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耀良谈诗(七)

合集下载

诗歌教学:看似容易实艰难

诗歌教学:看似容易实艰难

诗歌教学:看似容易实艰难
伍腾
【期刊名称】《湖南教育:综合版》
【年(卷),期】2004(000)014
【摘要】以前,诗歌教学可以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学生会背却无
法真正领略到诗歌的美妙之处,因而把诗歌学习当作一件枯燥的、不得已而为之的事。

课程标准改革后,诗词类文章加大了比例,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第三册就有三个诗歌单元,选录了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现当代的诗词。

为培养学生对诗
【总页数】2页(P28-29)
【作者】伍腾
【作者单位】湖南省地质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
【相关文献】
1.看似寻常实崎岖,成如容易却艰辛——谈文学翻译中量词的修辞功能及形象美 [J], 杨建华
2.看似平常最奇绝成如容易却艰难——谈话节目主持人如何处理四种关系 [J], 罗琳;张黎湘
3.诗歌教学:看似容易实艰难 [J], 伍腾
4.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记新华出版社副编审丁克实 [J], 陶荣
5.看似平常实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评滇剧《赵京娘与赵匡胤》的改编 [J], 张克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伍锡学诗词选

伍锡学诗词选

挖蚯蚓篱上紫藤花乱开,房前空地长青苔。

儿童挖出红蚯蚓,小鸭伸过扁嘴来。

池边豆角葱茏两尺长,红椒紫苋映青阳。

童儿三五池边立,贪看阿姨盘藕香。

夏日小景(阳关体)丝瓜花发引长龙,刀豆藤牵隐小蜂。

垂纶稚子柳阴下,钓起莲花落日红。

舞厅大厦摩天耀彩虹,袒胸露背酒杯红。

蛾眉舞罢心中乐:今日人间多石崇!瞻仰方志敏烈士塑像敢教大地遍妖娆,几掷头颅几断腰。

多少英雄成塑像,忍看裙屐舞今宵。

咏阿娇膝上便呈纤细腰,童年汉武喜阿娇。

至今人说藏金屋,不说长门落叶焦。

伫立袁崇焕雕像前号令森严率六军,所行披靡赛天神。

伍锡学伍锡学诗词选连传大捷驱骄虏,屡拔高官策上勋。

点将台登崇峻节,督师旗展焕忠心。

中原板荡君王愦,又见鄂王成罪人。

春行沙路无尘宿雨停,东风助我舞围巾。

黄莺声里千山秀,绿水湾前万卉新。

姐妹挥锄锄碧玉,弟兄撒网网红鳞。

相逢笑说家乡好,春色如今倍爱人。

两江村行春光明媚午风轻,欢快两江村内行。

十里田畴翻绿浪,千园果树结红英。

书生作揖爱莲阁,游子怀恩慈母亭。

天气晴和人意好,长堤一路听莺声。

乌山冲行东风拂面一身轻,结队乌山冲里行。

金缀香花油菜晃,碧缠嫩柳杜鹃鸣。

条条公路连新院,栋栋琼楼溢笑声。

胜日无边好光景,红云飞渡太阳明。

梅子坪访梅,喜见一树樱花暖日烘晴春意调,樱花提早吐妖娆。

一团野火燃青谷,半片祥云降碧霄。

风拂落英粘鹤发,鸟衔香气过溪桥。

置身甜美温和里,倍觉江山分外娇。

初游大华山西坡谈笑风生上远岑,老夫萌发少年心。

井涟泛冷龙泉寺,花影喷香杉树林。

