别为10Ω和20Ω,它们串联的总电阻为
A .6.7Ω
B .10Ω
C .20Ω
D .30Ω 6.(11怀化)两个组织分别为6Ω和3Ω的电阻,串联接在9V 的电源两端,闭合开关后,电路中的电流为
A .6A
B .3A
C .1A
D .0.5A 7.(11龙岩)如图所示,AB 和BC 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两段导体,将它们串
联后连入电路中,这两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它们的电流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U AB >U BC I AB =I BC B .U AB <U BC I AB =I BC C .U AB >U BC I AB <I BC D .U AB =U BC I AB <I BC 8.(11达州)如图甲所示,闭合开关S 后,两相同电压表的指针偏转都如图乙所示,则L 1和L 2两灯的电
阻之比为
A .1:4
B . 4:1
C .1:5
D .5:1
9.(09广西河池)如图所示,电路中的两只电压表的规格完全相同,均有两个量程(0~3V ,0~15V).闭合开关,两只电压表的指针偏转角度相同,则电阻R 1与R 2的比值为D
A. 1∶5
B. 5∶1
C. 1∶4
D. 4∶1 三、实验探究:
1.(13 新疆维吾)如下图甲所示,艾力做“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的实验。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 端。

(2)闭合开关后,他发现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指针偏转情况如上图乙所示,出现 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3)通过实验,他记录了电压与电流相对应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根据表格中的 数据,你能得到的结论是 。

2.(13郴州)在探究“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的关
系”的实验中,设计电路图如图甲所示。

R=10
Ω
电压U/V 1 2 3 电流I/A 0.1 0.2
0.3
s
甲 乙

⑴请根据图甲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所示实物连接成完整电路(导线不允许交叉)
(2)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没有示数,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示数始终接近电源电压。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 .电流表坏了 B. 滑动变阻器短路 C.电阻处接触不良 D.电阻短路
(3)排除电路故障进行实验,多次改变R 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示数保持不变,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其中第5次实验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其读数为 A 。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电阻R/Ω 5 10 15 20 25 电流I/A
0.6
0.3
0.2
0.15
(4)实验结果是: 。

3.(11青海)小刘和小李为了探究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与各串联 电阻的阻值之间的关系,他们利用了两个定值电阻(R 1=5 Ω,R 2=10 Ω)及电源等器材,设计了如下图甲所示的电路图:
(1)根据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电路连接完整;
(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_______,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应
在_______端(填“A”或“B”);
(3)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有示数,而电压表无示数(电压表完好),则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表是故障排除后的实验记录,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四、解答题:
1.(09安徽芜湖)当多个电阻串联时,其等效电阻称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

清推证:将两个电阻R 1、R 2
串联起来,其总电阻R 与R 1、R 2的关系为:R=R 1+R 2。

次序 1 2 3 U/V 1.5 2.4 3 I/A 0.1 0.16
0.2

R X
R S A S V 1 V 2
A
R 2
R 1
2.(12江西)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 。

闭合开关S ,电压表V 1示数为4V ,电流表示数为0.4A .求:(1)电压表V 2的示数; (2)R 1、R 2的阻值。

3.(12泉州)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量电阻R X 和电源电压,R 为电阻箱,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R 的阻值为图所示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1A ;当R 的阻值为15Ω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A 。

(1)图中电阻箱的示数为多少?此时它两端的电压为多少? (2)电阻R X 的阻值为多少?电源电压为多少?
4.(12杭州)如图是利用滑动变阻器控制电流的电路,其中电阻R 为100Ω,它与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通过电阻的电流可在10mA ~100mA 范围内调节。

(1)选用电源的电压应为多大?
(2)变阻器的总电阻为多大?额定电流至少要多大?
(3)上述电路能否使电阻R 两端的电压调为零?请说明理由。

5.
(11滨州)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 。

闭合开关S ,电压表示数为4V ,电流表示数为0.4A 。


R 1、R 2的阻值。

6.(09青岛)将R 1=4Ω的电阻和R 2=6Ω的电阻串联,接在12V 的电源 上,求: ①总电阻R ;②电路中的电流I ;③R 1两端的电压U l 。

s
R
b
A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