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中医外治疗法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药治疗进展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药治疗进展

2 专 方 专 药
马 淑 颖 等 以通 降和 胃为 基 本 治 则 采 用 丁 香 降气 汤治 疗
G E R D患 者 6 0例 , 并 与用 奥 美 拉 唑 治 疗 的 3 0例 作 对 照 . 结 果 中药 组 临 床 总 有 效 率 为 9 5 . 0 0 % , 西 药 组 临 床 总 有 效 率 为
中 医 的 独 特 优 势 在 于 辨证 论 治 , 它 能 够 从 整 体 的 角 度 动 态地观察处理问题 , 有极 强 的针 对 性 。一 部 分 医 家 根 据 中 医
理论 结 合 自身经 验 , 分型 论 治 。 查 安 生 教 授 将 本 病辨 证 分 为 5
型论治 : 肝 胃 郁 热 证 予 以丹 栀 逍 遥 散 合 左 金 丸 加 减 ; 肝 胃不 和 证 予 以柴 胡 疏 肝 散 合 金 铃 子 散 加 减 ; 脾 胃虚寒 证 予 以 香 砂 六君子 汤加味 ; 胃 阴亏 虚 证 予 以益 胃 汤 合 左 金 丸 加 减 : 痰 瘀 互 结证 予 以启 膈 散 合 失 笑 散 加 减1 4 l 。李 妍 等 亦将本病分为 5 型论治 : 肝 胃不和型予 以柴胡疏肝散 加减 : 肝 胃郁 热 型 予 以
综 述 A 文 章 编 号 1 6 7 2 — 3 9 7 X( 2 0 1 3 ) 0 6 — 0 0 7 6 — 0 2
文献标识码
胃食管 反流病 ( g a s t r o e s o p h a g e a l r e f l u x d i s e a s e . G E R D) 是 指 胃 内容 物 反 流 入 食 管 引起 不 适 症 状 和 ( 或) 并 发 症 的 一 种疾病I - 2 1 。流行病学研究 表明 : G E R D 发 病 率 在 西 方 国家 非

中医药学论文: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治疗现状

中医药学论文: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治疗现状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治疗现状1辨病施治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核心思想,但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一些诊疗方法,只要是该病就用该方治疗,基本不考虑辨证施治,亦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而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方面,也有论述,中医专家多依据经验对胃食管反流病进行治疗。

田秋实、戴高中[3]使用大柴胡汤加减对胃食管反流病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石珺、王亚娟[4]使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对胃食管反流病进行治疗,具有比较高的治愈概率。

殷群、王捷虹、汶明琦等[5]将92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照研究,治疗组46例给以自拟降逆调胃合剂(代赭石、佛手、瓜蒌、旋覆花、半夏、苏梗、郁金、白术等),两组对比,治疗组有较高的治愈率。

姚峰[6]选用四逆越左丸加味(四逆散、越鞠丸、左金丸3方加味化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50例,总有效率达92%,治疗效果理想。

张方东等[7]采用合蒲七汤加味治疗66例胃食管反流病,总有效率达92.43%,明显高于兰索拉唑、莫沙必利联合铝碳酸镁的对照组。

殷利娜[8]以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60例胃食管反流病,经过60d1个疗程的治疗,总有效率达93.33%。

2辨证施治中医药虽然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上方法多种多样,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在临床分型及方药选择上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绝大多数的中医医师根据临床经验辨证分型以及选方用药。

虽然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给出了具体的分型及治疗方药[1],分别为肝胃郁热证,方用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合左金丸(《丹溪心法》)加减治疗;胆热犯胃证,方用小柴胡汤(《医方集解》)合温胆汤(《备急千金要方》)加减治疗;气郁痰阻证,方用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加减治疗;瘀血阻络证,方用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中虚气逆证,方用旋覆代赭汤(《伤寒论》)合六君子汤(《医学正传》)加减治疗;脾虚湿热证,方用黄连汤(《伤寒论》)加减治疗。

但在临床使用上因人而异,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群诊疗方案亦有差别,而每位专家均有独特的诊疗经验。