118.cn. All Rights Reserved.停步回头观美景,扶藜侧耳听鸣禽。

他人总是多劳累,抽空何妨乐趣寻。

鹧鸪天·春晨如鲤红霞蹦上天,晨风摇醒柳塘烟。

园中香气筐筐亮,枝上琴声片片妍。

蝴蝶静,蜜蜂喧。

鸟儿选美杜鹃前。

村姑胸脯高高挺,串串情歌梳理圆。

鹧鸪天·春声柳摆金丝制画屏,蓝天寄出一黄莺。

花香梳裹玲珑羽,桃浪吹开碧绿声。

人隐约,雾轻盈。

葱茏溪水晃银铃。

2017年中国新诗之一瞥

2017年中国新诗之一瞥

2017年中国新诗之一瞥◎谭五昌摘 要:对 2017年度中国新诗的创作风貌进行了宏观的描述与概括,并将该年度的诗歌写作概括为现实关怀写作与人文关怀写作、日常口语写作与底层写作、个人记忆写作与历史想象性写作、生命写作与人性写作、神性写作、智性写作与形而上写作、修辞性写作、地域性写作与游记写作、意象性写作与抒情性写作等九种写作向度,呈现出当下汉语诗歌写作多元化的审美风格与价值取向。

关键词:2017年 中国新诗 写作向度 价值取向众所周知,2017年恰逢中国新诗百年的重要时间节点,这在诗歌界是普遍公认的历史事实。

缘由国人身上普遍潜藏的百年时间情结,从本年初至年底,各种与“新诗百年”话题有关的诗学论坛、研讨会与诗歌活动在全国各地陆续举行,可谓接踵而至,热闹非凡,包括两岸四地在内的成百上千的诗人、评论家与学者均参与其中,构成本年度最具标志性的诗歌事件与诗坛景观。

对于中国新诗所经历的百年历程以及百年中国新诗所取得的成就,在诗人、评论家与学者们之间虽然不乏批评与质疑之声,但总体上肯定新诗百年所取得的成绩与进步,在诗坛内部还是成为主流性的意见。

显而易见的是,所有与“新诗百年”话题有关的诗歌活动均带有对新诗的一段历史进行世纪总结的色彩与意味。

与此相对应的情形是,在2017年,罗门、余光中、屠岸等享誉海内外的诗坛大家相继辞世,以象征性的方式宣告自身的诗歌生涯已经成为一段历史,而这也成为新诗百年境遇的一种隐喻:新诗百年作为一段历史已经翻篇了,可供人缅怀,新诗的下一个百年的旅程,业已悄悄开启了。

百年时间范围内的辞旧迎新,无疑给所有热爱新诗的人们带来一种不乏美好意味的怀旧与伤感情绪。

正是在此心态下,罗门、余光中、屠岸等与世纪同行的老一辈诗人在2017年这个具有历史意义年份的先后逝世,在广大诗人与诗歌爱好者中间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人们纷纷通过微信、微博等高科技平台表达对前辈诗人逝世的哀思。

不少人还以写诗的方式来抒发自己对已逝诗人的深切缅怀之情,例如学者朱寿桐专门创作了悼念性诗作《悼罗门》,该诗对罗门的诗人形象、精神气质给予了简洁、生动、恰切的描述,令人印象深刻。

龙风文学院(红二系)曲度诗词教材七期讲义第七讲

龙风文学院(红二系)曲度诗词教材七期讲义第七讲

龙风文学院(红二系)曲度诗词教材七期讲义第七讲原著(讲义):曲度(华斌)备课教官团:红二系教官备课团备课督导审核:许广文、刘玉娥教材校正总督顾问:迈克、白玉注:本讲义根据曲度著:曲度诗词教程(中级)教材备课编辑,仅限于龙风文化总社体系内各教学院(社)使用。

原著版权所有!---------------------------------内容提要一、复习第五讲第六讲讲义相关内容……巩固了解1.1复习【曲度诗词课程22】曲度著:近体格律诗整体谋篇(起承转合)1.2复习【诗词辅导】如何解读“曲度著:近体格律诗整体谋篇(起承转合)”(许广文)1.3复习:曲度著:唐五言绝律八种基本格式之对粘规则(平韵四式与仄韵四式)格律直观示意图表(表中“○”表示平;“●”表示仄)二、第七讲的主体内容。

