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两会解读:中国首设调查失业率目标释放三大信号

合集下载

2019年全国两会解读:中国首设调查失业率目标释放三大信号-范文资料

2019年全国两会解读:中国首设调查失业率目标释放三大信号-范文资料

2018年全国两会解读:中国首设调查失业率目标释放三大信号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城镇调查失业率作为今年工作预期目标的指标之一,这一变化背后释放了三大信号。

信号一:感受真实“温度”精准制定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已为人所熟知,但城镇调查失业率直到2019年才与公众见面,两者在统计的对象范围、数据口径等方面均有不同。

例如,统计城镇登记失业率中的失业人员是由拥有城镇户籍的居民主动申报失业登记而形成,统计城镇调查失业率中的失业人员由统计部门主动调查城镇常住居民而形成。

一方面,城镇登记失业率依赖城镇户籍居民主动申报登记,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数据失真。

另一方面,在当前中国人口流动规模巨大,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的情况下,城镇登记失业率的统计对象仅为城镇户籍人员已经不能与时俱进。

可见,城镇调查失业率更能感受就业市场“温度”而准确反映就业状况,更能体现就业跟随经济波动的变化,更能突出解决当前结构性失业问题,更能精准制定就业政策,由此,设立城镇调查失业率可谓势在必行。

同时,中国政府考虑到设立城镇调查失业率预期目标是首次出现,与城镇登记失业率的并行使用是为了实现平稳过渡。

信号二:接轨国际引导预期目前全球大多数主要经济体都在采用调查失业率来衡量本国的就业状况。

在过去五年,中国GDP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4%提高到15%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作为宏观经济运行重要的参考坐标之一,中国设定城镇调查失业率预期目标,实现了与其他国家的可比性,准确引导了海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预期。

信号三:聚焦高质量发展做好统计保障当下中国正迎来新时代,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高质量发展需要什么作为指引?需要什么作为参考系?答案是高质量的统计和统计指标。

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统计体系。

为了聚焦高质量,统计部门研究建立能全面客观反映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统计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抓住“窗口期”-调结构促改革信号密集释放

抓住“窗口期”-调结构促改革信号密集释放

抓住“窗口期” 调结构促改革信号密集释放日前公布的各项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政策效应持续显现,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四大宏观指标总体向好,为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打下了良好基础。

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用好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推动经济稳中向好,凝神聚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通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堵点,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从近期中央政治局会议以及各部委释放出的政策信号来看,解决结构性问题、推进结构性改革将成为下一阶段工作的重中之重。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总体基调不变,同时将更强调“固本培元”、优化经济结构,与此同时,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部门也在持续推进促进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扩大消费、促居民增收等激活内需潜力的举措。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运行开局良好。

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49310亿元,同比增长18.3%。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0.6%;比2019年同期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5.0%,接近常年增长水平。

4月30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指出,要辩证看待一季度经济数据,当前经济恢复不均衡、基础不稳固。

“这主要是指与工业生产、投资、出口相比,当前国内消费修复仍然相对较缓;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当前小微企业经营景气度偏低,就业质量也有待进一步改善。

这意味着在总量高增的经济数据下,这些结构性问题还需要重点解决。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

业内人士认为,政治局会议为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提供了指引。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近日撰文指出,面对经济恢复过程中的现实情况、新老问题,要抢抓经济稳中向好的宝贵时间窗口,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巩固“稳”的基础、积蓄“进”的力量、守住“保”的底线,努力把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要用好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是国家对稳增长的最新定调,这一“窗口期”可以从如下方面理解:国际方面,当前全球经济仍处于疫情后的衰退期,国际政策环境和流动性水平整体宽松,政策转向言之尚早,是国内经济恢复的宝贵“窗口期”;国内方面,结合去年基数较低和当前经济恢复情况来看,今年实现6%以上经济增长目标压力不大,而且相比于稳增长而言,今年的调结构、防风险等工作的重要性上升。