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实验研究概况

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实验研究概况
清 ¨] 胃窦 黏 膜 _] 1及 。 1 胃泌 素 、 胃动 素 的 表 达 ;调 中 颗
粒 _。 使 混合 R 】可 。 E模 型 大 鼠食 管 黏 膜 GAS水 平 显 著
提 高 ;栀 子 豉 汤 、大 黄 黄 连 泻 心 汤 及 其 合 方 [ 可 使 4
RE模 型大 鼠食 管 组 织 中及 血 浆 GAS 、MTL含 量 明
反 流性食 管 炎 (elx eo h gt ,R rf s p a i s E)属 食 管 u i 黏 膜炎 性病 变 ,是指 由于 胃和 ( ) 十二 指 肠 内容 物 或 反 流入食 管 ,引起 食管 黏 膜 的炎 症 、糜 烂 ,甚 至 溃 疡 质 的分泌 。有研 究 表 明贲 门失 弛缓 症 患 者食 管 中呈 抑 制 性作用 的 VI P神经元 大量 缺失 ,而呈 现 兴奋 性作 用 的胆碱 能神经 元相 对增 多 ,可 能 是该 病 发 生 、发展 的 机 制之一 l _ 】 。V P可 通 过增 加 NO 使 平 滑肌 舒 张 ] I 。
功 ,几乎 没 有通 透性 。食 管上 皮 前 、上 皮 及 上 皮 后 屏
主要 生理 功能 为 降低食 管 下 括 约 肌 的张 力 ,抑 制 胃肠 运 动 ,扩 张 血 管 、增 加 肠 血 流 量 ,刺 激 胰 胆 分 泌 、 。 是一 个促 胰腺 碳 酸氢 盐 和蛋 白分 泌 的刺 激 剂 ,可加 强 胰 泌 素及 胆囊 收缩 素 ( C C K) 促碳 酸氢 盐 分 泌 ,并 能 促 进胰 多 肽释 放 等L 2 引。研究 显示 半夏 泻 心 汤 、生姜 泻 心汤 、甘 草泻 心 汤均 可使 大 鼠 回肠 内 的 NT 含量 明显
关 , 中药 抗 氧化 的研 究较 多 ,很 多 中药 复方 如 调 中颗

210350738_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辨治研究进展

210350738_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辨治研究进展

【引文格式】许馨月,廖志峰.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辨治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22,46(6):75-Ⅱ.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辨治研究进展许馨月1,廖志峰2*1.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2.甘肃省中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摘要:反流性食管炎作为胃食管反流病的常见类型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易反复、病因复杂等特点。

在中医学整体观思想指导下辨证论治该病,疗效显著。

中医认为反流性食管炎以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为基本病机,和胃降逆为基本治法,各医家在此基础上随证施治,学术思想各有特色。