…………重点掌握2.1曲度编著:唐绝律基本八式之:经典唐诗七言律基本八式(平韵与仄韵各四谱)格律2.2曲度编著:唐七言绝律八种基本格式之对粘规则(平韵四式与仄韵四式)格律直观示意图表(表中“○”表示平;“●”表示仄)三、布置作业四、结束语——必要说明一、复习第六讲讲义相关内容1.1复习:【曲度诗词课程22】曲度著:近体格律诗整体谋篇(起承转合)作者:曲度曲度著:近体格律诗整体谋篇(起承转合)第一部份:概述毫无疑问,自古以来无数骚客无时不在偿试归纳如何写好"近体格律诗"方法。

一.谋篇谋篇即是诗人试图掌控全局之努力行为。

史上绝大部分古典格律诗理论探索者,最终将整体谋篇概括为“起承转合”四步曲(当然史上也有不少佳作不按该四步曲的,以后再述)。

二.起承转合诗人试图在有限的字阵之中,将诗人的内心情怀道白,用意像引人们进入意境之方法,将其表现的淋漓至尽。

大部分诗人采用"起承转合"四步曲之法。

唐绝句四句二联组成,通常每句完成一步曲。

唐律诗八句四联构成,则每联完成一步曲。

"起承转合"四步曲,乃古代文学理论家在总结前人经验时以警示后人,所找到的一种普遍规则。

近现代旧体诗集书目

近现代旧体诗集书目

近现代旧体诗集书目近现代旧体诗集书目近现代旧体诗集书目(一)《张维屏诗文选》作者:张维屏(1780-1859)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3.2元另有《听松庐诗钞》《林则徐诗集》作者:林则徐(1785-1850),另有《云左山房诗钞》行世《陈沆集》作者:陈沆(1785-1825)湖北教育出版社32.00元《后湘诗集》作者:姚莹(1785-1853)《柏枧山房诗集》作者:曾梅亮(1786-1856)《龔自珍全集》作者:龚自珍(1792-1841)上海古籍出版社《仙屏书屋诗录》作者:黄爵滋(1793-1853)《(合+曼)(谷+九)亭集》作者:祁嶲(隽?)藻(1793-1866)《魏源集》作者:魏源(1794-1857),有《古微堂诗集》行世《思伯子堂诗集》作者:张际亮(1799-1843)《东洲草堂诗集》作者:何绍基(1800-1874)上海古籍出版社《海秋诗钞》汤鹏(1801-1844)《怡志堂诗初编》作者:朱绮(1803-1861)《林昌彝诗文集》作者:林昌彝(1803-?)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海天琴思录/海天琴思续录》作者:林昌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射鹰楼诗话》作者:林昌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復莊詩問》作者:姚燮(1805-1864) 中華書局《倚晴楼诗集》作者:黄燮清(1805-1864)《通父诗存》作者:鲁一同(1805-1863)《巢經巢詩抄》作者:鄭珍(1806-1864)箋注:白敦仁巴蜀書社《咄咄吟》二卷附录一卷作者:贝青乔(1810-1863)文物出版社1982年第一版另有《半行庵诗稿》行世。