解读2022年“两会看点学习”重点学习PPT(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解读2022年“两会看点学习”重点学习PPT(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关键词
报告原文 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要加强就业创业政策支持和不断线服务。
根据教育部公布数据,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这是中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超过千万。与此 同时,疫情对就业仍有影响,部分行业、企业生产经营还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叠加去年下半年教培、房地产、互联网三大吸纳就 业主要行业面临政策调整,今年毕业生就业形式仍不容乐观。
解读
促进消费首先要增加居民收入,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放在推动消费 持续恢复后的第一句话,这是因为收入增加后才有消费动力。第一,农村消费市场广阔,发掘农村消费市 场要提高商品的质量,加大物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乡;第二,促进线上线下 融合,鼓励百货业创新,传统业态需要进行改造,如社区商业应该往适老化方向改造,提高老年人生活品 质,促进消费升级;第三,促进服务消费,过去消费者一直注重商品消费,但是现在服务消费占比越来越 高,健康消费、数字消费、文娱消费的潜力很大,要积极促进服务业态创新,提升服务消费品质。
解读
3.65万亿元的专项债券额度,与2021年持平,但是能够使用好今年的新增增量资金和以前的存量资 金,能够对投资的拉动起到一个关键作用。 一位专项债的专家认为,合理扩大专项债使用范围,应该从中央层面提出支持海绵城市、城市更新、 体育设施、基本普惠性养老服务、乡村振兴、义务教育中学小学建设等范围。
关键词
解读
结合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加强就业创业政策支持和不断线服务。应是从更高层面,释放解决 目前大学生投身创业中面临的经验少、融资难等问题,相信后续相关鼓励政策和措施也会不断释出。 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应看到目前我国面临着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等问题。这种矛盾既源自于岗位需求和 大学生能力期望的结构性错配,也有来自于地域和职业的错配。

目前中国所使用的失业率指标

目前中国所使用的失业率指标

目前中国所使用的失业率指标
目前中国所使用的失业率指标是“登记失业率”和“调查失业率”两种。

1. 登记失业率:指由政府部门通过登记和统计办法得出的失业率。

登记失业率是根据失业人员在人才市场、就业服务中心等登记求职,但尚未找到工作的人数与劳动力人口的比例计算得出。

它反映了登记机构收集到的失业人口信息。

2. 调查失业率:指由国家统计局根据抽样调查样本数据得出的失业率。

调查失业率是通过对劳动力人口进行调查,统计在一定时间内没有工作、有求职愿望并正在积极寻找工作的人数与劳动力人口总数的比例计算得出。

它反映了被调查的样本中失业人口的情况。

这两种失业率指标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方法,综合使用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失业情况。

同时,中国还会综合考虑其他与就业相关的指标,如劳动参与率、就业人数增长等指标,来综合评估就业形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提法的解释及专家解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提法的解释及专家解读
中 央 经 济 工 作 会 议 新 法 的解 释 及 专 家麓 读 提
日前 闭幕 的中 央经济 工 作会 议 ,深 入分 析 了
体水平是减少的。
从 结构 性减 税 的 来看 ,显 然是 为 了 “ 目的 保 增长 、扩 内需 、调 结构 ” 。在 当前 外 部需求 明显 减 弱 的情 况 下 ,保 经 济 源自 长 的重 点 就 是 扩 大 内
建设 ,深 化 以改 善 民生 为 重点 的社 会建 设 ,相 当
活力 ,这五个重大问题 ,直接缘起于这次国际经 济新考验 ,但 解决和处理 好扩 大 内需与稳定外 需 、保 持增 长速 度 和提 高 质量 效 益 、推 进结 构 升 级和扶持就业创业 、推进金融创新 和提高金融监 管能力 、 加强政府调控和发挥市场机制等关系 , 无 不涉 及 国 内改 革 的深 化 ,无 不依 赖 有利 于科 学 发展的体制机制 的持续探索。可 以说 ,对保增长 要 把握 好几 个重 大 问题 的概 括 ,是 以党 中央 以十 七大精神为指导 ,进一步丰富发展科学发展观的 初 步理论成 果 。
应 当在税 制改 革 的既定 框 架下 ,实行 分类征 收 与 综 合 征 收 相 结 合 的个 人 所 得 税 制 ,使 广 大居 民 的 税 负 水 平 更 加 公 平 合 理 ,从 而进 一 步促 进 消
费。
新 提 法 :

g- 政 策 反 周 期 调 节 , 币
重 在 熨 平 经 济 波 动
细 分 需 求 ,治 标 更 要 治 本
率下滑 ,或者有衰退风险之时 ,货币政策则要适
度宽 松 。 对 于 中央经 济 工作 会 议指 出的 “ 发挥 货 币 要 政 策 反 周 期 调 节 和 保 障 流 动 性 供 给 的 重 要 作 用 ” ,中国社 科 院金 融研 究 所 货 币理 论 与货 币 政 策室 主任 彭 兴韵 解 释说 ,所 谓 货 币政 策 反周期 调 节 ,实 际上 就是 指 “ 经 济J 向行事 ” ,当经 济 逆 X L 增 长过快 尤其 是 高 丁潜在 经 济增 长率 、通 胀压 力 加大 时 ,就实 行从 紧 的货 币政策 ,提 高利 率或 者 法 定 存款 准备 金 率 ,紧缩 货 币供 给 与 信贷 ,给 过