本文对近年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辨治本病提供参考思路。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辨证;治疗;综述中图分类号:R25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07(2022)06-0075-04DOI: 10.3969/j.issn.2095-5707.2022.06.015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Research Progress in TCM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of Reflux EsophagitisXU Xin-yue1, LIAO Zhi-feng2*(1. Gans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Lanzhou 730000, China; 2. Gansu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CM, Lanzhou 730050, China)Abstract: Reflux esophagitis (RE) is one of the common types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whi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incidence, easy recurrence and complex etiology.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R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CM holistic has achieved confirmed efficacy. TCM believes that the basic pathogenesis of RE is gastric disorder and upward attack by gastric qi, and the basic treatment method is regulating the stomach to descend gastric qi. On this basis, various doctors treat with the syndrome, and their academic thoughts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in recent year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ideas for clinical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of RE.Key words: reflux esophagitis;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reatment; review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为该病常见类型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发病率有上升趋势[1],内镜检查显示食管黏膜糜烂或破损,伴烧心感、反流症状为其主要特征,也可引起食管外症状,如咳嗽、声音嘶哑、哮喘等[2-3],其病情易反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综 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F e b .2024,V o l .32N o .3:梁广和,E -m a i l :615796123@q q.c o m 第一作者:刘杨,E -m a i l :260036150@q q .c o m 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梁广和(承德医学院,河北承德067000)ʌ摘要ɔ 我国胃食管反流病(G E R D )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目前西医以对症治疗为主的治疗方案存在疗效不佳㊁易反复发作㊁毒副作用较多等局限性㊂该文检索梳理近5年中医诊治G E R D 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㊁总结㊁提炼发现,中医采用内治法㊁外治法㊁内外合治法㊁与西医相结合等方法治疗G E R D ,具有毒副作用小㊁疗效确切㊁不易复发等优势㊂ʌ关键词ɔ 胃食管反流病;吞酸;胃灼热;中医疗法中图分类号:R 256.3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4.0336 胃食管反流病(g a s t r oe s o p h a ge a l r ef l u xd i s e a s e ,G E R D )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反流相关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胃灼热㊁反酸㊁胸痛,伴上腹痛㊁胃胀㊁嗳气㊁恶心㊁咽喉不适㊁吞咽困难㊁睡眠障碍㊁慢性咳嗽㊁支气管哮喘㊁慢性喉炎等症㊂G E R D 发病主要与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㊁食管廓清功能降低㊁胃食管黏膜损伤㊁胃十二指肠功能异常㊁食管内脏高敏感㊁食管上皮渗透性改变㊁精神心理等因素密切相关,发病率逐年升高[1]㊂中医治疗G E R D 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总结近5年中医诊治G E R D 的相关文献,以期为G E R D 的诊治提供参考㊂1 中医对G E R D 的认识1.1 病因病机 G E R D 属于中医 吞酸 吐酸 梅核气 胃咳 反胃 胃反 心下痞 胸痞 胸痹 嗳气 嘈杂 卧不安 等范畴[2]㊂‘素问㊃至真要大论“记载: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㊂ ‘丹溪心法“云: 吞酸者,湿热郁积于肝而出,伏于肺胃之间,必用粝食蔬菜自养㊂ 阐述本病的病因为气郁日久,化火生酸㊂‘景岳全书“谓: 吐酸一证,在河间言其为热,在东垣言其为寒,夫理有一定,奚容谬异㊂ 张景岳主张吞酸属寒证㊂‘临证指南医案“言: 咽阻,吞酸痞胀,食入呕吐,此肝阳犯胃㊂ 叶天士认为本病的病因为肝阳犯胃㊂‘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言: 吞酸者,宿食所为㊂ 戴思恭认为本病的病因为宿食不化,久而作酸㊂笔者认为本病病因为感受外邪㊁情志不遂㊁饮食不节㊁罹患胆病㊁禀赋不足,病机为胃失和降㊁胃气上逆[1]㊂1.2 辨证施治 黄晓文等[3]将G E R D 分为脾胃虚弱㊁气虚血瘀㊁瘀血阻络㊁脾虚湿盛㊁脾虚湿热㊁气郁痰阻㊁肝胃郁热㊁胆热犯胃8种证型㊂袁丽君[4]研究发现G E R D 发病以肝胃郁热证较为多见,其次是中虚气逆证㊁气郁痰阻证㊁胆热犯胃证,而瘀血阻络证较为少见㊂‘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将G E R D 分为肝胃郁热㊁胆热犯胃㊁气郁痰阻㊁瘀血阻络㊁中虚气逆㊁脾虚湿热6种证型,G E R D 