另查百度图书也有另一作者曹晟的《咄咄吟》刊世,(台湾)文海出版社1968年出版的,然不此曹晟是何人?此书是否为旧体诗集,待查。

《曾國藩詩文集》作者:曾国藩(1811-1872)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1版《郘亭诗钞笺注》一册作者:莫友芝(1811-1871)笺注:龙先绪、符均三秦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程待郎遗集》三册作者:程恩泽(1812-1876)中华书局1984年第一版《逊学斋诗钞》作者:孙衣言(1814-1890)《龙壁山房诗集》作者:王拯(1815-1876)《伏敔堂诗录》作者:江湜(1818-1866)《迟鸿轩诗弃》作者:杨岘(1819-1896)《白香堂诗集》作者:邓辅纶(1823-1893)《黄鹄山人诗集》作者:林寿园(1821-1897)《意苕山馆诗》十六卷,作者:陆嵩(1791-1860)《敦艮吉斋诗文存》作者:徐子苓(生平不详)《柈湖诗集》作者:吴敏树(1805-1873)《秋蟪吟馆诗钞》作者:金和(1818-1885)《春在堂全书》作者:俞樾(1821-1907)《濂亭遗诗》作者:张裕钊(1823-1894)《蘅花馆诗录》作者:王韬(1828-1897)《白华绎树阁诗初集》作者:李慈铭(1830-1894),后门人从日记中辑出未见世诗,集成《杏花香雪斋诗》《瓶庐诗稿》作者:翁同龢(1830-1904)《复堂诗》作者:谭献(1832-101)《湘綺樓詩文集》作者:王闓運(1833-1916)岳麓書社《張之洞全集》作者:張之洞(1837-1909)中華書局《桐城吴先生诗集》作者:吴汝纶(1840-1903)《写经斋诗文稿》作者:叶大庄(1844-1898)《缶庐诗》作者:吴俊卿(1844-1827)《于湖小集》作者:袁昶(1846-1900)商務印書館叢書1937年第一版《春闱杂咏》作者:袁昶商務印書館叢書1937六年第一版《樊樊山诗集》三册作者:樊增祥(1846-1931)上海古籍出版社158.0元《沧趣楼诗》二册作者:陈宝琛(1848-1935)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85.00元《人境庐诗草笺注》一册作者:黄遵宪(1848-1905)上海古籍出版社64.8元《涧于集》作者:张佩纶(1848-1903)《蓼园诗钞》五卷,作者:柯绍忞(1850-1933)《醉芸馆诗集》作者:李经世(1851-1891)《海日樓詩集》作者:沈曾植(1851-1922)校笺:钱仲联中華書局《八指頭陀詩文集》一册作者:释敬安(1851-1912)岳麓書社`《畏庐诗存》作者:林纾(1852-1924)《桂之花轩诗集》朱铭盘(1852-1893)《张季子诗录》作者:张謇(1851-1926)《散原精舍詩文集》二册作者:陈三立(1852-1937)上海古籍出版社100.0元《瘉壄堂诗集》作者:严复(1853-1921)《文希道先生遗诗》作者:文廷式(1854-1904)《范伯子詩文集》一册作者:范當世(1854-1904)点校:马亚中/陈国安上海古籍出版社65.00元《滮湖遗老集》作者:金蓉镜(1856-1930)《石遺室詩文集》作者:陳衍(1856-1937)福建人民出版社《陈石遗集》三册作者:陈衍福建人民出版社《说剑堂集》一册作者:潘飞声(1857-1934)《铁云诗存》作者:刘鹗(1857-1909)《鸣坚白斋诗集》作者:沈汝瑾(1858-1917)《涛园诗集》作者:沈瑜庆(1858-1918)《琴志楼诗集》一册作者:易顺鼎(1858-1920)上海古籍出版社120.0元《万木草堂詩集》一册作者:康有为(1858-1927)上海人民出版社30.0元《劉光第全集》作者:劉光第(1859-1898)中華書局《梦痕仙馆诗钞》张其淦(1859-1946)《节庵先生遗诗补辑》一册,作者:梁鼎芬(1859-1920),编辑:汪宗衍《抱碧斋集》作者:陈锐(1860-1922)《觚庵诗存》作者:俞明震(1860-1918)《海藏樓詩》一册作者:郑孝胥(1860-1938)上海古籍出版社50.0元《夏曾佑诗集》作者:夏曾佑(1861-1924)《思阁诗集》线装两册,作者:华世奎(1863-1941)民国影印本《观古堂诗录》线装两册叶德辉(1864-1927)清末刻本《雁影斋诗》不分卷李希圣(1864-1905)《岭云海日楼诗钞》一册作者:丘逢甲(1864-1912)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一版《楚望阁诗集》十卷,《石巢诗集》十二卷程颂万(1865-1932)《睫X 室诗钞》线装四册裴景福(1865-1937)民国七年石印本按收藏者没有说明中间X是表示什么,疑为闇字?《正道居集》作者:段祺瑞(1865-1936)《居东集》二卷作者:蒋智由(1865-1929)女弟子吕美荪为刊《蒋观云先生遗诗》《譚嗣同詩集》作者:譚嗣同(1865(1866?)-1898)北京出版社《莽苍苍斋诗》二卷谭嗣同《雪堂自述》作者:羅振玉(1866-1940)江蘇人民出版社《黃人集》一册作者:黃人(1866-1913)《环天室诗集》五卷,另有《后集》一卷,《外集》一卷,《支集》一卷,载《学衡》杂志作者:曾广钧(1866-1929)《姑留稿》未详卷数作者:何振岱(1867-1852)《蛮巢诗词稿》三卷作者:张鸿(1867-1941),又有《游仙诗》一卷,合杨无恙,钱仲联作品另别行。