城镇调查失业率:中国首设调查失业率目标释放三大信号

城镇调查失业率:中国首设调查失业率目标释放三大信号

城镇调查失业率:中国首设调查失业率目标释放三大信号在2018的政府报告中,将城镇调查失业率作为今年的工作目标之一,这是首次将城镇失业率纳入。

其中包含了三个信息,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什么?信号一:感受真实“温度”精准制定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已为人所熟知,但城镇调查失业率直到2017年才与公众见面,两者在统计的对象范围、数据口径等方面均有不同。

例如,统计城镇登记失业率中的失业人员是由拥有城镇户籍的居民主动申报失业登记而形成,统计城镇调查失业率中的失业人员由统计部门主动调查城镇常住居民而形成。

一方面,城镇登记失业率依赖城镇户籍居民主动申报登记,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数据失真。

另一方面,在当前中国人口流动规模巨大,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的情况下,城镇登记失业率的统计对象仅为城镇户籍人员已经不能与时俱进。

可见,城镇调查失业率更能感受就业市场“温度”而准确反映就业状况,更能体现就业跟随经济波动的变化,更能突出解决当前结构性失业问题,更能精准制定就业政策,由此,设立城镇调查失业率可谓势在必行。

同时,中国政府考虑到设立城镇调查失业率预期目标是首次出现,与城镇登记失业率的并行使用是为了实现平稳过渡。

信号二:接轨国际引导预期目前全球大多数主要经济体都在采用调查失业率来衡量本国的就业状况。

在过去五年,中国GDP占世界经济比重从%提高到15%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作为宏观经济运行重要的参考坐标之一,中国设定城镇调查失业率预期目标,实现了与其他国家的可比性,准确引导了海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预期。

信号三:聚焦高质量发展做好统计保障当下中国正迎来新时代,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高质量发展需要什么作为指引?需要什么作为参考系?答案是高质量的统计和统计指标。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统计体系。

为了聚焦高质量,统计部门研究建立能全面客观反映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统计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国民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分析

国民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分析

国民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分析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经济运行状况也在不断改善。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中国国民经济总体状况稳中向好,呈现出许多积极发展的趋势。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从经济增速、产业结构、就业形势等角度进行分析。

一、经济增速正如各位所知,国家的经济增速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中国的 GDP 保持着稳步增长,而且增速也逐渐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据统计,我国 GDP 在 2019 年实现了 6.1% 的增长,虽然较前几年略有下降,但这个数字仍然属于高速增长范畴。

此外,我国经济增速的结构也逐渐得到优化,不良资产处置、企业兼并重组等政策的出台,有效地促进了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等方面的优化。

需要指出的是,在短期内,我国的经济增速可能还有所波动,但从长期来看,我国国民经济总体依然呈现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二、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指导性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新兴产业不断涌现,这些产业在短时间内就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同时,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也在持续进行。

例如钢铁、煤炭等行业去产能的同时,新能源等行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推广。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我国还在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和培育高端制造业等方面的探索,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未来经济转型的潜力和动力还会继续增强。

三、就业形势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的重头戏。

近年来,我国在抓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更加注重就业问题,积极开展稳就业政策措施。

例如通过鼓励创业、扶持民营企业等措施,吸纳就业量持续增长;通过完善教育和技能培训等体系,提升劳动力素质;通过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城乡一体化、普惠性就业等措施,使更多人实现了对就业的匹配。

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我国就业形势确实有着许多改善,但要实现充分就业和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必须面对产业升级等问题,持续加强稳就业政策的实施。