的中医治疗应当根据证型辨证施治,临证治疗以畅达气机为要,依病情分别施以疏肝泄热㊁和胃降逆㊁理气化痰㊁活血祛瘀㊁健脾化湿;兼见虚证,应辨明气血阴阳,使补而不滞[1]㊂2 中医内治法在治疗G E R D 方面,中医内治法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可以降低复发率㊂刘沈林教授认为,G E R D 的基本病机为脾胃升降失常,胃气夹酸上逆,损伤食管,病机演变的基础为郁,开创性地提出 以郁为先㊁以郁为本㊁以郁为治 的辨治思路,灵活运用疏肝和胃㊁清宣化浊㊁化痰降逆㊁清泻肝胃㊁化瘀和络等治法,配合饮食及情绪调摄,临床收效较好[5]㊂吴思霖等[6]研究发现,清热降逆汤(柴胡㊁白芍㊁白术㊁旋覆花㊁龙胆㊁枳实㊁半夏㊁瓦楞子)治疗G E R D 临床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口苦㊁911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2月第32卷第3期综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F e b.2024,V o l.32N o.3咽干㊁烦闷㊁失眠等症㊂丁媛等[7]认为G E R D的基本病机为胃膜受损,临证应以 护膜法 为主,运用逍遥散㊁旋覆代赭汤加减等调畅气机以护膜,以及海螵蛸㊁瓦楞子㊁白及㊁木蝴蝶等制酸健胃以护膜,标本兼顾,疗效确切㊂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旋覆代赭汤可通过促进胃肠运动㊁减轻炎性反应㊁改善食管黏膜㊁镇吐等作用治疗G E R D[8]㊂G E R D病位在肝㊁胃㊁脾,病理因素主要为痰热㊁气郁㊁血瘀㊁食积,运用内治法治疗时应以疏肝泄热㊁和胃降逆为原则,并注重调畅气机,使脾升胃降功能恢复正常㊂3中医外治法中医外治法治疗G E R D包括针刺㊁灸法㊁推拿等,外治法在治疗老人㊁孕妇㊁儿童等患者时,其以毒副作用小㊁安全性高等优点,更易被患者接受㊂研究发现针灸可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㊁改善食管下括约肌松弛㊁促进胃肠动力㊁抑制胃酸分泌治疗反酸㊁胃灼热等症[9]㊂徐因等[10]采用老十针治疗G E R D患者,以中脘㊁足三里为主穴,配以其他穴位进行针灸,具有调气疏肝㊁健脾和胃㊁消导运化㊁理气和血之功㊂潘诗敏等[11]采用五经配伍调气法针刺治疗肝胃不和型G E R D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疗效较为持久㊂五经配伍调气法治疗G E R D以五经配伍理论为指导,立足于本经本腑(胃),抑木调气以治之,使气机升降协调,胃气通达和降㊂李永红等[12]采用火针联合针刺治疗肝胃郁热型G E R D,可改善患者反酸㊁胃灼热㊁嘈杂㊁胁痛㊁口干口苦㊁便干溲赤等症,火性属阳,能升散㊁开泄㊁畅达,火针疗法通过灼烙人体腧穴㊁腠理而疏通经脉,有引气和发散之功,温通之力较强,能直达肌肤筋肉,使邪气外散,引邪外达㊂张保球等[13]采取温针灸辨证治疗G E R D,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黏膜破损㊂温针灸结合燃烧艾绒温热作用及针刺激发经气的作用,能激发阳气,推动气血运行,和胃降逆㊂儿童对中药和针灸的依从性较差,若单用中药或针灸治疗小儿G E R D,恐难达到预期效果,而推拿疗法具有非创伤性特点,更易于被G E R D患儿接受㊂刘艳辉等[14]采取健脾益气推拿法即补脾经㊁推中脘㊁摩腹治疗G E R D患儿,可有效增强患儿胃肠蠕动,促进食物消化吸收,降低胃食管反流发生率,认为健脾益气推拿法具有健脾利胃㊁强脾助运等功效㊂黄旺金等[15]研究发现,体位疗法联合腹部按摩治疗新生儿G E R D效果较好,可减少患儿呕吐次数,促进患儿消化吸收,减少胃内容量㊂研究表明,中医外治法治疗G E R D临床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主要与增加食管括约肌压力㊁增强食管廓清功能㊁保护食管黏膜㊁调节胃肠激素㊁增强胃肠动力等有关[16]㊂4中医内外合治法‘备急千金要方“记载: 针灸而不药,药而不针灸,尤非良医也㊂ 若单用内治或外治难以奏效时,内服与外用配合可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㊂赵磊[17]认为G E R D属于中医 吞酸 痞满 等范畴,主要病机为胃气上逆,与肝郁不疏㊁胃失和降㊁津液输布失常有关,采用半夏厚朴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可改善患者中医证候,下调食管黏膜环氧合酶-2(C O X-2)㊁蛋白激酶受体-2(P A R-2)m R N A的表达㊂赵一娜等[18]采用温胃阳汤联合盐包烫熨治疗中阳不运型G E R D,可明显改善G E R D患者临床症状,认为温胃阳汤具有温阳祛寒㊁益气健脾之功,盐包烫熨是一种五行藏象疗法,由粗盐与吴茱萸制成,每日于寅时作用于大腹,借助自然界之阳气,作用于脾胃经脉,具有温脾肾暖肝之效,同时调理脾㊁胃㊁肝㊁肾之枢机㊂肖超秀等[19]采用降逆和胃汤联合穴位埋线法治疗G E R D,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且安全性较高,认为降逆和胃汤具有降逆和胃㊁疏肝理气㊁清热利湿之效,穴位埋线可以通过多种刺激同时发挥作用,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防御能力㊂张毅娜等[20]采用补中降逆汤联合麦粒灸背俞穴治疗G E R D临床疗效确切,认为补中降逆汤具有健脾益气㊁和胃降逆的作用,麦粒灸是如麦粒大小的自行捏制而成的艾炷直接置于穴位上的一种灸法,属于直接灸,麦粒灸可明显改善炎症状态下的微环境,调节自身免疫,提高痛阈,促进胃肠蠕动㊂樊春华等[21]采用疏肝清胃汤与穴位贴敷联用治疗G E R D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胃泌素和胃蛋白酶原水平,认为疏肝清胃汤具有疏肝解郁㊁健脾养胃㊁清热解毒之功效,穴位贴敷可使药物直达病灶,内服与外用配合可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㊂5中西医结合治疗张锡纯认为 欲求医学登峰造极,诚非沟通中西医不可 ,临床医师治疗G E R D应师古而不泥古,参西而不背中,注重中西医结合治疗㊂王同单等[22]应021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2月第32卷第3期综 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F e b .2024,V o l .32N o .3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铝碳酸镁咀嚼片治疗G E R D 效果优于单用西药治疗,可缓解患者反酸㊁反食等症状,且安全性较高㊂姜先亮[23]采用自拟消痞汤联合西药治疗寒热错杂型G E R D 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独应用西药和自拟消痞汤,指出该法具有明显的保护胃黏膜及增强胃动力作用㊂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见效迅速,既能发挥西药抑酸护胃㊁促胃肠动力的优势,又能发挥中医辨证论治㊁随症加减的优点,使局部和整体病情得以改善㊂6 小结G E R D 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发病机制复杂,反复持续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药可通过影响胃肠激素㊁食管胃动力㊁食管下括约肌功能㊁肠道菌群㊁内脏高敏感及心理情绪等病理机制发挥作用,中药复方具有多维度发挥疗效的优势,中医外治法简易有效,中西医结合治疗G E R D 在缓解症状㊁调节心理情绪㊁促进黏膜愈合㊁降低复发率等方面疗效显著[24]㊂本研究对近5年中医诊治G E R D 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发现中医治疗G E R D 疗效显著,对不宜服药的患者宜采用针灸㊁推拿等中医外治法进行治疗,若单用内治或外治难以奏效时,内服与外用配合可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且临床治疗应发挥中西医协同的优势㊂参考文献[1]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7,25(5):321-326.