《谈中国诗》课件8(人教版必修5)

《谈中国诗》课件8(人教版必修5)
第 20 页
作者又以‚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 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的幽默诙谐的说法, 形象地说明了中国诗发展的高度,又说‚中国的 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 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这种似反 实正的说法,说明中国诗高度发展的特点,也含 蓄地表达了对中国诗的赞赏之情,又如‚这只在 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 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作者以 生动的比喻表达出对待‚中国诗‛应有的态度, 批判了那些文化本位论者。课文中这种语言运用 的典范例子还有很多,要仔细揣摩。
1818年
查良铮 译
2016年12月20日星期二 第 6 页
英国诗人雪莱
作者简介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 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早年就 读于教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和无锡辅仁 中学。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 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1935年与 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1937年毕业 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又赴 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38年秋 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 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与 此同时,他在上海暨南大学、中央图书 馆和清华大学执教或任职。 1953年后, 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曾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第一,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 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 化‛。西方诗歌的发展是先有史诗,最后才有 抒情诗。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 诗歌发展初期已经出现,这种‚早熟‛的代价 是‚早衰‛,以至影响了中国诗歌的健康发展。 第二,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诗体‛配 适‚诗心‛的需要。西方也有人主张诗的篇幅 越短越好,但他们所谓‚短‛的标准比我们所 说的‚短‛要长得多。中国诗追求的是在简短 的篇幅中包容着深远的意味。