结语本文从经济增速、产业结构、就业形势等角度对国民经济运行状况进行了分析。

当前中国失业的成因分析以及对策

当前中国失业的成因分析以及对策

长春工业大学自学考试毕业论文报考专业: 工商企业管理准考证号: 291511100215 姓名:指导教师:年月日当前中国失业的成因分析以及对策摘要:目前,失业(包括下岗)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生活中非常突出的也是全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现阶段为什么会产生大量的失业人口,应怎样认识当前社会出现的失业问题,失业现象在发展过程中呈现怎样的趋势,应采取什么措施解决它等等这些现在都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失业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敏感的社会问题,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失业问题是各国经济存在的普遍现象,但太高的失业率会危害经济的繁荣、社会的稳定。

对于我国来说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

充分就业是现代国家宏观经济的一项重要目标之一。

所以,正确认识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寻求一条解决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失业原因影响对策The current Chinese unemployed cause of formation analysis andCountermeasures【Abstrac t】At present, the unemployment ( including off-duty ) has become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life is very prominent and the whole society focus problem in China at the present stage, why will produce a large number of unemployed population, should understand how the current society appears the problem of unemployment, the unemployment phenomenon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present what kind of trend, what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solve it, these all have now become the new subject in front of us. Unemployment is not only an economic problem, but also is a sensitive social problem, the operation of the market economy, the problem of unemployment is a national economic phenomena, but too high unemployment rate will endanger the economic prosperity, social stability. China is a major social and economic problems that can not be ignored. Full employment is the modern country of macroscopical economy an important goal of. Therefore,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China's unemployment situation, reason, seek the efficient way that solves unemployed problem, have important theory and realistic meaning.目录一、我国失业的现状 (1)(一)失业的定义 (1)(二)失业的类型 (1)(三)我国失业的现状 (1)二、失业的成因分析 (4)(一)劳动力资源供大于求 (4)(二)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5)(三)转型期经济结构调整 (5)三中国就业形式 (5)四、失业的影响 (6)(一)积极影响 (6)(二)消极影响 (7)五、解决我国失业问题的对策思考 (8)参考文献 (13)一、我国失业的现状(一)失业的定义科学的界定失业的定义,是正确判断失业状况的前提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是长期以来困扰世界各国政府的一个重要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年全国两会解读:中国首设调查失业率目
标释放三大信号
xx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城镇调查失业率作为今年工作预期目标的指标之一,这一变化背后释放了三大信号。

信号一:感受真实“温度”精准制定政策
城镇登记失业率已为人所熟知,但城镇调查失业率直到xx年才与公众见面,两者在统计的对象范围、数据口径等方面均有不同。

例如,统计城镇登记失业率中的失业人员是由拥有城镇户籍的居民主动申报失业登记而形成,统计城镇调查失业率中的失业人员由统计部门主动调查城镇常住居民而形成。

一方面,城镇登记失业率依赖城镇户籍居民主动申报登记,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数据失真。

另一方面,在当前中国人口流动规模巨大,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的情况下,城镇登记失业率的统计对象仅为城镇户籍人员已经不能与时俱进。

可见,城镇调查失业率更能感受就业市场“温度”而准确反映就业状况,更能体现就业跟随经济波动的变化,更能突出解决当前结构性失业问题,更能精准制定就业政策,由此,设立城镇调查失业率可谓势在必行。

同时,中国政府考虑到设立城镇调查失业率预期目标是首次出现,与城镇登记失业率的并行使用是为了实现平稳过渡。

信号二:接轨国际引导预期
目前全球大多数主要经济体都在采用调查失业率来衡量本国的就业
状况。

在过去五年,中国GDP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4%提高到15%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作为宏观经济运行重要的参考坐标之一,中国设定城镇调查失业率预期目标,实现了与其他国家的可比性,准确引导了海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预期。

信号三:聚焦高质量发展做好统计保障
当下中国正迎来新时代,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高质量发展需要什么作为指引?需要什么作为参考系?
答案是高质量的统计和统计指标。

xx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统计体系。

为了聚焦高质量,统计部门研究建立能全面客观反映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统计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经济增长由“量”转“质”,设立城镇调查失业率预期目标正是为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新参考。

从数年前,国家统计局建立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统计制度,到xx年开始增点、扩面、提质,建立全国所有城市的劳动力调查制度,再到此番设定城镇调查失业率的预期目标,中国失业率统计工作的转型升级在稳步推进。

xx年底,国家统计局首次公布了各地的绿色发展指数,xx年,调查失业率的预期目标进入政府工作报告,未来一个更加适应新时代,服务聚焦高质量发展的统计体系已经呼之欲出。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