[2]白兴华.对‘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的思考[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9,53(11):5-10.[3]黄晓文,潘炜炳,范乾,等.常熟地区253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J ].光明中医,2022,37(14):2467-2472.[4]袁君丽.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证型分布和精神心理因素的关联性研究[D ].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20.[5]袁光辉,徐艺.刘沈林从郁论治胃食管反流病之经验[J ].江苏中医药,2022,54(9):23-25.[6]吴思霖,罗芳芳,王继生,等.清热降逆汤治疗胆热犯胃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效果及对反流改善的作用[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2,40(9):243-246.[7]丁媛,王少丽,周铃,等.从 护膜法 论治胃食管反流病经验[J ].北京中医药,2022,41(8):891-893.[8]崔亚,姜礼双,卜平.旋覆代赭汤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J ].江苏中医药,2018,50(1):82-85.[9]潘诗敏,李金香,李莹,等.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及机制概述[J ].针灸临床杂志,2017,33(1):79-83.[10]徐因,安俊丽,杨志军,等.老十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J ].四川中医,2016,34(10):189-191.[11]潘诗敏,李金香,张曦,等.五经配伍调气法针刺治疗肝胃不和型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观察[J ].中国针灸,2017,37(12):1255-1260.[12]李永红,张万龙,曹国强,等.火针联合针刺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观察[J ].北京中医药,2017,36(5):387-390.[13]张保球,韩雅欣.温针灸辨证治疗胃食管反流的临床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2020,12(36):79-80,125.[14]刘艳辉,刘丽娟.健脾益气推拿在早产儿胃食管反流中的临床应用观察[J ].四川中医,2016,34(12):195-197.[15]黄旺金.体位疗法联合腹部按摩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的效果观察[J ].广西医学,2017,39(7):1108-1109.[16]周树珩,黄晓燕,陈雅璐.中医药干预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医生,2022,60(25):93-96.[17]赵磊.半夏厚朴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痰气郁结型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研究[J ].新中医,2022,54(17):31-34.[18]赵一娜,黄晓燕,林惠,等.温胃阳汤合盐包烫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中阳不运证疗效观察[J ].广西中医药,2021,44(1):13-16.[19]肖超秀,曾光,林良佳,等.降逆和胃法联合穴位埋线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疗效的临床研究[J ].内蒙古中医药,2019,38(5):104-106.[20]张毅娜,林震群.补中降逆汤联合麦粒灸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中虚气逆证疗效观察[J ].山西中医,2019,35(11):9-12.[21]樊春华,陈文剑.疏肝清胃法与穴位贴敷联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1(24):59-61.[22]王同单,赵文,郭师.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铝碳酸镁咀嚼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研究[J ].新中医,2021,53(16):28-30.[23]姜先亮.自拟消痞汤联合西药治疗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J ].中国民间疗法,2020,28(9):89-91.[24]魏秀秀,张北华,尹晓岚,等.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西医治疗现状述评[J ].世界中医药,2022,17(15):2101-2107.(收稿日期:2022-10-24)[编辑:周荣荣张思思]121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2月第32卷第3期。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治疗进展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治疗进展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7 V ol.(9) No.17 -144-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治疗进展A review on treating reflux esophagitis李吉彦1高奎亮2解建国3(1.大连市中医医院,辽宁大连,116013;2.大连医科大学,辽宁大连,116000;3.大连市中心医院,辽宁大连,116000)中图分类号:R32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7)17-0144-03证型:IBD【摘要】反流性食管炎是常见的内科疾病,西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周期长且易反复。