新诗旧诗之辨与废名的新诗观念

新诗旧诗之辨与废名的新诗观念
1 945 年 5 月,废名的诗文选 本《招 隐 集》由 湖 北 大 楚 报 社 印 刷 发 行 ,作 为 南 北 丛 书 之 一 出 版 。 《招 隐 集》收废名 新 诗 1 5 首、诗 论 3 篇 和 散 文 随 笔 5 篇。 其中 3 篇诗论是《新 诗 问 答》、《新 诗 应 该 是 自 由 诗》 和《已往的诗文学与 新 诗》,这 3 篇 文 章 集 中 体 现 了 废名的新诗观念,也 是 废 名 开 展 新 诗 批 评 的 理 论 支 点 。 而 《新 诗 问 答 》是 废 名 《谈 新 诗 》出 版 前 唯 一 公 开 发表的诗论,发表在 1 934 年 1 1 月 5 日 《人 间 世》的 第 5 期,说明废名在 北 大 课 堂 系 统 讲 授 新 诗 之 前 已 有 自 己 的 观 察 和 思 考 ,废 名 的 新 诗 观 念 已 在 《新 诗 问 答 》中 初 露 端 倪 ,其 后 的 《新 诗 应 该 是 自 由 诗 》、《已 往 的 诗 文 学 与 新 诗 》是 《新 诗 问 答 》一 文 的 延 伸 与 深 入 。 细读这 3 篇文章,我们会发现一些频率很高的词,比 如“诗的感觉”、“诗 的 内 容”、“新 诗”、“旧 诗”、“散 文 的文字”、“自由”、“表 现”、“写”等,这 些 词 语 构 成 了 废名新诗观念的关键词。把这些关键词串联起来, 我们可以窥见废名新诗观念的来龙去脉及其诗学价 值 ,而 废 名 分 析 诗 人 的 作 品 ,都 是 他 的 新 诗 观 念 的 阐 述 。 “我 对 于 新 诗 能 够 有 我 的 一 点 意 见 ,可 以 说 是 从 旧诗看来的。我所 谓 旧 诗,乃 指 着 中 国 文 学 史 上 整 个的诗的文 学 而 说。”[1]227 从 这 里 可 以 看 出,废 名 讨 论新诗是以旧 诗 为 参 照 的———什 么 是 新 诗,新 诗 与 旧诗的分辨何在,不 但 是 他 作 为 “传 道 授 业 解 惑”的 教师面对学生要回 答 的 问 题,而 且 这 个 问 题 在 他 看 来 有 重 要 理 论 意 义 ,“如 果 这 个 问 题 与 我 们 今 日 的 新 诗 风 马 牛 不 相 及 ,我 们 也 就 可 以 不 谈 ,据 我 看 这 个 问 题又很关乎新诗 的 前 程。”[1]30 由 此 可 见,从 “辨 明 新 诗与旧诗 的 性 质 ”[1]29 入 手,探 讨 “新 诗 的 前 程 ”,是 废 名 《谈 新 诗 》的 问 题 和 方 法 。

游良耀诗文选(7)

游良耀诗文选(7)

游良耀诗文选(8)落叶有灵泉州一中不扫落叶有感曾经的娇羞澎化为落地的狂欢。

曾经的色彩,浓缩成收藏的古香。

是风的搂抱,修行生的转换。

是土的接纳,铺就春的弥漫。

那一季灿烂,舒坦予校园成毯。

那一轮光合,接力予人间增氧。

2017年4月18日中午写于尤溪佤系恩考能戴旻山拥抱福银,高速路车流财蓄。

(1)华兰溪涵养雍口,沈河水高歌美誉。

(2)那是我的家乡,四十多姓相聚。

仙人谷消魂醉归,红菇林探宝寻趣。

联台宫游云消灾,(3)黄岩山荫佑安居。

那是我的家乡,自古贤达慕旅。

黄埔生德钧功满,时代潮孝安文举。

国人寿秀美位高,水专家开钦净渠。

那是我的家乡,聪颖智慧永续。

注:(1)、自雍口高速公路过境后,雍口籍年轻富商不断涌现,如李美孝、郑成建、徐开旺等。

(2)、尤溪沈河上的城关、坂面、梅仙捎排工每当排船到达雍口,都要高歌一曲,赞美“千走万走不如雍口”,然后靠岸留宿。

雍口自古享有“小福州”美誉,有18家客栈,36家饭店。

(3)、源自溪尾本洋三台宫的香火恭建的雍口联台宫主祀游云祖师。

游云祖师福建仙游人,二十多岁来尤溪修道成仙,专治民间疑难杂症,消灾祈福,有求必应。

2017.4.15.写于沈城游氏企业赞(1)一饼闯天下游良耀 2017.3.30.下午,随立雪书院院长游嘉瑞参观友臣(福建)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游铃华介绍以一饼创年产值10多亿元的创业史,令人钦佩,特此点赞。