近年来,中医治疗反流性食道炎效果突出且不易反复,受到许多医家的青睐。

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的方法很多,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和对近年来中医治疗此病的情况进行分析,从病因病机和临床治疗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反流性食道炎;中医进展;综述【Abstract】Refiux esophagitis is a common internal medicine. Western medicine on treating reflux esophagitis shows a long cycle and easy to repeat. In recent years, the efficacy of TCM on reflux esophagitis is prominent and not easy to relapse, gains the popularity among many medical scientists. There are many ways to treat reflux esophagitis in TCM. The situation of TCM on treating reflux esophagitis were analyzed by literatures, according to etiology,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Keywords】Reflux esophagitis; Progress of TCM; A review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7.17.072反流性食管炎(RE)是指胃内容物(包括十二指肠液)反流入食管,其内酸性物质导致食管黏膜破损引起的慢性炎症,可导致食管溃疡、狭窄甚至癌变,属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范畴。

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 151 -[28] MUBDER M,AZAB M,JAYARAJ M,et al. Autoimmunehepatitis in patients with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published literature[J/OL]. Medicine (Baltimore),2019,98(37):e17094.https:///31517833/.[29] STEFANOU M I,KRUMBHOLZ M,ZIEMANN U,et al.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and multiple sclerosi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Neurol Res Pract,2019,1:24.[30] KARAMPOOR S,ZAHEDNASAB H,BOKHARAEI-SALIM F,et al. HIV-1 Tat protein attenuates the clinical course of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 (EAE)[J]. Int Immunopharmacol,2020,78:105943.[31] FERNANDEZ-GUTIERREZ B. COVID-19 with pulmonaryinvolvement. an autoimmune disease of known cause[J]. Reumatol Clin (Engl Ed),2020,16(4):253-254.[32] ZHOU Y,HAN T,CHEN J,et al. Clinical and autoimmunecharacteristics of severe and critical cases of COVID-19[J]. Clin Transl Sci,2020,13(6):1077-1086.[33] CASO F,COSTA L,RUSCITTI P,et al. Could Sars-coronavirus-2 trigger autoimmune and/or autoinflammatory mechanisms in genetically predisposed subjects?[J]. Autoimmun Rev,2020,19(5):102524.[34] GAGIANNIS D,STEINESTEL J,HACKENBROCH C,et al.Clinical,serological,and histopathological similarities between severe COVID-19 and acute exacerbation of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CTD-ILD)[J]. Front Immunol,2020,11:587517.[35] TSAO H S,CHASON H M,FEARON D M. Immunethrombocytopenia (ITP) in a pediatric patient positive for SARS-CoV-2[J/OL]. Pediatrics,2020,146(2):e20201419.https:///32439817/.[36] SZEKANECZ Z,BALOG A,CONSTANTIN T,et al.COVID-19: autoimmunity, multisystemic inflammation and autoimmune rheumatic patients[J/OL]. Expert Rev Mol Med,2022,24:e13.https:///35311631/.(收稿日期:2023-08-2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774243);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JD2022SZ03)①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23②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通信作者:赵崧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李牛牛① 赵崧② 【摘要】 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以抑酸为主,但对于气体反流、非酸反流、内脏高敏感患者的疗效欠佳,抑酸不能调节反流本身,并可能因其强力抑酸作用造成不良反应。

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G E R D 的研 究进 展综 述如 下 。
1 病 因病机
与肝 、 胃关 系密 切 , 是 肝 胃不 和 所 厚朴 、 陈皮等 ) ; 胆热犯 胃型选用香 致 ,肝 胃不 和是 本病 的发病 之 标 , 砂六 君 子汤合 丁 香柿 蒂 汤 加减 ( 广
但久病多虚多寒 , 并认为本病与肝 木 香 、 干姜 、 柿蒂、 枳壳 、 党参 、 白 G E R D的主要病位在食管 , 但 脾肾关系密切 。 吴文尧教授认 为 术 、 茯苓 、 炙 甘草 、 吴茱 萸 、 砂 仁 其根本病变在于胃, 且与肝 、 胆、 肺 食管是人体气机交通 的要道 , 脾胃 等) ;中虚气逆型选方为一贯煎合 等脏腑的功能密切相关 。就 胃而 同居 中焦 ,为气机交通 的枢纽 , 脾 芍药甘草汤加减( 沙参 、 生地黄 、 枸 言, 中医认为胃主受纳 , 腐熟水谷 , 胃气机升降失调直接导致 胃气上 杞 、 麦冬 、 白芍 、 炙甘草 、 佛手 、 绿萼 胃气 以降为和 , 若 胃气不降反升则 逆 , 浊气不 降 , 脾 的升清功能亦受 梅 、 当归 、 玉 竹等 ) 。结果 对 照 组治 可 出现 胃内容物 反 流 的现 象 , 正如 到影 响 。食 管气 机通 路 不 畅 , 不 但 愈率为 3 7 . 3 %, 愈显率为 8 1 . 3 %, 总
能 从 整体 上包 含 了多 种症 状 , 如烧 心 、 反酸 、 导致病变及 胃, 导致 胃气反升。就 相 对 于西 医 的优 势所 在 ,
胸痛 、 咳嗽 、 声音嘶哑 、 吞咽困难等 肺而言 , 肺 主全身宗气 , 对全身 的 的 、 动 态 的角度 观察 、 处理 疾病 。 董 气机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 肺主宣发 筠教授认为本病病机复杂多变 , 当 和( 或) 并 发症 , 包括食 管黏 膜糜 烂、 出血 、 狭窄等 , 烧心和反流是其 肃降 , 有助于 胃气下 降 , 若 因病导 细心 辨证 , 随证加 减 , 灵 活 变通 , 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部 5m n拇 指揉 任脉 经 5rn i, i。手指横 推 胃部 1 a 0次 , 、 、 拿 锁 颤动胃部 5次 , 以增 强 胃蠕动 , 促进 胃排空 。②患者取俯 卧位 , 医者 立 于患 者 左 侧 , 掌 推 背 部 膀 胱 经 左 右 各 5次 , 掌揉 膀 胱 手 手 经左右各 3次 , 揉压大椎穴及其周围。隔次分揉脾俞 、 胃俞或肝
俞、 胆俞穴 , 以酸胀感为度 , 并持续 2mn i。③患者 取仰 卧位 , 隔
次分别揉压左右足三里 、 公孙或上 巨虚 、 冲。以上各穴每次均 太 揉压 2mi, 压百 会 穴 2mn n揉 i。④ 患 者 取 端 坐位 , 揉压 风府 2m n揉 捏 双侧 肩 部 2mn 拇 指 压 双 侧 内关 2m n i, i, i。4周 后 判 定
1 针 灸疗 法
目前 , 在针 刺 治 疗 反 流 性 食 管 炎 方 面有 较 多 报 道 。 如 阎 海 国 等 选 中 脘 、 尾 、 冲 穴 ( 侧 ) 疗 3 例 , 有 效 率 鸠 太 双 治 6 总 8 .0% 。 敏 等 选 天 鼎 、 俞 穴 治 疗 3 60 陈 膈 6例 , 愈 2 例 , 效 治 l 有
取 仰 卧位 , 医者 立 于 患 者 右 侧 , 拇 指 分 推 脊 肋 下 1 双 0次 , 掌 揉 手
亚 洲 通 常 较低 , 国 广 东 地 区 人 群 患 病 率 为6 2% , 我 .
北 京 和上 海 为 5 7% 。 近 1 , 着 人 们 生 活节 奏加 快 、 作 . 0 a来 随 工 压力 增 大 和 饮 食结 构改 变 , E D在 我 国 的发 病 率 呈 上 升 趋 势 。 GR 本 病 分为 3个 类 型 , 即非 糜 烂 性 反 流 病 ( o n n—e s erfxds r i e u i ov l — es , E D 、 烂 性 食 管 炎 ( r i spais E 和 Brt食 aeN R ) 糜 eo v eohgt , E) se i a t e 管 ( a etSeohg sB )3。与 反 流 相关 的症 状 称 为 反 流 症 B r t sp au , E L r ’ J 状 群 , 型和 常 见 的 症 状 是 烧 心 和 反 流 , 心 是 指 胸 骨 后 烧 灼 典 烧 感 , 流 则是 指 胃 内容 物 向咽 部 或 口腔 方 向 流动 的 感 觉 J 其 反 。 他少 见 或 不 典 型 的 相关 症 状 包 括 上 腹 痛 、 痛 、 胸 嗳气 、 胀 、 腹 腹 上 不适 、 咽部 异 物 感 、 咽痛 、 咽 困难 等 。此 外 , 可 有 食 管 外 症 吞 吞 还 状 , 慢性 咳嗽 、 喉炎 、 喘 等 。 如 咽 哮 目前 , E D 的治 疗 方 法 主 要 有 内 服 药 物 、 术 等 , 然 多 GR 手 虽 数GR E D患者 的症 状 和 食 管 黏 膜 损 伤 可 通 过 药 物 治 疗 得 到 控 制 , 本病 易复 发 、 程 长 、 物 副作 用 大 。近 年 来 , 些 研 究 者 但 疗 药 一 在 中 医外 治 法 治疗 G R E D方 面 进 行 了 探 索 , 就 有 关 G R 的 现 ED 外 治研 究 进 行 综 述 如 下 。