友善为民真营养,臣立天下铸品牌。

商机眷顾厚德汉,运福缘随载物来。

长盛旺销肉松饼,久享大发泽后代。

2017.4.2.写于福州儒商情怀2017.3.29.在泉州初次与华光学院吴其萃校长认识,印象深刻,他是一位高瞻远瞩、屹立潮头的儒商,是情怀天下的教育家。

华彩文博圆春梦,光影景致漾幽芳。

其情润浸海峡缘,萃丛英才育栋梁。

2017.4.1.写于朱子故里尤溪[注]:吴其萃泉州华光职业学院董事长教授、中国民办教育家协会副会长、中国华侨摄影学会副会长、福建省高校摄影学会副会长、海峡影艺杂志社社长主编风起浪涌2017.3.30.上午,第一届海丝游学文化学术研讨会暨“华光立雪书院”揭牌活动在泉州华光文博园举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伍耀良谈诗(七)
诗人之死
写下这题目,似乎有点晦气。

谈诗就谈诗吧,说什么死的活的。

瞧我们生活充满阳光,面对大海,春暖花开。

但有统计表明,诗歌不利于健康,诗人平均寿命59.6岁,比其他作家短6年。

中国最短命的诗人是唐代李贺,26岁。

外国为雪莱,死时30不到。

法国自由主义诗人鼻祖兰波,37岁去了天堂。

清初著名词人纳兰性德,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谁都爱。

其父明珠是高干,自己属官二代,进士出身,又与康熙私交甚笃。

官一等侍卫,品行端正,谈笑皆雅士,往来无白丁。

样样都好,就是短命,31岁病死。

我据此相信,冥冥中老天不许一个人太专美。

什么都占全,还让我们活不?
此外,最要命的是,自杀的也多半这些忧郁的精灵。

不过近年来,贪官畏罪自杀的也多了。

这是另外话。

自杀的祖师爷当推屈原,两千多年前秦兵破楚,他悲愤投江,英雄啊。

弄得我们现在还吃粽子纪念他。

下面的自杀,就没有他那么伟大:
1925年,原苏联诗人叶塞宁自缢。

30岁。

1927年,诗人兼学者王国维投湖自杀。

51岁。

1930年,前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4月14日开枪自杀。

36岁。

1933年,“清华四子”朱湘于12月5日在投水自杀。

29岁。

196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用猎枪自杀。

原因众说纷纭,丧钟这次为他而鸣。

1966-1976年文革期间,被迫害而自杀的诗人多了去。

不一一列举。

1991年,三毛在台北自用丝袜上吊自杀。

1994年,顾城用斧头砍死老婆,继而在树上吊而死。

37岁。

唉,远不止这些。

他们的才华我欣赏羡慕,他们的离世我万分同情。

叔本华在《自杀论》中说,人只有在精神的痛苦大于肉体痛苦时,才会自杀。

在某种意义上讲,其中
...不是自杀,而是被自已的
..有些人
诗歌谋杀。

他们对诗歌无比痴迷,甚至到了宗教性疯狂的地步。

精神上有疾病而且不自知。

这些人性格充满矛盾,像长不大的孩子,任性得很,除了写诗撒娇发脾气,什么都不懂,还以为自已是天之骄子。

对梦想与现实的反差,终日郁郁寡欢。

终于有一天,他们从诗歌艺术走向行为艺术,自杀是最后一件作品,希望人们记住自已。

他们误以为,用诗歌得不到的东西。

可以用自杀,用死亡来得到。

用诗歌证明不了的自我,可以用自杀,用死亡来证明。

他们不明白诗歌是一回事,生活是另一回事。

总之一句话,没有哲学式人生态度的诗人,难享天年。

要降低诗人的短命率、自杀率,我觉得有几招:
一,泼冷水。

诗歌在国民经济生活中的位置无足轻重,在艺术种类中的地位也在音乐之后。

这些年没诗,国家不照样发展?老百姓不大块吃肉?
二,去“王子病”。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各行各业有本事的人多了去。

会写几句算不了什么,不会写也不丢人。

做个明白人,建立平常心。

三,学点哲学。

不完美才是生活,才是常态。

挫折和痛苦我们每个人都有,都这样过来了,怎么到了你就不行啊?
四,尊重生命。

不要听匈牙利那个裴多菲忽悠。

生存权永远第一位,所谓名利爱情自由什么的,都是其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