5 0・
J u a fE tr a h ro fT M r2 0 1 ( o r l xe lT ea v o C Ao 0 9 8 2 n o n

胃食 管 反 流 病 中 医 外 治 疗 法 研 究 进 展
谢 胜 , 正孝 , 云 波 赵 张
柳 州 5 50 ) 4 0 1
2 % 。 O

想, 但配合足三里穴位注射及 中脘穴隔姜艾灸的方 法治疗 , 可收 到满 意疗 效 , 大大 降低 了本 病 的 复 发 率 。 且
2 推 拿 按 摩
张瑞 明等 采用穴位按 摩配 合西 沙必 利治疗 反流性 食管 炎 10例 , 0 对照组单用西沙必利 治疗 。选穴及按摩方法 : ①患者
胃食 管 反 流 病 ( at eo hga rfl dsae G R 是 消 gsosp ael el i s , E D) r ]X e
化 系统 的常 见 疾 病 , 胃内 容 物 反 流 入 食 管 , 起 不 适 症 状 和 / 引 或 并发 症 的 一 种 疾 病 。本 病 西 欧 和 北 美 发 病 率 高 达 1 % 一 0
疗 效 , 查 内 镜 或 钡 餐 检 查 。 结 果 : 疗 组 治 愈 5 例 (占 复 治 2 5 .0% ) 总 有 效 率 10% ; 照 组 治 愈 3 20 , 0 对 2例 ( 3 .0% ) 占 20 ,
总有 效率 7 .0% 。 60
马 日海 等 采用 推 拿 手 法 治 疗 由于 T ~ 胸 椎 关 节 错 位 T 引 起 的 反 流性 食 管 炎 患 者 , 用 手 法 纠 正 T 采 ~T 胸 椎 关 节 错 位 , 疗 1次 ~2次 后 , 流 症 状 消 失 , 效 满 意 。认 为 推 拿 复 治 反 疗 位综 合作 用 能促 使 错 位 关 节 周 围软 组 织 无 菌 炎 症 、 肿 吸 收 , 水 消 除 对 神经 根 的刺 激 , 使食 管 、 胃感 觉 、 动 、 物 神经 功 能 迅 速 恢 运 植 复 , 状 很 快 消 失 而 痊愈 。 症
( 西 壮 族 自治 区柳 州 市 中 医 院 , 西 广 广 关键 词 : 胃食 管 反 流 病 ; 医 外治 法 ; 究进 展 中 研
中 图分 类 号 :5 3 9 文 献标 识 码 : R 7. A
文章 编 号 :0 6— 7 X 20 )2— 00— 3 10 9 8 ( 09 0 0 5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